除了房子,是什么让成为父母的70后80后90后的顺口溜如此焦虑

有两套房的“富二代”,为什么还如此焦虑?有两套房的“富二代”,为什么还如此焦虑?房小生百家号年前年后,小编参加了大小好几场同学聚会,奇怪的发现,如今大家聊天话题早已从聊过去变成了聊房子。众所周知,2016年是全国房价飞涨的一年,房子给太多人制造了焦虑。如此一个热门话题,有房没房的都想说两句。老刘说:“我和叶子老家在远离省会城市的县城,在这读书、工作这么多年,不知道何时,才能在省会城市买一套属于我们房子。”老王说:“就在去年房价炒的最热的时候,我拿着仅有的10万元积蓄,其他都是借债,在靠近城郊的区域买了一套80㎡的两居室。地方太小,不敢把父母接过来,不知何时才能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而此时,老陈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说:“2016年在省会城市一口气买了两套房,但是我现在很焦虑”。大家都很疑惑的看向他,两套房?焦虑?按照他的解释,小编大概总结出老陈的焦虑原因。一.成房奴还贷压力太大老陈,2016年从没房仓促的买了两套房。原本小资生活的他,没想到月供生活如此难熬。 “每个月实际还款超过9K+,口袋早已没有多余的钱,心里空落落的不是滋味,即使交房装修都是问题。”为了凑首付,用光了存款,也用尽了人脉,还套上了“房奴”的枷锁,一个字:累。二.啃老族欠父母太多其实让他更难过的是,为了他买房,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原本退休的他们,可以去旅游,去看看以前没看过的风景,可以好好在家休息,安度晚年了。而现在,年迈的父母为了他又出去继续工作了。他欠父母的,这辈子都还不完,可自己又有许多无奈。三.除了买房还能做什么?他说自己身边有许多人,手中有三四套房产的,一套也舍不得卖,还在找合适的机会再买一套。其实他们焦虑的不是钱,而是在怕人民币加速贬值的当下,如果不买房,钱被稀释到最后没有了购买资格。现在,有钱除了买房,还能干什么?还有什么比房子更保值?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房小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陪你聊聊关于房子的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美国中产集体失眠: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焦虑? - 3023.com
美国中产集体失眠: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焦虑?
来源:金V投资(ID:v-investment)前段时间,中国著名的猎头网站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调查报告,说他们中多达95%的人,经常或者偶尔焦虑;睡眠质量一般甚至差的,占了7成。无独有偶,根据信用卡网站20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因为财务状况而夜不能寐。有65%的受访者表示,由于为钱苦恼,他们在床上辗转反侧。这个比例在两年前是62%,十年前的金融危机以前则是56%。而这65%的人中,中产阶级占到不小比重。”“真实”的美国中产你,一个自诩为狼狈不堪的中国中产阶级,一定感到很震惊,老美也会失眠?!他们有啥可失眠的?!你眼中的:老美中产VS中国中产别墅里唱歌跳舞VS这个月房贷还没还!开车兜风遛狗VS车没摇到号儿,地铁又挤上不去如沐春风的医生姐姐VS挨千刀的挂号黄牛也许,能享受健全的养老制度与医保制度……不用担心下一代教育问题……生活无忧无虑,才是你心目中的美国中产阶级。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看最新的研究,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单身狗:进入中产的最低标准为2.4万美金,最高标准为7.2万美金,相当于16万~50万人民币;两口之家:最低标准为3.4万美金,最高为10.2万美金,相当于23万~70万人民币;三口之家:最低标准为4.1万,最高标准为12.5万美金,相当于28万~86万人民币。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可以明显看到那些半职业、手工艺人等,年收入3.5万美金,相当于20万人民币收入的老美,可能还真挺“穷”的。这不由得让小编想问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分三六九等吗,划分标准又是什么呢?所以这才是美国中产的真实水平,且中产的中下层部分,美国中产的中坚力量(中下层67%),因为这个不尴不尬的身份,他们的愁事儿还真不少。愁事一:灾难般的医改,生不起病的中产在中国,作为中产的你觉得自己不敢生病,看病前挂一个专家号,要比上班起得还早,最后买着被号贩子炒到数百元的特需门诊号;看病时,得防着医生瞎开一堆价格惊人的药,做一堆乱七八糟高精尖仪器的检查……同一个世界,同样的忧患。医疗问题,首当其冲成为38%的老美难以入眠的原因。因为医疗体质本身的原因,导致美国医疗费用一度位列世界榜首。曾经一度让中产阶级以为看到曙光的“奥巴马医改”,却彻底将他们推入了泥潭。以前中产阶级的医疗费用,由于有政府的分担,他们还能支付得起。但由于医改使得支付的结构发生了大变化,目前的美国医疗保健分成了三个阶层。一组是有钱人,可以很容易地买得起任何保险,一组是穷人,可以获得降低高达数千美元的自付额以及公共援助购买保险。最后一组是收入处于中产阶级底层的美国人,政府给予他们的补贴大大削减,收入水平将会与医疗保健的支出产生冲突并引发财务问题。也许你很难想象,当你只看病不拿药,住院半天就出院的时候,在西半球,一向注重健康的美国中产,同样也会选择生病时忍着扛着,以及向上帝祷告。马里兰州陶森(Towson,Maryland)的依丽娜·沙列斯基(Irene Solesky)为例,作为抵押贷款承销商,在奥巴马医改前,沙列斯基有个人保险计划,每月花费215美元,轻松承担全家四口人的医疗费用,当时的自付额为5,000美元。医改后,因为沙列斯基和她的丈夫收入较高,不满足到政府补贴的条件,需要支付1,351美元购买保险公司的青铜级计划作为医疗保险补充。最重要的是,他们将面对13,100美元的家庭自付额,他们全家四口人,一年中也就只敢使用过一次医保。55岁的沙列斯基表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政策”,她指出,她的奥巴马医保政策的花费是房屋抵押贷款的两倍,“医疗保险应该是为了保证医疗费用不会让你陷入财务危机,而不是为了让医疗保险给你带来财政灾难。”设施优良的美国医院,多数中产“高攀”不起以家庭医疗事业为主的权威机构凯撒家庭基金会,高级副总裁拉瑞·拉维特(Larry Levitt)表示:“中产阶级正受到压榨。他们得不到补贴,自付额令他们难以负担。”可以说,奥巴马医改是牺牲一个阶层的利益去满足了其他人的行动,这引起了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代表广大中产利益的,虽然特朗普一上台就把枪口对准了“奥巴马医保”政策,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广大中产阶级人民还得在看病贵中挣扎。愁事二:养老金养不起老据预测,2035年全国将有4亿老年人,很多中国的中产们已经开始焦虑,将来恐怕面临会“老无所依”的困境。到那时候,物价涨了,看病更贵了,跑不赢通货膨胀的的退休金,又不愿加重儿女的负担,钱真的还够用吗?其实,美帝老人的养老金也已经不够花了。70岁的老人重新出门寻找工作,他们带着比面试官年级还大的领带,去寻求一个又一个薪水低廉的工作去勉强维持养老。退休生活得不到保障,已经成为让美国中产们纠结的第二大问题。正在辛苦工作的美国老人美国人养老金积累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是政府的社安金体系,靠自己工作时每年纳税积累点数,要积累十年40个点以上,到67岁时,可以全额领取。根据工作时纳税的多少,社安金收入每月在770—2700美元之间不等。如果62岁就开始领社安金的话,只能领70%。第二个途径是401K帐户,是由员工每月拿出薪水的一部分,存入这个帐户,50岁以下的人,最多每年可以存入18000美元,公司贴补同样的钱,通常公司贴补的钱转员工薪水的3%到6%不等。这一部分钱累计到退休后取出来,作为社安金不足的补充。第三个途径是各种养老基金的帐户,这是纯商业的投资行为。有钱人才能靠401K和商业养老基金的投资途径,让自己将来退休以后,生活的更体面一些。如果是一对年终收入是5万美元的美国夫妇,并无能力每年拿出上万存入各色养老金账户。两人同时退休后,养老金总额不超过2万一年,税后最多也就是1500刀每月,此外还要交纳住房税,虽然65岁以上的老人的住房税是大幅度减免的,退休后也要缴纳1200刀左右。就算房产已经付清(很多老人退休时都付不清房贷,只好卖了房子换地方居住)还有必不可少的几百美元的房屋维修及保险,还有必要支付的医疗费用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1500美元能剩1000刀钱就不错了。但如果是富人你不用在乎每月1000多美元的社安金,如果是穷人,一切靠政府来救济,最尴尬的就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产阶级的中下层,政府福利跟不上,自己就存不下钱,社安金不够花。当70岁的中国中产大妈跳着广场舞时,70岁的美国大妈还要去上班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是不容易。愁事三:可怜天下父母心,美国人也疼孩子!中国的中产们会因为附近没什么好学校而位于把北京东五环,面积100多平的小三居卖了,再多贷款300万,去买下了这套位于东城区的“老破小”700多万的二手学区房。其实,美国的父母也会做出同样的牺牲。你肯定会认为,美国的教育,公立中小学校学费全免,学……老美们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嘛!虽然读个公立学校真花不了啥钱,但是一进入大学,担子立马变得很重。根据财经新媒体Quartz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年间,美国大学学费上升了63%,宿舍费上升50%,教科书费用上升了88%!看到这组数字,你是否稍感释怀。人民网根据美国教育部一份最新的资料显示分析,学校将一纸通知书送达,学生一年至少要奉上3万美金,相当于一个底层中产家庭的年收入。这导致本应该独立生活的年轻人根本无力承担大学学费。因大学学费疯涨,引发多地抗议游行你以为美国爸妈真有传说中那么潇洒,抛开更多美国中产实际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教育质量更好的私立学校(学费全部自付,费用极高)不说,他们更不可能会像房间流传的那样孩子一成年,就啥都不管了。天下父母都一样,哪有不疼娃的。和中国一样,美国人中产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不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少数受到良好教育的精英独占几乎所有的资源,如果缺乏相应的大学教育,自己的子女会失去他们本该得到的资源。所以孩子上大学是必须的!中产父母们也义无反顾地接过了学费的担子。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一份声明表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很多年长的美国人在自己只能获得固定收入的同时,还在为子女或孙辈的教育提供资助。我们担心学生贷款会造成许多美国中老年人的经济没有保障,而且贷款的偿还问题会加重他们的财务困境。”典型的美国中产,作家NEAL GABLER曾这样说到:“ 相比少的可怜的奖学金来说,我能给我女儿的太多,但是要想为她们的教育全额付款,我挣得还是太少。另外一个决定——我们认为她们有上好大学及上她们自己选的大学的权利,大学就是宰人没商量,我一个女儿的大学校方对我说,因为我能付得起房贷,所以我能付得起她的学费。最后,我的父母支付了我女儿们上大学的大部分花费。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尽管对于那个选择我一点都不后悔——付了那个大学学费就意味着,我父母过世后,我不会有任何遗产。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耗尽了我们自己的积蓄,还有我的父母们的。”这与一边觉得回家乡憋屈,一别又不得不把一家人都搭上,在京城抢购“老破小”学区房的我们何其相似!焦虑下的路,还是得走下去!在美国制度下,富人财力雄厚逍遥自在,穷人靠政府救济也可无忧无虑。但中产,尤其是中下层,既没有富人的钱多,穷人的优惠政策与他们无关,为了保护自己应有的资源,他们也绝不能放弃,这让美国中产陷入一种上不去下不来的胶着状态。而中国情况,也自然不必多说。近十多年来,全球社会与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产群体的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工作收入与相应的福利保障在不断减少的同时,维持其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所需的成本却不断上升,二者的此消彼长让中产阶层压力倍增。美国不是天堂,中国也不是地狱。生活还要继续,收获与失去,在焦虑中前行,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种的中产阶级同样的画像。很多年前,郑智化在《中产阶级》这样唱道: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时偷偷跌倒。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青年买房很扎心:85%说必买6成90后靠啃老_网易房产频道
青年买房很扎心:85%说必买6成90后靠啃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五四青年购房扎心报告:85%青年认为必须买房 但90后首付平均61%来自啃老。
(网易房产原创)如果只能用1组数据来准确概括中国年轻人买房这件大事,那很可能是:85%的青年认为买房是必须的,但65%表示房价完全超出了承受水平。这就是让中国年轻人感到焦虑、沉重与无奈的一组矛盾。特值五四青年节,网易房产数据中心发起网络民调,调查青年购房情况,除上述数据外,还发现了多组扎心数据结果:截至目前,只有19.8%的90后有能力买房,而他们中的65%是在25岁前完成的;房价上天,年轻人很心急,如果可以,90后想赶在24岁前搞定买房大事;7成青年购房首付不得不啃老,70后置业时父母只需帮助28%,80后90后则上升到45%和61%;说到房子,昂贵、焦虑然后才是安稳幸福的家;说到房子,广州幸福感最强,北上深最绝望。更多干货,请往下看。问卷调查了谁?本次问卷通过网络发布,对全国各地近5000名网友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469份,其中男女比例约为8:2,9成受访者为80后及90后。()购房低龄化:90后一套房年龄65%低于25岁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统计发现,49%的调查对象暂未拥有房产,而拥有1套房的占比29.7%,21.3%的受访者有2套以上住房。在整体的调查情况中,青年购买一套房的平均年龄介于26-30岁,所购买的一套房也基本为低价房,42.81%总价在100万以下,27.16%总价为100-200万;户型以80-100平方米为主。对不同城市的购房者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二线城市(成都)的一套房年龄比一线城市更早,不到25岁就买房的比例达到29.3%,在30岁前就完成买房大事的超过8成。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一套房年龄则相对较晚,30岁前买房的比例比其他3个一线城市都低,到了31-35岁才购买房产的青年比例则偏高,达到23.2%。比较70后、80后、90后的一套房年龄,发现青年购房年龄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70后的一套房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其中37%为26-30岁,27.5%为31-35岁,30岁前完成买房大事的只有54.2%。而80后能够在26-30岁购买一套房的已经达到61.1%,30岁前的则高达78.3%。90后的数据更为刺激,64.7%的90后购房者一套房年龄在25岁以下,而70后和80后的这一数字均大约为17%。90后买房啃老最严重:父母平均承担6成首付这些能负担得起高房价的年轻人,真正靠自己积累财富的比例有多少?调查发现,27.81%的购房者独立承担了首付款项,不需要父母支持。余下7成的购房者,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中,父母出资3成以下占51.6%,5成以上占35.9%,还有12.8%的人首付全部由父母负担。实际上,随着世代的迁移,父母所需要支持的首付比例也越来越高。70后购买一套房时,父母支持的首付比例是28.1%,而80后和90后这一比例分别为44.5%和61%。同时,有29.7%的90后购房者,首付款项全部由父母支出。90后买房最心急:期望在24岁前搞定买房大事对中国的青年来说,赶在什么年龄前完成买房大事是合适并可接受的?44.51%的人选择了26-30岁,37.12%选择了31-35岁。其中,90后最心急,70后、80后、90后的期望年龄依次是28岁、26岁、24岁。跑赢同龄人的3大法宝:爹、压力和能力能够早早买上房的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爹、压力和能力是三大因素。父母能够支持的首付比例越高,年轻人在买房路上自然就跑快了一步;压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所处城市房价越高,年轻人对房子的态度越强硬、越心急,往往也能越早买上房;不提能力的鸡汤都是毒鸡汤,跑赢同龄人的这些购房者,受教育水平和年收入也更高。买房仍然是这代人的生涯规划:85%认为必须买房统计调查对象目前的居住情况,发现在70后群体中,仍有23%的人租房。70后、80后、90后已经买房的比例依次为68.9%、44.2%和19.8%。即便房价高企,青年们依然没有放弃买房的目标,高达85.4%的调查对象表示,买房是必须的!买房为什么是必须的?排名前3的原因为:安居、孩子要上学、结婚不能没有房子。但男女表现出了差异,男性购买婚房的愿望更为迫切。男性的前3个原因为孩子要上学(22.67%)、安居(20.22%)、结婚不能没有房子(19.41%),而女性选择结婚不能没有房子的比例只有11.82%,女性的前3个原因为:孩子要上学(21.91%)、安居(20.46%)、租房不稳定(19.28%)。买了房你就幸福吗?是的!房奴的压力没有想象中大,以4分为压力值满分,房奴平均得分为2.5,处于“有一点压力”的水平。对各城市进行对比,房价相对较低的地区,房贷压力反而偏高了一些,譬如广州、二线城市及其他三四线城市,这很可能与该城市的收入水平有关。而北京房奴所反映的房贷压力最低。本次调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当提到房子时,你会想到以下哪几个词语?”。答案中提供了13个关键词供调查对象选择,包含正面、负面及中性色彩的词语。在全体受访者中,被选择频率最高的前6个词依次是:昂贵、焦虑、安稳、无奈、幸福、沉重。负能量词语的频率远超正面及中性词。城市间进行对比,发现广州的幸福感最强。前6个关键词中,有3个为正面描述,依次是:安稳/昂贵(同票)、焦虑、幸福、无奈、温馨。而其他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只有2个是正面描述,与广州不同的那个负面词语为:绝望/沉重。北京:昂贵 焦虑 无奈 安稳 幸福 绝望上海:昂贵 焦虑 无奈 幸福 安稳 绝望深圳:昂贵 焦虑 无奈 安稳 幸福 绝望比较不同年龄群体所选择的关键词,也有很有趣的发现。70后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对房子的关键词依次是:幸福、安稳、焦虑、昂贵、无奈、绝望,正能量词语占据了前2位。而正面对着买房压力的80和90后,表现出了更严重的负能量。80:昂贵、焦虑、安稳、无奈、幸福、沉重90:昂贵、焦虑、无奈、安稳、沉重、幸福。男女对房子的定义也有所差别,男性表现出比女性更大的压力,而女性对房子的第一定义是安稳、而不是昂贵。男:昂贵、焦虑、无奈、安稳、幸福、沉重女:安稳、昂贵、焦虑、幸福、无奈、温馨买了房你就幸福吗?是的。我们对有房和无房这两个群体进行对比,发现关键词有巨大差异。无房一族正面词语的选择率只有10%,负面词语选择率63.8%。前6个关键词依次是:昂贵、焦虑、无奈、绝望、沉重、安稳。有房一族正面词语的选择率高达59.72%,负面词语选择率降到31.28%。前6个关键词依次是:安稳、幸福、昂贵、焦虑、温馨、无奈。一线城市房价过高造成外溢:90%想离开深圳的青年是因为房价广州忠诚度最高购房年龄逐步低龄化之下,年轻人是不是比想象中的更能够承受高房价?请调查对象对所处城市的房价进行打分,1分为偏低、完全在承受范围内,2分为合理水平,3分为偏高、有一点压力,4分为完全超出了承受水平。得到的平均值是3.53分,即介于有一点压力和完全超出了承受水平之间。实际上,高达65%的调查对象打出了4分的答案。对各城市进行比较,购房者所反映的城市房价可承受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二线城市、其他三四线城市。于是,房价最让年轻人感到无法承受的深圳,表示不打算买房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22.3%。年轻人是否不堪重负,打算逃离一线城市?对四个一线城市的忠诚度进行对比,忠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州、上海、北京、深圳。其中,一线城市高房价造成了外溢效应,一线城市年轻人想要逃离的前三个原因正是:房价太高(47.31%)、交通拥堵(18.47%)、落户难(13.63%)。在忠诚度最低的深圳,90%想要逃离的人都选择了房价太高这个原因。
本文来源:网易原创
责任编辑:张洪
加载更多新闻
1青羊区 待定
10成华区 6200元/㎡
阅读下一篇父母为何如此焦虑?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中国地大物博”,让我们非常自豪。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当用地大物博来除以众多的人口时,摊到每个人的资源其实没有多少。
是什么导致了焦虑
拿教育资源来说,现在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不多,我们要争:就业机会不多,我们也要争:住房资源少,我们还要争,等等。因此越是少的东西,我们越会去争抢,这就是导致我们不安的原因之一。
正是资源短缺,做一个老百姓,更难获得这些资源,所以就想出人头地,此外,做一个老百姓,我们会存在一种“无我”的心理学现象,也就是说就算到一个几百上千人的广场当中呢,谁也不认识你,做任何一件事都无法引起他人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想要证明自己存在和价值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社会性焦虑,也叫身份性焦虑之中。
他们在焦虑什么
我遇到过有这么一个女孩,她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一中,在为期两天的课程中,她走路都不是好好地,而是跑着的,其实这就是她的一种无意识,她一再抢有限的资源,处在一种焦虑之中,所以这样的人即使真的获得了一定的金钱、地位,她也没有安全感,因为她骨子里面就觉得总有一条狗在追她,觉得更高更快更好才能真正的安全,可是各位,更高更快更好也是相对的啊。
比如很多的贪官,已经坐到了高位,但仍然在贪钱,几十万几百万,他真的需要吗?只是因为贪已经成为了一种强迫性的行为了,只有不断占有,才有安全感,这样的人不管是位置再高、金钱再多也没有幸福感。
不能传递的焦虑
因为焦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不断地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怎么样,只有上了好的大学,从此以后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各位,请好好想一想,未必吧!
我想,这肯定不是父母愿意给孩子传递的一种感受,对吧,所以呢面对这样一种社会资源现状和身份的焦虑,我们做父母的要觉察,要去引导自己,要去提升自己,切不可把焦虑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教育孩子有困惑?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专家问答咨询,或公众号菜单【百师讲堂】,听专家直播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 &
为什么80后90后父母们这么焦虑?原来是因为这……
来源:中考网&&&&作者:中考网编辑整理&&&& 14:00:54
  80后90后相继为人父母,小孩在读幼儿园或小学。父母们育儿焦虑多,原因是什么呢?
  育儿已经成为80后甚至90后父母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平衡不同教育观念,如何让孩子在课业负担中快乐的成长等,都成为当下年轻父母的热议话题,也由此引发了一些父母的育儿焦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孩子不好好学习和孩子身体不健康成为父母最普遍的育儿焦虑。对于父母产生育儿焦虑的原因,67.0%的受访者认为是攀比心理重。
  北京市民朱先生是一家私企的执行总监。他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多才多艺,还曾经在全国少儿乒乓球赛中拿到过名次。说起孩子,朱先生表示自己虽然为他骄傲,但是也有很多担忧。
  &孩子就读的学校,小朋友们都非常优秀,像他这样拿过奖的并不是凤毛麟角。孩子即将面临升学,我一点都不敢对孩子放松要求。&朱先生说,他的儿子最近学习成绩有所下滑,由于他平时工作很忙,孩子的学校离家很远,为了方便督促孩子学习,按时上兴趣班,他特地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房子,又请了保姆料理孩子的生活。
  调查中,6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回答非常多和比较多的受访者分别占12.9%和47.1%。据受访者观察,孩子不好好学习(64.1%)和身体不健康(60.3%)是年轻父母们最普遍焦虑的问题,其次是孩子性格有缺陷(44.0%),接下来依次是孩子人际关系不好(33.7%)、没有特长(33.2%)、缺乏社会常识(30.8%)、见识不够广(27.2%)、亲子关系出问题(25.1%)、外形不够好(23.6%)等。
  今年32岁的刘美清和丈夫在上海打工已有11年,他们10岁的女儿一直在河南老家,由祖父照顾。每到暑假,刘美清夫妇都会把女儿接到自己身边团聚。刘美清说,对于女儿,她感到有很多亏欠,也有很多担忧。&一方面,孩子一直跟着老人生活,而老人养孩子一般只会溺爱。我很担心孩子会被宠坏。另外一方面,我在大城市打工多年,深深感觉到大城市的孩子多才多艺、见多识广,孩子生活在小城市或农村,与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刘美清说,她平时一直观察身边当地孩子吃穿玩的东西,给女儿买了寄回去,还在暑假给自己女儿报了很多兴趣班。
  造成年轻父母育儿焦虑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67.0%的受访者归因于攀比心理重,64.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
  &现在很多家长养孩子都很&舍得下本&
  按照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标准给孩子提供所需的东西。&青岛某公立幼儿园的张亚萍老师对记者说,对于孩子,以前的家长和现在的家长都很关心,但是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加大了家长的焦虑。&拿我们园里的孩子来说,衣服、文具、儿童画册、零食等,家长都尽可能给买名牌、进口产品。兴趣班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课&。因为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朱先生认为,当下很多家长有育儿焦虑,是因为现在的家长与以往的家长在育儿观念上有区别,对孩子的期望值更高。&有人说自己小时候没有吃专门的营养餐,没有用手机,没有请研究生做家教,照样健康长大了,甚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家长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对孩子的关注更全面,焦虑也就更多&。
  据受访者观察,年轻父母在育儿方面产生焦虑的原因还包括孩子的教育花费高(43.5%)、经济实力不足(39.6%)、年轻父母心理承受力弱(29.5%)、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理念有冲突(28.1%)。
  张亚萍认为,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是正常的,但是不应该因此给孩子和自己造成过大压力。&现在的家长恨不得成为教育专家。但是,即使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在提高,会为了孩子的成长花费很多心思,查阅很多资料,但做法也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她提醒说,比起学校老师,家长更主要的任务是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让孩子拥有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正常的亲子关系,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身体,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缓解年轻父母缓解育儿焦虑?调查中,69.7%的受访者建议家长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66.4%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45.0%的受访者建议年轻父母多向有经验的父母求教,30.9%的受访者提醒家长向医生、育儿专家寻求帮助,39.9%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37.8%的受访者认为多看育儿书有帮助。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父母占63.7%,准父母占17.3%;从年龄段看,00后占0.5%,90后占23.2%,80后占51.1%,70后占19.3%,60后占4.9%,60前占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广州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点击查看更多
广州中考指南
广州中考指南
<p class="c-b6"2014年广州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广州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广州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精心编撰了《广州中考手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万别让父母装修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