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养殖肉牛什么品种好怎么饲养

站内搜索:
澳大利亚的肉牛业现状(9.6)
http://news.feedtrade.com.cn/
  肉牛业是澳大利亚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肉牛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11%~19%之间,年出口创汇一直在23亿~33亿之间。同时,肉牛业又是澳大利亚农业中地域分布最广泛的产业,在偏远的北部分布着大规模的肉牛场,在南部的高雨量区分布着小规模的肉牛场,因此,肉牛业在整个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20年里,澳大利亚的肉牛业也经历了各种挑战,对肉牛个体生产者的生产和经济收益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自1995年初以来,澳大利亚的肉牛业又一次承受了来自金融、经济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压力。产生这些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干旱、美国肉牛产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国内价格下跌、出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亚洲经济滑坡、海外的食品安全恐慌(受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来自可替代蛋白食品的竞争。
一、肉牛业生产现状巧用卫生球趋赶作物害虫
    根据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的调查统计,1996~1997年度全国大约有70366个农场,其中以经营肉牛饲养业为主的农场有20766个,这类农场被称为“专业化”肉牛饲养场,其肉牛饲养量占全国的20%。也有些农场肉牛饲养量在50头以下。
  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有一些奶牛场也同时饲养肉牛,是肉牛屠宰业的重要来源。这些奶牛场经常用奶牛的母牛与肉牛的公牛配种,生产杂种犊牛,饲养8~10个月后屠宰作为犊牛肉出售,或者饲养10~15个月后屠宰作为小牛肉出售。淘汰的奶牛和乳犊牛也用于屠宰。1996~1997年度,饲养奶牛的农场主大约向屠宰厂出售了110多万头牛,其中肉牛24.3万头,乳犊牛68.8万头,淘汰母奶牛19.8万头,合计占全国肉牛屠宰总量的13%。
  根据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的估计,到1998年3月末全国大约存栏肉牛2310万头,比上年下降70万头。同期,全国奶牛存栏头数为300万头。从历史上看,澳大利亚肉牛也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升降起伏。1965年全国肉牛存栏头数为1400万头;到1976年达到2980万头,为历史的最高峰;1984年又下降到1940万头;1984年后逐年回升,但至今仍未恢复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影响澳大利亚肉牛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澳大利亚的肉牛生产,在各州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总体来说,南部高雨量区生产集约化程度高,但饲养规模小;北部地区降雨量低,以粗放经营为主,饲养规模大。例如,1996~1997年度,昆士兰州的“专业化”肉牛饲养场的数量占全国的28%,而出栏量占全国“专业化”肉牛饲养场总量的47%;同期北方区(Northern
Territory)的“专业化”肉牛饲养场的数量只占全国的1%,而出栏量却占全国“专业化”肉牛饲养场总量的10%。北部地区虽然也有小规模的肉牛饲养场分布,但是,绝大多数的肉牛饲养场的饲养规模都在1000以上。就全国而言,1996~1997年度,年饲养量在300头以下的小规模“专业化”肉牛饲养场的数量占全国“专业化”肉牛饲养场总数的46%,其肉牛饲养量占全国“专业化”肉牛饲养场肉牛饲养总量的10%。在这些小规模“专业化”的肉牛饲养场中,有31%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28%分布在昆士兰州,26%分布在维多利亚州,其余的分别分布在西澳州、南澳州和塔什马尼亚州。
二、肉牛出口市场现状
  澳大利亚在肉牛的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继欧盟之后世界第二大肉牛出口国,牛肉的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55%~60%。澳大利亚的牛肉主要出口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北亚(日本、韩国),其中日本、美国和韩国是澳大利亚牛肉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场,占全国牛肉出口总贸易量的76%,其中,日本占41%,美国占27%,韩国占8%。自70年代初以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日本和韩国的牛肉消费量增长了3倍多。最近几年,澳大利亚又开始瞄准了东南亚、东欧、北非、中东等市场。详见表1。
澳大利亚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场
单位:万吨
合 计     
(一)美国市场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澳大利亚牛肉贸易最重要的伙伴,在整个80年代,澳大利亚对美国的牛肉出口量年均都在30万吨以上。但是,自从90年代初以来,澳大利亚把肉牛业出口的重心逐步转向亚洲,使澳大利亚肉牛业的出口贸易不再主要依赖美国市场,对美国的牛肉出口份额由1990年的50%下降到1997年的28%.1995年和1996年美国的牛肉生产连续增产,牛肉价格下跌,结果使澳大利亚对美国的牛肉出口量下降了1/3,下降到18万吨。1997年,由于美国国内肉牛价格的上涨以及澳大利亚肉牛增产,澳大利亚对美国的牛肉出口比上年增长了12%,达到22万吨。1998年,美国南部发生干旱,牛肉的价格持续低迷,农场主借机扩充肉牛的存栏,因此,牛肉产量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过去连续几年大量屠杀母牛,美国犊牛的出生数量降至1951年以来的最低点,这将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制约美国牛肉产量的增长。因此,澳大利亚对美国的出口会进一步提高。
(二)日本市场
    自1980年以来,日本市场是澳大利亚牛肉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出口量从1980年的9万吨增至1997年的31万吨,增长了2.4倍。但是,整个80年代日本对澳大利亚牛肉的进口需求一直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这主要是日本人对牛肉的消费偏爱和日本政府对进口牛肉的贸易壁垒所致。牛肉在日本被分为四类,即国产的和牛肉、国产的乳牛肉、进口的粮饲牛肉和进口的草饲牛肉。日本人偏爱国产牛肉,把进口牛肉看成是低质量的。日本人最喜欢的牛肉是国产的和牛牛肉。日本的和牛牛肉主要以粮食作为饲料,通过集约化的饲养方式,经过18~24个月的育肥而生产出来的。和牛牛肉被看成是上等牛肉,占国内牛肉总产量的1/3,其特点是肉呈淡红色,有甜味儿,大理石花纹多,脂肪呈白色。除了日本人对牛肉消费的偏爱之外,日本政府对牛肉进口的贸易壁垒也是影响两国间牛肉贸易的重要方面。1988年澳大利亚和日本两国政府签订了开放牛肉市场的协议,从1991年4月1日起日本政府完全取消了对澳大利亚进口牛肉的数量限制,使澳大利亚对日本出口牛肉的份额逐步扩大,由1990年的占出口总量27%(20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41%(31万吨),使日本成为目前澳大利亚牛肉的最大进口国。1998年由于日本经济增长处于抑制状态,牛肉消费增长缓慢,从而削弱了澳大利亚对日本出口牛肉的增长势头。
(三)韩国市场
     韩国的牛肉市场与日本有一定的相似性。从消费偏爱上看,韩国人也喜欢吃国产的牛肉,认为进口的牛肉不如国产的好,所不同的是韩国人喜欢的牛肉是脂肪少、味道好、粉红色、肉质嫩。在贸易保护方面,韩国也采取对牛肉进口进行严格数量限制的办法。1979年至1981年和1985年至1987年,韩国曾经两度对外关闭牛肉市场,直到1988年又重新开放牛肉市场。1988年后,澳大利亚对韩国的牛肉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1992年。1993年后,由于最近几年国内牛肉产量的提高以及经济状况不佳,澳大利亚对韩国的牛肉出口发生了滑坡,年出口量由1992年的9.73万吨下降到1997年的6.09万吨,下降了近38%。
三、活牛出口市场现状
    对于活牛进口国而言,澳大利亚的活牛选择性大、疫病少、批量大,这些优越性对进口国有较大的吸引力,使澳大利亚的活牛出口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活牛出口是澳大利亚农业部门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支柱。自1990年以来,澳大利亚加大了活牛出口市场的开发力度,使活牛出口大幅度增长,活牛出口头数由1991年的10万头增加至1997年的85.9万头。出口的活牛包括种牛、架子牛(育肥牛)和屠宰牛。
(一)活牛出口业的基础 
   澳大利亚的活牛出口已有50年的历史,活牛出口业务完全由活牛出口商来承担,对活牛出口商实行许可证制度。活牛出口许可证由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公司(AMLC)负责颁发。目前,全国领取许可证的活牛出口商(公司)有近百个,其规模有大有小。规模较大的约占20%,但完成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0%。在澳大利亚,活牛出口已经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需要出口商们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在健康检查、运输、饲料、管理、文字准备等方面具有组织技巧。活牛出口业是一个潜在的盈利性行业,但在整个活牛出口的过程中,到处都充满陷阱,稍不留神,即便是发生了小问题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活牛出口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收购、运输、集中、检疫、隔离、饲养、管理,其中收购是一项最繁重的劳动。许多活牛需要从几千里之外运送到集中地,经检疫合格后出口。澳大利亚有专门供活牛出口的运输船只,每次可装运2000头活牛。对于一些价值很高的活牛,有时也用飞机来运送。
(二)产业组织及其作用 
1.澳大利亚检疫检验服务局(Australian
Quarantine Inspection Service)。澳大利亚检疫检验服务局是负责提供从澳大利亚出口的所有活畜的检验证明的正规机构。检疫官员对准备出口的活牛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全面检验,以确保出口的活牛都经过适当的保健处理和正确的管理。在装运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以确保所有出口的活牛都是健康并符合出口的要求的。此外,澳大利亚检疫检验服务局还负责与活牛进口国的政府部门协商兽医方面的协议草案,把进口国提出的对活牛的要求条件、必要的处理措施和健康状况降到最低水平。
2.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公司(Sustralian
Meat and Livestock Corporation)。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公司是法定的营销机构,依照公司的有关条款对活牛的出口市场进行促进和调控。对活牛出口市场的促进和调控是通过许可证制度来实现的。许可证制度要求所有的出口商要有较好的资信度,要符合有关要求,能够胜任活牛出口业务。为了使活牛进口国提高收益,该公司在海外开展广泛的营销和促销活动,为进口国的政府或个人提供售后技术服务,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从澳洲进口种牛和架子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该公司还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在海外对有关国家的政府部门开展营销展示活动,使产业的领导者全面了解澳大利亚满足活牛出口市场的能力。
3.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质量监督局(Aus-Meat)。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质量监督局负责实施出口活牛的质量保证程序。通过与活牛出口业务部门协商,制定新的活牛质量保证计划,制定有关的交易术语,使进口商和出口商可以在合同中准确描述对活牛的具体要求。
(三)活牛出口的主要市场
   活牛出口的贸易伙伴国主要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利比亚和埃及。1998年由于受东南亚国家经济下滑趋势的影响,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活牛出口减少。同1997年相比,1998年活牛出口头数由1997年的85.9万头下降到66.3万头。但是,对埃及和利比亚的活牛出口有较大增长,出口头数由1997年的7.6万头增加到18万头,增加一倍多。北非活牛出口市场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活牛出口的下降趋势。
1.印度尼西亚市场。
印度尼西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活牛出口市场,出口头数逐年增加,1997年达到高峰,当年出口到印尼的活牛头数达到41万多头,占当年出口总头数的50%.1997年下半年,对印尼的活牛出口开始呈现下降势头,仅为13.3万头。随着印尼金融危机的加剧,对印尼的活牛出口几乎陷入停顿状态,1998年1月份,对印尼的活牛出口仅为3000头。货币贬值发生后,饲养成本增加了18%~20%,许多农场主因无法把价格调整到能够弥补成本增加的水平,纷纷开始抛售活牛。由于受活牛进口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双重压力,迫使印尼政府把进口牛肉的关税由20%降至5%,这项措施有利于澳大利亚对印尼的牛肉出口,但同时影响了活牛出口。
2.菲律宾市场。
1986年以前,菲律宾仅从澳大利亚进口种牛。1987年开始进口肉用活牛。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的活牛进口的影响比印尼要轻。但是,银行的高利率直接影响了活牛进口能力。菲律宾对关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取消了对体重在330公斤以上的活牛开征的关税,对进口已达到屠宰体重的活牛不再处罚。对牛肉的进口关税也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30%降低到1999年的20%和2000年的10%.
3.马来西亚和其他市场。
马来西亚从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屠宰牛和架子牛,其中屠宰牛占62%,架子牛占36%
。由于货币贬值,增加了饲养成本,影响了养牛收益,因此,对架子牛的需求下降。1997年利比亚和埃及大批量地从澳大利亚进口活牛,墨西哥也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种牛。
四、生产与管理现状
(一)生产形式
     澳大利亚的肉牛业生产有三种经营形式,一是家庭农场,二是法人农场,三是土著人团体或机构(含学校、大学、教会)农场。根据1997年的统计,在全国专业化的肉牛饲养场中,家庭农场占98.5%,法人农场占1.1%,土著人团体或机构(含学校、大学、教会)农场占0.4%。在家庭农场中,97.7%的家庭主要依靠自家的劳动力经营农场,有2.3%的家庭农场依靠雇佣劳动来经营农场。所有的法人农场都依靠雇佣劳动来经营农场。
     在三种经营形式中,家庭农场和法人农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1997年的统计,全国有专业化的家庭农场20410个,有法人农场220个。法人农场虽然数量少,但是在整个肉牛业中确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比重上看,它仅占农场总数的1.1%,但它经营的土地面积却占所有肉牛饲养场经营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都分别占19%。从单个农场的经营规模上看,法人农场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517700公顷,平均饲养规模为11700头,平均出栏规模为4500头,平均出栏率为26%;家庭农场平均的土地经营规模为12700公顷,平均饲养规模为700头,平均出栏规模为300头,平均出栏率为27%。
  在家庭农场中,有大规模的家庭农场2050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10%。他们经营的土地面积占所有肉牛饲养场经营土地总面积的43%,饲养的肉牛头数占总饲养量的39%,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31%。从经营规模看,平均每个农场经营的土地面积为57700公顷,平均饲养规模为2900头,平均出栏规模为1000头,平均出栏率为22%。
(二)管理形式
  近几年来,澳大利亚农场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显著提高,有采取集团化管理模式的趋势,把农场的规划、土地管理、营销、生产与金融、培训及信息的获得等活动都纳入集团管理。1997年的有关调查显示,有9%的农场加入了农场综合发展规划组织(草地发展项目),这种发展规划由专业人员制定,为了实现农场的管理目标,规划中一般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具体措施;有37%的农场加入了营销组织;有5%的农场加入了生产与金融组织。一般来说,加入集团化组织的农场的经营规模比较大,他们的现金收入比一般农场要高。同一般农场相比,加入集团化组织的农场制定农场综合发展规划的比重高,参加培训的比重高,利用管理信息的比重高,采用最先进管理技术的比重高。
在农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价位低以及适合于农业的软件开发与应用,使计算机在肉牛业的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专业的肉牛饲养场中,计算机的普及率已由1994年的24%上升到1997年的35%。计算机主要用于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通讯联络、畜群管理以及农场规划等方面。有关调查显示,1997年利用计算机搞财务管理的农场,占使用计算机农场总数的75%,利用计算机搞资金管理的农场占49%,利用计算机搞通讯联络的农场占56%,利用计算机搞畜群管理的农场占46%,利用计算机搞规划的农场占46%。
(三)销售形式
  针对市场和其他变化的情况,生产者采用不同的销售方法,主要的销售形式有按群销售、按屠宰体质量销售、按活重销售和拍卖的形式销售活牛最为普遍。一般来说,以拍卖形式出售的活牛或以头论价或以活重论价。按屠宰体质量销售也比较普遍,并且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拍卖形式销售的活牛占出栏量的40%,以按屠宰体质量形式销售的活牛占出栏量的31%,以整群形式销售的活牛占出栏量的9%,以按活重形式销售的活牛占出栏量的9%。销售形式在各州之间差别很大,在昆士兰州和塔斯马尼亚州以按屠宰体质量形式销售为主,分别占出栏量的42%和52%;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以拍卖为主,分别占出栏量的71%和69%。销售形式在不同的规模之间差别差别很大,一般来说,规模大的农场主要靠拍卖形式出售活牛,而规模较小的农场的销售方式比较灵活,他们可以根据市场和其他情况随时改变销售方式。
资料来源:《研究动态》2000.3
(作者:)
【发表评论】【】
与“我国”相关的文章:
推荐专题: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新闻点击榜:
??????????
热门图片新闻:
新闻评论榜:
七嘴八舌论坛:
饲料通系列软件: |
内容咨询:010-&&广告销售:010-&&短信客服:010-&&电子邮件:
(C)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澳大利亚肉牛养殖模式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澳大利亚肉牛养殖模式
&&草业科学专业相关,偏畜牧方向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最新消息 :
进境澳大利亚肉牛(屠宰用)检疫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意义&
加强进口肉牛(屠宰用,以下简称“肉牛”)检疫监管,防止国外动物疫病的传入,确保进口肉牛检疫监管安全,支持相关贸易的开展。&
2.基本定义&
2.1肉牛(屠宰用):供屠宰加工牛肉及其副产品的牛。&
2.2即宰牛:入境后直接进行屠宰的牛,在14日内屠宰完毕。&
2.3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根据隔离场和屠宰厂(场)所在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以过去3年初霜时间的平均值作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开始时间;以过去3年终霜时间的平均值后延30天作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该地区可被视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
3.职能分工&
3.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口肉牛检验检疫及相关环节动物福利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进口肉牛隔离场审核验收,组织专家开展进境肉牛口岸条件评估。&
3.2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
3.2.1负责所辖地区进口肉牛隔离场的初步审核、口岸条件的初步评估。&
3.2.2负责所辖地区进口肉牛的检验检疫及相关环节动物福利的监督管理工作。&
3.2.3提供进口肉牛入境口岸有关的咨询;指导相关方面按要求开展口岸相关设施和能力的建设。&
3.2.4负责进口肉牛的屠宰厂(场)的指定。&
3.2.5制定进境肉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2.6与地方农牧部门做好工作交接,保持信息通报与联络。&
3.3肉牛进境口岸及隔离场、屠宰厂(场)所在地地方政府&
3.3.1需对进境肉牛生物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并有实质性的支持措施。&
3.3.2搭建进口肉牛的综合服务平台。&
3.3.3提供检验检疫工作便利。&
3.4隔离场、屠宰厂(场)所在地及运输途径地区的地方农牧部门&
3.4.1负责屠宰厂(场)内的检疫工作。&
3.4.2配合做好相关区域的库蠓等昆虫媒介监测工作。&
3.4.3确保隔离场和屠宰厂(场)周边及运输途径地区的无疫状态。&
3.4.4与检验检疫机构做好工作交接,保持信息通报与联络。&
3.5企业:&
3.5.1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完成进口肉牛的接运、隔离检疫、动物疫情和安全风险监控计划的实施以及动物福利的保障等相关工作。&
3.5.2配合检验检疫机构和当地农牧部门完成库蠓等昆虫媒介监测计划等工作。&
4.隔离场及屠宰厂(场)的建设要求&
4.1屠宰厂(场)基本要求&
4.1.1屠宰厂(场)须位于入境口岸直属局辖区内并经入境口岸直属局审核评估。&
4.1.2须经地方农牧主管部门批准。&
4.1.3屠宰厂(场)规模应适当,其加工能力及冷库存储能力应与一次性进境动物最大数量相匹配。&
4.1.4满足有关动物福利的要求。&
4.1.5屠宰厂(场)与隔离场的直线距离应在3-10公里范围内。&
4.1.6进口牛屠宰前30天内,屠宰厂(场)不得储养、待宰、屠宰国内动物。&
4.1.7原则上每个省/直辖市设立1个指定屠宰厂(场),最多不超过2个。&
4. 2隔离场基本要求&
4. 2.1满足《进境牛羊临时隔离场建设的要求》(SN/T1491),满足相关的动物福利要求(见附件1)。&
4. 2.2隔离场须位于入境口岸直属局辖区内。&
4. 2.3隔离场为肉牛专用。&
4. 2.4隔离场距离入境口岸直线距离大于50公里的,在动物入境30天前,应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由县级(含)以上地方农牧部门出具的运输线路周边10公里区域的偶蹄动物存栏情况及口蹄疫动物免疫证明等文件。每次运输,必须专人全程监管押运,中途不得停留。&
5.进口口岸的提出与评估&
5.1进口口岸满足建设要求的,应由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向质检总局提交有关书面材料,并抄送进口口岸所在地直属局。&
5.2直属局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初步评估工作,并将符合要求的上报质检总局。&
5.3质检总局在实施实地验收前,应向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提交《申请使用进境大中种用动物隔离检疫场信息采集表》,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完成相关隔离场地理信息图的绘制。&
5.4具体见《进境肉牛(屠宰用)口岸检验检疫建设要求》等。&
6.隔离检疫场的申请、批准与使用&
6.1隔离检疫场的申请、批准和使用应符合《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号)的相关要求。&
6.2进口商应严格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申请表》(见附件2)。&
7.屠宰厂(场)的申请与指定&
拟屠宰进口澳大利亚肉牛的屠宰厂(场)应向所在地直属局提出申请,所在地直属局根据本作业指导书第4.1的相关要求审核,符合条件的作为进口澳大利亚肉牛指定屠宰厂(场)。&
8.进境检疫许可证申请与批准&
8.1现阶段,只受理进口即宰牛的申请。&
8.2应符合《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25号)的相关要求。网上填报许可证申请时,除常规项目正常填写外,要在“品名”栏目中注明是“即宰牛”,在“其它境内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栏目中填写屠宰厂(场)名称和地址,在“其它进境后隔离检疫场所”栏目中填写隔离场名称和地址。&
8.2申请进口蓝舌病疫区、非疫区即宰牛的要求&
8.2.1空运口岸(内地口岸),只能申请进口蓝舌病非疫区的即宰牛。&
8.2.2海运口岸(沿海口岸),在库蠓活动季节只允许申请进口蓝舌病非疫区的即宰牛。在非库蠓活动季节开始后允许进口蓝舌病疫区即宰牛;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季节结束前,所有来自蓝舌病疫区的即宰牛应全部屠宰完毕。&
9.入境检疫&
9.1入境口岸检疫&
9.1.1接卸场地消毒。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经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检疫处理从业单位对接卸动物的场地、通道、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在运输工具的旋梯前放置消毒垫。&
9.1.2现场检疫:检验检疫机构检疫人员在动物接卸前对动物实施现场检疫。&
9.1.2.1检查随运输工具携带的国外官方出具的正本《动物健康证书》是否符合双边检疫议定书的要求。&
9.1.2.2查阅运输日志,核查运输路线、进口动物的数量、品种是否符合《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要求。&
9.1.2.3检查动物运输途中的健康状况记录(包括死亡证明和治疗记录)。&
9.1.2.4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查看有无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查明原因,在符合进口规定的情况下,方准动物卸离运输工具。对不明原因的大批动物死亡或发现一类传染病须按《进境肉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处置,发生重大动物传染病按《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置。&
9.2动物接卸和运输&
9.2.1接卸场地应设立明显检疫区域标记,接卸期间实行封闭管理;&
9.2.2运输工具必须按次序进入接卸区,依次装卸动物。&
9.2.3运输工具装运动物数量及动物的状况应有记录,并交隔离场验收。&
9.2.4运输工具应具有防动物脱逃设施并能防止动物排泄物洒漏。&
9.2.5运输工具应按检疫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行驶,尽量保持匀速行驶,严禁急停急启,防止动物滑倒。&
9.2.6检验检疫机构须在运输沿途进行巡查,确保运输工具按检疫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行驶。&
9.2.7运输工具到达隔离场后,应核对动物的数量及健康状况。&
9.2.8按序将动物卸离运输工具,防止动物受伤。&
9.2.9按每个圈舍规定的数量将动物放归圈舍;动物进入指定圈舍后未经检验检疫监管人员批准,不得移动至其他圈舍。&
9.2.10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所有运输工具使用前1天、接卸完毕后应彻底清扫、清洗、消毒。每次装卸动物前后需实施消毒处理。&
9.2.11饲养人员应在24小时内登记每个圈舍的动物数量、动物耳号。检验检疫机构驻场兽医应对相关情况认真核查,发现与证书不符的立即上报。&
10.隔离检疫监管&
10.1自动物全部进入隔离检疫场所之日起,即宰牛须在14日内全部屠宰完毕。&
10.2检验检疫机构对整个隔离检疫过程实施监管。需要延长隔离检疫监管期限的,应当报请质检总局批准。&
10.3隔离检疫期间,检验检疫机构驻场兽医、隔离场饲养人员、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号)的相关规定。&
10.4隔离检疫期间,检验检疫机构对动物实施动物疫情监测和安全风险监控(见附件3、4)。&
10.5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认可条件与库蠓监测方案。(见附件5、6)。&
10.6隔离检疫期间,如发现动物一类和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异常情况,按照《进境肉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处置,发生重大动物传染病按《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置。&
10.7隔离检疫结束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剩余饲料、用具、隔离检疫场所、动物粪便、污水进行处理。&
10.8检疫不合格动物的处理&
10.8.1检疫不合格动物是指在隔离检疫监管期间,按照双边议定书要求检疫不合格的动物,或发现国内规定的烈性传染病,或因特殊情况而造成的非传染性死亡的动物。&
10.8.2在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动物的,应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和《动物卫生证书》,对不合格动物做扑杀、销毁(包括深埋、焚烧或高温化制)处理。&
10.8.3检验检疫机构对实施扑杀销毁的全过程实施监管,按规定进行拍照、摄像,收集和保留相关资料;监督对不合格动物可能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进行有效的防疫消毒。&
11.屠宰前监管&
11.1隔离检疫期间,外伤并严重感染、不能站立及患非传染性严重疾病且正在治疗的动物严禁调离隔离检疫场屠宰,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下做扑杀销毁处理。&
11.2检疫合格肉牛调出隔离检疫场所3天前,进口商需按每天屠宰量制定《进境肉牛屠宰计划》(见附件7)。&
11.3《进境肉牛屠宰计划》报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人员核准后方可实施。&
11.4检验检疫机构对调出隔离检疫场所的肉牛实施分批核销管理。每批动物运往屠宰厂(场)需填写《进境肉牛分批核销单》(见附件8)。&
11.5检验检疫机构对调出隔离检疫场所的肉牛出具《进境肉牛调离单》(见附件9),准予运至屠宰厂(场)进行屠宰。肉牛抵达屠宰厂(场)后,驻屠宰厂(场)检验检疫人员和当地农业部门检疫人员共同核对肉牛数量、耳号等信息并在《进境肉牛调离单》上签字确认。核对无误后,肉牛即进入待宰圈等待屠宰。&
11.6屠宰厂(场)应严格按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由专人进行宰前宰后检疫。发现异常问题按规定处理,并及时通知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人员。&
11.7肉牛应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下,按规定期限全部屠宰完毕。&
11.8进口商负责对所有肉牛的耳牌进行留存,并交检验检疫机构存查。&
12.确保进境肉牛动物福利要求。&
13.入境口岸直属局应制定每批动物的隔离检疫计划。首批动物屠宰完毕后两周内,向质检总局主管部门提交总结报告,以后按年度提交总结报告。&
14.资料保存&
检验检疫机构、进口商、屠宰厂(场)对进境肉牛的所有书面及电子材料存查。&
1、《进境肉牛动物福利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申请表》&
3、《进境肉牛疫情监测计划》&
4、《进境肉牛安全风险监控计划》&
5、《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认可条件》&
6、《库蠓监测方案》&
7、《进境肉牛屠宰计划》&
8、《进境肉牛分批核销单》&
9、《进境肉牛调离交接单》&
进境肉牛动物福利要求&
处理和接触动物的人员应经过动物福利相关操作培训,保证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照顾,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惊吓、痛苦或伤害。以下工作第1、2项由检验检疫部门监督实施,第3、4项由地方农业部门监督实施。&
1、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车辆适合运输特定种类的动物,满足运输距离的要求,运输车辆和装卸设施应进行清洁消毒。运输通道坡度合理,围栏高度可以防止动物脱逃。地面防滑,防止动物滑倒摔伤。围栏、通道和门没有突出部分或锐利边缘划伤动物。装卸过程安静有序不拖延,不得使用电棍和击打方式强行驱赶动物,防止动物受伤和过度应激。根据运输距离、动物种类和气候条件提供食物、水,保持良好通风。车辆运输动物直接到达目的地,不做不必要的停留,中途不装运其他动物。不适合运输的动物记录耳号,进行治疗,无法治疗的实施人道方式的安乐死。&
2、隔离和饲养期间,畜舍经过清洗和消毒保持良好卫生条件。场地内有一定的应对恶劣气候的遮蔽设施,饲养期间保证充足的饲料、饮水,光照和通风。保持合理饲养密度,动物能够维持正常群体活动,在圈舍中有足够空间自由活动,表现天性行为,除病畜外无故不得离群单独隔离。畜舍设计分区合理,淘汰痛苦、有攻击性和伤病动物时不影响其他动物。至少一日两次进行临床检查,对伤病动物进行及时治疗。&
3、控制动物进入待宰圈的流量,防止动物在待宰圈中拥挤滞留,等候时间过长。等候期间防止噪音、气味等刺激惊扰,避免动物紧张焦虑。应激反应严重的动物和有伤病的动物先移出待宰群体,待处理后再进行屠宰。保定设施设计尺寸适合动物体型,不能使用人道方式进行有效保定的动物不得屠宰。伤病动物需要紧急屠宰的,需进行人道宰杀。待宰超过12小时应提供饲料饮水。&
4、屠宰和击晕由有资质经授权的人员操作,不造成动物过度恐惧和痛苦。&
有击晕程序的屠宰,击晕方式和击晕装置应适合动物种类和体型,击晕失败时有备用程序。击晕时保持动物正常站立,击晕后立即倒地并失去意识,割颈时快速准确割断血管,使动物快速失血死亡。击晕和和割颈衔接紧密,间隔不超过20秒。检查无脑干反射,确认死亡之后,方可进行后续加工。&
无击昏程序的屠宰,保定时保持动物正常站立,不得倾翻捆绑四肢挂起,使用锋利、足够长度的刀具,一刀切断双侧劲动脉,保证快速有效放血。割颈后不惊扰动物,不触碰伤口,直至动物失去意识。无脑干反射,确认死亡后,方可进行后续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申请表&
一、申请单位&
本表所填内容真实。保证严格遵守进境动物隔离检疫的有关规定,特此声明。&法人签字盖章:&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法人代码:&
二、隔离检疫场基本情况&
本隔离检疫场上批动物隔离检疫情况&
动物名称:&
输出(入)国家或地区:&
隔离起止时间:&
使用单位:&
三、申请隔离检疫的动物情况&
进(出)境时间:&
进(出)境口岸:&
运输路线及方式:&
四、审批意见(以下由审批机关填写)&
初审意见:&签字盖章:&日期: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经办: 审核: 签发:&经办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制&
进境肉牛疫情监测计划&
一、即宰牛:&
检疫要求:临床检查为主,不再进行实验室检疫。&
二、架子牛&
1、 检疫要求:对蓝舌病、结核和布鲁氏菌病进行监测。&
2、采样比例:参考农业部相关动物疫病监测方案。&
3、采样时间点:病原分离样品进场后3天内采集完毕,血清学筛查样品进场后7天内采集完毕。&
4、具体检疫要求:&
(1)蓝舌病:参考农业部疫病监测方案。每场不少于60头,进行抗凝血病毒分离。&
(2)结核:参考农业部疫病监测方案。每场不少于50头。进行PPD皮内结核变态反应或外周血r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法。&
(3)布鲁氏菌病:参考农业部疫病监测方案。每场不少于30头。进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者荧光偏振试验。&
5、发现阳性动物的处理:&
(1)如果采集样品中检出蓝舌病阳性,则进行全群扑杀。&
(2)如果采集样品中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阳性率等于或低于5%,对阳性动物进行扑杀销毁处理,加强场内消毒和临床检查。&
(3)如果采集样品中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阳性率高于5%,对阳性动物进行扑杀销毁处理,加强场内消毒和临床检查。全群动物急宰,提请屠宰厂(场)根据农业部相关标准加强宰前宰后检疫,加强环境消毒处理,加强人员防护与废弃物处理。&
附件4: 进境肉牛安全风险监控计划&
监控物质中文名称&
监控物质英文名称&
化合物类别&
推荐检测方法&
检测低限(μg/kg)&
执行限量(μg/kg)&
参考检测标准&
★盐酸克伦特罗&
Clenbuterol&
β-受体激动剂&
尿液或肝脏&
ELISA或LC-MS/MS&
★莱克多巴胺&
Salbutamol&
尿液或肝脏&
ELISA或LC-MS/MS&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尿液或肝脏&
ELISA或LC-MS/MS&
★雌激素类(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己二烯雌酚)&
estrogens(Diethylstilboestrol,Hexoestrol,Dienoestrol)&
二苯乙烯类&
尿液或肝脏&
ELISA或LC-MS/MS&
trenbolone&
肌肉或肝脏&
农业部1031号公告-1-2008&
★玉米赤霉醇&
非甾体类类激素&
Chloramphenicol&
尿液或肝脏&
ELISA或LC-MS/MS&
Sulfonamides&
尿液或肝脏&
ELISA或HPLC&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 &
Tetracyclines&
ELISA或HPLC、LC-MS/MS&
Enrofloxacin&
ELISA或LC-MS/MS&
Danofloxacin&
ELISA或LC-MS/MS&
Oxolinic acid&
ELISA或LC-MS/MS&
Flumequine&
ELISA或LC-MS/MS&
SN/T 7(2011)&
Furazolidone&
硝基呋喃类&
GB/T ;GB/T &
Furaltadone&
Nitrofurantoin&
LC-MS/MS/&
Lincomycin&
大环内酯类&
Charm II或HPLC、LC-MS/MS&
Erythromycin&
Charm II或HPLC、LC-MS/MS&
链霉素类(链霉素、二氢链霉素)&
Steptomycin&Dihydrotreptomycin&
氨基糖苷类&
ELISA或HPLC、LC-MS/MS&
500(链/双之和)&
Gentamicin&
ELISA或HPLC、LC-MS/MS&
附注:具体实施细则,参照《2015年度进出口食用陆生动物安全风险监控计划》执行。&
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认可条件&
用于进口肉牛入境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的所在地,按照以下原则认可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
1.根据进口肉牛的入境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所在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证明(附件a),以过去3年初霜时间的平均值作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开始时间;以过去3年终霜时间的平均值延后30天作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该地区可被视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
2.除上述认可条件外,进口肉牛的企业申请延长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的时间,应按照《库蠓监测方案》,在初霜开始前30天至终霜结束后60天内,对肉牛的入境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所在地进行库蠓监测,期间没有监测到库蠓种类,并由负责承担监测任务的地方农牧部门出具监测报告或证明(附件b),可将初霜开始前30天至终霜结束后60天之间该地区视为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
附件a:地方(省级)气象部门提供的霜期数据和证明&
附件b:地方(省级)农牧部门出具监测报告和证明&
地方(省级)气象部门提供的霜期数据和证明&
根据气象监测记录,________港口或隔离场或屠宰厂(场)所在地(本地)过去3年初霜时间和终霜时间如下:&
1、 年,初霜时间为: ,终霜时间为: ;&
2、 年,初霜时间为: ,终霜时间为: ;&
3、 年,初霜时间为: ,终霜时间为: 。&
年 月 日(公章)&
地方(省级)农牧部门出具监测报告和证明&
□ 按照《库蠓监测方案》,在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间,对肉牛入境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所在地进行库蠓监测,未监测到库蠓种类(见监测报告)。&
□ 按照《库蠓监测方案》,在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间,对肉牛入境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所在地进行库蠓监测,共监测到蠓类 属 种,具体库蠓种类见监测报告。&
年 月 日(公章)&
库蠓监测方案&
用于进口肉牛入境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的所在地,拟申请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认定的,需要开展库蠓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一、监测样地&
1.以港口、隔离场和屠宰厂(场)等周围600米以内的蠓类活动代表性生境为监测样地(如海边、湖边、河边、湿地、草地、树林下等)。由所在地农牧部门承担监测工作。&
2.隔离场和屠宰厂(场)内的库蠓监测由所在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
二、监测点数量和布局&
1.根据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的生态环境特点,并综合考虑距离、水体类型、栖息地等,在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四周不同方向各设置3-5个监测点。对监测点进行编号和经纬度测定(GPS定位)。
2.隔离场和屠宰厂(场)内各设置1个监测点。&
三、监测方法&
1.库蠓诱捕器&
采用LTS-M02功夫小帅捕蚊灯,也可自行选购市场上销售的功能相同的库蠓诱捕灯。&
2.监测时间 &
依据申请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认定的时间段确定监测时间,详见《季节性非库蠓活动区认可条件》第2条。&
监测周期至少为每周一次。&
3.库蠓采集&
将LTS-M02功夫小帅捕蚊灯于监测日的日落前1小时悬挂于指定的监测点,悬挂离地1~1.5米,至次日日出后1小时收集库蠓,将采集的库蠓浸泡于盛装70%酒精小瓶中,小瓶上标记采集的监测点、日期和蠓数量,同时记录采集时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所有采获标本带回实验室制作成玻片标本后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
4.蠓密度计算方法&
蠓密度=捕获成蠓数/捕蠓开灯时间(小时)。&
5.库蠓玻片标本制作&
具体操作可参考《国境口岸蠓类监测规程》(SN/T)中5.2库蠓玻片标本制作进行。&
具体做法:将保存在70%酒精中的蠓取出,在解剖镜下割下一侧翅,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先滴一小点加拿大树胶,然后将割下的翅用解剖针轻挑至该胶中使之平粘于载玻片上。再将已割翅的虫体移至50%酒精中,浸15 min后移至蒸馏水,在水中浸15 min后再换2次水,各浸15min后移至质量分数为5%~10%氢氧化钾(KOH)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内腐蚀,待在解剖镜下雌虫受精囊,雄虫尾器等清晰可见时,用水洗2次后,再依次经50%、70%、80%、90%酒精各15 min脱水后,再在原粘翅的载玻片上的翅侧加一小点胶,将虫体从体积分数为90%酒精中挑至胶中,在解剖镜下将蠓的头、胸、腹3部分解剖开,而后分别使头部正面向上,触角、触须理直;胸部侧置,将足理直;腹部腹面向上,尤其尾器要放平。暂不盖盖玻片,待1~2 d后稍干,使标本位置固定后再加1滴胶然后再盖盖玻片。刚盖盖玻片的标本一定要平置,立即放置烤箱中,50℃~56℃烘干,以免胶流动而使标本移位受损。
6.库蠓的鉴定&
将制成的库蠓成虫玻片标本在双筒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最后必须鉴定到库蠓种。
如果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无条件进行库蠓成虫玻片标本的制作和鉴定,可将采集到的库蠓直接送国内有条件的实验室鉴定。&
四、监测工具和备品&
1.实验室设备:如显微镜、解剖镜、解剖针、小镊子、载玻片、盖玻片、乙醚等。&
2.采集库蠓标本工具:LTS-M02功夫小帅捕蚊灯,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诱蚊器或诱蚊灯等。&
3.制作标本用品:白瓷盘、广口瓶、放大镜、昆虫针、昆虫标签、昆虫镊子、标本盒、小瓶,5%~10%氢氧化钾(KOH)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50%、70%、80%、90%酒精,三氯甲烷、乙醚、加拿大树胶等。&
4.电脑,记录表,室外温度计、湿度计、测风速器。&
5.个人防护用品:工作服、手套、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眼镜、消毒剂等。&
五、监测结果报告&
当地农牧部门或具备监测条件的行业主管部门承担完成。监测前,进口肉牛的企业应将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按照《库蠓监测方案》制定的《监测计划》报所在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监测结束后,承担监测任务的当地农牧部门应出具监测报告和结果证明。&
检验检疫部门根据部门方案执行。&
附: 库蠓监测记录表
港口/隔离场/屠宰厂(场)名称: &
生境描述: &
海拔: 经度: 纬度: &
温度: 湿度: 风速: &
地形/地貌/植被特征: &
监测日期: &
监测点编号: &
监测&时间&
鉴定&单位&
数量(只)&
采集&方法&
报告单位: 填报人: &
进境肉牛屠宰计划&
进口商名称&
屠宰厂(场)名称&
调出隔离场所时间&
调出屠宰数量&
进口商负责人签字&
屠宰厂(场)负责人签字&
检验检疫人员签字&
附注:本表格一式三联,分别交检验检疫机构、进口商和屠宰厂(场)留存备查&
进境肉牛分批核销单&
屠宰厂(场)名称&
进口商名称&
运往屠宰厂(场)动物数量&
隔离场剩余动物数量&
核销人员签字&
附注:本表格一式二联,分别交检验检疫机构和进口商留存备查&
进境肉牛调离交接单&
屠宰厂(场)名称&
进口商名称&
动物电子耳号或可视耳标号&
进口商负责人签字&
屠宰厂(场)负责人签字&
驻隔离场检验检疫人员签字&
驻屠宰厂(场)检验检疫人员签字&
驻屠宰厂(场)农牧部门检疫人员签字&
附注:1.一车一表,涂改、复印、填写不全无效。&
2、本表格一式三联,分别交驻屠宰厂(场)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人员、驻屠宰厂(场)农牧部门检疫人员和进口商留存备查。&
版权所有: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含光北路10号 邮 编:710068 举报处置热线:12365-2
ICP备案:陕ICP备 号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肉牛饲养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