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650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币

[切换城市]
[06-28]人民币贬值,现在买美元外汇保值怎样?
人民币贬值,现在买美元外汇保值怎样?
孩子买英镑吧
既然是想保值,那至少也要持有2年以上吧。你如果没有美元的投资渠道,不过是放在银行而已,而人民币每年的无风险收益至少高于美元3个百分点。你认为2年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会贬值多少?10%?换来换去,其实也没什么收益。20%?如果这样,恐怕要担心其他的经济问题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3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同意,我想来想去也只是找人换了十万在手上,还不敢存银行 呵呵
用户被禁言或禁访,该帖自动屏蔽!
同意,我想来想去也只是找人换了十万在手上,还不敢存银行 呵呵
引用 引用第4楼一拉灯一于 13:26发表的&&:同意,我想来想去也只是找人换了十万在手上,还不敢存银行 呵呵
偶还有一句没说。如果大家都这么担心,都去买美元存起来。那不是相当于自己做空自己的人民币吗?就为了那可能的10%?明显不划算!索罗斯为什么那么高调嚷嚷,不就是希望中国的大妈都去换美元,四两拨千斤,做空人民币。
买美元不要指望发财,但是能保住自己的血汗钱
感觉人民币快崩盘了,也想换美元
现在换美元算是投资的一种方式,拿出一部分闲钱兑换成美元放着,起码保值万一软妹币变成了卢布呢,这时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不与傻逼论长短。
换美金现钞可以找我们公司,宇鑫货币,最高可以换25万美金现钞,需要的可以私信。
引用 引用第9楼vantoner于 15:57发表的&&:换美金现钞可以找我们公司,宇鑫货币,最高可以换25万美金现钞,需要的可以私信。
关键是现钞 没地方啊 放啊&&也不敢存银行&&&&&&所以也不敢多换啊&&还得填身份证啊&&
引用 引用第8楼肥虫RJ于 15:50发表的&&:现在换美元算是投资的一种方式,拿出一部分闲钱兑换成美元放着,起码保值万一软妹币变成了卢布呢,这时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真有这担心,完全可以买点黄金,不一定需要换美元。偶总觉得如果老百姓大规模去换美元,那不是自己做空自己的人民币?
买点黄金也是可以的。
        
我之前也这么想&& 换了不少美金············说实话&&也没感觉到人民币 怎么贬值······对美元汇率&&波动很小·······感觉都是 炒作&& 都是大家在喊人民币贬值········可实际好像并没有什么贬··
6.2的时候换的
用户被禁言或禁访,该帖自动屏蔽!
还不如用房子对冲
回 楼主(一纸空文) 的帖子
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人民币本身的年收益比美元高3%,若以一年计算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和收益差不多可以相抵,你在国内持有美元现金没有太大的用处
回 17 楼(猪是的念倒)的帖子
什么年收益百分3
回 18楼(一纸空文) 的帖子
美元,日元,黄金,三大避险品种,冲吧
酒盃裏飄出的是真情咖啡裏品嘗的是浪漫清茶中感覺的是囬味信息裏傳遞的是友誼
回 19楼(猪是的念倒) 的帖子
哪有 那么多&&现在人民币一年定期的最高才1.95个点
回 21楼(一纸空文) 的帖子
你可以拿去银行理财年初在4.5%, 现在也有3.5%左右&&或者二级市场购买企业债,分级A,收益在6%持有美元在国内几乎没有收益
第一届鼎昇金融外汇模拟操盘手大赛开始报名啦!无门槛,无风险,参加比赛,学习投资技巧、与各方英雄切磋交易策略,赢得豪礼!点击网站,免费报名: 1
不管2%的一年期还是4%的银行理财都抵不过贬值的差额。买外币同样不是好的保值手段。这就是房价飙升的原因。
回 13楼(jennydan) 的帖子
这个是政治的东西了,操控, 跌太多,会恐慌出逃,现在那么脆弱,会很惨
无论是投资理财或者是买房等决策,在小鱼网不可能获得好的指导。
可以电子盘做程序化交易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在2017年年末,接近春节不到三个月时间淘宝搭配达人小安决定给自己在厦门的出租房进行一次装修大改造!
公司团建去吃日料,不爱吃生食的我真的是坐如针毡
好古朴的感觉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今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多少?10月11日最新央行人民币中间价查询
来源:第一白银网
10-11 11:25
周二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098,较上日下调90点,连续两日刷新6年新低。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高以及与英国脱欧进程确定引发英镑闪崩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面临新一轮的贬值压力。
10月11日讯 周二(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兑美元中间价报6.7098,较上日下调90点,连续两日刷新6年新低。在加息预期升高以及与进程确定引发英镑闪崩的双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正面临新一轮的贬值压力。
10月11日(周二)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再度上调90个基点,报价为6.7098。本交易日人民币兑主要货币官方中间价如下:
较上日中间价
涨跌幅(基点)
美元/人民币
欧元/人民币
日元/人民币(每100日元)
港元/人民币
英镑/人民币
澳元/人民币
纽元/人民币
新加坡/人民币
瑞士法郎/人民币
加元/人民币
人民币/林吉特
人民币/卢布
人民币/兰特
人民币/韩元
人民币/迪拉姆
人民币/里亚尔
您确定以游客身份评论,是吗?
有分析师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速加快,其它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迎头赶上,美元仍可能进一步下滑。
1月23日11:14,日本央行公布1月利率决议,会议显示,日本央行将维持原有利率不变。同时,下午14:30,黑田东彦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声称,将继续坚定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维持原有2%的通胀目标。
中国央行1月23日(周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定为6.4009,较上一交易日上调103个基点,升值至日以来最高。
日本央行将率先于周二公布货币政策决议,而欧洲央行决议将于周四出炉。预计这两家央行都将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但会后相关言论都可能会对相应的货币产生巨大影响。
意大利12月制造业PMI
预期值:43.9
英国12月BBA房屋购买抵押贷款许可件数
前值:39507
预期值:39800
公布值:36115
德国1月IFO商业预期指数
前值:109.5
预期值:109.3
公布值:108.4
大家都爱看
金银多空调查
版权所有 (C)2010 第一白银网 www.silver.org.cn
本网文字内容版权归第一白银网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
关注一牛财经独木难支的央行的自赎
我的图书馆
独木难支的央行的自赎
本文为MFI金融政策学研究系列之15,作者为MFI创始人、首席研究员江勋及其团队。欢迎微信发信息或发邮件至mfi@vip.163.com,申请加入我们在teambition启动的封闭式主题交流平台。欢迎索取PDF版本。&独木难支的央行的自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期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中央媒体上的撰文和刚结束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了中国央行急切的想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易纲委婉的承认,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已经陷入“一个于我不利的怪圈”。我们对央行的外汇管理成本进行了推算,并分析了央行“甩包袱”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深刻影响。结论是:外汇体制改革,其压力不仅来源于巨额的机会成本、高昂的冲销财务成本,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边际收益已经无法弥补它通过冲销调控机制施加给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风险,系统性的压力表现为央行腹背受敌的政治压力,这是央行急转身的直接原因。&“出现了一个于我不利的怪圈”&日前,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自2012年来,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独立于央行工作会议召开已三年。外汇管理的政治地位显然在持续上升。与之同步发生的,是外汇储备积累的总量和风险越来越大。这个风险有一个演变过程。2008年次贷危机突然打开了外汇储备的风险敞口。一直到2011年,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的口径是“保证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安全性和流动性大于保值增值。2011年后,外汇管理的重点逐渐过渡到平衡国际收支问题,外汇管理市场化、监管跨境资金流动、打击热钱、“走出去”、允许企业出口收汇存放境外和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制度,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对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口径也聚焦到保值增值上。今年的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显得更为焦灼,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也首次参加了会议,对2014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的部署在口径上不再“大力”、“进一步”、“推动”,而是排比使用了5个“加快”:&加快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加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外汇管理职能转变;加快完善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党建、廉政、干部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五项工作中,前四项突出的围绕国际收支平衡和保值增值。实质上,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即外汇管制带来的外汇储备质量的恶性循环。对此,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最近将它命名为“怪圈”,他在会议前几天前的《求是》杂志上发表吹风文章《外汇管理改革: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公开承认了这个难题:&但也要看到,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于我不利的“怪圈”。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开动机器印钞票。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中国商品,国内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流向国外,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却留在国内,耗费的资源能源也记在中国头上。同时,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外汇资金大量流入,银行、企业和居民都不愿持有外汇,就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造成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虽能投资于海外资产,但因发达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越来越大。虽经努力,外汇储备投资经营获得了较好收益,但总体讲投资环境并不乐观。&这个怪圈并非是易纲发现的,而是早已被国际金融界命名为“斯蒂格利茨怪圈”,日,斯蒂格利茨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Boats,Planes&and&capital&flows”一文。文中指出:“把所有借款国的资产负债表放在一起,好像是新兴市场以高利率从发达国家借款,而后又以国库券和其它低收益的形式将大部分的借款重新借给发达国家。”即新兴市场国家将贸易盈余转化为官方外汇储备,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回流美国资本市场,美国再将资金投资在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这个怪圈并不难理解,它只是新兴市场国家“不可能三角”的一个变种。在固定汇率下,如果汇兑自由,则套利美元将直接冲击国内的资产价格;新兴国家则试图通过汇兑管制,让美元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走一走过场又导回到国际市场,但这相当于美元又凭空增发了一回,美元更加贬值,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利差进一步拉大,套利冲量变本加厉。这是个抱薪救火的游戏。日韩东南亚新兴国家在上世纪末都曾钻进这个“火圈”,并且最终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也在圈中。易纲很委婉的表态,“虽经努力,外汇储备投资经营获得了较好收益,但总体讲投资环境并不乐观”。我们认为这个表态已经足够明确,外汇储备的质量恶化难以逆转,外汇对冲机制很难再持续。那么是否已经无力回天了呢?&外汇储备的超常机会成本&显然的外汇管理体制显然是有很大成本的。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之下,人民银行以进入银行间市场买卖外汇的方式实现对人民币汇价的管理,顺差进来的美元都抽到了外汇储备之中形成资产;但是压低汇率又补贴了对外引资和出口,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双顺差,人民币被迫小步快跑,反过来又会强化套利机制。传导机制如下:&图1:汇率浮动管理的内在悖论&&&&&&&&&&&&&&&&&&&&&&&&&&&&&&&&资料来源:MFI&2002年到2012年,GDP年均增长10.4%,而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增加了4.76倍,年均增长19.13%,几乎20%,累计增加了24万亿多。央行的国外资产即外汇占款加黄金等,增加了9.4倍,年均增加26.4%,累计增加20余万亿。其中,外汇从63%占到了80%左右,最高2011年达到78%,绝大部分都是外汇构成的。央行的资产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已经超乎了正常的汇兑储备、国际清算、危机应对的范畴。进入中国的美元通过人民币每年的综合收益率在15%-20%左右,而我们拿着这笔巨额的外汇储备去投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固定收益产品,实际上是以很低的资产收益率去养很高利息的负债。外储的成本冲击首先反应在机会成本上。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币种、投资工具和资产期限结构都秘而不宣,真实收益只有央行自己知道。虽然2007年中投的成立对外管局的对外投资形成了竞争性激励,2009年也从太平洋投资引进朱长虹任CIO,从美国财政部ITC系统的数据看,外汇储备的应该是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投资,但对高达3.7万亿的外汇储备而言,是杯水车薪。社科院等几个机构的团队做过多次测算,均值在3-5%之间,而2011年外管局反驳媒体时自己称,每年超过2%。而这是以美元计价的名义收益率,折算成人民币则更低。机会成本的静态部分反应在了外汇对冲的历史成本中。外汇变动额与汇率相乘并加总,即人民银行收购外汇的人民币成本估算。我们整理了下表,粗略估计,11年来,外汇储备增加了3.66万亿美元,对冲支出了26.13万亿人民币,目前这些外汇储备按照最新的美元人民币汇率6.10计算,价值22.3万亿人民币,账面浮亏3.8万亿。累计为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的32.47%,GDP的7.3%。如果加上动态部分,即FDI留存利润(据外管局国际投资头寸表,FDI余额已从2004年的3690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2.16万亿美元)和待偿还外债利息,则总体机会成本超过6万亿。这个成本是不断加大的过程,分解回归,近两年每年的GDP需要承受约4个百分点的成本,也就是把GDP增速的约一半将被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消耗掉。&&&&&&&&&&&&&&&&&&&&&&&&&&&&&&&&&&&&&&表2:央行的外汇对冲静态历史成本时间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累计额外储增加额(亿美元)7421168206725262853460947833821469633381304470036607人民币加权平均利率8.2778.2778.2778.1927.9727.6046.9456.8316.7656.4696.3136.188对冲消耗人民币(亿元)6142&9668&17109&20693&22744&35047&33218&26101&31768&21594&8232&29084&26139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MFI&当然有理由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因为这是在理论上计算,而且是以人民币计价。外管局始终辩解不以人民币论英雄,但不免有些自欺欺人。从央行每月发布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这些年的确保持了健康平衡。但从央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负债表来看,我们没有看到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央行以外币计价的外国资产的估值损失的任何体现。央行要么固执的使用历史成本法进行核算,要么将亏损处理在了某个我们所不知的科目中。&综合对冲成本达7.5%&巨额机会成本是先天决定的,央行最直接的威胁是如何去管理涌进来的流动性。进来多少美元,央行就得发行多少基础货币出去买,为了尽量降低因这种制度设计对本国货币市场的不利影响,央行就必须进行二次冲销。在2002年前,冲销主要依靠国债回购,但是因为中国央行不允许直接借钱给政府,央行的国债头寸太少,中央银行被迫于2002年6月开始发行央行票据,并于2003年9月开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此二者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主要对冲工具。这就是周小川的池子。但是对央行来说,国债是主动性的资产,而通货、央票和存准都是负债,对冲无非是将通货转移到另一个科目中锁起来,但它是有成本的。央行动用央票需要承担2-3%甚至更高的利息成本,而存准利率仅为1-2%,如果外汇全部用央票来对冲,则现在的央票余额至少20万亿以上,每年的付息将压垮央行。2007年后央行开始大规模动用存准。年期间,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迅速增加,央行票据的平均利率由2002年的2.13%升至2008年的3.86%,导致中国货币当局的冲销成本稳步上升,央行票据和法定准备金存款的加权平均利率相应的由0.97%升至2.57%。2009年-2011年,有赖于存款准备金的大幅提高,央行整体对冲成本明显下降。2012年央票索性停发,存准率因高达21.5%而失去空间。央行被迫创新干预手段,逆回购常态化、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到到期央票续做,并且追求大幅提高财政存款,而财政存款的利率仅为0.36%。&图3:财政存款成为重要的冲销渠道&&&&&&&&&&&&&&&&&&&&&&&&&&&&&&&&&&&&&&&&&&&&&&&&资料来源:MFI&而2002年以来的滚动发行央票规模累计27.2万亿,粗略计算,累计利息(含余额待付)约7800亿。2003年9月,央行将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率从6%开始上调,如果将6%水平以上的提高存款准备金均视作二次对冲,则累计利息成本约7500亿;财政存款自2002年以来累计沉淀39065万亿,历年利息成本估算约600亿。国债回购成本较低,暂略。&表4:2002年-2013年外汇综合对冲成本项目央行票据国债回购准备金财政存款合计成本7800亿略7500亿600亿1.59万亿资料来源:MFI&以上四项成本相加为1.59万亿,按照外汇储备历史成本26.13万亿做计数,则外储的综合对冲财政成本为7.5%。&央行的成本转嫁和金融困局&我们上面逐条计算了外汇管理的两大成本。历史机会成本一项不具有可比性。1.59万亿的冲销财政成本,入过加权折算成GDP比率,大概在0.4%左右。据Calvo,&Leiderman&and&Reinhart1993年研究,拉美国家外汇冲销的准财政成本占GDP的比重介于0.25%-0.5%,可见此项成本尚属可控。央行之所以能维系可控的财政成本,实质上有赖于通过央票、存准和财政存款进行成本转嫁。但央票、存准和财政存款,以及之后的SLO、SLF,又都产生了很高的制度成本。今天中国的金融困局与之有莫大关系。大幅提高存准的负面效应已经讨论了很多。它大幅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为了与与非银行机构竞争和节约资本金,银行殚精竭虑绕开监管,将信贷业务挪到表外。此即“金融脱媒”。提高存准是一刀切,对大量没有外汇业务的中小银行来说形同错杀,从而让金融市场格局更加中心化、垄断化。央票的市场影响尚未引起重视。由于控制长期债券尤其是国债供给,大规模发行短期央票,央票一度成为银行间市场的主导品种和利率基准,商业银行们被迫持有大量低收益的央票作为基础资产,进行杠杆组合。市场结构和定价都是扭曲的,这刺激了商业银行放大杠杆错配。2010年央票缩减并最终停发后,整个影子市场就只能建筑在同业拆借和城投债的基础之上。其危险性,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由于存准的高企和央票的高成本均不可持续,央行投鼠忌器,2012年市场调节工具愈发紧缺,虽创设了SLO和SLF,但难堪大用。如SLF,某种程度上是当年的再贷款的复活,需要银行提供优质抵押物,一对一提供流动性。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优质基础资产的匮乏,SLF能解决燃眉之急,但进一步抽走优质基础资产将反留遗患。2012年以来,监管层不断清理同业业务和票据市场,其逻辑是共通的。金融市场的基础问题,势必只能通过开放国债市场来解决。但这不是央行所能决定,触及到深刻的央地博弈。由于对外投资被管制,国内投资者又无法从国际市场获得优质基础资产。当外汇供给持续增加,而优质基础资产供给严重不足甚或被进一步锁定,流动性过剩和钱荒就同时出现了。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循环:越监管,市场越缺钱,金融越创新,越难监管。官方强制储备的外汇管理体制决定了以美元为背书的人民币发行模式,进而决定了以数量控制成本转嫁为导向的通货冲销模式,进而刺激了影子银行的诞生。但是这个体系又无法提供影子银行正常生长的基础资产。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外汇储备悖论。在这个逻辑上,我们来看待最近发布的“影子银行监管宪法”107号文。107号文并不具体、直接、落地,但这可能并非坏事。如果接下来各监管部门“坚决贯彻”107号文,进一步整顿影子银行,割裂、抑制基础资产市场,市场利率将进一步飙升。短期的市场风险依旧高悬,这些难题都困扰着央行。面对急剧上升的社会压力和政治责难,央行独木难支,备受争议,且与其他既得利益部门渐行渐远。&改革&因此,央行急切的想要全面革新外汇管理体制、平衡国际收支、增值外汇储备,其压力不仅来源于巨额的机会成本、高昂的冲销财务成本,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边际收益已经无法弥补它通过冲销调控机制施加给金融市场的风险成本,系统性的压力表现为央行腹背受敌的政治压力,这是央行急转身的直接原因。关于改革方向,我们预期如下:1、放松资本流出和居民持汇管制,鼓励境外投资,逐步分流一部分“官方储备”为“私人储备”;2、构建更多元的管理外汇储备的主权基金,如能源基金、股权基金、基础产业基金;3、改革投资组合方式和调整资产组合,增加股权和债权投资。4、整合财政部与央行的职能,外汇储备的管理由两个部门承担,在财税改革配套的基础上,开放国债市场,改革人民币发行机制。5、如易纲所论,构建以广义托宾税(托宾税、无息存款准备金、汇兑收益税)为主体的价格型外汇管理体制,逐渐取代刚性管制,并顺理成章的解决高额的历史财政窟窿。逐渐的,周小川的“池子”将走入历史。&————————————加入MFI的共享平台本报告由上海思势金融(MFI)出品,MFI是一家开放型,以政策研究为特色的新兴金融研究服务机构。我们的微信公共号为:MFI金融研究,微信号:MFIresearch;&&&&您可以微信发信息或发邮件至mfi@vip.163.com,申请加入我们在teambition启动的封闭式主题交流平台,与全国各行业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个世界。&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所在的位置:
经纬纺织第三季亏损4696.7万元人民币
日09:40  
阿思达克财经新闻  
经纬纺织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业绩,录得亏损4696.7万元人民币(下同),每股亏损8分。营业总收入按年升19.7%至9.9亿元。首三季亏损1.45亿元,营业总收入跌24.6%至22.7亿元。(ad/a)[责任编辑:kewinfan]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5:06:00)
( 15:07:00)
( 06:34:58)
( 08:42:40)
( 07:29:02)
( 16:57:19)
( 07:56:01)
( 14:22:06)
( 16:51:45)
( 08:30:15)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