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电力st股票什么时候退市可以退?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贵州金元:一个电力新垄断故事
  在贵阳街头问路,提及“金元公司”,应者茫然,但说起瑞金路上那座即将竣工、每当夜间便愈发显得金碧辉煌的豪华大厦,几乎所有人都能立即指出方向。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19330.htm  2004年8月,当记者走进贵阳市瑞金路的那座大厦时,几名工人正伏在脚手架上打磨大楼外墙的大理石,大厅内装修的油漆味还未完全散去。   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元公司)办公室主任郭健说,由于“公司刚刚成立,发展业务还很有限”,因此暂不接受任何新闻媒体的采访。   不过,低姿态并不能掩盖一个重大事实:四年前成立的金元公司是一家贵州电力系统职工持股企业,又是贵州最大的电力投资商,公司总资产至2003年底已突破154亿元。截止到今年4月,金元系统的电厂已联网的发电设备容量达284万千瓦,占贵州省同期总量的近1/3(参见表一)。   这是一家为众多民间人士所有、又与国有垄断力量血脉相联的企业:国有贵州省电力公司高管人员均在金元公司持有股份,兼任该公司主要领导职务。贵州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向德洪担任金元公司董事长。   在全国,电力系统职工集资办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在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前后形成高潮。2003年8月,中央政府已经明晰其间弊端,“为规范电力市场秩序和企业改制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的紧急通知”(2003年国资改革37号,下称国资37号文)。最近,国资委牵头制定的规范电力行业职工持股的文件,也正在各有关部委会签,不日即将出台。   然而,垄断寄生者们的扩张脚步也在加快。在全国,一些“金元式”的电力巨人正卓然长成。      宏图大志      金元公司办公室主任郭健自称“公司刚刚成立”虽是谦词,却也有几分道理。因为注册于2000年11月的金元公司,确实是近两年才浮出水面。用当地一位资深记者的话说,“以前好像没怎么听说过,但是就在去年厂网分开之前不久,突然冒出来了”。   这家公司成立时全称为贵州金元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更名为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贵州省电力公司新闻部主任武瑜向《财经》坦承:“从金元成立以后,贵州所有的电力项目(指由贵州省电力公司立项的项目――记者注)都是由金元来投资了。”   截止到2003年底,当金元公司真的不得不“突然冒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贵州最重要的电力投资商。   这家公司已形成集团架构,其旗下控股六家子公司,其中贵州西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电公司)及贵州中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开发贵州省境内的火电和水电项目;西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担金元旗下电厂的前期工作和施工建设;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金宏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和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煤炭开发,为金元公司所辖电厂及贵州省内其他电厂提供发电用煤(参见表二)。   以此规模,截止到2004年4月,金元系无论以装机总容量、发电设备总容量还是发电量算,均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发电集团,分别超过了华电集团和国电集团在贵州的电力资产。去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27.3亿元,利税10亿元,总资产达到154亿元。   目前,公司全资或透过旗下公司控股参股11家大中型电厂,除已建成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电厂,还有总量计1154万千瓦的项目处于在建和规划之中。其中,在建的纳雍电厂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48亿元,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发耳电厂总投资近百亿元,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金元系参股45%的盘南电厂,总投资约144亿元,投资项目建设总规模为36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均是贵州历史上少见的大型投资项目。   据估计,截止到2006年,金元系的总装机容量可达700万千瓦以上,接近于三个葛洲坝电厂。   2004年3月是贵阳市莺飞草长的时节。3月24日,向德洪刚从北京出席全国人代会归来,就出席了金元公司的年度工作会议。   这位贵州国有电力系统的首脑人物以金元公司董事长的名义做了重要讲话。他自豪地告诉与会者,金元公司在2003年完成发电量1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在全省各发电公司之中名列第一。今年,金元公司计划完成发电量200亿千瓦时,确保全年建设投资3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总资产突破200亿元。   “金元要力争2005年系统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年销售收入实现50亿元;力争2010年权益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煤炭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销售收入实现150亿元,将金元早日打造成贵州省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58岁的向德洪雄心万丈。      股权之谜      在金元公司给《财经》提供的材料中,这家公司被定位为“贵州省最大的一家非国有控股的公有制企业”。   当地电力系统的一位高层反驳说:“什么公有制,明明是电力职工持股的。”在主管部门,一位负责审批的官员则称之为“一个几乎100%的纯自然人公司”。   金元公司确是一家典型的职工持股企业。根据金元公司提供的材料,金元公司于2000年11月成立,主要由当时贵州省电力系统的两万多名职工联合集资组成,注册资本12亿元。由贵州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向德洪兼任公司董事长至今。   四年来,金元公司的股本结构一直未有太大改动。然而,经历了2002年国务院推行的电力体制改革后,分散持股人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贵州省委办公厅在200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金元公司目前有股本12亿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7亿股,由金元公司3000名员工持有,占总股本的14%;第二部分是贵州盛华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持的1800万股,占总股本的1.5%;第三部分所占股本的比例最大,为84.5%,由若干分散的外部投资者约20000余人持有,平均每人持4.17万股。   所谓外部投资者,绝大多数为原贵州省电力系统的职工。在电力体制改革中,贵州省电力公司在剥离了发电资产以后,和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一起被并入南方电网公司。目前贵电公司下辖10个地(市)供电局和两个电力建设公司、一个送变电工程公司,以及调度、科研、医院、学校等若干多种经营企业。   省电力公司新闻部主任武瑜证实,今年年底之前,贵州省电力公司将重新挂牌,正式更名为贵州省电网公司。但主辅分离的改革何时进行则尚无计划。   改革意味着“厂网分离”,电厂和电网以及电网下属企业从原来的“一家人”变成了“两家人”。由是,原来参加集资的电力公司管理层人士和职工,包括其电网公司职工,成了“外部投资者”。   除了员工分散持股,金元公司还有一个法人股东,为贵州盛华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工商登记中的法人记录显示,2000年11月金元公司成立时,盛华源公司出资1800万元,占1800万股,法人代表为何卿华。这位何卿华还是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的法人代表。然而,除了投资金元公司,盛华源公司几乎不为人知,即使在贵州电力行业从业多年的一些高层领导都对这个公司毫不知情。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盛华源公司也是一家以职工持股为主的股份公司,注册资金12439.8万元。其中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工会出资6975万元,贵州电建工贸实业公司出资391.56万元,另外何卿华等2392人出资5073.24万元。公司主要承包电力施工工程。
  想在贵州进一步弄清金元公司、盛华源公司持股分布的详情相当困难。金元公司显得很神秘。贵阳当地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除电力职工外,贵州的物价、工商部门均有人入股金元公司。   对于上述说法,《财经》无法核实。在贵州工商局,查阅金元公司的详细工商资料几乎是不可能。《财经》曾先后聘请三家当地律师事务所前往查询,均无功而返。   很明显,在贵州,金元公司很受优待。贵州省领导亦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金元公司、西电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对贵州西电东送、电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依托作用”,并屡次表示“对金元公司应采取爱护、扶持、完善的态度”。   电力改革启动之后,由于多家单位向贵州省委反映金元公司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省委于2002年底组织对金元公司进行调查,日,省委办公厅以内部工作动态的形式下发调查结论。结论认为金元公司“党组织建设与公司发展存在严重脱节,建议健全党的组织体系”。这场历时几个月的调查就此落幕。   ?? 近电楼台 ??提起金元公司当年的成立,贵州电力公司非常愿意强调西电东送的背景和省政府的2000年45号文。   贵州省的“西电东送”第一批“四水四火”项目,上马于2000年底。其时,贵州省与广东省签订“黔电送粤”协议,决定从2002年起到2005年,每年向广东省分别送电100万千瓦、200万千瓦、300万千瓦和400万千瓦。“十五”期间,共有538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开工,“十一五”期间,还将再增送400万千瓦。从此,贵州省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拉开了序幕。   根据当时的测算,“十五”期间,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贵州省电源建设项目将新增投资320亿元,共需60亿元项目建设资本金,大致的资金缺口是18亿元。为此,贵州省电力公司向省政府作出《关于多渠道筹集贵州电力建设资金的请示》,后来省政府以黔府发[2000]45号文件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力建设实施西电东送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鼓励“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当年底,挟电力系统职工资金的金元公司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政府的45号文虽然同意了“积极采取试行职工持股等方式,通过发行中长期电力和煤矿企业债券,广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电力建设和配套煤矿建设”,但文件的主旨,正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公司和大财团的联系,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对我省电力、煤炭建设项目进行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   然而,“多渠道筹资”的设想由垄断主体省电力公司来操作,网电合一格局和原有的投融资体制随即显示出威力。在当地,最常见的说法是“与其让外面投,不如我们自己来”。   金元公司成立之后,凭借与省电力公司的血肉关系,很快获得了迅速崛起的特殊条件。与此同时,贵州省电力行业除早已进入谈判、省政府文件专门提到的香港中华电力,再无外商能够跻身。而香港中华电力之所获,仅为贵州安顺一个2×30万千瓦的中小型火电项目。   贵州“西电东送”项目的预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立项,均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前完成。在当时,电力和电网同时掌握在国电公司及各省电力公司手中,而未来电力系统“厂网分离”的改革布局已为业内高层所熟知。贵州的“西电东送”项目或由省电力公司牵头、金元公司参加,或由金元公司直接充当立项主体,但无一例外,整个报批过程包括项目的安排实施均由省电力公司一力促成。   以黔北电厂为例。日,贵州电力公司在贵阳主持召开了黔北电厂2×30万千瓦新建工程初步审查会议,翌年7月,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此时金元公司尚未成立。日,还是由贵州省电力公司将增容后的可行性报告(4×30万千瓦)上报国家电力公司,再由国电公司转呈国家计委。国家计委的所有批复也都回复给贵州省电力公司。但是在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中,这一项目变成了金元公司旗下控股公司西电公司的资产。   金元公司主要投资火电项目。第一批西电东送八个项目,“四水四火”,金元公司及其控股的西电公司共拿到两个火电,正是规模最大的两个火电项目,占到火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的75%。其中由金元公司直接投资的项目纳雍电厂一期(4×30万千瓦)更引人注目。一个在电力系统从业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纳雍当地所产的电煤质量非常好,在发电前不用做脱硫程序,可以直接发电,而脱硫程序的成本可占到电价的10%左右,到发电时,每度的成本可以节省一到二分钱。所以,纳雍电厂的效益肯定能比同类电厂强。   2003年以后,贵州省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陆续立项开工,包括“四水八火”12个项目,共计装机量1800多万千瓦,其中八个火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而金元直接或通过其控股的中水能源,拿到了其中四个总计装机容量达540万千瓦的火电项目。不独如此,在其余火电项目中,有三个大项目总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金元公司在该三项目中虽非主力,仍透过其控股公司参与其中,成为与国有电力公司联手投资的合作者。除此之外,金元公司还参股15%,参与建设“四水”中的光照水电站(参见表三、表四)。   贵州省内其他有价值的电力投资项目,也被金元公司慧眼看中。装机量为54万千瓦的习水电厂即是一例。据《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报道,建设习水电厂的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有关部门提上议程,但没有计划投资。于是,“贵州省电力系统的职工自己掏钱,出资正式开工兴建习水电厂”。这正是金元公司最早投建的一个项目。当然,贵州电力公司建议职工投资,并非盲目行事。据当地电力行业专家介绍,习水地区交通发达,靠近公路,而公路运煤,不仅可以节省高昂的铁路运费,还可以由小煤窑供货,正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全资拥有这样的项目,正是何乐而不为。   贵州省发电机组装机规模过去在全国属中等偏下。在2000年“西电东送”项目启动之前,全省装机总量不到500万千瓦,绝大部分为国有电力公司掌握,仅职工持股约28%的股份制公司黔源公司握有几家小电厂,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占10%左右。   “西电东送”带来电力大发展的机遇,至2003年底贵州的装机总量已近900万千瓦。其中新增投资未经公开招标程序,而新成立的金元及旗下西电就拿到新增建成部分的约300万千瓦,占七成以上,这还不包括其持股的其他股份制电力公司;此外由香港中华电力牵头的合资公司,拿到一个60万千瓦的安顺电厂二期项目。   贵州预计在2010年之前,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向德洪则表示,金元确立的目标是 “力争2010年权益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这显然已经超过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规定单一发电企业发电量不能超过单个市场20%之规定,大有垄断之势(参见表四)。   “近电楼台”之便,让人不得不叹服。   电厂项目耗资巨大,即使分期投入也数额惊人。“职工持股”之后,资金哪里来呢?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给《财经》算了一笔账,两台60万千瓦的机组,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需要50亿元左右的建设资金。假如向银行申请贷款,按照自有资金20%的规定,也必须有10亿元的自有资金。通过职工入股的形式解决的话,一个职工出资一万,就需十万人同时出资,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对于电力职工持股企业尤其是电网职工参股的企业,其新建电力项目,天然就有售电的保证,比与电网签长期合同还有效,银行非常看好。加上很多企业以电力公司的国有资产作担保,银行甚至不惜100%地提供贷款。
     天之骄子      贵州省电力公司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强调,金元公司不是省电力公司的下属公司。   然而在贵州,人们时时可以感受到,金元公司在电力投资、调度等领域,受到掌握着电网垄断大权的省电力公司百般呵护。   贵州省乌江水电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乌江水电)即对此深有感触。“现在裁判和运动员虽然不是一个人,但是是亲戚关系,这个里面很多东西就不可避免了。”乌江水电的一位工程师表示。   今年以来,由于全贵州省电力紧张,在每天的几个用电高峰时间,乌江水电下属的几个水电站基本能够做到满负荷发电,但是,每当一天之中的中午、深夜等用电低谷期,需要减少一些电厂的发电量时,乌江水电下属的几个水力发电厂必然是首选对象。   8月份的发电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贵州省电力公司提供的发电数据显示,8月12日,乌江水电公司当日最大发电功率118.1万千瓦,最小发电功率48.5万千瓦。11日最大发电功率118.9万千瓦,最小发电功率仅有14.1万千瓦。   同期,贵州的几个火电厂发电量基本保持稳定。金元公司投资的黔北电厂8月12日最大发电功率为123.9万千瓦,最小发电功率为94.9万千瓦,一天内波动不大。金元公司投资的纳雍电厂(一期)当日最大发电功率与最小发电功率之间更是仅相差几万千瓦。   众所周知,发电功率直接影响发电量,而发电量几乎等同于一个电厂的生命线。在发电上网、一厂一价的现实政策下,只有多发电,电价单价高,发电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盈利。而谁上网,何时上网,权力掌握在省电力公司这个“裁判员”手上。   据电力专家介绍,火力和水力发电各有利弊,但水力发电是洁净、可再生能源,而火力发电既耗费煤炭,又对环境有污染。总体而言,用水电调峰确实要比火电经济,但水电苦于枯水期难于运转,因此发电行业有不成文的惯例――在枯水期检修水电站的设备,主要使用火力发电,而在丰水期检修火电站的设备,尽可能多利用水力资源。事实上,在2002年确定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也为电网公司特意保留了一小部分发电厂,主要作用就是用于调峰、调频。   但是,乌江水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称,“现在贵州省内的电力调节功能基本都落在我们的身上。幸好今年蓄水量比往年少,要是去年按照这个方法发电,电厂就只能靠弃水才能缓解坝区的蓄水压力了。”   本应在丰水期充分发挥作用的水电厂处于半停运状态,掌握了调度大权的电网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人深思。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网的调度工作错综复杂,在购电过程中是否有倾向于自己的职工持股企业的行为,一般很难证实,监管难度非常大。在目前缺电的大环境下,矛盾还不激烈,一旦电量出现富余,这种由股权关系维系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格局会如何演变令人担忧。   “金元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年完成发电量1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在全省各发电公司之中名列第一。”向德洪在总结2003年工作时如是说。   2003年2月,头步电厂(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60%的股份由贵州省电力公司划归华电集团,彼时头步电厂装机容量仅为2.4万千瓦,在测算了当地的潜在实力之后,华电集团聘请西南电力设计院制定计划,预备进行头步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工程。与此同时,金元公司也看中了在毕节地区建厂的优势,同样委托西南电力设计院,进行毕节电厂的立项设计。   于是,在同一块地皮上,由同一家设计院设计的两份计划书被一前一后送到了发改委审批官员的桌上。一份通过贵州省电力公司,一份通过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呈交,两家的初步设计均获通过。申请的双方争执不下,发改委难以决断,一年过去了,这个项目依然没有得到落实。   “和头步电厂类似的争执远远不止一起。”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证实,金元公司近期报批的电力项目仍然由贵州省电力公司代为呈交。   电价之别   在贵州省今年7月1日刚刚调整的电价价目表中,金元公司所属的电厂显得与众不同。根据贵州省物价局下发的黔价格[号“贵州省物价局关于疏导贵州电网电价矛盾有关问题的通知”,贵州省的上网电价普遍上调了3分钱左右。   在新调整的价格中,属金元公司或其控股公司西电公司所有的习水电厂、纳雍电厂、金沙电厂和黔北电厂,购电单价都是0.235元/千瓦时;而国电集团下属的凯里电厂与金沙电厂的装机容量完全相同,购电单价却低了2分多钱,为0.213元/千瓦时;华电集团的清镇电厂电价仅有0.1615元/千瓦时,与规模相近的习水电厂每度电的价格相差7分钱之多。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于日起实施的《电力厂网价格分离实施办法》,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发电成本、财务费用和税金构成,上网电价=发电厂成本费用×1.187÷2001年实际上网电量或直属电厂中同类机组平均上网电量。成本越高,单位电价越高。   业内人士指出,老电厂因造价和折旧低,一般来说成本确实要比新电厂低,这可能是造成清镇、遵义等老电厂电价低的一个因素。另外,上网电量主要由上网时间来决定,核定的上网时间越少,电量越少,单位电价也越高。   关于成本核算的方法,省物价局价格管理处的吴桐告诉《财经》:“计算办法不能对媒体公开,是根据发改委的办法定的。”   但是,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各家电厂电价上差异的最大原因,来自电量核算方法的不同。习水电厂等电厂是按照电厂发电设备一年的额定工作时间5500小时来定价的,而清镇等电厂是按照前一年实际发电时间进行定价,由于去年缺电,实际发电时间普遍比额定时间多出1000多小时,致使清镇等电厂的电价比其他电厂低出很多。贵州省物价局为何要对金元下面的习水、纳雍和华电下面的遵义、清镇电厂使用不同标准来确定上网电量,令人费解。   实际上,各家电厂的总体发电时间基本一致。据统计,这两年来,贵州省各个电厂基本都在超额发电。贵州省电力行业协会对贵州省发电量完成情况的统计表明,2004年第一季度全省火电平均利用时间为2156小时,预计今年贵州省火电平均利用时间可能会突破8000小时。   按照去年贵州省上网售电426亿千瓦时计算,每度电价平均上调3分钱,发电企业的收入一年就增加了至少12亿元。而提价幅度最高,从中获利最多的,无疑是金元系电厂。   各家电厂对于下发的价格,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地接受。“物价局已经发下来了,再争执意义也不大。把关系搞僵了也不好。”一位电厂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绝大多数厂长的心声。   目前,因煤炭紧缺,煤价高企,实行低电价的遵义电厂已经基本处于停运状态,“发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种事谁愿意做?”厂区里的一名工人愤愤地说。遵义电厂的一位厂长还在亏损压力之下改弦更张,投奔到金元控股的西电公司,现任一家规划中电厂的项目负责人。“按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些‘干扰因素’没有了。”      双重角色      在贵州省电力系统的普通职工中,多数人可能未想到过金元公司能有硕果累累的今天。   金元系参股企业鸭溪电厂的办公室主任杨柳,向《财经》记者回忆了2000年集资时的情况:“当时电力企业的效益不是很好,很多职工都是去银行办理消费贷款买的股票,虽然这个投资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因为投资回报很清楚,电力职工购买非常踊跃。”   杨柳本人投资了5万元购买内部股票,她说,当时不少人投资都是这个数。“招股是全民参股的形式,没有法人参股,更没有国有资产搀杂在里面。” 她还说,当时集资购买股份的时候,也曾有一部分“外面的企业”参加。“比如贵州钢绳厂,因为离得比较近,也有消息灵通的入股了。”
  投资的回报让杨柳非常满意。“除了第一年没有分红,之后起码都能达到7%~8%。”有职工因为家里急需用钱而退了股。“现在都后悔了,”杨柳说,“这几年的收益都不错,再想买也没有了。”   日,在杨柳他们出资入股三年以后,金元公司召开了成立来的第一次临时股东代表大会。大会参加者仅130人,与该公司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人数相当。杨柳一级的普通股东并没有参加。   据事后刊登的公开消息,到这次会议上讲话的有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跃,而且金元公司高层领导向德洪、匡忠雄、王和、孙兆媛、陈森泉均“出席了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   对过往低调得有些神秘的金元公司来说,这次会议使外界知晓了其领导班子成员,正是一些贵州电力现任或前任高管。除了身为贵州电力公司总经理的向德洪担任着金元公司董事长,贵电副总经理匡忠雄和王和还分别担任着金元公司副董事长和监事长,此外,贵电工会主席孙兆媛担任了金元公司党委副书记。   金元公司总经理陈森泉在贵州电力系统亦非陌生人,他原是贵州电力公司总会计师,2002年1月方被免去职位。在上述“首次临时股东代表大会”上,正是陈森泉对2003年上半年财务情况及利润分配方案进行了说明,会议则进而表决通过了2003年金元公司上半年利润分配方案。   这是真正的“天算不如人算”:2002年的电力改革,意在“厂网分开”,使省电力公司与下属发电企业分开,仅仅以垄断的方式持有电网资源。其目的是让发电企业“竞价上网”,从而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然而,省电力公司大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掌管国家电网的贵州电力公司管理层不再掌控大型国有发电企业,却自己持股于职工持股的电力巨人金元公司。不独如此,他们绝非金元普通的被动投资者,而是完完全全的掌门人。   2003年8月国资37号文下发,以及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组成八个调查组在全国调查,看去对金元这样的公司并无影响。   直到今年3月24日,身兼国有贵州电力总经理和职工持股企业金元公司董事长的向德洪还在金元公司的大会上宣称:   “金元公司能有今天,得益于贵州省电力公司派生出来的机构,是与省电力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个条件不可能有金元公司的今天。共同的追求、理想、目标、事业,才会有今天贵州电力的成果,否则就可能出现无序的发展。”这正是出自内心的宣言。   金元公司在贵州当地的曝光度极低,《财经》曾多次试图采访金元公司高层而不得。不过在中国电力系统,四年来拔地而起的“金元帝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颇有利益中人歆羡不已。而随着近两年电力改革的推进和缺电局面的显现,电力系统内外对这种寄生于垄断的发展模式也多有质疑。据《财经》了解,即将下发的国资委等部门有关规范化的文件已经确定,国有电力公司高管人员不应当在职工持股的电力企业持股,已有的行为“需要规范”。   记者获悉,金元公司全资控股的纳雍一期、二期工程均已通过发改委的审批。此外,《财经》发给贵州电力公司总经理兼金元公司董事长向德洪的采访提纲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电力股票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