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成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机构值得信任?

股票/基金&
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
  ――山东烟台广济老年病医院、芝罘区广济颐养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申吉忠
  老龄化正加速向我们走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
  据调查,约10%的老年人患有躯体功能障碍。然而,医院人满为患,老人看病难,不少老人病无所治、老无所依。
  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模式,由于受现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的养老院只是单一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无法给入住的患病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精神上的疏导。
  烟台广济颐养中心将医护和养老有机结合,融入医疗资源并进行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有益实践?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高龄、失能和慢性病老人医疗和养护经验,在体系架构层面探索出一些推进医养结合的做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被业界称为“广济医养模式” 。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审批上,烟台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为这种医养结合的创新养老模式开绿灯,在医疗、护理的技术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严格把关,在医疗市场上鼓励行业竞争,同时给予必要指导与支持,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拳头。
  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最初构想
  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
  对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来说,医养结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理念创新。烟台广济颐养中心一直在探索着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期望能通过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造福天下老人。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山东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这一水平,而早在1987年,烟台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山东省提前了7年,比全国提前了13年。
  截至目前,烟台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201个,养老床位3.5万张,每千名老人只拥有养老床位27张。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甚至需排队等待一年多的时间,可普通的养老机构却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少人问津。
  与需求相矛盾的是,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基本的日常护理,综合能力强的大型医院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盈利高的常规医疗,不愿参与低盈利的养老领域。患病和失能老人的特殊医疗需求,成了现阶段养老难以满足的空白地带,被边缘化趋势十分明显。
  这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人深思。
  早在2001年,烟台广济脑科医院在烟台市芝罘区创办仁济康复护理院。那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入住老人因其子女多是下岗职工,收入少,生活拮据。2004年5月,通过调研后,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又创办了烟台广济脑科康复医院,增设康复科、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中医科等,把工作重点放在脑血管病、其它慢性病等老年多发疾病的诊治与预防上,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医院不具备完善养老配套服务设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同样到了医院,却只治疗而不护理,需家属陪床,难以起到养老院生活照料的作用。因此,必须走一条医养结合的医养之路,才可以破解养老之惑。
  组建烟台首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当前,入住社会养老机构大体上有两类人:一是孤寡老人;二是疾病缠身且家庭无法照顾的老人。
  调查发现,普通养老院没有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诊疗设备,一旦老人出现突发性疾病,很可能把时间耽误在送医的途中,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而且从健康管理的角度上看,这样的养老院也不利于老人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标。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应该具备如下优势:第一,专科医师每天查房,并且不定时在病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4小时有值班医生、护士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第二,发现病情变化时在通知家属的同时积极治疗、抢救;从养老区转入医疗住院区,及时诊疗老人突发的各类疾病。第三,老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家人不必耽误宝贵的时间。第四,配备救护车随时接送老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烟台首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烟台市芝罘区广济颐养中心正式组建。此举一开烟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先河,也得到了烟台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几点启示
  烟台广济颐养中心探索创新养老的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让老人老有所依,更让老人们病有所医,给人以诸多启示。
  启示一,医养结合的最大优势在于医疗服务比较便捷。一般的养老院在老人生病之后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治疗,老人如果生病还需要去专门的医院进行治疗。而到了烟台广济颐养中心,就相当于老人们自己家的医院,随时就医,随时治疗。医养结合,既减轻了医院病床压力,又增加了颐养中心入住率,可谓双赢。
  启示二,医养结合让老人享受无缝隙衔接医疗服务和医保政策,让养老床位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烟台广济颐养中心依托烟台广济老年病医院强大的医疗支撑,将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等在医院才能享有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纳入日常工作范围。颐养中心为每位老人建立医疗档案,随时记录老人健康变化;每周进行呼吸、脉搏、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护理人员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持执业证书上岗;对有老年性疾病、特殊病情的老人进行重点监测和康复训练。
  启示三,医养结合对老人照顾更加体贴入微。全面、细致、温馨的全托护理、生活照护,为特色的护理服务。烟台市芝罘区广济颐养中心把生活照护、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五个结合:临床护理与24小时生活照料相结合;临床治疗与康复、保健相结合;心身同医与精神慰籍相结合;营养食谱与四时养生药膳相结合;重点护理对象与普通24小时巡视、无缝隙护理覆盖相结合。
  启示四,医养结合让生命“走”得更有尊严。烟台市芝罘区广济颐养中心开设了临终关怀支持病区,收治各类临终病人、肿瘤晚期又难以承受大医院高昂费用的经济困难病人,同时对老年危重患者承担监护、抢救、治疗的责任。
  新模式求解医养难题
  烟台广济颐养中心在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上,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医疗机构的改制或养老院服务项目的拓展,普遍遭遇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则影响了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缺乏老年医疗护理专用人才,成为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求解医养难题:
  一、政府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中间,应该有一个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过渡地带。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扶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自理的老人可以居家养老,或选择入住普通养老院,而一些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则可以选择医养结合的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合一。不符合内设医疗机构规划、标准的养老机构可以根据就近原则,与附近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按程序将老人转诊,并派出专业的生活护理员陪同。
  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协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老龄化社会,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
  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主办,医疗事业由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老人的医养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协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等扶持政策,由卫生部门批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成为有医疗资质的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保。这样既解决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难题,又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还能促进养老行业护理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医疗康复产业的发展。
  三、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应纳入社保管理体系。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长期医疗护理制度,符合参保条件的失能老人发生的相关医疗护理费用,可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目前该中心正积极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因此,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这样可极大地缓解失能老人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
  医养结合的养老形式本质上仍是养老产业延伸的一环,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环,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来讲,离开医疗和护理,就提不到养老,二者是一融合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四、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探索中遇到不少困难,而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则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是老年人获得高品质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当前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时间周期,如果不能从当下就开始筹划,那么即使有了充足的资本投入、健全的保障,人力资源的短板依然会让健康养老事业成为一个漏水的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不同专业层次的、经过系统培养背景的专业人员。因此,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护理教育势在必行。
  五、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政策需给力。缺少资金、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是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的“拦路虎”。首先,从医院角度看,不愿收治病情虽重,但又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其次现行医保政策又不允许长期住院,反复住院,病人、家属、医院又身心俱疲,而医保又可能把反复住院看成是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违法行为。
  我们认为,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期盼建立医养结合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当下,最迫切的是要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民间资金渠道,民政部门应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帮助培养更多民营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惠及更多老年人。
07/25 09:03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调查问卷
问卷概况:
页 已被引用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本页为该问卷的详细内容,不可回答,仅供预览。如果您要使用该问卷,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引用按钮。
Q1:你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是?
&&&&____________
Q2:你的子女数量是?
&&&&____________
Q3:你家老人的经济来源是?
老人自己承担
晚辈共同分
Q4:您家里老人的身体情况为?
Q5:您现在家里老人的养老方式是?
社区日托(仿照托儿所建立的老人日托所)
社区居家养老(居住在家里,社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
家庭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或者由其他成员在家中照顾老人)
机构养老(如养老院、老年公寓等
Q6: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是?
老人的身体状况
老人的心理需要
时间和精力
当地文化习惯
邻里、朋友的看法
Q7:第二部分 养老意愿
Q8:您认为对于老人养老而言,最合适的方式是?
社区日托(仿照托儿所建立的老人日托所)
社区居家养老(居住在家里,社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
家庭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或者由其他成员在家中照顾老人)
机构养老(如养老院、老年公寓等
Q9:您希望将来自己如何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
Q10:您选择在机构养老的原因是?
养老院的食住条件好
养老院的生活氛围好
护工的服务水平好
养老院的医疗条件好
养老院的成本低
为子女减少负担
Q11:若选择养老机构进行养老,您认为您可以接受的费用标准为每月?
500元及以下
500-1000元
10000元以上
Q12:您认为您所居住的地区能接受的标准为每月?
500元及以下
500-1000元
10000元以上
Q13:第三部分 医养结合机构认知及意愿调查
所谓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指同时具备医疗功能和养护功能的新型养老机构模式。“医养结合”的形式多样:或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与定点医院挂钩;或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近距离合作,双向转接;或部分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或由医院出资、出人,建立依托于该医院的养老机构等。
Q14:在此之前,您是否听说和了解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
从未听说 ○
听说过但不是特别了解 ○
基本了解 ○
Q15:如果家中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您是否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式的养老机构
Q16:您愿意为老人选择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医疗条件更好 ○
护工的护理水平较高 ○
基于老人的身体情况考虑 ○
照顾老人的时间精力少 ○
Q17:您不愿意为老人选择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费用较其他养老院高 ○
老人身体情况较好,不需要 ○
不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方式 ○
Q18:如果您将来选择机构养老,您是否愿意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视情况而定 ○
Q19:第四部分 个人信息
Q20:您的性别?
Q21:您所在的城市是
省份 城市 区/县
Q22:您的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 ○
再婚有配偶
Q23:您的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
硕士及以上
Q24:您目前的工作状况是?
仍在工作 ○
已退休/离休 ○
Q25:如果你仍在工作,您的工作单位性质是?
行政/事业单位 ○
合资(包括外商独资) ○
国营(包括集体) ○
私营企业 ○
Q26:您的家庭月收入是?
2000元及以下 ○
20000元以上
Q27:谢谢您的参与!
<input type="hidden" name="proj_title" value="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调查问卷">
其他方式登录“医养结合”时间表: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均可提供医疗服务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的医疗需求正在倒逼中国养老服务业做出根本性改革。11月13日,国务院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是当前养老服务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其背后是民政、卫计和人社等部门的分而治之和各自为政。此次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将有助于改变这一困局。  “医养结合”时间表  上周三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13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通报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  王培安表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  《意见》要求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都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可及性是考察老龄社会医疗服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这一点恰恰是我国医疗服务的短板。在新医改推出的这六年间,政府投入巨资重建了基层卫生医疗系统,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让老年人有病总是跑大医院,对老人及其家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重负。”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当前必须打破体制障碍,发展社区医疗和家庭病床,建立被居民信任的家庭医生体系,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卫生资源的“看门人”。  地方已经开始了一些探索,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医疗服务中心是广州市的试点之一,它建立了老年慢性病医疗服务区,并提供家庭医生、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服务,在那里看病费用只有大医院的十分之一,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由于它优先为本社区的老人服务,一些老人甚至愿意把户口迁到红山街来。  杨燕绥表示,在过去几年,虽然一些地区在“医养结合”做出了一些尝试,但仍然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比如,北京市出台的居家养老条例提到了“医养结合”, 粗略地反映了需求,没有提到如何供给。广州、青岛、杭州等地一些社区医疗机构正在做一些尝试,远没有形成规模。  “医养结合”关键在“合”  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同时,与老人看病密切相关的医保又归人社部管,“三龙治水”的局面成为“医养结合”难以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  王培安说,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关键是“合”。《意见》直接针对促进医养结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现路径和任务措施。  《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同时还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等,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并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有些涉及养老服务的企业已经在“医养结合”上做出探索。泰康人寿高客事业部总经理汪刚在本月初清华大学首届银色经济论坛上表示,养老的问题最终就是三个问题,一是养老机构把老人养好;二是老人的病治好;第三,最后老人离世时走得很好。  泰康在每个养老社区里都配备或是计划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综合康复医院和老年专科医院,同时也将进入一些社区去做老年医疗服务。目前,泰康已经收购了南京鼓楼医院80%的股权,还计划并购兼并更多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来实现泰康养老社区“医养结合”的目标。  杨燕绥认为,当前“医养结合”的发展也受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束缚。医保只能报销医疗机构的费用,而不能报销养老机构的费用,这等于变相鼓励老人都住在医疗机构里。  由于医保可以支付康复机构的费用,逼得很多养老机构又申请成立康复机构。但养老机构建立康复机构是有标准的,需要达到一定的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门槛很高,很多民办、社会性养老机构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而能够建立起康复机构的往往都是大规模的,费用很高,一般老年人又支付不起。  杨燕绥认为,在医养结合中,医疗保险只能付“医”的部分而不能付“养”的部分,这是基本的原则。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家庭病床、社区医疗机构的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临终慰藉等服务建立科学的服务包,明确哪些是属于医疗服务,哪些是属于日常的养老服务,医疗保险只支付医疗服务,不付养老服务。这就需要一个非常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制度设计。  王培安表示,《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同时还要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的范围。  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王培安表示,卫计委结合正在制定的《健康老龄化“十三五”专项规划》,建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  《意见》还完善了推进医养结合的多项保障措施,包括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等。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医养结合到底是什么?讲得太透彻了
来源:筑医台
1、目前全国每6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到2040年将是3:1
2、老年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对医疗服务依赖性更强
3、小病大治、长期压床,大型医院资源更为紧张
4、养老床位大量空置,很大原因是医护配套的欠缺
5、医养结合已成为近期政策重点方向之一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五大重点工作方向:
日,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发文《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日,卫计委、民政部公布《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共计36项,未来医养结合将逐步落地。
对医养结合的认识
11、“医”是基础,“养”是核心
2、以“行动自由度”来划分客群
3、不同阶段的老年群体对“医”和“养”的需求不同
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老年人群对医护的需求是不同的,是多样化、持续性的医养服务体系。
4、多彩的生活与医疗安排同样重要
老人自尊心更强,希望能掌握生活选择权,而非将老年人区别为特殊人群对待,否则将降低老年群体的“快乐指数”。
5、医养模式
不同模式的医养结合项目,其医与养的定位各不相同。
(1)以医为主
医养结合项目中,以医为主的模式,通常以医院为依托,面向刚需老人提供专业照护功能。
面向人群:以失能、半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为主,部分长期卧床、需要全面照护;
医的需求:急性医疗、专业护理、康复训练;
养的需求:全面的生活护理、临终关怀;
常见类型: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康复科,附属于医院的护理机构,医院改制的康复医院等等。
案例:日本新天本医院
项目概况:新天本医院位于东京西部的多摩市。医院共设179床,医院主要服务于老年群体。在科室设置上以老年病种为主,不设儿科和外科手术。
门诊科目:内科、消化器科、精神科、老年精神科、康复科等。
医院供设五层,其中4F和5F主要为失能和失智老人使用。
(2)以养为主
医养结合项目中,以养为主的模式,通常以养老社区/公寓为依托,配套二级及以下医院,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病和急救的需求。
面向人群:自理型老人为主、部分需要护理的刚需老人;
医的需求:针对自理型老人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运动,到针对刚需老人的专业护理,以及急救;
养的需求:生活服务、娱乐服务,以及针对刚需老人的生活照护;
常见类型:养老社区/公寓(含自理型公寓、护理型公寓、社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公共活动中心等功能)。
案例:上海申园
基本情况:申园由泰康投资,位于上海松江地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环境秀丽。申园总占地面积9公顷,建筑面积22万平米,包括17层高层塔楼以及由数座低层建筑组成的公共服务中心。
面向人群:从自理型到介护型都有,但以自理型老人居多。
申园的产品服务体系包括三类:生活服务体系、医护康复体系、活力文化体系,两类人群对于相应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
(3)医养并重
医养结合项目中,医养并重的模式,通常包括一个持续护理的社区以及一家以康复、老年病等为特色的三级专科医院。两者功能互补,并具备较好的转诊机制。
面向人群:从自理型老人到刚需护理型老人全阶段的老年人群;
医的需求:健康管理、康复医疗、专业护理、急性医疗等;
养的需求:针对自理人群的生活服务、娱乐服务,以及针对刚需老人的生活照护;
常见类型:自理型社区+护理型公寓+专科医院。
案例: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全国首家医院下属的养老机构。
基本概况: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资兴建,是2009年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是全国第一家由大型公立医院主办并正式运营的养老机构。
项目规模:项目占地1073亩,设置养老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康复医院、护理职业学院等组成。
实现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模式
青杠老年养护中心设置了慢病区和护理院,重点针对已经度过了急性期和危重期的病人,他们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医疗干预,而是需要后期的康复训练和专业护理。
通过与综合医院的功能互补,帮助减少了综合医院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也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养老区老人医疗救治的问题,弥补了下级医疗单位在处理复杂病症时能力不足的问题。
运营情况: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养老区运营一年半、慢病区运营一年,与综合医院转诊人次:
医保覆盖: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医疗享受国家医保覆盖的老年护养中心。老人所有的医疗活动都可纳入国家医保报销。其中,设立的“重医一院护理院”成为重庆市第一家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的护理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床位费都可按国家医保报销比例报销,进一步降低了入住的费用。
(4)三种医养模式的比较
?培训:2018商业地产操盘培训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