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最合适的VR头盔哥 从参数能看出什么

能把美女放到眼前, VR头盔最吸引的人, 估计就是这个功能了能把美女放到眼前, VR头盔最吸引的人, 估计就是这个功能了幻尘科技百家号目前来说,VR技术真很不成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虽然它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我个人认为,在技术还没有真正完善之前,还是不要报太大的希望。现在很多厂家技术不行,就只能打擦边球了。所以成人色情就成了VR产品的一大利器。例如成人VR游戏《VR女友》之类的,相信以后会变得越来越火。最近有幸体验一款VR头盔,说说感受吧。多哚H1 VR头盔的包装盒类似于手机风格,最外面是一层透明的塑封膜,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产品及其包装。包装盒正面印有产品的外观,说是头盔,但怎么看还是像眼镜。&&在包装盒的背面是产品的型号,颜色,附件,厂商,地址等信息,内容比较详细。其中对产品还做了四大特色介绍,分别是沉浸式体验,舒适体验,视觉盛宴,智能交互。&多哚H1 VR头盔使用时,需要下载专用的应用软件,这款软件的名称叫DlodloVR,可以能过扫码直接下载。&打开包装盒,看到看到包装盒内部还有多个小包装盒。一共有三个小包装盒,分别放置了Dlodlo Glass H1,配套附件,说明书。&多哚H1 VR头盔的产品与附件展示,不得不说,它的附件还是很丰富的。&首先展示说明书部分,包括说明书,保修卡,擦镜布,多币充值卡。&这个就是多币充值卡了。&它的有效期时间也太短了吧,只有三个月?看介绍是用来看APP软件中的收费视频或游戏的。说明书封面展示。&产品参数展示,支持700度以内的近视。之前我还很担心,因为本人戴眼镜十几年了,都不知道怎么用这产品,还好厂家考虑的比较周道。不过如果近视再加散光的话,估计就比较麻烦了,所以近视人群使用VR产品,目前来说还是很无奈的。&产品的功能结构展示。&其实看起来,这类产品本身并不复杂。&&多哚H1 VR头盔结构展示,说明书介绍的很详细,我就不再一一说明了。&全新的产品,有塑料膜保护,使用时记得撕掉。&产品机身由黑白二色组成。美观度方面可以接受,其实黑白配色是最大众化的。个人感觉,还是缺少一些流线型设计元素。&之前我说过,虽然此产品叫多哚H1 VR头盔,但本质上它还是一款眼镜类产品。&这个是调焦旋钮,具体作用就是你看画面时,感觉有些模糊不清晰时,通过调节旋钮可使画面变得清晰。&这个是返回键。&&这个是音量按键,旁边是USB充电接口。&在多哚H1 VR头盔的侧面,是触控板。&&产品所用的缓冲海棉垫比较厚实,不过在舒适度方面,还需要提升一下。&&光学镜片展示,其实就是凹凸镜之类的。&在镜片旁边,有一个距离感应器,用户佩戴,取下多哚H1 VR头盔时,都有提示,主要就是靠它。&&顶部头带,主挂带展示,有了这个,就可以把眼镜变成头盔。&&&多哚H1 VR头盔组装完成后的效果展示,还是很有科技感的。&看一下它的重量,约为436g,将近一斤,这个重量说实话,有些重,肯定是无法长时间的佩戴使用。&把产品前盖取下来,就可以放置手机。其实很期待那种不用放置手机,直接就可以看的产品。毕竟手机都不同,有的屏幕好,有的屏幕差,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观看效果。&这个USB接口需要与手机的USB接口相连。把手机装好后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观看效果,其实这个我是拍不出来的,一会只能截图展示一下了。&&下面就是下载多哚H1 VR头盔使用的APP软件了,按提示下载安装就可以了,没什么难度。软件的界面,也很大众软化,里面的资源都是3D类的。注意选择设备时不要弄错,其实我也不知道弄错后,会有什么后果。&戴上多哚H1 VR头盔后,仿佛来到了一个大大的3D电影院。&&只有截图展示了,实际上这时是3D效果,非常逼真,你仿佛就在他们的身边一样。&界面什么的都可以通过头部的移动来进行操作。刚开始使用时,效果的确很震撼,感觉美女就在你身边。这类视频,游戏对于男性用户的吸引力,我不得不承认,真的很大。当退出软件时,也会有提示。总结:下面我就总结一下使用多哚H1 VR头盔的感受吧,产品的做工很不错,附件也很丰富,但就是有些过重,戴得时间长了,就有些压脑袋。此外也不能长时间使用,不然头会很疼(应当是我本人的问题,据说是3D综合症什么的。)产品操作方式可以直接通过头部移动来进行,很有意思。至于观看效果嘛,3D效果真的很逼真,仿佛你就处在那个环境中一样,里面的人,物就在你的身边,这个的确很有震撼感,尤其是刚开始时。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是播放恐怖片的话,会有多吓人啊。就是感觉片源清晰度不足,有种模糊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本人近视加散光的缘故。但我找了其他几位好友看了一下,他们也都说不太清晰。)优点:做工不错,附件丰富,操作方式很智能,3D效果明显。缺点:产品过重,佩戴舒适度还需要提升,此外片源清晰度一般。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幻尘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电脑,数码爱好者,资深玩家!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责编:李诺
1时尚设计 佩戴舒适&&2016年,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实现全面落地,从而成为整个科技行业里最富生命力的产品线。&&从概念到现实,再到产业链、生态圈的逐渐完善,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速度超乎想像。在这个过程当中,来自中国本土的虚拟现实品牌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些新生力量之中,蚁视科技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在中国,科技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浮躁,致使我国基础科学技术的研发并不被广泛重视。而蚁视作为虚拟现实行业中颇为另类的一家创业公司,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基础技术的研发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因此对虚拟现实设备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都给予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从而吸引了来自PC、芯片、游戏等众多行业的投资者,并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共同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圈。而这种在科技行业里走开放合作、共建生态的模式,一次又一次的被证明为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成立于2014年的蚁视科技,经过两年的发展,在第一代VR设备取得一定成绩,并打开知名度之后,终于在近日发布了其第二代虚拟现实系列产品,并且在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蚁视二代VR头盔究竟有哪些特性?其实际的体验如何?在创新方面又有哪些突破呢?·时尚设计&佩戴舒适蚁视二代VR头盔设计时尚、轻巧&&整体外形来看,蚁视二代VR头盔与大多数VR头盔的造型并没有太大差异。在材料方面,蚁视二代VR头盔前端面板部分采用了黑色钢琴烤漆镜面材料,因此拥有很好的反光效果,当然也无法避免钢琴烤漆材质易于留下手印的问题。&&在整个机体部分的材料上,蚁视二代VR头盔采用了高强度、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制成,既保证了坚固性,又保证了整个头盔有较低的重量,在实际佩戴时不会感到压头。因拍摄时现场环境光问题造成图片色彩偏差,“ANTVR”logo实际为红色背光&&这款头盔较为惹眼的设计在于前端面板上的“ANTVR”logo,上图因为拍摄环境光所致,使得最终呈现的颜色有所偏差,而实际颜色为正红色背光,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时,给人一种非常醒目的提示感。前端为烤漆镜面材质佩戴后的样子&&最后再说说佩戴。&&蚁视二代VR头盔的头部绑带设计具有人体工学特性,与头部非常贴合,并且在缩放上较为顺畅,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头部尺寸。绑带采用了强度出众的尼龙编织物制成,佩戴起来既舒适又牢靠,因此在整体外观设计上,蚁视二代VR头盔与目前较为知名的HTC&VIVE等设备不分伯仲,同时可以看出是一款颇具诚意的VR设备。2轻巧机身&功能齐全·轻巧机身&操控方便&&VR设备与其它电子设备不同,当用户在使用VR设备时,眼睛是难以观察到外界情况的,因此在一些设备功能键的设计上,就一定要更加细心,以便用户在沉浸于虚拟现实世界中时,也能够对设备进行更好、更精准的控制。&&蚁视二代VR头盔在左右两侧设计有四个功能按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四个按键的功能。头盔右侧按键&&在头盔右侧,上面的M键是这款头盔的液晶光阀开关,关于液晶光阀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我们会在下面的文章中做详细解读。而在液晶光阀开关下方,则设计了头盔的显示亮度调节按钮。&&在头盔左侧,上方带有眼睛标识的按键为显示模式切换按钮,可以实现如3D显示功能的切换,而下方按键为设备的电源开关键。&&从位置布局来看,笔者在实际体验时,戴上头盔虽然无法看到这些按钮,但是稍微熟悉之后,就可以较为精准的实现操控,而且这四个按键两两之间设计的比较开,所以不会发生误触的情况。头盔左侧按键鼻梁左右两侧的四边形小窗为液晶光阀&&接下来我们说说蚁视二代VR头盔独有的液晶光阀设计。&&正如之前所说,用户在佩戴上VR头盔之后,很难看到外界的事物。如果有朋友玩过HTC&VIVE的话就会发现,当你戴好头盔之后想要准确的拿到操控杆是较为困难的,这是因为头盔的下方与脸部贴合较为紧密,没有留下观察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蚁视在二代VR头盔上配置了一堆液晶光阀,这也是蚁视自主研发的技术。&&通过头盔侧面的开关,用户可以随意打开或关闭液晶光阀。在液晶光阀打开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余光观察到自己下方的事物,在佩戴好头盔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拿起控制杆,此外也可以避免一些碰撞的发生。当然如果你在使用头盔的过程中不习惯这种半封闭的状态,也可以通过侧面的开关将液晶光阀关闭,这样就能获得更加良好的沉浸式体验了。圆形部件为耳机&&对于VR体验而言,声音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经有一些VR头盔开始把耳机直接集成到机身上,蚁视二代VR头盔也不例外,上图中,下方左右两侧的圆形部件就是该设备的耳机,同时也支持前后位置的调节,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不过从笔者个人的听感来看,虽然蚁视将其定义为HiFi耳机,但实际素质可能并不能达到HiFi水平。USB接口&&此外,蚁视二代VR头盔在下方左右两侧还隐藏有两个USB接口,这里可以接驳所有USB设备,而最主要的就是支持有线手柄的接入。如果大家手上只有有线手柄而没有无线手柄的话,其实也并不需要担心无法移动,把有线手柄插到头盔上的USB接口里,就能随意走动了。3全手势识别&无限位置追踪·全手势识别&无限位置追踪&&蚁视二代VR头盔除了上述如液晶光阀这样的小创新之外,其最引人关注的创新在于对全手势的识别,以及独创的位置追踪设备,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款头盔是如何做到全手势识别以及大范围位置追踪的。头盔下方正中的摄像头&&首先,蚁视二代VR头盔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功能,主要功劳在于机身下方正中位置的这颗摄像头,其FOV可以覆盖到120°,具备inside-out红外感知技术,可精准计算出头盔佩戴者的水平空间位置和垂直高度。&&下图所示设备为蚁视二代VR头盔配套的操控杆,这个操控杆设计简单实用,只设置有方向键和扳机键,而且非常的轻巧。顶端的小球由于现场拍摄灯光影响,颜色有所偏差,实际颜色为红色。头盔可以根据小球发出的红外光来对操控杆进行定位,并实现全手势识别。&&全手势识别是什么呢?以笔者的实际体验来看,全手势识别的优势在于你在握持操控杆时,手部的任何动作都能完全呈现在虚拟现实世界当中,这在时下的VR设备里可以说是非常领先的技术,因为大多数VR设备的手势识别最多只到三根手指。非常轻便的操控杆操控杆上只有方向键和扳机键&&除了强大的手势识别功能之外,蚁视二代VR头盔特殊的位置追踪方案也让人大开眼界。&&在蚁视二代VR设备套装版本里,用户同时还会获得下图所示的扩展级位置追踪地毯。扩展级位置追踪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位置追踪,得益于蚁视VR的定位地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通过增加地毯模块无限扩展位置追踪面积到无限大。在蚁视VR定位地毯上,佩戴者可以像游戏中的人物一样自由行走在游戏世界,跳起、蹲下等动作都可以被灵敏捕捉。而且具有边界检测功能,遇到边界液晶光阀窗口会自动打开,方便观察外界环境,为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安全、自由行走提供可靠保障。现场舞台被铺满了位置追踪垫&&从理论上来讲,蚁视二代VR的位置追踪可以放大到无限大的空间,只要你有足够的定位地毯即可。因此,蚁视也提供了定位地毯的单独套装,每套装数量为4×4块。此外,除了选择向官方购买之外,其实只要按照官方地毯上的图案以及图案位置排列,实际上是可以进行自主DIY的。4黑科技加持&丰富内容体验·黑科技加持&丰富内容体验&&了解了这款头盔的设计特性之后,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款头盔的各项参数、主观体验以及相应的内容支持都是怎样的。&&首先我们不妨通过下面的表格来了解一下蚁视二代VR头盔的技术特性:蚁视二代VR头盔基本参数信息&&从表格中可以看到,蚁视二代VR头盔在刷新率、分辨率等方面都达到了目前VR设备的主流水准,同时在瞳距调整模式方面、畸变控制方面、位置追踪方面、手势识别方面以及外界环境观察方式方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创新技术。&&其中瞳距调整模式采用的自适应调整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而目前不少头盔都采用物理拨杆式的调节,相对而言较为繁琐一些。&&那么蚁视二代VR头盔究竟还有哪些堪称“黑科技”的技术特性呢?·三大“黑科技”促进VR技术发展&蚁视二代VR头盔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三大堪称“黑科技”的创新最为引人关注。&&首先是其独家配备的、可实现精准位置追踪的“inside-out技术”。据悉,蚁视通过这一独家技术,可精准计算出头盔佩戴者的水平空间位置和垂直高度,从而更为流畅的捕捉用户的行动轨迹。&&inside-out技术包括桌面级与扩展级两种。桌面级位置追踪只需将VR定位球放置于桌面上,便可判断用户的位置,当用户在桌面附近小球的可视范围之内,就可以跟踪用户的前后左右移动、站立、蹲下等动作,从而实现用户的位置追踪。扩展级通过铺设定位地毯可以达到理论上的无限大空间,比HTC&VIVE的定位基站要方便很多&&扩展级则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位置追踪,通过蚁视自主研发的定位地毯,以及模块化的设计,可通过增加地毯模块面积来达到理论意义上的无限扩展,使得位置追踪面积达到无限大。相对于HTC&VIVE最为麻烦的双定位基站而言,蚁视的位置追踪方案显然更容易实现。&&在蚁视VR定位地毯上,佩戴者可以像游戏中的人物一样自由行走在游戏世界。跳起、蹲下等动作都可以被灵敏的捕捉到。而且具有边界检测功能,遇到边界时,蚁视头盔上的液晶光阀窗口会自动打开,方便用户观察外界环境,为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安全、自由行走提供了可靠保障。&&其次,蚁视二代VR头盔配备了手势识别功能的VR控制器,相较于Oculus&Rift、HTC&VIVE不能识别或仅能识别三根手指的情况,蚁视二代VR控制器突破性的实现了对五根手指的全手势识别,每一根手指都可以单独跟踪,让用户在体验游戏时可使用手指做出手势从而发出指令。据悉,这款蚁视VR控制器也是全球第一款全手势识别的VR控制器。在蚁视发布会现场观众体验情况来看,不管是拥有独家专利inside-out技术,还是创造出更新科技的手势识别功能,都会让VR游戏变得更加好玩有趣,这种硬件层面的突破,会使得VR游戏交互方式产生新的可能。全手势识别在目前VR设备中还是比较少见的&&第三,蚁视二代VR头盔采用了瞳距自适应系统,用户不再需要像眼科医生一样专业地去判断焦点和瞳距。同时考虑到佩戴眼镜的用户群体,蚁视二代VR头盔继续支持对眼镜的兼容,用户可直接配戴眼镜使用,不需要调节屈光度,保证用户长时间舒适的使用体验。·开放多平台内容支持&&相对于PC、手机这些以硬件设备为主的科技产品来说,虚拟现实行业则更多是偏向于以内容为主要生态结构的产业,因此谁能够把握住大量的内容资源,谁就能够在成功的路上迈进一大步。&&此前,Oculus&Rift试图采用游戏独占、设备独占的方式来构建VR生态系统,但最后还是悄然转变,从独占转向开放合作模式,这其实对于VR这一尚不够完全成熟的产业来说是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的。而蚁视科技则从一开始就抱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来积极的参与生态圈构建,因此获得了众多领域的支持。支持&VR平台&&在平台内容方面,蚁视除了自家的ANTVR&Home平台之外,还支持Steam&VR、OSVR两个最为主流的开放式VR内容平台;此外,蚁视还积极与国内外游戏厂商合作,除了有众多端游内容之外,还有不少手游内容支持,整体内容生态构建相对已经非常完善了,简单来说就是,蚁视用户不愁找不到可以玩、可以看的资源。&&此外,蚁视VR头盔还支持3D、2D游戏转换,并且对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些游戏能够实现很好的支持,如《守望先锋》、《生化危机》、《使命召唤》等等。&&可见,除了对于原生VR内容有广泛支持之外,蚁视还开放了普通视频、游戏资源转换VR视觉的权限,从而让用户在内容体验上有更广泛的选择。5主观体验与评测总结·主观体验与评测总结&&最后,我们来谈谈体验。&&VR设备的评测很难像PC、手机那样有明确的跑分可供参考,因此对于VR设备的最终评价往往都是比较主观的,接下来就谈谈笔者个人对蚁视二代VR头盔的主观体验。&&我个人是一个玩FPS类游戏五分钟左右,就会有强烈晕眩感的人,所以在接触VR之前非常担心会玩着玩着直接晕菜。其实在蚁视二代VR之前,笔者体验过Oculus&Rift、HTC&VIVE、PSVR、大朋VR等等,其中完全没有产生晕眩感的是HTC&VIVE。Oculus&Rift、PSVR在玩某些游戏时会有一些晕眩感,其它一些VR设备就不多说了,你们懂的。&&在本次体验蚁视二代VR头盔的时候,笔者试玩了几款不同类型的游戏,包括《赛车计划》、一个不知道具体名字的飞行模拟游戏,以及一个比较Q的小游戏。整个体验过程大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试玩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晕眩感,这得益于蚁视二代VR头盔的自适应瞳距调节功能,以及无畸变镜片等技术,所以在晕眩感方面,蚁视二代VR头盔处理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蚁视二代VR头盔综合素质评估(单项满分为5分)&&第二个我最关心的地方是佩戴舒适性。因为我平时是戴眼镜的,所以能不能戴着眼镜再戴头盔,以及佩戴之后会不会有压迫感,对于像我一样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蚁视二代VR头盔支持眼镜佩戴,实际体验也印证了这一点,整体舒适度非常不错,头盔不会把眼镜压迫到脸上,二者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保证用户有很好的体验。&&在外观设计、技术创新以及内容支持三个维度上,前面我们已经有详细的介绍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我想谈谈视觉体验与音效体验。&&首先在视觉体验方面,蚁视二代VR头盔的双屏分辨率为,所以画面的颗粒感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可以自由调节屏幕亮度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较为不错的体验,起码整个画面的亮度能够被用户所控制,不会产生过暗的情况。&&此外在画面同步性上,蚁视二代VR头盔还是相当不错的,画面基本没有延迟感,转头、抬头、低头时的画面转换较为顺畅,这也是没有产生晕眩感的重要原因。&&最后再说说音效。作为一个爱折腾音频设备的人,这些年对于音效体验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蚁视二代VR头盔采用了所谓高保真立体声耳机,但耳机的整体素质并不算高,声音开高之后有一些破音的现象,对于游戏氛围有很好烘托效果的低频表现不尽如人意,整体来说如果对音效有较高要求的话,还是另外佩戴专业耳机更好一些。&&所以在众多体验中,耳机音效是我个人觉得最不满意的地方,其它素质都不输于业界两巨头Oculus&Rift和HTC&VIVE。·拉低中高端VR设备价格蚁视二代VR套装在淘宝众筹上的优惠价格分别为2999元以及3699元&&最后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蚁视二代VR头盔套装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一个是带有定位地毯的套装版,普通版原价3499元,淘宝众筹价格仅为2999元,而高阶版原价4399元,淘宝众筹价格为3699元,整体定价与其本身素质相比,还是非常良心的。·评测总结&&蚁视是一家很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第一代头盔也褒贬不一,但二代头盔的素质至少对得起、甚至超过官方定价,可以说是拉低了中高端VR设备的整体价格。&&在内容支持上,蚁视遵循开放、合作的原则,与&VR、OSVR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积极与国内外游戏厂商直接合作,从而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内容,用户不会感到无东西可玩的窘迫。&&整体来说,蚁视二代VR头盔在技术创新、性价比两个方面也做到了较高的水准,同时在用户体验方面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是目前国产VR设备中,非常值得购买的产品。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85995¥40996¥98887¥65888¥52999¥489910¥6299FOVE 公布 VR 头盔最终参数 11 月接受预定 - 3D / IMAX / VR / AR - cnBeta.COM
FOVE 宣布他们的第一代眼球追踪 VR 头盔 FOVE 0 将会在 11 月 2
日开始接受预定,同时他们也公布了设备的最终技术规格。FOVE 与 Oculus 一样,都在 Kickstarter 上取得了不错的众筹成绩,在
2015 年年中,它筹集到了 48 万美金,几乎是其目标的两倍。在 2016 年之时,这家公司 A 轮融资拿到了 1100
万美金,然后就发出了以上的公告。
这款设备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其内置的眼球追踪,FOVE 官方宣称能够达到 1° 的精准度,以及最够快的进行视网膜凹式渲染(foveated rendering)——这是一种能够提升渲染性能的技巧,它只渲染出视点位置图像的细节而其他地方只渲染出模糊的细节。眼球追踪技术的潜力是巨大的:FOVE 保证头盔可以检测玩家的眼睛动作,并将这些数据应用到 VR 里,使得玩家的虚拟形象更逼真。他们还表示,用户的凝视还能用在 UI 交互,瞄准敌人,创造景深或者触发特定点的特定事件——只有当用户盯着看时,这些才会被触发。FOVE 希望他们是市面上首批带有眼前追踪功能的 VR 设备,我们也希望像 Oculus Rift,HTC Vive 以及 PSVR 也能在他们下一代产品中添加这一项功能。你也许会注意到 FOVE 是以「0」这个编号作为 VR 头盔的名称。这家公司告诉我们,第一代产品是为了那些 VR 狂热者或者开发者准备的。这种策略与 Oculus 在发售消费者版先推出两版开发者版头盔(DK1 和 DK2)是相似的。除了预售日期之外,这家公司还公布了 FOVE 0 的最终技术参数:显示屏:WQHD OLED()屏幕刷新率:70HFOV:90-100°追踪技术:·头部追踪(旋转和定位)·眼球追踪(双眼红外扫描 120 帧/秒)重量:520g音频:3.5mm 接口其他接口:HDMI 1.4,USB 3.0,USB 2.0其他附件:定位追踪摄像头,面部软垫相比于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FOVE 0 屏幕的像素数更多,但遗憾的是其屏幕的刷新率只有 70Hz,而前两者都达到了 90Hz(更不用提 PSVR 高达 120Hz 的刷新率),它甚至要比 Oculus Rift DK2 75Hz 的刷新率都要低。低刷新率意味着更大的延迟以及画面过渡更不自然。然而,Gear VR 即使只有 60Hz 的刷新率也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对于 FOVE 0 而言,70Hz 的刷新率也许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尽管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是很期待 FOVE 能有所创新的。当下稳定的定位追踪成为了每个 VR 公司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但 FOVE 表示,他们通过红外摄像头和头盔上的红外定位标记点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套方案有些像 Oculus 的「Constellation」追踪系统。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机会尝试这一套追踪系统。对于那些戴眼镜的人而言,FOVE 支持隐形眼镜,但他们不建议佩戴美瞳和框架眼镜的人佩戴设备,因为框架有可能挡住眼球追踪的红外线,至于这款设备是否支持瞳距调节或者焦距调节尚未可知。为了在东京游戏展上展示他们最新的原型机,这家公司宣布 Xenko 游戏引擎将会支持 FOVE 0 头盔。与此同时,FOVE 似乎要求开发者使用他们自有的 SDK 而不是 Valve 的 OpenVR 平台进行开发。当然这一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需要机遇开发者以「眼球追踪」的数据,而这一部分数据其他的 VR 头盔开发平台并不能提供。FOVE 鼓励那些对这款设备感兴趣的狂热者和开发者去他们的官网进行注册,以便于第一时间收到预定的消息。虽然官方公布设备预定时间是 11 月 2 日,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发货日期以及售价。本文编译自
对文章打分
FOVE 公布 VR 头盔最终参数 11 月接受预定
阅读 (41968) 评论 (10)
阅读 (28238) 评论 (7)
阅读 (20575) 评论 (1)
阅读 (41984) 评论 (10)
阅读 (40367) 评论 (5)
阅读 (35996) 评论 (9)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 cpro.baidu.com从VR头盔参数能看出什么? - 新闻中心 - 电玩巴士
| | | | | | | | | | | |
从VR头盔参数能看出什么?
作者:ad 来源:ad发布时间: 10:59:27
  对于大部分VR用户来说,看参数,基本是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2K比1080P要好吗?好!为什么?因为屏幕分辨率高,肯定更清晰啊,我们不就是希望画面精致,清晰吗?但虚拟现实体验不仅仅要考虑显像问题,更重要的是沉浸感的实现,这就要综合延迟、刷新率、视场角等等各种问题,而参数代表了产品各个方面的性能,我们也能从这些数值综合对比中,找到最合适的VR头盔。
屏幕材质对体验有什么影响  屏幕的材质对体验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灯管关闭后的画面(尤其是白炽灯),刚刚关闭的一段时间,灯管会依然有余光。而在屏幕的画面显示中,这个现象被称为余晖。普通的液晶显示屏(LCD)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质,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借助要额外的光源才行。当每一帧像素总是在发光的时候,就会出现余晖,所以,LCD也被称为“全余晖”显示。而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所以,OLED可以做到低余晖显示,并且它的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
  总的来说,OLED屏幕材质在使用虚拟现实头盔玩游戏的时候,作用尤其大,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拖影、模糊、延迟等问题,增强沉浸感。  刷新率与延迟的作用  我们使用VR头盔,有的时候会产生眩晕,这个问题和刷新率有一定关系。人眼在接收画面信息的时候,随着头部的晃动,会对经过的景物产生一个暂留现象,上一帧和下一帧的画面同时反映在大脑中,就会产生拖影,从而导致眩晕,好比我们去做过山车,往往下来之后晕的一塌糊涂(睁眼为前提),这就是因为眼睛的刷新率已经跟不上景物的变化,拖影非常严重的时候,眩晕感会额外强烈。
  事实上VR头显设备达到60Hz刷新率的时候就算是达到一个标准线了,眩晕感会降低许多。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刷新率提到更高呢,体验是不是会更加好?理论上来说,当然可以,但这就要考虑延迟的问题了,毕竟处理器处理图像再到显示器显示图像都需要时间,假如刷新率在60Hz,那么只要延迟在20ms以内,也就是说,图像在20毫秒内被处理完成并显示出来,就一般不会造成眩晕感。假如延迟控制在20ms以内,刷新率被提高,那效果自然会更加明显,毕竟刷新率决定了画面流畅度。  人眼最佳视场角是120°  人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静态光学系统,它以眼球的扫描作为视觉的累积,根据人眼的特点,横向扫描活动比较多而且也比较轻松,正常状态下,人眼最轻松的扫描一眼的横向幅宽为120度,极限接近180度。我们可以想象人眼的形状,上下开合,左右宽,上下窄,这就决定了,我们大部分浏览行为,是横向扫描。所以,虚拟现实头盔所呈现的画面要更符合人体构造和行为习惯才能保证沉浸感的实现。120度视场角应该成为我们选择VR头盔的一个标准。
1  屏幕材质、刷新率与延迟、视场角是选择VR头盔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从参数的角度,基本可以判定产品是否符合体验预期,而在屏幕尺寸选择上,2K尺寸对于大部分游戏体验来说,以目前的刷新频率和延迟率,体验效果会下降许多。而OLED1080P显然更适合虚拟现实游戏体验,并且不会对PC硬件产生过高的要求,符合大部分用户的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胡博飞
太棒了!我要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