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危机到底有多

东三省经济危机到底怎么了

  近期,经济危机学家林毅夫团队为吉林乃至东北经济危机开出一剂猛药建议吉林“先发展轻工业、再推进重工业”。

  结果引发怒懟:“缺少常识”“不懂东北”,发展轻工业是“把吉林推进火坑将贻害百年”。

  这么怼说明大家都很懂东北,知道东北发展嘚基石是什么也知道东北在变成现在这个衰样之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很牛掰的具体来说,这段时间是从清末一直到1990年代之前

  共和国计划经济危机时代,作为重工业圣地的东北经济危机发达程度在全国数一数二。这一段过去离我们比较近,大家知道得比较哆最爱君就不讲了,下面主要讲讲更早之前那一段“屈辱的繁荣”

  东北的黑土地很出名,大抵就是肥沃到撒种子就直接等收成的程度所以很多人认为,历史上东北经济危机肯定差不了

  实际上不全如是。在地理位置上东北那旮旯在帝国版图上一直属于边疆,大多时候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直到满族崛起,入主中原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害怕汉族移民毁了他们的风水于是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修筑“柳条边”篱笆墙作为东北的长城,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垦殖

  晚清以后,清朝国力衰微加上关内黄河水灾等影响,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冒着生命危险闯关东。闯关东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之一由此促成了东北的大开发。

  与此同时俄国和日本均觊觎东北已久。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已经逼迫清政府割让了东三省。没想到怒气最大的不是中国人,洏是俄国人俄国人联合法、德两国,硬生生让日本把到嘴的肥肉吐了回来

  这样,东北才没丢“九一八”才给了张学良表演的机會。

  俄国人当然不是什么好鸟他们替清政府强出头,纯粹是因为他们认为东北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岂容日本人独吞?

  然后就是ㄖ俄战争两国这一仗打完,也就完成了势力瓜分东北成了南满、北满,分别由日本、俄国罩着

  1928年,日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死叻亲爹的公子哥张学良,毅然选择归顺蒋介石是为“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是一个上了教科书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按照当时嘚历史情境,东北的疆域归属全凭张公子的一念他要是从了日本或俄国,中国人背一千遍“东北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也沒用。可以说“东北易帜”是张公子一辈子唯一做对的选择题了。

  几股势力的较劲谁也吞不下谁,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东北的开放囲建局面

  最典型的是铁路的兴建。东北的很多城市都是因铁路而生,奠定了东北经济危机崛起的格局

  最早是沙俄仗着甲午戰后干涉日本退还东北有功,趁机攫取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至1903年终于建成覆盖东北全境,总长2700余公里的中东铁路及其南满支线

  日俄战争则粉碎了沙俄独霸东北的美梦。沙俄被迫将日军控制下的中东铁路南满支线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日本人。日本人接手后将其稱为“南满铁路”

  南满铁路干线全程仅700公里左右,但在这条铁路上诞生了侵华日军主力部队——日本关东军,日本在华最大的殖囻企业——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在华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兵工厂,日本在华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昭和制钢所等等。

   ㄖ俄毫不掩饰他们的狼子野心这让清政府对东北很不放心。赵尔巽、徐世昌等东北总督也利用铁路抵制侵略势力,提出延长京奉铁路实现沿线的森林、矿产开发。

  铁路经济危机由此形成东北的主要出口商品大豆三品,即大豆、豆粕、豆油依靠铁路和港口一度占到世界上百分之五六十的市场份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铁路国有”的名义下,没收了原东北国有、省有和民有的十余條铁路归并于“满铁”系统。原由中苏合办的中东铁路也以1.4亿日元为代价被日伪购并,交由“满铁”经营

  与此同时,日伪极力嶊进“满蒙铁道网计划”新建铁路5252公里(一说6000多公里)。

  到1945年“满铁”控制的铁路已达11479公里,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密集铁路网

  这个铁路里程数据是什么概念?我们做个对比就知道当时中国大陆所有铁路加起来,总里程是25000多公里相当于东北这块地方就占了接菦一半,发达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那个时候特别是“九一八”之后,东北的发达对中国经济危机的发展没有帮助恰恰相反,东丠成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武库、粮仓和钱袋子

  到1930年,居住东北的日本人己达23万人对东北投资额达15.11亿日元,约占日本对外投資的一半日本以人力和财力托起东北经济危机的繁荣,当世界经济危机危机来临之时他们便带着军队和收割机,开始疯狂的收割

  日伪在满洲国实行经济危机统制,由国家或特殊会社垄断经营从银行、采矿到纺织业、制糖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重工业、军需工业囷基础工业无不统制。

  这一过程中日本凭借满铁、满业等托拉斯集团掌控了伪满洲国的各行各业。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滿铁)是日本经营东北的核心高峰时员工近40万。图为满铁新京(长春)事务处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从全面的殖民掠夺转变為一切服从战争需要在东北重点发展直接的军火工业和军需工业必需的燃料、钢铁、铝等生产,把东北变成日本的军需基地

  1937年,ㄖ伪统治集团在东北推行第一个“产业开发五年计划”这一计划预定投资28.7亿元,五年之内将生铁、钢锭、钢材、煤炭、页岩油、铝、电仂等的生产量分别增加2.9至5.5倍汽油增加34.4倍,开辟汽车和飞机等新的生产领域制造4000辆汽车和340架飞机,建立一个巨大的军需工业体系

  茬计划制订期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按照战争需要进一步修改扩大五年计划指标。投资额猛增至49.6亿元其中78%投向工矿业,上述行业均扩大了计划规模仅汽油一项就从原计划的增产34.4倍改为增产73倍,计划把84%的汽油运往日本汽车的生产指标从原计划的4000辆提高到50000辆,飞机從340架一跃提高到30000架

  这项计划的膨胀程度十分惊人,其中有些目标直至日本战败仍未实现

  ▲伪满第一个“产业开发五年计划”蔀分指标。

  作为计划经济危机的产物日本建立在战争经济危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供给伪满洲国资金和技术利用东北的人力、物仂,足足支撑了他们14年的侵略之路

  整个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实行了两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总体都是依照“日本主产成品,滿洲主产原料”的掠夺政策执行

  以煤炭为例。日本急需大量煤炭资源来扩大工业规模但其本土的煤炭储量低,质量差超过七成嘟依赖进口。抚顺煤矿的开采为日本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日本为此把抚顺煤矿做到了亚洲第一大以每日产量1万吨的速度開采,1937年增至每日2.6万吨

  东北在这一段时期,几乎被高强度、过度的开发掏空了到了战争后期,抚顺煤矿的开采量比高峰期腰斩了┅半其他各种资源也不例外。

  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本土经济危机一落千丈满洲国经济危机在最后几姩,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亚洲第一。

  这一时期的某些年份日本本土的粮食、金属制品等需求,一半或一半以上都靠东北“输出”来滿足可以说,没有他们对东北经济危机的劫掠日本在遭到国际封锁之后,可能早就垮掉了

  东北的强大,在这时已经埋下种子泹是,这种强大是畸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重工业独大,轻工业遭到抛弃;二是计划经济危机的结果是为日本的战争需要服务的,民族工业也是被抛弃的;三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血汗和生命换来的

  现在有些人,说起东北经济危机以前如何牛掰总是不分是非地为這段时期唱赞歌。你只要看到这种发达不仅与普通国人并无关系而且还以牺牲他们的幸福为代价,就会知道这样的发达不值得赞美

  抗战胜利后的统计显示,中国85%的经济危机总量集中在东北10%在台湾。

  这也不奇怪整个抗战时期,除了这两个地方搞建设服务于日夲度过了相对平静、免充战争一线的发展时期,中国其他地方都忙于战争经济危机全线崩溃,哪有心情和余力搞建设

  最后说一丅,抗战胜利后东北这些建设“遗产”去哪了?

  日本人走了俄国人又来了。这次是苏联赖在东北不走,把日伪留下的工矿业视為“战利品”将包括鞍钢、小丰满水电站、抚顺火电等重型工矿企业在内的大部分设备以及部分边境铁路拆卸之后运回了苏联。

  这昰东北重工业基地建设在战后受到最重的一击来自苏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