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中否定“劳动有价值”,严厉批判“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日第979期
作者:裴小革 访问量:
  认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去理解《资本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着实践而又不断地由实践加以检验和完善的客观进程,把握《资本论》普遍原理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  早在2012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加强《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学以致用,切实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场合,习近平同志又多次强调并深入阐述了以《资本论》为基础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现实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这是对《资本论》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高度肯定。  批判继承前人理论成果  认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首先要从继承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中去理解《资本论》同前人优秀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关系,以及它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完成的伟大变革。这里所讲的《资本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当然不是无条件地兼收并蓄、全盘肯定和接受,而是批判地继承,是扬弃,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对以往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都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出发,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重新进行探讨,并经过革命的实践加以严格的检验。就《资本论》直接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来说,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经济学著作命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否定前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一切学术成果。  恰恰相反,马克思恩格斯一再提到《资本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联系,一再肯定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业绩。我们从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整个过程,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全部叙述,从《资本论》的所有附注,都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待前人经济理论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分为二的态度,都可以看到《资本论》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继承的关系。对于每一理论和范畴,如是前人、旁人最先提出的,都加以注明,从不任意抹杀,对于前人理论中一切有价值的见解,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前人理论中的错误,都严肃地指出来,并加以有说服力的批判。  马克思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命名为《资本论》以后,仍然用《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副标题,这表明《资本论》同时也是对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全面深入的批判。事实上,《资本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和革命地改造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是批判早期政治经济学、实现政治经济学革命变革的集中表现。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与早期政治经济学家从人的本性出发,描述表面经济现象,把资本主义生产永恒化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完全相反,马克思把他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从客观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出发,通过分析得出商品、货币、价值、资本、剩余价值等的一般形式,然后又从这些抽象的一般形式上升到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这些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利润、利息、地租这些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从而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导致经济危机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论证了它的历史暂时性。《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实和运用的具体体现,是政治经济学方法发生变革的生动证明。由此可见,《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一个方面,就是全面继承和深入批判了早期政治经济学,包括它的方法、对象和各种理论。  开创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就有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关系。按照恩格斯的说法,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发展,阐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的真相,是开创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关键,也是历史和现实斗争赋予思想家的重大任务。早期政治经济学家为狭隘的阶级私利所局限,在他们的著作中,只是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表面现象,至多只是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弊端的某些次要方面。他们总是竭力掩盖和歪曲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全部真实状况和本质。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工人阶级的处境非常同情,但他们并不懂得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的本质。马克思的《资本论》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运用唯物史观,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它的生产形式和交换形式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的形式所造成的分配形式,必然造成少数资产阶级的日益富有和广大工人阶级处境日益恶劣的尖锐对立;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所造成的巨大生产力,会因本身制度无法容纳而不断引发经济危机,等待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去占有,而作为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得到自由发展的手段。就这样,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揭明了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真相,通过剩余价值揭破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制度根源。《资本论》就是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最详细、最全面、最系统的论证和阐述。  《资本论》是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中,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尖锐化的产物。恩格斯指出,自从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那样,对于工人阶级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所涉及的不是鼓动性的词句,而是严密的科学结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地位和命运进行了最真切的分析,对工人阶级摆脱其遭受的厄运和求得自身解放的道路作了最明确的指引。因此,《资本论》日益成为伟大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资本论》一问世,就被称颂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同样,工人阶级的政党和团体也把《资本论》“看做自己理论的圣经,看做一个武库,他们将从这个武库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论据”。正因为这样,恩格斯把《资本论》说成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  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去理解《资本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着实践而又不断地由实践加以检验和完善的客观进程,把握《资本论》普遍原理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切实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认识《资本论》当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所应当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  《资本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做了较多揭露和批判的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正如列宁所说,空想社会主义批评了资本主义,但是没能给工人阶级和全人类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遗产,指出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恩格斯认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通过创立和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穿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其中,剩余价值理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系统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资本论》,不仅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论证,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论证。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在《资本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不同的范围内、针对不同的情况日益丰富完善并显示出巨大的指导力量。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以《资本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他们把《资本论》的普遍真理同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形势的最新发展,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决定自己的路线和政策,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的胜利。之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把《资本论》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在农村的强大同盟军、反封建的革命主力——农民,找到了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新局面、新气象。《资本论》自问世以来,已通过战胜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潮,通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通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通过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通过作为十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的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社会主义各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人民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科学指导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如此广阔的天地,如此千差万别的国情,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加以近年来世界资本主义演变中国际金融危机等引人注目的新现象,科学技术发展中许多影响深远的新突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东剧变后发人深思的新特点,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新鲜经验和同时面临的新问题,又提出了一系列远比列宁、毛泽东在世时更为新颖的大课题,这都要求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更高的水平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回应新挑战,在新的高度上实现《资本论》的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向革命和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这种进军必将谱写出《资本论》科学指导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梁瑞
友情链接: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84
工信部:京ICP备号-1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
本网联系方式: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泰达时代中心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b&&u&马克思否定劳动有价值,《资本论》中就对“劳动的价值”、“劳动有价值”的用语进行严厉批判!&/u&&/b&&br&&br&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资本论》定义)、“价值是异化的人类劳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定义)它代表的含义,《手稿》和《资本论》都用了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权力“。而把它当成财富、蛋糕的,被《资本论》批为商品(货币)拜物教。&br&&br&&br&&br&&br&&br&&b&因此不能说“劳动的价值”,这是失去价值定义,无耻掩盖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关系的用语。&/b&&br&&b&&u&&br&&br&&br&&br&劳动只对相应对像有用,马克思否定劳动有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十七节,对“劳动的价值”用语和“劳动有价值”说法进行严厉的批判!&/u&&/b&&br&&br&&br&&b&《资本论》中的原话:“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b&&br&&b&  在“劳动的价值”这个用语中,价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转化为它的反面。这是一个虚幻的用语,就象说土地的价值一样。但是这类虚幻的用语是从生产关系本身中产生的。它们是本质关&/b&&br&&b&587&/b&&br&&br&&br&&b&系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这是几乎所有的科学都承认的,只有政治经济学例外。”&/b&&br&&br&&br&&b&——————————&/b&&br&&br&&br&&b&从逻辑上再来分析:&/b&&br&&br&&br&“劳动的价值”这样的用语等于说劳动的狗屁功劳、成果、贡献,何为功劳、成果、贡献,难道对每个对像都一样么?正如日军通过劳动驱使一个人去剥他女儿的人皮给日军做皮鞋对日军来说是劳动的功劳、成果、贡献,对工人来说就是自身劳动与自身意志对抗的痛苦折磨,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该死的金钱增值是一回事,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带来的价值增值是功劳、成果、贡献,而对工人阶层来说,就是他们劳动制造出对他们劳动时间更长的支配关系,大量的劳动被奴役成价值(金钱原子)。因此追求分配金钱(价值)的实质,就是追求分配他人的劳动本身,它代表的不是商品拜物教的垃圾们所谓的财富、蛋糕,而是代表权力,价值的增值正是源于剩余价值(剩余劳动),即价值(金钱)增值的实质就是制造出对人们劳动时间更长的支配关系。&br&&br&因此“劳动的价值”是无耻掩盖人支配0人劳动的权力关系的用语,事实上不是什么“劳动的价值”代表的对相应对像的狗屁功劳,而是劳动能力的劳动(劳动力的价值)代表的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关系,支配他人某种劳动力下的劳动,就代表了权力。即总量价值完全与技术生产率无关,它不涉及任何具体使用价值(或说实物)代表的财富的原子。这也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所在,技术关系被完全剥离,而要提示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关系。&br&&br&工人当自身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他自身的劳动在工作时间内就不属于自身,他工作时间内干的一切事情都是资本家指使的,这反映的正是价值代表的人支配人的权力关系。&br&&br&举一个恶俗的例子以便让大家长记性,比如我是资本家,我驱使一个女工劳动1小时,我可以让她用拖拉机挖土1小时,也可以让她用锄头挖土1小时,还可以让她脱了衣服给我跳裸体舞1小时,在这里只代表她的行为不属于她,而属于我支配的权力关系,在这里不涉及具体的实物(使用价值)生产,因而根本找不到像新古典那样涉及生产具体蛋糕的边际生产力。&br&&br&&br&因此工人出卖的不是自身的劳动,而是出卖的自身的劳动能力,如果出卖的是自身劳动,那么工作时间内资本家就不能任易安排他,但事实上工人工作时间内的干的一切与工作相关劳动都是资本家指使的。&br&&br&&br&某些人争论劳动的价值,无非是一种争功逻辑,如果认为马克思也是这样的逻辑,这完全是在侮辱马克思的智商,事实上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和攻击的的正是整个金钱游戏、商品生产,而共产主义要根除的就是这种金钱增值游戏,要根除的就是商品生产(为利润而生产)。&br&&br&&br&当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时,个人会节约自身的劳动时间,而交换的社会关系中确不一样,当通过交换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来支配这就代表的权力,而利润就是用货币计量的剩余劳动,而金钱游戏的实质,事实上就是要用多数人有限的生命时间用于该死的资本金钱的无限增值。&br&&br&资本是价值量的概念,是过去的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吞噬着人们的活劳动,要把人们有限的生命时间用于该死的资本金钱的无限增值,从而在这种游戏中随着资本的积累,有机构成越来越高,要嘛失业,要嘛成为穷忙人,人们必须用一份两份多份的工作来还诸如学贷、房贷、医贷等至到多数人被驱使到生理的极限,即经济危机,只有大量的资本破产,社会关系才能重组,危机才能过去,资本主义才能重新迎来黄金期,而该哪些资本破产呢?这个问题不是直接引发了一次、二次世界大战么?&br&————————&br&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劳动)?&br&&br&假设资本家支付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3小时,而资本家实际驱使了工人劳动10小时,那么剩余价值(剩余劳动)=10-3=7小时,在这里同样不涉及具体的实物生产,只涉及资本家通过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无偿支配工人劳动的权力关系。&br&&br&而亏损企业的剩余价值只是未能转化成利润而已,但系统整体,总剩余价值=总利润,总价值=总生产价格(自己去翻《资本论》中生产价格的定义)。&br&&br&——————————&br&&b&而马克思显然是希望一个完全非商品化(不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如果社会像一个人使用自身的劳动时间一样使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只考虑每个人劳动时间的节约或者总劳动时间(预算)的节约,而无需去管社会组织是否赢利,那么整个社会就非商品化了。那么货币因为不再是商品,而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货币,即作为商品的货币被消灭&/b&。&br&&br&&b&当然这时成本标准就与商品社会完全不一样,商品社会中,由于生产的目的是利润,这时的成本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而价格就是反映这种与利润率相关的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正如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自己使用一样,成本是个人的消耗,而交换的社会关系中确不一样,别人累死累活消耗多少劳动要素,完全与资本主义的实际成本无关,花多少钱用多少代代表的交换比例才是资本主义的实际成本,正如用相应的工资去交换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或者相应工作时间下给工人更低的工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成本才更低。最典型的就是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而采用的减员增效,它不是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的物质生产效率,而是提高剥削效率,即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属于自身,不为自身服务,加重对工人劳动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b&&br&&br&&b&而当生产的目的不再是利润时,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就被消灭,社会只有代表如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的技术关系上的生产消耗,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确定社会总劳动时间在生产中分配的尺度。&/b&&br&&br&&br&&b&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是否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会继续存在商品生产、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b&&br&&br&&br&&b&&u&而某些争功主义者荒唐的逻辑确是要去争论如何分配金钱,以什么什么的功劳来争论如何分配金钱,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金钱(价值)增值游戏的本质。&/u&&/b&&br&&br&&br&&b&——————————————————————&/b&&br&&br&&br&很多人认为金钱(价值)代表的是具体的财富、蛋糕,这完全是拜物教逻辑。如30年前你父母给你存钱,30年后你取钱出来够买MP5、手机、个人电脑等,如果金钱代表的是财富、蛋糕,难道说30年前就生产了这些来库存?并且现实中绝大多数日用消费品折旧和报废时间就几周到一年多不等,如果停止生产试试,看是否有所谓的死财富来兑现。&br&&br&&br&并且实际GDP(钱)统计中的各种产品是异质的,怎么可以加总在一起表示实物产出呢?实际上,这种加总和指数问题在理论上是有确定的结论的,即只能是单一产品或稳定状态增长(即所有的产品按同样的比例增长),比如说有苹果和梨两种产品,如果它们的增长率都是10%,可以确定的说产出的增长率是10%;但如果苹果的增长率是15%和梨的增长率是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指数的。这一问题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比如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异质品世界来讲,说GDP增长5%,显然不如说去年生产的是5吨的卡车而今年生产了10吨的卡车更清楚。在这里加总在一起的只能是人支配人权力关系的劳动。&br&&br&对于物价指数的统计也是如此,这种统计只能在单一产品和稳定状态下才是可能的,比如苹果和梨的价格都增长了10%,可以确定的说物价上涨了10%;但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15%和梨的价格上涨了5%,或者价格同时上升而苹果和梨的产量比例变化了,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物价指数的。前面所举的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人民币的汇率出现的尴尬结果就是一个例子。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也说,物价指数的统计可能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变化,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物价指数的统计考虑产品的质量变化,由于产品的质量变化太快(比如电视机),那将使物价指数的统计失去意义,因为只要质量变化了就要把它视为一种新产品而不能与原来的产品构成时间序列的指数。联系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实际,现实中物价指数统计的困难远超出前面的例子,不仅产品的质量经常在变动,而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计算是以1990年为基期的,而如今在市场上几乎难以找到与1990年完全相同的产品,更不用说占消费支出很大比重的新产品。显然,这种物价指数的计算与实物量的统计相差甚远。&br&    就人们通常所说的物价指数是指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这种消费者价格指数经常被作为计算实际国民收入的依据。然而,这种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然不是全部产品和劳务的统计,比如资本品的价格变动被排除了,资本品的价格变动是用单独的指数来表示的,由于资本品在我国GDP统计的全部产品中要占到30%左右,所以GDP并不能表示实物量的变动是显而易见的。就消费品而言,消费者物价指数所包含的产品也不是全部消费支出的构成,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家用电器在我国居民消费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只是在2000年时才考虑将其加入到物价指数的计算中。显然,用这种物价指数的方法来计算实际GDP是大有疑问的。&br&&br&并且劳动支配方式不同(以金钱的分配量表现出来),消费品生产就不同,在一个赚钱逐利的社会,生产必然大量指向当时生产力下的奢侈品生产,相反在一个非商品的社会生产必然是大量指望当时生产力下的中低档消费品。&br&&br&当然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这个玩钱的世界中,谁的钱(GDP)越多,谁的力量就越大,但前提是要在这个体系中玩,按体系的规则开控,钱的力量才能转化成力量对比。并且这代表的不是财富,而是权力,正如汇率不包括任何物质属性的原子一样,事实上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交换商品的一种权力关系。&br&&br&这对于民族国家的大国或者声称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去当别人的依附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破坏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马克思否定劳动有价值,《资本论》中就对“劳动的价值”、“劳动有价值”的用语进行严厉批判!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资本论》定义)、“价值是异化的人类劳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定义)它代表的含…
说到底是世界在进化。&br&&br&早已经不是马克思那会分析的单纯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了。&br&&br&世界近两百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br&&br&资本主义也有社会保障?&br&&br&资本主义劳动法?&br&&br&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br&&br&资本主义工会?????&br&&br&资本主义慈善、福利和医保???&br&&br&尼克杨问号脸。&br&&br&这都是马克思没有见到的。他没有想到资产阶级生命力如此之旺盛,或者他也预见到了,“生产关系能承担的生产力水平尚未到达极限”吧?&br&&br&无产阶级呢,已经远不能算作无产阶级了。&br&&br&你说你一个无产阶级,除了雇佣劳动,怎么还能有其他收入来源?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怎么还能进行投资收益?自己的劳动力居然卖到了天价???剥削到底占多大一部分呢?劳动力价格兑现后,居然转身投入了资本市场转换成了金融资本?&br&&br&你特么到底是无产阶级还是资本家?&br&&br&马克思也没有预料到。&br&&br&单纯的无产阶级还是有的,恐怕不多。在这个连农业都要规模化大生产的年代里,雇农已经慢慢在被消灭。&br&&br&知识作为重要的劳动力要素,对于一般意义上剥削的挤压,马克思没有想到这么重要。&br&&br&当然作为一般原理分析来说,剥削仍然存在并且长期存在。但不仅仅是最原始的单向剥削,而且互相剥削。&br&&br&在体系里拥有资本多的剥削资本少的,有资本的剥削没资本有生产要素的。总之,大家都在榨取剩余价值,互相的。甚至在纯粹的自由市场里,理想情况下存在,“由于议价能力高”,无产阶级被剥削后的劳动力价格,经过市场运作后兑换的用于生产生活物品,所蕴含的剩余价值高于自己被剥削的部分。&br&&br&马克思恐怕根本没有想到。&br&&br&当然基本原理没有变,只不过是“装满了沙子的杯子里还能倒水”。&br&&br&等着吧。
说到底是世界在进化。 早已经不是马克思那会分析的单纯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了。 世界近两百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资本主义也有社会保障? 资本主义劳动法?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资本主义工会????? 资本主义慈善、福利和医保??? …
那个不能叫剥削,应该叫利润分享。准确的说,马克思当年正确,现在不正确。&br&&br&先来个提纲导读:&br&&b&1、无产阶级不再一无所有(工资普遍提高)&br&2、&/b&&b&工资提高的原因(风险和市场的作用)&br&3、&/b&&b&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社会平均风险决定分配比例)&/b&&b&&br&4&b&、风险的社会化(工资与利润和行业的技术含量有关)&br&&/b&5、&/b&&b&马克思时代的局限性(对科技影响估计的过于悲观)&br&6、&/b&&b&&b&劳动者和资本家界限开始模糊&/b&(劳动者也普遍在“剥削”别人)&br&7、&/b&&b&&b&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新平衡&/b&(不断创新维持资本主义不落入内在矛盾之中)&br&8、关于评论区的一些讨论(实在回复不过来了,所以把共同的问题说一说)&br&9、关于本观点的应用(解释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资本主义要在生产力发展后才有可能,为什么经济落后会喜欢集体主义)&br&&br&&/b&&b&一,无产阶级不再一无所有&/b&&br&&br&&br&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商品成本-劳动力本身的价值。&br&&br&其中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是再造相同劳动力所需的价值,表现为工资,换句话说,工人的工资应该仅够他维持生命所需。先上段原文(被人说我没看过原文,其实有点冤枉):&br&&br&&blockquote&&b&雇佣劳动的平均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b&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b&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b&。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blockquote&&p&资本论是这么描述劳动力和劳动力价值的&/p&&blockquote&&p&现在应该进一步考察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同一切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也具有价值。这个价值是怎样决定的呢?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就劳动力代表价值来说,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物化的一定量的社会平均劳动。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p&&p&——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p&&/blockquote&&br&也就是说你的工资在:一家人住在小隔间,每天馒头就咸菜,偶尔买点最便宜的衣服遮体的情况下刚好用完,甚至还不大够,而且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存款,没有任何娱乐。&br&&br&然而,现在工人工资即使在低,也不至于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换句话说,&b&十九世纪后,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不再是一无所有的穷人&/b&。&br&&br&&b&他们除了获得马克思所说的维持生命的工资外,还有了更多的收入(换句话说工资大幅提高)。多出来的部分显然是从资本家的利润中分出来的。&/b&&br&&br&重要补充:&br&1,以下所说都是基于预言与事实不相符合,我们就是要&b&从这个不符合的点反推回去&/b&看看哪里出了问题。&br&&br&2,另外声明一下,我说的&b&工资提高是和最低限度的工资相比&/b&&br&&br&3,我下面说的工资比例的提高是指:&b&“工资”和“公司利润”(除去成本的销售额)的比值。&/b&&br&&br&&b&二,工资提高的原因&/b&&br&&br&&br&既然实际工资是上涨了的,我们要问工资水平的提高是资本家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br&&br&如果愿意的,那就说明资本家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主动给工人涨工资,这样我们只能说:资本家都是活雷锋啊。&br&&br&那如果不愿意,是什么迫使工资上涨呢?&br&&br&1,很多人认为马克思说的不是“维持生命”,那叫“维持生活”。因为我们多出了很多生活必需品,所以迫使工资上涨。&b&这就颠倒了一个基本事实,是工资水平决定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工资水平。实际上是因为工资上涨了,所以那些买得起的东西才成为生活必需品的。&/b&可以说房子绝对是生活必需品,现在房价这么高,也没看到谁的工资和房价一个速度上涨。&br&&br&2,是工人的斗争吗?有一定道理,尤其是在民主国家,工会的力量很大,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最受不了的就是工会,三天两头罢工谈判。但是,其实世界范围内罢工可以说一直就没停,但为什么之前少,现在多呢?&br&&b&&br&3、让我们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为什么不给员工降低工资?&/b&&br&&br&假如一个大学生的工资是3000元,现在你手里有10个大学生,我们知道一个人每月吃喝最多500元,合租地下室什么的,1000元到头。换句话说你要想压榨他们,可以再降低1500元,10个人可以压榨1.5万元每月。&b&你为什么不给他们降低工资?&/b&&br&&br&&b&因为你担心他们会跳槽&/b&。也就是说工人对老板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他们手里的核武器就是跳槽。但是,这个武器总是很灵吗?&b&我们反过来问问那些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不用跳槽威胁,要每月1万的工资呢?&/b&&br&&br&因为他们怕你开除他们再招人。所以,解除劳动合同&b&同时是&/b&双方的武器,&b&看来这个武器的枪口指向谁要看具体情况。&/b&&br&&br&那我们要问,&b&什么情况下老板害怕员工跳槽,什么时候员工害怕开除?&/b&&br&&br&老板害怕员工跳槽是怕以后招不到人,员工害怕开除是怕之后找不到工作。&br&&br&&b&换句话说,工人的人数和工作岗位的数量哪个多,决定了资本家和工人谁的底气足。&br&&/b&&br&当就业岗位多,工人少的时候,资本家就不敢随便开除,工人底气就足;当就业岗位少,工人多的时候,工人就不敢跳槽,资本家就底气足了。&br&&br&什么时候就业岗位多工人少呢?可以想象,经济条件好的时候。反过来,经济不好的时候,就业岗位少工人多。(为什么西方国家政府,政绩指标主要看增加多少就业?)&br&&br&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b&经济条件好,投资风险低,这个时候资本家更怕工人跳槽,工资水平会提高;经济条件差,投资风险高,工人更怕开除,工资水平低。&br&&/b&&br&所以工资上涨的秘密是:&b&市场调节(或者说劳资力量对比,或者说投资风险调节)。&br&&br&这个道理马克思意识到了吗?答案是:意识到了。&/b&&br&&br&实际上马克思用大量篇幅从理论上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工人的供应量永远过剩,证明的工具就是&b&资本有机构成,产业后备军&/b&。&br&&br&但现在看来,这个证明是错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工人工资会上涨。最后面会详细解释为什么错,以及错在哪里。&br&&br&&b&三,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b&&br&&br&&br&既然工资不再是维持生命,那多出的部分就是按比例和资本家分配的,这样就必须有一个分配比例问题,&b&这个比例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劳资双方的分成?&/b&&br&&br&答案是市场风险。&br&&br&&b&下面我们假设一个工人生产了一件价值100的商品。&br&&br&问题是:就这个商品而言,该工人平均生产能力是多少?如果你的回答是100,那么你是错的。&/b&&br&&br&因为100的前提是这件商品每次都能买的出去。&br&&br&根据马政经,商品价值的前提是&br&1、人类劳动的凝结&br&2、使用价值&br&&br&如果卖不出去,结果就是不存在使用价值,所以你的商品价值直接归0。&br&&br&假如,你有80%可能卖出这个商品,根据以上的情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0-1分布,我们计算这个分布的数学期望,也就是工人的平均生产能力为100*80%+0*20%=80。&br&&b&&br&因此,如果你是一个自产自销的工人,你卖出的100中,有80是自己生产的,20实际上是市场风险奖励。有奖励就会有惩罚,一旦卖不出去,你的收益为0,其中80是自己的产量,市场风险惩罚是80,最后合计为0。&/b&&br&&br&其
实这就涉及到一个20世纪科学思维的转向问题,19世纪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牛顿式的物理世界,一切事物都可以精确测量,只是我们的工具不够精确。我们研究
的对象都是具有必然性的。但是到了20世纪,人们开始发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随机的世界,我们的研究对象永远是一个概率分布。&br&&br&举个例子,&u&19世纪人们会认为,光的反射性质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进入20世纪人们会发现,其实反射的角度是随机的,只不过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角度的概率非常的大而已。表面上我们研究的是入射角,实际上研究的是入射角所表现出来额概率分布。&/u&&br&&br&同样,&b&马克思作为19世纪的人,会觉得研究的&/b&&b&&b&就是那100元的&/b&劳动力价值,而我们现在看,实际上研究的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概率分布问题,是多次商品生产的平均。&/b&&br&&br&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当风险提高,比如卖出产品的概率降低到70%,资本家的收益就会提高到30。也就是说风险越高,经济情况不好时资本家获利越多,这反应出来就是裁员,延长工时,降低工资。&br&&br&当然这并不能得出资本家喜欢经济差的时候,因为经济越差资本家破产概率也越高,由于减产和销路不好,尽管资本家分的比例更多,但由于总量减少最后未必在绝对值上增加收入,最多也就是减小损&br&失。&br&&br&从社会整体来看,有些人天生是不喜欢风险的,于是就有了一种合作,对于一件100的商品,A固定只得80,无论是风险奖励还是风险惩罚都由B承担,但好处是B什么都不用干。具体到实际问题中,B是资本方,A是劳动方。&br&&br&&b&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实际上就是劳动方转移的风险奖励。&/b&&br&&br&我们之所以会误以为出钱的一方是寄生虫,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挣钱的资本家,&b&没有看到每一个挣钱的资本家背后是无数破产的企业家&/b&,据调查中国新生公司平均存活时间为2.9年,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前赴后继的死在沙滩上。&br&&br&&b&以上可以总结出风险原则的逻辑:&/b&&b&高风险虽然资本获利高,但因为破产率高,所以会有大量人口变为工人,从而提高了资方的分配额,降低了竞争,这一切进而又降低了风险;同时风险过低,会有很多人开始投资,这使得竞争加剧,而低风险又使得资本的分配额下降,资本利润减少,这一切又会导致风险的提高。&/b&&br&&br&最后我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总是关注理论逻辑,却忽视身边反复发生的事实。&b&你可以去问问身边的人,既然资本家这么好,为什么你不辞工作去当资本家?多数人会不加思索的回答:要是赔了怎么办?(害怕承担风险)其实这种应激反映式的回答才真正说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br&&/b&&br&当然也会有些人回答没钱。但仔细推敲,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现在大城市中很多卖早点,卖菜的小老板,都是外地农村务工人员。这些人没什么本钱都能东借西凑,弄来资本做生意。城里人随便把房产抵押也可以弄到大笔钱,&b&要说没钱实际上也是担心借钱还不起,最后还是怕赔钱。&/b&&br&&br&&b&四、风险的社会化&/b&&br&&br&&br&&b&1、概念的界定&/b&&br&&br&在这里为了方便我们引入一个新概念:&b&同学历行业&/b&的意思是那些对劳动力素质(学历)要求近似的所有行业。&b&同学历行业至少包含一个行业。&/b&&br&&br&在解释风险和利润的平均之前必须作如下说明:当我们针对个体企业时,我们说到的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当风险社会化后,我们就无法再把它当做一种不确定性了。因为一切进入整体的平均状态,不确定性就消失了。并不是风险不存在了而是它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b&我们不在把社会化的风险叫做风险,而是把它称为竞争。所以风险是竞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竞争的量化的表达。&/b&为什么把风险和竞争联系起来?因为,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商品卖不出去的理由就是其他同行的竞争,竞争越激烈,你的风险越大。&br&&br&&b&2、结论和导读&/b&&br&&br&在上文中,我们分析了个体的风险问题,但是当我们从社会角度分析利润和风险是否会形成平均风险和平均利润呢?&b&我的结论是:①在同学历行业内,会形成平均风险,和平均利润。②在非同学历行业内,会呈现不同的风险和利润情况,但一定是低技术含量的行业高风险低利润,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低风险高利润。&/b&&br&&br&要证明这个问题我们的思路是:&br&第一步先证明劳动力市场在同学历行业内是有平均价格的。&br&第二步再证明,在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家逐利之心的推动下,同学历行业内部会形成平均工资,平均竞争水平(风险),平均的利润。&br&第三步接着证明,在非同学历行业中,不会形成平均风险和平均利润&br&&br&&br&通过全部证明,我要展示劳动力市场是如何影响各行各业的。&br&&br&&b&3、劳动力市场形成平均价格(同学历行业内)&br&&/b&&br&首先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一定会形成平均价格,但这里要说的是这个平均价格是按照学历水平在不同梯度内的平均。我们知道市场是按照供需决定价格的,
劳动力如果没有质的区别(或者说不同职业之间可以无障碍自由转换),那么最后会形成统一的平均价格,但是现实是人们最多只能在同等学历下的行业内自由转
化。所以最后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也会是按照同等学历需求的行业内达成的平均价格,不同行业的劳动力价格可能不同。&br&&br&我们说工资高或者低的时候有没有标准?有,这个标准就是风险确定的。当工资高于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时,就会有更多人应聘,导致工资下降,反之亦然。我们把资本家收益除以总利润叫做&b&资本家收益比例&/b&,则资本家收益比例就是风险(详见第三部分),两者作为同义语使用,下文中为了分析方便会使用&b&资本家收益比例&/b&这个说法&br&&br&&b&4、资本家逐利之心的数学表示&/b&&br&&br&假设资本家收益比例为p(资本家收益除以总利润),企业利润率为k。在市场上资本是以自身增值为目的的,他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一点 &b& 张义潮&/b&
的那个答案说的很清楚。但是如果我们加入了风险因素,你会发现资本实际上追逐的就不是最大化的利润率k,而是利润率k和风险p的乘积。我们将这个乘积设为
w,于是有w=kp,其中w就是资本家赚钱的速度。根据自由市场原则,各个行业会通过资源优化,使得w的数值趋于稳定。&br&&br&由公式w=kp可以看出,当w不变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br&&b&情况1:企业利润率很高,工资比例很高(资本家收益比例p比较小);&br&情况2:企业利润很低,工资比例很低(资本家收益比例p比较大)。&/b&&br&&b&&br&5、不同范围内考察利润风险工资的平均情况&/b&&br&&br&①当在&b&同一行业内&/b&出现这两种情况时,低利润低工资的企业业很难生存,因为劳动力会像高工资流动,低工资的企业必须提高工资,而工资提高后利润会更低,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提高效率会被淘汰。因此剩下的企业一定是利润相同、工资相同的。&br&&br&②当在&b&同学历行业&/b&内出现这两种情况时,会产生3个逻辑环节。&br&&br&&b&环节1:&/b&劳动力首先会向工资高的行业集中,这导致那些高工资的行业可以压低工资,这就导致这些企业的p值增大,w增大。同时,劳动力会逃离工资低的行业,导致低工资行业不得不提高工资,这就导致这些行业p值减小,w减小。&br&&br&&b&环节2:&/b&一方面w增大,一方面w减小,这就吸引资本家离开&b&原先&/b&低工资的行业去&b&原来&/b&高工资的行业。于是,原来高工资的行业因为竞争导致利润k下降,w下降;原来工资低的行业因为竞争减小而利润k上升,w上升。&br&&b&&br&环节3:&/b&整个过程整理一下就是,原先高工资的行业,本来k高p低,原先低工资的行业k低p高。经过市场调节,高工资行业p会提高,k会降低,低工资的行业p会降低k会提高,最终k和p会在同学历行业形成平均的k,和平均的p。&br&&br&③当在&b&非同学历行业间&/b&出现这两种情况时,由于劳动力的流动受阻,所以不会出现平均工资和平均利润,高工资高利润的企业会和低工资低利润的企业并存,并且越是高学历行业,就越会高利润高工资。&br&&b&&br&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实际的工资会按照学历划分等级,并且越是高技术企业就越是利润高工资高。&/b&&b&&br&&br&五,马克思时代的局限性&/b&&br&&br&&br&为什么马克思会把工资水平估计错?&br&&br&马克思在分析工人工资水平时有一个假设:劳动力的供应是无限的,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出现劳动力缺乏的情况。&br&&br&所以逻辑是这样的:由于当时工人太多,所以工资被压的极低,低工资下,工人又不可能转化为资本家。所以工人永远无法翻身。&br&&br&为了说明这个假设,他提出一个概念:&b&产业后备军(也叫相对剩余劳动力)&/b&。&br&&br&首先要说的是,这个假设在十九世纪是对的。在当时劳动力的供应是极大的,&b&马克思只要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自由经济不会让劳动力供应减少,反而增加就可以说明劳动力永远过剩了。其主要思路一个是说明工人人数会增长,另一个是说就业岗位会持续萎缩。&/b&&br&&br&理由如下:&br&1,从工人人数的角度看,当时有大量儿童和妇女,作为劳动力的随时补充者,在需要劳动力时这些人加入工厂,不需要时退出工厂从事家务。他们是劳动力市场的稳定阀,保证即使真的缺乏时,也可以使劳动力源源不绝。但是现在这股力量由于禁止童工,和妇女普遍工作而消失。&br&&br&2,
从就业岗位的角度看,科技进步回带来负面效果。记得学马政经时学过:利润率随着科技进步而降低吧,原因是技术进步,就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劳动力减少,
生产价值就少了。由于机器代替人类,造成了大量失业。所以马克思预言,劳动力供应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继续增加,这样工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br&&br&第一条的问题已经解决,而第二条的问题也是不合现实的。因为&b&马克思说的仅仅只在同一个行业内是对的&/b&。每个行业内部确实对人力的需求在减少,但&b&科技同时还在创造新的行业&/b&,新的行业有更好的发展潜力,需要的人力更多,因此科技进步确实消灭了大量工作岗位,但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br&&br&比如我们发明了电脑和互联网,于是产生了大量新的工作,现在程序员,大数据分析师,淘宝,百度,腾讯微软的所有工作岗位,在当时都是不存在的。&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31& data-rawwidth=&795& src=&https://pic4.zhimg.com/8bb3f657f789a874c0fe58aee86cd0eb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bb3f657f789a874c0fe58aee86cd0eb_r.png&&&/figure&&br&这张图片来自Erdogan Bakir & Al Campbell在2009年的文章。是美国公司在1946年到2008年之间的税后利润,蓝色的线是税后利润,粉红色的线是资本积累率。可以看到在年之间美国的税后利润率大概都是在5-6之间波动的,没有明显的利润率下滑的趋势。&br&图片及解说来自链接:&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被证伪了么?是被如何证伪的? - 王某某的回答&/a&&br&&br&到此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看起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尽管工人工资很低,但是风险看起来不是真的有那么大,刚才说的风险确定工资比例是否有问题?&br&&br&能否用上面风险原则来衡量马克思的十九世纪呢?我认为不可以。因为十九世纪不是一个劳资平衡的时代,由于工业刚刚发展,所以资本的需求极度旺盛,与此同时城市化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工人不断涌进城市,这就造成了低风险和资本稀缺同时存在的现象。&br&&br&所以说,马克思所说的有他的局限性。&br&&br&&b&六,劳动者和资本家界限开始模糊&/b&&br&&br&&br&整体上看,劳动力的供应是越来越少的,同时由于金融的发达,普通人获取资本成为资本家的能力越来越强,此消彼长之下,工人的工资也开始高于马克思设定的级别,开始和资方分享剩余价值。当然,只不过分到的有多和少的区别。&br&&br&同时,普通人也用另一种方法成为资本家。比如,按马克思的说法,你把钱存银行,只要拿到利息,你就是剥削者,因为利息本至上是剩余价值,你不劳动拿到利息就是剥削者。类似的,股票的分红,余额宝里的返利,保险的红利等等都是“剥削”的手段。因为这些钱,你没有付出劳动,而这些钱本质上都是利息,都是剩余价值。&br&&br&在以前无产阶级不可能有存款,所以所谓银行利息股票和无产阶级没什么关系。但现在不是了,一般人至少也会有些积蓄,银行给你点利息也叫剥削就不合适了。&br&&br&&b&七,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新平衡&/b&&br&&br&&br&按马克思的逻辑,工人数量永远过剩,且永远不可能成为资本家。那他们的购买力就会很低,这就导致生产的大量商品无人去买。这就是所谓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然而现实是资本主义正在克服这个矛盾,正如之前所说,克服的法宝就是科技和创新(为什么国家这么关注创新?)。创新造就新的技术,新技术产生新行业,新行业导致高工资的岗位,高工资的职位需要高学历的人才。&br&&br&这就造成了一个以创新为动力,按财富分等级的社会,站在顶峰的是资本家,承受风险。&br&&br&资本家往下都是劳动者,下面第一层是具有高学历的人才,比如企业高管,他们因为垄断相关技术,虽然是劳动者但人数少,谈判手段多,优势大,因此收入最高,同时他们有很多底层没有的社会经验,是资本家的后备军。&br&&br&再往下基本上根据你的学历水平逐级递减,下一级都是上一级的后备军。因为继续教育不断发展,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教育上一个台阶。教育的差别导致收入差别,学历越高,你的竞争者越少,谈判能力越高。&br&&br&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使得社会上升的通道从新被打开,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等后天努力进入金字塔的顶端。(中国现在还不是这种状态)&br&&br&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创新作为动力,一旦创新枯竭,新的行业产生的就业赶不上消灭的速度,马克思有机构成的魔咒就会回来,劳动者的地位就会持续下降,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再可能成为资本家,需求萎缩经济崩溃。&b&所以创新是支持资本主义的动力源头,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岗位,新的行业,新的需求,才能维持资本主义的生命力。&/b&&br&&br&从事实来看创新确实改变着社会,当代的资本主义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单纯的满足需求,而是主动创造需求。就在十年前,很多人觉得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行了,照相功能没用,现在没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已经无法使用了,这个功能带动了很多行业,比如自拍杆,比如美图秀秀一类的软件行业(当然与此同时交卷企业也倒闭了,这是双向的,马克思只看到了交卷长倒闭,没看到自拍杆厂的兴起,才有了悲观的预测)。&br&&br&&b&八、关于评论区的讨论&/b&&br&&br&&br&&b&1、商品价值的分配结构&/b&&br&&br&一件商品的价值是怎么分配的呢?先上图对比一下,上面是新的理解,下面是资本论的解释(线段CD指的是劳动力创造的“比自身价值高出的”那部分价值)&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693& src=&https://pic2.zhimg.com/cb22db35efa4bf59f8d9b7fc0abed129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b22db35efa4bf59f8d9b7fc0abed129_r.png&&&/figure&我所说的“劳动力创造价值的平均能力”在哪里呢?看下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4& data-rawwidth=&693& src=&https://pic2.zhimg.com/005d5ce3b183cdeee5936efa378d152d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05d5ce3b183cdeee5936efa378d152d_r.png&&&/figure&&br&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价值的平均能力”在哪里呢?看下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693& src=&https://pic1.zhimg.com/2f5bc7d6de7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5bc7d6de7_r.png&&&/figure&&br&创造的价值和得到的价值一样吗?我是这么认为的,看下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693& src=&https://pic3.zhimg.com/f003cce910fe382c7bdf027bc5030b4a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003cce910fe382c7bdf027bc5030b4a_r.png&&&/figure&马克思怎么认为的呢?看下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693& src=&https://pic2.zhimg.com/cdf08bea89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df08bea89_r.png&&&/figure&1)创造价值的平均能力中没有包括成本,是因为劳动力在对成本部分进行劳动时,&b&不是创造价值,而是转移价值&/b&。&br&2)风险决定的是图中线段CD和线段DE的比值。&b&即“商品卖不出去”的风险p=DE/BE&/b&&br&&br&&b&2、风险的定义&/b&&br&&br&评论区很多人争论说工人承担的风险比资本家多,大家不理解我说的&b&工人不承担任何风险&/b&。在这里我要统一说明一下:&br&&br&我说的风险是特指的&b&这一个&/b&风险(强调是&b&一个&/b&风险):当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在还没有卖出去的时候,资本家是面临着一个不确定性的(商品可能卖不出去),这个不确定性就是我说的那个&b&特指的风险&/b&。&br&&br&还有人提出如果我们用概率分布描述工人的&b&创造价值的能力&/b&,但不用概率分布描述利润是否合适?利润难道不考虑卖不出去的情况吗?下面我给出回应:&br&&br&当我们把利润也计算进去的时候,上图中线段DE的部分就会消失,因而就无法发现资本家赚钱的秘密。再有,如果我们把利润的概率分布考虑在内,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已经破产或亏损的企业也纳入研究范围,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而我们之所以考虑工人的概率分布是因为即使破产企业也是要发放全额工资的。&br&&br&&b&九、&/b&&b&关于本观点的应用&/b&&br&&br&&br&我们用以上的观点分析一些政治经济问题,假设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为m,劳动力的价值为b,社会风险为p,工厂里工人数量为n。&br&&br&由于资本家通过所有权获得的财富必须足够他自己的生存,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不等式:&br&&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np%28m-b%29%5Cgeq+b& alt=&np(m-b)\geq b& eeimg=&1&&&br&&br&其中(m-b)是一个工人创造的利润,p(m-b)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一个工人),不等式右边的b指的是资本家自身的生存底线。&br&&br&由此我们对这个不等式进行变形:&br&&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p%5Cgeq+%5Cfrac%7Bb%7D%7Bn%28m-b%29%7D+& alt=&p\geq \frac{b}{n(m-b)} & eeimg=&1&&&br&&br&分子分母同时除以b:&br&&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p%5Cgeq+%5Cfrac%7B1%7D%7Bn%28%5Cfrac%7Bm%7D%7Bb%7D+-1%29%7D+& alt=&p\geq \frac{1}{n(\frac{m}{b} -1)} & eeimg=&1&&&br&&br&根据定义,&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5Cfrac%7Bm%7D%7Bb%7D+& alt=&\frac{m}{b} & eeimg=&1&&的实际含义是一个人的劳动可以养活多少人。我们就用这个数表示这个社会的平均生产力,这个数值我们设为t,这样上式我们可以写成:&br&&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p%5Cgeq+%5Cfrac%7B1%7D%7Bn%28t-1%29%7D+& alt=&p\geq \frac{1}{n(t-1)} & eeimg=&1&&&br&&br&从上式中可以看到,当n与t不变时,社会风险是有最小值的,也就是说低于这个数值资本主义就不可能产生。同时可以看到当t越大,社会风险的最小值也越越小,&b&从此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越来越大&/b&,换句话说生产力进步到一定程度时,资本主义才能产生。&br&&br&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生产力不变n增大时,同样可以增大p的取值范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社会风险一定而,生产力达不到要求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增加增加人数的办法达到要求的,&b&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人们喜欢集体主义,因为人数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高&/b&。&br&&br&这个分析过程同样可以推广到封建时代。资本家可以推广为生产组织的管理者,尽管封建时代交换关系不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解释力度的。
那个不能叫剥削,应该叫利润分享。准确的说,马克思当年正确,现在不正确。 先来个提纲导读: 1、无产阶级不再一无所有(工资普遍提高) 2、工资提高的原因(风险和市场的作用) 3、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社会平均风险决定分配比例) 4、风险的社会化(工资…
谢邀。按照习惯,带有个人学术立场的答案在开头标明:我的马哲观点倾向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立场,阿尔都塞问题我选择没有断层,柯尔施问题我选择哲学,分析马克思与辩证马克思我选择辩证。另外,毕竟不是学术论文,引用和注释会写得随意一点。&br&&br&「价值」(value)是个不好解的概念。上学期做了一学期&i&Capital&/i&的seminar,每周到最后大家都回头过来讨论,What the hell is value? 正如整个马哲体系的复杂性一样,「价值」这个概念难解之处一部分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理论出发点。我选择这样一条进路来解答「价值是什么」的问题:&b&「价值」是人类本质。&/b&&br&&br&事实上,「使用价值」(use-value)及「交换价值」(exchange-value),这两个跟价值相关但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反而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对于使用价值,马克思说:&br&&br&&blockquote&The usefulness of a thing makes it a use-value...Use values are only realized [&i&verwirklicht&/i&] in use or in consumption. (&i&Capital Volume I&/i&, Penguin, )&/blockquote&&br&也就是说,使用价值是某物的有效性(usefulness)。某物越有用,其使用价值越高。使用价值只有在某物被使用或者被消耗的时候才得以实现。对于交换价值,马克思说:&br&&br&&blockquote&Exchange-value appears first of all a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the proportion, in which use-values of one kind exchange for use-values of another kind. (Ibid.)&br&&/blockquote&&br&也就是说,交换价值直观上是两物的使用价值进行交换时所产生的。&br&&br&很容易地我们就会发问,为什么不能是这两者就足够了呢?使用价值显然针对的是需求,当某人的所有物和需求与他人的所有物和需求发生交换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就产生了。但马克思不但没有把他的整套政治经济学理论建构在供需关系之上,反而转向了价值。这是有原因的。&br&&br&这也是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从来不能脱离了早期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来看的原因。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想要的是一套科学(Wissenschaft)理论。我们不在这里辨析马克思所使用的「科学」概念,简单引用一下wiki看一下:&br&&br&&blockquote&Wissenschaft is the German language term for any study or science that involves systematic research.&br&&/blockquote&&br&马克思要一套成系统的、规范性的理论。这要求他从一个本质的、非偶然的理论基点出发。理论的其他部分,通过溯源,都能够回归到一个基点上。和这个理论基点相对应的其他,则是表面的、偶然的、随机的。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接着是怎么描述交换价值的,也许能有点感觉:&br&&br&&blockquote&Hence exchange-value appears to be something accidental and purely relative, and consequently an intrinsic value, i.e. an exchange-value that is insepar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mmodity, inherent in it, seems a contradiction in terms. (&i&Capital&/i&, 126)&/blockquote&&br&马克思称交换价值是偶然的、纯粹相对的。进一步来说,对于马克思而言,供需关系是偶然的、纯粹相对的,故而它不足以支撑一套系统的、规范性的理论。马克思转向了价值。但又为什么是价值来统领整套理论?这和马克思对「劳动」的看重是极其相关的。&br&&br&在《44手稿》中我们可以看见,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产生产品和对产品的所有权。马克思则认为,(1)这个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异化的;(2)这个抽象的关系其实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劳动产生所有权。(1)和本题不直接相关,(2)则非常相关。马克思认为,创造性的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life-activity),是人的主体性客体化的过程(objectification of subjectivity)。因而,劳动产生产品的这个过程,是劳动者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了产品。劳动者之所以据有产品,是因为产品是这一劳动者的本质的映射。而「人类本质」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定,它不是随机的、偶然的,而是本质的、普遍的、规范的,故而它可以在人类社会的任一个具体历史阶段得以体现,也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得以体现。也就是说,人类本质作为普遍性赋予了产品,使得不同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了同质性,而同质,使得商品交换拥有了哲学上的可能性。故而,「价值」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追根溯源,是哲学上的人类本质。&br&&br&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价值」不是一种道德判断。因为道德对于马克思而言是会因为历史时代和人群的变迁而变迁的,那么它就是任意的、派生的,它不能够成为一套规范性理论的基点。关于马克思的道德理论,相关著作就太多了,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如果学有余力,我推荐一本比较新的著作中的一个章节:&i&Dialectics of Human Nature in Marx's Philosophy&/i&, ch.5, &Marx's Critique of Law, Justice, and Morality&. 这本书没有中译,短期之内也不会有,但我认为是非常系统的一套观点,故推荐。
谢邀。按照习惯,带有个人学术立场的答案在开头标明:我的马哲观点倾向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立场,阿尔都塞问题我选择没有断层,柯尔施问题我选择哲学,分析马克思与辩证马克思我选择辩证。另外,毕竟不是学术论文,引用和注释会写得随意一点。 「价值」(v…
马克思没有否定脑力劳动的价值,诸如工程师科学家教师之类的职业对社会显然是必须的&br&但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内确实否定了相当一部分脑力劳动,诸如题主所说的管理岗位,金融从业者,律师,公务员等。衡量标准就是这个职业是否是依赖于&b&&u&资本主义法权体系&/u&&/b&的。&br&维持一个专制国家的镇压机器运作无疑需要大量的人才,这种脑力劳动者不仅不创造任何价值,还非常有害
马克思没有否定脑力劳动的价值,诸如工程师科学家教师之类的职业对社会显然是必须的 但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内确实否定了相当一部分脑力劳动,诸如题主所说的管理岗位,金融从业者,律师,公务员等。衡量标准就是这个职业是否是依赖于资本主义法权体系的。 …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78 条内容
2776 人关注
1638 条内容
1021 人关注
760 条内容
15066 人关注
626 条内容
753 人关注
3124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