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红时,为压箱钱什么时候拿出来要拿个数码相机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
推荐单品:疑问?哥哥热情演唱会内地巡回唱到红时,为什么要拿个数码相机出来【张国荣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29,232贴子:
疑问?哥哥热情演唱会内地巡回唱到红时,为什么要拿个数码相机出来收藏
请资深荣迷,或经过现场的朋友告诉我。谢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大概是配合演出吧~~~~哥哥的每个表演都像是在演戏一样,向观众讲述故事,他拿数码相机大概是和舞蹈演员演绎着什么吧。
拍观众,不解释
占位,楼上也喜欢数码宝贝啊!
是拍他的舞伴吧……那群姑娘……这段哥哥自己拍的视频也剪到内地演唱会视频里去了~~~(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道具……没想到哥哥真的在录……)至于为什么那个……个人联想到了【红】的MV里,哥哥不是也拿着照相机按快门自己给自己照相很诡异那段~~~就是诡异哈……虽然都不懂……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哦,原来如此呀!哥哥给我永远是个谜一样的艺术家!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哥哥永远充满着好奇!一边在唱歌,一边还要拍,老哥太棒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1空间望远镜 探索太空的法宝&&&&可能你会为135相机拥有3615万像素而感叹,感叹他能够拥有如此的精细度,但是你可知世界上像素最高的相机数字是多少呢?一次曝光32亿!32亿这样的数字的确非常惊人,不过很可惜他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所以我们也没法体会到他能把我们的世界拍摄的多清晰。不过另一方面,既然他是空间望远镜,也就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宇宙到底有多么大。空间望远镜&探索太空的法宝&&&&32亿像素空间望远镜的新闻早就是2012年4月份的事情了,不过这仍然不妨碍我们把他拿出来说事儿,毕竟这是空间望远镜,他的像素数量直接影响到分辨率。可能大家对于望远镜的像素没有太多的概念,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哈勃望远镜来说,早期的哈勃使用的相机像素为也就是256万像素,而后来哈勃换用的WFC3分辨率则为(2块)也就是839万像素(1678万像素),相比今天的32亿实在是有点低。使用哈勃望远镜拍摄出的图像&&&&不过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物体本身是静止的(注意这里只是相对静止),所以我们可以依靠诸多技术办法(类似多重曝光,但是复杂的多)来提高像素,比如有一段时间NASA曾经放出来了一批4.32亿像素的照片就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事实上空间望远镜仍然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选择,谁让这东西发射出去就可以工作好久,而且十分稳定呢。产品:
2本质是相机 能力却有大不同本质是相机&能力却有大不同&&&&那么空间望远镜是什么呢?从最为简单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一台相机,很明显所有空间望远镜都拥有一台相机的基本部件:传感器以及镜头。当然了诸如存储模块,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充电模块)也是一应俱全,以保证这样一台相机的长时间工作,以及把内容传输到地面。天文望远镜当中也有与相机非常类似的感光元件&&&&这台相机可并不简单,首先他工作在宇宙当中,与地球最大的区别就是温度,要知道地球的地面温度是一个300K±30K(大约为摄氏0°—60°)的基本恒定值,而太空望远镜面临的环境很可能是200K±100K(大约为摄氏-70°—130°)乃至于更大的温差,想要在这样大的温差下工作,首先这台相机本身得有足够优秀的防护措施,否则冷了起不来,热了玩坏了算谁的。卫星所在的工作环境非常苛刻&太阳能电池板是主要电力来源&&&&而且由于是空间望远镜,望远镜本身就是移动的,而且被拍摄的星体本身也处于一个移动状态,所以空间望远镜本身需要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移动补偿功能。当然你在地球上拍摄星空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使用赤道仪电动跟踪器来保证画面的真实性。产品:
3频段分的细 有时一物能多用频段分的细&有时一物能多用&&&&虽然说空间望远镜本质上来讲是个相机,但是他与相机有着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点,那就是绝大多数空间望远镜并不是“可见光”设备,毕竟可见光只占星体自己发出光线的一小部分,如果只拍摄可见光恐怕我们就黑漆漆的看不见什么了。引力对于伽马射线的影响&&&&一般来说空间望远镜分为以下几个种类:伽马射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粒子、引力波。我们非常熟知的哈勃望远镜,实际上就可以拍摄可见光&以及&紫外线,而当年非常出名的HEAO&3号望远镜(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室),可以捕捉伽马射线、X射线、粒子。空间望远镜拍摄的东西与我们平时的红外摄影有着些许相似之处&&&&那么为什么不能制造出一种同时捕捉所有频段光线的望远镜呢?实际上这与我们相机上为什么要用红外滤镜、紫外滤镜的道理一样,如果望远镜能够捕捉到的频率太多,就会导致多种频率在画面上同时成像,出来的画面会非常的杂乱,如果真的需要捕捉多种频段的射线,就会选择各自的频段分开分别捕捉,然后进行合成对比。产品:
4像素是末技 灵敏度才是关键像素是末技&灵敏度才是关键&&&&说道这里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空间望远镜与相机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不一样之处呢?其实空间望远镜还有一个与大家认知比较相反的东西,那就是感光能力,我们往往认为高像素的产品感光能力一定很差,尤其是高感效果绝对完蛋了,但是实际上空间望远镜却是相反的,我们能看到像素越高的产品,感光能力就越强,其主要原因就是像素与面积共同增加。多片式CCD可以很好的保证望远镜的细节表现能力&&&&就拿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来说,这款望远镜使用了42块CCD拼合而成,每块CCD像素为,总计9462万像素,虽然像素这么高,但是实际上每个像素的尺寸高达27微米,传感器面积大约为全画幅相机的79.8倍,再加上CCD工作在很低的温度下,使用了特制的滤镜以及0.95米口径的镜头,该望远镜的实际感光能力是目前最好相机的数千倍。开普勒望远镜观测到的诸多行星&&&&事实上我们的宇宙昏暗的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对于空间望远镜来说,没有足够的灵敏度,哪怕再高的像素也是浪费。正是因为开普勒望远镜有如此强大的感光能力,所以在开普勒望远镜的服役期,他给我们找到了2362颗从未观测到的星球。产品:
5近地干扰多 传输维修大难题近地干扰多&传输维修大难题&&&&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赞叹一下空间望远镜的威力呢?但是相信肯定也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把望远镜放在地球上,这样拍摄的时候多省事啊。其实所有人都希望放置在地球上,但是地球本身就是个超级大干扰。地面天文台的工作能力被天气影响的实在是太严重了&&&&首先地球有自己的自转和公转,空间望远镜放置在地球上,平均下来一天至少有12个小时是没法工作的,而且在能工作的时候还有个非常讨厌的东西,那就是云彩。这个云彩左飘飘右飘飘,经常就飘到望远镜上方了,等于还是经常没法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那么热衷于把望远镜发射到轨道上去拍摄的道理。想要依靠宇航员上去修望远镜就是个梦想&还不够来回票钱呢&&&&不过并不是说发射上去就轻松了,首先望远镜在空间中,想要把信息传输回来就是个大难题,不过现在卫星通讯速度可以可以实现Mbps级的速度,Gbps级别的实验网络也离商用不远了。而且空间望远镜离地球甚远,一旦出现什么故障,很可能没法维修,花了10个亿用1年绝非玩,如果真心要修没准比发射一个还要贵,这可就得不偿失了。产品:
6宇宙无限大 空间探测是未来宇宙无限大&空间探测是未来&&&&那么除了空间望远镜和地面天文台,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观测宇宙的方法吗?那就要说说空间探测器了,相比于我们尽可能拼了老命提高空间望远镜的拍摄能力,空间探测器可以飞的很远很远,就不需要对于拍摄能力有那么高的要求了。空间探测器想要达到预定轨道可谓是困难重重&&&&但是空间探测器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么远的距离我们能不能准确到位,就拿之前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来说,他需要有非常严格的轨道和速度控制,尤其是在宇宙中飞行,各个星球的引力对于空间探测器都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如果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比预定速度低了1m/s(也就是3.6公里/小时),好奇号就跑到10万公里外的不知道哪去了。好奇号火星车是人类历史上地外探测的最高点&&&&而好奇号本身的速度是多少呢?约5.9公里/s,也就是21000公里/小时,如此微小的偏差就会导致空间探测器消失,可想而知他的行进轨道有多么的严格。而且如果我们要飞去比较遥远的星球(比如之前的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就必须绕过多个星球,依靠引力场加速和脱离,而我们手里又没有那么精确的宇宙模型(太阳系内还是没多大问题的),很显然发射出去也是撞大运(当然不太可能有运气)。所以说空间探测器仍然只能用来探索与地球相距不太远的地方。产品:
7为何要知晓 宇宙模型定未来为何要知晓&宇宙模型定未来&&&&那么如果想要让空间探测器观测到更远的宇宙,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自然是建立一个极其完善的宇宙模型,而建立宇宙模型方面,空间望远镜显然是必需品,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拼命在空间望远镜上做文章努力的原因。毕竟只有足够精确的行动路径观测,才能让空间探测器飞的过去。没有完善的宇宙模型&我们就无法飞行到比较远的区域&&&&那么这就回到了本文的主题了,如果想要拍摄宇宙,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亿像素。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从目前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来看,32亿像素绝对只是一个起步数字,就拿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的所谓的137亿光年来看,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与间谍卫星相同的画质,那么我们需要的是1.97e+47个像素,也就是现在32亿设备的6万亿亿亿亿倍。我想哪怕是人类灭绝了,也无法获得这样的数字吧?航天飞机是未来人类星际航行的必备品&不过很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所以说多少像素足够拍摄宇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探测器来缩短距离,离得越近需要的像素也就越少,32亿就成了一个凑合能够的数字了。而拍摄宇宙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射空间望远镜到特定区域拍摄来制作宇宙模型”—“通过模型确定空间探测器道路”—“发射空间探测器了解特定区域情况”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像素只是其中最为细枝末节的一环,不需要太在意。产品:
8来点阴谋论 望远镜来拍地球来点阴谋论&望远镜来拍地球&&&&在笔者的上一页笔者曾经提到过一个东西,那就是间谍卫星,既然空间望远镜分辨率那么高,如果我们将它反过来冲着地球,是否能拍摄到非常清晰的地球画面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而且绝对会清晰的超乎你想象,那么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呢?间谍卫星本质上与空间望远镜并无区别&技术上共同点甚多&&&&原因太简单了,空间望远镜是一个大家都看着的东西,你直接给他反过来,岂不是吃果果的招仇恨吗?但是这可不代表大家没有做这种事情,这里边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空间望远镜与间谍卫星的技术有着诸多共通之处,这也是诸多国家的航空航天部门一直下大力气研究空间望远镜的原因。我们经常使用的卫星图&本质上就是间谍卫星的民用化&&&&就拿我们非常熟知的洛克希德马丁(以下简称洛马)公司来说吧,洛马为美国政府制作了哈勃为首的诸多太空观测设备,但是洛马也在同时制造诸如KH-11(还有不被官方承认的KH-13)间谍卫星,这些卫星运用了很多空间望远镜的技术,而且隐蔽性更强,轨道更低,可以更加清晰的观测到地面上的物体。所以说没有人用只是因为不需要用,谁让我们有更好的替代品呢。产品:
9并没有今天 一切已经是历史并没有今天&一切已经是历史&&&&今天要说的东西也就到此为止了,原谅笔者在题目中耍了一些诈,想要了解我们的宇宙,其实像素根本什么都不算,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实在太多。而笔者所讲的望远镜还是传统的类光学式望远镜,而对于现代天文学观测来说,射电望远镜已经成了相当程度的主流,由于射电望远镜可以更为精确的探测到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没有球差、慧差、色散等等,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实用。国内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射电望远镜供科研之用&&&&而我们的中国,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计划已经从2010年推迟到了2015年升空,不知道是否还有变化),不过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射电望远镜了,所以在天文研究方面也可以算是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太多。&&&&其实有一点笔者一直没有说,那就是我们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的东西,其实早就是过去时了,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谁让我们离附近的星星,最短的半人马座比邻星也有4.22光年的距离,我们一切所看到的都是这个宇宙的过去,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在外星人眼里也只是过去。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也有4.22光年&想要到达显然是不太可能得事情了&&&&笔者充其量算一个酱油级的天文爱好者,但是总归平时还是会看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在文章当中难免会有一些技术上的疏漏,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也请在文章下留言,使用&@作者&功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的反馈,笔者不胜感激。产品:
10附: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附: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其实我与天文结缘的理由很奇怪,甚至说很扯淡。我愿意试着去了解一些天文学上的东西,还是在那遥远的小学4年级时候看到的一本小说——《银河英雄传说》。小说的作者&田中芳树&是“架空历史小说”的代表人物,也是有名的一定要所有主人公都挂掉的文坛怪杰,更是一个把自己政治理念无处不在融合在小说中的大作家。银河英雄传说不仅拥有诸多外传&也被改编成了漫画、动画、游戏、舞台剧、歌剧&&&&当然田中芳树怎么样其实不重要了,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开始于2801年,那时候超高速航行已经成为现实,地球也逐渐衰败,人类逐渐移出地球,占领其他的星球作为生存地。整个宇宙有相当大的面积都掌握在人类手里,在这样的背景下战争也应运而生。&&&&对于仍然处于小学的我来说,这部小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些对于未来的美妙幻想,比如超光速飞行和空间跳跃,比如在宇宙环境中真正意义上的3维移动与战斗体系。一旦我们人类跳出了地球,跳出的引力的束缚,那么迎接我们的世界会多么广阔呢?作者田中芳树也早就是大叔级人物了&作品贯穿了他对历史与政治的了解&&&&我想因为一本小说去关注天文这种幼稚的行为恐怕会引来很多人的发笑吧,也许也正是因为他只是一本小说,也就导致了我对这些知识浅尝辄止,没有办法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和领悟,更不要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文爱好者了。&&&&人的一生不过百年,我想我这辈子是看不到我们在宇宙中翱翔的美景了,不过我们的地球的确只有那么大,在21世纪环游地球一圈绝对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做到,但是奔向宇宙仍然是难中之难,不过哪怕如此,仍然有无数人愿意为此去付诸终身的努力。&&&&最后的最后,还是以那句莱因哈特最经典的台词作为结尾:“我的征服是星辰大海”,愿每一个为天文付诸终身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心里最美的那一颗星星。
11佳能6D详细参数
宇宙究竟有多大,470亿光年真的是尽头吗?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真的又有多少呢?摆在我们面前的无数疑问,终究有一天会解开。
产品类型 传感器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119995¥89996¥47997¥96998¥36999¥799910¥6599您的位置: >
家用数码相机应该如何挑选
(其实我也挺讨厌“上、下”之分的,可惜昨天晚上只写了一半,只好写多少发多少了。我只是把我挑选家用数码相机的一些经验提供给大家,谨作参考吧!)
大概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又或者是促进消费的号召得到了响应,最近半个月来,好多人开始问我应该买哪种数码相机。其实帮人挑数码相机是件很费神的事情,因为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喜好和需要,如果说某一种价钱总是对应一款最好的相机,那么市场上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种数码相机了。
为了省去我逐一帮人挑选的麻烦,在这里斗敢写一篇“略谈”,不求成为挑选相机的经典,只求可以给打算买家用数码相机的人一点参考。
首先,在数码相机泛滥的时代里,像素、外观等等已经不是挑选相机的最重要的指标了。在我看来,作为家用数码相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省电。因为即使是数码相机满街都是,但也并非人人都懂得使用数码相机,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人们把相机的闪光灯设置成自动,相机的显示屏永远都开着,当然,镜头伸伸缩缩更是不可避免。换句话说,一台相机落在懂相机的人手里,一块电板可能可以用上一整天,而落在不懂相机的人手里,一块电板可能支撑不了一个小时。
这或许可以解释很多人对相机说明书上“续航能力”的困惑。其实并不是相机厂家在欺骗消费者,除了厂商指的续航能力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更多的原因是很多拍摄者不懂得如何去省电。作为家用的数码相机,更多时候是用于外出游玩的时候拍摄使用,如果遇上没有电的情况,那就不止是拍不成照片,更有可能是扫去了一家人的游兴。
在这里我无意去教人如何省电,因为主要说的是挑选数码相机。那就从最简单的省电方法说起:相机上带有光学取景器的,能够比带有电子取景器的省电,而带有电子取景器的,又比通过LCD取景的相机省电。
道理很简单,使用光学取景器(如佳能A720IS、尼康P6000等)和电子取景器(如富士S2000、尼康P90等),在使用取景器的时候,都可以将相机背面的LCD关掉,而一台消费级数码相机最为耗电的,就是背后的LCD!
光学取景器使用的是两片透镜,通过透镜来观察拍摄对像,取景过程是完全不需要耗电的。而电子取景器则是采用电子成像的方式,在目镜里看到的是一个电子取景器的显示屏(EVF),因此与相机背面的LCD相比,要相对省电,但比起光学取景器,又比较耗电一些。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不全都造成光学取景器呢?这里解释一下,光学取景器存在一定的“视差”,也就是说,拍出来的照片,与你在取景器里所见的略有偏移。电子取景器则能够避免这种现象。另外,电子取景器比起LCD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任何光线下都可以看清楚。所以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何抉择,就看各位自己的需要了。
但我建议,在买家用的数码相机时,首先应当考虑买带光学取景器的相机。毕竟家用相机拍摄的照片,对画面的要求不会太高,略有一点偏移,比起相机突然没电来说,还是前者比较容易接受,不是吗?这一点,佳能的A系列做得很不错,但佳能A系列的缺点就是造型实在不敢恭维,拿在男同胞手里还过得去,拿在女同胞手里的话,怎么看都不般配。
(光学取景器与电子取景器。从外观上说,电子取景器与一些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电子取景器的内部,是一个微型的LCD,而光学取景器一般只有两片透镜。)
当然,取景器不是惟一省电的部分。相比较而言,镜头内置(如索尼T系列、富士Z系列等)的相机,又会比镜头外伸(如尼康S630、佳能IXUS系列等)的相机更省电。镜头伸缩需要电力带动马达驱动,这个道理就不用说了。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各大相机厂商又开始追求超大LCD,我本人就是一个受害者——自己用的佳能450DLCD就是三英寸的,开起来要多耗电有多耗电。幸好我一般不开LCD,都用取景器搞定。不过前些日子帮一朋友买了一台尼康L20,LCD也是超级大,比它的前辈尼康L2大多了,结果两节电池用不了一个小时,电量就被LCD“吃干”,实在让人恼火!
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只能说是提醒,因为大LCD自然也有大的好处,比如说照片回放的时候更能看清细节等,不能单纯说LCD规格大就是缺点),买相机的时候,尽可能选LCD适中的,别贪图清晰而去买了一块超大LCD的相机,到时出门不得不带一大把电池的时候,叫你怎么哭都不知道!
附送一点如何省电的心得:LCD不要调到最亮,一般中等就可以了,如果电力不足的时候,调成最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省不少电。闪光灯尽可能关闭,避免相机在逆光拍摄时判断错误而误闪。变焦时,尽可能一次性调到位,别把镜头伸缩三、四回还没调到位。
在取景器方面,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带有光学取景器,实在没有,就挑LCD规格小一点的相机,能省一点电就省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你在拍了一半时没电了不会来骂我。
说完省电,再来说一个购买家用数码相机时,几乎所有购买者都会走入的第一个误区:像素越高越好。
可是真的是像素越高越好吗?我帮好几位朋友挑相机的时候,向他们推荐某某相机,得到的回答就是“这个像素才1000万,太低了!”“这款相机像素才800万,没有另一款高啊,会不会拍不清楚?”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奥林巴斯公司SLR规划部门经理对目前市场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大战的表态:“1200万像素,我想,已经足够因应多数顾客需要的大部分应用。”而他所说的已经是基于单反相机的像素。
虽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各方面的的争议,但我认为就家用数码相机而言,1200万像素,确实已经足够使用,甚至于600万以上的像素,就已经能够满足家庭使用。
试想,家用数码相机主要用于什么?首先,旅游时拍摄,其次,可供一些摄影爱好者练手,再次,记录一些影像。而拍摄的照片绝大多数都用于在电脑上放映,或者冲洗成照片收藏。而600万像素的照片,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电脑显示屏的大小,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照片放在电脑上看,或者冲洗出比电脑显示屏还要大的照片,在照片的成像上,也是绝对能够保证清晰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所谓的高像素呢?即使要留有余地用于后期裁剪,那么1000万像素也是足够了。
我以前就用过一款200万像素的相机,不得不承认,把照片放在电脑上放大成原片细看,还是能够看出低像素对画质的影响的,但我把它冲洗成七寸的照片时,它的像素对照片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我在宁波天童时,用200万像素的卡片机拍出的照片。这相机是什么牌子我已经忘记了,反正属于调焦基本靠走,曝光基本靠等的相机。我把它缩放到五寸照片大小,显然它的像素已经足够了。)
而在我使用单反之前,我一直在用尼康L2相机,它的像素是600万,远远低于现在主流数码相机的平均像素水平,而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觉得600万的像素“不够用”,因为无论是放在电脑上,还是冲洗成照片,600万像素已经足够呈现画面的细节。
(600万像素的尼康L2相机拍摄的效果,一直是我比较得意的一张照片。)
写到这里,我可以说,对于打算买家用数码相机的人而言,像素绝对不是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像素都在600万以上,已经足够满足平时拍摄使用了。
再说句安慰人的话:到现在仍然被众多拍摄爱好者使用的多款单反相机(如尼康D40、尼康D70s、宾得K100D等),也不过是区区600万像素,作为家用数码相机的购买者,为什么要担心1000万的像素还“拍不清楚”呢?在像素方面,我给一个参考数值:大于等于600万像素。
既然有一个误区,自然有第二个误区: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的级数越多越好。
其实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能够关注到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的人,对于相机肯定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但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在数码大战的情况下,难免落入商家的圈套中,开始对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有更高的要求。
我同样不止一次听人问我:“它有20倍的光学变焦呢,足够用了吧?”“它有5倍的数码变焦呢,够用了吗?”
每听到这种话的时候,我就问对方:“你知道什么是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吗?它们体现在哪里?”
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得清楚。
先来掉点书袋子:光学变焦级数,是指依靠光学镜头来实现变焦时,长焦端焦距除以广角端的焦距所得的倍数。数码变焦级数,是指通过插值的形式实现电子放大画面,得到相当于“变焦”效果时,所放大的倍数。(非官方定义,根据个人理解的通俗说法。)
而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变焦级数越大,摄影时就能够拍得更“远”。其实这只是理解了一半。举个例子,理光R10相机,它的光学变焦是7.1倍,焦距是28-200mm。而尼康S630相机,它的光学变焦是7倍,但它的焦距却是37-260mm,反而比变焦更多的理光R10拍得更“远”一些。
再举个单反相机镜头的例子:著名的“大白”,佳能100-400mmF4.5-5.6L IS USM镜头,如果只算变焦级数,那么是400/100=4倍,远远低于理光R10相机的7.1倍,而事实上它可以比理光R10的镜头拍得更“远”。
所以就光学变焦而言,倍数只是一个参考数值,而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作为消费者去买相机,应该关注的是它镜头焦距。抛开镜头成像质量不谈,那么对于家用相机而言,焦距广角端数值越小而长焦端数值越大,则越方便于平时使用。但要有个限度,我使用过朋友买的索尼H5,焦距达到36-412mm,而事实上,如果没有三脚架支持的话,焦距在350mm以上时,基本端不稳相机了,如果不把快门继续提升的话,很难想像在412mm时可以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所以我到现在还很好奇尼康P90相机那624mm的长焦端有多少人能够正常使用。
至于数码变焦倍数,我就不再仔细去说,直接一点告诉你,你喜欢数码变焦的话,拍回照片后放电脑上裁吧,你想裁几倍都成,而买相机的时候,这个倍数你就忽略不计吧。信不信由你。
在变焦方面,我给一个大概的数值:35-110mm,广角端焦距小于35mm,长焦端焦距超过110mm,这就差不多够用啦!
(这两张蜂的照片是我用尼康L2的数码变焦拍出来的,尼康L2的长焦端为116mm,上图为全图,缩放至5寸照片,基本看不出什么不妥,但下图的细节图中,很明显看出4倍光学变焦之后的成像,已经十分模糊。)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没有写,而这是我帮人挑选相机时,除了用电之外,第二要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全手动功能。
既然是第二重要,为什么放到这里写?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消费级数码相机都没有全手动功能。真正有全手动功能的,无非就那么几个系列,比如佳能A系列、G系列以及近两年崛起的长焦相机等。而它们的造型从某种程度上说,真的不适合女孩子用。
所以在我提出手动功能的时候,找我选相机的女性朋友(别夸我女人缘好,这是因为男人买相机不用找别人挑)在看过我推荐的这几款相机之后,几乎都毫不犹豫地把手动功能抛弃掉,而选择了外观更加漂亮的全自动功能相机。
对于她们的这种选择,我无数次劝说,因为她们当中的很多人在真正买了相机之后,会拿着别人拍的夜景照片问我怎么拍出来的,又或者拿着那些追随拍摄的照片问我为什么她们的相机就拍不出这种效果。我当然没有义务给她们上一堂摄影基础课,我只是告诉她们,如果买了有全手动功能的相机,就可以拍出这种效果。
很让我郁闷的是,好像至今为止没有人听我的劝告去买带全手动功能的相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女人挑选东西的首要条件是外观而非内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长得帅呆实际是个脑残的人背后总是一大堆女孩子,而丑博士背后总是无人追随。
扯远了,话归原题。
对于全手动功能,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对那些追问我到底全手动功能有什么用的人,我一般是这样回答的:“买了全自动功能的相机,你总会发现很多情况下是拍不清楚的,然后你会开始后悔。如果买了带全手动功能的相机,它同样有全自动的功能,满足你拍‘到此一游照’的需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你同样可以拍得清楚无比。最关键的一点,全手动功能可以让你真正开始学习摄影。”
当然,我也会很干脆地告诉打算买相机的朋友:“如果你买相机只是为了拍‘到此一游照’的话,那么,全自动功能的相机已经足够满足你的需求。”
很令我不解的是,每个听我这么说的人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练好摄影技术,一定要去买带全手动功能的相机,但是,最后他们都无例一外地买了全自动功能的相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厂商推出了“部分手动功能”的相机,它们当中有些是可以光圈优点与快门优点,却独独没有全手动功能,或者是更为简单的一些手动功能,更为夸张的是,我用过朋友的好几款相机,明明是光圈可调的,一试之下,却发现只有f2.8与f5.6两档,实在让人有点崩溃。对于这种“部分手动功能”,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鸡肋!
对于全手动功能,我的建议是:能买带全手动功能的相机,那就尽可能买,毕竟有了全手动功能,也能顶小半台单反相机了!
(这是我用尼康L2在乌镇拍摄的照片。当时用了三脚架架在墙上拍摄,使用的是程序自动功能,即使曝光了将近两秒钟,还是可以看出,程序自动功能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一些细节。如果使用全手动功能,必当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这是我用佳能450D的全手动功能在宏村拍摄的照片。我相信这照片全世界仅此一张,因为那桥是我用强光手电照亮的,曝光20秒,这是全自动功能不可想象的。)
最后再谈一点:外观。
之所以把外观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在我看来,挑选相机时最不重要的就是它了。当然我这么说的时候,一定有一些女孩子在咬牙切齿,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级数码相机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的饰品,甚至于它的功能、性能都不重要,只要它的外观足够好。
但对于只是为了买台数码相机当装饰的人,是不需要费尽心思来挑选相机的——大可把所有相机罗列开来,一眼望去哪台最顺眼,就买哪台了事。
我所说的外观,主要是包括了重量、体积、材质三方面。
先从重量和体积上说。很多初买相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那种长焦的相机、单反相机“太重、太大”。不得不承认,太重太大的相机确实不那么让人喜欢。毕竟买消费级数码相机,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其便携性,太大太重的相机,使用起来确实不那么方便。但从理论上说,重量较大的相机,在使用时也更稳定,更容易拍出清晰的照片。
前些日子我拆解了一台传统单反相机,这相机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十分稳重,但拆开之后发现,相机本身的重量十分轻巧,之所以沉重,完全是归功于相机内部牢牢粘置着的两块铁块。而正是因为这两块铁块,才让端着相机的人感觉到稳重。
当然,我不是指家用数码相机也是越重越好,尤其是一些卡片机,主打的是便携轻巧,若是单手持着都显得太沉重,那显然不是一款好相机。但对于一些长焦相机而言,适当的重量是有助于拍到更清晰的画面的。
至于体积,这没有一个标准可言,若是硕大无朋的相机拿在手里却是轻飘飘的,当然不容易让人端稳,若是小巧精致的相机拿在手里,却是沉得要命,那当然也不合适。我想说的是,相机体积大小,要看各人的需要。对于男士而言,相机体积大一些,自然有派头一些,而且一般体积大的相机,按键也分布得比较散,方便男士大手指的操作。而对于女士而言,精巧的小相机不仅仅可以用于拍摄,也可以当作一种饰物。
比方我现在用的是单反,但我无比怀念以前用尼康L2相机的时候,可以每天上班、下班都把它塞在包里,需要拍的时候随手一掏就出来了。不像一台单反相机塞不进包不说,就算挎个摄影包,需要拍的时候,还得郁闷半天地换镜头。如果我再要买相机,我就会买一台小巧且功能齐全的相机,比如佳能G10等。
然后就是关于材质。其实对于材质我这个外行人是没什么发言权的,毕竟我不是造相机的,我并不知道数码相机到底哪部分是用塑料哪部分是用金属。之所以提到材质,是看到好多朋友的相机,明明只用了半年,看上去却像是用了好几年,而有些朋友的相机,明明用了好几年,看上去却像新的一样。
这就是材质的原因了。一般情况下,我会推荐别人买银白色的相机。因为绝大多数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外壳都是塑料的,而银白色的相机,即使外壳磨损一点,也不容易看出来,而那些看似色彩炫丽的玫瑰红、湖蓝的相机,一旦出现了磨损,很容易就显得很旧。当然,对于尼康P90、索尼H7之类的相机,因为它用于制造外壳的塑料就是黑色的,那么就没什么可挑选的了,大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关注它的性能上。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日子我帮人拆解一台数码相机的时候,发现看似全金属的外壳下,竟然全都是塑料,而厂商只在塑料外面镀了一层类似金属的物质。不得不感叹如今奸商处处有,越做越专业!
碰上这种相机,那只能认命了,甭管啥材质,看着顺眼就买吧!
对于外观方面,我的建议是:别买拿在手里轻飘飘的相机,能够感觉有点沉的为宜,好歹万一掉地上了还能听个响不是?体积嘛,如果图实用就越大越好,图装饰就越小越好,既然是家用数码相机,一切以便携为准。材质当然越坚硬越好,某天哪个厂商用钛合金造出了家用数码相机,我也铁定支持你们去买!
说了“略谈”,倒也敲了六千多字。有人问我了,说了这么多,到底哪一款最好?问这个问题的人十有八九没有认真看这篇文字。在我看来,没有最好的相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相机。那些动辄就说买相机要“一步到位”的人,肯定是从来没有挑到合适于自己的相机。
最后,对于买家用数码相机,我的建议是:
1、从来没有用过相机的人,也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人,并且只打算拍一些“到此一游照”的人,买1000元左右的全自动相机,任何品牌任何功能任何样式都可以,没事拍着玩吧!
2、有一定摄影基础的人,并且打算边拍边学摄影的人,买一台带全手动功能的相机,拍到6000张以后,开始练习手动功能,等拍到一万张之后,再想想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一台怎么样的相机。
3、别相信商家的宣传,所谓长焦、续航能力、连拍功能、高像素、超小体积……别因此一叶障目,别人说什么好就买了什么相机,而是要想清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相机,再去挑相机。
4、有钱就买最好的,没钱就买功能齐的,再穷就买国产的,更穷一些的……你买数码相机干嘛?最后,借某位单反高手的话来送给那些问“为什么我的相机拍不出好照片”的人:摄影,靠的是相机后面的那个头,而不是相机。
非常好我支持^.^
不好我反对
相关阅读:
( 发表人:admin )
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提 交
Copyright &
elecfans.com.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红放冰箱多久拿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