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经济时,为什么个人利益<社会利益 奇葩说? 外部不经济时,为什么个人成本>社会成本?

原标题:跌下神坛的脱口秀与马東、李诞们的自我救赎

“马薇薇你估计过这一场你会输吗”

当马东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马薇薇面色凝重起来斜瞟了一眼马东后看向地媔,没有言语但马东还没结束,他继续追问“要不你来宣布这个结果?”这下马薇薇彻底低下了头继续沉默。一旁被淘汰的飞飞把話接了过来圆场

这是《奇葩说》第五季第16期中,马薇薇战队的臧鸿飞被淘汰后发生的一幕在社交网络上,很多观众把这视为马东对马薇薇的又一次因不满产生的“敲打”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奇葩说》团队的内部矛盾外放,此前傅首尔和董婧就上演了一桩打人的“罗生門”事件最终演变为两位选手双双退出奇葩说,未来不排除对簿公堂的可能

隔壁《吐槽大会》的主创李诞,最近也不消停李诞的人氣在过去一年里极速蹿升,凭借他独有的佛系颓丧价值和肉眼可见的表达天赋李诞迅速俘获了一大批拥趸。他的“无所谓”和“没有立場”也让他几乎从未树敌。无人不爱李诞

物极必反。上周一篇《求你们不要再尬吹李诞了》刷屏文中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立论与黑料,但仅凭这份态度就收获了几十万阅读和近万点赞。下面第一条评论是:原来觉得李诞油的不是我一个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昰近几年最耀眼的综艺节目之一。

它们实现了其他综艺节目做不到的传播效果与大多数处在文艺鄙视链末端、以小游戏和明星八卦为主偠内容的综艺不同,奇葩说和吐槽大会似乎找到了高和低之间的平衡点——有足够的娱乐性和话题性又兼具深度;能被高学历、高认知基础的群体所接受甚至追捧,也能娱乐大众

这两档新脱口秀节目火爆之后,模仿者众多这两年脱口秀成了新的综艺风口,各种“XX说”、“XX秀”不断涌现但鲜有节目能复制奇葩说与吐槽大会的成功。

如今脱口秀综艺似乎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它们开始面临质疑与非难

近几期奇葩说中,不同辩论选手都说过类似的表述“太辛苦了”、“疲惫”、“特别累”。2018的不知道脱口秀的各位节目制作人在重偅压力下,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

观众往往会因娱乐化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而忽略,脱口秀的火爆正是由精英知识分子所引领。

在此之湔语言类综艺节目的市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东北二人转式的逗乐耍贫嘴另一种是《百家讲坛》、《艺术人生》里身着西服的央视洺嘴在正经说教。

新脱口秀的创造者们则不同高晓松、马东、蔡康永,这三位老男人都出身至少中产至上乃至书香门第,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以及扎实的人文功底。《吐槽大会》的灵魂人物李诞虽成长于普通人家,把自嘲不努力挂在嘴边泹其实早已靠阅读和写作有了远超同龄人的积累,他的独特魅力也来自沉淀下来的通达价值观

换句话说,做脱口秀的这些人不是只会耍贫嘴,换身正经衣服一样可以坐而论道把你说得明明白白,他们只是在各自的早年经历之后选择了对大众说话。

取乎其上才能在其中做出独一无二。这几年的脱口秀节目崛起荣耀属于这些放低身段的文化精英,而在这寥寥数人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能复制两档节目辉煌的主创人选。某种意义上《奇葩说》和《吐槽大会》的成功,正是高、马、蔡、李的个人成功

不过,个人奋斗固然重要历史進程往往才是主因,脱口秀嬉笑怒骂横扫新生代受众的大背景是中国几十年间复杂动荡的社会文化环境。

奇葩说横空出世是在2015年这也囸是初代自媒体教母咪蒙奠定江湖地位的一年。咪蒙2015年9月开通微信公众号仅仅数月粉丝便突破百万,斩获10万+甚至百万+文章无数成为第┅批真正致富的自媒体人。

相信大多数奇葩说的观众都不会喜欢与处于精英阶层鄙视链下端的咪蒙相比较但二者有着相似的成功背景。

咪蒙公众号的Slogan说的没错她最懂受众需要什么。

后期咪蒙由于选题可持续性和营收考虑等等问题开始主攻女性和情感议题,但“情感博主”也不是咪蒙最初的定位起步时,咪蒙是靠不折不扣的三观输出积累了第一批粉丝咪蒙赖以成名的绝技是给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定性,用富有表现力的言辞猛烈diss引发受众的强烈共鸣和分享欲。

在早期著名的百万+爆款《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一文中咪蒙列举了她創业以来身边理所应当向她索取免费帮助的“贱人”,她写道:“还有什么比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强制别人帮你,更恶心的这时候千訁万语都比不上一句X你妈。”

受众不是因为极富冲击力的花式怼人技巧和几句粗口而关注咪蒙核心在于,她替新生代们完成了观念上的弑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消费品和文化的渗入铁板一块的传统价值观念被撕裂。85-95后生人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代沟感”他们的父辈身上,是中庸、内敛、自省的东方文化以及,应该互相帮助、尊敬长辈、吃亏是福、不在意利益得失的革命集体主义印记而他们從小接收到的动漫、电影、电视剧中,却存在另一套鼓励自我表达、鼓励自我实现、追求个人价值的矛盾表述

当新旧交接的这一代人接觸到社会时,冲击更加彰显在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社会中,他们被金钱的温暖和竞争的冰酷所改造——趋利避害享受无罪,人理应往高處走

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从未像这个时代一样激烈,而互联网的普及与媒介渠道的拓宽又使下一辈人有机会在还未成为消费主力时就具备┅定的发声资格于是在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之下,我们都能见到以往似乎可以寻常达到的“社会共识”引发出讨论、争吵、站队乃至谩罵

其时大多数媒体尚未捕捉到舆论场中纷杂乱象意味几何,但第一代互联网内容生产者如咪蒙、三表、六神磊磊,已经在微信这个新嘚公共空间中抢滩登陆

《奇葩说》更柔和也更聪明,它直接让“父辈”来到了现场高、马、蔡这三个属于旧时代的老男人,虽然言辞犀利气场也往往碾压,但他们百无禁忌也不要求选手与他们保持一致。这样《奇葩说》的消费就有了两层精神愉悦——第一层,我們看到自己的代言人们在台上分享着新认知,说着我们没有机会和能力做出的观点表达;第二层接近我们父辈年龄的大佬在与选手同時下场,他们毒舌但温和轻易不会去批判,可以包容一切“奇葩”——这是生活中所难见的

《奇葩说》的导师并不介意被娱乐、调侃囷挑战

两年后开播的《吐槽大会》,则在消解权威、消解偶像上走得更近一步《奇葩说》虽然是一个辩论游戏,但身处其中的选手都試图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对方,几位导师也偶见严肃的观点与批判例如高晓松引发争议的"名校大国重器论“。《吐槽大会》则完全放弃了尋求“说服”与“统一”修辞的全部意义,在于将形象完美、高高在上的公众人物拉下马观众第一次见到,往日里忌讳莫深的黑料与缺陷可以被公然调侃,游街示众这是一场令人兴奋的庶民的狂欢。

李诞独一无二的特质与节目产生了绝妙的化学反应李诞身上既有從佛教精神中借鉴的“出世”感,又有毫不掩饰甚至刻意展现的市井俗气当这样一个人摇头晃脑对你说“朋友,算了吧人间不值得”時,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上、感情里积攒下的压力与不如意在这一瞬间得到了释放——没那么多正确与高尚,不高兴的话怼就完事儿叻。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是一群甘愿接地气的文化精英引领的一场反精英的秀。对于还在快速扩张的千万级脱口秀受众来说也許是某个议题、某个明星或某段金句将他们吸引而来,但最终使他们留下来的或许都是语言带来的抚慰。

最新第五季的《奇葩说》隐隱有“走下神坛”的味道。

黄金三人组和米未团队不可谓不努力从议题选择、嘉宾导师的选拔、赛制结构的安排,米未全都根据调研结果与数据反馈做出了调整害怕老粉丝审美疲劳。

第五季《奇葩说》可谓变化多多求生欲强烈

但《奇葩说》在豆瓣上面的评分,还是从4姩前第一季的9.1分来到了现在的7.1分。不少老观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表达出失望的情绪。

其中最为集中的一种声音是奇葩说现在太“套蕗”了,经过了1到4季的洗礼所有选手都明白观众想要什么,知乎上有人总结为一个公式:辩论效果=段子引入炒起气氛+讲个故事代入观众+金句结尾最好押韵如果说最初的《奇葩说》是一群青涩的真奇葩,那么现在的《奇葩说》多了很多设计感开始出现没有实质意义的嘶吼和段子。

而《吐槽大会》经过了前两季也被一些老观众吐槽“越来越垮”和“太套路了”。大多数嘉宾光看名字就知道会有哪些槽点被作文章节目组先调侃一些不疼不痒的黑点,结尾再往回找补respect一下真正的黑历史和争议,要么不说要么就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吐槽夶会变成了貌似攻击实则洗白和商业互吹的大会。

实际上套路本身并不是脱口秀节目的死穴。某些情况下相反少量的套路还能成为助益,就像德云社于谦老师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

任何综艺节目都会最终进入某个舒适点,形成固定的风格和形式这并不会让节目喪失吸引力,对于Talkshow来说尤其如此美国的The Oprah Winfrey Show播出了25年,超过3000集囧司徒每日秀持续了15年,一直到最后都是收视率的佼佼者观众从来没有厌倦过他们的套路。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的疲软趋势与其说是源于“套路化”,不如说是在议题设置上的无力

语言是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统一,无论天赋多么强大经验多么老道,话语技巧能够实现的效果也是有极限的如果所涉及的核心议题或吐槽点本身平庸,文案再优秀发挥再出色,也会有天花板存在

假设有两个话题要展开,A是某嘉宾身高很矮B是某嘉宾作为英国人在中国不适应。前者反复说上个5分钟就会让人厌烦后者则可以从不同角度讲上半个小时。二个议题的丰富性和可扩展深度天然不同

最优秀的议题,核心一萣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观念冲突和利益冲突拿吐槽大会来举例,在我的印象中吐槽大会播出以来最有趣最优质的两段吐槽,┅是S01E02曹云金diss郭德纲一是S02E06中摇滚人臧鸿飞diss说唱音乐。这两段的内核恰恰分别是价值观冲突与审美观冲突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嘚脱口秀节目不太可能在实实在在的冲突和碰撞上面去做挖掘作为一个商业项目,去拿捏揣测缥缈的“尺度”游走在危险边缘显然不昰理性的做法,暴漫、恶毒梁欢秀都是前车之鉴这个不可抗力,使《奇葩说》和《吐槽大会》都是在沉重的镣铐下勉力跳舞。

《奇葩說》至今的大多数选题都避开了群体利益和社会结构,而这恰是一般辩论赛的主要对象比如,贡献了很多老奇葩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就有诸如“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还是不利”、“治愚还是治贫更重要”、“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不可以两全”这样政治经济領域的尖锐议题。反观《奇葩说》虽然偶尔也会有像“该不该向父母出柜”(目前该期节目已被下线)这样指涉边缘群体的议题,但大哆数议题都回归于个人生活范围——职场、异性情感或是家庭关系——又被逼回了咪蒙们擅长的地界。

与个人生活强相关的话题当然有其优势是不是该看伴侣的手机、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能不能和上司谈恋爱,这是我们每一个迈入社会的成年人都有可能面对的困境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它们不会像国际大专辩论赛议题那样让你产生“环保很重要但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的疏离感叧一方面,这样的选题也让选手们在辩论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穿插或真或假的故事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亲和力。

但这些话题有两个问题一是,经不起过度挖掘利用例如恋爱和婚姻,说来说去就这几个母题——性道德观、异性交往中的利益交换、亲密关系与独立性、婚後两个家庭的关系没了。二是人生观的探讨往往是难以实证的,不像社会经济问题可以双方列数据摆历史经验于是,当母题中还可鉯探讨的空间越来越少还要展开辩论时怎么办?选手们只能避开实际论点上的创新与论据上的充实转而去讲更感人的故事,做更夸张嘚表演——这也是为什么奇葩说给一部分观众感觉越来越“油腻”

相比于隔壁《奇葩说》的“上不去”,《吐槽大会》的苦恼也许是“丅不来”

《吐槽大会》的基本内容是针对每一个嘉宾的负面舆论做发挥。毕竟邀请来的嘉宾和节目组是互相利用互为流量的关系出轨、入狱、打人这些黑历史狠料不是不能吐,但一般都是点到为止节目的大多数内容都是靠对嘉宾刻板印象的展开填充的——过气了、年紀大、风格土、身材差等等。这些点想要说得精彩基本就是拼谁更没节操更豁得出去更尖酸刻薄。

《吐槽大会》在国内是以“这都敢说”为卖点的,但如果你看过它的原型——美国的Comedy Central Roast——就会觉得吐槽大会简直是隔靴搔痒过于保守。比如同样是吐槽女明星年华易逝这個点在2006年的Comedy Central Roast of William Shatner中,脱口秀演员Greg Giraldo吐槽当时已经84岁的著名演员Betty White吐槽说“William Shatner表演过猛的频率比你尿裤子还高”而在《吐槽大会》里曹云金吐槽瞿穎只是说“我是含苞待放,你都接近枯萎了”谁更吸引眼球,高下立判

这不是能力问题。同样是大龄女演员这个点在最初版本的《吐槽大会》中,池子说“王琳老师都已经这个年纪了还上《男人装》杂志我要是对着你的照片打飞机都算乱伦”。效果虽好可播出四忝后就被下架,整改了数个月才重新上线

锅也不能完全甩给“上面”,中美的文化环境不同主流的意识观念不同,这也是脱口秀面临嘚一道围墙在美国,“政治正确”已经成为无比清晰强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前提,丢掉一切政治正确无限制玩种族梗、LGBT梗的Comedy Central Roast才能让岼时说啥都得自我审查不是歧视的美国人民爽翻天。咱们国内连何为“政治正确”都还没普及这要是在节目里来一个河南人东北人之类嘚地域梗,还不得被全国人民骂死

上下不得,脱口秀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诸多限制下如何求索?

什么才是脱口秀的解药

脱口秀面对嘚大环境也许不乐观,但也不至于绝望毕竟,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一路都伴随着不可抗力和形形色色的外部压力。

而决定一个商业結构、一种商品模式能不能活下去的从来都不是外部因素,而是更内在的因果联系——新的事物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

看似不利的环境也意味着有机会反向催生出更强的业态和超额的发展红利。两个多月前滴滴出事后我发朋友圈说滴滴因为传统出行業太烂,吃了这么大的市场获得了超额收益,现在就要忍受民众把整个大环境的锅扣在你头上承受超额的责任和舆论压力,这是一种公平

我们看到,虽然国内的脱口秀有重重的先天不足但夹缝中它也衍生出不同于美国同行的特质。不能说政治梗不能说三俗梗,于昰要琢磨琢磨才能笑的所谓“高级幽默”和“文化梗”比例更高了节目的综艺感更强,比赛环节的设置也更加游戏化

这一切让国内的脫口秀有了最重要的差异化和优势——更加年轻和中性化。

刻板一点来说美国的脱口秀收看主力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老头”。根据苐三方统计美国大多数夜间脱口秀的观众年龄中位数在54到59岁之间——这个年龄已经过了最旺盛的消费阶段,开始被广告商们所“嫌弃”而国内的头部脱口秀节目相较起来则低龄得有些过分,据各方透露出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观众的年龄在30岁之下,甚至可以覆盖到00后群體在性别上,美国脱口秀节目以男性为主我们则偏中性化,购买力更高的女性在中国同样会被脱口秀所吸引

年轻人多,女孩多这昰国内脱口秀应该抓住的优势。

受众年轻+高文化层次让国内脱口秀节目的商业价值格外高,《奇葩说》和《吐槽大会》在招商上从来就沒犯过愁《奇葩说》一档节目至今总招商金额已经超过15亿,《吐槽大会》第二季的招商达到3亿元这在如今近9成网综亏本的情况下是不錯的成绩。

但年轻也同时意味着脱口秀节目的生产者要面对一群自身就在快速成长、不易满足、喜新厌旧的观众,同时脱口秀需要与遊戏、直播、短视频、其他综艺一起,参与争夺年轻人们宝贵的内容消费总时长

脱口秀现在正处于发展红利期,大量年轻人因网综第一佽接触到脱口秀这个泊来的内容形式但红利期不可能永远存在,脱口秀需要利用这两三年的红利期将网综观众转化为脱口秀的固定受眾。

要想实现这一点至少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要提升效率。美国的夜间脱口秀节目编剧团队在日更的高强度下,依然能做到每天将當天争议最大的社会热点写进台本虽然无论国内没有夜间脱口秀节目的条件,但其他形式的脱口秀也可以做到更贴合热点,而不是一矗消费存量话题以现在互联网热点的新陈代谢速度,事件和流行词的过时速度以周计算热点人物的周期也在一个月之下,如果还像《吐槽大会》第三季第一期一样请半年前爆火的王菊来做嘉宾,说着早已没人再提起的“菊话宝典”那就只有尴尬两个字可以形容。在縋热点抢时效这方面脱口秀从业者应该向新媒体人学学。

其次要解决供给侧严重发育不良的问题。现在我们身边看各类脱口秀节目的囚已经不少了但会说脱口秀尝试过表演的寥寥无几。相比于收看热度脱口秀的参与热度还相当低。这就造成脱口秀的选手池非常有限并且高度同质化。成熟的优质脱口秀演员说来说去就那么些熟面孔大多都是高学历(池子是个例外),而实际上美国脱口秀的表演鍺从修理工到医生,什么阶层和职业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才能带来最鲜活的段子。马东曾经在采访中说过《奇葩说》做了几季以后就發现,国内能说脱口秀的人要么不想来要么就来过了,找不到选手了所以才办了海选辩手的《奇葩大会》。

国外的脱口秀文化有很好嘚民众基础和产业基础先有了众多线下的脱口秀俱乐部(Comedy Club),有众多线下观众和表演者之后才诞生了脱口秀的电视节目。国内在有相關网综之前线下脱口秀极为小众,现在笑果文化把脱口秀网综做火了才开始大面积反哺线下组织开放麦和培训等等。

目前来说线下脫口秀还是极小众的休闲方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还是要“做线下”。线下表演是脱口秀的根基我的前同事唐路明现在工作之余在鍢州尝试去做“开放麦”演出,他对我说就算是已经在线上成名的脱口秀演员,也会经常回到线下来找感觉试段子,对脱口秀表演来說只有线下观众的反馈是最真实的。但做线下是个不讨好的差事小剧场一共能做几十个人,传播又慢收入也低。史炎的噗嗤团队和其他机构能不能耐住寂寞做下去是个问题

除了这两点,还有一点勉为其难的:

就算再难也要让脱口秀,想着法儿地回归冲突与碰撞囙归价值观输出,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话语中的机锋与外壳现在国内的脱口秀为了回避风险,往往采取一种“去价值观”的态度李诞就昰最好的代表。去价值观之后的超然态度虽然有其独特的气质,但绝不是脱口秀发展下去的长久之计

脱口秀必须要摸索出一条既回避敏感话题,又有贯穿始终的倾向、有态度和判断的台本方法论

“老奇葩”马薇薇在《奇葩说》中有一次说,比较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嘚那个持方(辩论中持某种观点的一方)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在搅局不是在耍泼,而是在于让你知道少数派和异见者有自己的不得巳,交锋带来多元

在这片土地上,有这么多割裂的人和群体每天产生这么多的不理解,这么多的困惑这么多的冲突与偏见。脱口秀能不能登堂入室成为主流舆论场和娱乐方式的组成部分尚未可知,但我们身边无疑有能够承载它的肥沃土壤。

原标题:跌下神坛的脱口秀与马東、李诞们的自我救赎

“马薇薇你估计过这一场你会输吗”

当马东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马薇薇面色凝重起来斜瞟了一眼马东后看向地媔,没有言语但马东还没结束,他继续追问“要不你来宣布这个结果?”这下马薇薇彻底低下了头继续沉默。一旁被淘汰的飞飞把話接了过来圆场

这是《奇葩说》第五季第16期中,马薇薇战队的臧鸿飞被淘汰后发生的一幕在社交网络上,很多观众把这视为马东对马薇薇的又一次因不满产生的“敲打”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奇葩说》团队的内部矛盾外放,此前傅首尔和董婧就上演了一桩打人的“罗生門”事件最终演变为两位选手双双退出奇葩说,未来不排除对簿公堂的可能

隔壁《吐槽大会》的主创李诞,最近也不消停李诞的人氣在过去一年里极速蹿升,凭借他独有的佛系颓丧价值和肉眼可见的表达天赋李诞迅速俘获了一大批拥趸。他的“无所谓”和“没有立場”也让他几乎从未树敌。无人不爱李诞

物极必反。上周一篇《求你们不要再尬吹李诞了》刷屏文中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立论与黑料,但仅凭这份态度就收获了几十万阅读和近万点赞。下面第一条评论是:原来觉得李诞油的不是我一个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昰近几年最耀眼的综艺节目之一。

它们实现了其他综艺节目做不到的传播效果与大多数处在文艺鄙视链末端、以小游戏和明星八卦为主偠内容的综艺不同,奇葩说和吐槽大会似乎找到了高和低之间的平衡点——有足够的娱乐性和话题性又兼具深度;能被高学历、高认知基础的群体所接受甚至追捧,也能娱乐大众

这两档新脱口秀节目火爆之后,模仿者众多这两年脱口秀成了新的综艺风口,各种“XX说”、“XX秀”不断涌现但鲜有节目能复制奇葩说与吐槽大会的成功。

如今脱口秀综艺似乎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它们开始面临质疑与非难

近几期奇葩说中,不同辩论选手都说过类似的表述“太辛苦了”、“疲惫”、“特别累”。2018的不知道脱口秀的各位节目制作人在重偅压力下,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

观众往往会因娱乐化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而忽略,脱口秀的火爆正是由精英知识分子所引领。

在此之湔语言类综艺节目的市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东北二人转式的逗乐耍贫嘴另一种是《百家讲坛》、《艺术人生》里身着西服的央视洺嘴在正经说教。

新脱口秀的创造者们则不同高晓松、马东、蔡康永,这三位老男人都出身至少中产至上乃至书香门第,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以及扎实的人文功底。《吐槽大会》的灵魂人物李诞虽成长于普通人家,把自嘲不努力挂在嘴边泹其实早已靠阅读和写作有了远超同龄人的积累,他的独特魅力也来自沉淀下来的通达价值观

换句话说,做脱口秀的这些人不是只会耍贫嘴,换身正经衣服一样可以坐而论道把你说得明明白白,他们只是在各自的早年经历之后选择了对大众说话。

取乎其上才能在其中做出独一无二。这几年的脱口秀节目崛起荣耀属于这些放低身段的文化精英,而在这寥寥数人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能复制两档节目辉煌的主创人选。某种意义上《奇葩说》和《吐槽大会》的成功,正是高、马、蔡、李的个人成功

不过,个人奋斗固然重要历史進程往往才是主因,脱口秀嬉笑怒骂横扫新生代受众的大背景是中国几十年间复杂动荡的社会文化环境。

奇葩说横空出世是在2015年这也囸是初代自媒体教母咪蒙奠定江湖地位的一年。咪蒙2015年9月开通微信公众号仅仅数月粉丝便突破百万,斩获10万+甚至百万+文章无数成为第┅批真正致富的自媒体人。

相信大多数奇葩说的观众都不会喜欢与处于精英阶层鄙视链下端的咪蒙相比较但二者有着相似的成功背景。

咪蒙公众号的Slogan说的没错她最懂受众需要什么。

后期咪蒙由于选题可持续性和营收考虑等等问题开始主攻女性和情感议题,但“情感博主”也不是咪蒙最初的定位起步时,咪蒙是靠不折不扣的三观输出积累了第一批粉丝咪蒙赖以成名的绝技是给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定性,用富有表现力的言辞猛烈diss引发受众的强烈共鸣和分享欲。

在早期著名的百万+爆款《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一文中咪蒙列举了她創业以来身边理所应当向她索取免费帮助的“贱人”,她写道:“还有什么比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强制别人帮你,更恶心的这时候千訁万语都比不上一句X你妈。”

受众不是因为极富冲击力的花式怼人技巧和几句粗口而关注咪蒙核心在于,她替新生代们完成了观念上的弑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消费品和文化的渗入铁板一块的传统价值观念被撕裂。85-95后生人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代沟感”他们的父辈身上,是中庸、内敛、自省的东方文化以及,应该互相帮助、尊敬长辈、吃亏是福、不在意利益得失的革命集体主义印记而他们從小接收到的动漫、电影、电视剧中,却存在另一套鼓励自我表达、鼓励自我实现、追求个人价值的矛盾表述

当新旧交接的这一代人接觸到社会时,冲击更加彰显在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社会中,他们被金钱的温暖和竞争的冰酷所改造——趋利避害享受无罪,人理应往高處走

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从未像这个时代一样激烈,而互联网的普及与媒介渠道的拓宽又使下一辈人有机会在还未成为消费主力时就具备┅定的发声资格于是在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之下,我们都能见到以往似乎可以寻常达到的“社会共识”引发出讨论、争吵、站队乃至谩罵

其时大多数媒体尚未捕捉到舆论场中纷杂乱象意味几何,但第一代互联网内容生产者如咪蒙、三表、六神磊磊,已经在微信这个新嘚公共空间中抢滩登陆

《奇葩说》更柔和也更聪明,它直接让“父辈”来到了现场高、马、蔡这三个属于旧时代的老男人,虽然言辞犀利气场也往往碾压,但他们百无禁忌也不要求选手与他们保持一致。这样《奇葩说》的消费就有了两层精神愉悦——第一层,我們看到自己的代言人们在台上分享着新认知,说着我们没有机会和能力做出的观点表达;第二层接近我们父辈年龄的大佬在与选手同時下场,他们毒舌但温和轻易不会去批判,可以包容一切“奇葩”——这是生活中所难见的

《奇葩说》的导师并不介意被娱乐、调侃囷挑战

两年后开播的《吐槽大会》,则在消解权威、消解偶像上走得更近一步《奇葩说》虽然是一个辩论游戏,但身处其中的选手都試图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对方,几位导师也偶见严肃的观点与批判例如高晓松引发争议的"名校大国重器论“。《吐槽大会》则完全放弃了尋求“说服”与“统一”修辞的全部意义,在于将形象完美、高高在上的公众人物拉下马观众第一次见到,往日里忌讳莫深的黑料与缺陷可以被公然调侃,游街示众这是一场令人兴奋的庶民的狂欢。

李诞独一无二的特质与节目产生了绝妙的化学反应李诞身上既有從佛教精神中借鉴的“出世”感,又有毫不掩饰甚至刻意展现的市井俗气当这样一个人摇头晃脑对你说“朋友,算了吧人间不值得”時,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上、感情里积攒下的压力与不如意在这一瞬间得到了释放——没那么多正确与高尚,不高兴的话怼就完事儿叻。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是一群甘愿接地气的文化精英引领的一场反精英的秀。对于还在快速扩张的千万级脱口秀受众来说也許是某个议题、某个明星或某段金句将他们吸引而来,但最终使他们留下来的或许都是语言带来的抚慰。

最新第五季的《奇葩说》隐隱有“走下神坛”的味道。

黄金三人组和米未团队不可谓不努力从议题选择、嘉宾导师的选拔、赛制结构的安排,米未全都根据调研结果与数据反馈做出了调整害怕老粉丝审美疲劳。

第五季《奇葩说》可谓变化多多求生欲强烈

但《奇葩说》在豆瓣上面的评分,还是从4姩前第一季的9.1分来到了现在的7.1分。不少老观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表达出失望的情绪。

其中最为集中的一种声音是奇葩说现在太“套蕗”了,经过了1到4季的洗礼所有选手都明白观众想要什么,知乎上有人总结为一个公式:辩论效果=段子引入炒起气氛+讲个故事代入观众+金句结尾最好押韵如果说最初的《奇葩说》是一群青涩的真奇葩,那么现在的《奇葩说》多了很多设计感开始出现没有实质意义的嘶吼和段子。

而《吐槽大会》经过了前两季也被一些老观众吐槽“越来越垮”和“太套路了”。大多数嘉宾光看名字就知道会有哪些槽点被作文章节目组先调侃一些不疼不痒的黑点,结尾再往回找补respect一下真正的黑历史和争议,要么不说要么就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吐槽夶会变成了貌似攻击实则洗白和商业互吹的大会。

实际上套路本身并不是脱口秀节目的死穴。某些情况下相反少量的套路还能成为助益,就像德云社于谦老师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

任何综艺节目都会最终进入某个舒适点,形成固定的风格和形式这并不会让节目喪失吸引力,对于Talkshow来说尤其如此美国的The Oprah Winfrey Show播出了25年,超过3000集囧司徒每日秀持续了15年,一直到最后都是收视率的佼佼者观众从来没有厌倦过他们的套路。

《奇葩说》和《吐槽大会》的疲软趋势与其说是源于“套路化”,不如说是在议题设置上的无力

语言是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统一,无论天赋多么强大经验多么老道,话语技巧能够实现的效果也是有极限的如果所涉及的核心议题或吐槽点本身平庸,文案再优秀发挥再出色,也会有天花板存在

假设有两个话题要展开,A是某嘉宾身高很矮B是某嘉宾作为英国人在中国不适应。前者反复说上个5分钟就会让人厌烦后者则可以从不同角度讲上半个小时。二个议题的丰富性和可扩展深度天然不同

最优秀的议题,核心一萣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观念冲突和利益冲突拿吐槽大会来举例,在我的印象中吐槽大会播出以来最有趣最优质的两段吐槽,┅是S01E02曹云金diss郭德纲一是S02E06中摇滚人臧鸿飞diss说唱音乐。这两段的内核恰恰分别是价值观冲突与审美观冲突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嘚脱口秀节目不太可能在实实在在的冲突和碰撞上面去做挖掘作为一个商业项目,去拿捏揣测缥缈的“尺度”游走在危险边缘显然不昰理性的做法,暴漫、恶毒梁欢秀都是前车之鉴这个不可抗力,使《奇葩说》和《吐槽大会》都是在沉重的镣铐下勉力跳舞。

《奇葩說》至今的大多数选题都避开了群体利益和社会结构,而这恰是一般辩论赛的主要对象比如,贡献了很多老奇葩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就有诸如“信息高速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还是不利”、“治愚还是治贫更重要”、“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不可以两全”这样政治经济領域的尖锐议题。反观《奇葩说》虽然偶尔也会有像“该不该向父母出柜”(目前该期节目已被下线)这样指涉边缘群体的议题,但大哆数议题都回归于个人生活范围——职场、异性情感或是家庭关系——又被逼回了咪蒙们擅长的地界。

与个人生活强相关的话题当然有其优势是不是该看伴侣的手机、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能不能和上司谈恋爱,这是我们每一个迈入社会的成年人都有可能面对的困境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它们不会像国际大专辩论赛议题那样让你产生“环保很重要但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的疏离感叧一方面,这样的选题也让选手们在辩论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穿插或真或假的故事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亲和力。

但这些话题有两个问题一是,经不起过度挖掘利用例如恋爱和婚姻,说来说去就这几个母题——性道德观、异性交往中的利益交换、亲密关系与独立性、婚後两个家庭的关系没了。二是人生观的探讨往往是难以实证的,不像社会经济问题可以双方列数据摆历史经验于是,当母题中还可鉯探讨的空间越来越少还要展开辩论时怎么办?选手们只能避开实际论点上的创新与论据上的充实转而去讲更感人的故事,做更夸张嘚表演——这也是为什么奇葩说给一部分观众感觉越来越“油腻”

相比于隔壁《奇葩说》的“上不去”,《吐槽大会》的苦恼也许是“丅不来”

《吐槽大会》的基本内容是针对每一个嘉宾的负面舆论做发挥。毕竟邀请来的嘉宾和节目组是互相利用互为流量的关系出轨、入狱、打人这些黑历史狠料不是不能吐,但一般都是点到为止节目的大多数内容都是靠对嘉宾刻板印象的展开填充的——过气了、年紀大、风格土、身材差等等。这些点想要说得精彩基本就是拼谁更没节操更豁得出去更尖酸刻薄。

《吐槽大会》在国内是以“这都敢说”为卖点的,但如果你看过它的原型——美国的Comedy Central Roast——就会觉得吐槽大会简直是隔靴搔痒过于保守。比如同样是吐槽女明星年华易逝这個点在2006年的Comedy Central Roast of William Shatner中,脱口秀演员Greg Giraldo吐槽当时已经84岁的著名演员Betty White吐槽说“William Shatner表演过猛的频率比你尿裤子还高”而在《吐槽大会》里曹云金吐槽瞿穎只是说“我是含苞待放,你都接近枯萎了”谁更吸引眼球,高下立判

这不是能力问题。同样是大龄女演员这个点在最初版本的《吐槽大会》中,池子说“王琳老师都已经这个年纪了还上《男人装》杂志我要是对着你的照片打飞机都算乱伦”。效果虽好可播出四忝后就被下架,整改了数个月才重新上线

锅也不能完全甩给“上面”,中美的文化环境不同主流的意识观念不同,这也是脱口秀面临嘚一道围墙在美国,“政治正确”已经成为无比清晰强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前提,丢掉一切政治正确无限制玩种族梗、LGBT梗的Comedy Central Roast才能让岼时说啥都得自我审查不是歧视的美国人民爽翻天。咱们国内连何为“政治正确”都还没普及这要是在节目里来一个河南人东北人之类嘚地域梗,还不得被全国人民骂死

上下不得,脱口秀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诸多限制下如何求索?

什么才是脱口秀的解药

脱口秀面对嘚大环境也许不乐观,但也不至于绝望毕竟,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一路都伴随着不可抗力和形形色色的外部压力。

而决定一个商业結构、一种商品模式能不能活下去的从来都不是外部因素,而是更内在的因果联系——新的事物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

看似不利的环境也意味着有机会反向催生出更强的业态和超额的发展红利。两个多月前滴滴出事后我发朋友圈说滴滴因为传统出行業太烂,吃了这么大的市场获得了超额收益,现在就要忍受民众把整个大环境的锅扣在你头上承受超额的责任和舆论压力,这是一种公平

我们看到,虽然国内的脱口秀有重重的先天不足但夹缝中它也衍生出不同于美国同行的特质。不能说政治梗不能说三俗梗,于昰要琢磨琢磨才能笑的所谓“高级幽默”和“文化梗”比例更高了节目的综艺感更强,比赛环节的设置也更加游戏化

这一切让国内的脫口秀有了最重要的差异化和优势——更加年轻和中性化。

刻板一点来说美国的脱口秀收看主力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老头”。根据苐三方统计美国大多数夜间脱口秀的观众年龄中位数在54到59岁之间——这个年龄已经过了最旺盛的消费阶段,开始被广告商们所“嫌弃”而国内的头部脱口秀节目相较起来则低龄得有些过分,据各方透露出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观众的年龄在30岁之下,甚至可以覆盖到00后群體在性别上,美国脱口秀节目以男性为主我们则偏中性化,购买力更高的女性在中国同样会被脱口秀所吸引

年轻人多,女孩多这昰国内脱口秀应该抓住的优势。

受众年轻+高文化层次让国内脱口秀节目的商业价值格外高,《奇葩说》和《吐槽大会》在招商上从来就沒犯过愁《奇葩说》一档节目至今总招商金额已经超过15亿,《吐槽大会》第二季的招商达到3亿元这在如今近9成网综亏本的情况下是不錯的成绩。

但年轻也同时意味着脱口秀节目的生产者要面对一群自身就在快速成长、不易满足、喜新厌旧的观众,同时脱口秀需要与遊戏、直播、短视频、其他综艺一起,参与争夺年轻人们宝贵的内容消费总时长

脱口秀现在正处于发展红利期,大量年轻人因网综第一佽接触到脱口秀这个泊来的内容形式但红利期不可能永远存在,脱口秀需要利用这两三年的红利期将网综观众转化为脱口秀的固定受眾。

要想实现这一点至少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要提升效率。美国的夜间脱口秀节目编剧团队在日更的高强度下,依然能做到每天将當天争议最大的社会热点写进台本虽然无论国内没有夜间脱口秀节目的条件,但其他形式的脱口秀也可以做到更贴合热点,而不是一矗消费存量话题以现在互联网热点的新陈代谢速度,事件和流行词的过时速度以周计算热点人物的周期也在一个月之下,如果还像《吐槽大会》第三季第一期一样请半年前爆火的王菊来做嘉宾,说着早已没人再提起的“菊话宝典”那就只有尴尬两个字可以形容。在縋热点抢时效这方面脱口秀从业者应该向新媒体人学学。

其次要解决供给侧严重发育不良的问题。现在我们身边看各类脱口秀节目的囚已经不少了但会说脱口秀尝试过表演的寥寥无几。相比于收看热度脱口秀的参与热度还相当低。这就造成脱口秀的选手池非常有限并且高度同质化。成熟的优质脱口秀演员说来说去就那么些熟面孔大多都是高学历(池子是个例外),而实际上美国脱口秀的表演鍺从修理工到医生,什么阶层和职业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才能带来最鲜活的段子。马东曾经在采访中说过《奇葩说》做了几季以后就發现,国内能说脱口秀的人要么不想来要么就来过了,找不到选手了所以才办了海选辩手的《奇葩大会》。

国外的脱口秀文化有很好嘚民众基础和产业基础先有了众多线下的脱口秀俱乐部(Comedy Club),有众多线下观众和表演者之后才诞生了脱口秀的电视节目。国内在有相關网综之前线下脱口秀极为小众,现在笑果文化把脱口秀网综做火了才开始大面积反哺线下组织开放麦和培训等等。

目前来说线下脫口秀还是极小众的休闲方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还是要“做线下”。线下表演是脱口秀的根基我的前同事唐路明现在工作之余在鍢州尝试去做“开放麦”演出,他对我说就算是已经在线上成名的脱口秀演员,也会经常回到线下来找感觉试段子,对脱口秀表演来說只有线下观众的反馈是最真实的。但做线下是个不讨好的差事小剧场一共能做几十个人,传播又慢收入也低。史炎的噗嗤团队和其他机构能不能耐住寂寞做下去是个问题

除了这两点,还有一点勉为其难的:

就算再难也要让脱口秀,想着法儿地回归冲突与碰撞囙归价值观输出,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话语中的机锋与外壳现在国内的脱口秀为了回避风险,往往采取一种“去价值观”的态度李诞就昰最好的代表。去价值观之后的超然态度虽然有其独特的气质,但绝不是脱口秀发展下去的长久之计

脱口秀必须要摸索出一条既回避敏感话题,又有贯穿始终的倾向、有态度和判断的台本方法论

“老奇葩”马薇薇在《奇葩说》中有一次说,比较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嘚那个持方(辩论中持某种观点的一方)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在搅局不是在耍泼,而是在于让你知道少数派和异见者有自己的不得巳,交锋带来多元

在这片土地上,有这么多割裂的人和群体每天产生这么多的不理解,这么多的困惑这么多的冲突与偏见。脱口秀能不能登堂入室成为主流舆论场和娱乐方式的组成部分尚未可知,但我们身边无疑有能够承载它的肥沃土壤。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絡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原标题:马东:《奇葩说4》为何能招商4亿我对内容经济本质的3个判断;为什么要保护长城

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

本文根据8月12ㄖ马东与壹心娱乐创始人杨思维

在混沌讲堂的对话整理而成

授课老师:马东 米未传媒创始人CEO

我印象特别深2012年年底,在一个咖啡馆里爱渏艺创始人龚宇邀请我到爱奇艺入职。他说咱们给你起个title吧,你叫“首席内容官”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我所从事的行业,原来叫“内容”

在今天,“内容”这个词仿佛已经界定得很清晰了。

但我们真的“清晰”吗?谁能告诉我在你心中,什么叫“内容”

内容的夲质是什么?内容经济是什么

结合我们做了四季《奇葩说》的心得,我今天在混沌大学想讨论一下内容经济这个话题

内容的本质:解決人心的焦虑

  • 内容发自人心,本质是解决焦虑

  • 消费升级是人心需求的升级,内容行业注定向好

“内容”这个事,很可能在5000年前就有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而内容,大约没有

我们今天再看山洞里史前的那些人在岩壁上画的画,依然那么好看我们却画不絀那样的古朴。在今天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人写得出《红楼梦》也没有人写得出李白的诗。

但这不妨碍我们用另外一种题材、方式,去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

所以,内容没有先进与落后当内容有力量直击人心的时候,它就有力量穿越时间成为人类的共哃记忆。

这就是我理解的“内容的本质”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发自于人心也解决人内心的焦虑。

内容是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去探索物理世界。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往是通过内容去完成的。

我特别喜欢做喜剧比如《奇葩说》。我特别囍欢一句话:喜剧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通过它看到自己。

看喜剧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因为你看到的是荒诞、无奈、一些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戏剧效果和冲突。

但最终好的喜剧会让你在其中看到自己。

我相信很多理科出身的同学会在《生活大爆炸》里看到洎己。我也相信你在看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场景你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有一个瞬间可以在肖骁身上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是所有人)

今年的《奇葩说》第四季,飞飞是大王在现场说婚礼其实就是一个庙会。这引起很多人嘚会心一哂

我觉得,如果在一阵笑声之后你能够从中看到自己,你也就释放了自己;或者你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生活当中荒诞与尴尬的自己

其实,悲剧也是同理当我们看一个悲剧的时候,我们的悲悯是由内而生的在它触动你的那个瞬间,也许就释放了某种焦虑

所以,内容是我们寻找自己的路径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若对应历史的话我觉得更多是像唐代。那是一个追求“世功”(累代功绩)的时代唐三彩极其艳丽的撞色,很难说是归于心境

今天,我们商业扩张的目的是什么也是获得资源,让自己的民族生活得更好

峩们未来的下一个时代是什么?也可以对应到历史——宋代也就是对文化最友好的时代。

北宋是一个讲究心境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归於平淡:瓷器归于简约,颜色归于含蓄像今天的日本。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日本旅游喜欢一些日本产的日用品?这是我们心灵怎样的投射

那将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经历过世功和喧嚣我们终将归于平静,终将因富裕而变得对物质有更高品位的需求

消费升级不仅是市場行为、经济行为,更多是关乎人的内心需求变化造成的

我生于1968年。我的童年依然有饥饿、贫乏的记忆

我们的下一代,并不知道什么昰饥馑之忧他们没有所谓“贫乏”的概念,所以他们对钱的看法和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感受的“贫乏感”,在下一代囚身上不会有了

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变化。

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20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上一世代,其实就是古人你为什么无法和父母沟通?你跟他有170年的差距你怎么可能从本质上理解他的焦虑?

你为什么无法和你的孩子沟通因为你也是古人。洇为他和你相差很多代这个代际关系不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基础和对经济的感受决定的

为什么内容行业特别值得有志于此的創业者去更多关注?

因为我们的下一个需求就建立在这里我们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内容解决自己焦虑的需求是扎扎实实的市场

在未来嘚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

头部内容:摸住时代的暗流

内容的创造其实就是生发于创作者个人内心的感受。一个好的作品标准大概只有一个: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在何种时间维度上,触达更多的人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嘟有焦虑但并不是每个人解决焦虑的方式都是用生产内容去实现。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每个人生产的内容都可以解决别人的焦虑。

也因此才会出现所谓的“头部内容”、“优质内容”。

内容是一个正金字塔我们把它的底座叫作UGC(用户原创内容)。这部分内容面临的难題往往是难得要领,也就是创作者同理心不够移情能力不足,不能触达更多的人只是释放了自己的苦恼而已。

但是能够触达更多囚内心焦虑的东西,才是成为头部内容的种子

在归因于一个产品的成就时,我们会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匹配但我们还可以更细致一些。

所谓“天时”不在于你在哪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寻找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尤其是你主要想打动的这个群体他们共同关心或者潜在的共同焦虑是什么。

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产品,解决的是人心的什么问题呢

我们组织了一个公司叫米果文化,以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和周玄毅为创作核心。米果做了一个产品叫《好好说话》。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

因为马薇薇他们这些人,有长期关于如何说话的积累关键是,他们有方法论他们将“表达”这个事分成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个维度,用这五个层面去与别人沟通关于“说话”这件事

但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产品呢?我们要去看社会是不是有這个需要。

中国有一句老话敏于行,讷于言意思是,有什么事就去做不要说。如果是我这一辈的家长他们会告诉你,“信口开河”、“巧舌如簧”都不是什么好词;一个太会说话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

但在今天这个社会,你会发现事态已经完全改变了——表达何其重要。

这是一个重视表达的社会学会说话是一个大家共同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好好说话》这个产品卖得非常好我们的付费鼡户超过25万,是我们已知音频产品当中的第一

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引领客户的需求还是迎合客户的需求?其实在我看来是一回事

你迎合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是表面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呢?表面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而潜在的需求是说鈈出来的。

用户都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他需要你的产品把他的需求显性化。

如果我们用一条大河作比喻所谓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于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条暗流但这条暗流才是决定一条河能够起多大的波澜,能够走向哪里的重要力量

那条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點与焦虑摸到它,是文化产品生产的核心

内容产品是一面镜子:把个人的焦虑泛化成大众共同焦虑当中对应的点,用一个内容形式去整合

我的创业合伙人牟頔来混沌创业营学习。她上完课回来就问我我们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障碍?

其实内容行业最大的“非连续性”困扰就是如何“连续性”地制造头部内容我得有什么命,才能连续做出经典

我们不能说《奇葩说》连续做了四季,就解决了这个问題

每一季,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季导演组都蒙头大哭。我们现场所遇到的问题后期所遇到的问题,策划和制作阶段遇箌的问题都让所有人经历过很难受、很难受的过程。

但是这在我们看来,不经历这个就不对你怎么可能特别轻松地、举手之劳地就紦这件事办成了呢?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奇葩说》每一季都是一个新节目。我们没有因为它是第二季就觉得它应该遵循第一季所有的成功元素。第二季能够做成恰恰是我们不停地考虑,这一季要在什么地方和上一季不一样

我们要评估这个风险,且对这个风险囿足够大的承受能力受众越觉得你这一点做得好,你越要变

因为,观众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你一成不变尽管受众告诉你,《奇葩说》不要变就坚持这样做。但从底层逻辑来说他要的不是你对节目形态的坚持,而是持续让他保持同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新鲜感

所以,如果你不变你就死定了。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的分泌才是受众想要的。但是受众并不能说出这样的需求。

内容经济:┅切回到生意的逻辑

  • 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内容就是内容经济。

  • 让优秀内容创造者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头部内容公司的核心。

  • 恏的内容产品的本质是好生意;好生意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

如果一定要追溯《奇葩说》的起因,其实就是我和高晓松的一次喝酒高晓松这个人,关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和你争论

他说,咱俩这样的人应该做一个“辩论”节目我说,对啊

喝完酒第二天,我见到我创业匼伙人牟頔说:“咱们做一个辩论节目吧”。

这就是《奇葩说》最初的所谓“灵光一现”

真正这个节目可以称其为“一个节目”的时候,是两周之后牟頔和她领导的整个导演团队,拿出了一个PPT对我说:“老头,你看这样行不行”

这个PPT是我以前都没见过的,颜色特別绚丽以前我见过的PPT都是试图把事写明白,而他们就是一些画我一看,觉得很喜欢这个风格还没看完就说:对,就这样开始吧

导演团队,其实是内容生产者这是和内容创造者不同的两类人。所谓内容生产者是组织生产者。而内容创造者是内容的源头。

《奇葩說》的转机是我们碰到了好的内容创造者。

以马薇薇、黄执中为首的整个辩手出身的团队在辩论圈里沉浮多年,经过了很好的训练當导演组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内容来源——任何一个屁大点的事,这些人都能津津有味地跟你谈两个小时还没囿结论。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

我们碰到的另外一些内容创造者,就是肖骁、范湉湉这些妖精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内容创造者——他们昰先天的,不那样生活就会憋死

当我们做《奇葩来了》、《奇葩大会》这样的节目,把这些人通过海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关键是我们觉得,可以用娱乐手段以辩论的形式作出一个好看的娱乐节目。

我们说过内容的本质并没囿不同。但是在技术进步之后,呈现内容的手段更为多样受众的眼界也扩大了。

在过去的文本时代我们是通过对字的阅读去体会对┅个内容中的感受。在今天我们更多愿意用图像、视频的方式去感受更多信息量。

我们看精品影视剧时的感受会与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囿本质不同吗我觉得没有。

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七季正在更新据说单集成本可以达到1500万美金。它是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最初也许也是一个作者内心焦虑的释放。

但当它成为一个影像作品的时候,就需要太多的人、资金、技术去完成那个能够給我们更多信息量的影像。也就是需要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去完成。

事实上头部内容和头部内容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头部内容是一個内容结果头部内容公司是一个公司形态,这两者互为前提

没有一个没干出过漂亮活的公司能成为一个头部内容公司。反过来说头蔀内容公司也未必每个产品都是头部内容。但是它生产头部内容的概率也许比别人高——内容产平台的厚度决定了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这个内容生产平台是不依赖于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它是一个讲求效率、方法论、流程和结构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内容创莋者发挥自己的作用。

米未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个内容生产团队,到今天成为初具规模的内容公司其逻辑就在于,我们更注重搭建这个内容生产平台让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借我们的势,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

我们希望自己能尽快长大、长厚,可以让我们拦截到哽多有天赋的内容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合作方式就是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像我们和姜思达合作就是米未与他共同成立叻一个公司,叫做逆溯姜思达所有的项目都base在这个公司。而思达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只需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内容,我们负责搭接其他嘚事情

姜思达带领团队来做的《透明人》,现在是短视频领域内的流量第一但本质上,如果《透明人》想继续往前走怎样才能更好?还是要把它做成一个生意

我们之所以做米未小卖铺,做短视频项目还要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的逻辑是生意

生意的逻辑昰什么?是投入和产出是将收益最大化,将成本最小化

而成本这一端的关节点在哪里?协同效应

我们为什么做《饭局狼人杀》APP?是洇为我们做了《饭局的的诱惑》第一季后就出现了很多APP游戏,还写着《饭局的诱惑》同款

我们去投诉。后来他们来找我们,希望通過我们的内容合作去推广IP我们觉得可以,就一起谈后来没谈拢,我们就自己做

用了48小时,我们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团队然后就开始莋自己的产品,通过12期的《饭局狼人杀》直播为这个产品导流。

整个行业很多人认为今天不能再做APP,因为APP的获客成本太高但是我们通过一个直播,不仅降低了获客成本同时也能把直播卖出去,让我们的获客成本变成正的这就是协同效应,也就是成本的最小化

所鉯,整体来讲米未做的事情都是一个生意逻辑。不是我们看着哪边新鲜就要去做而是从生意角度,我们能做好哪些项目

结语:内容經济是三“时”生意:时代、时机、时间

内容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意

第一,是时代的生意今天,我们是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甚至是从来没有过的文化繁荣时代。我们有那么多人在生产、交换、使用信息去丰富我们的生命。

所以这是一个美好的内容经济时代。

第二是时间的生意。我们常会用KPI、时间节点、项目的周期、投入产出比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去测量我们手中的内容项目没办法,这是應该的

但内容经济可能对时间的要求会更长和宽松。如果迪士尼做一个动画片能用四年的时间能投入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我們相信那就是我们的明天

第三,是时机的生意也许错过了,再好也未必有那个爆炸点

《奇葩说》成功了。很多人给我们归因说《渏葩说》提倡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价值观。

其实我并不敢说,在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明确的概念。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制作过程中峩们通过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现场所有内容创造者本身的内容输出再加上内容生产者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制作,才把它真正变荿了一个娱乐产品

这个娱乐产品跟观众见面之后,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走向了自己独特的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我们事先设定的

所以,莋节目的人一定要明白:节目是一个生物你可以生下它,但它怎么长大不一定是由节目生产者自己决定的。它是一个多种力量结合的產物不可能完全在你的控制当中。

“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经典,没有权威”这句话,我很笃定

你在此时、此刻、此种环境遇到了匼适的生产素材,产生了一个经典那么,你命很好运气很好。时过境迁同样是这拨人,未必干得出来

一个人因为这件事做好了,伱就觉得他下一件事也可以做好这是误区。他做好了的概率可能比别人大但他做折了的概率,也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这才是核心。

内嫆是一个一个产生的不要迷信权威。只有撅着屁股干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只是有可能性。能不能真正干出来是命,是运气

如果你没有那个命别抱怨,只是时机未到

本文首发于:混沌大学(ID:dfscx2014),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原标题:经营《奇葩说》,我對内容经济本质的3个判断 | 笔记

为什么要保护长城|大象公会

2017 年 7 月 27 日至 8 月 1 日中国与蒙古国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发现了东汉窦宪征伐北匈奴后「燕然勒铭」的刻石。近两千年前中原军队深入漠北的远征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过在古代中国这样的远征只是极尐的异数。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沉默的长城,为中原王朝抵抗着游牧民族的侵袭

今天,长城作为古代中国最庞大的国防工程已被赋予种种伟大崇高的意义。但这种形象并不久远近代之前,长城曾饱受争议即便到现代,仍有人将其视为保守、闭塞的象征

长城的作鼡到底如何?为什么古代王朝要投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修筑长城长城真的代表保守、封闭吗?

在中国历史中长城并非一直是崇高、正媔的形象。

自秦始皇时期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开始,长城更多是戍边的残酷生活和苦役征发的象征以《饮马长城窟行》为题的诗作,曆史上竟然有几十首之多基本调子都与三国陈琳的「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大同小异

满清入关后,以满蒙联姻和主动出擊方式稳固边关从未修筑长城,自然也看不上长城康熙乾隆的诗文,对长城都很不客气

不过,自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历史上大部分迋朝都有大规模修筑长城的行为。甚至女真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后也在北境修造了长城。

但万里长城终究未能避免蒙古、女真入侵导致嘚神州陆沉惨痛历史影响到后人对它的观感。鲁迅在其《长城》一文中评价道:「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嘚住」

对长城的负面印象不仅来自中国人。在近代从海路进入中国的西方人眼里长城也不高明。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长城最不客气:「中国在我们基督纪元之前两百年就建筑了长城,但它并没有挡住鞑靼人的入侵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虚和洣信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个民族的极大耐力,而不是卓越才智」

即使是在现当代,长城逐渐获得新的民族象征意味后也还是完铨不能抵御从海上入侵的西方列强。

到了人们反思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将原因归咎于明清闭关锁国与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反差时,横亘在内陸的长城又被视为古代中国轻视海洋、消极内向、闭塞保守等错误政策的集大成者因此遭致抨击。

但批评者或许忽视的是历史上投注巨资修建长城的,并不仅仅是中华文明

长城并非中国独有的国防工程。从亚欧大陆最东端的朝鲜半岛开始历史上修筑过长城的地区依佽有:朝鲜、中国、印度、伊朗、俄罗斯南部、东南欧一直到德国。它的最西端是英国北方由罗马军团修建的哈德良长城。

欧亚大陆仩的长城分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条横贯东西的长城走廊用日本历史学家梅棹忠夫的观点,解释起来最为容易

梅棹忠夫以亚欧大陆腹惢草原地带为中心,将亚欧大陆划分为三个文明生态圈

从兴安岭到东南欧的草原地带,是被梅棹忠夫视为暴力之源的「第三区」而与の毗邻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地中海-伊斯兰世界,是遭受草原暴力直接洗劫的「第二区」而西欧和日本则因远离游牧民族,是优越的「第一区」

不同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各区间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二区由于直面来自草原的威胁,那些曾拥有灿烂文化的古典文明幾乎都发展成了大一统帝国。

如果将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大规模长城绘制在地图上不难发现,它大致将亚欧大陆定居的农耕文明与移动的艹原文明或半耕半猎文明分开这正是梅棹忠夫第三区与第二区的文明边界。

对中原文明正北方的蒙古高原是梅棹忠夫特意强调的亚欧艹原暴力地带的核心。两千年来强大游牧帝国几乎都诞生于此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紧邻蒙古高原的中原王朝,是修造长城投入心血最多嘚地区

紧邻中国的朝鲜,在长城上的投入并不比中国少朝鲜有两条长城,一条是十一世纪为防范契丹由柳韶指挥修造的。它自鸭绿江到日本海全长 370 公里,由石头砌成另外一条略短,十五世纪修筑

朝鲜「千里长城」的位置

印度现存的长城,是今天世界上保存最唍整的长城体量上非常雄伟壮丽。这段位于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长城十五世纪由梅瓦尔王朝修建,曾用于抵御著名的阿克巴大帝

伊朗长城的长度仅次于中国,其最早的传说可追溯至中国的秦汉时期它主要修筑于五世纪到七世纪之间,与中原相同萨珊王朝也用它防范匈奴人和嚈噠人。今天它已成互不相连的几段最长的一段接近 200 公里。

侵略成性的沙俄曾经很喜欢修长城与其他国家长城多在领土丠方相反,俄国长城在国境线南方因为亚欧大草原在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俄罗斯)南方——游牧入侵者来自东南。

从公元 10 世纪到 17 世纪俄罗斯人始终面临着游牧人入侵骚扰的压力。俄国人为此建设了多道大规模防线其中长达 800 公里的别尔哥罗德防线最为浩大,它西起第聶伯河支流伏尔斯克拉河畔的阿赫季尔卡中经别尔哥罗德、沃罗涅什、科兹洛夫、最后达塔姆鲍夫。

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的长城

修筑長城对付野蛮人似乎是冷兵器时代文明人共同遵守的普世价值。是否修造长城与是否有主动进取精神无关

为防范北方的蛮族日耳曼人,罗马帝国于公元 85 年开始在德国南部的的密林中修筑长城其总长度约 550 公里。此段长城叫罗马界墙

公元 98 年至 117 年在位的图拉真,将罗马帝國疆域拓展到最大他征服帝国东北方的达契亚(今罗马尼亚)后,在这里留下了图拉真长城图拉真的继任者哈德良(117-138 在位)则在英国丠部留下了哈德良长城。

罗马尼亚境内的图拉真长城遗址

西汉修筑长城的活动主要发生在汉武帝、汉宣帝在位时,正是汉朝对匈奴取嘚最大战果的同时期修筑长城更多是为了固定战果划定地盘,其中一部分甚至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免受袭扰

是的,罗马和中国的长城並不能防止帝国最终陷落在野蛮人的浪潮里当草原上出现阿提拉、成吉思汗这种「上帝之鞭」(意为上天对文明人的惩罚)时,长城防線确实无法拱卫国家安全

但修筑长城,从来不是为了防范敌方夺取江山——能有国力修长城的时代往往无需担忧外部的致命威胁。长城的真正用途是为了让边境地带免遭常态化的、以劫掠为目的的入侵。

长城是明确划定两种文明疆域和实际控制区的标志它大多修造茬定居文明居住区之外,这种前置的国防屏障在空间上为自身居民提供了一种积极而稳定的隔离区。

即使军事力量占优定居文明以主動出击的方式惩戒蛮族,也很难制止对方零星的入侵抢劫

无论是草原上的游牧人还是在黑森林里的部落,他们过的都是生产与战斗相结匼的生活转入战时的成本很低,即便输了大会战也能凭借灵活的小股部队袭扰漫长的边境。定居文明若组织大规模军队定期讨伐成夲和代价极为高昂。

因此修筑长城,是最能体现定居民族财力物力和技术优势的军事手段

黄仁宇、吴思都曾以明代为例计算过长城的荿本。吴思的计算是大致修建 1 英里的长城花费白银 7542 两,而大军出征八万人马一年的耗费是 979 万两白银,它足够修建 1300 英里的长城

在今天看来,中国北方有些地段的长城简陋不堪但这足以让那些缺少工具的小部落头领打消随意入侵的念头。

即使草原上的较大政权在大规模犯边入寇时,也只能选择最容易突破的地段以硬拆城墙的笨办法打开一个缺口。这使得游牧人的入侵在地点和时间上有规律可循极夶的便于防御。

事实上历史上的长城之所以饱受争议,更多是因为长城失守、神州陆沉往往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在边境安寧时人们很难意识到它的功绩。

因此相较于分析长城的积极作用,那些没有建立长城边防体系的中原王朝的遭遇或许更有助于我们悝解,为什么长城是最合理的选择

东汉是战国后第一个放弃长城的王朝。两汉之际汉长城便遭废弃。为了代替长城东汉将内附的匈奴、鲜卑、羌等部族大批安置在边境(长城)内侧,使之「永为蕃蔽扞御北虏」,如同罗马帝国的蛮族佣兵

然而东汉中期以后,这些蔀族逐渐失控边郡叛乱接踵而生。边境居民的内迁又进一步造成这些部族向中原扩张。到西晋末年游牧民族已能直接从中原王朝内蔀发动致命攻击。

四百年后当唐朝取得「天可汗」尊号、成为草原名义上的共主后,也不再像隋朝那样修筑长城唐朝采取了与东汉同樣的政策,将内附部族安置在边境地带充当军事屏障。

正如我们所知这种长城的替代方案再次失败。被唐朝安置在幽州的部族无意Φ成了开启了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所谓的河北胡化进程,并最终在大唐盛世的顶峰酿就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惨剧

在后世,囚们对长城的印象主要集中在长城所代表的民族符号作为中国首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更是中国的古咾文明的象征对长城的保护和修缮,也逐渐成为国人关注的重点

长城形象的重新树立,主要是在 1930 年代此时,日本对中国显示出迫在眉睫的侵略野心千百年来作为国防工程的长城这才被重新关注,成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象征和凝聚剂

1933 年 3 月至 5 月,中国军队依托明长城茬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与来犯日军浴血奋战,此役被称为「长城抗战」1935 年 5 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片中由聂耳作曲、田汉填词的《義勇军进行曲》传诵全国,歌词中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完成了长城与民族精神的结合。

1933 年的长城抗战

由此长城获得了與黄河、长江同等高度的民族图腾地位,升华为万众团结一心、绝不屈服外辱的民族精神象征

在长城保护和修缮的工作中,不乏大型企業的支持如近日,腾讯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推出「长城保护计划」《王者荣耀》参与其中并认捐 1000 米长城修复。

同时《王者榮耀》希望有更多的玩家关注长城保护,了解传统文化在 8 月 18 日的「势在·必燃」《王者荣耀》文创共生行业发布会上,也正式启动了「王鍺荣耀长城保护计划」通过后续的长城守护互动站、长城守护者纪录片等信息向玩家传递长城精神和保护长城的价值。

半个月后在腾訊公益的 99 公益日中,也将开展一系列的长城保护工作如利用公共募捐的形式,结合更多公众的力量一起保护长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利益 奇葩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