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3岁 女,想出家人看破红尘的话语,红尘无缘,心无波澜! 现在哪里可以找到真正的尼姑庵,不是哪种商业化的

上传时间:  评分:
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九届晶报名人演讲周第二场名人演讲的现场!大家都说“心动不如行动”,其实是先有心动再有行动。经云“心生万法,唯心净土”,地藏经又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孽。”那么如何明心见性,在纷纭复杂的当下降服其心,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来给我们开一次心灵开释。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先生,接下来我们就把时间交给黄扬略先生,有请黄扬略先生。
 黄扬略:感谢大和尚能够来参加演讲周的第二场演讲。经过演讲周创办起来以后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成品牌,我们想继续擦亮这个品牌,让它更加有灵,今天请大和尚过来就是要使这个品牌越来越响、越来越亮。我记得我上次在这里说过一句话,我们现在科技新的文明对人类社会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氧气,为我们注入了活力,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氧化我们的肌体,氧化我们的细胞,氧气越多,吸得越多,氧化的进程越快。新都市里面的人是受氧化最多、最快的人群,所以修心养生特别重要。
用什么来抗氧化呢?我们东方文化就有这样的本事。佛学文化、道学文化,注意,我不是说道教、佛教,说的是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道学文化。记得我粗浅的认识,佛告诉我们一切存在都是过程,你想要抓住它的时候,它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去的事情不可得,现在的事情不可得,未来的事情不可得。并且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有两面,你看上去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你今天失去了可能就是得,失就是得。
我曾经听过印顺大和尚讲的课,你好像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真的是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你会感觉到你失掉了很多东西,失掉了很多不该有的东西,失掉多少就得到多少。为了让大家能够得到更多抗氧化的东西,现在掌声有请大和尚登台给我们开讲,大家欢迎!
印顺:尊敬的黄扬略社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非常高兴晶报给我一个在这里和大家相处的机会。佛教中讲缘,就是说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见面也不是偶然的事情,也是我们过去多年结下的缘,今天就是一个见面的机会,我希望这个缘从这一刻开始,从现在开始,直到我们将来都成了佛,这个缘才能够存在。
    心,是古今中外一切智者都在探索研究的问题。而如何安心,如何让自己看清种种的困惑,解脱种种的烦恼,获得真正的幸福,获得真实的欢喜,则可以说是一切学问的中心点。包括科学、哲学、乃至于社会人文方面等等,所有人类一切的研究与思考无非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快乐,也就是让自己的心得到满足,得到安定。这不仅是我们人类的追求,也是其他物种其他生命的追求;不仅是在座诸位的追求,也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追求。
    现代社会,物质世界飞速发展,然而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物质的丰富而增长。相反,现在很多人都感觉到自己很不幸福,烦恼很多。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悖论!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物质的发展让我们的心灵迷失了。现在很多人都是迷心逐物,把心灵、精神、信仰通通抛下不管,完全被物化了。心灵得不到滋养,精神得不到充实,信仰得不到确立,那么一个人是不是会真正感受到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他的心也终将是不安的。
    1、世界很精彩,人类很无奈
    现代社会,新闻资讯很发达,大家都有电脑,只要电脑一开,便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社会又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请问一下大家,每天大家打开电脑上网,看到的都是些什么信息?除了漫天盖地的广告诱惑之外,就是无穷无尽的负面信息,哪里又出现了什么冲突啦,谁谁出现了什么问题啦,又有谁自杀啦,等等。这小小的电脑所呈现给我们的各种信息,就是我们当前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就知道,我们现代人在物质生产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但是,我们在面对自己心理的烦恼,在处理家庭、社会上的问题的时候,却显得相当的无奈。
    另外一方面,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在征服地球、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我们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冬有暖气,夏有冷气,出门坐的是汽车、飞机,上下楼还可以乘电梯,几十层高的楼,不用几秒钟就到了顶端。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天灾人祸,却一次次地给我们敲响警钟。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等等问题,都成为了现代人普遍的困扰。就中国来说,近年以来,雪灾、旱灾、地震、洪涝,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发生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年代,让我们疲于应对。
    我有时候跟一些朋友开玩笑说,我们现在的地球生病了,而且是病入膏肓,脸色苍白,气血两虚,动不动就要感冒,发烧发冷。发烧的时候热得让人受不了,大地干裂,百草不生;发冷的时候更让人受不了,冰灾雪灾,一场比一场严重,争先创造历史新纪录。更严重的是,它连站都站不稳了,整天摇摇晃晃的。它轻轻一晃,我们人类就翻江倒海了。我们人类经常把自己称为万物之灵,自以为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我们的地球,而地球轻轻一动,我们却谁都受不了。即使你是总统,也不例外。前段时间海地发生了大地震,总统府一下被震塌了,这是我们人类无奈的最好体现。
    2、无奈的选择
    那么,面对这种种的天灾人祸,被无穷无尽的负面信息所包围,为各种各样家庭上的、工作上的、社会上种种问题所困扰,我们的生活也涂上了浓浓的阴影。
    我看过一组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去年初公布的,这数据上说,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早已超过1600万人。现代人的精神问题、心理烦恼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忧郁症、狂躁症、失眠、自杀等等,都成为了现代人的家常便饭。
    现代大都市,到处都是灯红酒绿,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这些表面繁荣昌盛的背后,却有太多的无奈,在表面强颜欢笑的背后,有太多令人心酸的故事。很多表面看起来很光鲜、很时尚的人,说不定他就正受到严重的精神困扰。
    前几天,我就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是我的一个朋友讲给我听的。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原来在银行工作,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银行的高管,职位很体面,收入也很可观。现代社会常说的三子:房子、车子、票子,他早都有了,这些对这位年轻人来说,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除了三子之外,他还有四子——一位漂亮的妻子,真可以说好事占尽,是现代社会所标榜的成功人士的典范,非常令人羡慕。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成功人士,除去表面的光环,他那不为人知的烦恼,却比一般人都要严重许多。从几年前开始,就有严重的失眠症,需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慢慢地,这些心理烦恼越来越严重,演变成了一种严重的抑郁症,而且还伴随有妄想症,经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已经需要家人看管了。找了很多心理医生,却不见有丝毫改变。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信佛了,想从佛法中寻求精神的解脱。但是,虽然信佛了,却没能把握住佛法的精髓,对于佛法中所说的放下执著、放下烦恼等等置若罔闻,却对于一些所谓的神通、所谓的奇异功能非常痴迷,就像他以前痴迷于股票炒作、痴迷于期货交易一样。本来就有一些轻微的妄想症,再加上一些幻觉,现在又痴迷于这些神通等等虚幻的东西,经常认为自己能够飞起来,飞到另外的一个世界去。这样一来,病症就更严重了,出现了精神分裂。 
    大家知道什么是精神分裂吗?精神分裂,就是病人的精神认知跟我们当下现实世界脱离了,在他的思想意识中,仿佛有另外一个甚至于好几个其他世界。如果大家去过精神病院或者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精神病人,就会知道有些病人经常会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莫名其妙的话,仿佛在跟外星人说话一样。其实这些病人就是这样活在他思想幻化出来的虚妄世界中,犹如一般人做梦一样。梦里的世界,也是会哭会笑,会吵会闹。所不同的是,我们人做梦会醒过来,而病人那梦却是醒不过来的。所以就只能永远地活在如梦幻泡影般的虚妄世界中了。当然,他也可以从那个虚妄的世界暂时切换到当下的世界,而跟周围的人进行一些暂时性的交谈。但是,在他的意识里,他是不明白哪个是当下的世界,哪个虚幻世界的,也就是说,他对于做梦和清醒是分不清的。
    后来,更大的悲剧发生了。有一次,看管他的人一时疏忽,上洗手间的时候把他一个人留在客厅里。而这样一位曾经有着无数光环的年轻人,便在意识半昏半醒幻觉生起来的状态中,从十几层高的楼上往下一跃,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当然,他自己会以为他飞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重演,时刻都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发生着。据我国卫生部门的统计调查数字表明,我国十几亿人口中,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有将近30万,而且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这就意味着说,我国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而且有8人自杀未遂。这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啊,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在15岁到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已经成为了他们死亡的首要因素。前段时间,在深圳连续发生了多起坠楼身亡事件,这些坠楼者大多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大家说,这怎么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这样的现状值不值得关注,需不需要改变它呢?
    3、人心的世界末日
    前些日子,有一部电影叫《2012世界末日》,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很强的反响,很多人讨论哪一年哪一天是世界末日。其实,这些讨论并没有多大意义,对于这些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来说,他们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就是他们的世界末日。而我们现代社会,各种各样导致我们生病、乃至于死亡的因素简直太多太多了,不管是我们自身的因素,还是外来的因素,有太多太多,所以说,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世界末日。
其实,这世界没有末日,要有也是我们人心的末日。我们的心被物所转,躁动不安。
    那么,如何在这嘈杂的世界让自己心安呢?我们需要学习转身的艺术。
    三、转身的艺术
    1、心病必须从心医
    在佛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因果。因果,简单来说就是原因和结果。佛教理论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不管好事坏事,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现在所经受的种种境况,不管顺境逆境,也都有它出现的原因。
比如说,你感觉很烦恼,生活很紧张,那么这些烦恼、紧张都是有原因的。又比如说,你现在人际关系不好,夫妻相处不好,那么这也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想改变这样一种不好的局面,那么你就得积极去寻找导致这些不好局面出现的原因。否则,不去积极找原因,从根源上入手来解决问题,那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
    当代人压力大,很烦恼、很紧张、很焦虑、很忧郁、很恐惧,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活得不安,而一切烦恼的根源皆因心动。
    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所以我们说“一切唯心所造”。我们每个人只有一颗心,烦恼痛苦是这颗心,幸福快乐也是这颗心;忧郁恐惧是这颗心,平静安详也是这颗心。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心做不了主,都是心随物转,是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团团转。你有金钱、物质,那金钱、物质可以转动你的心;你有美貌、爱情,那美貌、爱情可以转动你的心;你有名誉、地位,那名誉、地位可以转动你的心。我们的心常常会被金钱、爱情、名誉、地位牵者鼻子走,迷失自信,失去了自性,失去了他的本来面目。
    寒山师祖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冷冷度春秋。朝朝暮暮营活计,闷闷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这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最后还有两句:“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那是一条什么路呢?就是修心。刚才黄社长讲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都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没有心的清静,哪来家的清净;没有心的清静,哪有国的清静;没有心的平静,何谈天下太平?
    那么如何来修心呢?其实心是不需要修的,要做的只是改变,只是减少。改变和减少我们无始以来的妄想、执著、分别。“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如同一面镜子,上面蒙上了许多灰尘,只有去掉灰尘才能回归它光亮照人的本来面目。
    禅门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婆婆,整天总是哭个不停,人称哭婆婆。禅师问她:“为什么总是哭啊?”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布鞋的,小女儿是卖伞的。天晴的时候,我想到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所以忍不住哭;下雨天,我又想到大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所以也会伤心地哭。”
    禅师说:“如果你换一个想法就一定不会这么难过了。天晴的时候,人们都会买布鞋,大女儿的生意一定很好;下雨的时候呢?人们一定需要用伞,小女儿的雨伞一定好卖,如此一来,你不是天天都会很开心吗?”
    老婆婆一听果然有道理,于是她整天笑口常开,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
    换一个想法,心态改变了,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心态,有了好的心态,我们才少了烦恼,才活得快乐。
    2、平常心是道
    那么好的心态是什么呢?好的心态就是平常心。
    经常有一些朋友来找我,向我诉说,说他们活得很不快乐,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活得快乐。这些人中间不乏成功者,不乏非常优秀的人,在事业上都是做得很好的,但是他们就是快乐不起来。对于这些人,我只能借用马祖道一禅师的话,送他们三个字:“平常心。”
    你想要快乐,回归平常心就能够快乐。如果没有平常心,而是种种的贪婪心、执著心,嫉妒心,那么想快乐,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如果你爱虚荣,攀比心、嫉妒心都比较强,那么不管你外在的财富有多少,你都会觉得比不上人家,会觉得很烦。所以说,你若想得到幸福,想要心安,把自己的这些攀比心、嫉妒心转化掉,变成平等心、随喜心,那么你自自然然就不会有烦恼了,而时刻都处在一种快乐、欢喜的状态之中。
    那么什么是平常心呢?平常心就是不执著、无分别的心;无得失、无取舍的心;就是知足常乐、无凡无圣的心;就是宁静淡泊,随缘自在的心……
    有弟子问慧海禅师:“师父,你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活得如此潇洒自在?”慧海回答道:“饿了端起饭碗就吃,困了躺下就睡。”弟子一听吃惊道:“这似乎没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慧海禅师笑着说:“这可大不相同,一般人吃饭时挑肥拣瘦,百般计较,睡觉的时候呢,胡思乱想,寻思算计,夜不能寐。”
    我们老和尚今年104岁,他每天早上4:18起床,晚上10:00睡觉,他从早上4:18到7点钟是诵经的时间,白天接待上千人,他累不累?他说他身累心不累,每天有那么多人向他倾诉烦恼,他事烦心不烦,每天一碰枕头就睡着了,早上4点钟起床,忙完之后4:18出来诵经,都说老人睡觉睡不好,他老人家拿起饭就吃,倒下头就睡,每天接待上千人一点烦恼都没有,所以我希望下一次大家有烦恼的时候都去看看他老人家。
    吃饭睡觉平常事,但平常人却没有那颗平常心。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天空太蓝,大海太咸,人生太难,工作太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太多的欲望难以满足,有太多的怨气难以发泄,有太多的痴情没有寄托,所以烦恼不断,焦虑不已,紧张恐惧,躁动不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放下,再放下……唯有放下沉重的行囊,你才能轻松地走回家。
    接下来我来谈谈如何以平常心来解决或者说减少我们心里的烦恼和不安,把我的一些心得感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诸位能从我的演讲中获得丝毫的感悟,让自己的心获得多一点的安宁,那么这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四、如何才能心安
    1、活在当下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非常优美的故事,优美得可以拍一部电影。
    宗教政策落实以后,信教的环境很宽松,但还是有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佛教有许多的不了解。因为不解,所以还有许多人一提起佛教,就认为是烧烧香,拜拜佛,求求菩萨,是迷信,这是大家认知上的局限。其实佛教不只是宗教,它还是哲学、科学、教育学,人类需要的一切东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佛家的很多教育方法是我们今天社会应当借鉴的,从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中,大家可以感受到她的教育方法是何等的生动深刻。扯了些题外话,接下来讲故事。
    把握现在的幸福
    从前,在某个地方有一座寺庙,在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一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灵性。经过一千年的修炼,蜘蛛的灵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来到了这个寺庙,看见这里香火很旺,十分高兴。在他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了头,看见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有缘,我来问你一个问题,看你修炼这一千多年,有什么真知灼见?”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你觉得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什么也没说,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蜘蛛依旧在寺庙的横梁上修炼,经过了这一千年,它的灵性大增。一天,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现在还好吗?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仍然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去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一阵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剔透,很漂亮,顿生喜爱之心。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很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向蜘蛛问道:“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甘露,黯然地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臣家庭,成了位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变成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这一天,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新科状元郎甘鹿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女儿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大展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为他所倾倒。但蛛儿一点儿也不紧张或吃醋,因为他知道,这是佛祖赐予他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也巧,在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母亲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奇怪的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很失望,对甘鹿说:“你难道不记得十六年前,在一个寺庙前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诡异,说:“蛛儿姑娘,你长得很漂亮,但我们没有这个缘分。”说完就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婚姻,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一点感觉也没有?
    几天后,皇帝下旨,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会这样对她。几天来,她不吃不喝,穷穷寻思,灵魂即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苦哀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到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寺庙门前的一颗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到这些真相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他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地拥抱……
    故事讲完了,各位朋友,你能领会到蛛儿在最后一刻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人总是怀念着过去,期盼着将来,而没有在意过现在能掌握的,目前所拥有的,真切地把握现在,好好地活在当下,人的烦恼就会减少很多。
    不要透支明天的烦恼
    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暂时释放压力,暂时找到成功的感觉,在虚幻中让自己变成英雄。这除了跟社会教育、社会价值观有很多的关系之外,更重要还是在于个人对于现实的逃避。他们之所以逃避现实,是因为幻想中的生活跟现实中的生活差距太大了。但这是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一旦回到现实,会增添更大的痛苦,更多的烦恼。
    现代人之所以心不安,是因为对未来害怕的事情太多,怕没有钱,怕没有工作,怕没有房子,怕讨不到老婆,怕嫁不出去……因为担心、害怕的事情太多,所以多数人活在焦虑与恐怖之中。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甚至下一刻、下一秒将发生什么事,那为什么不好好地把握现在,珍惜今天,而要去透支明天的烦恼呢?
    有一个年轻人准备出远门,他动身前拜访了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给他写了三个字“不要怕”。又说:“孩子,人生的秘诀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字,供你半生受用。”30年过去了,当年的游子历经人生坎坷,但终有许多成就。回到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不料老人家在几年前去世。族长的家人取出一个信封说:“这是他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回家的游子拆开信封,又看到三个字,“不要悔。”
    不要把昨天的悔恨留到今天
    纵观我们走过的人生,有太多的坎坷,有太多的失败,有太多的不尽人意。大家都知道有一句名言叫做“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总在抱怨与后悔中度过每一天,总在说当初我要这样、要那样有多好!“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昨天的失意,明天的美好,都不如今天来的实在。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你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你就没办法继续旅行,所以你必经学会放下,必经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你才能活出当下的快乐自在。
    有一个老和尚,挑着一担装满绿豆汤的瓷壶赶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瓷壶掉到地上,摔得粉碎,这个老和尚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赶过来说:“老和尚,你不知道你的壶已经摔碎了,绿豆汤都洒了吗?”
    “我知道。”老和尚不慌不忙的地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转身看看呢?”
    老和尚说:“壶已经碎了,汤也流光了,我转身又能怎么样?” 
    2、离欲知足则心安理得
    欲的内涵与过患
    远离欲望,知足常乐,可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呢?这就如同有人问一位禅师什么是佛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问的人说,这个三岁的小孩都知道,而禅师却说,但八十岁的老人未必做得到。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说起来容易,但行起来难。因为做不到,所以现代人烦恼多啊。为什么做不到呢,除了外部世界的影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对于“欲”以及“欲”给我们带来的过患、伤害没有认识清楚。
    大家看看这个“欲”字怎么写?中国古人的造字简直太有智慧了。“欲”(繁體字是慾),左边是个“谷”,右边是个“欠”。有什么内涵呢?就是说,你有谷子吃了,大米、小麦,五谷杂粮,这些都有了,但是你还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总觉得这个世界欠你什么,这就是“欲”,这就是不知足。
听说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段子,叫做人生最高的享受:吃中国菜肴,住西洋房子,穿法国服装,开德国汽车,娶日本妻子,找意大利情人,喝澳洲牛奶,坐英国邮轮……
    这是典型的国际化享受,想一想,你获得这样的享受,要付出你多少的自由、幸福和快乐呢?而且当你真有一天获得了这一切之后,你是否就心安了,就满足了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欲望是人的本性,人人都有欲望。合理而有节制的欲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基和动力,问题是大多数人在欲望面前守不住自己的内心。贪欲,贪什么?财、色、名、食、睡。贪欲成为人类战争、灾祸的根源,成为人们痛苦、烦恼、不安的根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万恶淫为首”喊了几千年,“知足常乐”也喊了几千年,直到今天,贪利贪名而哐啷入狱,而家破人亡,而死无葬身之地;为情为爱而精神崩溃,而自杀杀人的故事却每天依旧重复上演。
    有个成语叫“欲壑难填”,人的欲望就如同那深不见底的沟壑一样,永远也难以填满,第一个欲望满足了,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人的命运总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塞给他另一个更难满足的新的欲望,欲望越来越多,贪心也就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循环。有了儿子想要女儿,有了房子想要别墅,有了老婆想要情人……等到欲望满足,却没有了快乐,反倒索然无味。吃遍了山珍海味没有了美食的味道,纵欲过度之后便没有了性爱的情趣,这就是人性的悲哀。
    贪欲不足蛇吞相
    中国有句古话说:“贪欲不足蛇吞相。”这是从一个典故来的。从前啊,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看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这农民觉得小蛇很可怜,于是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就给它山泉喝,饿了就给它果子吃。这蛇很有灵性,对农民很是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所在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这蛇就精心守护它,培育它。小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很多人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
    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私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谁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农民就采了灵芝受了重赏。
    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于是就真的去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很感激他以前的救命和养育之恩,于是就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也因此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荣华富贵不在话下。这个时候,他又有别的想法了,他想长生不老。听人家说吃龙蛇之心能够长生不老,他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请求大蛇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后果可想而知,成为了大蛇的一顿美餐,再也回不来了。
    这就是贪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也有人说这个“相”不是宰相的“相”,而是大象的“象”,说有一条蛇想把一头大象吞了,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言而喻,这也是形容一个人贪心不足而导致的祸患。至于哪个典故才是正确的,这并不重要。这虽然只是一个典故,甚至说是一个虚构的寓言,但是它所说明的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我们现在很多人就犹如这个农民一样,永不知足,结果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给赔上了。
    我们今天社会的物质比其他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发达很多,但是,现代人的幸福指数却非常低。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很大。为什么?同样还是那个原因,不知足。这不仅是个人烦恼产生的原因,也是我们社会、乃至于世界范围内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近代情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中国有句古话大家耳熟能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直以来我们都批判它是消极的“宿命论”,事实上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生命真谛,因为牵涉了太强的宗教性,我在这里就不展开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如果有缘的话,我们以后可以作深刻的探讨。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种下种子,就能获得果实,如果你从来不曾下种,哪来的满地黄金呢?所以有些东西说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该是你的强求无益,徒生烦恼。
    现实中我们就有一个看得破的例子。
    战国时,鲁国有个相国叫公仪休,他喜欢吃鱼,但却有个很奇怪的习惯,从来不吃别人送的鱼,不管这鱼是多么珍贵稀有。人们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收别人送的鱼,如果我接受了别人的鱼,就难免会有人进一步行贿我,这样我就有被罢免的危险。我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接受,就一直可以做鲁国的丞相,只要我不被罢免,就不缺鱼吃。”
    他看破了,不贪不求,所以活得心安自在,而不像有些贪欲重的人,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安宁,得到了美色却失去了健康,得到了荣誉却失去了人格……须知“良田万顷,日食能有几斛?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巴西医生调查了583个贪官和583个廉洁的官员,十年暗访下来,那些贪官60%以上得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特别是因集体贪污而集体被撤职的福利局16名官员,平均年龄虽然只有41岁,但16人中有15人得了重病,其中6人已经死亡,而廉洁的官员患病率不足16%,还没有一个死亡的。究其原因,担心受怕,高度紧张,导致五行失调,阴阳错乱。
    世界上财富无论聚集多少,终有散尽用磬之时;名誉地位无论多么显赫,终有落幕之日;再美的花朵,终将枯萎凋谢。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等大限来临时,你一生争来的,曾经喜爱的东西哪一样能够带走?佛教有一句话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放得下才会知足
    放下就是舍弃,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要放弃的。只有学会了放弃,我们才能活得轻松,这就如一个背负沉重行囊的登山者一样,只有卸下沉重的负担,才能到达山顶,唯有到达山顶,才能将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于是,他向佛祖祈祷,希望有饭吃,有房住。佛祖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面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之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必须放手扔下这个钱袋。”
这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天一夜都没有合眼,拼命从钱袋里面拿金币,地上到处都是金币,他这一辈子就是什么都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的了,但是每次当他决心放下这个钱袋时,又舍不得,于是他没日没夜地往外拿金币,还对自己说:“我不能把钱袋放下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等钱再多一些的时候再放手吧。”到了最后,他虚弱得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放下手中的钱袋,最终死在钱袋旁边。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人也是这样子,除了赚钱,啥都不管,而且永远都嫌太少,永远都没赚够。让他休息一下,锻炼一下身体,或者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看看自己的孩子,他都说很忙,没时间,赚钱要紧。结果呢,不少人年纪轻轻,就得了一身的病,不但心理没有半点的轻松与自在,身体也垮了,家庭也一团糟。如此,你没日没夜拼命地赚钱,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说啊,差不多就可以了,该放手就放手,免得到了最后才后悔莫及。
    不攀比才是知足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人类的不安与烦恼往往来自于无休止的攀比计较。某人比我能力差,但他职位却比我高,不服气;邻居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孩子聪明,但却上了名校,心里添堵;张三比我钱多,李四比我衣服好……只要有攀比,就没有满足的时候;没有满足感,哪有幸福感呢?
    如果我们换一下念头,改变一下心态,也许结果就大不相同。有一首古诗很通俗,说得很好:“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弘一大师,如果没有听说过,有一首歌可能听说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他做的一首曲子。
    弘一大师出家前曾经享尽荣华富贵,歌舞升平,美味佳肴。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先生前去拜访弘一大师,恰逢大师在吃饭,夏先生见他吃一道咸菜,便尝了一口,不忍心地问道:“您难道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淡淡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弘一大师吃完饭,手里端着一杯白开水,夏先生又皱着眉头说:“难道没有一点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啊”。
    弘一大师笑笑说:“淡有淡的味道。”
    3、淡泊心待己,宽容心待人
    淡有淡的味道,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的这两句话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所谓咸与淡都是我们自己心的体验,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别心,那咸也是淡,淡也是咸。烦恼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的心是被外部世界所左右的。世界有多少诱惑,我们就有多少烦恼。如果你的心静了,那一切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做和尚也不容易,大家看到弘法寺香火挺盛,也没有办法清净,信佛的不信佛的都想找我们聊一聊,因为大家的困惑很多,烦恼很多。我自己经常是从早上五点起床,到晚上十一、二点还不能上床睡觉。忙!忙什么,忙着接待,忙着与人聊天,我经常说,要事忙人不忙,人忙心不忙。换一个说法也是一样,事烦人不烦,人烦心不烦。但是我的不同在哪里?我是事忙心不忙,事乱心不乱,我把这两句话送给你们,事情再忙心不要去忙,事情不管如何烦乱,你的内心不要去烦乱。如果我抓一把盐放在这个水杯里面,水会不会很咸呢?会。如果把这把盐放到大海里,会不会有咸味呢?希望这是我们现在的状态,今天回去之后我们的心可以像大海一样。
    放大自己的心量
    李渤在任江州刺史时,有一次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小小芥子,怎么可以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涉猎书籍逾万,人称‘李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脑袋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抬手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这么大,那么你又是如何将万卷书放进你那小小的脑袋里去的?莫非你也是骗人的吗?”
   李渤听后,脑袋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我们经常说:“比大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是不是有烦恼取决于你的心量是大还是小。我们形容心眼小的人说他的心像针尖那么大,像针尖这么大的心量怎么能看得开,容得下呢?必然是怨气很重,烦恼不断的人了。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把一把盐放在这杯水里,一定会苦不堪言,如果放在深圳湾里,一定不会苦。如果说你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一切的烦恼、痛苦在你的心中就没有地位了。
    进过寺院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座大肚弥勒佛,见到他乐呵呵的样子,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开心。他为什么会开口常笑,因为肚子大,容下了天下。既容下了天下,心里装着别人,装着无边无际的芸芸众生,胸无芥蒂,吐纳百川,活得当然也就很快乐。
    白隐禅师是日本的一位得道高僧,他为人纯洁,心地善良。
    有一个女孩没有结婚就怀孕了,她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逼着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那个女孩死活不肯说,在父母的逼迫下,她指着旁边的寺庙说,孩子的父亲是白隐禅师。
    女孩的父母听了非常生气,前去找白隐禅师理论,说道:“平日里认为你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想到你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既然做了,就出来承认,收留自己的孩子。”白隐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是这样的吗?”然后就收留了那个孩子。
    孩子得到了白隐禅师的精心喂养。邻居也都尽力帮助他,没有人相信白隐禅师会是那样的人,但是闲言碎语总是少不了的。
    四季轮回,转眼一年的光景过去了。女孩因为思子心切,将真情告诉了他的父母,原来孩子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年轻人,事情发生后,女孩因害怕父母不承认这个女婿,就隐瞒了真相。家人一听惭愧万分,一起和女儿一起到庙里找白隐禅师,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宽恕。
    白隐禅师还是当年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吗?”然后把孩子还给他们。
    大家看,禅师就一句“是这样的吗?”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远离了是非纠缠,摆脱了烦恼困扰,在真相大白的时候,禅师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尊敬,这是超然的处世智慧和高度的生活艺术。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很多人,稍稍受一点委屈,便要烦闷好几天;彼此间有一点小误解,便要闹得不可开交;而如果受到一点讥讽,那可能就要闹翻天了。这是何苦呢?这其实就是嗔恨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佛教里把嗔恨心称为人生的一大病。嗔心人人皆有,与生俱来,你看刚生下来的孩子,希望母亲喂奶给他吃,稍稍慢了些,马上就拍手舞脚,大哭起来。
    一个人瞋恨心生起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就会乱了心性,破口相骂,拳脚相加,“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什么凶狠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什么恶毒的语言都骂得出口。佛经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一动,多年的朋友可以变成敌人,结发的夫妻可能成冤家对头。嗔心就是一切麻烦的开始,嗔心之门一开,就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坏事接着坏事,霉运接着霉运。
    医治嗔心的唯一办法就是“忍”。佛说:“若以争止争,终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争。”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有一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专程到大慧宗杲禅师处请求出家。他向宗杲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您的弟子吧!”
    禅师说道:“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说:“禅师!我经历了百战,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禅师说:“慢慢再说吧!”
    将军没办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到寺里礼佛,大慧宗杲禅师一见到他便问:“将军这么早来拜佛,不怕老婆在家偷人啊?”
    将军一听,怒从心起,立即骂道:“你这个老怪物,讲话太伤人了。”
    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大家想一想,一个自以为是完全放得下的人,只是这么一句玩笑话,本性就立刻复燃,所以放下手中的东西容易,放下心中的东西,让心归于淡泊、平静,是何其之难啊。正因为难,我们才需要下功夫修心养心,等心修养到一定的境界,在别人的眼中,你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了。
    有一位禅师这样写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所以说禅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大师。你看农夫插秧这件平淡的事,在禅师的眼中便赋予了美妙的禅意。
    农夫插秧,一边插一边后退。退到后来,一亩的秧苗却插种完了,“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步原来是向前,退步也是嗔怒心的解决之道。
    有一个人在外面做生意,因为年关将近,急急忙忙地想回家过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带些东西给太太,看到一个老和尚,身旁写着“卖偈语”的招牌。
    “咦!什么叫做卖偈语呢?”
    老和尚答说:“这首偈语是好东西,够你受用终生。看你是有缘人,十两黄金卖给你吧。”
    商人想:“这么贵,一定是好东西,就跟你买一个偈语吧。”
    这位老和尚就说偈语道:“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
     “就这四句话值十两黄金吗?没价值,没价值。老和尚!你太欺骗人了!”老和尚哈哈一笑。这个商人觉得对方是个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计较。他就这样子回家了,回到家正好是深夜的时候,门也没有上锁,随手一推就推开来了。想要叫太太,太太已经睡着了,但是床底下怎么会有两双鞋子呢?一双女人的,一双男人的。他想:“你这不要脸的贱人,我不在家,你就作这样的坏事。”一气之下,立刻到厨房里拿了菜刀,想要杀死这一对奸夫淫妇。正当举刀要杀下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老和尚买给他的偈语,于是就开始念了那首偈语: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
    他就在那里进啊退啊,退啊进啊,有了声音,就把太太给惊醒了。
    太太一醒来,看见丈夫站在床前,就说:“哎哟!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迟才回来?”
    丈夫怒道:“你床上还有什么人?”
    “没有啊!”
    “那这双鞋子?”丈夫指着鞋子质问。
    “哎哟!今天过年啊!你都还不回来,我好想念你啊!为了图个团圆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摆在床前啊!”
    丈夫一听,大惊道:“老和尚没有骗人,要不是这首偈语,差点闯了大祸。”
    大家看,这偈语就是这么宝贵,这是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与大家有缘,借花献佛,免费送给大家了。希望大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能拿出来念一  念,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说不准真的可以让大家免除很多的麻烦,免除很多一时冲动带来的悔恨。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一点真是真实不虚啊!
    宽恕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如果有的话,大概就是“恕”吧,就是宽容。我们说烦恼痛苦和幸福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一念怒就是地狱,一念容就是天堂,关键是你如何选择。
    曾经有一个居士带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子来找我,这个女孩子遇到一个大麻烦,什么麻烦呢?有严重的洁癖。每天要拖几次地板,看到房间里出现一点点的灰尘,乃至于梳头时掉下一根头发,他都得马上捡起来,擦干净。如果没有马上弄干净,他就觉得特别不舒服,可以说坐立不安。从当代心理学来讲,这就是强迫症了。她来找我聊,希望我能帮她解决这个烦恼。我跟她聊了一会,就发现,她不仅对这地板非擦干净不可,她对于其他的人与事也经常是吹毛求疵,经常会因一点小问题跟他男朋友和周围的人吵架。几年前因一件小事跟他母亲吵了架,因为母亲一时委屈了她,她一直对母亲耿耿于怀,不能宽恕。所以弄得自己很烦恼,家人也很痛苦。
    我跟她讲了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女孩子恨他父亲,一恨就是二十年,不肯宽恕。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她父亲去世的消息,顿时如五雷轰顶,一切的怨恨立刻化为乌有,她痛苦不已,有人问她:“你现在是不是还恨你的父亲呢”,她哭着说:“其实我早就恨累了啊”。一念之差,失去了她整整二十年的幸福与快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菜根谭》里说:“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者,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乐法”。所以说,宽恕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4、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万物因缘生
    我们学佛的人都很讲究一个“缘”字,世间万事万物也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万法因缘而生,缘尽而灭,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能够离开外缘而独立存在的,包括我们这一次的演讲,也是因为众缘和合而成的。
    大家看这张桌子,这桌子是由什么做成的呢?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这桌子是用木头做的。那木头又是从哪来的呢?树。那树又是如何长出来的呢?或许大家都会说是种子,但是单有种子就行吗?如果没有土地、空气、阳光、雨露,这种子能长成一棵大树吗?而这些种子、土地、阳光、空气等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我们再这样追问下去,我们就会知道要做成这样一张看似简简单单的桌子,其实是经历了多少的程序,需要多少的条件啊。这些条件缺一个都不行。
    所以我们唯有种善因,结善缘,才能得善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有舍才有得
    舍得一词,原来是佛家用语,后来广泛应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舍,在佛教里叫布施。布施不是舍弃,是播种,为未来种下福田。我们常说,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而且是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我们经常把布施比喻成往银行里存款,不仅可以保本,还能赚取利息。
    布施,我们社会上叫奉献,不仅能够种下福田,而且也是快乐的源泉。如果我们把奉献当作一个常态,一种责任和一种理想,就会获得无尽的快乐。孟子说:“独乐乐,与众人乐,孰乐”,当然是与众乐,只有与众乐才能获得更大的快乐。
    有一年,禅师在院子里中了一株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里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啊”。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株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挑选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株,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没多久,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园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的菊香。”禅师把自己花园里的花送到山下的村庄,三年以后山下的村庄满是花香,比禅师院子里的要好得多。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我们弘法寺注册的义工有五千多人。每一次寺院举行活动有需要的时候,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报名,一旦被招用都是满心欢喜。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就上前问她:“你来做义工,信佛吗?”她说:“我不信佛,我只是来做义工的。”我问:“那你为什么来做义工呢?”她说:“我上次来寺院看到那些义工们,他们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这些义工们很重视奉献,他们的行为充满了快乐,而这些快乐是从奉献中得到的。”
    奉献不一定就是物质上的给予,当然你有钱布施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自然能获得福报。如果没有钱,你可以奉献你的知识,你的体力,你的智慧。假如这些都没有,至少当你看到别人成功了,能生起欢喜心,给一句赞美的话,哪怕是一个笑容,布施给人欢乐,这也是奉献,也是善举。这些善的信息施放出去以后,一直都会存在宇宙中的某个时空点的,就像我们的电视信号,在虚空中一直都存在的,插头插对了,你就可以看到这些信息。这道理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命中多贵人的原理。所以说,你越是懂得舍,你就越是可以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帮助别人实际是帮助自己。
   有一个寓言故事:上帝领着一位教士去参观他的地狱和天堂,他们来到一个房间,只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只因手持的汤勺把太长,尽管他们争着抢着往自己嘴里送肉,可就是吃不到,又馋又急又饿。上帝说:“这就是地狱。”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里跟地狱的房间一样,同样漂着肉汤的香气,房间里的人手里的汤勺也是特别特别长,但是这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了详和和欢乐的气氛,因为他们个个手持那把特别长的勺子把肉汤喂进对方的嘴里,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就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并不缺少肉汤,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缺乏一颗把肉汤送到对方嘴里的心。虽然我们的社会财富很多,但是由于大家都想将其占为己有,所以到最后,谁也没办法安心享受这些财富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相反,还会因此而闹出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让大家不堪其烦。天堂地狱,只是一念之差;社会是和谐是矛盾,也是一念之差;我们是快乐是烦恼,同样是一念之差。彼此一个转身,快乐和谐就在眼前!
    五、结语:心安是家
    一位饱尽沧桑的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年少的时候,总觉得人生应该波澜壮观,才不枉走过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之后,才恍然大悟:人生中精彩的事不会超过5%,痛苦的事也不会超过5%,剩下的90%则全部是平平淡淡。可惜的是,人们往往为了5%的精彩而奔波劳累,为了5%的痛苦而怨天尤人,而忘记了在这90%的平淡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在一座高高的峰顶有一尊佛像,有人问一位禅师,“老师父,那尊佛叫什么名字?”禅师回答说:“叫飞来佛。”来人又问:“既然是飞来的,为什么又不飞去呢?”禅师道:“一动不如一静。”来人百思不解地又问:“为什么要静在这里呢?”禅师答道:“既来之,则安之。”
    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思考空间,也诱惑了我们欲的心性。在这个纷繁嘈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心蠢蠢欲动,没有片刻宁静,我们的心总是被物质所左右,被情感所牵引,因此有分别,有执著,有是非。只有懂得放下,我们的心才能如无形的风般自由自在,才能活在当下;我们才不会被嘈杂的世界迷了双眼。“一动不如一静”,唯有静中的世界才是广大的、平等的,唯有静中的生活才是祥和的、富有的。“既来之,则安”,“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只有心安了,我们才能洞察世态万象,才能了悟人生命的无限、无量、无尽、无常……
   最后,我把一首禅诗送给大家,并结束今天的演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主持人:非常感谢印顺大师为我们的心灵开释,现在感觉到我的心灵是非常沉静。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互动环节,按照惯例在场的观众朋友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写在纸上。
印顺:请问您刚才讲的放下,轻松地走回家,家是什么?走向哪儿?家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处,走向我们内心的详和和平静,走向内心的一份安乐和宁静,阿弥陀佛。
主持人:通过印顺的精彩演讲,使我们的心在嘈杂的世界里,让我们的心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每天重温一遍充满哲理的佛经,每天试着领悟一次生命的真谛,在滚滚红尘中,让我们永远有着一颗超凡脱俗的心,这样我们的人生也会感觉到非常美丽。
印顺:我也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也很珍惜这样的因缘,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请问印顺大和尚,一指禅究竟所指何事?为什么要剪去小和尚的手指,而小和尚因此而开悟呢?我们这个手指,我们经常讲指月,通过这个方法,通过这种比喻来让你明白事物的真相,从而达到彻底的觉悟,是方法,不是究竟。小和尚把他的一个指当成是究竟,所以要剪掉他的手指,回答完毕。
    这是一个希望,希望印顺大师能够经常带领弟子走出山门,传播人间佛教。我非常感谢,佛教其实发展到今天,我昨天讲了现在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未来20年出家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所以说今天寺庙的管理模式和佛法的传播方式一定也会改变。我们怎么样来改变?怎么样能够在我们国家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达到最大的和谐?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社会越来越发达,人的欲望越来越多,如何能把握和克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怎么样的心静能把心静下来?我信佛几十年有时很迷盲,修炼不好。我们妄想也是这个心,我们学佛也是这个心,有两个心在起作用,多一份用功就少一份妄想,多两份用功就少两份妄想,工夫越多妄想就越少。就像我们走路,走一步总会离家近一步,总两步总会离家近两步,只要走路总会有到家的时候。
    生活中处处充满执著,如何才是放下执著?那要问你自己,你执著的是什么?你把执著拿给我看一看。
    请问中庸之道和佛教的放下是否相通?一切法都是(善巧)和方便,所有的路都可以回家。
    魔法有无快速回家的路?如果有魔法的话,一定是我们内心的魔法。我刚才讲了,从这里到弘法寺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坐公交,可以选择打的,也可以选择开车,我们甚至可以选择走路,当我们起步那一瞬间只能选择一条路,我们不可能同时踏上两条路,生命中很多人认为我们有很多选择,实际上是没有的。每条路有每条路的风景,我们这么多人即便坐在同一辆车上,走同样的一条路,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不可能相同。不管我们走路也好,坐大巴也好,打的也好,开车也好,只要行,一定能够到家。
    佛教中有因果之说,我想请问我的一个亲戚一生为善,他现在60多岁了却妻不贤、子不孝,这怎么能印证因果报应呢?你银行里面原来就没有存到钱,现在才开始存,就像我们今天种下这个种子,我们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可以变成参天大树呢?种子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我们过去因为种了很多善,种了很多好处存在银行里,我们这一次才有享用的可能,阿弥陀佛。
    怎么样平衡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和无欲无恋的追求?第一,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第二,有非常明确的人生方向;第三,专注于这一方向,不为任何外部所迷惑、困扰;第四,所做的一切必须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单位的命运,社会的命运完全融合到一块,这就是菩萨的法心。
    怎么样才能做我自己?开悟就好了。
    请问你为什么要出家?因为你们。
    怎么样才是缘分?寻找人生伴侣,缘分说明什么?缘分说明有机会相识、相爱、成家、分开,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结果是不同的。怎么样确定自己的缘分?把握当下。
    怎么样才可以真正了解佛学,有什么途径?跟我学,还有常回弘法寺。
    这样的心是快乐的,这种状态与社会的进步是否矛盾?佛讲放得下,但是社会进步是否需要目标和动力,矛盾吗?一点都不矛盾,因为我们的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选择。放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前行,放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达到目的。
    我们都知道因为外界环境影响导致心不安、失眠,怎么样才可以使心安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学佛。
    目前物价飞涨,我的收入没有增加,何来心安呢?还是要学佛。为什么?学习佛法可以增长智慧,学习佛法可以培育福德,有了智慧、有了福德,还有什么不可以成就呢?
    很同意你说的放下、宽容,你面对烦乱选择什么方式?忍耐与宽容,我刚才说了我面对烦乱的时候是事乱心不乱,事忙人不忙,什么事情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随它去。
    在嘈杂的世界里,我们年轻人需要去奋发有为、努力进取,但是讲活在当下,我们如何把握进退,最应该保有的是什么?智慧和图报。
   
主持人:非常感谢印顺大师为我们带来的解读,谢谢!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印顺大师,谢谢!请印顺大师与我们合影留念。下面有请黄社长一同与我们的印顺大师合影留念,还有胡总。
   
印顺:我为什么要送给他们呢?我们大家都要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相聚的因缘,所以我替大伙谢谢他们。
主持人:非常感谢晶报为我们提供的这次良机,今天是我们第九届晶报名人演讲周的开幕式暨前两场名人演讲,两位演讲嘉宾都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知识和心灵大餐。明天我们将在这里继续为大家奉上精美的成才大餐,请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我们明天上午9点30分,这里,不见不散!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编辑:
我说深圳事
网事多看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孩看破红尘出家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