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大股东减持清仓减持为什么不坐牢

减持套现、财务造假频出 A股到底怎么啦?
  《调查清样》猴年A股开市后未来走向如何可谓全球关注,《调查清样》注意到,大家探讨的除了指数涨跌之外,更多的是A股市场中持续发生的造假欺骗乱象,因此对于未来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以及诚信如何回归才是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上市公司违法成本过低被广泛质疑,根据2013年至2015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三年间,242张处罚决定书中有35家上市公司牵涉财务造假。而35家涉事上市公司中,证监会对其中32家公司罚款均不超过60万元,因此有学者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为损害监管层公信力的毒瘤,究其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没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据统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式多样,有像绿大地、(,)、(,)这样为了IPO顺利上市而造假,有像(,)、华南生物、(,)这样为避免业绩亏损而造假,亦有像珠海中富、(,)这样重组收购资产的评估报告财务造假,还存在着类似承德大路、(,)这样涉及关联交易等重大资产处置故意记载遗漏等。相比于经济损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带来的诚信缺失更让人触目惊心。
  而比财务造假更为接近庞氏骗局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意减持套现。比如(,)(股票代码:300096)于日在上市,上市融资4.36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次,累计分红金额7100万元。按照复利计算,相当于每年股息率3%。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期存款利率4.55%。股票投资风险明显高于银行存款。而投资易联众股票的股息率明显低于同期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但是,日易联众的实际控制人所持易联众35.6%的股份解除限售。自日至日,古培坚通过二级市场和平台,总计减持套现10亿元人民币。  于是学者惊呼:上市5年,古培坚减持套现10亿元。这是古培坚创造的财富吗?不是。这是天上掉馅饼吗?不是。这是股民期望获得投资收益的钱。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古培坚给予股民的股息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不要说偿还从股市的直接融资4.36亿元,而他自己仅等待了五年,就从股市拿走10亿元。这与庞氏骗局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允许古培坚式的减持套现继续下去,中国股市很快就会崩溃,甚至会由此引起社会动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称。  对此刘姝威建议:法律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应该让股票发行人敬畏股市,敬畏投资者,三思而行。2016年法律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应该终结仅以持股期限作为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减持套现的约束条件。关于减持套现,法律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不仅要规定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的股份限售期限,更重要的是,法律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必须规定:上市公司连续十年平均年股息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和现金分红总额超过股市直接融资总额是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减持套现的基本约束条件。即使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股份,受让人也不准在二级市场出售这部分股份,除非上市公司满足了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减持套现的基本约束条件。如果超过十年,上市公司仍然无法达到上述基本约束条件,那么,投资者有权决定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是否应该净身出户。  调查清样(ID:diaochaqingyang)爆料邮箱
(责任编辑:郝运 HN064)
02/02 09:2302/02 07:0902/02 07:0101/30 09:2601/29 17:1001/29 16:3801/27 07:2901/26 07:0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大股东你给我站住,谁让你清仓式减持割散户的肉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财经App:直播上线 博主一对一指导
主力在打惊人算盘 A股曝更大危机
牛熊交易室曾经介绍过一只最坑的A股:。财务造假导致股价一泻千里的华锐风电在2017年更是遭遇了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噩耗,这使得这只曾经的行业第一股的境遇更加雪上加霜。2016年的时候,A股市场上半年持续升温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潮,进入下半年后似乎愈加“疯狂”。一整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了2664份有关减持的公告。截至2月15日,2017年以来沪深上市公司共发布232份减持公告,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董监高及其亲属的净减持金额累计达107.68亿元,去年的减持金额累计达3609亿元。去年有338位股东在经历一轮或多轮减持后,持股数已变为零,实现“清仓式”减持,涉及275家上市公司。 虽然减持股票是大股东及董监高人员的基本权利,但也必须看到,其无序减持的行为不利于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利于维护市场稳定。尤其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减持,实在是当A股市场是他的提款机了。同样被牛熊交易室点名“批判”过的就是“别有用心”的代表。2016年10月份的时候,山东墨龙发布公告称公司扭亏为盈,2016年度净利润预计为600~1200万元,随后股价上涨,在此期间大股东张荣恩一路疯狂减持,超过了5%都没有公告。然后到了2月3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山东墨龙又调整了2016年度业绩预告,称之前算错了,2016年度亏损了近6.3亿元,即将要被ST。随后山东墨龙的股价也是一泻千里,但是大股东早已经“卷钱”逃跑了,只能苦了小散户。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春节之后喊话:“不允许对散户抽皮扒血”。在2015年股灾发生期间,证监会就出台过“禁减令”,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在6个月内不得减持公司股票。所以针对这一轮大股东无序减持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在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违规减持的同时,监管部门有望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制度,疏堵结合规范减持行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必须依法合规,不能恣意妄为。更值得注意的是,重要股东及董监高都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完善减持制度应注意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小散户的利益。想了解更多财经信息和投资策略,可添加牛熊君(ID:niuxiongjun),加入投资理财交流群。原创资讯,尽在“牛熊交易室http://www.bbtroom.com/为什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造成股民损失不要全额加利息赔偿跟?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为什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造成股民损失不要全额加利息赔偿跟?
为什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造成股民损失不要全额加利息赔偿跟?
  2016年刚刚过去,又到了一年盘点的好时机。  虽然过去的一年市场上妖股频出(详情可以关注牛熊交易室“2016妖股疯狂记系列”),但还是埋着不少地雷。  有的机构不慎踩雷被套的死死的,也有的机构虽然踩到了但及时跑路,也不见得亏得厉害。  在牛熊交易室列出的2016十大熊股的榜单中,高居榜首的是现在已经被勒令退市的欣泰电气,跌幅达到了83.84%。而榜单最末的易尚展示跌幅也超过了50%。  先粗略地翻一翻榜单前三名2016年的三季度报表。世欣荣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欣泰电气的首要机构股东,还持有着4.07%的股份,是想走也走不掉。  而兆日科技的首要机构股东自2015年三季度开始便由新疆晁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牢牢占据,即使中途有所减持,持股比例也超过了20%。而中央汇金也保持着2.91%的持股比例,或许是因为低价进入所以可以承受近一年65%的跌幅。  第三名的鞍重股份的机构股东自2016年年中开始便在不断减持,披露信息显示大多数持股比例也都在1%徘徊。表1:2016年十大熊股  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机构股东难脱身 图1:欣泰电气2016股价走势图  随着IPO材料造假这一事件的披露,欣泰电气自日开始便一泻千里,连续12个跌停板,此后继续不断跌停,成为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  在欣泰电气披露的主要机构股东中,创势翔的名号尤为醒目。  2016年一季度报显示, 创势翔旗下的悦翔盛世基金持股比例为0.99%,后续不断增持。  4月21日,欣泰电气披露的《关于股东持股比例达到 10%的提示性公告》及《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 3月30日至4月20日期间,创势翔管理的信托、基金等产品通过本所证券交易系统又连续增持欣泰电气 8,564,728 股,增持比例达欣泰电气总股本的4.992%。  然而随着七月份欣泰电气的一路跌停,创势翔被深深套牢。其所管理的悦翔盛世基金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37%,没能减持。而旗下其他产品,比如鼎盛对冲3期基金等,则由于其他股东的解套而无奈跃升为机构股东前十名。表2:欣泰电气2016一季度报披露主要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变化表3:欣泰电气2016年三季报主要机构股东名单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机构股东慌张出逃 图2:金亚科技2016股价走势图  背负遭立案调查、财务数据不实的沉重包袱,金亚科技从2015年6月开始,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016年年底停牌。这一年一共跌了58.91%。  金亚科技2015年度的中报披露了89位机构投资者持有金亚科技的股份,其中不乏交银施罗德、汇添富等知名基金。  然而持股前九位机构投资者开始在2016年4月恢复交易之后便开始出逃,到了2016年,在金亚科技所披露的中报中已经杳无踪迹。  现在金亚科技发布的2016年度中报里面叫得上名字的机构股东,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富国基金,仅为0.41%。  各家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抛售这烫手山芋。表4:金亚科技2015年中报披露主要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变化  大跌行情略回升机构也许仍是浮亏   文章开头的榜单中其他的股票,比如兆日科技、美亚柏科、天玑科技等,虽然跌幅也很大,但是仔细分析它们的走势,不难发现在大跌的行情中还是有略微的回升。  查看他们的三季度报表,里面还是有不少的机构投资者的。牛熊交易室小心猜测,这些机构股东也许仍是浮亏,所以才只能乖乖等着解套的那一天。图3:兆日科技2016股价走势图图4:美亚柏科2016股价走势图图5:天玑科:2016股价走势图  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机构投资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小散户呢。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股票总有解套的日子。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人更需要一颗强心脏,说不定2017,就会迎来一个大牛市。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针对大股东清仓式套现 证监会推出减持新规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针对大股东清仓式套现 证监会推出减持新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5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将就大股东减持行为出台新的规范措施。
原标题:针对大股东清仓式套现 证监会推出减持新规
套现 证监会推出减持新规& alt=&针对大股东清仓式套现 证监会推出减持新规&&
5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将就大股东减持行为出台新的规范措施。
对于本次证监会出台大股东减持新规,邓舸表示,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组成部分,自2016年1月《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发布实施以来,证监会在监管工作中一直持续关注相应的效果及问题。总的来看,《若干规定》在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促进上市公司稳健经营、回报中小股东,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证监会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研究评估。近期,在总结前一段实践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证监会将修改《若干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将完善相应的交易规则,引导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行为规范有序进行。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本次证监会推出大股东减持新规,按照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微博公开发表的内容来看,是其在4月24日应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共进午餐所达成的三点共识之一:一是减少对个股和板块的打压;二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数量;三是尽快推出大小非减持新规,这一点已经启动。
具体来看,韩志国对于A 股市场现存的大股东减持表示,大小非减持甚至清仓式套现已经成为对中国股市威胁最大、杀伤力最强的正在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既是当年错误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留下的恶果,也是近年来股市持续走熊的重要根源。鉴于2015年以来密集发行了大量新股,形成了巨大的数以十万计的大非和小非的“堰塞湖”,一旦这个“堰塞湖”决堤,对本来已经弱不禁风、资金捉襟见肘的中国股市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长熊不起。
但在5月26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并未就大股东减持新规的具体内容和监管方向做任何阐述。
记者也就大股东减持新规的出台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其向记者表示,韩志国所道出的A 股市场的大股东减持不合理的现象一直存在,不少法学界人士也一直呼吁修改相关规定来规范大股东的减持行为。特别是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高送转下的减持行为,客观上损害了公司投资者利益,使公司内部治理和经营前景堪忧,对此,公司的董监高应当按照责任投资理念,约束自我减持行为,监管也要加强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规范。
就目前来看,证监会去年推出的《若干规定》也就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规范,即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大股东在3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公司总股本1%。
但在刘俊海看来,证监会即将出台的减持新规,应当推出对大股东减持数额限制力度更大的措施,同时再推出信息披露透明度更高的自律措施,例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可规定其必须提前半年披露,以让投资者更好地安排自我投资决策。除了行政指导措施外,证监会还可以曝光一批不顾股民权益进行高送转及减持套现行为的公司,以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规范的减持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韩志国也就大股东减持新规的出台提出意见,他认为:第一,对大小非减持的约束要从新股IPO做起,凡是发生过股权变动的,如大股东向至爱亲朋分仓以逃避对控股股东解禁约束、或者是在公司上市前由于各种原因突击入股的,三年内一律不得上市。第二,大小非减持都要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公司上市后连续三年主业增长10%以上并有现金分红的,小非可以减持;公司上市后连续五年主业增长10%以上并有现金分红的,大非可以减持,每年减持的数量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10%;上市后就业绩变脸的,无论是小非还是大非,一律不得减持,只有当业绩达标后才能减持。第三,用税收政策激励大小非主动延迟减持。到期后即减持的,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每推迟三年减持的,资本利得税减征5%。一旦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造假期内减持的大小非都要如数追回,拒不归还的,追究刑事责任,主要责任人永远不得减持,而且还要严刑竣法地加以侍候。
与此同时,韩志国还就减持新规正式推出前可能出现的股市波动表示,在大股东减持新规意见岀台前,应全面冻结大小非减持,以其防止孤注一掷套现冲击市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89456
播放数:12947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上市公司股东依法减持是正常,如果股价大大偏离价值,他们彻底全部清仓也很正常,有什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上市公司股东依法减持是正常,如果股价大大偏离价值,他们彻底全部清仓也很正常,有什
上市公司股东依法减持是正常,如果股价大大偏离价值,他们彻底全部清仓也很正常,有什么值得议论?首先归到底是投资者不理性,盲目将股价推上山顶,完全背离价值。如果股价暴跌,政府更不要救市,投机者自负!
  上半年持续升温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潮,进入下半年后似乎愈加“疯狂”。在减持家数和规模猛增的同时,“清仓式减持”频频出现。大股东纷纷套现离场令业界发出质疑,为什么要减持?如此大幅的减持伤害了谁?监管层又该不该出手?  减持理由五花八门  从为结婚到为孩子交学费,再到理财、还债……股东减持理由可谓五花八门,掌趣科技控股股东姚文彬为“支持公司发展”而减持,更让小散们直呼“看不懂”。与这些奇葩理由相随的,却是过千亿元的减持大潮。  股东减持理由奇葩,资产去向难明。今年1月18日,中文在线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王秋虎以“改善个人生活”为由,拟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01.27万股公司股份,按照当日收盘价估算套现金额近2.6亿元,引起市场不少“吐槽”。  进入下半年,减持理由被“个人资金需要”“企业发展需要”等笼统表述取代。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的确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为公司发展缺钱而减持,但估计仅占减持总规模的一半,还有巨额资金无法判断真实去向。  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A股遭遇不断升温的“减持潮”,除1月实现小幅净增持外,2月至9月均出现净减持。今年前九个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  截至10月18日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642家上市公司发布2557份减持公告,其中1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金额在10亿元以上,减持过亿的公司超过200家。  减持伤害了谁?  动辄几亿元的减持规模,“一不小心”就是“清仓式减持”的套现,在短期内可能形成股价的大幅波动,长期来看则会给公司烙上“大减持”的印记,无论是对中小股民、上市公司,抑或是实体经济,都不是一件好事。  中小投资者权益受到的损害或许比想象中的大。即使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或是协议转让减持,这些股票中很大一部分最终都流入了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作为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为股东减持套现的真金白银部分“埋单”。  还有一些企业公布高送转方案后,股东利用股价飙升机会高位减持,也被指伤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  另一方面,股东减持对公司经营特别是业绩影响也不小。如,遭遇前控股股东吕氏家族减持完的永大集团今年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6.88%,而去年年报净利润增幅却超过90%,这意味着公司业绩出现巨大波动。  大幅减持也给公司的声誉带来很大影响。记者在永大集团采访时,面对吕氏家族已“不留一股”的现状,公司里不少老员工都希望通过更名等方式,“洗”去前控股家族减持对永大集团声誉的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减持股份所形成的现金流大多并未回流实体经济。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与多家上市公司高管接触后发现,通过减持套现的大量资金,或用于个人消费,或通过移民等方式转移海外,或者进入了“来钱更快”的虚拟经济领域和房地产市场。  “资本市场为众多民营企业提供了财富迅速增值的机会,但很多股东减持套现后不愿再从事实业,这无疑会让实体经济面临不断‘失血’的风险。”石建勋说,减持套现的资金很少用于创办新的企业或投资新的项目。  大幅减持该不该管?  相比上市公司IPO融资金额,近两年的大股东减持金额要大得多。而且,不管是踩线、掐点,还是顶格减持,似乎都可以在现行的法规框架内顺利进行。这令业界疑惑,大幅减持该不该管?  我国对大股东持股有相应的限售安排,在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中都有提及。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减持作了进一步规定。  但事实上,大股东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轻松绕过“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等监管规定,在短期内大幅减持,甚至抛售到一股不剩。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要制止恶意减持套现行为,仍须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还有一些带有“阴谋”色彩的“精准减持”行为,同样值得监管层高度关注。如刚刚发布高送转方案,股价迅速攀升后立即迎来一波大减持;机构受让股票后,不出半年,又在高价位区间完成抛售等。  杨德龙等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减持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若存在违规减持,则可能损害其他公众股东合法权益。对于这种“违规也要卖”的行为,监管部门应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相关报道&&&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东减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