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主要能给人民 群众的重要性带来哪些数据上的便利

  大数据为政法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省大数据运用助推政法工作综述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在数据集聚、数据应用、数据引领上抢先机、求突围,谱写了”云上贵州”精彩华章。

  贵州政法机关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抢抓贵州成为全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把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大力建设贵州“政法平安云”,实施政法机关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把大数据手段充分运用到打防管控、执法司法、服务管理、队伍监督等领域和环节,实施”数据铁笼”、”天网工程”,法院12368、检察院12309、公安”多彩警务云”、司法行政数字化办公平台建设应用等走在全国前列。

  特别是我省创造性运用大数据推动各项政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办案效率同比提升32.7%,当庭裁判率提升6.86个百分点;检察院批捕、起诉案件办案周期分别缩短20.16%和27.05%。创造性运用综治大数据推动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推动全省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2016年达98.22%。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来黔调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和今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高度肯定了我省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和司法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民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委书记陈敏尔特别强调,要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治理、公正司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运用大数据提高司法质效

  2016年,遵义市两级法院收案数突破10万件,中级法院收案数突破1万件,人均办案近300件,位居全省法院之首。为有效化解人少案多矛盾,遵义市积极推进法院繁简分流、多元化解机制改革,并以司法大数据助推改革纵深发展。

  2016年11月,遵义市中级法院率先建成了民商事案件自动分案系统、办案辅助系统和裁判文书纠错系统,并在遵义市法院系统试用。

  通过对近20万份民商事案件的数据提取,将案件难易要素可视化、规模化,测算出个案难易系数和办案时间,实现案件自动繁简分流、自动分案。通过对海量数据提取,建立了办案辅助系统、裁判文书纠错系统。系统精准推送法条和案例,帮助法官理清办案思路,在制作裁判文书过程中利用纠错系统,纠正文书错误。

  民商事大数据系统启用以来,遵义市两级法院已对1万多件案件进行了繁简分流,其中90%属于简案、10%属于繁案,基本实现均衡分案,每个法官工作量基本相当。原来人工条件下要完成这些案件的分流需要耗时1900多个小时,如今则只需要16个小时。

  遵义市中级法院法官表示,在没有运用大数据前,翻阅卷宗,制作裁判文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周期长还易出错。现在系统自动繁简分流、自动分案,这对于法官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这是我省政法机关在司改中运用大数据提高司法效率的最佳注脚。用好大数据,促进司法体制改革,是我省政法系统创新之举,特别是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以员额制改革为基础建立司法改革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运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建设迎头赶上、后发赶超、走在前列,实现办案更精准、司法更公正。

  我省法院智能审判辅助系统让法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集中精力、聚焦焦点专司审判,系统自动提取、自动分析、自动归纳案件事实,自动生成裁判文书模板,大大减少了法官事务性工作、提升了办案效率。该系统可为法官匹配精准类似判例和裁判法律依据,大大节省了办案时间,同时让法官裁判更有底气、更有依据,避免了不同合议庭作出不同判决,避免”类案不类判”,极大提升了案件质量。

  为确保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我省检察机关全面上线运行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衔接的网上案件质量评查系统,建立了”一案一评查,一人一档案”常态化质量评查机制,强化对检察官办案的监督制约,实现了”案件办理全程留痕,程序缺失将自动预警,违规办案将无法流转,有效解决了过去监督的弱点和盲点,杜绝了超时办案。

  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应对风险,防控在先。我省运用数据追踪、数据决策,对公共安全风险实时监测、动态感知、科学预警,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今年2月22日下午15时,六枝特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伪基站”侦测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指挥中心民警立即通过伪基站检测系统进行信号追踪定位,结合天网监控视频系统及交警卡口信息数据等开展合成研判,迅速发现疑似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并锁定作案嫌疑车辆,及时组织街面警力围堵拦截,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伪基站设备一套、作案手机两部。

  2016年,为提高打击伪基站能力,六盘水市公安机关在城区统一布建了300个前端感知点,建成伪基站侦测预警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系统。自系统建成以来,已成功破获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案件6起,查获伪基站设备6套、作案车辆6台。

  在创新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方面,大数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显著的是2016年全省道路运输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2013年下降54.87%。而在面对我省农村道路管理力量薄弱的难题上,交管部门搭建了”省、市、县、乡、村、组”共享共用的农村道路监管云平台,推动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共治,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倒查”,在农村道路上形成了”节点有人守、隐患有人治、赶场有人跟、节庆有人管”的管理新格局,提高了农村道路管事率,农村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由2010年的15.4大幅下降至2016年的4.29。

  罗在勇,贵州的一名普通货车司机。从业20多年,“找货—运货—卸货—再找货”成为了他循环往复的工作。

  每天跑在全国各地的公路上,罗在勇是“没货拉愁,拉了货也还愁。”“一旦放空在路上跑,就意味着这趟赚的钱又少了一些,而且不知道下一站到哪里装货。”

  2013年,罗在勇这种犹如“无头苍蝇”般的货运生涯彻底的被一款手机软件——“货车帮”改写。第一次使用,他就顺利找到了从六盘水市回贵阳市的返程货,“来回都有货,路线固定,那趟多赚了3000多元。”罗在勇开心地说。

  贵阳市货运物流智能管理平台货车帮”APP”,对货运物流实行全天候、全流程的无缝监管,有效预警和管控超载超限、疲劳驾驶、酒驾毒驾、违规运输违禁品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有效把货运物流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走进”货车帮贵阳数字港”,敞亮、整洁、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厅里,十几块蓝色大屏把大厅围了整整一圈,每天有超过500万条货源信息在这里滚动。

  正对大门的屏幕,是货车帮与阿里云关于的合作项目,显示着”全国公路物流指数”。屏幕上,蓝色中国地图上每划过一颗流星,就意味着有货主与货车司机达成了一笔合作。地图左侧,“货物类型”的饼状图清晰显示出当天各种货物货运量的比例。

  大数据通过平台产生。因为货车帮,贵阳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货运物流枢纽。去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黄明一行来黔调研货车帮。在实地察看货车帮大数据发展成果,并听取货车帮总裁罗鹏的情况汇报后,孟建柱对货车帮发展予以充分肯定。

  大数据成为治安防控源头活水

  治安动态不断变化,警务信息八方汇集。只有让海量的信息数据真正成为实现预防预警、精确防控的源头活水,才能切实提高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水平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

  金地苑小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的交通要道旁边,属于没有围栏、没有门卫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这样的小区往往是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的集中地。

  2016年,金地苑小区引进了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必须到社区管理中心录入个人信息,登记身份证,并采集面部图像和掌纹,之后才能获得进入单元门的授权。智能门禁不仅能够及时获得暂住人口的身份信息,它还通过单元门口的高清摄像头抓取人脸图像,智能读取,对随行人员进行识别判断。

  智能门禁系统,保证了基础人口信息采集的全面、准确、鲜活,通过前置机,该系统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为政法大数据库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

  自2016年10月以来,贵阳市公安局搭建了贵阳市公安局人脸识别系统。首先,在贵阳东、西客站共布设了数十路人脸识别摄像机和前端对比环境,该系统自2016年12月2日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比中各类人员140余次,其中成功抓获全国在逃人员6名。

  2016年4月17日,一名外地入室盗窃前科人员刚刚进入遵义市,就触发了大数据平台预警,遵义市公安局运用警务云系统利用信息、科信、刑侦、技侦、视侦、网安等诸多关联警种的特质特长、手段方法,从分析研判人员、车辆、电子、网络等要素轨迹入手,对预警对象通过信息碰撞、视频调阅、鉴定比对、追踪锁定,开展多维度关联分析、时空轨迹碰撞等工作。同时,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向上对接,统一数据结构、技术标准、接入端口,配合做好小平台与大平台、专业平台与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一体应用,实现”由人到案、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由案到人”的大数据分析。最终,以该名入境遵义的盗窃前科人员为突破口,成功锁定另外63名我省某县籍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地区的多名嫌疑人。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又派出专员莅临遵义指挥全国集中收网抓捕行动,这起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2人,一举破获系列盗窃案件624起,作案区域涉及贵州、四川、重庆等8省市。而案件的成功侦破,完全得益于遵义市公安局”530工程”三期大数据的应用。

  根据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要求,我省强力开展社会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贵州公安警务多彩云”全面建成了统一、集中的公安综合信息资源库,整合、汇聚公安内外部数据资源85大类950小类177亿条。

  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启动公安大数据警务实战”一号战役”,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充分运用公安内外部信息资源和互联网数据,开展大数据条件下的禁毒、追逃、体系化打击等五个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深度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仅一个月时间就抓获网上逃犯506名。

  同时,我省以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为最低标准,多渠道保障,织密织牢视频监控网;坚持发挥人防传统优势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织密织牢单位小区内部防控网;加强网络安全阵地建设,对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实施全程扫描,织密织牢网络信息防控网,为提升社会面管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动态监督

  民警每个月的工作、加班时间等信息被存储,通过数据对其工作效能进行监督考评;平台自动判断民警行为,并第一时间推送各类预警信息……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实施的”数据铁笼”行动计划,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全新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和个体行为”事事进流程、人人全留痕”。这是我省政法系统用大数据编织制约权力笼子的一个缩影。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腐败的温床,防止腐败就要扎紧制度篱笆。我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权力运行进行实时动态监督,既提高了监督的精确性、有效性,又增强了监督结果的可信度、说服力。

  我省法院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夯实司法责任制。系统对所有案件实时监控,再造审判流程,全程留痕,领导可随时调看庭审录音录像,查看庭审是否规范、案件争议焦点是否查清,同时,系统还对案件进行偏离度分析,对偏离度高的案件适时启动复查程序,确保案件裁判正确。实现了监督全覆盖,监督无盲区。

  我省检察机关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基础,对检察机关所有案件实行全程网上数字化办理和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职能的基础数据库,打造贵州检察”数据铁笼”。通过对案件办理全过程同步审查、同步监督、同步数据分析,实现案件数据全覆盖、流程全监控、办案实时预警。截至目前,全省检察机关网上受理流转各类案件370369件,要求补正5779件,纠正办案活动不规范5360件。

  我省公安系统建立警务监督、执法监督等阳光监督平台,对各业务系统中行政刑事执法的基本信息、现场勘验资料、笔录、音视频等数据进行实时抓取分析,实现了执法过程全程监测、关键要素全量抽取、异常问题自动预警、执法状况智能分析。

  我省交警部门依托”制度铁笼+数据铁笼”的精准分析,对车管、驾管、事故、违法处理等业务窗口出现的72类异常数据和46个执法环节进行闭环式监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即可按照三级风险预警推送至各级责任人,加强了异常数据动态监管,各业务系统异常数据由月均80000余条下降至7000余条,涉及交警违规违纪的投诉举报由原来的月均10起下降现在的月均1.2起。

  不断推进大数据深度应用

  近年来,贵阳市突出问题导向,把司法体制改革和大数据紧密结合,作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率的两轮、两翼,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统筹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三家联合制定办案证据指引,以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为支撑,开发建设了贵阳政法大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协同办案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将证据指引转化为数学模型嵌入到系统中,建立互联互通网络,统一数据标准,从而提升了办案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大数据的前提和关键是开放共享,应用是核心。贵州政法机关信息化前期工作大多是逐步建设、分散建设,存在统筹规划不足、资源整合不够、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受技术壁垒、观念壁垒等因素制约,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够,仍存在较多”信息孤岛”、”数据烟囱”。

  为此,我省专门成立了政法机关信息整合共享和大数据运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总体方案,明确了原则目标、总体架构、主要任务、进度安排等,要求政法各部门要把大数据运用纳入本单位总体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和人财物保障,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反应灵敏、运转顺畅、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我省法院系统依托信息化大数据有效攻克执行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执行指挥系统和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实现了外出执行全程录音录像,让执行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已与人民银行等14家金融单位开通了专线,精准查控”老赖”存款,实现查控工作的集约化、信息化、网络化,大幅提升了执行工作精准性。

  全省检察机关着眼于政法部门之间业务协同需求,整合了原有的法检、检司和检监互联平台,统一建设了贵州检察数据综合交换平台,实现与其他司法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案件网上移送,与法庭、监区的视频互联。截至目前,全省检察机关通过网上移送案件12420件,法律文书39929份,电子卷宗1893740页;网上交换和推送服刑人员基础信息79641条,获取减刑案件信息5197条,假释案件信息497条。公检互联平台预计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抓住省委推动数据资源汇集开放共享机遇,投资3500多万元建成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与公安、工商、城建、卫计、人社、民政、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与9家金融机构、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专线信息查询和传输机制。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确分析,为职务犯罪初查提供方向、形成线索。

  省公安厅制订出台《贵州省公安机关数据共享实施细则(试行)》,强力推进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各业务警种分散数据资源的全面汇聚。同时,对已汇聚的公安内、外部数据资源开展全面清洗、转换和标准化工作,编制完成《贵州公安数据资源目录》、《贵州公安数据资源服务指南》、《公安数据资源服务目录》等。积极推进和深化与各政府部门间的数据联通共享。目前,已与省卫计委、省工商局、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国安厅、省交通厅、省民宗委等部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

  省司法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开发了”贵州省服刑在戒及刑释解戒(含原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系统实现了公安、司法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公安部门能了解服刑在戒人员的信息,司法行政部门能间接访问公安人口数据库,对服刑在教在戒人员的信息进行甄别、核实,做到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

  以大数据运用增强群众获得感

  前不久,外地农民工杨庆洪的儿子在岗位上被机器切断手指,为维护自身权益,杨庆洪通过手机上网申请黔西南州公共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平台审核后,指派专业律师为其代理维权。

  “以前我们去司法局办理还要排队,现在直接通过手机平台系统办理确实很方便。”杨庆红说。

  杨庆洪在手机上操作的”公共法律援助服务系统”,将9项司法行政社会服务功能进行统一整合,方便群众查询,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监督等服务功能及业务工作动态管理。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流转。大数据为群众带来了更加便利、更加多样、更加个性化的政法服务。我省政法机关运用大数据理念,不断优化和拓展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了便民利民和工作创新的双赢。

  我省法院系统智能模拟判决系统有效服务当事人。为打造阳光法院,增加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权威,系统让当事人在裁判之前,根据自己案情输入影响案件法律关系的要素,预测裁判结果,同时,向当事人推送与其案情相同的类似判决。增强了当事人对裁判的认同接受,减少了上诉,甚至闹访缠访。同时,通过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网上申诉信息平台、远程接访系统、律师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打造互联网+诉讼服务,让信息多跑路,使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延伸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我省检察机关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互联网+”行动计划,于2015年7月建成”贵州检察12309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将全省三级100家检察院的服务职能统一整合成一个窗口,统一设置了检察宣传、检务公开、检察服务、监督评议四大板块,提供微博、微信、App客户端、互联网站、电子邮件、短信、12309电话等七种服务途径。12309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平台网站访问量突破80万余次,微信关注度39000余人,App客户端下载量51530次。共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127495件(次),接受辩护与代理预约3008件(次),主动向律师推送案件节点信息8221条;收到群众各类诉求工单2780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进行回复;向社会公开重要案件信息7104条、法律文书59865份。

  我省公安系统建立出入境管理互联网网上受理大厅,实现出入境业务网上预受理、签注申请、数据交换以及办证进度查询等功能。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系统,对企业实行网上管理,网上购买、运输许可证办证率达96%,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建立身份证办理微信平台,群众可以实时查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邮寄情况,及时到派出所领证。以互联网、”贵州交警”APP、微信、广电网络为载体,构建互联网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将传统的车辆和驾驶人管理、违法处理、轻微事故处理、驾考预约、车检预约、移车提醒等7大类26项141小项交管服务打包推出,变”面对面”的传统服务为”点对点”的线上服务。四大平台用户总数突破133万人次,各类业务办理总量逾400万次。

  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在提升现有专网工作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两微一站一线”(官方微博、政务微信、门户网站、12348服务热线)平台,完善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功能,精心打造以”两微一站一线”为载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网络新平台,把管理、服务、传播、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实行网上(电话)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督、网上评价、网上反馈,做到处处留痕,全程监督可追溯,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执法执业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201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要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继续发力。贵州政法机关将站在时代潮头,主动拥抱现代科技,继续创新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坚持高起点、大融合、智能化、实战化和安全性,加强统筹规划,提高科技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把现代科技运用与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融合起来,把现代科技运用作为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推动政法工作跨越式发展。

“精准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政策扶持,更要立足长远。

1、舆论高度关注“精准扶贫”

人民在线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新闻、报刊、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六大平台有关“扶贫”的报道超过2900万篇,有关“精准扶贫”的报道超过890万篇。“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网络舆论对该政策的高度关注,不仅体现了群众对中央“顶层设计”的高度认可,更是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目前,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搭乘“互联网+”快车,创新思维,打造特色发展模式,积极改善民生,有效整治扶贫贪腐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虽然网民认为“精准扶贫”路上存在个别“蝇腐”现象,但总体对该政策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充满希冀。

2、广东地区打造全国精准扶贫亮点

腾讯指数显示,“精准扶贫”的互联网热度在我国的分布呈现两大特点:首先,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热度不相上下,其中例如山西、甘肃等地方;其次,广东地区网民也极度关注精准扶贫问题。

图:“精准扶贫”全国热度分布(时间范围:2017年5月15日至2017年8月15日;数据来源:腾讯指数)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将广东扶贫概括为“四最”: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并称广东经验为中国亮点、世界模式,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3、精准扶贫范围广 教育成为“重头戏”

目前,“精准扶贫”深入群众的方方面面,通过数据分析匹配“精准扶贫”的高频话题,发现教育、技术、文化、生态、就业、健康、科技、金融、医疗、人才等领域话题报道次数最多,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让群众享受实惠,提升生活品质。

图:“精准扶贫”相关话题领域分布TOP10(时间: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具体到其他领域,保险、法律、农产品、党建、社保、电商、物流、留守儿童等也是重点话题领域,反腐也深入“精准扶贫”,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两类话题的热度也较高。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以来,网络媒体有关精准扶贫反腐的报道约7万多篇,其中“精准扶贫 纪检监察”的新闻、微博、微信、QQ空间、论坛的舆情总量超过2.3万条,“精准扶贫 反腐倡廉”超过1万条。各地对精准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例通报屡见不鲜,扶贫领域反腐成为精准扶贫笃定前行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伴随“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词汇进入公众视野,一个大数据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数据时代给群众工作带来的影响

  所谓“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信息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和其他组织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其具有四个特点(即4V):“巨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Value)。运用大数据,会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能让群众工作更加快捷、精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便于管理部门“摸清家底”;二是有利于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三是让民众享受更加高效、公正、透明的服务;四是可以提前感知和预测事件苗头及发展走势。可以说,大数据为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手段,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思路:从“模糊管理”向“数据管理”转变,由“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迈进,实现“智能社会”、“智慧城市”。

  大数据时代群众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据意识薄弱。一些管理者数据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用数据决策、凭数据施政”理念。

  数据政出多门。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不少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享,从而形成“数据孤岛”。

  数据安全欠缺。利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使其从分散变得集中,增加了数据存储的安全风险。

  数据人才匮乏。大数据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不同层级的人才,当前在党政机关比较匮乏。

  做好大数据时代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教育”上下功夫,培养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为大数据时代的群众工作提供坚实思想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备良好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将成为党政干部做好大数据时代群众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把大数据专业知识列入各级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和年度考核;其次,举办各类讲座和学术报告,普及大数据知识;第三,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宣传相关知识。

  在“整合”上下功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为大数据时代的群众工作提供一流技术平台。应对大数据时代群众工作的需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建设统一技术平台,显得格外迫切。一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二要遵循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与应用同步建设;三要采用国际先进的,符合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的、标准的、跨平台的信息技术。

  在“防范”上下功夫,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为大数据时代的群众工作提供可靠网络环境。我们在实施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时,要特别注重对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第一,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国家战略资源的保护和规划范畴,保护公民隐私;第二,加快个人隐私保护立法,加大对侵害隐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第三,加强对隐私保护行政监管,建立保护隐私测评机制;第四,加强对隐私权的技术保护,利用技术手段来保障公民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

  在“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大数据时代的群众工作提供优质智力支撑。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迎接大数据时代、做好大数据时代群众工作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开发和培养一支大数据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势在必行。一要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岗位,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二要委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知名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三是利用“聘任制”,不断吸引体制外的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为大数据时代的群众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者:周晓浩 李春良 单位:儋州市委宣传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 群众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