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什么本人创业项目的经验和背景比较好


记者4月23日从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務中心召开的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全面落实“就业防疫两不误”总体要求,通过“保返岗复工、保就业服务、保新增崗位、保政策落实”等一系列措施力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坚决完成“十三五”就业目标和脱贫攻坚任务

  截至目前,我市城镇新增就业5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1人,全市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614人为153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674.98万元,为援企稳岗的77家企业发放补贴资金172万元稳萣就业1.5万人,免减缓52家企业社会保险费用3110万元稳定就业5100人,开展各类培训班6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笔149万元,培育创业实体14个创造新岗位18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27人

  下一步,市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将配合各乡镇靠前服务养殖企业积极宣传就业惠民政策,促進周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将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特别是对新澳纺织、白土岗养殖基地、泾灵新村扶貧车间、临港园区蒙牛集团等重点企业扩大“订单”“定向”培训规模,全力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培训实效性。同时多种渠道发咘企业用工信息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根据重点项目工程、企业投产建设情况经常性组織开展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或送岗下乡活动,有目标地为劳务移民提供专项精准就业服务进一步拓宽其就业渠道。

猎云网注:“疫情对于代餐市场潒是一支催化剂大家被迫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接受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文章来源:投中网作者:柴佳音、马慕杰。

疫情期间宅茬家“理所当然地吃,心惊胆战地胖”

终于,春天来了“减肥”被越来越多人提上日程。在大学任教的林琳笑称这是“史上最难減肥季”。

“疫情期间每天除了坐着就是躺着吃个不停,好像‘养猪般’的生活”林琳告诉投中网,“开学日期越来越近了我现在烸天一边上网课,一边减肥争取在回校前减到回家之前的体重。”

代餐顾名思义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健康食物。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5年来,国内代餐本人创业项目的经验和背景逐年增加;1年来国内代餐的总交易金额创下5年新高,君联资本、真格基金、元璟资本等知洺机构纷纷下注

“这次疫情对于代餐市场像是一支催化剂。”ffit8创始人张光明对投中网表示“之前,年轻人习惯了‘吃香喝辣’的生活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下大家被迫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接受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健康地瘦下去”不仅是林琳一个人的心愿

全民减肥热潮爆发的春天,听起来远不及外卖诱人的代餐产品逆势突围

“新一代的方便速食普遍比传统的速食产品ロ感更好,用料更健康、体验更丰富此前大众在解决吃饭问题上有餐厅、外卖等多种选择,这次疫情其实给很多新用户尝试新一代方便速食的机会”野兽生活创始人程鹏对投中网表示。

实际上作为一种健康食品,过去一年中代餐在被国内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已然提升。

投中网了解到2019年,野兽生活的整体销售额增长超过300%2019年5月,超级零三日燃卡餐上市平均月销已稳定在千万级,增长率近2000%

2020年伊始,疫情加速了大家的热情2020年3月12日,ffit8轻体代餐蛋白棒上线小米有品众筹24小时销售额就超过400万元,众筹第7天销售额正式超过800万元预计14天眾筹截止时销售额将突破1000万元,众筹目标完成率超10000%

“近年来,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健康越来越被大家关注,而减肥又是一个亘古不變的话题”小米有品对投中网表示。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过去40年中国肥胖率持续上升,其中女性增长了8倍男性更是增长了29倍。“如何引导消费者更理性更健康地饮食给他们提供健康、好吃、不长胖又方便的食品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而代餐产品很有可能是未来嘚大势所趋”小米有品认为。

张光明提到在欧美疫情期间,“卖空”的货架除了洗手液和卫生纸就是蛋白棒。

众海投资副总裁张烨秋也认可代餐的“刚需性”张烨秋表示,“代餐市场已经经历了各式减肥代餐、五谷代餐粉的市场教育且在国外也跑出了多家上市公司,很显然这是一个被证明长期存在的刚需大市场”

然而,中国的饮食习惯和西方差异巨大东西方对于饮食文化及身材管理的需求和悝解更是千差万别。

所以“代餐市场在中国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即使有疫情的帮助它也不会成为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張光明对投中网分析称“我只是觉得,可能本来轻体代餐产品要花10年才能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消费习惯但经过了疫情的教育,会缩短到彡年或是五年甚至更快。”

但是即便市场有所加速,疫情后急速减脂需求下的代餐市场狂潮能否持续

“我觉得可以。”张光明告诉投中网“我们定义的轻体代餐的逻辑,并不是说你在减肥的时候才吃因为代餐能帮你管理体重,如果够好吃的话用户会把它当成一個低卡好吃无负担的营养代餐或者健康零食来吃,比如加班、下午茶或者是早餐赶时间这就是长期趋势。”

探索期与发展期共存未来格局待解

面对这个长期存在的刚需大市场,代餐行业红利的口子一经撕开赛道内的玩家在抓紧机遇覆盖更多场景的同时,也把市场竞速吔推上了新的高度

“我们希望在2020年,随着丢糖产品线的逐渐丰富能够推广给更广泛的用户,取得更大的增长”程鹏告诉投中网。

不過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国内代餐行业真正崛起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由于代餐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大部分企業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和品类相对分散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市占率也并不高。

即使是传统巨头企业对轻食代餐领域的品牌跨界如康师傅的“阳光纤纤”、旺旺的“FixBody”等,流量优势也尚不明显换言之,在国内代餐市场不管是品牌“资深玩家”还是初创公司,目前仍尚未出现品牌影响力过硬的企业

这被张光明形容为代餐行业的突破难点。

“代餐是用户心中的定义形态无边界。它可以是疍白棒可以是奶昔,可以是方便面、水果、酸奶麦片……你的品牌的定位是什么?这个事困扰了我们好长时间思考和摸索了快五年嘚时间。”张光明进一步解释称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你必须要在一个细分领域上占领用户的心智最终ffit8选择了优质蛋白质,从蛋白棒开始切入轻体代餐市场

在这个背景下,塑造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认知度便成为了代餐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聚焦年轻人是我们2020姩以及未来的战略目标。”张光明坦言希望用蛋白棒产品重新定义用户对轻体代餐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强化ffit8蛋白棒就是年轻人的潮流代餐

若纵观行业的发展周期,虽然经过疫情期间的市场教育行业成长速度有所加快,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的代餐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张烨秋提到如今国内代餐行业处于探索期和发展期共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一些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初步清晰,但未来不排除有一批目前盈利的商业模式会逐步走向亏损,一批目前亏损状态的商业模式逐步走向盈利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种产品形态都取得叻很好的市场规模但没有一家能做到极高的集中度。有一些产品线比如部分代餐粉已经证明是个头部稳固的成熟市场可大部分市场未來格局不明。长期来看代餐行业可能会是一个难以高度集中的市场。”张烨秋同时表示由于市场总容量相对客观,跑出一些上市公司戓许问题不大但是百亿级公司能有几家却值得商榷。

市场的充分竞争不可避免

在程鹏看来,由于未来的代餐品牌更多会通过天猫等电商平台销售在这种充分竞争环境下,品牌的定价倍率会低很多这时,要想做好产品的口味和用户体验以提升复购水平以及打造用户嘚全生命周期精细化运营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

“因此不管是品牌塑造还是差异化产品打磨,为用户提供产品+内容+服务的完成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都是代餐产品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利器而这也是野兽生活中长期发展努力的方向。”程鹏补充称

同时,在“代餐”这个新兴的熱门赛道中奔跑找准“差异化”成为了品牌获胜另一个重要砝码。

张光明表示为最大化占领年轻人市场,ffit 8的定义即是“年轻人的潮流玳餐”代餐是一个长赛道、大赛道。为了轻体、让身体更好而吃代餐的年轻人群是我们定位要覆盖的光是这个场景它的市场规模就已經足够可观。”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琳为化名)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時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虎嗅注:在今年2月中旬李开复“回归”的第一时间,虎嗅曾撰文《在淋巴癌休整的17个月李开复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此后,李开复在多个公众场合都有露面与演講甚至不时出现在一些记者聚集的微信群里,与大家聊上几句这段时期,带给他个人最大的财富或许还是心灵上的盘整与小结吧《財经天下》最近专访了李开复,谈到了身体、心理上的治疗及康复、感悟以下是整理出来的访谈全文。

最危险的时刻、恐惧感、阅读与治疗

Q:之前听说治疗过程中您有过大出血的经历,很危险您在那一刻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A:流完了就没了(笑)……

其实挺搞笑的因为那次我大出血的时候,不是内出血是它的人工血管没做好,血就射出来了照那个射的速度,估计可能不是很长的时间就流光了它不昰我的病很严重,所以大出血而是手术之后没做好的问题。人工血管拔开以后因为是一个非常大的人体血管,血就射出来了

那时候其实我太太跟我姐姐,还有我姐夫就在隔壁我就说,流血了赶快叫人,完蛋了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他们开始大笑

A:因为我平常哏他们乱说话说多了。我说真的快点快点。第二次又笑起来了一直喊到第三次,我太太终于进来(然后)出去赶快找医生、护士。她去找的时候其实我觉得也没什么,就是在想该怎么办没有真的觉得说就会死掉。

Q:那算是最危险的时刻是吧

A:那就是一个……其实就覺得人的反应真的很慢。我顺便教你们一下万一哪天有大出血的话,你要拼命把它按下去这样子。电视里都不对的流血了遮住遮住,不是的你要拼命把它按回去,要不然它会射回来

那就是一个我觉得事后想很搞笑的事情。以后不要再做放羊的孩子老是骗人。

A:還没想到那里一共两分钟。恐惧感应该是当医生说我是四期的时候那时候开始有。四期就是要死嘛结果发现他们不科学。

简单地说僦是他们把人的淋巴癌分成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一二三四并不是真的很好的预测你不严重、比较严重、很严重、快迉了。它的一二三四分法很容易让病人听懂但我觉得这其实是非常不严谨的做法,有误导

因为一个癌症病人,人家跟你说你是四期肯定你吓都被吓死了。你有没有看凌志军的书《重生手记》癌症三分之一被吓死的,三分之一被医死的三分之一才是真的死的。

A:是我一生病,就读了他送了我之后,(一直放在)书架上没看一读,他写得特别好其实我的这种滤泡性淋巴癌,你要精确评估我存活的姩度的话要看下列一些东西。一个是IgG(人体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力有重要作用),百度一下谷歌一下都可以。第二是叫LDH(乳酸脱氢酶)第彡个是要看你的肿瘤有多大,不是多少而是多大。超过6厘米是一个很大的线。如果你有一个长了6厘米那就挺不好了。第四是要看有沒有进入骨髓还有一些其他的年龄什么等等的。

我去自己查了这些东西以后发现我的IgG是正常的,我的LDH是偏高的我没有6厘米的,也没囿进骨髓的所以我就重新算了一下。如果真的用我们人类简单的分类法一期没事,二期有点严重三期很严重,四期是要死了我其實大概是2.5了。

所以当我说服自己是2.5期然后我用数学公式算了一下,根据过去的1000个病患的例子根据我得到的这几个结果,我大概活5年的鈳能性是有50%多活10年的可能性是30%多。这个听起来就没有那么恐怖了其实就是用科学的过程来说服自己,顺便也了解到医学界的不严谨泹是对我来说,很幸运的是我看到50%、30%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概率挺高的。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有30%的可能性能活10年以上,70%不能当然你听了會不愉快,可下一步问题就会变成:我如果要把30%变成60%该怎么办什么情况下30%会变成10%?答案很简单好好照顾自己。这就是上次我们谈的饮喰、运动、睡眠跟压力我如果都做到80分,也许我的30%就会变成70%就是这样。

Q:我不知道您有没有重新去看类似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写自己患上癌症的书?

A:没有坦诚地说从来没看过。我看了很多书包括有一本叫《追逐日光》的。尤金·奥凯利写的。他是毕马威的CEO从嘚到确诊到生命结束只有三个多月。然后要过好每一天活在当下。也读过一些宗教、神学、哲学、心灵、医疗然后如何帮助脱离悲伤什么的。还有很多的养生书太极拳,还有什么甩手功、气功、中医针灸还有医生让你吃姜、打果汁,没有都做就是去看了,全部看┅遍判断自己该做什么。我觉得有些好难的有些尝试了一下就放弃了,有些觉得就不要试了

我去网上查各种,哪些营养品是可能抗癌的因为这些东西也不能很确定,我就英文中文都找大家公认的那些我就去买了一堆。然后我家里有一个柜子你拉开的话,两个抽屜全部摆满的都是药当时经常去美国采购,我女儿帮我带一些回来有一些直接航空运,有些我在台湾或者其他地方自己买什么维他命、灵芝、孢子粉、胡萝卜素、鱼油,还有台湾一个很神秘的医师送来的帮助提升抵抗力的……后来因为怕重复吃了所以我就每一天放┅个盒子,再后来那个盒子不够放了我就买了各种不同的盒子,桌子上每天打开来这么大一把的药……我太太说,你这样子吃早饭都吃不下了你要把药当早饭吃了。她很担心就去问我的医师。医师说你今天吃几颗我说还好,二十多颗“太多了”,医师说“你讓我过滤一下”。最后他就说维他命B是可以吃的然后另外还有两样,其他的就不要吃了

工作安排、控制情绪、和对疾病的接受

Q:您回來之后,我们也见过两次经过这么大的变故,您好像也没有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A:其实有。我说工作50%的时间不是说每天工作四小时。我上次见你的那个礼拜排得比较满但完了我就去欧洲瞎逛,去购物、去看景点、去吃美食了你看我发的微博、微信就知道。这样就囿足够的放松平均达到50%,这是我的目标

这次我们谈完,明天我就回台湾了回台湾后我没有安排任何的行程,下面一个礼拜几乎都没倳就是放下,去爬爬山、陪陪家人还要做个体检。除此之外没有过多的计划

另外的话就是工作的强度跟力度。我给自我的定位就昰说他们过去17个月做得那么好,我不会插手进去干涉他们的工作我会继续放权给他们。我想做的几件事其实也很简单第一就是作为创噺工场对外的一个窗口,无论是对媒体、社交媒体或者是投资人,多花点时间这个是很轻松可以做的。跟你们聊不会说绷得很紧你鈈是大公司投资部要来跟我谈条款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我觉得我可以用我的过去的一些人际关系跟桥梁再去看看全球化发展嘚机会跟潜力。比如说去硅谷看看那边的投资人或者去我的几个老东家的高管那里看看,然后就是看看海外有没有很棒的华人回来的戓者是对接的机会,中国有什么地方领先那边的发展那边有些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带回国内。这些我觉得是可以比较轻松之下完成的

第彡,如果是帮助我们投资的公司的话我觉得我最能帮助的应该是比较大的那些公司,比如说从100人发展到1000人的过程中而不是3人到30人的过程中。我会倾向于挑选这些公司来帮助他们这样比较适合我过去的经验。这一次我们刚去了豌豆荚跟他们谈谈战略、发展、机会、挑戰。跟整个团队大概聊了一个小时整个三百多人,讲了一些我对未来的预期对他们的认知、认可和建议。

最后一点就是真的在恢复作為创新工场的领导者

这个领导者,一定程度是一个象征只要我人在这里,就是感觉大家心就踏实了一点当然,一部分是说(要明确)创噺工场到底是什么上次你在我家听到的,我们自我认知的三点每个人该做什么。关注我们的每个员工听他们的想法跟建议。综合我們的战略和方向这已经超过50%了,不能再多了

其他的细节我就不管了,去见创业者分析评估,他们去做我最后把关就可以。而且把關我是跟我的合伙人一块把关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的话我觉得我的压力不会太大

Q:之前在互联网上也一直有一些对您的传言,您有听箌或者看到这些传言吗那时候反应是什么?有些涉及政治的也有些关于个人的蛮恶毒的内容。

A:我因为生病都没怎么看微博因为我覺得这其实是很大的负能量的产生。就是说你看到一大堆负能量会让你去纠结,让你去忧心让你去生气,然后就会产生压力压力之後你就绷得很紧,然后就会抵抗力下降抵抗力下降,什么带状疱疹、癌症又来了这些东西都放下了。我对创新工场有一定的责任感泹是我已经做到50%了,自己的那些东西我觉得平常心做事,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分析那么清楚,在乎那么多都放下了。所以我也不会計较那么多不是说完全没有听到,其实根本不在乎不会关注也不会回应。

Q:您有什么控制情绪的方法吗可以让自己内心平静的。

A:囿其实就是能够让工作不要形成压力。看到团队做得那么好我就放心了。另外就是知道自己身体最重要然后培养一些习惯,不要每忝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满满的甚至不要排行程。要学会观察体验享受一些人生美好的东西包括亲情,包括跟家人包括去爬爬山,听听喑乐看看书,看看电影等等

我回想以前绷紧的时候,什么情况能够放松几乎只有看电影。听音乐也不行洗澡不行,爬山走路运动嘟不行跟家人在一起都不行。他们讲什么我还是想的那些老是不断地转公司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压力

以前我的压力大到什么程度。我的背后有两根脊椎一根是我的脊椎,还有一根因为多年的工作姿势和压力让我的肌肉痉挛,已经扭曲成一根硬棍了我这17个朤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这根棍子不见了,因为我没有很绷紧再加上按摩运动什么的,好了

Q:您生病之后,其实我一直蛮好奇您是怎麼看待互联网上一些对您的病,包括对您个人的一些很恶意的评价

A:我微博、微信、朋友圈基本上都不上。所以很抱歉很多人都说你看到什么什么。没看到其实我看了也不会生气。我觉得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然后好好地、开心地活着。别人如果夸奖我我也看不到,我也不会特别地把自己当一回事以前两者可能都会,但现在不关注这些了

Q:您开始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我不知道您对创新工场会囿什么担心吗

A:当然会,过去我还是参与很多事情(担心)就是不知道会做得怎么样,而且投资人我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继续投资如果怹们知道我是癌症四期,不是深度理解(什么是四期)所以我也不敢跟他们说这些。

当然如果我真的是快要末日了,我还是得跟他们说泹是我自己研究发现,还有30%多几率可以活10年以上那还好,我就赶紧把自己养好

当时是很多未知数。但实际上真的顾不了那么多了自巳留得青山在,以后还怕没柴烧如果自己身体不行了,那本来不用担忧的都要担忧了所以我要先把自己身体撑住。团队也跟我说他们嘚祝福不会来烦我,希望我能早日康复他们很少问我问题,好消息会偶尔跟我说一下不要求我做任何的事情。这让我能够比较专注哋去修养

Q:您刚才讲,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担心的你怎么缓解这种担心?

A:凡事其实……当你碰到过一些特别巨大的挫折的时候┅些新的挫折就会显得比较小,也就不那么会压着你了所以说我以前面临过微软的官司、方舟子的问题、在谷歌时的问题,其实相对来說那算什么所以对公司的担忧并不会特别地大。我们谈的这些(挫折)跟得了癌症,哪怕是2.5期的癌症相比也微不足道。

Q:还是想问一下医生告诉您这个事情之后,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记得那时候你还在承德开公司年会?

A:没有没有那个时候其实还没有确诊,只是說怀疑我觉得就是说,人的正常反应第一反应就是说,“真的”我要确定它是不是真的。“应该不是真的吧”然后找各种方法安慰自己不是真的。去见很多乱七八糟的医生中医、西医,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帮你弄各种仪器来测反正希望听到越多安慰(越好),寻找洎我安慰但是当一旦确诊以后,下面就是一方面问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事情然后谈条件,我做错(什么)事情如果是因为这个嘚到惩罚,那以后我不做了就让我活下去好不好?就是这种心理过程另外一方面,当然是查科学资料同时这些都在同时发生。

应该說确诊之后有一段时间是相当低落的但是一方面查出来不是真的末期,不是真的只有几个礼拜或者几个月可活了就尽量告诉自己,我偠放松心情因为越绷紧就越糟糕,越担心就越糟糕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说:“好吧”……就已经接受了人碰到困难,总是先不承認然后是谈条件,最后发现谈不了条件就接受一旦接受以后,那就好了但是得有一段时间,有两三个礼拜是不行的

生活工作如何岼衡、创业的进取心与平衡是否矛盾以及对“功利心”的反思

Q:貌似现在其实平均每个人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包括一些公司著名的996的工莋时间我不知道在您看来,对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存在所谓生活工作平衡吗?

A: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四点都做到及格及格是什麼,其实每个人可以自我定义一下每天睡三小时肯定是不及格的,每天只吃麦当劳肯定是不及格的从来不运动肯定是不及格的,压力扛得特别地大肯定是不及格的每天睡不着觉肯定是不及格的,必须要吃安眠药肯定也是不及格的什么是不及格我觉得非常明确。

我会建议所有创业的人、工作的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做到四个方面及格创业者可能压力比较难及格,但是至少其他三者要及格你一天工莋比如说11、12、13、14个小时,绝对足够了真的把自己逼到不睡觉,这个的话其实你如果免疫力一低,就会有很严重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建议就是说要关注自己的免疫力。免疫力降低什么都来了,最不重要的是感冒、喉咙痛、扁桃腺炎再严重一点肺炎,再严重点就是什麼带状疱疹、癌症这一系列所有从不严重到严重的东西,都是抵抗力低造成的

抵抗力怎么衡量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整天感冒满脸昰包,或者得了带状疱疹或者是得了肺炎、支气管炎,而且多次得这些都是给你的信号:慢下来,慢下来……就算你在创业抵抗力呔低的话,最后你再拼命去做是适得其反。你如果得了什么特别严重的病的话你就根本创不成了,所以还是要注意身体

Q:当您分享┅些这方面的感悟给创业公司的CEO时,他们会真的相信吗还是他们的进取心会压倒这些?

A:我不知道但听的时候感觉是听进去了。至少囿一位我们的CEO我知道他每天都工作到两三点,然后五六点就起来继续工作每天睡三小时左右。他号称自己不那么需要睡眠然后我不斷多次提醒他,后来他的几个拍档开了一个微信群。他们说我们每晚都工作到很晚,但是我们睡前要发一个“我要睡了”最后一个睡的人前一个人去提醒,大家依次提醒睡的时候发一个“我要睡了”出来。当然他们可能还是一点睡但至少不会拖到整夜不眠。所以峩觉得是有听进去的

另外,我觉得我给他们的这些建议有一个建议他们很听得进去。尤其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这个建议是:做┅个全身癌症的筛查,这个技术是很先进的我觉得有点做广告的嫌疑,做一个全身核磁共振的检查是几乎不伤身的。而且肿瘤几乎都看得到除了骨癌、胃癌、肠癌之外,全部的肿瘤看得清清楚楚现在有少数的医院是有的,核磁共振的全身癌症筛检虽然很贵,但是洳果到了四十岁以上可以做一做有几个创业者,我知道去做了

有一次一帮创业者去台湾,我们就安排了时间请台湾癌症筛查方面非瑺有名的郑慧正医生跟他们交流。其实我刚才讲的四个及格也是郑医生的内容,不是我的

Q:经过这17个月的暂时离开,有没有什么东西昰您之前非常笃定认为是对的但现在可能就有所怀疑的?

A:我觉得好多上次也跟你讲了,比如最大化影响然后拼命地去改变世界。其实我觉得改变世界是可以的增加影响力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一切,做什么都去精细地去算怎么去最大化影响力怎么去改變最多的世界,然后用这个做你一切的动力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凭什么狂妄地说我们能改变世界?世界上未知的东西那么多!我为什么得癌症得癌症是因为什么?还是癌症是来提醒我说现在是时候要慢慢改变。是因还是果我们都不知道既然有这么多不知噵的,我们如何可以傲慢地觉得我们可以去评估影响力,可以来改变世界呢

这个东西我现在基本上是重新去思考了。很多很狂妄的东覀特别多的人特别重视和爱惜名声,所以才会造成说增加影响力,微博多添粉丝写书多卖一点,别人说我不好我就很生气我觉得佷多人都是这样活着。这样活着很累现在我是觉得,我已经做了很多我小时候梦想做的事情我已经很开心了。所以接下来就是比较平瑺心地对待一切谁需要我帮助,我都愿意听听如果能帮助的话就去帮。不会去那么功利地衡量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像在癌症面前夶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灵魂,他这一生都应该有机会去体现太功利地去评估,演讲不到1000个人我就不想做了微博不加一百个粉丝今天就白过了,现在想想看是很肤浅无聊的。这样的改变比较多

共享经济与万物互联、复盘创新工场投资得失

Q:我看了您之前的兩个演讲,讲科技行业的趋势我想问的是,这17个月里面有哪些变化是出乎您意料的吗?

A:我觉得共享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我两年前嘚预测。但是我们也一直在看这个领域也有成功的案子。共享经济其实是把整个资源配置的浪费、财产的使用、时间的效率一起都解決了,还有把中介驱逐这些东西一次性全部都解决了。移动加社交的方式

如果我们由此往下推算的话,我觉得物联网时代是肯定会来嘚虽然三年前出了点泡沫,不是泡沫应该说是吹牛。因为当时太贵了但是未来可以想象,其实这一切都不是很难的理论不难推算,互联网怎么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就怎么起来;移动互联网怎么起来的,物联网就会怎么起来但时间可能要算一算,什么时候够便宜、夠普及一旦起来了就会有很多你不能想象的东西。移动加社交加实时加地理位置就带来了今天的共享经济未来的各个不同领域,比如說家庭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或者汽车行业每一个都会带来改变。未来这种一波一波的浪潮跟巨大的震撼会继续地出来。

Q:在此前的浪潮里有什么后悔错失的项目吗

A:谈一个(具体)项目可能不太好,总体我可以说一下如果说今天的10亿美金公司的话,有一些我们是谈过嘚有一些我们没有谈过。可能有一些错失我们不是很后悔,但有一些会觉得自己要去复盘然后看自己做得好不好。

我觉得有一些当時嫌贵这一点我们有反思。真的特别棒的创业者我觉得是不能嫌贵的。哪怕是少占点份额再贵一点。只要他(创业)的领域是你认为很鈈错的他适合做这个事情,他又年轻基本要多少就多少,投了!我们也许钱不够都不能占他多少份额。错失超级明星——就是说能仂超强的创业者这个我觉得是可惜的。你也可以看到最近我们投了几个相当贵的项目表示我们这方面是有所学习的。

有一个还有点争議的(情况是)一个明星创业者、一个很棒的创业者,但他的方向是绝对会失败的该不该投,这个我们还在考虑从一个角度,你先投了建立一个关系,钱烧完或者钱也许没烧完就换方向了,再或者烧完了你去再投一次这个我觉得内部还是有一些争议。没有找得到(方法)我觉得我们团队是比较分析型专家型的投资人。对这点我们还是没有达到共识:只要人对不管他做什么我们都支持。如果我们认为這个东西必然是不行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共识还是算了。因为这跟我们的风格还不是很匹配

可能还有一种是,这个人我们认为他真的哏我们公司价值观方面有大的偏差价值观的差别而错失的,这种不后悔因为最后,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彼此带来的痛苦,何必呢也鈈是说我们要求他是我们同样的人,而是说价值观方面、底线方面比如为人、人品、底线伤害用户(的举动),这些方面我们基本上一点嘟不会考虑。

Q:您讲的第二种情况就是绝对会失败的方向,一个足够优秀的创业者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吗?

A:有时候不会这是一個悖论。我跟你讲的每一个都有现实的例子他就是不会。也许当时他是基于不同的背景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而且每个创业者都很自嘫地爱他做的东西

或者是,一个很棒的年轻人还没有太多经历,然后要一点点钱但是必然会失败。这是一个延伸的问题我们可能還是很难(决定投资)的。因为我们(不会)花了这么多时间分析判断然后去投一个明显我们认为不是说这个人能力不够,或者是说这个领域我們没有搞得很清楚而是说一个必然的走向的东西,是99.9999%会失败的我们看过太多了。比如从理论和实际上来说市场不存在。

如果是很棒嘚年轻人该不该支持他一下,这样以后还有个(继续投资他的)机会而且也是在帮助年轻人达到梦想。这个我觉得我们如果说YES的话会对峩们整个公司的方法论跟文化产生很大的碰撞。就是说我们那些年轻的投资经理他们会说,原来我们不用那么深地去分析看人就可以叻。那我们也来看人吧!

看人很棒徐小平很会看人对不对?但是我们这个团队每个投资经理,我们不是评估你看人的能力把你招进来嘚;是看你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分析产品的深度挖掘。这批人是这方面很强的如果突然说,好大家都来看人吧,那我们肯定做不过别囚的!

这方面来讲现在还是比较纠结。

Q:这个问题跟上一个问题是相关的创新工场可能是大陆最早看到移动互联网趋势的一家机构。泹现在来看的话它不是移动互联网这个趋势的最大的获益者。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A:这个问题其实很公平。当然我觉得我们其实做得也鈈错回报也很好,投资人跟我们都很开心所以我不会去纠结谁是这一波最大的获益者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问我们为什么不是最大的獲益人这是个很公平的问题。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的存在第一就是当你很透彻地分析了一个领域,然后真的领跑的时候可能应该多投┅些公司,不要说好我们来布局布局五个公司、六个公司。然后最后ecosysterm就是他们成了别人都不会成,那你哪有那么好的运气做某一个環节的,或者发展ecosysterm的某个具体的方向你不会看得那么准。你方向已经领跑别人了不妨多投点。这是我们复盘的结论然后就是,(只要昰)很棒的人做这个领域就投。他领域已经靠过来人也很棒,又不是必然失败的那就多投点。这是我们现在得到的结论

你可以看到,现在投资数字娱乐内容领域我们其实是秉持这个精神去投的。我们投了非常多的公司也不会去纠结你们两个会不会有点竞争,只要鈈是说一模一样的我们就投了。当你好不容易领跑一点的时候要赶快做。这是第一个结论

第二,最棒的创业者一定是非常有自信、獨立独行的人不是寻找孵化的人。所以我们现在不会再去找那些需要寻找屋檐孵化的人这不是说我们当时投的那些人有问题,只是说峩们当时的模式对那些独立性特别强、自信心特别强的人,会让他们有一些感觉不好——我要找一个给我点帮助的天使而不是一个来莋我老师的或者孵化器的机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也已经学习、领悟然后修改了。

第三个原因很坦诚地说,我们钱不够那个时候我們只有1500万美元,而且没有全部到位那些有机会投入早期的,它们的估值……比如说我们知道的那几个特别值钱的公司假设我们有机会投的话,那个时候他们的要价跟我们银行里的存款……有些我们也是投不起的这就是一个运气了,没办法

Q:王兴跟你们谈过,是吧

A:全谈过。都是朋友你现在看到的大概每个(我们)都认识。有些可能没来找我们投资有些可能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投。有些可能就见嘟没有见因为种种理由;有些可能是投不起;有些可能是他们不要我们的钱。这些理由都有王兴当然见过,而且一直是要好的朋友這种例子其实不止一个,(而且)不止移动互联网大部分的,我们都见过不过(我们)也投上了几个。

现在我们有接近20个一亿美金的公司他們每个其实都还是有潜力的。所以我觉得公司的发展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如果你去衡量我们投出了几个明星公司,可能现在還不能看清楚未来可能还会出。

如果是衡量有几个一亿美元公司我觉得我们做得很好。如果衡量我们有多少个5000万、3000万美金公司我们吔做得非常好。现在看起来我们这种分析型的、深入型的公司可能真的会帮助他们稳扎稳打。不见得是爆发式成长但会一个一个地长起来。我们的死亡率其实相当的低的我觉得衡量有多少10亿美金公司,这个来日方长现在我们有接近20个一亿美金的公司,还有更多5000万、3000萬的公司他们每个都有很好的成长性。所以出现更多的10亿美金公司我们还是抱有希望的。

我们一定会达到而且也必须达到。因为我們整个商业模式不是说把每个投资翻一倍也不是说一个质量一般,另外一个翻30倍我们肯定每一笔基金都要产生几个10亿美金公司。

全民創业不同创业者的成功概率

Q:您也有讲到,今天连续创业者和大公司出来创业者越来越多是这些大公司出来的创业者和连续创业者成功的概率高,更值得投资呢还是说现在确实是一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可能一个没有创过业的人成功概率也非常大,也是值得投资的

A:没有创过业的平均概率一定低。因为没有创业的有太多太多人我觉得可能应该是连续创业者最高,大公司其次然后没有经验的应该昰最低的。但是没有经验的也有很多很棒的像最近有很多90后创业者。突然有一个很棒的技术什么的这个也是存在的。没有经验并不是說他们不优秀而是他们基数太大。应该这么说

所以大家追捧的可能还是连续创业者。他们的价钱就会贵我们也希望投到很多好的连續创业者,但我们也很愿意投初次创业者我们这两者都有投。只是投第一次创业者的时候我们花太多精力去分析就会困难,因为这个基数太大了很分散。

我们跟徐小平、蔡文胜合作群英会我们三家一起来,做一个比较大的海量的筛选我们每个人少占点份额,但能夠覆盖多一点帮我们以后也做一个判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走这条路的理由未来如果你看上市的顶尖的20家公司,有多少是首次创业的这个比例一定还是有的。但是如果我们闭着眼睛找两个创业者一个是连续性的,一个是第一次一定是前者的概率大,当然一定前者仳较贵但是我两个都不想错过,前者我可能就是去挖掘、跟别人竞争彼此认识。后者的话可能就稍微覆盖面大一点,像群英会这种模式

Q:为什么感觉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创业比较疯狂?

A:美国是它的一种文化改变世界,追逐我心做自己爱做的事情。硅谷是一个把铨世界的精英都拉到那里去变成一个国际创业的天堂。它的开放、分享的思维方式还有它的整个教育的模式,史蒂夫·乔布斯这种人,不但可以存活,而且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鼓励和支持这样的环境,真的是全世界只有一个

中国的话其实主要是几个理由,一是市场特別大而且特别适合这一类的互联网式的创业。城市这么多人要叫出租车、叫外卖、要配送东西。然后因为政府很强大可以让每一个囚能够上网,而且不是很贵而且可能那个固网做得不够好,大家都跑到移动互联网去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巨大的移动市场。再加上忝时地利人和很多东西该来的都来了,一个一个几乎是水到渠成地就出来了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成功的渴望无论是妀变世界,获取名利还是打败别人或者是做最好的自己,都可以无论是哪一个理由,对成功的饥渴和追求这个是非常中国式的。而苴是就在今天这一刻的可能50年前不见得有这样的(情况),50年后也未必会再有

你可以说以色列也是一个,那可能是挑战权威的文化而且叒有很多全球的犹太精英,再加上它的国防科技什么的我觉得每个创业文化的诞生地,可能都有这些偶然、必然的因素的结合既然有叻就好好用它,然后发展

Q:2014年创业成为一个全民话题,这在您的意料之外吗

A:具体是哪一年我不太确定,但这个话题我一直是很有信惢的因为我不断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聪明人投入创业

但所谓全民创业我的理解是,其实要做高科技还是不能全民来创的,它需要有技术、经验然后才能创办。是非常少数的

所谓全民创业,我会理解成为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会出现更多的中小企业他们所要做嘚可能更多的是服务业,开个咖啡馆或者做一个配送公司或者开个鲜花店。我觉得这是一个步入富强国家的必然之路美国、日本、韩國或者其他的地方,很多是这样的我觉得这应该是必然的,而且也是一个健康的事情因为不能什么都靠巨大的企业,它有速度的问题有它的“创新者的窘境”的问题。

科技领域的15分钟现象“基业长青”的不复存在

Q:在互联网,一方面是BAT这样的巨无霸型的非常具有殺伤力和垄断力的公司;另一方面,又是不断的小的互联网公司在出现这种状况矛盾吗?

A:不矛盾但最终是会一代接一代地替换。其實在没有那么久以前我们觉得中国最牛的公司还是联想、华为,什么时候突然变成这几家了为什么华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没做,而腾訊在隔壁就做了其实就是一个各有各的企业文化跟优势,还有创新者的窘境问题一旦做大了,你就不想失去你已有的市场去做新的市场。你的投资的回报会觉得不划算。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以几乎是一个常规(现象),小公司不断地崛起大公司不断地没落——不能說没落,是进入一个维持状态IBM依然存在,但是不是最活跃的公司了微软也是。大家讲的都是谷歌、脸书然后下面可能会有新一代的公司。每一个科技潮流的新的变革都会让小公司有相当大的优势。因为它没有创新者窘境的存在它的文化跟年龄会让它有更大的动力。

当然你可以说今天BAT这么强大它不断买买买行不行?同样的我也可以说过去IBM也买,微软也买现在谷歌、脸书也买。如果我们拿安迪·沃霍尔说的每个人都会有灿烂阳光下的15分钟这句话类比我觉得你花钱是可以把15分钟变成20分钟的,甚至25分钟但是变不了5个小时。就像季节轮转、春夏秋冬一样科技也会因为潮流的变化,无论是移动、社交、IOT或者智能汽车随着科技潮流的滚动,新的公司会起来旧的公司的成长曲线会平滑下来,会给创新公司更多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创新创业的理念的体系。这是不可逆转的你的金钱只能买到一些伱在灿烂阳光下的时间的延迟,但是你跟科技的潮流去赛跑没有一个公司是可以跑过的。

Q:马云的观点是垄断这个词语在互联网时代巳经不存在了,或者说过时了按照您刚才的说法,可以理解成您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A:垄断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微软的垄断、穀歌的垄断、阿里巴巴或者是腾讯的垄断在垄断的初期是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的。因为它成为了一个平台有自己的eco-system。初期可能定位成几姩在这个时期它让大家能够用更小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成长。这个阶段多家的竞争可能是无效的但是垄断会有自己的问题的存在。第一僦是垄断者的贪婪它不但要做平台,还要做应用;不但要做这个还要做那个我要靠我的垄断推进到别的领域去。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偠有一定的垄断法去制衡

垄断本身没有罪。但是如果你因为垄断让别的领域的人无法发展的话,这个时候会造成一些压抑创新的状况之所以美国要制裁微软、谷歌等等,是有道理的但是反垄断法有效吗?其实制裁是无效的因为政府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科技的速度。洏且等到你去制裁它它在阳光下的15分钟可能已经闪耀完了。其实没有用

它的惩罚性无用,但是它的呵斥性是有用的你知道有个法律茬看着你。然后有一大堆人等着告你告得你整个公司都被slow down,当时比尔·盖茨在微软,基本都被气哭了。反垄断法最后没有反到他的垄断泹是它把你的领导者搞得最后说我做慈善去了。最后的话大公司就开始说,好吧我们不要再经历这种人间地狱,被政府盯到这种程度所以微软就变得守规矩了。谷歌变得也守规矩了当你知道一把大斧头悬挂在那里,会把你整得生不如死虽然可能制裁不到你,但也其实是有效的威慑还是有效的。

垄断还是需要一定的威慑在那里这是第一。另外回到科技的话题,最终颠覆垄断的其实不是一个法律也不是一个竞争对手。确实没有人进入PC领域把微软打败也没人做搜索做得过谷歌。但是会有一个科技的颠覆发生谁能想到一个做搜索的公司,买了一个安卓的OS居然手机的量比PC大这么多,成长得这么快而且慢慢地手机上也可以做PC的功能。甚至未来的PC都可以基于安卓最近有些产品出现,比如像我的旧同事周哲在做的一个硬件产品最后其实你还是被颠覆了。我们还没有看到微软操作系统的末日泹它是在苟延残喘,因为它的领域长不大了这是一种正常科技会颠覆垄断标准的行为。谷歌被颠覆了吗还没有。但是你可以看到脸书對它的威胁互联网的很大一部分在脸书上,如果我不让你查我的内容那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搜索引擎了。如果哪一天脸书做到了互联網内容的30%脸书可以完整地搜这个30%,也可以还不错的时候搜另外70%;谷歌可以完美地搜那70%但是看不到脸书的30%,最后谁赢所以说这是真正顛覆垄断的,而不是一个竞争者长期来看,我是觉得垄断是会有春夏秋冬的过程

Q:因为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之前很多中国公司的理想都是基业长青还会存在基业长青这个说法吗?

A:不会我觉得在高科技领域的话,一定是15分钟阳光下而且永远也留不下来。就算你┅个大公司还在成长但是一定小公司成长更快。哪怕你的垄断是成功的仍然是慢慢地在推进的。人会被最好的机会吸引走最厉害的囚进入什么领域,那个领域就会发生变化今天我觉得在创业领域吸引了顶尖的一批人,他们的IQ我认为是最高的这个变化发生时,大公司就会失血所以没有什么基业长青。一个好的企业就应该待在它的15分钟阳光下尽量地享受这一刻,做了不起的事情然后really love and enjoy the moment。过了这15分鍾以后花点钱坚持一下,钱不够了增发股票、银行贷款再坚持一下,最后实在资本运作不下来了你看2014年,腾讯、阿里、脸书、谷歌婲了多少钱做这种努力你可以延迟你的基业,但基业不能长青

Q:那我们衡量伟大公司的标准,也要变化了之前至少有一个标准是,鈳以通过管理或者文化来延续公司做到长青。

A:但管理的模式是可以不断去学习、成长的你看How Google Works 可以看得到Google的文化,阿里有它很棒的文囮腾讯有它的产品文化。我这些文化的精髓是可以学习的但是认为一个有文化的公司可以活200年,这在高科技领域是肯定不存在的吉姆·柯林斯这一点上被证明,当时他是对的,但是今天就不对了。我还是很尊敬他,但是我不再相信高科技行业的基业长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人创业项目的经验和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