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降噪豆和bose的降噪耳机跟bose降噪耳机哪个比较好

- 系统光盘下载网站!
当前位置: >
> 详细页面
BOSE QuietComfort有哪些主动降噪耳机值得推荐?
编辑:quers
来源于:互联网
  BOSE QuietComfort有哪些主动降噪耳机值得推荐?说到BOSE降噪耳机就不得不提到QuietComfort系列,虽然QuietComfort系列目前只有4款降噪耳机(分别为QC20、25、30、35),但这四款降噪耳机的设计初衷各不相同,却又各有特色,如果你打算入手一款降噪耳机,你会喜欢BOSE的QuietComfort系列吗?
BOSE QuietComfort系列降噪耳机
  提到降噪耳机,你会想到哪个品牌?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BOSE、索尼、AKG和FIIL。不过,要论到谁的降噪效果最出色?那么我的脑海里所浮现的只有BOSE了。这么说吧,笔者此前用过BOSE的两款降噪耳机QC20和QC25,也用过很多其他品牌的降噪耳机,但只有在使用QC20和QC25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整个世界竟然可以变得如此宁静。而这,也正是BOSE品牌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用产品感动用户。
  目前BOSE旗下所有主动降噪耳机型号(只有4款)都在这里了,包括去年推出的QC35,以及QC30、QC25和QC20。想要详细了解这四款降噪耳机(或有选购打算)的朋友,建议花一点时间看看这篇评测。那么话不多说,就让我们先从这款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QC35开始吧。
  一、QC35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
  外观设计
熟悉的家族脸
  BOSE的头戴式耳机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家族脸&,辨识度非常高,而新推出的QC35也不例外,和QC25以及Soundlink系列相比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连颜色也依旧是低调的黑色和银白色。不过据官方介绍,后续将会推出色彩定制服务,满足用户对时尚和个性的需求。
外壳部分采用玻璃纤维尼龙材质,质感出色
  虽然外观没啥亮点,但QC35的做工和用料却十分出色,耳机外壳部分采用了玻璃纤维尼龙材质,而非传统塑料材质;不仅质感很高,而且手感非常棒,光滑细腻,同时还兼顾了轻盈和耐用性。头梁和耳罩分别可以折叠/伸缩和旋转,佩戴时可自由调整舒适度,也更便于收纳和携带(原厂附送高档耳机收纳盒)。
佩戴舒适牢固
蛋白皮耳罩
  头梁部分采用了&Alcantara&材质,柔软细腻的手感类似于翻毛皮,但不是真皮。耳罩则采用了亲肤的蛋白皮,优点是柔软舒适,与头部的贴合度很好;加上全罩式包耳设计,佩戴效果非常出色,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压迫感。唯一的不足是夏天佩戴容易出汗,这点也是皮质材料不可避免的。
电源/降噪开关/蓝牙配对键
多功能按键
支持NFC功能
  作为BOSE首款支持蓝牙功能的头戴式降噪耳机,QC35在右侧耳罩设计了4颗功能按键,可实现开关机、蓝牙配对、上下曲切换、音量调节和唤醒语音助手等功能。耳机在开机后会自动进入蓝牙模式,并开启降噪;与手机蓝牙连接后,即可播放音乐。值得一提的是,QC35还支持NFC功能,如果手机也支持NFC,可以更快速的进行蓝牙配对。
2.5mm耳机孔,支持有线连接
  如果耳机没电了,不用担心,左侧耳罩底部配还有一个2.5mm耳机插孔,使用原厂附带的2.5转3.5mm耳机线可以继续听歌。续航方面,QC35不再像QC25那样使用一节7号干电池供电,而是改用锂电池,蓝牙模式下可以使用20小时(正常音量下),耳机线模式下则能使用40小时,续航表现相当不错。
  专属APP
  现在高端蓝牙耳机普遍都配有专属APP,BOSE的产品也不例外,在iOS和安卓用户都可以在应用市场下载&BOSE CONNECT&APP(目前支持QC35和QC30两款耳机)。通过这个APP,用户可以给耳机设置名称、提示语言、切换/删除音源设备、固件升级等功能。
通过APP可在两台耳机之间分享音乐
  APP还允许两只BOSE蓝牙耳机相互之间分享音乐,即使其中一只耳机没有连接音源,也可接收从另一只BOSE蓝牙耳机分享过来的音乐。但略显遗憾的是,APP目前不支持EQ调节;而想要分享音乐,则需要有另一只BOSE蓝牙耳机才行。所以从实际体验来讲,这款APP的可玩性并不高。
  毫不夸张的说,BOSE降噪耳机的效果是目前最好的(没有之一),虽然官方并没有标注QC35的最大降噪量,但实际体验感受是不需要数字来说明的。开启降噪模式后,低频噪音被很好的隔绝,以笔者在办公区为例,空调、电扇的噪音完全听不见了。而到了户外或者地铁里,外界的喧嚣和机器的轰鸣声都变得非常微弱(能听到周围的谈话声),这时只要来一首音乐,一切噪音都消失了,你听到的只有美妙的音乐。那一刻的内心感受真的可以用幸福来形容。
降噪效果出色
  对于我们日常所处的环境,如办公室、地铁、公交、马路、飞机等相似级别的喧嚣场所,借助QC35的降噪效果,你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听歌时,音量完全不用开的太大,与手机蓝牙连接,一般来说开到中等或偏高一些的音量,就非常合适了。
  谈到音质,平心而论,QC35绝对算不上HiFi,在同价位耳机中也不一定算是数一数二。它的声音透明度一般,有音染;低频密度和弹性都不错,音乐节奏感很强,而且乐器的变现力很好;高频有点闷,解析力一般。整体来讲,QC35的音质虽然不优秀,但听着很舒服,没有明显的短板,听流行乐、摇滚乐、电子乐都很不错。
  购买建议:
  QC35的售价为2888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确实有点贵,如果不是专门为了降噪功能,则不建议购买。但是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上班族和经常出差的商旅人士来说,想要在旅途中给自己一份宁静(同时还能摆脱线材的束缚),那么BOSE QC35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多花一点钱,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这钱花的值不值大家自己判断吧。
频道热点资讯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2011 系统之家(www.xitongzhijia.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查看: 5796|回复: 188
最强无线降噪耳机Sony 1000x V.S Bose QC35 大比拼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导师, 积分 132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22 积分
魔力币2154
本帖最后由 rockbao 于
17:59 编辑
& & 首先双机镇楼
&&我本身是一个对环境噪音很敏感的人,常常因为一些噪音吵的头昏脑涨,最近一次又泛起要入一个好用的降噪耳机是春节出游,坐飞机时自己忍受着持续若干个小时的噪音,隔壁的大叔却戴着降噪耳机怡然自得.
& & 马丹!我也要买!!!
可能我耳朵比较特殊,普通的耳塞或者入耳式的耳塞戴不到半小时就火辣辣的疼,EarPods算是唯一能够长时间佩戴的耳塞,然而苹果家并没有降噪耳机,剩下能考虑的只能是头戴式耳机.
&&其实在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Bose可以说在降噪领域一家独大.虽然各家也一些主动降噪产品.但是跟同类的Bose来比简直不在一个等级.直到Sony这款满带黑科技的1000x出现.
&&出于对Bose这个降噪领域的老牌主力军的信任,Bose QuietComfort 35自然是一大首选,其次QC35的竞争者:Sony的MDR-1000x.毫不夸张的说,1000x就是针对QC35而来的.不管是二级类型,售价还是耳机实物,甚至是附赠小配件小收纳包都可以闻到浓浓的肛正面的味道.&&既然两者是旗鼓相当的对手.那今天我们就来让两只小菜鸡来互啄一下,看看谁才是无线降噪耳机之......鸡王!!
& & 外观对比
我们的一号选手QC35,其耳机罩采用了金属材质.连杆采用了金属与塑料结合.整个顶部及耳机垫这些与人体接触的部位才用了几位柔软的皮质材质,即便是有用到塑料材质,但是并无太多塑料感.不管是触感还是观感都非常的棒.
我们的二号选手1000x,其耳机罩采用的是皮质材质,与人体接触部分也采用了柔软的皮质材质,顶部连杆才用了金属拉丝材质做装饰,而两侧的连杆才用了金属与塑料材质配合使用.右耳连杆处还标注了一些产品信息.Sony的材质处理就比较让人失望了,塑料感较强.
& & 外观总结
&&从外观来说总体外观包括结构设计都非常类似,不亏是旗鼓相当的对手.由于对材质的处理方式不同.导致1000x不管是观感还是手感上都稍逊一筹,并且Sony的塑料件会嘎吱作响.亏得1000x还比QC35贵了11块.
& & 舒适性对比
&&降噪耳机作为一个半工具式的产品,在例如长时间航班飞行;嘈杂的工作车间等使用场景中经常是需要长时间佩戴的.所以对于降噪耳机来说,佩戴的舒适性极其重要.两款产品接触人体的部位均采用了皮质,且质地柔软,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适.但是1000x有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就是两耳间夹力较大.也就是俗称的夹耳朵.这个问题导致1000x经常戴不了多久就会感到不适.在这个问题上QC35就做的比较出色了.它像是轻轻的贴在你两耳间,不带一丝压力,长时间佩戴也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在QC35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
众所周知我们的耳朵是长这样的.由内而外逐渐向身体外侧生长.
体现在QC35的耳机罩中就是一边低一边高,为我们的耳朵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证耳朵不受挤压.保证了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也侧面的体现了Bose在舒适性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相较之下1000x并没有什么特别设计,两边一样高.让你备受挤压的耳朵每戴59秒,寿命就会减少一分钟.& & 舒适性总结
&&在舒适性上Bose完胜,在一个需要长时间佩戴的产品上让绝大多数人赞同它的舒适性,不仅体现了Bose在主动降噪耳机领域多年来的积累,也侧面体现了Sony在一个降噪耳机上却依旧使用着做普通耳机的老思维.
& & 降噪性能
&&降噪性能是一台就主动降噪耳机的核心竞争力,Bose作为行业里的老牌主力军功力自然无话可说,而Sony在1000x上展现出的降噪技术却让人眼前一亮,毕竟长久以来能跟Bose抗衡的降噪技术少之又少.Sony这次的降噪可以说与Bose打的有来有回,Sony在高音上降噪更突出,对人声的降噪也更强,Bose对中低频的降噪责更胜一筹.(当然坊间也流传着降噪耳机特意削弱对高音的降噪效果,让你在紧急时刻能够听到各类诸如警报声,小孩哭闹声,车辆鸣笛声.)
&&同时Sony在降噪的模式上有更多的选择有两种环境音模式:
环境音普通模式做到关闭降噪,并且做进一步的收音,让你带着封闭式耳机但是感受不带耳机的感觉.(为什么不直接把耳机拿下来呢.)
环境音人声模式会打开降噪,但是凸显外部人声,可以让你不错过诸如广播或者报站之类的语音信息,也可用在与他人沟通的情况下.
同时Sony还有一个降噪优化的功能,通过检测使用者的佩戴方式,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而Bose只有单纯的一个降噪模式,打开开关即开启降噪模式.
& & 降噪性能总结
&&总体的来说两者的降噪性能上平分秋色.在实际体验中Bose坚守了自己的职责,而Sony拥有更丰富的降噪方式可供选择.这一点上非常值得Bose来学习.但是!但是!Sony依旧有一个硬伤,带着耳机稍有动作耳机的塑料件就嘎吱作响,特别是开启降噪后,环境噪音降低了很多,这嘎吱声更是异常明显.一个降噪耳机自己却成了噪音源,这不得不说是1000x工业设计的失败.
& & 功能性与易用性
&&你要问我如何评价Sony的1000x?& &那就是带着滚滚的黑科技直面QC35杀将过来.
来看看Sony这次有哪些黑科技.
首先Sony在耳机的右耳罩上设置了一块触控板.通过触控板可以对音乐进行诸如暂停,换曲,音量调节等一系列的动作,还可以召唤Google Assistant和Siri.Bose也可以做到这些操作,不过需要通过实体按键.
快速提醒模式:将手掌放置于右耳机罩上责开启此模式,开启后会降低耳机内正在播放的音源,并对外界声音进行拾音,有些场景甚至比摘了耳机听得都清楚,让你可以不错过任何外界语音提示或者很方便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LDAC & aptX 支持:索尼独家的LDAC技术可以提供高达990kbps的传输速度,搭配自家支持LDAC的前端,让蓝牙耳机也可以享受到无损音质的享受.配合自家本已不错的发声单元音质可以说完胜Bose.可怜的Bose连aptX都不支持.
DSEE HX&S-MASTER HX& &&&Sony可以说把能打的标都打在了1000x上,背后的黑科技自然是一个也不会少.
&&那你又要问我了,如果评价QC35?&&我只能说Bose做了一台&蓝牙无线降噪耳机&这个评价即是褒义也是贬义.QC35有一台优秀的无线降噪耳机该有的东西.但是除此之外,它什么都没有.
&&再说说两台耳机的易用性,Sony的触摸板很灵敏,效果也不错,但是由于我佩戴舒适性很低,导致我经常需要调整耳机或者拿开耳机放松一下耳朵.导致误触事件频频发生.无意中也降低了对他的好感度.而Bose在舒适性方面做的很少,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想要误触也没有这功能啊)
蓝牙连接方面要夸一下Bose,Bose有自己的APP.不管是管理还是连接都非常方便,切换连接对象也有专门的实体按键.非常方便,而且支持同时连接2个前端,像是日常使用场景坐着电脑办公,不管是电脑传出的声音还是突然的来电都可以轻松应付.
而Sony这方面如果这个时候突然来电就需要摘下耳机去接听电话.或者右手按住右耳罩开启快速提醒模式,然后接起电话往左耳罩上扣?
在这里还要讲一下附赠的小随身包.虽然两者大小相似,摆放方式也雷同.Sony的包中有一个小间隔条,能够保护两个耳机罩不会互相摩♂擦.肯定是强迫症们的最爱.
而Bose在随身包内部还提供了一个小侧框,可以收纳耳机线及充电线,Sony缺没给这两个关键部件设置位置,差评.顺带吐槽一下Bose的耳机线又细又小,还是Sony的粗粗壮壮惹人爱.
& &最终总结
&&其实这回两款产品都有很好的内在表现,特别是Sony,带着慢慢的黑科技杀入游戏,也体现了一个大牌老厂应有的水准.但是小细节上仍有瑕疵.如果能够改进工业设计上的缺陷,同时增加APP端的控制.让用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对此我对1000x的下一代产品抱有极大的兴趣.
&&对于Bose来说QC35是一款非常成熟可以说毫无缺陷的降噪耳机,但是用户总是贪婪的.我们要更多!更多还要更多!
也希望Bose能够好好利用自己的APP,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在降噪上也能开发出更多的模式来适应更多的场景.
对于有兴趣购买主动降噪耳机的小伙伴
如果你喜欢听音乐,又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更好的欣赏条件,在对比后又能接受Sony的佩戴体验,那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入手这款满带黑科技的Sony MDR-1000x.
如果想要的是一款能够给你带你去到月球般的安静环境,佩戴体验轻盈的如同空气般的降噪耳机,那就毫不犹豫的选择Bose QuietComfort 35.
好啦.这次的大比拼就到这里,很感谢看完全文的小伙伴们,感谢祖国,感谢并不存在的赞助商,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大家下次见~
<p id="rate_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魔力币 + 5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魔法值 + 10
门户文章 + 1
魔力币 + 5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这波b装的我服&魔力币 + 50
" class="mtn mbn">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4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沙发都没了 还来干嘛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 积分
回帖奖励 +1
好东西,顶一下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 积分
回帖奖励 +1
听说有魔力币。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7 积分
回帖奖励 +1
学习一下!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1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回帖奖励 +1
我要看楼主女装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9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回帖奖励 +1
谢谢分享··········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5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9 积分
魔力币1023
bose的耳机降噪效果声名在外了,SONY的还没用过。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5 积分
不中呢???????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9 积分
魔力币1023
回帖奖励 +1
再说一下,我个人还是喜欢在房间一个人静静的听音乐,另外耳机目前我也比较接受有线的,无线的耳机始终觉得音质不如有线。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8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0 积分
回帖奖励 +1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3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0 积分
魔力币1244
回帖奖励 +1
谢谢分享。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8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7 积分
回帖奖励 +1
说实话,我是冲着硬币来的。。。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8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 积分
魔力币1465
回帖奖励 +1
谢谢楼主分享啊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14
魔力币5396
回帖奖励 +1
强中自有强中手啊,数装b人物,还看今朝啊
你每次过弯都很不自然。虽然这辆GT-R的马力很大,不过车头很重。那么多急弯,你每次入弯,就一定要推头。尤其是最后那五连发夹弯,你每次都拿不准最好路线。除非你能克服这个问题,否则你是斗不过我的五菱宏光的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9 积分
BOSE黑科技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9 积分
回帖奖励 +1
据说是打飞机专用?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9 积分
回帖奖励 +1
Bose在舒适性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5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3 积分
魔力币1440
Bose还是不错的
安德鲁M经济学
DDOS纪念勋章
DDOS纪念勋章
那些年参与勋章
那些年参与勋章
Powered byAccess denied | www.hainei.org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hainei.org)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eee3d81ee62936c-ua98).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280|回复: 0
索尼WI-1000X对飙Bose QC30,挂颈式降噪耳机对比评测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一年前,我体验到第一副降噪耳机,那种静腻的感觉让我不能久久不能释怀。而在前两个月,我购买了Bose QuietControl30(以下简称QC30)这副耳机,她让我再次体验到第一次使用降噪耳机时的感觉: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明明身处嘈杂喧闹的街边,而自己的心却遨游在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只有自己和悠扬歌声的世界。我被那和独特的“孤独感”所震撼,并爱上了这种感觉。从此,这副耳机成为了我随声携带的伴侣。当然,喜欢上QC30不仅仅是因为她出色的降噪能力,我更看中的是在保持较为出色的降噪效果下还能有个不错的便携性。
  QC30耳塞式的设计给予了我更大的活动空间,其小巧的身材不会打扰到正处在畅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会的我,而且还不会给耳朵带来闷热感,这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她,不会影响我的发型,长时间佩戴,发型如初,随着微风拂过,发丝依旧能在风中飘荡。
  当我正享受这Bose QC30给我带来的这一丝惬意时,索尼在德国的IFA2017展会上展出了三款全新的降噪耳机,其中就有一款是挂颈式设计的,也就是WI-1000X(以下简称1000X)这款产品的出现显然是为了和Bose 家的QC30对飙。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哟哟哟,索尼这么6了,还想来和Bose抢挂颈式降噪耳机的市场了
  所谓“缘,妙不可言”。同事在十月正巧购置了一副索尼1000X,看在这上辈子结下的孽缘份儿上(索尼和Bose)从同事手里抢来了全新的1000X,今天就来看看,到底是这索尼飘了还是Bose拿不动刀了。
  毕竟是全新的,就正式点,给个简单开箱照吧
  根据某东上的售价显示,1000X目前售价和QC30售价相似,仅相差300左右,从价格上来看,这两款产品是处于同一价位的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后续的对比是有意的。
  首先来看看外观,两款耳机都是挂颈式设计,耳机腔体下面都连有一个类似项圈的玩意,里面装有电池,蓝牙模块,微处理芯片等硬件设备。相比较而言QC30的外形是更为纯正的“项圈”式设计,一个字,圆。
  而1000X项圈两侧的末端是直的,没有弯向内侧,耳机整体则显得更为“修长”。至于这里修长为什么要用引号呢,1000X确实要更长,但项圈末端笔直那一段可以说是采用圆柱形设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感受到这粗大的末端,尤其是对比QC30时,QC30可以说宛如娇小可爱的女性而1000X则像一个身高1.9M的壮♂汉。
  我们再来看看耳机表面的细节,QC30表面覆盖有一层均匀的橡胶,无论是项圈内侧还是外侧。而1000X就有些特殊了,1000X表面设计有些参考了头戴式耳机,项圈外侧是包裹有一层拉丝处理过的金属材质,内侧“颈梁”部分是柔软的人造皮革,和头戴式耳机的头梁部分可谓是异曲同工。
  1000X的末端部分添加了两块类似塑料的板材,表面有橡胶纹理,而QC30则是一体化的设计,全程统一覆盖橡胶材料,除了Logo外没有别的装饰,非常精简化的设计。
  如果让我在外观中选择其一,我会选择QC30,因为1000X项圈末端的两块仿皮革塑料板塑料感太强了,尤其是和“颈梁”处的金属拉丝材质对比,塑料质感显得更加刺眼,内侧皮革和“塑料板”的分离式设计在连接处产生缝隙,不利于后期预防防汗液的侵蚀和污垢的处理。
  接着来看看配件,1000X配有6对耳机套(3对哥套 3对C套)充电线,飞机插头转换器,Micro USB 转 3.5 毫米耳机连接线和便携收纳软布袋,QC30则是配有两对鲨鱼鳍耳机套,充电线和收纳包。
  QC30配备的硬质收纳包比1000X的收纳袋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从实际使用出发,两者配件的差距并不大,常用配件收纳包,耳机套,充电线两款耳机都有了,其中1000X的飞机插头转换器和耳机连接线,这两配件都是在特殊场合下才会使用到的,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平时收纳时还略显麻烦。
  两款耳机的操作按键布置倒是各有千秋,QC30选择更为传统的线控式设计,将降噪等级,音量大小等按键布置在右侧的耳机线上,仅有开关键和充电口布置在耳机的项圈上。而1000X则是将所有按键布置在耳机项圈内壁上,项圈左侧承担了绝大数操作控制,右侧只有一个NC键。实际盲操时需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按键,而QC30调节降噪等级时仅需一支手,只需使用右手拇指即可进行操作,这种设计操作非常便捷,高效。
  耳机的线材上两者倒是不尽相同,1000X线材表面有竖状纹理,也许是为了更方便线材塞进项圈顶部的收纳槽,线材选择更细更硬的材质(直径1.95mm)而QC30线材更加柔软,也更粗,直径约2.73mm的耳机线(难道你们不喜欢更粗的东西吗)带上耳机后耳机随着头部旋转时,线材对头部的干扰相对更小。
  两耳机外形上虽然两者有点差距,但重量上的差距就不会像外观那么大,QC30重63g 1000X重70g,两者相差7g。理论上多出来的这7g并不会被人体所察觉,但实际佩戴中,QC30则显得更为轻便,之所以为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项圈外形设计差异所造成的。
  前面有说道QC30小巧圆润,而1000X身材修长,配带QC30时因其身材“短小”并且平面设计,肩部的肌肉和衣领与项圈接触产生的静摩擦(尤其是衬衫)都会给耳机提供支撑,此时颈部就不要负担大多数的重量。而1000X,因身材修长,而且重心偏向项圈末端笔直那段,佩戴会有明显的滑落感,肩部,衣领不能给耳机提供额外的支撑,导致需要颈部提供大多数的支撑力,自然颈部的负重感就会更大。
  而耳塞的佩戴,个人觉得两者都非常舒服(可能因为我耳道大)两者耳机腔体外形都控制的很好,放入耳朵时,没有明显的突出异物感,不会挤压到耳道周边。
  这两款耳机佩戴上的体验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两种耳机套对应两种不同的佩戴风格。1000X佩戴体验和传统入耳式耳机一个感觉,深入耳内,在耳内保持密封状态,佩戴合适位置后,耳道内有被撑得满满的感觉。而QC30的鲨鱼鳍耳机套因其特殊的外形设计,佩戴为半入耳式,无需通过深入耳道来固定耳机,耳机套上的鲨鱼鳍只需在耳廓内即可固定住耳机,这让耳机仅仅需要贴合在耳道较浅的外侧,即可做到舒适,稳固和隔音的效果。耳机佩戴感觉和平头塞相似,密封感不强,对耳道,尤其是耳道深处的伤害更小,有利于保持耳道内部环境的健康,更多人会喜欢这种略带开放式耳机的佩戴感觉。
  说了这么多量耳机的外形设计和佩戴体验,接下来就来看看两耳机的降噪功能。
  将两耳机的降噪效果调整至最强,站在立交桥下的人行横道下,感受耳机的降噪效果:头顶和身边呼啸而过的汽车产生的低频噪音两耳机都能很好的屏蔽,两者都能做到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
  当不远处的地铁经过时,耳机内的噪音有所增大,其中低频部分两耳机对其屏蔽效果都是半斤八两的,但QC30则是其中的“八两”,QC30因其优秀的算法,对低音的屏蔽效果更胜一筹;而中高频部分,火车轮毂与铁轨碰撞挤压的声音部分会传入耳内,1000X入耳式密闭性的设计反而比半入耳式的鲨鱼鳍QC30更差些,也许是因为鲨鱼鳍耳机套的材料和特殊的密封性能更好的将高频噪音阻挡在外,噪音最终传入耳内的量会比1000X更少一些。
  总的来说,两耳机的降噪效果都非常好,均属于业内的第一梯队,但相较而言QC30更胜一筹。
  在音乐表现而言,1000X因为索尼对音乐耳机的技术支持,调音风格和QC30有明显的区别,1000X的声音依然带有索尼家的调音风范-相对较多的音染;而QC30的声音则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了Bose家宽松的调音风格,宽厚的低音,略显暗淡的中高频,声音的格调出奇的保持一致,以至与声音保持着轻松柔和的氛围,听感给人放松,和谐的感觉,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我也更愿意选择QC30来听首歌曲放松自己。
  1000X和QC30代表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调音风格,一个索味十足,低音部分索尼特有的音染明显;一个宽松柔和,营造出放松和谐的氛围,让你更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戴上他享受片刻生活中的宁静。
  对比下来,两款耳机在同一环节的表现差异显著,QC30的佩戴会更加舒适轻便,适用于各种日常生活中的降噪需求,而1000X则是偏向商务风格,重量上有所增加,增加的重量和重心位置设计对佩戴体验造成了影响。
  两副耳机,代表着两类风格,两种适用的人群,唯有不变的是,对静享音乐的追求。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降噪豆和bos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