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成龙电影影这段追车戏,投资得有几个亿吧,撞烂

摘要:7月21日《绝地逃亡》上映,60多岁的成龙大哥再次挑战动作戏,在影片中上蹿下跳,营造动作片喜剧效果。
7月21日《绝地逃亡》上映,60多岁的成龙大哥再次挑战动作戏,在影片中上蹿下跳,营造动作片喜剧效果。
影片中成龙已老,喜剧桥段过时。这是观众的感受。《绝地逃亡》的导演、编剧都来自美国,主演是成龙和约翰尼o诺克斯维尔。成龙饰演的警察班尼,10多年以来一直跟踪黑帮老大王长达,因跟踪暴露,被上级责令暂停。他的侄女白舒陷入麻烦,他不得不去俄罗斯找到黑帮想要追踪的人——康纳。影片的重点就放在他与康纳从俄罗斯回香港的途中。班尼不仅要面对康纳随时发生的逃跑行动,还要面对黑帮、特警的追捕,同时也会遇到意外风险。两天之内,他们通过各种交通方式(除了飞机),回到香港,揭开谜底,原来是他假装死去的哥哥在操纵黑社会。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警匪片中的人在囧途,充满了旅途中的各种闹剧。不过,也有成龙动作戏的精彩,更有警匪片中的悬疑桥段。但是,它在烂片横飞的暑期档,票房过5亿,口碑却不太好,距离暑期档神作还是有差距。
如果《绝地逃亡》在上个世界90年代上映,应该会成为成龙代表作中的一部,也会受到广大成龙粉丝们的肯定。因为,它是一部完全符合成龙动作戏套路的电影。那个时代,人们对成龙的电影百看不厌。成龙也凭借“打不死的小强”情节连续拍摄了套路相近的佳作,如《尖峰时刻》、《我是谁》、《新少林寺》、《铁道飞虎》、《醉拳》等。
但是,如今成龙已经老了,他的动作戏也没有以前那样连贯、精彩。而且电影中的平民英雄主义也不再具有召唤作用了。观众对《绝地逃亡》的态度,表示一代功夫巨星演艺生涯的没落。
几十年不变的平民英雄
在《绝地逃亡》中,警察班尼是一个普通的警员,十多年一直坚持追踪香港黑社会的犯罪证据。他这样做的原因,既有替哥哥报仇的原因,也因为他是一个正派的人。影片中,他常常向美国人康纳表明,他是一个充满了正义感的人。职业、出身、生活都普通的小职员,身兼一个重要的使命,又具有正义感。这样一个底层完满英雄形象,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但是,肉吃多了总是会腻的。成龙所有的电影几乎都是这种小人物有大志向,被迫向恶势力开打,势单力薄,只能以逃跑应付,在周旋中,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时不时也让人怀疑,小人物真的具有那样的能力吗?
这种影片,曾经在好莱坞也非常具有影响力,从《第一滴血》到《阿甘正传》,小人物的生活、喜怒哀乐,因实力有限而引起的闹剧情节,都让人在同情中嫣然一笑。但是,如今在好莱坞,这种以小人物视角的英雄电影,已经被精英视角英雄所代替。哈利波特、超人、X战警、精灵王子……这些全球人们喜爱的英雄人物,都是有着优良的基因遗传和身世背景。
反观成龙近些年的影片,从《红番区》、《醉拳》到《绝地逃亡》,他仍旧放不下一个小人物的英雄梦。当这个梦还停留在过去,无视社会现实的变化,没有真实感染力的时候,影片就会失去很多年轻观众群体。
成龙个人形象对影片角色的影响
不管那些明星粉丝怎样粉饰明星丑闻,都不能否认丑闻对演员的观众认可度还是有消极影响的。事实上,明星的私生活与演艺生涯、观众眼缘、观众认可度都有很大的关系。成龙新片《绝地逃亡》再也不会唤起人们对20世纪80年代荧幕功夫英雄的崇拜了。
成龙在踏入演艺界前期,是一个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大大咧咧、有些小聪明的武打明星形象。在他早期成名作《红番区》、《尖峰时刻》、《警察故事》中,他都饰演一个正义、善良、义气、功夫了得的平民英雄。他的功夫戏,与李小龙、李连杰、甄子丹、洪金宝都有很大的不同。成龙的功夫,是一种保护弱小的杂耍。其中、善良与忍让是第一要义。他不会充满自信地挑战对方,与对方在武艺上决一高下。一般,他都是被迫参与打斗,在打斗中,势单力薄,引人同情。最为明显的是,影片中的他不会随身携带武器,如刀、枪、铁锤之类的。他总是利用身边随手可以自卫的东西防守。这样,一个无辜、善良、会功夫的英雄就出现了。如果正义战胜了邪恶,观众也会喝彩。在成龙负面信息爆发之前,他凭借20多年积累的荧幕英雄形象,在大众心中树立了一个爱国、正义、有担当的大哥形象。这种形象,对他的影片市场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当私生子、多角恋、儿子吸毒丑闻发酵时,成龙的个人形象从中国品艺双优的功夫巨星滑落到一个花心、冷酷、不负责任的渣男形象。当他再去饰演那些善良、无辜、正义、为民除害的英雄时,观众或许都不习惯了。当演员私生活与荧幕形象在道德上相差太远,用什么去说服观众他是在真心饰演角色呢?
曾经征服观众 如今取悦观众
熟悉成龙的都知道,成龙从影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曾经也经历了诸多坎坷。早前,在《精武门》中,成龙扮演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人。他愿意被打,勇于尝试危险戏,常常被打得失去知觉。稍有名气之后,他便去好莱坞拍戏,又备受外国导演限制,优势不能得以发挥,所拍影片反响不好。此后,他执导《龙少爷》、《龙兄虎弟》、《尖峰时刻》,渐渐显露成龙自己的风格,成功打入好莱坞市场。
那时的成龙意气风发,很有想法,用功夫、剧情、欢乐、精神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赢得诸多重要荣誉奖项。他认识到成龙式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应有不同,而且他为突出动作喜剧戏的精华,总是变换主角的国籍、职业和时代背景。正是这种内容差异化和与命运搏击的精神征服了一代观众,也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当那时的惊喜被一一遍遍重复时,观众也渐渐失去知觉。固守动作喜剧套路的成龙,不愿放弃这个由他创作的影片特色,选择用一些流行文化获得年轻观众。因此,此时的成龙,也不得不在《绝地逃亡》中卖起了腐、唱起了阿黛尔、追流行偶像的热点。这样的成龙,这样的影片剧情,与我们在《功夫梦》、《尖峰时刻》、《警察故事》、《龙兄虎弟》中看到的不一样。
影片对流行文化粗浅的理解和强行插入,带来的是冷笑话,而不是充满智慧的幽默。成龙的电影是以动作喜剧为核心,以往在市场上都有较好表现。如今,试图迎合流行文化,在动作上重复以往,在喜剧上狂抖网络梗,取悦观众,这比看到成龙大哥皱纹越来越深、动作越来越慢还要让人伤感。
以前有人采访安妮o海瑟薇,问她是否还想再拍《时尚女魔头》续集?她说,这样的经典影片是出现在恰当的时间,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想拍就能拍好的。经典留在过去就可以了,如果重复经典,就容易走向失落。《绝地逃亡》目前票房已经超过5亿,根据发行方预估,票房将会破10亿。可是,在口碑上,可能它会失去很多。成龙的动作戏经典地位也将随着《绝地逃亡》的口碑渐渐消解,失去年轻观众的认可。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成龙新片用70辆豪车扛2亿风险 搭雄狮老虎|成龙|李治廷|功夫瑜伽_新浪娱乐_新浪网
成龙新片用70辆豪车扛2亿风险 搭雄狮老虎
已经玩过各种追车戏码的成龙这次在片中再出“奇招”,让迪拜公主的“壕宠”狮子成为追车戏搭档。
  谈谈/文
  新浪娱乐讯 11月6日,将于2017年大年初一公映的电影《功夫瑜伽》在上海赛车场举办首场发布会,导演唐季礼携主演成龙、李治廷、母其弥雅、姜雯出席。已经玩过各种追车戏码的成龙这次在片中再出“奇招”,让迪拜公主的“壕宠”狮子成为追车戏搭档。而片中迪拜的飙车戏更几乎集结了全球最豪华的车,唐季礼导演还爆料说:“就连向迪拜王子借来的车也被撞了。”
  成龙追车戏玩新花招 迪拜“壕宠”当搭档
  成龙的从影生涯拍过无数追车戏,他坦言什么追车戏码都试过了,本来不想再拍,但唐季礼导演用一个桥段说服了他——原来,车上载了一位特殊的“乘客”,狮子。电影里, 在一路飙车的过程中,成龙身边全程坐着一只狮子,狮子还与成龙表情“神同步”,一起惊吓,一起紧张,甚至这只雄狮还被过快的车速晕吐,喜感十足。现场,导演唐季礼还爆料,这些“壕宠”的来头也相当之大,雄狮是迪拜公主的宠物,电影中出现的鹰、骆驼、眼镜蛇,很多都是迪拜亲王的宠物。
  活动中,主演们还分享了只可能发生在迪拜的“怪事”:在迪拜,养猫养狗都不算什么了,迪拜的土豪们都在养狮子养老虎。成龙透露说,有一次在迪拜去别人家里吃饭,只见人家的私家动物园就有上海赛车场这么大,里面养了各种动物。现场还曝光了成龙怀抱三只小老虎的合影,面对惊险场面也毫无畏惧的成龙却被小老虎“吓懵”,贡献出了新的“表情包”,成龙也在现场撒娇,“虽然是小老虎,但它的爪子很有劲,抓得我好痛。”
  70辆豪车2个亿风险 迪拜王子的车也被撞
  该片是成龙和唐季礼第8次携手,这次故事从冰岛到迪拜再到印度,异国风情让人大饱眼福。现场,导演唐季礼透露迪拜的飙车戏几乎集结了全球最豪华的车,布加迪威龙、兰博基尼、宾利、法拉利……多达70余辆,冒着2个亿的风险在拍。虽然演员们拍得很爽,但自己每天都提心吊胆,因为每天都在赔钱。唐季礼也笑称,现在听到“砰”的声音还在心惊,感觉又要赔几百万。除了价值2个亿的豪车,电影中还有很多车是向迪拜王室和富豪借的,比如Devel sixteen是迪拜富豪自己制作的,全世界仅此一辆。然而在拍戏中再豪的车也得“放下架子”,唐季礼还爆料,“就连向迪拜王子借来的车也被撞了。”
  成龙:十年前车顶上是我,现在车顶上是李治廷
  和成龙一起拍戏是种怎样的体验?李治廷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必须得拼了,“这次真的是带着‘拼命’的念头来拍的。”不过李治廷也表示,他第一天拍戏时没带护具,被大哥训了一顿——“肯打肯拼是好的,但不要逞强。我们以前因为没有这些保护措施,所以现在一身伤。”
  导演唐季礼则透露,李治廷在电影中不仅与反派有对打的戏份,也与成龙有一场切磋式的PK,李治廷在开拍前,就“提前偷师”,跟着成家班进行了数月的动作训练,非常勤奋,得到导演力赞,“又能打,又很拼”。
  电影中,李治廷有一场十分惊险的跳车戏,拍摄时他在车顶足足挂了两个礼拜,饱受“折磨”,这也让成龙忍不住调侃,“后生可畏,十年前车顶上是我,现在车顶上是李治廷。”李治廷则表示,“大哥很为我们着想,因为我在车顶,他在开车,为了让我凉快他有时会把车开到阴凉处。”迪拜的飙车戏,辛苦之余,也让李治廷表示很享受,“作为一个爱车之人,看到迪拜的豪车,简直要犯心脏病了,都是世界限量版级别的超级跑车,爽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功夫瑜伽》发布会,距离成龙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仅有5天时间。现场,电影的主创们也对成龙表达了祝福,成龙自己则感慨,“拍了56年电影,奥斯卡一直是所有电影人的梦想,但对于动作喜剧演员来说,一直觉得太遥远了。那些受过的伤,动过的手术都觉得值了。但最想感谢的是全世界的影迷,是他们让我不断完善自己。”(谈谈/文)(责编:小万)百年飚车戏之一|100年前追车戏就已经这么玩命
[摘要]1910年代的电影里,其实已奠定后世追车戏的基本元素,而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谍影重重》、《速度与激情》和《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中,追车戏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腾讯娱乐专稿(文/红袖添饭 编辑/端梧)《谍影重重5》()在雅典和拉斯维加斯有两场飚车戏,激爽程度上可圈可点,论破坏性,则比前几部有过之而无不及。飞车追逐(car chase),和枪战与格斗一样,乃现代题材动作片的重要桥段之一。本文将从1910年代谈起,一直聊到系列()与()等,看追车戏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急速狂飙之路。一、默片时期:奠基1910年代的电影,其实已奠定后世追车戏的基本元素。在吉斯通警察系列中,不时会表现诸如坠崖一般的危险场景:这已成为后来追车片段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桥段。还有穿越不同方向的交通路线:当然,也少不了奇观性的破坏镜头;既有体现物的(烧钱)也有以人(特技)为表现重点的:可见,追车戏从一开始,就着力表现惊险奇观,同时反映出娴熟的场面调度能力。在哈罗德·罗伊德1924年拍的《真情难诉》 (Girl Shy)中,其危险动作有更强的设计感,而且更突出主角亲力亲为的震撼:这一时代追车戏的所谓“动态视角”,其实都是假的:机车是在摄影棚内,是静止状态;背景的运动画面,是以投影的形式“合成”的。罗伊德1926年的影片《看在上帝的份上》,表现追车动感的手法进一步提升:其实还是棚拍+背投动态街景。从车辆倾斜、而不影响画面稳定的情形,可判断摄影机并没有真的架设在那辆观光车上。但是,该片却真的将摄影机“动”了起来:这是真正的街头外景实地跟拍的镜头,应当是用简易改造的摄影车完成的。摄影车的出现,是追车戏拍摄技术的一次重大升级。观众可以和镜头一起,体会融入高速车流的刺激。到1928年的卖座片《飞毛腿》(Speedy)中,拍摄与表现手法已极为娴熟,可谓默片时代追车戏的集大成之作。它形成了不同视角的动作戏剪辑概念:利用多机位素材剪辑、从不同视角综合捕捉环境、车辆与人物动态的手法,一直到今天,都是追车戏的最重要构成要素。二、黄金时代:积蓄此后几十年,表现追车戏的基本摄影与剪辑手法,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现场汽车速度更快了(1941的《永远别给没主意的人平等机会》Never Give A Sucker An Even Break):人身特技也变得更危险,替身成为追车戏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场面调度也变得更复杂惊险,摄影器材设备的升级换代,让这样的升降机镜头变成可能:有趣的是,本片还使用了模型特技:再来看一部如雷贯耳的:1955年的《速度与激情》。表现手法上,有个“鸡贼”小技巧可以提一下:片中不少赛车追逐镜头,其实用的是现成的纪录片中的素材。这种“借用”,挺符合导演“B级片之王”的风格:小成本拍赛车大戏,就要不拘一格嘛。而背投什么的,依然是那个年代追车戏的标配,1958年主演的《火车大劫案》(Thunder Road):为了表现“驾驶”的存在感,那个年代的演员拍这样镜头时,喜欢把方向盘摇来摇去,可背景行驶画面却是稳定的……这种错位感,让老司机们很郁闷。到60年代中期,彩色电影已完全把持银幕,但追车戏中的背投影,依然让人如鲠在喉。早在默片时代已然成型的专门摄影车,改良到当时,已有过像中的赛马场景那般的辉煌表现:但当时的摄影机,体量太大,无法塞入狭小的车厢内拍摄车内视角。像1963的卖座喜剧片《疯狂世界》(It’s a Mad Mad Mad Mad World),依然是背投的世界:好在行人反应是越发敏捷:显示特技替身们的良好素质。景别变化方面,也有了新内容。远摄镜头的运用提供更丰富的场景信息,增添真实感,逐渐成为标配之一。三、新好莱坞时期:群雄崛起《警网铁》(Bullitt)()于1968年横空出世,一举奠定当代影迷熟悉的追车戏元素与拍摄方式。在任何“影史最佳追车戏”的排行榜里,该片绝对名列前茅。它放弃了背投影、用上了真·车内机位的视角:这得感谢手持摄影机及与之相应的摄影风格的推广。像Arriflex系列轻便摄影机的不断改良,加上机械师们的巧手能工,真实的车内视角这个绵延四十载的难关,终于被攻破。导演彼得·耶兹在进入电影圈之前,在赛车队工作,熟悉汽车性能和速度感;后来从事纪录片剪辑。这两方面经历的融合,促成了《警网铁金刚》独特的视觉风格。整段追车戏,都没有配乐,只有追车现场引擎的轰鸣,以及轮胎急速摩擦地面的声音。导演以纪录片方式呈现追车,像这样的跟拍长镜头:容纳了伸缩镜头的长镜头:演员亲自上阵,给出现场反应:据说麦昆很后悔不该在前作《第三集中营》(The Great Escape)让替身完成那个著名的摩托车镜头,为此,他在本片中尽量完成更多的特技动作。但是,考虑到部分镜头的危险性和高度技术性,比如:是由特技替身完成的。两位特技车手都是业界传奇:麦昆替身的巴德·埃金斯与充当反派车手替身的比尔·希克曼。因为该片追车场景太经典,还让正、反派的座驾,都成了经典车型。像昆汀这种老片控,一想拍追车,都要将它们挖掘出来。《警网铁金刚》冷峻纪实的追车风格,定义了整个70年代的追车系元素与风格,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讨论70年代的追车电影之前,还有一部60年代的作品不能遗忘,那就是1969年的《意大利任务》(The Italian Job)。屋顶跑道段落,多样化视角剪辑,简直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彰显了追车场面的设计、编排之美,车辆之间的互动,有如舞蹈。这一技巧,后来被某位老师用得很滥(接下来会点名)。也不乏高空飞跃的奇观:受《警网铁金刚》的刺激,1971年,是电影追车的“大年”:从追车段落本身的表现形式与风格来说,(Vanishing Point)可谓直接继承《警网铁金刚》的衣钵,但若就此判断《粉》是跟风之作,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粉》更像是部追车版的,还是反映那一代人的叛逆与迷茫。这在电影语言上表现得很清楚。它的飙车,配合着或摇滚或灵魂乐的声轨。不少镜头也都很迷幻。同样是跟拍,影片有时故意造成“跟丟了”的效果:人物脸部的虚焦模糊效果:滑动变焦(Dolly Zoom)也很迷幻:加上时不时出现这样的画风:可能吸点大麻看,会更尽其妙。昆汀说此片是他的最爱(之一),不知是否因为这样的原因。同年的(),则要实诚得多。这个镜头:事先是没编排过,完全是意外事故。好在白车司机没啥事,否则剧组要吃大官司了。导演威廉·弗雷德里金在采访时透露,本片的追车戏,跨越了纽约闹市26个街区,平均时速为90英里,都是在没有获得官方拍摄许可、没有交通控制和事先编排的基础上,由特技人比尔·希克曼和坐在后座的他和摄影师完成的。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仔细想想也不可能。像躲避婴儿车时的几个不同视角的镜头,肯定是有编排的:其实,片中的追车戏,是五个星期拍摄素材的整合。正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由架设在汽车前保险杠上的摄影机捕捉的画面:为了获得更高的速度感,摄影机还被调成18帧/秒的帧频。在不用电脑特效的年代,《法国贩毒网》将难度升级的真实场景,更为搏命惊险的驾驶技巧,以及稳准狠的影像风格,结合得异常完美,不愧为现代追车戏的标杆之作。1971真是追车影史上神奇的一年, 因为斯皮尔伯格在这一年,也拍出氛围独具一格的《飞轮喋血》(Duel)。纯粹依赖一个简单追逐的故事,却拍出了跌宕起伏的精妙,和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氛围。他将镜头集中表现处于被追逐境地的主角,连对“怪物”般大卡车的表现,也多是模拟主角的视角。有大量的从后视镜中管窥追车的镜头:有过驾车经验的观众,一下能感同身受地进入氛围,进而将自己与主角的紧张心理联通起来。特别是当后视镜中卡车缓慢而不可阻挡得逼近时:观众会和主角一样感到惶恐和绝望。《飞轮喋血》的追车,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卓越的电影语言,是可以超越制作级别和场景限制,从而化腐朽为神奇的。除好莱坞外,法国1971年也拍出了一部特棒的追车电影(Le Casse)。片中诸多花哨特技动作,比如J-turn(倒行中的汽车突然转向180度,无缝变成前行):还有非常漂亮的漂移:再加上法国佬招牌的小幽默:让整段追车显得趣味十足。上述四部影片的对追车场面的表现,光芒太盛,同时期其他著名的电影追车场景,从表现形式和风格上,没有超出它们定下的边界。四、疯狂年代:喧嚣与骚动整个70年代,是追车电影的高峰期,场面越来越大,破坏效果越来越强,最后走向荒诞的极端。1974年出品的《冲天大追缉》(Gone in 60 Seconds),是这一波异类的开端。其编剧、导演、主演兼特技指导H.B.哈里奇(H.B. Halicki),此前是毫无电影制作经验的拖车公司老板。可以说,该片是他作为飙车爱好者的玩票之作。这决定了本片无视常规电影叙事的肆无忌惮。该片全长105分钟,后半段有长达40分钟的追车戏。它突出“车损”效果,硬生生将一辆1973款福特Mac 1野马轿车,从簇新状态撞成一堆破烂。在追捕主角的过程中,整个场景覆盖了洛杉矶郡下五个小镇;期间发生无数车祸,撞毁车辆总计达93辆,也是创了当时追车戏的破坏纪录。追车和撞车的瞬间,的确比较惊奇。但是反复表现,到最后就会彻底消除紧张或刺激的感觉,像看了一部很长的毛片。为了让“高潮”呈现应有的震撼,哈里奇真是拿出了拼命的劲:野马车这一跳,最高腾空9.14米,飞越39米;哈里奇亲自上阵完成这一创纪录的特技,为此付出了10根椎骨压损的代价。为了让这一“高潮”的感觉停留更久,哈里奇不惜在那一刻堆砌慢镜、定格与多角度回放:从电影的角度看,《冲天大追缉》是一朵奇葩;但正因为它是第一部做到如此极端的奇葩,也获得了小众的追捧,成为追车系的邪典之一。收到票房意外大丰收的鼓励,哈里奇在“车损毛片”的道路上不撞南墙不回头,1982年推出了规模有所收敛、但对破坏奇观迷恋丝毫未减的(The Junkman):1989年,就在哈里奇一口气买下400辆废车、准备改造一番后让《冲天大追缉2》的车损效果更上层楼的时候,一场特技事故,夺走了他的生命。这个时期的喜剧动作片中,追车场面变得越发无厘头起来。1974年的《鬼马双警》(Freebie and the Bean)当中,居然出现了冲撞行人的镜头,显得特别“没心没肺”:同时,该片也是汽车“扎堆撞”场面的始作俑者:这些夸张的场面,特别是那些夸张的“画外飞车”,让人看到几分恶搞的气息:这是特技人的黄金时期。“奇观扎堆”的画风兴盛。比如 1978年的(The Hooper),剧情中的片中片,摆明了是恶搞007系列,有点以夸张讽刺过分的意思。比如那些充斥画面的无厘头爆炸:真的是什么破坏都会引发猛烈的爆炸:但偏偏这些特技,都是真实拍摄的:无任何后期特效: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B级动作片市场,几乎成了特技人的狂欢,大伙比赛着玩“撞车秀”和“飞车秀”。这期间的代表作中,不能不提1980年的(The Blues )()。与全片的荒诞、疯狂与欢乐气氛一致,剧组竟然以400美刀的单价,买下60辆报废的警车改造,就是为了呈现出这样的无厘头追车画面:片中总计有103辆车被撞毁。不得不说,这般癫狂的画面,还是很有喜剧效果的;在1983年的港片中,就以50辆改装废车,成功复制了这一场景:到了1998年的续集《福禄双霸天2000》()中,不用说,“堆车撞”的场景越发出格了:虽说这些主要以废车改装拍成的画面,实际花不了多少钱,但依然觉得有些“浪费”。但换个角度思考:能够以低成本做到如此密集的浪费,恰恰证明这个行业(特技飞车),已达到何等成熟的地步。1980年的(Smokey and the Bandit II)无论是规模:还是奇观效应:还是特技车手的搏命程度:该片都是那个年代的翘楚,堪称一场奢侈的“特技嘉年华”。但是,这种将特技单独提升至“尽皆癫狂,尽皆过火”境地、严重忽略故事人物及电影语言的手法,很快就抑制不住颓势,难以产生像《警网铁金刚》和《法国贩毒网》那样的影响。当然,那个年代也不是所有的追车戏,都是如此无厘头。而1981年的《疯狂的麦克斯2》(),表面上看,片中那些疯狂的特技,和刺激的毁灭效果,似乎和“特技破坏派”们乃一丘之貉;但只要联系其敌托邦的世界设定,它那壮观而又疯狂的追车场面,有其自洽的逻辑。结尾追车大战的起始画面:航拍长镜头,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以壮阔的美感之外,也直观地交代了“敌众我寡”的场景,让观众很为孤胆英雄的命运担心。像这样几十辆车追逐的大场面,导演在交代各个段落、以及各部分车辆的表现时,都显得有条不紊,始终给观众绝佳的方位感:影片的摄影与剪辑,也与其场面调度一样,沉稳中透着老辣;看似不着痕迹,实则大有文章。未完待续!下篇将从《写实派中兴与MTV派崛起》、《新融合时代:实拍与特效,两手都硬》两个章节,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系列和《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等片,敬请期待!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duanwuzho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龙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