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统计法国人均收入入时,使用了掐头去尾法吗?是否将最富有的人排除在统计范围以外?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使用统计数据应注意的常见问题——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使用统计数据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的图书馆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增强国民经济核算在总体框架、基本原则、计算方法上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指标的国际可比性,2000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对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做了重大修订,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新体系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充分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涵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在方法上更加科学,既考虑到需要,又考虑到可能。新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由五套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五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两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全面实施,将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做了哪些重大改进?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以下简称新方案)是以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即联合国1993年SNA(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即国民账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为基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出来的,与1992年颁布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相比,主要作了以下若干方面的改进:
第一,取消了《试行方案》中保留的国民收入统计、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平衡表、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等适应计划经济管理需要的内容,从而新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分析和管理的需要。
第二,删除了《试行方案》中操作性不强的内容。经济循环矩阵是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所有核算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张矩阵表式,调整帐户是用来反映由于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这两部分内容都包括在《试行方案》中,尽管它们都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在我国现阶段其操作性不强,因此,新方案取消了相应的内容。
第三,增加和改进了一些反映我国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新方案增加了国际投资头寸表,用来反映对外经济交往中产生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情况;改进后的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用来反映主要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及人力资本的拥有量及其变动情况。这些核算表为分析对外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四,规范了有关交易分类,提高了国际可比性。新方案参照联合国1993年SNA的分类标准以及我国最新制定的行业分类标准,统一规范了产业分类、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交易分类,在兼顾我国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国际分类标准,增强了我国与国际标准相互转换的可能性,提高了国际可比性。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与联合国标准(1993年SNA)有哪些主要差别?
两者在基本核算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方面是一致的,但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加上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还比较薄弱,因而我国将实施的新方案与联合国标准(1993年)相比还有一些差别和差距。以GDP核算为例,与联合国标准相比,主要差别表现在:
第一,生产范围。1993年SNA明确规定把诸如麻醉品的制造、销售和走私等非法生产活动包括在生产范围之内。新方案没有明确要求包括这些非法生产活动,主要原因是这类活动资料的搜集太困难。
第二,统计单位。联合国推荐的GDP核算单位是基层单位,指“位于一个地点、只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的单位。但目前我国GDP核算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以法人企业为统计单位,它可能包括多种类型的生产活动,从而我国GDP行业分类中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同质性还有一定差距。
第三,增加值估价。SNA推荐按基本价格计算增加值,以消除不同产业部门总产出支付产品税和获得产品补贴的差异对增加值所产生的扭曲。虽然按基本价格计算增加值很科学,但我国尚不具备条件,目前仍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增加值。
以上说明,我国将要实施的新方案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尽最大努力向联合国标准靠拢的方案,与后者相比,它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统计基础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差距将会逐步缩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存在哪些主要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第一,国民经济核算所需基础资料还不健全。国民经济核算涵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故需要占有大量的、翔实的、及时的信息,包括统计局的统计调查资料、行政管理资料和会计决算资料。目前我国现有的基础资料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资料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比如国民经济核算急需的第三产业资料就还存在较大缺口。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统计法》观念还不强,统计对象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各种统计报表要靠调查对象来填报。近年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住户,在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上都不如过去,这不能不影响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第三,社会上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了解和对核算数据的使用还不够。国民经济核算的专业性相对比较强,加上我国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时间较短,社会公众对国民经济核算知识了解的不多。比较而言,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比我们的基础好。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方面。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较短,目前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核算范围不够完整。从理论上讲,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所有对外提供服务的生产,但受资料来源的限制,一些部门核算的并不完整,如房地产业中,非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从事的以赢利为目的房屋出租活动尚未核算进来。最终使用核算的范围也不全,如固定资本形成中非生产的非金融资产的转移费用没有全部包括进来。另外,目前还没有很好地估算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活动。
第二,目前的季度核算是累计的季度核算,还没有进行分季核算。
第三,不变价的计算由于受资料的限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由于我国还没有编制服务进出口价格指数,不变价服务进出口不得不借用有关的价格指数进行推算。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新方案将贯彻到哪一级?是不是乡镇一级也要搞国民经济核算?
原则上,新方案只要求在国家、省(区、市)两级实施,实施中国家与省级核算内容也略有不同。比如,省级资金流量表只要求编制实物交易部分,对金融交易部分不作统一要求;省级资产负债表只要求核算实物资产,对其他资产核算不做统一要求。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统计基础差别较大,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需求也不一样,新方案对省级以下(比如,地市级)的地区不作明确要求。统计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原则上,我们不主张在乡镇一级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因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对人员素质和资料来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乡镇一级一般不具备这些条件。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勾画出一幅简明的图像。它既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又反映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和平衡关系等。
第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因而能够提高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之间的衔接程度。同时,当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数据放在国民经济核算这个统一的基本框架下时,容易发现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的矛盾,因而能够起到协调各种类型经济统计数据的作用。
第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科学系统地反映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全面详细的数据,它包括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它既是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财金等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的手段。
第四,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优惠待遇,决定了我国在国际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如果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不准确,存在虚报浮夸等不真实的因素,将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
第五,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这样产生的经济总量和结构等方面数据可广泛用于国际比较。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现在公众能获得哪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适应对外开放和增加透明度的需要,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统计资料公布制度,公众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相关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我国按季度和年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长速度,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增加值及增长速度,一般在季后二十天左右公布。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可在《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查阅。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分为初步统计数和核实数,初步统计数在《中国统计公报》上公布,核实数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表。此外,专门出版了比较详细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历史数据。
投入产出核算资料:我国每逢2、7年度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基本表,每逢0、5年份编制延长表,2、7、0、5年份的全国投入产出表都有专门的出版物。
资金流量核算资料:我国按年度编制资金流量表,相应的资料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上发表。
国际收支核算资料:我国按季度和年度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编制和数据发布,国际投资头寸表正在试编,尚未公开发布。
资产负债核算资料:我国正在试编年度资产负债表,资料尚未对外公布。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在衡量经济总量时,过去使用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现在改用国内生产总值,其意义何在?
建国初期,我国主要采用工农业总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总量指标。在这一时期,国家突出发展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这在当时为迅速恢复战争带来的损失,使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十分必要的。但工农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仅仅局限在工业和农业两个行业,其核算范围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状况。而且,工农业总产值指标本身包含物质消耗价值,存在较大的重复计算因素,不能确切反映经济效益。
此后,我国采用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核心指标是以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净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特别是国民收入指标扣除了社会总产值指标中的物质消耗价值和重复计算,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增产和节约两个方面的综合效益,反映了我国经济工作由重速度向重效益方向转变。但其核心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其缺陷是重物质生产部门,轻非物质生产部门,核算范围不全(只限农、工、建、交、商五大行业),不能很好的与国际接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逐步确立,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其价值形态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能够全面、确切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源于市场经济,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市场经济的特点。因此,加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有助于促使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经济转化。另外,国内生产总值是国际采用的通用指标,强化使用该指标也便于与国际接轨和比较。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什么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我国从实际出发,从实物和资金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中把握供需关系,将理论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赋予了实际可测量的、有明确核算意义的定义。其概念如下: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提供给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它包括两部分,(1)国内生产部分即国内生产总值;(2)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总值。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包括国内支付力和国外支付力(商品和劳务出口)。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各种比例关系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通过对社会总供需的总量测算和分析,可以从总体上描述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其主要联系,描述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实现经济循环的过程和结果,为研究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简称GDP)和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简称GNP)?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每指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由于目前国外净要素收入数额不大,且资料搜集困难,我省暂略而不计,则形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一致的。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
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8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明确规定每五年(逢2、逢7年份)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投入来源和产品分配去向排列而成的一张平衡表。在投入产出表中,其部门划分与现行统计规定的管理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划分不同。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称为“纯部门”,是按照相同产品属性即产品或服务的消耗结构、生产工艺、使用用途基本相同而划分的。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什么是资金流量表?有何实际用途?
资金流量核算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的核算。主要是反映生产结束后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费、投资支出和资金融通,所以,资金流量核算中的资金具体指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活动中的资金。资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上述资金的增减变化量,资金流量核算的结果是编制资金流量表。我国资金流量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之为收入分配部分,另一部分称之为金融交易部分。
资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之间一定时期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为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提供系统的数据;为制定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编制资金流量表的用途:
(1)研究分析国民总收入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2)消费率及消费结构的分析。消费率可反映消费水平和国民消费倾向,其计算公式为:总消费率=(总消费/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
对于消费率可以做动态比较分析,也可以做地区间或国际比较分析,以便揭示存在的问题。
对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可计算出各种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比重,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分析其变化和发展的合理趋向。
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国外捐赠及灾害保险索陪等)=总消费+总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扣除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后可用于投资的部分)
(3)投资率及储蓄率的分析
投资率可反映出投资水平,计算公式为:
总投资率=(总投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
总储蓄率=(储蓄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
总储蓄(总结余)和总投资平衡分析按机构部门进行,基本方法是分别计算各机构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通过比较发现不平衡,然后分析总体上各部门之间的资金调剂和如何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
(4)金融交易流量结构分析
金融交易流量结构是指各种金融交易项目的金额占融资总额的比重,它可以分析各机构部门对金融投资的偏好,对金融交易流量结构进行动态比较,可以分析各种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
总之,资金流量表编制得越细,用处就越大,它可分析出许多经济问题,如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储蓄行为分析,财产分配、金融市场分析等等。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怎样划分的?各单位所办的“三产”是否都属于第三产业?
按照国际惯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我国已制定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国际修定方案)并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基本兼容。
三次产业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包括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他各部门。具体可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包括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电影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这些实体如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工厂、施工队属于第二产业,如: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总产值与总产出的区别和联系
总产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总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从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来看,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
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
两者区别:
(1)核算的范围不同: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农、工、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的核算范围是全社会各个行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总产出与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的工业总产值的概念有差异。
主要是:A、核算基础不同,总产出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总产值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B、核算方法不同,总产出以销售收入为基础,通过调整库存得出本期生产总成果,总产值是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核算;C、核算范围不同,总产出包括主营和附营业务收入,总产值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出包括与其口径相同的增值税,工业总产值不包含增值税。同时,严格的说,工业总产出中还包括了“废品销售收入”的价值,工业总产值中则不包括。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净产值和增加值的区别
净产值是旧核算体系使用的衡量社会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增加值是新核算体系使用的衡量社会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净产值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是总产值在扣除了物质消耗以后的剩余部分。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和商业饮食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就是国民收入生产额。净产值可用两种方法计算:A生产法,是从总产值中减去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物质消耗)以后而得到净产值;B分配法,是根据净产值各构成要素即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及其他不属于物质消耗的货币支出相加得到。
增加值是各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常住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超过生产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国民经济中各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总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用分配法计算,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例如,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净产值在计算口径上都是以价值量反映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成果。但有区别,工业增加值包括折旧,工业净产值不包括;工业增加值不包括支付给其他部门的劳务价值,工业净产值包括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价值;工业增加值不包括利息支出,工业净产值包括。
随着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我国现行统计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增加值指标取代了净产值指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在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与增长状况时,经常用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递增速度等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意义是什么?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种经济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也就是把基期发展水平定为1(或100%),报告期发展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相对数值。
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上式当比例数值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如某地增加值1999年为366亿元,1998年为328亿元,1999年与1998年之比,366÷328=1.12,这表明1999年(报告期)发展速度为(或相当于)1998年(基期)的112%(或1.12倍)。
而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增长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叫降低率。如上例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为12%,即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2%或0.12倍,由此可知,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平均递增速度也叫平均增长速度,它和平均发展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即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对比计算的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上式如为正值,表明现象在一定发展阶段内逐期平均递增的程度;负值表示现象逐期平均递减的程度。由此可见,平均速度的计算首先是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几何平均法也叫水平法;另一种是方程法,也叫累计法或代数平均法。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平法主要考虑最后一年的发展水平,即着重解决按什么平均速度才能达到最后一年的发展水平。通常用于计算人口、产品产量、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速度。而累计法则考虑整个时期累计发展总量,即着重解决什么样的平均速度才能使各年计算水平之和与各年实际发展水平之和相一致。通常用于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垦荒造林、地质勘探等指标的速度。下面简单介绍水平法。累计法较复杂就不详细介绍了。
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1)按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计算:
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
例如:某地区增加值1991年—1995年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115.6%,107.8%,105.6%,103.6%,107.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为:
平均增长速度为:108%-100%=8%
(2)按总发展速度计算:
其中n为报告期与基期的间隔期数,举例如下:
某单位1995年增加值为18250万元,1990年为14300万元,计算五年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每年递增速度如下:
五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五年间的平均递增速度为: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5%-100%=5%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在表述两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有时用增减百分比,有时用提高或下降几个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方法和意义上的区别
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比,就是降低速度。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一个量词。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为什么在分析增长速度时,有的指标用当年价格,有的指标又用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有什么实际意义?
当年价格,亦称现行价格,是指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品的零售价格等。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物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在总量和结构上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可比价格,是计算增长速度时使用的价格,报告期与基期是同一价格,故名可比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按产品产量乘其不变价格,或乘其与基期可比的价格;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这样就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
不变价格也叫固定价格或可比价格。它是用某一时期或时点的产品价格固定不变,作为一定时期内计算产品价值量的价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不变价只是在一定时期内不变,并非永远不变,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每隔一段时期就要编制新的不变价格。国家统计局已先后六次制订了全国统一的不变价格。即1950年到1952年使用的1950年不变价格,1953年到1957年使用的1952年不变价格,1957年到1971年使用的1957年不变价格,1971年到1981年使用的1970年的不变价格,1981年到1991年使用的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我们经常公布的一些价值量统计数据,有些是用当年价格计算,而增长速度用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计算,如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等。因为观察这些指标的发展速度,是以全部产品及劳务使用价值量的综合变动来反映的,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从指数的含义来说这实际上是综合反映多种产品和劳务生产量综合变动的物量总指数。这样才能确切反映生产成果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情况。
有些指标则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用当年价格计算,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用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指标,是综合反映价值量变动的总指数,其中,既有实物量因素的变动,又有价格因素的变动,是这两个因素变动的综合反映。因此,使用这些数据时要注意说明口径,在分析时要注意其含义,不要忽视价格因素的影响。用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指标,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指标的可比价格(不变价格)难以编制,严格地说,为了确切地反映商品实物量、固定资产建造的工作量的变动情况,也必须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价格指数紧缩法,是用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量动态指数,除以同期的物价指数,从而得出物量变动指数。如:
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采用上述方法消除价格因素,必须编制价格指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统计分析的作用和种类?
统计分析的作用:
首先,统计分析是认识客观世界和重要工具。在社会经济现象方面,大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各种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小到农贸市场的蔬菜价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是统计分析的用武之地。
其次,从统计的特点看,从数量上,总体上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既是人们认识上的需要,使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又可以避免以偏概全,使人们的认识较为全面和正确。
第三,统计分析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把数据、问题、情况、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
第四,统计分析是增进社会了解统计的重要窗口。
统计分析的种类:
①从所涉及的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可以分为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
②从所分析的问题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③从在时间上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④各项分析活动尽管具体的对象和目的都不尽相同,却都无非是对客观现象的状态规律及前景进行研究,也就可分为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前景分析三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统计分析的方法
(1)统计评价分析
就是从总体上展示分析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合理。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收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第三,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第四,对指标进行汇总,排序,并由此得出结论。
(2)因素分析
就是将分析对象分解为各个要素,并通过对各要素的分析,对分析对象变动的原因进行解释的认识活动。常用的因素分析有平行因素分析,即通过处于同一层次上的因素指标来对待解释指标进行解释。
(3)动态分析
就是在统计分析中从事物不同时期发展变化来分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和描述的方法,一类是判别和检验的方法。
(4)景气分析
是统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波动,即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与萧条、高涨与衰退现象。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调和分析法、经济计量学方法和直接度量法等分析方法,此外还采用灵活多样的景气调查方法作为总量分析方法的补充。
(5)生产经营活动分析
即对企业的产销、经济效益情况和外部环境作分析研究,以便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对企业自身的行为作出校正,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贡献率”的含义何在?是怎样计算的?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 ]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长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长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3)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例:第三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统计中常用指数的概念,如何表示?有何实际用途?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主要表现为动态相对数形式,实际上就是运用计算百分比的方法,以基期为100%来表示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数值。
指数按其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如个别产品的产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总指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按其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前者如产量指数、销售量指数,后者如成本指数、价格指数;按其编制任务的不同,分为时间指数(也称动态指数),地区指数(不同地区、单位对比)计划完成情况指数。
通常所说的指数实际上就是总指数。总指数是综合研究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发展趋势的动态相对数。如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价格指数称为价格总指数,综合反映全部产品成本平均变动程度的指数称为成本总指数,综合反映多种产品生产量综合变动的物量总指数以及商品销售量总指数等。
指数的主要作用:
(1)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如某地区基期的产品价值总量为538亿元,报告期按与基期可比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总量为592亿元,产品产量综合指数为592÷538=?110.4%?,增长10.4%。实际上工业总产值的发展速度就是产量综合指数,以后取消不变价总产值计算发展速度,就可以直接计算生产指数来反映工业生产发展速度。
(2)分析复杂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变动程度
如销售总额的变动受销售量和物价两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指数分析法,分别计算出销售量和物价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假设某地报告期销售额为568.8亿元,基期销售额为472亿元,指数为120.5%(568.8÷472),销售额增加96.8亿元。通过指数法计算出(方法从略)销售量指数为118.05%,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85.2亿元;物价指数为?102.08%?,由于物价提高,使销售额增加11.6亿元。
三者的关系:销售额=销售量×价格
指数体系:120.51%=118.05%×102.08%
影响额的关系:96.8亿元=85.2亿元+11.6亿元
(3)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动趋势。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序列,可进行这种长时间的现象发展趋势分析。
如:某地工业总产值指数资料(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91年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92年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93年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94年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95年
定基指数(%)以1990年为1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1.7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1.5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8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2.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5.1
环比指数(%)以前一年为1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1.7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7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8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8.3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6
两种指数的联系关系:环比指数连乘等于定基指数。[HJ]
即111.7%×117.7%=131.5%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1.7%×117.7%×120.8%=158.8%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1.7%×117.7%×120.08%×108.3%=?172.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7%×111.7%×120.8%×108.3%×107.6%=?185.1%?
从环比指数看,后两年发展速度比前三年慢了下来,但定基指数显示的发展速度是逐年上升的。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指数的相对数,并不是上述严格含义的指数,而是表明利用程度或经济运行质量的。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耕地复种指数等。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怎样理解统计中常用的“权数”?
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权数决定指标的结构,权数如变动,绝对指标值和平均数也变动,所以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用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种是用相对数(频率)表示。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又称比重。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这说明权数的权衡轻重作用,是体现在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上。如工业生产指数中的权数是对产品的个体指数在生产指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界定的指标。产品的重要性不同,在发展速度中的作用不同,产品或行业占比重大的,权数就大,在指数中的作用就大。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中的权数是根据各项指标在综合经济效益中的重要程度确定的。零售物价指数除选用的商品代表规格品计算个体物价指数外,还要采用零售额为权数,对个体商品物价指数在物价总指数形成中的重要程度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统计资料经常使用的预计数、快报数和实际数在统计中有何区别?
预计数,是指报告期从时间上尚未到期,提前测算出某一指标在该报告期内全期完成的数据。如每月中旬过后,测算出全月数据,每季度两个月过后,测算出全季数据,一年三个季度过后或11月份测算出全年数据。预计数可以对主要指标在报告期的完成情况,提前作到胸中有数,为了解生产和工作进度,指导生产和工作按期全面完成任务提供依据。
快报数,是指年度的统计年报数据尚未提出之前,采取快速的统计方法,把主要指标当年完成情况于下一年年初,最迟在一月份内统计并提供出来的数据。所以要搞快报数,主要是因为统计年报提出的时间较晚,一般在三月底。快报数一般是当年12月份月报中的全年累计数,有的是12个月的月报累加取得的,分组比较粗。
实际数,是根据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指标体系、方法和报送时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在报告期内(月、季、半年、年度)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来的数据。
预计数和快报数是在实际数统计出来之前使用,实际数出来以后,预计数、快报数不再使用。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抽样调查的含义与作用
(1)抽样调查的含义
抽样调查是国际上普遍流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概率论的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它是按照随机原则在被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这一部分单位的指标去推算总体的相应指标。
(2)组织方式
抽样方式基本有如下四种:简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第一,实际统计中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如工业产品质量的破坏性检验、对于无穷总体的调查、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等等。
第二,检查和核对全面调查的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并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修订。
第一,抽样调查较之全面调查,能够节省时间、人力和费用,而且根据需要可增加调查的内容和精度。
第二,样本的抽取遵循随机原则,完全排除了主观因素,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同,因而样本的代表性大,推断总体的准确性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保证抽样推断结果达到预期的可靠程度。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控股经济的分类
绝对控股指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或集体的一律按公有绝控股经济处理;若投资双方分别为国有、集体的,则按国有绝对控股处理。
相对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某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协议控股);或者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相对控股)。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小康标准有哪些?
国家统计局经过数年研究后,会同国家计委共同制定了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确定以16项统计指标作为衡量和评价我国整体小康水平的基本指标,并同时制定了农村16项,城市12项统计指标作为衡量和评价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小康水平。三个小康体系、标准值和权数见附表。
附1& 城市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可支配收入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恩格尔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中学入学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电视机普及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附2&&& 农村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纯收入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基尼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3-0.4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恩格尔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衣着消费支出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电视机普及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文化服务支出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安全卫生水普及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用电户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附3整体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农民人均纯收入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铺装道路面积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恩格尔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成人识字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预期寿命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婴儿死亡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教文娱乐支出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电视机普及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森林覆盖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注:三表中的价值指标均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坚决拥护和热烈响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更加”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的集中表述,并取得了全国人民最广泛的共识。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是: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可持续发展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则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人人心中都有自已的小康目标,家家户户都自已的小康目标,各个地区也都有自已的小康目标,即使是大体同样的目标其侧重点也不相同,并且还经常处于变化当中。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取得了最广泛的共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的理解和确认应当以此为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十六大报告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具有连续性和前瞻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020年的奋斗目标,现代化是2050年的奋斗目标,而总体小康则是发展基础,是奋斗的起点。在选择监测指标及其数量界限时,既要兼顾三者的连续性,又要充分考虑它们不同的内涵,重点在于要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更高、发展更全面、更均衡”的要求。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把握宏观,兼顾微观,具有代表性和可感性指标的选择应当既能够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方面,但又不能过细、过繁、过滥;既要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又要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既要力求全面,又要简洁易行;既不能以偏盖全,又不能无所不包。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最理想的当然是所选择的指标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行性,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些指标比较科学、严谨,但数据来源缺乏,或者数据的可靠性比较差,从而缺乏可生性;同时,现成的数据成千上万,但真正符合本指标体系要求的、科学的指标并不多,需要仔细甄别、选择,甚或创造。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具有一致性与可比性整个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指标之间的关系必须协调一致,不能相互矛盾;同时,要尽可能努力做到横向地区可比、纵向历史可比以及国内、国外可比。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恰当处理指标的独立性与相关性以及稳定性与敏感性的关系指标之间完全的独立性是不可能的,但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尽量避免高度相关指标的堆积;既要考虑指标的稳定性,也要考虑其敏感性,对于一些反映比较迟钝而又必需的指标,应当进行敏感化处理。这是设计统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规范要求。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尽可能选择客观指标的最终成果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作为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选择最终成果指标,而不选择动因性、措施性和对策性指标;同时,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一般要尽可能选择具有客观性的指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必须遵循有限目标原则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仅仅是从统计监测的角度来观测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不可能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所有问题;其次,只能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主要的方面设置指标,加以定量分析,而不可面面俱到;第三,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当建立在现有的基本统计制度基础上,而尽量避免另辟溪径,重起炉灶;第四,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今后二十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对未来认识的加深以及基本统计制度的充实,应当为今后该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预留足够的空间。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课题组,遵循上述八项原则,对各个预选指标进行反复讨论,分析判断,最终选择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部分的25项指标,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1)经济发展
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等4项指标,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就业状况等四个方面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
(2)社会和谐
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等5项指标,分别从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保障和性别等五个方面反映社会和谐的状况。
(3)生活质量
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和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等5项指标,分别从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住房情况、出行情况以及生活用电等五个方面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状况。
(4)民主法制
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等2项指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状况。
(5)科教文卫
包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家用电脑拥有量、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等5项指标,分别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健康等五个方面反映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状况。
(6)资源环境
包括万元GDP综合能耗、森林覆盖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等4项指标,分别从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方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数量界限表
基期值(2000年)
目标值(2020年)
一、经济发展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第三产业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人口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调查失业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86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4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22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3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6
二、社会和谐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基尼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乡居民收入比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417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5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1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2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3.48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3—0.4
三、生活质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恩格尔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8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6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4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2.4
四、民主法制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社会安全指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五、科教文卫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平均受教育年限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家用电脑拥有量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平均预期寿命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9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83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4
六、资源环境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万元GDP综合能耗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森林覆盖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环境质量指数吨标准煤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46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55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98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什么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平均人口?计算人口指标时用哪个?
人口数量统计是人口统计的最基础工作,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使得人口数量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人口数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确定了不同的人口统计范畴。
(1)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在观察青海人口的历史沿革及变动过程时,通常采用这类数据。
(2)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①除去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②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③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不包括:①被撤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劳教人员。②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
(3)平均人口:是综合反映某一时期内的人口规模。从理论上讲,平均人口准确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每天的人口数相加,除以相应的日历天数。所取的时间间隔越小,平均人口数就越准确。但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不可能取得每天的人口数字。因此,日常统计所指平均人口则是在假设该时期人口数以均匀变动为前提下计算的平均人数近似值。
若已知某一时期内若干时点的人口数,可按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平均人口:
P=[(P0/2)+P1+……+Pn-1+(Pn/2)]/n-1
平均人口=[(期初人口/2)+中间各时点人口+(期末人口/2)]/(时点数-1)
若只掌握期初期末人数,也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平均人口=(期初人口+期末人口)/2
我省1998年末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32万人。由于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常住人口也参与本省的生产与消费,并对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确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定人口控制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计算平均人口一般使用常住人口数更为准确。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性别比是怎样计算的?
性别比是指某一时点人口中,以女性人口为100时的男女人口数之比。即通常表示为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用于反映男性和女性人口间的对比关系。
计算公式为:
SR=(Pm/Pf)×100
其中:SR—为人口性别比;
Pm—为男性人口数;
Pf—为女性人口数。
性别比基本是在100左右变动。当性别比大于100时,表明男性人口多于女性;小于100时是女性人口多于男性。100是男女人口数相等的平衡点。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如何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具体说可以由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所得的结果用千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另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总和生育率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总和生育率在生育率研究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记为TFR(Totalfertilityrate)。总和生育率是研究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生育了多少个小孩数的指标。在分析技术处理上它是同一时期内(即同一年度内)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
总和生育率水平的高低,与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同一条件下,一定时期的人口政策对总和生育率水平的高低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总和生育率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人口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因此,总和生育率对于控制人口增长有着决定性意义。由于总和生育率所反映的标准化年龄结构条件下的生育水平,所以,可以用作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进行比较,从而据以说明和评价控制人口工作的质量好坏。其计算方法为:
总和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之和×年龄组距
式中:x—为年龄;
N—为年龄组距;
Fx—年龄为x岁的年龄别生育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青海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广袤的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全国56个民族中除京族和景颇族的54个民族,2004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245.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5%。由于我省计划生育实行“一二三”政策,少数民族人口较汉族增长快,1978年至2004年,全省总人口年平均增长1.51%,其中汉族为1.05%,少数民族为2.28%。在青海54个少数民族人口中,超过万人以上的有5个,他们分别是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我省特有的民族。2004年底,我省藏族人口为117.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回族85.53万人,占15.88%,土族20.74万人,占3.85%;撒拉族9.96万人,占1.85%;蒙古族9.21万人,占1.71%。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什么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青海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多少?
一个人的寿命就是死亡时的确切年龄。那么人的寿命究竟能否预测?现代科学的发展,生命表的出现,使人们的这一愿望变为现实,根据其现有的死亡率水平,可以预测出每个人平均预期可以存活多少年,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需要用一系列的数学公式,主要是根据生命表中的同时出生的一批人,按照一定的死亡序列在各个年龄陆续死去,根据这一批人可能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计算出平均预期寿命。通俗的理解就是:将同时出生的一批人,按现有的分年龄死亡率水平,分别记下他们在各个年龄可能死亡的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生命结束,然后就可根据各年龄内的死亡人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死亡年龄,由此,得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就是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平均死亡年龄。注意不能把某一年全部死亡者的平均死亡年龄当做平均寿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
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统治造成的生活水平低下,平均预期寿命不足40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迅速提高,使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直线上升。以青海省为例,1981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60.79岁,其中男性59.70岁,女性61.29岁;到2004年,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5岁,男性为67.0岁,女性为70.1岁。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老年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少年儿童抚养比):
老年负担系数是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全社会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计算公式是:
老年负担系数=(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老年人口系数和少年儿童系数:
是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关于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联合国定为65周岁。其计算公式为:
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少年儿童的国际标准是14岁以下的人口。其计算公式为:
少年儿童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老化指数:
是指当以少年儿童人口数为100时,对应的老年人口数所占的比例。它是反映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间对应比例关系的指标。其计算方法为:
老化指数=(65岁以上人口数/14岁以下人口数)×1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口年龄构成的三种类型(国际通用标准):
少年儿童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以上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4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以下
老年人口系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以下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7%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以上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以下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3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以上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人口密度:
指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一般以每平方公里上居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即某地区(某国家)的人口数除以该地区(该国家)的土地面积。
三、劳动工资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劳动力人口:是指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就(从)业人员的概念及统计范围。
就业人员是指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⑴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调查周内从事了一小时以上(含一小时)的劳动;⑵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
统计范围是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各单位的就(从)业人员:
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各单位的就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有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国有单位职工:指在国有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集体单位职工:指在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及其管理部门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其他单位职工:指在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私营和个体就(从)业人员:城镇私营就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其经营地址设在镇(含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包括私营企业投资者和雇工。城镇个体就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就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在个体工商户劳动的家庭帮工和雇工。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本地区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16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非经济活动人口: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未参加或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离退不再要求就业的人员、家务劳动者、无就业愿望的其他人员。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哪几个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它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现金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现行统计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内容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计件标准工资和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它工资。其中“其他工资”包含附加工资、保留工资、以及调整工资补发的上年工资等。
四、固定资产投资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是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即以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为统计对象,包括各种经济组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从建设准备开始,经过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成投产,直至投产后投资回收的全过程。通过对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数量方面的统计,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果;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的数量界限的研究,揭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发展规律。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是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观察总体。这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任务以及投资管理体制和统计部门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从理论上来讲,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单位都应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范围的确定还必须考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和投资管理的现状以及统计工作的具体条件等。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象的,不一定都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现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
(1)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
(2)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更新改造项目(单位)。
(3)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城镇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包括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联营企业。
(4)国有经济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按规定不列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计划管理的,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用油田维护费进行的油田维护工程和用油田开发基金进行的油田开发工程;煤炭、铁矿、森工等采掘采伐工业用维简费进行的开拓延伸工程;交通部门用养路费对原有公路、桥梁进行的改建工程;商业部门用简易建筑费建造的仓库工程。
(5)除城镇集体以外的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个体单位等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6)各种经济组织类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
(7)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
(8)农村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对象的状况,对调查的要求和调查的条件,现行国家统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对上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中的第1-7项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布置基层表收集资料。
(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中的第8项,即农村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农村经济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取得资料。
(3)对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取得更详细的资料。
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管理的需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也曾采取过普查、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科学推算或估算等方法。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原则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了如实全面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情况,不论列入何种计划,也不论使用何种资金,只要是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的项目或工程,都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2)建设项目不可分割的原则。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资金来源多源化的情况下,为了观察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貌并反映其投资效果,必须坚持项目不可分割的原则,即把一个建设项目完整地放在一类投资统计报表中。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固定资产投资按“在地”原则进行统计。“在地”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建设单位从地域上看在什么地方建设。在外地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属于独立核算单位并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登记的,作为投资所在地的调查单位;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则作为投资所属地区的调查单位。
(3)工作量的原则。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属于实物投资的一部分。建设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股票、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与其他单位的联营投资、预付工程款、预付材料款、没有用到工程实体上的设备、材料等,都不应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建设单位的财务支出数不同。前者是以形成工作量为准,工作量在哪里形成,投资就在哪里统计,而不管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后者是以帐面支出为准,钱花出去了就算,而不管花到哪里去。
<FONT style="FONT-SIZE: 14 COLOR: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常用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它即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检查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要兴工动料组织施工,有的要购置工业、建筑业产品作为劳动资料转为固定资产,还有的要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和管理工作等等。这些不同工作内容的数量不可能用实物单位来加以汇总,必须以价值作为尺度综合地表现投资活动的工作成果。
基本建设:是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恢复工程以及设备购置等有关活动。基本建设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指标。
更新改造:是指利用企业事业单位自有的基本折旧基金、国家更新改造拨款和国内外技术改造贷款等资金,对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以及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等工程(不包括大修理和维护工程)。其目的是要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增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等。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更新改造投资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统计局 人均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