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相机测光和对焦点如何正确选择对焦

有谁清楚佳能单反如何对焦
有谁清楚佳能单反如何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
在这种对焦模式下,只要半按下快门,相机取景器里的红色小点就会亮起,说明对焦完成。
如果你想调节对焦点,可以拨动快门旁边的拨盘,选择好对焦点再半按快门,等对焦点亮起对焦完成后,完全按下快门,就可以得到一张焦点清晰的照片。
这种对焦模式主要是应付一些静止的物体、人像、风景等拍摄,不适合拍摄运动的物体。
人工智能对焦和人工智能伺服对焦
这两种对焦模式主要是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比如比赛、动物等。
当相机设置了人工智能对焦或人工智能伺服对焦的时候,相机就会智能的识别出运动中的物体,并以此做出相应的调整。
佳能单反对焦
1.将镜头对焦模式开关设为mf(手动对焦)
2.显示放大框:在相机的背面,按下放大按钮,可以在相机屏幕上看到,局部放大图像:
3.移动放大框,把放大框移动到想要精确对焦的位子,如果想让放大框返回中央,可以按下设置键或者删除键按钮:
4.放大图像:每次按下放按钮框,放大倍率为,一倍、五倍、十倍和取消放大中循环:
在注视放大图像的同时转动镜头对焦环,对放大器中的图像进行对焦,在合焦后,按放大按钮5.
5.取消放大显示,回到通常显示界面:
6.得到合适的对焦和曝光后,按下快门按钮,拍摄照片
您好,具体方法:
1、单区域对焦。以尼康单反为例,不同型号机器的对焦点域最少的有3个,最多可达51个。用后面的方向键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作为固定对焦区,选取时取景窗中的对焦点有高亮显示。使用中央那个对焦点较好,因为中央对焦点多数是较为灵敏的十字形对焦点。先将对焦点瞄准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点同样有高亮显示,下方的圆形合焦指示灯点亮表示合焦,此时不松开快门再取景,可以保证对焦准确。这种对焦模式适合静态图像的对焦。
2、动态区域对焦。适合移动主体。这种模式也要选取单对焦点,合焦后主体移动时能实现追随对焦。
3、最近主体对焦。是利用所有对焦点,按最近物体确定最终的对焦点。拍摄半身人像时可防止焦点错误的对到远处的背景上。人像场景模式等拍摄模式默认这种对焦模式。
4、手动对焦。适合场景中反差不够,自动对焦不易成功或追求特殊效果的情况,取景窗中也有合焦提示可以参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餐厅浴室吊顶
单次自动对焦在这种对焦模式下,只要半按下快门,相机取景器里的红色小点就会亮起,说明对焦完成。...&
五金行业情况
楚佳能单反录像方法:选择拍摄模式的那个转盘,顺时针扭到头有一个摄像机图标,那就是录像模式,在该模式下相机会自动切换到屏幕取景,这个时候你再按下取景器旁边的红色录像按钮,就是开始录像了,再按一下停止录像...&
济南存量房
1、单区域对焦。以尼康单反为例,不同型号机器的对焦点域最少的有3个,最多可达51个。用后面的方向键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作为固定对焦区,选取时取景窗中的对焦点有高亮显示。...&
朴素风格设计
自动对焦(Auto Focus)是使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智能手机镜头上的传感器CMOS接受,通过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
木地板回收公司
你说的对,佳能7D的确是一台全新的相机,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相机均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设计,佳能7D的19点全十字、中央双十字对焦系统。...&相机对焦发展史讲解 | 无反 & 单反相机怎么选_什么值得买
色魔养成记:从相机对焦的发展史来谈无反还是单反的选择
首先要感谢下姨夫,如果不是他的a7系列微单,至今无反(ILDC&Interchangable&Lens&Digital&Camera)还处在数码小玩具的地位上。甚至一度楼主向身边咨询的人推荐各种无反也糟人嫌弃,而楼主第一时间出掉佳能全套,购入a7r的时候,身边人也觉得不解。但是没到1年,那些哥们组了个团,一起去星光撸了5台a7m2回来……闲话不扯,来说正题,本文旨在帮助大家了解无反和单反的不同,以及整个相机结构的发展历史,并断言出无反是一个跨时代的结构,而未来的世界将是无反的世界这一结论。各位单反的死忠,看到这就可以关闭页面了。要详细的讨论无反,就必须说无反的结构,而要说无反的结构,就必须拿单反做对比,而单反之前的相机,就又不得不提。之前有值友写文谈到无反和单反但没有提他们的本质区别,只是拿了dxomark的分数来说,使用相同CMOS的无反和单反,他们的画质是一样的。其实只要说明白了结构,就可以轻易明白他们之间的画质是相同的这一结论,完全不用扯dxomark。首先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什么结构的相机,他们之所以需要各式各样复杂的结构,基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设计的,那就是对焦和取景。在数码感光元件出现前,不管是怎么样的感光材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见光。所以本文很大的篇幅都在说胶片时代,因为感光材料不能见光,所以人们想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方式来进行对焦。从最早的毛玻璃对焦对好之后换胶片来拍摄,到给相机安两个镜头,一个用来取景对焦,一个用来曝光拍摄,到使用测距仪的旁轴相机(RF)。直至今日的单反。下面让楼主娓娓道来。有关相机的光学成像,其实简化了之后真的非常简单,这个实验相信每一个人在初中物理课上都有学习。那就是凸透镜成像:大家还记不记得你来回移动右侧的毛玻璃来获得清晰的蜡烛影像的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拍照时对焦的过程,可能你会说,现在对焦哪有这么麻烦,就算不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也不过是拧拧镜头上的对焦环就是了。但事实是,目前包括最早的大画幅相机(包括部分使用皮腔的120相机,双反等),都是通过移动焦平面位置调整像距来实现对焦的。甚至最新的天工徕卡m转索尼E卡口自动对焦转接环应用的也是这一原理使得徕卡M口镜头在SONY A7系列机身上实现自动对焦。当然,以此来实现手动镜头自动对焦的并不是天工原创,1996年的时候,雅西卡就推出过著名的contax AX,通过移动机背来实现C/Y口的手动镜头的自动对焦。和现在一样,那会有很多玩家把m42的老头接在了CONTAX AX上用以自动对焦拍摄。当然,单反实现机背自动对焦的复杂程度是远远超过镜头调焦,并且在1996年的时候,各大品牌都早已拥有自己的自动对焦镜头及机身,所以这技术也就昙花般的现了下,就没有后来了。以上是闲扯。下面我们来看下,大画幅拍摄的一则短片,让大家理解下,这种对焦方式操作起来是有多累。楼主曾经买过一台无忌上某大神DIY的快拍机,是冲着RF对焦去的,但实际上,他做的对焦刀精度还是不够准,所以冲着快拍去的,结果回来之后依旧默默毛玻璃对,所以没拍多久就出掉了。这篇并不是大画幅专题,所以大画幅的问题就此为止不作展开,这里只是说明下,通过调整像距来进行对焦的方式应该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简单的。所以从摄影伊始一直到如今,还在广为使用。这种对焦方法结构上非常简单(初中物理水平),更重要的是,镜头结构也会变得非常简单,镜头不需要调焦,所以所有镜片都是固定的,这也是为啥今天的大画幅相机和5,60年前的并无啥不同的原因。当然,缺点也非常明显,在拍摄和对焦之间需要不停的替换对焦屏和胶片,基本上大画幅从架好相机开始到按下快门,没有个4,5分钟是别想。所以就此引出了新的相机结构——双镜头反光相机(双反):至今家里还留存有一台海鸥4A,那是从朋友那借了台Rolleiflex后玩了半年中毒图便宜买的,结果买来后也没怎么用,现在快门拨杆都有些涩了。上图是大名鼎鼎的Rolleiflex的剖面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相机拥有两个焦距相同的镜头被安装在一块镜头板上,上面的那个镜头结构相对简单一些,通过一块斜45度的镜子将光线反射到上部的对焦屏上用以取景对焦,而下面那个镜头结构相对复杂(图中并未标示有快门)是用来给胶片曝光成像的。而两个镜头因为焦距相同,并且像距相同,所以当我们通过对焦旋钮调整镜头板的前后位置,同时观察取景屏的合焦状况,就可以间接的实现对焦。当然,因为取景和成像是上下排列的两个镜头分别完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视差,摄距越近视差越明显。不过相对于每次拍摄都要换取景屏啥的来说,已经方便了很多不是。(本文不提各个画幅之间的差异,这又是另一篇文章要说明的事了)双反相机虽然零部件多了一些,但是结构依旧是相对简单的。没有各种各样的联动装置和镜头调焦,依旧是通过调整像距来实现对焦。接着,就不得不提下大名鼎鼎的徕卡了,与大家想象的不同,最早的徕卡是没有联动测距装置的。机身只有简单的取景器显示镜头覆盖的大致景物范围。而对焦,则是你自己估算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然后调整上的拨杆到相应位置来实现的。说白了,就是靠猜,因为那个年代镜头的最大光圈普遍较小,摄距都比较远,所以较大的景深弥补了误差。所以倒也没啥大问题。(其实那个年代各家厂的135相机大多都是靠估焦来拍摄的)当然,估算起来总有些误差,特别是对于像楼主这样没有距离感的人,所以当时还有个装在相机上的独立测距仪可以选购。这个装配起来有点像瓦力了。但是这样依然似乎不是很方便,所以就出现了联动对焦测距相机(RF)也就是俗称的旁轴相机。关于Rangefinder的工作原理,楼主也没有深究,所以也不能展开了,联动结构图如下:其代表作就是至今还在生产的LEICA M系列旁轴相机。不得不说,RF相机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他真正实现了相机的小型化已经操作的便利性,并且依旧保持着简单的机械结构。(为什么每次楼主都要提到简单的结构,那是因为讲到单反的时候,你们就会明白之前的这些结构,和单反比起来真的都不算啥)。但是RF依然是有缺点的,最主要的一点依然是视差。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相机厂商都以徕卡为原形,仿制出各自的RF旁轴相机。(这儿要说的是,旁轴相机的重点是Rangefinder。所以很多人把奥巴,富士的相机称作数码旁轴是完全错误的。)一直到单反(单镜头反光相机)相机走上历史舞台。其实第一台单反的诞生年月并不晚,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需要手动复位的反光板,腰平的取景等),单反的整个发展史实在过于漫长,牵扯的厂商品牌也很广,所以就不细说了。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部件是自动开合的反光板,以及五棱镜。其中自复位的反光板是由Asahi Optical旭光学也就是现在的pentax宾得在1954年发布的Asahiflex IIB上使用的。而后在1957年推出了带五棱镜的单反机型。并且因此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PENTAX(五棱镜的英文为pentaprism)。其中五棱镜的最大意义是在于把原先取景时左右颠倒的影响修正了回来。至此,的基本结构已经奠立,如下图:单反相对于旁轴的优势是在于没有视差,基本上是看到的就是拍到的,而且镜头的搭配更广(从微距到长焦)。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体积和重量都比旁轴要来的大的多。而后,美能达又推出了自动对焦的单反相机。将原有的反光镜的一部分做成了半透镜,再半透镜下面又增加了一个小的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AF原件上,实现相机的自动对焦。在之后的几十年,这个结构就被固定下来,再也没有变过。直到现在的数码单反(DSLR)亦是如此:下面就要说说单反相机的结构是多么复杂了。当按下快门按钮的时候,反光板会向上抬起,光圈会收缩到设定大小(由于要保证取景器内的光线亮度,所以单反相机取景时光圈默认是最大的,老的镜头采用的是机械联动来控制光圈的收缩,新镜头基本都为电磁光圈,通过电磁信号来控制光圈),然后快门开启-关闭,光圈复位到最大,反光板放下。是不是听着就很复杂?我们再来看看旁轴相机是怎么运作的: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关闭。没有了,旁轴的快门按钮,控制的真的只是快门而已……。所以你现在能明白为啥大家都说徕卡耐操,不容易出故障了?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说胶片摄影的事,至于数码单反,在结构上与胶片单反并无区别。所以可以说整个结构还是为胶片摄影而设计的。而下面要说的无反相机(mirrorless camera),则是玩玩全全脱离胶片的结构。让我们继续回到最初:左边是被摄物,中间是镜头,右边是成像屏即感光区域。在数码摄影诞生之前,不管怎么设计相机,都要把右边这部分给遮起来不让它见光,所以无论是大画幅的取景屏和感光胶片做成两个盒子来回更换,还是增加一个镜头,或是加上一个测距仪,拟或是设计一个可以自己动的反光板来切换光路,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在不让胶片感光的情况下获知摄距。但是现在到了数码时代,感光部分已经不怕见光,除此之外,我还能够感光并实时反映到电子显示屏上,那么,我还需不需要这么复杂的机械结构呢?要知道,复杂的结构除了带来制造成本的提升之外,每多出一个零件,都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故障概率。那么既然说结构简单,成本还低,那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做成无反的呢?为啥数码单反出来了10几年之后,我们才看到有现代无反雏形的相机出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要开始从数码感光元件说起。在早些时候,数码相机使用的感光元件并不是现如今大面积使用的CMOS,而是CCD。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早先的数码玩家会告诉你,CCD色彩好,CMOS高感好。大致还会为徕卡也改用CMOS而弃用CCD这事扼腕。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CCD的能耗,CCD的能耗要普遍比CMOS高上许多,而能耗高出了耗电之外,还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发热量大,而发热量大了之后,就会产生热噪点影响成像。当CCD画幅不大的时候,他的发热量确实还能够控制,但是当它的尺寸大到一定级别的时候,连续工作造成的发热就成了大问题,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早期的DV啥的用的都是CCD,可以拍摄像,但是到了CMOS的DSLR可以实时取景摄像的时候,CCD的机型依然只能拍个照的原因。除了既省电画质又好的CMOS还没出现之外,取消反光镜这事还被对焦性能所制约,早期的数码相机(小DC)采用的对焦方式为对比度对焦,而单反使用的则是相位对焦。这两个对焦方式的区别和原理要写的话,也能写上一大篇,这儿就不展开,只要记得对比度对焦的速度是慢于相位对焦的。还有就是电子显示屏,那个年代的显示屏普遍只有几十万像素,延迟又厉害,基本上显示效果和你现在回头去看90年代的14寸彩电差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CCD/CMOS对斜着射入的光线并不是很敏感。所以当取消反光镜,缩短法兰距来减小相机体积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特别突出,特别是在使用广角/超广角镜头的时候。不然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红移和边角失光现象。图片来自@美图摄影日记-张千里,此为Voigtlander Color Skopar Pancake II 21mm F4在a7r上的转接效果,详情请前往张千里博客查看。&&但是,这一切终将改变,做出这个伟大变革的不是我们的索大,而是松下和奥巴。奥巴在m43之前倡导的是4/3系统,做了一大堆4/3单反,开始的时候还有群死忠(楼主有一个朋友就是),并且各大厂出的DSLR都是APS画幅的,所以4/3系统虽然小吧,但也够用,所以卖的还行吧。至少不比竞品小多少,但是05年的时候,佳能推出了EOS 5D 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整个市场轰动了,所谓底大一寸压死人啊,奥巴这时候坐不住了,觉得拼实力是拼不过人家了,但是4/3这个系统又不能轻易说不做了,毕竟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要打完啊(之后富士也干了同样的一件事,坚信自己APS画幅的相机可以和35mm全画幅肛,这至于结果,我们等着看就行)。于是伙同松下,成立了m43(micro 43)阵营,推出了没有反光镜的m43数码相机。几乎解决了之前制造无反相机的种种难题。而后2年,SONY也推出了NEX系列(注意:微单为SONY注册商标,特指SONY生产的无反可换镜头相机)。接着我们来看看单反与无反的结构对比:是不是瞬间觉得神清气爽?同时得意于去除了反光镜,镜头的法兰距可以进一步的缩短,而法兰距缩短之后除了镜头机身体积上能够进一步减小之外,更大的意义是在于能够使用更好的光学结构来设计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例如biogon结构。当然,除此之外带来的另一附加优势就是转接优势,无反相机几乎能转接所有的,甚至通过转接环还能实现AF、AE等功能。不过短法兰导致的红移和边角失光问题目前解决的并不是很好,像m43,APS得益于较小的感光元件面积,所以避免了一些这样的问题,但是在a7系列全画幅微单上,特别是a7r系列高像素微单上,此类问题在转接老头的时候依旧非常明显。而原厂镜头的解决方案基本上就是机内优化,机身针对每个镜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所以每次sony更新镜头的时候,机身固件都免不了要升级一下。当然,虽然说了无反是如何如何的好,但在目前,无反相对单反还有如下问题:续航不足。由于电子取景,CMOS和EVF/LCD都需要耗电,所以无反整体耗电要远远高于单反,又受制于体积较小,所以电池容量通常比同级别的单反也要小上许多,所以续航上会比单反差很多。对焦不足。之前说了,对比度对焦速度是远远低于相位对焦的速度的,虽然目前奥巴/松下的对比度对焦速度也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仅限于m43机型。至于SONY富士,虽然在CMOS上增加了相位对焦点,但是其对焦速度以及弱光下的对焦能力还是稍逊于单反。镜头群。单反经过这么几十年的发展,镜头已经非常的丰富,从几百元到上万的,丰俭自选。但是无反这块相对来说镜头的选择只能说够用,SONY之类的还是高价头居多。外观。一般来说,非专业人士通常以你的设备尺寸大小来衡量你的专业程度,所以在这方面,单反更容易约炮,哦,错了,是约片。虽然楼主是无反的拥趸,但是就现阶段而言,仍然觉得单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被取代的。所以如果你是买了相机想靠摄影赚钱为生的话,我觉得还是直接买一部单反比较合适,相信我,会比使用无反少掉很多麻烦事。至于无反要彻底取代单反,除了之前提到的一些问题之外,还缺一项黑科技,那就是可以媲美机械快门的电子快门。下面来具体点评下市场上的几种类型的无反相机吧。首先是奥巴/松下为代表的M43阵营。OM-D E-M1是奥林巴斯M4/3时代的旗舰,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产品。为了从4/3单反向M4/3无反成功过渡,它同时具备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系统,兼容4/3系统的老镜头群(需转接环)。一块1600万像素的Live MOS传感器,混合对焦系统,37个相位对焦点,81个反差对焦点。快门速度最高至1/8000s,原生ISO范围200-25600,可扩展至100,最大连拍速度10fps。自带可翻折电容触控屏,机身集成EVF。且含有多种艺术滤镜和场景模式,可玩性极高。色彩方面各色彩模式均可进行机内微调对比度、锐度和彩度,直出效果喜人。 值18 点评2 原创2 好价3&&&&虽然身上背着43画幅底小一寸被人压的重负,但是这两家人家拿着玩具模样的CMOS,却一直做着专业的作品,无论是五轴防抖的黑科技,还是世界第一的可以媲美单反的对角速度。他们在创新的路上一路向前,毫无迟疑。更值得称赞的是,他们两家的相机外观做的都非常出众并且精致,而LZ手上的a6000虽然底大一圈,但是跟他们比起来更像是个玩具。所以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台相机来记录生活,在摄影上并没有什么向往或追求的话,那么m43系统应该是你的首选,不要听别人瞎咋呼说什么底不够大,高ISO不行啥的,这台相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已经足够。更重要的小巧的体积外加轻盈的重量,任何时候都不会让你觉得带着他是一种负担。接着要说富士/SONY的APS机型。富士X-Pro2采用轻质镁合金机身,具备全天候防尘防滴设计,外观基本延续了前代产品的文艺复古样式。背部为3英寸162万像素的液晶屏,并配合有混合式取景器,可在光学和电子两种方式间切换。其内部搭载了第三代X-Trans CMOS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高达2430万,同时具备更好的降噪能力,色彩还原能力也有所提升,支持原生ISO在200至12800之间,并且新增的Pixel Mapping(像素映射)功能可自动检测传感器上的坏点,计算周围像素进行差值修正。此外配合命名为X-Processor的第三代EXR影像处理器,还可支持4K视频录制以及无损压缩RAW格式输出。对焦方面使用了类似X100T的混合对焦系统,可进行智能相位差自动对焦,对焦点达273个,对焦效率也是提升明显。快门也是采用的机械电子快门,其中机械为1/8000秒,电子则为1/32000秒,闪光同步速度可达1/250秒。此外机身配备有双SD卡槽,可支持WIFI连接,内置有包括Grain Effect(颗粒效果)在内的多种创意滤镜及胶卷模拟模式。 值62 点评2 原创3 好价13&X-T1是在2014年CES大展上登陆的产品,正式上场前已经惹的满城风雨了。本机属于富士X卡口系统中的旗舰机型,具备改进型X-Trans II传感器,仍然是APS-C幅面,具备1630万像素。内置了EVF,外观上类似之前的奥林巴斯OM-D和索尼A7,话说这块EVF也是业界顶级,具备了0.005秒的滞后,差不多是之前产品的1/10;像素为236万,放大倍率为0.77x。后背具备可翻转屏幕,3英寸104万像素显示,额外还支持p摄像。机身支持UHS-II标准的存储卡,目前东芝和Sandisk都有相应产品。 值35 点评0 原创4 好价28&富士这个厂商很有趣,基本上是挖了个坑给自己跳,因为刚出X系列的时候,SONY的旗舰微单也就是APS画幅的nex-7,所以富士想当然的搞了个X-trans的CMOS(实际还是SONY代工的),打着媲美全画幅的旗号开始宣传。结果没过多久,SONY把35mm全画幅传感器塞进了E卡口,然后富士就直接懵逼了,被大家追问之下才知道,富士设计X卡口的时候一点余地都没留,根本改不了全画幅,无奈之下只能打外形牌,祖传1600W像素CMOS(其实是SONY的库存啊)用了好久。直到最近富士才更新了下,升级到了2400W像素相对于SONY,也有了一些竞争的资本,但是富士的竞争力从来都不是在性能上的好不好,大家买富士都是冲着外观去的啊,前段时间不是微博撕X大战,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不就是富士相机唯一的用途是在人像摄影中充当道具么。所以至少富士的外观得到了所有人无论黑粉的一致认同。在此楼主给出的建议是,喜欢它的样子就买吧,虽然有着品控不佳,ISO虚标的一些毛病,但在颜值即正义的年代,谁又能阻挡一台长得讨人喜欢的相机呢?并且其实富士也没那么不堪,至少在直出这方面,似乎还没有出其右者。而且在没有系统负担以及全画幅的憧憬的状况下(目前或将来),我也是会优先考虑富士而不是SONY,谁让富士既漂亮,定焦头又多呢。&&&配置方面,传感器APS-C画幅,具备2400万像素,内嵌了179个相位对焦点,相信是这片24mp传感器的改进版。处理芯片使用与A7相同的BIONZ X处理器。因为没有反光板动作,所以在高速和连续性快门动作上有天生优势,提供最高11fps的连拍速度。按钮后背布局,与NEX-6几乎如出一辙,原来的同轴心线双转盘现在分置为两个转盘,依然为模式与普通转盘。翻转屏一直是NEX系的良心,这款继续提供;EVF相比NEX-6有缩水,从原先的236万缩减到144万,视野率仍然维持100%。具备内闪,同时提供MI热靴。本机搭载WiFi功能,具备NFC,具有app市场功能,这点早在NEX-5T上就已出现。 值1k 点评24 原创38 好价235&SONY目前的APS旗舰是a6300,不过现在的价格就算是对于一台非常不错的APS无反来说可能还是贵了些。倘若是楼主的话,对于这台相机的心里价位大约是在3500上下。当下比较合适的机子应该是a6000,虽说比a6300差些,但总体上也不弱,当然,购买SONY相机的话,首先你先要确认的一点是你不会嫌后期麻烦,因为SONY直出的凄惨模样,可能连手机都不如。如果你只是想直出发发朋友圈的话,楼主觉得还是富士,奥巴合适些。SONY全画幅a7系列&索尼A7RII,又称ILCE-7RM2,是索尼公司2015年6月正式发布的一款α系列便携全画幅微单数码产品。作为Sony&A7R的升级版,索尼A7RII在参数上基本全面领先A7R。从参数配置来看,A7R II无疑是索尼在2015年上半年中发布的旗舰级无反产品,各项配置均有提升,并且没有明显的短板。其中采用的背照式BSI传感器达到了4240万像素,相比于目前在售的全画幅无反和微单来说都毫不逊色,而考虑到399个相位对焦点和25个反差对焦点无疑使对焦速度得到了有效保障,并且还身负五轴防抖、4K视频内录和电子静音快门等实用功能。如果未来能够在镜头群和配件上更加丰富的话,相信会有更多玩家选择体积更加轻便的无反而非传统的单反。 值527 点评6 原创23 好价117&&作为全画幅无反相机A7的新款,ILCE-7M2(A7 Mark2)则是全球首款搭载有5轴防抖技术的全画幅无反相机。外观方面,A7 II沿用了前代的全金属机身,并优化了快门按键与手柄位的调节拨轮,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机身5轴防抖技术,包括有垂直、水平、垂直翻转、水平翻转和滚转5个方向,可使用户在拍摄照片时得到最高4.5档的防抖补偿。对焦采用了最新的相位差算法,拥有117个相位差和25个反差式对焦检测,可使对焦速度提升30%。硬件方面,相机搭载有2430万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最大分辨率为6000 X 4000,使用BIONZ X图像处理器,感光度范围ISO100-25600,最高连拍速度为5fps。电子取景器采用236万画点的OLED,以及3.0英寸123万点LCD显示屏(可向上107度翻转,向下41度翻转),内置Wi-Fi/NFC无线功能,电池续航为270张(使用EVF拍摄)或350张(使用LCD显示屏),并且在拍摄视频时可以选用新增加的XAVC S格式,以便获得更清晰的画质解析。镜头方面配备的是28-70mm镜头,虽然成像素质相对于光圈恒定的24-70略有不如,但胜在性价比较高。 值319 点评3 原创12 好价65&如果想要一台无反,同时又要35mm全画幅的话,那么sony a7系列似乎是唯一选择,其中楼主自己有一台a7r,也深入使用过a7s,至于a7和a7II的话,也仅仅是把玩过,至于a7rII,似乎摸都没有摸过,但是依然主力推荐a7r2,因为楼主是数毛党啊,虽然a7r也能数毛,但是其对焦能力实在是太差太差了,这么说吧,自从把5d2换成了a7r,LZ再也没有拍照的兴趣了,当然,无可否认的,除了对焦,a7r在其他各方面都趋于完美。至于a7s系列,纯粹的摄像机,虽然楼主拿着a7s在意大利拍了一堆照片,但是回来后发现它拍的照片也就只能填满整个4K屏幕的时候一点兴趣啊没有了,幸好拿着它拍的照片卖了点钱,不然真是……。当然,不可否认的a7s的弱光对角能力堪称无敌,甚至高于5d2(5d2的对焦也是对焦么……)。至于没有后缀的a7II,曾经楼主觉得是非常有性价比的机器,只是现在的价格有点偏高。大家可以等a7III出来了买a7II。哈苏X1d&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楼主只想说,请记得联系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愉快的做好朋友的。下一篇色魔养成记将讲述的是从色彩组成来说RAW和JPG的选择,敬请期待。小弟才疏学浅,文中难免有所纰漏,还望大家斧正。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60)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4评论19
赞71评论30
indelb英得尔 T20 双温双控智能车载冰箱
唯品会 正品鉴定官招募
全球自然挑战系列之西澳大利亚十大挑战
诺基亚手机 Nokia 7 Plus
乐歌 V9 乐小白 多感官办公学习车
GEARLAB燃烧装备实验室 超轻动态保暖羽绒服
赞178评论270
赞74评论153
赞68评论81
赞1687评论578
赞1042评论568
赞505评论379
赞486评论425
赞425评论28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相机不能自动对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