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体化吗

(反手一巴掌)
第三方登录:马光远:京津冀一体化不能以牺牲河北为代价
&&来源:中国广播网&&&&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5月28日消息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五月谈:京津冀一体化,谁的“一亩三分地”》今天下午举行,北京市政协委员、经济学者马光远对时下火热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大泼冷水,他呼吁,京津冀一体化不能以牺牲河北的利益为代价。
  马光远指出,在过去多年京津冀三地的发展过程中,河北一直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服务者的角色,这种不合理的情况需要马上改变。
  马光远表示,目前京津一体化的普遍做法是将北京淘汰的产业迁移到河北,以解决北京人口拥挤、水资源紧缺和污染问题,这样的京津冀一体化是违背这一规划的设计初衷的。
  以下是马光远先生的发言实录:
  刚才张老师做的报告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我事实上对这么大的主题特别是上升到所谓的国家战略的东西,我是没有信心去谈的。但对这个话题,这么多年以来因为一直在北京生活,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每一个人都在想。我们今天的说法是京津冀一体化,事实上对于一体化这三个字我一直是非常谨慎的。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的时候谈到要把京津冀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新华社的通稿谈到一体化的地方只有一个,对于京津冀本身怎么发展,谈的最多的叫协同发展。那么为什么我讲我不敢谈一体化,因为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地方差距太大了。北京高高在上,天津也很牛,但是河北的发展相对于北京、天津而言非常落后。当然河北最落后的表现是什么?就是河北作为紧靠着首都,紧靠着两个直辖市的这么一个省,它的贫困人口在全国占的比重和全国国家级贫困县的数量都是非常吓人的。河北现在有全国贫困县39个,河北的张家口准备跟北京一起申办冬奥会,张家口的全国级的贫困县就有10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北京的周边有一个带,不是一个什么好带,而是国家级贫困带,那么这么一个贫困带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贫困带本身截然把北京、河北、天津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欧洲”,一个是“非洲”。这么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怎么突然提起要搞一体化的问题,我感觉无论就现实而言还是逻辑而言,都是讲不通的。所以我宁可更多地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来描述。在这个地方画一个圈叫什么什么圈,在那个地方画一个圈叫什么什么圈,我们今天又在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叫首都经济圈,这个圈大家看历史的话越画越小,以前叫环渤海经济圈很大,紧接着叫环首都经济圈,后来把环去掉了,首都经济圈,字越来越小,含金量越来越高,但是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一个大圈最后画成一个小圈,但是面临最根本的问题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仅仅谈京津冀一体化,它是一个历史话题,不是一个新话题,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年了。那么,在过去的20、30年的时间里,京津冀一体化一直是一个梦想,但是我们发现情况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研究的深入,北京、天津、河北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特别是河北跟两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今天站在一个国家战略的层面谈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第一、为什么在当下要谈京津冀一体化。也就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很重要。那么第一个出发点我们从2月26日的会议来看的话,第一个出发点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那么如果我们所有的思维都集中在解决北京的问题,我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本身仍然是画中的一个馅饼,仍然是一个乌托邦。为什么?因为现在从京津冀本身的产业、经济的基本面和发展的态势去看的话,京津冀一体化之所以南辕北辙、越走越远,最根本的问题是河北不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河北欠发展、欠发达,使京津冀长期以来无法实现一体化的关键。
  所以个人认为要真的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在国家战略层面去制定规划的话,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河北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那么如果我们以北京的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去解决京津冀一体化,无论是现实的路径,还是所遇到的障碍,我认为跟过去一样不会有任何改变。比如说北京,想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给河北,河北人民这次不客气了,明确地讲你不要的我也不要。所以我认为要搞清楚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非常关键。如果不把解决河北的欠发展问题作为最主要的出发点,而仅仅想着去解决北京的空气问题、水资源的问题、人口的拥挤问题,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答案。
  再过20年我们来看的话,我们仍然在谈这个话题,我们仍然会看到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差距在继续拉大,所以出发是为了什么、你要到什么地方去?我认为这是我们谈京津冀一体化的前提。
  第二京津冀一体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战略?我们现在看到,无论河北将如何积极、如何冲动,但在冲动的背后最重要的动机是什么?是经济的动机。我们现在看到的河北很多省市对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以后,他们最主要的回应是什么,未来在整个经济发展上面要怎么样怎么样……我认为如果把京津冀一体化这么一个大战略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来谈,是矮化了这个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本身不是一个经济战略,而是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全方位的战略。当然,经济可能很重要,但是保护公共政策在内的、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一系列的相关因素都是我们这个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纯粹就经济来谈经济,把一体化三个字看成本地区域发展的一剂刺激政策的话,我认为这个大战略走不远。所以,我认为经济一体化本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发展问题,但是如果仅仅把发展局限于经济、局限于产业层面,这个战略本身也解决不了目前京津冀三地之间的问题。
  第三个,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靠谁来推动?是靠市场还是靠政府?从2月26日到现在三地表现出来的姿态和行为方式来看,我认为也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开始狂飙猛进。比如说在产业的转移方面,北京的低端服务业要转到河北去,这种产业的产业应该追求什么原则?我认为应该追求市场的原则,但是从目前我们看到的操盘方式来看,不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走,我们很多情况下对产业的推动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而不是由市场来推动。那么如果产业的转移、产业的衔接如果主要由政府来推动的话,那么这样的推动力本身我认为只可能形成短期推动,不可能形成长期推动。
  第四,京津冀有没有可能一体化。我事实上我觉得我个人在京津冀一体化问题上面,我觉得最有价值的结论是京津冀不可能一体化。京津冀的未来也不会一体化。如果真的一体化的话,那可能是一个非常长远的梦想。这是一个不太乐观的结论。为什么,我前面讲了很多,所以到第二个,我想讲为什么不可能一体化面临的现实障碍。第一个障碍,也是最根本的障碍就是:我们有很多人谈说哪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都市圈,什么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等等,但是我们也从来没有发现一个都市圈本身面临的行政区划像京津冀地区这么复杂,并且等级这么远。北京高高在上,天津也很牛,但是河北本身在整个的行政区划里边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我们到河北去,谈到河北本身跟北京之间关系的时候,河北的官员一般的说法是,我们要服务北京,服务首都。这个从人性的角度来讲的话这是不合理的,不合适的。按理说应该是河北有自身的发展目标,把河北发展起来这是河北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多年以来,河北在整个的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这么一个尴尬,就是因为整个的行政区划。
  我们有这么一个首都,在首都的旁边还有一个直辖市,两个直辖市夹在河北中间,河北要想发展,我认为很难。那么从人性的选择去讲的话,好的资源、好的产业肯定不会留在河北,所以我查了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区划。在很多年以前,在清朝,河北这个地方包括北京、天津在内叫直隶,直隶这个地方是全国经济最发达、政治最发达、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没有广东任何事儿,没有上海任何事儿,这个地方就是全国最好的地方。但是过了一百年以后我们来看这个地方的话,我们总是把这个地方的一体化看成一个失败的案例,而把长三角、珠三角看成中国整个区域发展成功的标本。为什么?根子在行政区划。在以前只有一个行政区划的条件下,河北跟天津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尴尬。天津在以前属于河北的时候,我们看河北的整个产业结构发现,它有高端制造业,它的整个第二产业也是不错的,但是当天津从河北划出去以后河北一无所有,整个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
  第二个京津冀三地产业我们分析的话,为什么讲长三角、珠三角整个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良性的协调发展?是因为产业直接有互补、有协调,但是我们看京津冀三地之间,产业之间要么是竞争关系,要么是互相之间发展差距过大、根本不沾边。我们看天津跟河北之间,比如说在港口的发展方面,双方争得你死我活,这个竞争真的是血淋淋的。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形势差距过大,北京主要是服务业,天津主要是高端制造业,这个领域发展很好。天津和河北的发展来讲的话,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来讲仍然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三地之间产业不融合、产业不互补,三地之间差距太大。
  第三个交通的问题,我们现在到长三角、珠三角去,我们到区域内任何一个城市如果超过一个小时的话都感觉不可想象,但是在北京到河北、北京到天津、天津到河北之间有些交通现在实际上从北京到天津好像很不错,但是唐山如果到天津或者唐山到石家庄、到保定的话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交通本身还没有形成可以支撑这个行程一小时都市圈基础设施的这么一个基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除了交通以外,公共政策层面的障碍应该是最大的。
  我想这么多年以来,河北之所以不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三地之间公共政策差距太大,就是说人为制造的差距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障碍。怎么样把北京的特权给消除掉,在公共政策层面我认为非常难。所以在面临如此多的障碍的情况下,我们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把京津冀一体化到今天我们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主要原因。国家战略层面的目的是什么?是消除以前的障碍。突破行政区划的这种人为的障碍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搞顶层设计,但是这种顶层设计之中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在现有行政区划的现实环境里面打破这种障碍,真正推动人力资本、技术、产业的自由流动,协同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在这种情况下,把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究竟如何破局?我提这么几点。第一个是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真正从字面上的一体化变到现实中来,一定要改变当前已经不能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划。这个行政区划可以大调整也可以小调整,如果大调整,最大的调整,最合理的调整仍然是把北京直辖市取消掉,把天津直辖市取消掉,设立直隶,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
  设立天津直辖市对于河北本身发展造成的伤害,造成的弊端现在已经看出来了,所以如果进行中度调整的话我认为可以把河北的、北京周边的一些贫困的市、县划给北京,让北京带着去发展。解决一个北京的扩容问题,同时把天津直辖市取消掉。把天津作为河北的省会,这样的话在整个产业格局里面河北整个产业的提升度一下子可以上一个台阶。我想如果不调整行政区划的话,目前进行不管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可能都很难打破。
  第二个是我认为要淡化经济思维,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要通过经济来体现,但不要就经济来谈经济,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公共政策层面的融合,放到基础设施层面的一体化,我认为比单独谈经济可能带来的效果要好。那么如果谈经济的话,大家可能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北京肯定站在各自的立场,天津也是,河北也是,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体化仍然会越走越远。
  第三点建议三地在产业发展上面一定要探索协同发展的路子,协同发展的前提是什么?是北京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思路。每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谈到北京的明天,其中有一个明天叫什么?叫北京制造。我每年都反对,我说北京一定不能再提北京制造,北京提北京创造就可以了。你把创新出来的东西,把创新出来的技术让河北去做,让天津去做,比北京自己做要好。所以北京目前要做的最大最大的政策应该是北京真的要淡化经济思路。北京现在的人均GDP包括GDP组合放到全球的首都里边去都是非常吓人的。我认为,北京过于经济化是导致目前京津冀三地之间产业不能协同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北京不仅仅要转移那些不要的什么批发市场等等这些产业,还要转移一些好的产品,一些好的产业。我认为在北京这么一个空气非常糟糕的地方,我们基本可以找到北京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如果是中科院的研究员的话,我每天上班走几个小时,下班走几个小时,今天面临这样的PM2.5,我能活下已经不容易,还谈搞什么创新,搞什么科技?我认为不可能,所以像中科院这样的承载着国家创新功能的单位一定要远离北京,一定要远离京津冀,到那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去。
  第四个方面,公共政策层面一定要打破,可以有几个破局,最容易的破局,最起码北京、河北、天津共用010,这个是可以做到的。我们经常开车在高速上面一不小心就到河北去,我想这是一个。第二个养老、医疗,是不是可以实行三地一体政策。当然最难的高考政策,我想如果京津冀一体化真的实现,有一个试金石就是三地的高考政策是否统一,如果三地的高考政策最后统一了,当然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北京的孩子再也考不上北京大学了,北京大学就再也不会是北京人的大学了,有可能都到外地去上大学了。最后一个就是在招工方面,我们觉得如果真的要借鉴市场上其他都市圈发展的成功经验的话,我觉得在当前我们这么一个语境下,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交通的一体化,特别是轨道交通。我们现在看到凡是都市圈发展不错的,大概作为一个经典案例来谈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谈到人家的轨道交通发展到多大的程度。所以就这个来讲的话,前一段时间北京市人大准备规划把地铁修到河北去,我认为相当不容易,这是一个好的举措,也是改变北京形象的举措。
  三地之间要互相帮助,要互相利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但是我最后仍然想讲的是,一体化非常难,我们需要打破的东西非常多,即使一个小小的机场的命名也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博弈。今年北京开两会,大家有很多提案是关于北京第二机场应该叫什么的。讨论很热烈,我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么热烈会议的场面。争来争去就是不想放弃作为北京第二机场的这么一个身份和象征,后来我想了一下,我说既然这个机场既在天津的武清,又在北京的大兴,还在河北的廊坊,我说干脆为了体现一体化的思维,去掉一个字就叫“北京武大廊”机场,这个机场会不会叫“武大廊”机场?千万不要认为一上升到国家战略三年、两年大家都都协同了,那么如果这样想的话就真的忽略了过去几十年以来我们整个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教训和问题。我当然希望京津冀一体化能够最终实现,当然希望这样的一体化战略的推动能够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成功的而不是失败的教训。谢谢!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宫喜金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京津冀如何实现“一体化”?_历史频道_新浪网
京津冀如何实现“一体化”?
  在新一届政府的规划蓝图中,明确列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应该只有上海自贸区和京津冀,如果考虑到京津冀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进,其政治高度比上海自贸区更胜一筹。
  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近日突然开始急速升温。三地领导人纷纷做出积极表态,表示要携手合作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河北省甚至已经公开了一份设计蓝图,详尽规划了河北在三地一体化中的角色。
  今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在强调了京津冀的诸多重要意义之外,更是提出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到重大国家战略的层面。在新一届政府的规划蓝图中,明确列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应该只有上海自贸区和京津冀,如果考虑到京津冀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进,其政治高度比上海自贸区更胜一筹。
  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不到3%的国土面积汇集了18%的全国人口,创造了将近四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和珠三角、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区域之内不仅没有形成高低搭配的合理产业布局,反而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和相互竞争。一个小细节也足以看出三地之间的割裂,河北与北京和天津之间对接的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存在的“断头路”就高达2300多公里,一个在交通上都无法完全贯通的地方区域,又如何能够实现高层次的一体化合作。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年2月底的京津冀专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地应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虽然京津冀此次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但究竟如何才能打破此前各自为政的弊端,真正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仍有诸多疑问待解。从京津冀三地来看,北京最具有转移产业的急迫性,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北京的大城市病已经越来越重,房价、交通、空气等诸方面压力已近极限,将一些非核心职能转移出去已成共识。而河北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回落较快,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年,河北省的GDP增速从12%下降至8.2%,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增速排名靠后,因此,对于承接北京转移出来的产能有很高的积极性。
  相比之下,天津在京津冀战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则有些模糊,天津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十分强劲,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去年天津市的GDP增长高达12.5%,虽然和前几年相比也出现了回落,但增速还是居于全国之首,通过承接北京产能来刺激经济的意愿也没有那么急迫,而天津在建设港口航运和金融中心等方面也都有着独当一面的“野心”,天津可能面临着低端产业不愿意接受,高端产业不愿意放弃的局面,因此,在打造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战略中,如何平衡天津的地位可能是最大的难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曾经描述过天津在京津冀战略中的角色,她认为天津的举措就是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城市定位上错位发展、相得益彰,要突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个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与北京的城市定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在发展环境上优化服务、便利高效;三是在城市群建设上完善功能、生态宜居。从这“三篇文章”来看,似乎更多还是天津市如何发展的问题,暂时还难以看到更多天津对于如何融入京津冀战略圈的细节规划。
  在京津冀三地中,目前河北的表现最为积极。3月底,河北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周本顺在会议上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按照河北刚刚出台的规划,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四个支撑区”:一是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二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区,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三是综合交通网络的支撑区;四是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
  北京和河北之间的职能转移也并非易事,任何一项产业和职能转移都牵涉到各方利益,北京市从早年的首钢搬迁到近期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迁,每一次走的也并不容易,而新一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职能转移,教育、医疗、科技资源甚至一些央企总部都有转移的可能性,此前一个单独的首钢或是“动批”搬迁已是困难重重,将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在近期有关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在河北保定设立副政治中心的传言。尽管在河北的官方规划中并没有正式提及副政治中心这一税法,北京也对此没有公开认可,但这一传言还是在市场引发一阵炒作热潮,大量投资客迅速来到保定购买房产,股市上的河北板块也遭遇爆炒。
  北京市目前的定位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向外转移的首先是一些非核心职能,比如一些高耗能和落后的制造业、过于集中的教育和医疗等资源,而政治中心作为北京市最核心的职能所在,短期内向外转移分流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可操作性来看,考虑到一些非核心职能的转移已经是千头万绪,即使有设立副政治中心的考虑,预计也不会在京津冀战略发展的初期一拥而上,至少也会在其他非核心职能转移完成之后,才可能会纳入议事日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最大的悬念在于如何确保市场之手的作用。由于已经被确认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因此不难想象,在未来的协同发展中少不了行政力量的强行推进。行政推进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可以打破此前京津冀之间的各自为政的行政壁垒,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加速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但如果过于依靠行政力量的强制推进而忽视了市场的自然选择,这种模式也有可能带来资源错配的风险。
  在北京市向外转移的产业中,一些优秀资源比如教育、医疗、科技等肯定会受到河北方面的热烈欢迎,但是一些高污染和落后产能,河北方面也未必愿意接受。尽管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对首都功能疏解不讲价钱,不挑肥拣瘦”,但具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地方政府则另有想法。河北廊坊市市长冯韶慧最近就曾经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廊坊的好机遇,但面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廊坊并不会盲目地接收,他们将从企业清单中精心筛选目标,避免低质低效项目进入。廊坊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廊坊市将加大力度,对接北京科技、教育、医疗、会展等功能性资源,争取引进环保型高端产业,坚持做到“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
  既然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那么其总体规划应该不只是为了疏解北京的压力,而应该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三地的协同效应,最终达到多赢的局面。按照产业转移的雁行理论,在一个发达成熟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带来向周边经济的溢出效应,发达经济体专注于高端产业,相对低端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形成转移,由此形成发达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共同发展的格局。而这种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式大多是市场自然选择形成,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东南亚地区到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等,基本上都还是市场主导下的产业转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场国家战略中,政府和市场如何发挥好各自的力量,可能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
(责编:kzf)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彭晓辉认为,假设人只能学一门学科,那唯一要学的就是性学。身为国内唯一的人类性学研究...
中国不忘历史,主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挑衅。两会:京津冀一体化高考改革可以实现大同
[摘要]在2016年的两会之际,河北省两会代表提出来了在未来的高考工作中,河北、北京和天津的考生应该能够共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够实现共同竞争,让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改革可以实现大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河北省的人大代表方丽平今年携带着“河北省与京津高考招生公平化”的建议抵京报到,希望推动京津冀教育招生政策的协调发展,让河北的考生能够和京津的考生平等竞争。(日央广网)时代改革,惠及河北最大的利是什么,那就是河北、北京、天津要实现经济和其他各项工作共同繁荣的一体化,既然是这样,在2016年的两会之际,河北省两会代表提出来了在未来的高考工作中,河北、北京和天津的考生应该能够共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够实现共同竞争,让京津冀一体化,在教育工作中更能够体现时代改革打造的就是大同。此提案出来,真正是涉及到河北人民的大利,河北人民应该为这样的提案叫好。京津冀一体化是时代改革党中央用大手笔造福三地百姓共同发展的大计,三个地区强强联手,能够实现三个地区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的共同繁荣,如今要达到这一个目标,就需要多方面的合作,环境污染治理,经济转型,人口迁移,城市未来发展合理规划等全方面进行改革,并且这三地面对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携手互助共同应对,解决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才叫真正的一体化。并且无论在任何工作中,都不能体现亲疏来,正是这样,在今天的两会上,河北省的代表提出来三地考生能够平等竞争,为的就是能够在未来的高考工作中,希望京津能够拿出更多的责任来,支持河北的教育,为河北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多负一份责任,能够让教育改革所走的步伐更大一些,这样的提案应该是时代改革的一个亮点。河北省的两会代表提案是可行的,但是真正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改革的步伐迈得多快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中,这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很多年了,其成效虽说取得的实绩不小,但问题也很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与农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说这京津冀即使一体化了,想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也是很难,仅凭高考工作中做文章也很难实现。尤其是三地的教材不一样,师资力量差距也很大,高考试卷肯定不一样,怎么会用同成绩招生呢?再者就是北京、天津也应该有培养本地人才的任务,如果真正让他们与河北在高考工作中真正实现考生公平竞争,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是希望这一个时间不会太远。改革总会有新亮点的,京津冀一体化,总会让好多希望会成为现实的,今天河北省的两会代表在高考工作中提出个人建议,其实让百姓仔细想来,他就是通过这样的议案能够让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走得更快一些,让三地改革能够提速,让各领域的沟通达到无缝对接,因此说即使这一提案不能通过,但是其建议仍有很多亮点。最后希望河北省的两会代表都能够在两会工作中承担大责,让河北之美也能扮靓两会风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adope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