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硬件检测指令硬件到底是怎样开发出来的 职场老司机用亲身经历

正在阅读:商务本应该注重那些细节?隔壁同事的亲身经历商务本应该注重那些细节?隔壁同事的亲身经历
  【PConline 静态体验】现在的工作中PC的角色可谓是举足轻重了,基本上所有人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那么一台适合办公的笔记本电脑更是现在&白领&在职场中所必备的,我隔壁的同事在前些天就刚刚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惠普 战66 Pro,对于工作繁忙的他来说新的小伙伴可是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隔壁同事经常要外出与客户谈工作,以前厚重的笔记本电脑着实有些不方便了。惠普 战66 Pro机身轻薄,作为商务笔记本,它的重量仅有不到2kg的重量,单手持握也毫不费力。  并且由于机身轻薄,外出携带非常方便,惠普 战66 Pro在上下班的路上使用也很轻松。  隔壁同事的日常工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会议,无论是与客户外出商讨合作细节,还是公司内部的各种会议,大多时间都不会很短,且在上述场景中都不方便给笔记本电脑充电,在这个时候笔记本电脑续航能力的重要性就完全体现出来了。惠普 战66 Pro在测试中的续航时间长达3小时以上,在实际使用中的续航6小时都是妥妥的!  相信各位读者大多数都会经常使用移动硬盘、U盘等工具来说传输文件,较快的传输速度一定会带来较好的工作体验。惠普 战66 Pro选择搭载了一款使用在工作站的Turbo Drive硬盘!作为惠普工作站采用的硬盘,高速、稳定是必须保证的,在文件传输速度、开机速度、软件的运行速度,都要远超过一般的固态硬盘。  &色域&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简单的来说&色域&就是屏幕色彩的丰富程度,较高的色域可以让显示设备的成像更加的艳丽。对于使用设计软件较多的用户,更宽广的色域是必须保证的,而对于主要观看视频的用户来说,更丰富的色域可以直接的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另外屏幕最大亮度达到300尼特,再加上雾面IPS屏,在光线较强的户外使用也较为轻松,在同价位的产品中战66高色域版的屏幕真心算是佼佼者了。  作为一款偏轻薄的商务本,惠普战66 Pro 高色域版的键盘键程越有1.5mm左右,按键力度适中,反馈清晰,使用手感较好。  指纹解锁相比大家都不陌生了,在笔记本上搭载的指纹解锁功能,大部分只能起到让用户更方便的进入系统,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因为开机后进入dos环境下,一个电脑高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不过与众不同的是,惠普 战66 Pro的指纹解锁是在进入Windows系统前,也就是说在按下电源键后就要进行指纹认证,在不进入dos系统的情况下就要进行身份认证,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效的保护我们个人PC的信息安全。  由于商务本平时基本上都是作为办公工具使用,所以我对于电脑的性能要求并不太高。让人惊喜的是,惠普 战66 Pro搭载的满血的第八代最新的英特尔酷睿CPU。相对应的,厂商为了节省成本,在售价上争取到优势,选择给自己产品残血版的CPU ,由于残血版CPU在名称上并没有太多不同,但是两者之间性能差距较大,对于电脑配件信息不太了解的用户很容易就走入了这样的陷阱。不仅如此惠普 战66 Pro版还通过了AUTOCAD硬件认证,这使它成为除Surface Book外唯一一台通过该项严苛认证的非工作站PC,更证明了电脑本身强劲的性能与稳定性。  诚然惠普 战66 Pro有诸多优点,但是据隔壁同事所说,他最后确定选择战66作为他新的工作伙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惠普 战66 Pro机身接口种类齐全。机身接口种类这个看起似不起眼的因素,却可以对我们的日常使用产生较多的影响。战66 Pro机身两侧分别放置了,电源接口、网线插口、VGA接口、HDMI接口、两个USB 3.0接口、Type-C接口和SD卡插槽,在使用中可以轻松应对大多数场景,根本不用准备额外的转接头。总结惠普 战66 Pro作为一台商务本,可以说是表现完美。不只是性能和使用体验方面惠普 战66 Pro表现出色,并且其整机周身采用金属材质,并配以金属喷砂工艺,质感十足。惠普战66系列商务本在整体细节设计值得肯定,在5K到8K同价位商务本中各维度表现都十分出色。如果你正在准备购买一台办公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那么考虑一下吧。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笔记本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掌握最鲜资讯,尽领行业新风
华为“老司机”亲身经历告诉你,华为硬件究竟是如何开发?
在国内提到硬件开发,华为无疑是最优秀的公司。同时,硬件创业者从华为出来的也非常多。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正是一名华为的“老司机”,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华为硬件开发的流程,华为是怎么做硬件开发的,非常值得其他硬件开发者借鉴。  曾经2007年,刚工作2年的时候去一家小公司去面试。当时考题,我感觉我做得很好,面试的时候,对方对我也很认可。但是他当时说:“我需要招一个,在大公司待过的,最好知道硬件开发流程和规范的。虽然你题答得不错,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最好在华为待过的。”  当时,我就在想“华为的规范和流程是啥样的”,就一直想去看看。之前对华为的面试一直都不是很感兴趣。之后,就很想有机会去华为看看。2008到了华为。我能想到的华为硬件开发的几个不一样的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档,评审,设计
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
华为的流程
专题分析文档,评审,设计当时刚入职时,三个人做一个电路板。虽然电路复杂一些,还是有一些人力过剩的,所以我就被安排去写一个PCI转UART的逻辑。  我当时是新员工,也急于表现自己,利用周末的时间,估计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写完代码,开始仿真了。我以为我的导师兼主管会表扬一下,结果没有,他说:“你为什么没有召集大家讨论?然后再写方案,评审?然后再动手写代码?”我当时是没有理解的,觉得我一个人就搞定的事情,为啥要这样劳师动众?现在回想起来:第一、 从主管的角度,不知道新员工的个人能力,你能把做的事情讲清楚了,他才放心。  第二、 从公司的角度,有一套流程来保证项目的交付。那么则不再太依赖某个人的个人能力,任何一个人的离职,都不会影响项目的交付。这也是华为最了不起的地方,把 复杂的项目拆得非常细碎,这样不需要特别牛的人来交付项目。这是为什么华为的工程师的收入是思科的N分之一。  第三、 从效果角度,毕竟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把想法文档化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讨论的过程,就是收集你自己没有想到的过程。正式的评审,是大家达成意见的过程。提前讨论,让相关的人都参与到你的设计中,总比你设计完了,被别人指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要强得多。就是因为华为把一项工作拆散了,所以沟通,文档,评审,讨论,变得非常重要。这个工作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在华为内部里面,人员角色非常多。硬件的人是对产品开发阶段,端到端负责的。做单板硬件工程师,可以涉猎最多的领域,同时也是工作内容最杂,接触人最多,扯皮的最多的工种。但是也因为有人专门负责画PCB、EMC、电源、逻辑,原本硬件工程师应该做的领域。那么硬件工程师就武功尽废,变成“连连线”。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领域,没有人统领,所以一个好的硬件经理的作用非常的重要,是贯穿所有领域和全部流程的关键角色。  正如原来华为内部论坛上有一个人比喻的,硬件工程师更像是处理器里面的“Cache”,是所有环节的中转站。  大公司把人的分工分的这么细,也是防止某一拨掌握了太多公司的核心技术,出去单搞了。华为的流程其实华为的流程,很多人都知道IPD流程是从IBM来的,同时华为也去咨询过爱立信,爱立信的硬件开发,完全没有流程一说。  我个人理解:IPD流程已经在华为变种,结合了中国人的特点,华为的企业特点进行了变通和优化。如果华为僵硬的套用IBM的这套流程,也必定不会这么成功。 那么概括一下华为的硬件开发流程: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专题分析→详细设计→逻辑详设→原理图→PCB→检视→粘合逻辑→投板→生产试制→回板调试→单元测试→专业实验→系统联调→小批量试制→硬件稳定→维护。流程的根本在于,这个环节做好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所有的环节其实跟其他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严格把握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考核条件。令硬件工程师最纠结的是“没有个节点跟’投板’对应”。华为支撑IPD流程的系统是PDM(又名爬的慢)PDM的中文名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Management)。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华为所有的器件资料,产品部件,工具,文档,原理图,PCB,逻辑代码等都存在这个系统上。但是系统过于庞杂,其实比较难使用,跟服务器归档、SVN归档、也容易搞混淆。有朋友感慨,说他感受到了“精细化流程管理,让每个人都是螺丝钉”;也有前同事感慨“团队开发是战无不胜的;也有朋友说“信息安全啊”。归一化器件归一化硬件工程师一般都能够理解,在一个板子上面的,尽可能的选择成本更低的器件,选择更少种类的器件,便于集中采购,同时也便于加工。但是其他公司可能没有对器件归一化的工作做得那么细致和严格。 第一, 由于华为整个公司使用的器件种类非常的多,所以如果减小一个器件编码,带来的收益是十万人民币到几百万,而其他公司可能达不到这个高的收益。所以如果能减少一个编码,宁愿选择可能成本更高的器件。但是这个也需要按照每年的器件直接成本收益*器件发货数量,与编码成本+加工成本差异,进行对比的。不过器件归一化之后,器件的价格又可以跟供应商重新谈价格,这个收益是迭代的。所以,有时即使是成本占优,也会倾向去器件归一化的结论。例如,逐步去除了5%精度的电阻,归一化到1%。 第二, 器件归一化,都是需要进行专题分析的。因为也有工程师为了归一化,对电路原理没有充分分析,导致的归一化带来“问题引入”。所以,当时我的部门当时有一个表格,“器件归一化分析.xls”的excel表格,把每个器件,原来选型,归一化的选型,更改的原因,都做好记录和原因分析。一是让每个做归一化的员工都充分考虑分析,二是问题都有记录,便于评审,三是出了问题,好打板子。  单板归一化除了器件归一化,更高一个层次的归一化,就是单板归一化。(单板这个概念,我稍微澄清一下,我刚到华为的时候,也觉得这个词很奇怪。因为通信设备,都是机框,背板,加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板,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就叫做“单板”,硬件工程师,一般也叫做“单板硬件”) 单板归一化带来的好处,首先是电路的种类少,电路的种类少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生产成本降低,二是硬件维护成本降低,三是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降低。第一、单板归一化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处理器归一化。其实,华为的有的产品这点做得其实不好,X86、MIPS、ARM、PPC全部都用个遍,所以一个硬件平台,需要配备各种软件人员,操作系统搞N套,VxWorks和Linux,BIOS各种配套。  第二、单板的归一化,要注意产品的衍生。第一个版本的机框上的单板所实现的功能,如果后续的产品可以使用,应该直接可以用,不需要再开发。如果不注意这点,第一个版本的单板,到第二版本时,发现不能相互借用。反过来,再修改第一个版本的电路板,来适应新版本。有时问题更糟糕,就是完全不能兼容,只好重新开发。单板的规划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单板归一化时,虽然电路部分兼容了,但是结构件不兼容。对于市场人员的配置来说,仍然是两种配置。一样是失败的。平台归一化那么如果发现不同的硬件平台的架构雷同,功能类似。那么机框也可以归一化。只需要制作不同的电路功能模块,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但是不同的硬件形态都是有他存在的意义的,如果强行归一,市场未必会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例如用一个运营商的平台去归一一个企业应用或者家庭应用的产品,可能就未必能够成功。网络架构归一化这个说法是我自己想的,早在08年的时候,华为就在讨论“云管端战略”了,当时不是很理解。当我们一个运营商平台部门,跟“服务器”的部门合并的时候,似乎理解了点什么。当X86处理器足够强大的时候,所有的运算,不管是否性价比最高,都送到云端进行处理,那么所有中间的存储和计算都显得不重要了。那么整个网络的结构,就是终端+管道+云存储和云计算。  既然计算和存储设备都是一样的,那作为运算和存储的设备,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样化了。这时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华为成立IT产品线,做重点战略投资的重要原因。所以现在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网络节点和网络平台了,只需要超强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和宽广的通道,多样的终端。 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设计硬件最核心的工作,而不是画原理图。因为今天是周末,写点轻松点的,先说个故事,传说哈,大家当笑话听。  早期,我大中华自研的潜艇,都是海蓝色的,跟军舰一样颜色“蓝灰色”。后来我大海军去参观前苏联的军事演习,发现俄国人的潜艇不是蓝色的,是黑色的。于是 回来大讨论,为啥俄国人的潜艇是黑色的。猜想:一定是黑色在夜里面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油漆成黑色的。于是全国油漆大运动。后来才知道,原来俄国人的黑色不 是油漆,是黑色的橡胶,消声瓦。于是我们也贴橡胶,可是我们贴了橡胶之后就潜艇跑不动了,因为我们的潜艇的动力不如别人。(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 请把发生时间改为清朝。)  为啥在这里说这个照葫芦画瓢失败的故事呢。我觉得很多硬件工程师有个误区,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于会使用几个软件(cadence、Protel), 画画原理图,画画PCB。我早期的一份工作就这样,最大的本事就是照葫芦画瓢,抄Demo板,抄以前成熟的电路,如果碰到了新的电路设计,一般是按照参考 电路先画出电路,再通过调试,去尝试,碰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那么我现在的观念是,硬件工程师最值钱的地方是在于懂硬件原理,懂得电路分析,模电数电原理,电磁场理论,而不是会使用画图软件。  那么华为是怎样做电路设计的呢?为什么会有专题分析的说法呢?为什么电路设计的时候要做专题分析? 第一、 例行的,每个电路一般都会做几个必选的专题:电源、时钟、小系统;把每个管脚怎么用,怎么接,对接的管脚的电平是否满足要求,都需要文档化,分析清楚。在选用新器件的话,对应硬件工程师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是其他公司,直接按照推荐电路设计就完事了。电源专题,需要分析电源需求,每种电源的电压范围,电流需求,动态响应,上电时序;时钟专题,针对每个时钟的输入的电平标准,频率,抖动等参数,时钟时序,并按照各种时钟解决方案进行优化;  第二、 当电路设计过程中,碰到一些新的问题,之前团队中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或者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内容,会专门做这个问题点的专题分析:例如我们做过的一些双 BIOS启动,摄像头的红外LED的驱动,主备倒换啊,之类的,就会把一个问题点分析透,然后再动手做画原理图。  第三、 那么在开发硬件的时候,Demo只是作为参考,每一个依据都是来自于datasheet,除了看芯片的数据手册之外,还要仔细查看数据手册的勘误表 errata,核对datasheet与Demo的差一点,如果器件有checklist还得核对checklist。曾经开发AMD的时候,datasheet、Demo、checklist,三个文档对不上的情况。也出现过,一个比较难复现的问题,后来查看了Errata,发现是厂家芯 片升级了,修正了bug,而我们还在采购老版本的芯片。第四、 由于项目本身有交付时间要求,那么在有限时间内其实不可能做到每个问题点都做得深入透彻。那么问题来了: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每个项目都有《问题跟踪表》,而硬件团队由于事情非常的杂,所以把这个表要用的非常好,不然丢东拉西很正常。我曾经把这个表应用到家里装修。这个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记录,问题内容,责任人,完成状态,完成时间。但是只要你坚持用,你会发现,你问题不会跟踪丢,做事情会比较有条理, 而且会有成就感。用了这个表以后,发现问题之后,先记录下来,即使现在不解决,那么也会识别他要不要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其次、问题分优先级,任何项目都 是带着风险前进的,那么识别出高风险的问题,优先解决高风险的问题,带着低风险的问题继续走。这也是华为电路设计中“0欧姆”电阻用的比较多的有一个原因,识别出风险之后,但是又分析不清楚,或者来不及分析,只好做兼容设计。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在你的设计过程中,你马虎对待,没有分析清楚的问题,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  所以,在“菊花厂”做硬件工程师,“专题分析”是设计硬件最核心的工作,而不是画原理图。通过这个方法,用1~2个月做电路分析,而用1~2周时间画原理图,取代了,画图,调试,改版,再调试,在改版的形式。多快好省,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那么硬件工程师有责任做很好的折衷和权衡。(转自电子发烧友)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支付稿酬或者删除内容。
华为单板硬件面试经验
在华为能拿多少工资,揭秘一个真实的华为!
2015届华为校园招聘机试题
【转】加班与加薪的秘密:一位华为工程师的经验分享
华为员工标准岗位工资明细及分析
没有更多推荐了,读MBA到底有啥用?大牛们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讯】有意愿深度提升自我的人会有疑问:到底有没有用?而正在备考的人同样还在忐忑:考上后去读真的有效果吗?小编给你分析再多,也不如经历过的人现身说法。
第一位做三年前复旦在职MBA就读的L先生
L先生因为读得早,还赶上了拿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证的好事。
他通过自己在名校读MBA的经历,把读MBA的价值分为两个大类,即通俗层面的价值与形而上的价值。
就通俗层面的价值来讲,L先生通过MBA还是收获了不少。
比如学历,显而易见,读完MBA,再不济也是研究生毕业了,学历层面肯定比以前上升一层。L先生还因拿到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学位,而获得用人单位更多青睐。
再就是转行,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读MBA或都是有转行的需求因素在。L先生比较幸运,还未待读完,刚刚考上MBA时就转行成功了。
另外就是很多人关注的薪资问题。其实读MBA并不是涨工资的唯一出路,只能说是其中一种渠道,但实现薪资翻倍的绝对大数人本质上都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与对自己岗位的贡献。
L先生觉得MBA课程其实并包含特别深刻的知识,但是胜在广度,即各个方向你都可以学到一点。对商业领域的人才来说,不一定要门门精通,但确实需要博闻通识。
他特别认为MBA学习中的“讲座”与图书是对自己来讲非常有用的。而且在学习MBA的2年中结交到很多朋友。
而读MBA给到L先生形而上学层面的收获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将MBA这一段生涯比作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就如同高考、毕业一样,人生需要这样的阶段去倒逼自己成长,并为自己加上新的、有用的标签。比如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的标签是本科、奖学金、实习经验和证书等,那么MBA毕业后你的标签将会增加更多,这就是社会对你的印象。
第二位曾在国外名校被MBA折磨过的P先生
P先生之于MBA可以说是一场机缘巧合,所以说读的过程中非常煎熬。但回头再看却发现收获颇丰。
P先生是为了拿到国外签证才考的MBA。
当时对MBA一无所知的P先生满心以为国外读书就是随笔上上课,完了经常大家一起聚会啊玩啊。结果P先生幸运地申请到了一所名校,开始了一段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艰辛岁月。
回看来路,他总结:觉得即使苦,还是有价值的。
首先是社交层面,大家觉得平时工作生活就在社交,所以够了。其实不然,工作上的社交几乎都存在利益关系,所以一般只为利益而交,除却这层利益,似乎就不用再去维护。而生活中的社交对很多人来讲其实是很窄的,尤其出了学校门以后。
读MBA就是推着你去学习与人交流,并互帮互助。MBA学校里的社交既没有过多利益牵扯,容易遇到真正志同道合或者奇奇怪怪但真心的朋友;又因大家都有一定的背景和资历,因此在往后很长的时间里或许是一种人脉。
这样一种经历也不是人人都有,但绝对是值得拥有的。
对P先生这样国外或者国际项目MBA就读的同学来讲,还可以提高外语能力。
MBA课程本就是商业人士需要去了解的。在读完MBA后,或许你觉得没有多少知识,事实上影响早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就P先生而言,从前工作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内容,企业其他方面则一概不知。读MBA时,他为了完成课业,不得不去研究各类企业的商业结构和运营,甚至还有分析及预测。之后会慢慢发掘自己的商业明锐度越来越高。接触一个行业,会先关注其发展和困境,甚至自己去做详细分析。
另外,MBA课程是非常注重团队协作的,经常会有团队协作的任务。在这个团队中,需要互相激励,需要头脑风暴,需要总结陈词,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冲突需要解决。当你成为团队的领导者时,你还要了解每个人,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协调全部事项,带头克服困难等。在不断的团队协作演练中,你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什么时候该做埋头做事的那一个。你的各项潜力都会得到激发,包括领导力等。
当然,专业知识也是P先生收获的其中一个方面。MBA的知识庞杂,但你在接触过程中总能发现自己到底对什么有兴趣。
或许真正计较起来,你会疑惑,MBA能带来的价值真的对自己有用吗?但往往影响是无知觉中发生的。
P先生就在就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规范书写商业文书,合理安排日程,最大化利用资源,甚至如何打扮自己。
第三位来自大牛C先生
大牛C先生所说的MBA价值言简意赅,就是培养思维模式和格局。
MBA课程涵盖范围特别广,各个课程内容侧重也不同。我们读MBA的时候,最重要的不仅是学到专业知识,可能更核心的还是不断思考所有问题在这个科目方向下该如何破解。
比如某一个商业问题,你可以分别从会计、金融、运营、管理等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分析不同角度下的风险、状态、优化以及效益,进而作出最优选择。
现代商业早就不再是简单的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了。一场商业行为的每一个商业环节都需要做到最优才可以出色,残忍点说就是存活。
当MBA给了你这样的思维模式以后,你就可以跳出低级的思维模式,用最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才有可能与卓越的人竞争。
你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就那么多,进入社会以后工作可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格局的不够,经验再多也难免遇到瓶颈。有人问,为什么工作中不能自我学习打破瓶颈呢?首先你的工作已经够忙,你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打破。第二,你的老板绝不会教你打破,这个原因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那么你就在工作之外打破——即读MBA,提升格局。
C先生认为MBA是一种快餐式培训。 不说别的,比如大学时候,我们可能学数学这个专业都要四年,还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而MBA课程包括商科的各个分支,那么多内容可能也就2年时间,最多3年。大家还是在职读的,专业知识你说能掌握到多精细那大概是不可能。但我们却需要这样的快餐式培训。就如同吃盒饭,你嫌它没有大餐丰富,但是你又没时间做大餐,盒饭就是贫瘠时间里的最佳选择,因为你饿啊。另外许多同学对MBA认识有误区,以为读完了就所有事情迎刃而解——大错特错。MBA不是“十项全能”,它只是基石,你垫着这块石,再往更高处攀。它引你知道什么时候去做什么,该往哪个方向去做。至于怎么去做,就需要你自行去深入了。
图文信息搜索自网络,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
更多MBA行业资讯推荐:
精彩推荐:
欲了解更多MBA行业资讯请点击:
友情提示:欢迎广大考生加入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专家群
,2017MBA备考精英群
,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总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中国网微信公众号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方式欢迎各位备考生入群交流。
2019年管理类联考备考群:,
2019年MBA提前面试群:6311818。
2019年EMBA备考咨询群:。
上交大安泰MBA
清华五道口金融MB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华中科技MBA项目
南京大学MBA项目
西南交通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院校热度排行榜
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
管理类联考备考知识库
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B702
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演讲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还没有账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146号&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90237号&京公网安备73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马甸桥北城建开发大厦东座6层
&邮编100190
版权保护法律顾问:北京慧学律师事务所
转载须注明来源:MBA中国网
Copyright,mbachin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BA中国网 版权所有华为“老司机”亲身经历告诉你,华为硬件究竟是如何开发?
在国内提到硬件开发,华为无疑是最优秀的公司。同时,硬件创业者从华为出来的也非常多。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正是一名华为的“老司机”,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华为硬件开发的流程,华为是怎么做硬件开发的,非常值得其他硬件开发者借鉴。
曾经2007年,刚工作2年的时候去一家小公司去面试。当时考题,我感觉我做得很好,面试的时候,对方对我也很认可。但是他当时说:“我需要招一个,在大公司待过的,最好知道硬件开发流程和规范的。虽然你题答得不错,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最好在华为待过的。”
当时,我就在想“华为的规范和流程是啥样的”,就一直想去看看。之前对华为的面试一直都不是很感兴趣。之后,就很想有机会去华为看看。2008到了华为。
我能想到的华为硬件开发的几个不一样的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档,评审,设计
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
华为的流程
文档,评审,设计
当时刚入职时,三个人做一个电路板。虽然电路复杂一些,还是有一些人力过剩的,所以我就被安排去写一个PCI转UART的逻辑。
我当时是新员工,也急于表现自己,利用周末的时间,估计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写完代码,开始仿真了。我以为我的导师兼主管会表扬一下,结果没有,他说:“你为什么没有召集大家讨论?然后再写方案,评审?然后再动手写代码?”我当时是没有理解的,觉得我一个人就搞定的事情,为啥要这样劳师动众?
现在回想起来:
第一、 从主管的角度,不知道新员工的个人能力,你能把做的事情讲清楚了,他才放心。
第二、 从公司的角度,有一套流程来保证项目的交付。那么则不再太依赖某个人的个人能力,任何一个人的离职,都不会影响项目的交付。这也是华为最了不起的地方,把 复杂的项目拆得非常细碎,这样不需要特别牛的人来交付项目。这是为什么华为的工程师的收入是思科的N分之一。
第三、 从效果角度,毕竟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把想法文档化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讨论的过程,就是收集你自己没有想到的过程。正式的评审,是大家达成意见的过程。提前讨论,让相关的人都参与到你的设计中,总比你设计完了,被别人指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要强得多。
就是因为华为把一项工作拆散了,所以沟通,文档,评审,讨论,变得非常重要。这个工作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
在华为内部里面,人员角色非常多。硬件的人是对产品开发阶段,端到端负责的。
做单板硬件工程师,可以涉猎最多的领域,同时也是工作内容最杂,接触人最多,扯皮的最多的工种。但是也因为有人专门负责画PCB、EMC、电源、逻辑,原本硬件工程师应该做的领域。那么硬件工程师就武功尽废,变成“连连线”。
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领域,没有人统领,所以一个好的硬件经理的作用非常的重要,是贯穿所有领域和全部流程的关键角色。
正如原来华为内部论坛上有一个人比喻的,硬件工程师更像是处理器里面的“Cache”,是所有环节的中转站。
大公司把人的分工分的这么细,也是防止某一拨掌握了太多公司的核心技术,出去单搞了。
华为的流程
其实华为的流程,很多人都知道IPD流程是从IBM来的,同时华为也去咨询过爱立信,爱立信的硬件开发,完全没有流程一说。
我个人理解:IPD流程已经在华为变种,结合了中国人的特点,华为的企业特点进行了变通和优化。如果华为僵硬的套用IBM的这套流程,也必定不会这么成功。 
那么概括一下华为的硬件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专题分析→详细设计→逻辑详设→原理图→PCB→检视→粘合逻辑→投板→生产试制→回板调试→单元测试→专业实验→系统联调→小批量试制→硬件稳定→维护。
流程的根本在于,这个环节做好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所有的环节其实跟其他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严格把握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考核条件。令硬件工程师最纠结的是“没有个节点跟’投板’对应”。
华为支撑IPD流程的系统是PDM(又名爬的慢)
PDM的中文名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Management)。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华为所有的器件资料,产品部件,工具,文档,原理图,PCB,逻辑代码等都存在这个系统上。但是系统过于庞杂,其实比较难使用,跟服务器归档、SVN归档、也容易搞混淆。
有朋友感慨,说他感受到了“精细化流程管理,让每个人都是螺丝钉”;也有前同事感慨“团队开发是战无不胜的;也有朋友说“信息安全啊”。
器件归一化
硬件工程师一般都能够理解,在一个板子上面的,尽可能的选择成本更低的器件,选择更少种类的器件,便于集中采购,同时也便于加工。但是其他公司可能没有对器件归一化的工作做得那么细致和严格。 
第一, 由于华为整个公司使用的器件种类非常的多,所以如果减小一个器件编码,带来的收益是十万人民币到几百万,而其他公司可能达不到这个高的收益。所以如果能减少一个编码,宁愿选择可能成本更高的器件。但是这个也需要按照每年的器件直接成本收益*器件发货数量,与编码成本+加工成本差异,进行对比的。
不过器件归一化之后,器件的价格又可以跟供应商重新谈价格,这个收益是迭代的。所以,有时即使是成本占优,也会倾向去器件归一化的结论。例如,逐步去除了5%精度的电阻,归一化到1%。 
第二, 器件归一化,都是需要进行专题分析的。因为也有工程师为了归一化,对电路原理没有充分分析,导致的归一化带来“问题引入”。
所以,当时我的部门当时有一个表格,“器件归一化分析.xls”的excel表格,把每个器件,原来选型,归一化的选型,更改的原因,都做好记录和原因分析。一是让每个做归一化的员工都充分考虑分析,二是问题都有记录,便于评审,三是出了问题,好打板子。  
单板归一化
除了器件归一化,更高一个层次的归一化,就是单板归一化。(单板这个概念,我稍微澄清一下,我刚到华为的时候,也觉得这个词很奇怪。因为通信设备,都是机框,背板,加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板,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就叫做“单板”,硬件工程师,一般也叫做“单板硬件”) 
单板归一化带来的好处,首先是电路的种类少,电路的种类少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生产成本降低,二是硬件维护成本降低,三是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降低。
第一、单板归一化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处理器归一化。其实,华为的有的产品这点做得其实不好,X86、MIPS、ARM、PPC全部都用个遍,所以一个硬件平台,需要配备各种软件人员,操作系统搞N套,VxWorks和Linux,BIOS各种配套。
第二、单板的归一化,要注意产品的衍生。第一个版本的机框上的单板所实现的功能,如果后续的产品可以使用,应该直接可以用,不需要再开发。如果不注意这点,第一个版本的单板,到第二版本时,发现不能相互借用。反过来,再修改第一个版本的电路板,来适应新版本。有时问题更糟糕,就是完全不能兼容,只好重新开发。单板的规划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单板归一化时,虽然电路部分兼容了,但是结构件不兼容。对于市场人员的配置来说,仍然是两种配置。一样是失败的。
平台归一化
那么如果发现不同的硬件平台的架构雷同,功能类似。那么机框也可以归一化。只需要制作不同的电路功能模块,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但是不同的硬件形态都是有他存在的意义的,如果强行归一,市场未必会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例如用一个运营商的平台去归一一个企业应用或者家庭应用的产品,可能就未必能够成功。
网络架构归一化
这个说法是我自己想的,早在08年的时候,华为就在讨论“云管端战略”了,当时不是很理解。当我们一个运营商平台部门,跟“服务器”的部门合并的时候,似乎理解了点什么。
当X86处理器足够强大的时候,所有的运算,不管是否性价比最高,都送到云端进行处理,那么所有中间的存储和计算都显得不重要了。那么整个网络的结构,就是终端+管道+云存储和云计算。
既然计算和存储设备都是一样的,那作为运算和存储的设备,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样化了。这时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华为成立IT产品线,做重点战略投资的重要原因。所以现在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网络节点和网络平台了,只需要超强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和宽广的通道,多样的终端。
“专题分析”是设计硬件最核心的工作,而不是画原理图。因为今天是周末,写点轻松点的,先说个故事,传说哈,大家当笑话听。
早期,我大中华自研的潜艇,都是海蓝色的,跟军舰一样颜色“蓝灰色”。后来我大海军去参观前苏联的军事演习,发现俄国人的潜艇不是蓝色的,是黑色的。于是 回来大讨论,为啥俄国人的潜艇是黑色的。
猜想:一定是黑色在夜里面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油漆成黑色的。于是全国油漆大运动。后来才知道,原来俄国人的黑色不 是油漆,是黑色的橡胶,消声瓦。于是我们也贴橡胶,可是我们贴了橡胶之后就潜艇跑不动了,因为我们的潜艇的动力不如别人。(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 请把发生时间改为清朝。)
为啥在这里说这个照葫芦画瓢失败的故事呢。我觉得很多硬件工程师有个误区,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于会使用几个软件(cadence、Protel), 画画原理图,画画PCB。我早期的一份工作就这样,最大的本事就是照葫芦画瓢,抄Demo板,抄以前成熟的电路,如果碰到了新的电路设计,一般是按照参考 电路先画出电路,再通过调试,去尝试,碰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那么我现在的观念是,硬件工程师最值钱的地方是在于懂硬件原理,懂得电路分析,模电数电原理,电磁场理论,而不是会使用画图软件。
那么华为是怎样做电路设计的呢?为什么会有专题分析的说法呢?为什么电路设计的时候要做专题分析?
第一、 例行的,每个电路一般都会做几个必选的专题:电源、时钟、小系统;把每个管脚怎么用,怎么接,对接的管脚的电平是否满足要求,都需要文档化,分析清楚。在选用新器件的话,对应硬件工程师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是其他公司,直接按照推荐电路设计就完事了。
电源专题,需要分析电源需求,每种电源的电压范围,电流需求,动态响应,上电时序;时钟专题,针对每个时钟的输入的电平标准,频率,抖动等参数,时钟时序,并按照各种时钟解决方案进行优化;
第二、 当电路设计过程中,碰到一些新的问题,之前团队中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或者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内容,会专门做这个问题点的专题分析:例如我们做过的一些双 BIOS启动,摄像头的红外LED的驱动,主备倒换啊,之类的,就会把一个问题点分析透,然后再动手做画原理图。
第三、 那么在开发硬件的时候,Demo只是作为参考,每一个依据都是来自于datasheet,除了看芯片的数据手册之外,还要仔细查看数据手册的勘误表 errata,核对datasheet与Demo的差一点,如果器件有checklist还得核对checklist。
曾经开发AMD的时候,datasheet、Demo、checklist,三个文档对不上的情况。也出现过,一个比较难复现的问题,后来查看了Errata,发现是厂家芯 片升级了,修正了bug,而我们还在采购老版本的芯片。
第四、 由于项目本身有交付时间要求,那么在有限时间内其实不可能做到每个问题点都做得深入透彻。
那么问题来了: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每个项目都有《问题跟踪表》,而硬件团队由于事情非常的杂,所以把这个表要用的非常好,不然丢东拉西很正常。我曾经把这个表应用到家里装修。
这个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记录,问题内容,责任人,完成状态,完成时间。但是只要你坚持用,你会发现,你问题不会跟踪丢,做事情会比较有条理, 而且会有成就感。用了这个表以后,发现问题之后,先记录下来,即使现在不解决,那么也会识别他要不要解决,什么时候解决。
其次、问题分优先级,任何项目都 是带着风险前进的,那么识别出高风险的问题,优先解决高风险的问题,带着低风险的问题继续走。这也是华为电路设计中“0欧姆”电阻用的比较多的有一个原因,识别出风险之后,但是又分析不清楚,或者来不及分析,只好做兼容设计。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在你的设计过程中,你马虎对待,没有分析清楚的问题,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
所以,在“菊花厂”做硬件工程师,“专题分析”是设计硬件最核心的工作,而不是画原理图。通过这个方法,用1~2个月做电路分析,而用1~2周时间画原理图,取代了,画图,调试,改版,再调试,在改版的形式。多快好省,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那么硬件工程师有责任做很好的折衷和权衡。(转自电子发烧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支付稿酬或者删除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硬件检测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