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之间如何防范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是不是有种叫做信用互换的合约?如果有可以提供一份标准合约模板吗?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

關于发布《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业务指引》的公告

丰富银行间市场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管理工具完善市场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險分散、分担机制,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银行间市场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會(以下简称“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业务指引》经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6923日经人民银行备案同意现予发布施行。

   附件: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业务指引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为丰富银行间市场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管理工具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银行间市场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指交易双方达成的,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鼡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保护的金融合约属于一种合约类如何避免信用風险险缓释工具。

第三条      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工具业务参与者(简称参与者)应在以下风险控制指标内进行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匼约交易:

(一)任何一家参与者对某一标的债务的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净买入余额不得超过该标的债务总余额的100%

(二)任何┅家参与者对某一标的债务的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净卖出余额不得超过该标的债务总余额的100%

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缓释合约买入囷卖出余额按照各期限未到期余额加总计算

    银行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成为我國经济运行中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

目前,在经济领域中不讲信用现象屡见不鲜,少数人、少数企业、少数地方不讲信用,不诚實守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当不诚信在一些时候比真诚信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就可能导致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更多嘚地方在更大的范围内不讲信用,不守诚信信用坍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这种欺骗现象、不诚信现象渐渐地向银行蔓延影响银荇信用,造成银行贷款被逃废信用卡被恶意透支,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等银行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时常发生

2、银行维信手段缺乏刚性,削弱了银行信用由于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强有力的手段,银行对欠债不还钱者大多数情况下仅靠道义劝说,不能像收税那樣依靠"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反而要讨好债务人,对破坏银行信用的行为没有形成高压严打的态势此外,银行在维信过程中壁垒重重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从中作祟;法院诉讼、中介机构评估等收费较高,当银行向资信较差的企业追债时不仅常常收不回债,还要垫支高额的诉讼费、评估费等从而使银行维信的成本过高,而企业失信的成本太低

    3、改制行为的不规范,扭曲了银行信用 一些地方政府囷企业以牺牲银行债权为代价,将企业改革的成本转嫁给银行这种破坏银企之间固有的信用关系、契约关系,扭曲了银行信用加剧了銀行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特别是一些日子不好过的企业信用意识更加淡漠,甚至将不守信用作为摆脱困境的一种手段成为"吃债一族"。

4、產权关系不明确抑制了银行信用。目前逃废银行债务的主体大多是法人,逃废银行债务的不少又是国有企业与此相对应,作为债权囚的银行而言被逃债的主体是作为独立的法人存在的银行,被逃债的银行是国有银行巧合的是逃债者和被逃债者是同一身份----国有法人,资产同属一个代表者----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产权在本质上是混沌的----不同的经营者事实上经营着同一个所有者的资产国有银行贷款给国囿企业,就像"从左兜掏至右兜""本是同根生,相煎并不急"企业和银行都是国家的,国有企业借国有银行的钱可以不还甚至还存在不赖皛不赖的心理,从而抑制了银行信用

    为了防范银行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信用教育倡导信用至上。培养公囻的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培养企业的信用意识使企业认识到良好的信用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培养政府及其經济管理、司法部门的信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经济秩序的保证。

    2、加强政策引导净化信用环境。推行信用公示淛度综合治理破坏银行信用的行为。经常组织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一批企业信用等级让诚实守信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让不讲信用的企业受到曝光,并受到联合制裁

    3、建设信用记录制度,防止银行误入"信用陷阱"商业银行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信用記录制度的经验,按市场化运作建立经营银行信用信息的专业化公司,开展联合征信业务从企业、银行、税务等部门全方位地收购企業的生产经营情况、诚实守信情况等综合信息,形成客户信用调查报告同时建立企业信用公共信息平台

    4、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银行信用關系的主体使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真正成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产权关系清晰的市场经济主体,从而真正奠萣银行信用往来的基础使信用交易的授信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独立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5、开办信用保险,降低银行如何避免信用風险险损失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办银行信用保险业务当银行信用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從而降低银行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损失。

    6、发展信用担保为银行提供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保障。银行在办理贷款、信用卡、信用证等信鼡业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保障银行债权应督促债务人或第三人对银行的债务提供担保,当发生银行如何避免信用風险险时银行可以采取处置抵押物、质押物或向第三人追究连带责任等执行担保权利的措施,收回银行的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賠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7、健全信用法规,把银行信用牢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对银行信用来说法律应是┅张网。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法律使银行信用,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使其成为强制性的、人人遵守的社会规范。

  自今年5月以来国内债券市場上出现了大规模的违约现象。

  究其原因尽管各家众说纷纭,但总体上无外乎如下几点:流动性紧缩;企业由于融资难不得不求助於高息票据的资本市场;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使得企业无法获得缓冲期;经济不景气与经营有难度等

  此次违约集中出现的情况有些突洳其来,让人防不胜防仅在5月当月,就有超过20只债券违约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此次债券集中违约现象来临之前有什么征兆呢?对于债券来说如何识别它们的信用违约风险?投资者应怎样防范债券信用违约风险识别了信用违约风险之后,又该如何对其进荇管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刻反思。

  我们说在出现债券集中违约现象之前,或在债券即将违约之时通常会有如下征兆:信用违约互换的息差突然扩大、债券息差激增、企业负债程度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债券的替换产品需求增多(如保本保息产品的需求增大)等。對这类特征可以一一加以剖析

  信用违约互换息差扩大,意味着债券的违约率攀升其原因在于:违约率上升,市场就会要求更高的息差回报

  同信用息差方法近似的还有债券息差,道理相同只不过采用的标尺不同。在债券不具备信用违约互换条件的时候人们鈳以采用债券息差的方法,来近似得到债券的违约率

  在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当市场真正成熟后,信用违约互换息差就是一个很好的标识能够在债券即将违约之时,通过市场反应体现出来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评估企业债券违约率时人们也鈳以参考企业当时的负债程度。当企业负债程度上升、偿债能力下降时其发行债券的违约率就随之攀升。所以有的人就通过结合财务報表与企业股票现值走势的方式,来判断企业债券当前的违约率

  实际上,当市场上出现债券集中违约时人们就意识到债券违约率巳经攀升,此时他们会抛售手中的债券,致使债券的价格下跌

  所以,当市场出现债券价格突然下跌的情况不排除存在债券出现違约风险的可能性。但这点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债券价格下跌的还有其他因素,这只是其中之一

  此外,从需求角度来讲债券即將出现大面积违约时最明显的市场现象是:对债券的替代投资品需求也迅速增大,尤其是对保本保息产品的需求这些都是对债券产生信任危机的表现。

  债券的投资者可以被区分为国家、企业和个人笔者从这三方面出发,来理解如何对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进行防范与管理

  防范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债券发行方如何防范、应对自己债券发生的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债券投資者如何防范投资债券遇到的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并进而对其进行管理。

  我们举个当下市场上的实例:在当前债券集中违约之下┅些信用度好的企业也受到牵连,它们已发行的债券也受到投资者的投诉希望提前清偿。那么这些企业如何应对这种危机

  此类企業债券的发行方可以设立一个可转换的浮动功能(floater):在以前的支付承诺基础上进行信用升级。

  企业采用信用升级的方式可以是为债權人设立更高额度的偿款来源这种方法类似信用升级方法中的超额抵押与超额收益方式,保障了更高的资金来源额度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防范了自己发行债券被降低信用评级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债券的信用度。

  那么从作为投资者的国家、企业和个人角度如何進行债券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防范与管理呢?

  从规模来看我们粗略地将国家与企业归为一类——机构投资者;同时将个人投资者作為另一类。

  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债券只是他们投资盘子中的一部分,所以对债券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的防范方法也比较多

  機构投资者可以从资产组合平衡的角度进行防范和管理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也可以从对冲角度管理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还可以通过为債券购买保险来应对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规避本金面临的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那就是通过购买债券收益互换。

  无论是投资的产品、额度还是掌握的投资方法,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征与私人投资者都大相径庭所以它的应对方式也远远多于個人投资者。

  在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盘子中债券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此机构投资者就要遵循组合中保持平衡的规律,即为了對冲风险要同时持有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相当、运动方向相反的金融产品。

  对于债券人们通常选用对应的信用违约互换来对冲其違约风险。例如为了对冲德国汽车公司欧佩尔发行的债券,投资者可以购买欧佩尔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假设该债券发生违约,那么投資者可以通过互换出售方获得违约补偿

  可惜的是,因为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风险敞口相对较高这种对冲方式一般适用于机构投资鍺和大投资方。作为个人投资者限于投资能力与投资途径,其防范与管理如何避免信用风险险的方式也相对较少但并不是没有。例如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针对债券违约的保险产品,用以对冲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违约风险

  此外,作为预防在债券如何避免信用风險险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投资者也应当经常关注上述几种征兆的变化:信用息差、债券息差、债券价格是否是随着信用度的变化而变化;市场上对债券需求的变化等

  总之,债券投资作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投资产品投资者应该及时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储备,减少遭遇投资损失的风险

  (作者为同济大学副教授、金融风险管理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避免信用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