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存下来存的钱应该放哪里放在这里现在数数好好玩

当前位置: >>
好玩的数学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1)一半问题知识要点:小朋友,你知道吗?一些物体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其中一份就是总数的一半。 已知一半求总数,只要用一半数再加一半数就是总数。当出现连续几次一半,要仔细 分辨,正确计算总数。[ 例 1 ] 爸爸买了一些草莓,小明吃了一半后,还剩下 6 个,爸爸买了多少个草莓? 分析:根据题意,爸爸买了一些草莓,吃了一半,剩下 6 个与吃了的同样多,说明吃 了的一半也是 6 个。因而原来一共有 6+6=12(个) 。所以,爸爸买了 12 个草莓。 [ 例 2] 妈妈有 14 颗奶糖,分给小星和小丹各一半,他们各得多少颗糖? 分析:根据题意,妈妈把 14 颗奶糖,分给小星和小丹各一半,说明小星和小丹分到的 同样多,我们把 14 可以分成 7 和 7,因此小星和小丹每人分到的都是 7 颗糖。 [ 例 3 ] 妈妈分给小静 8 块巧克力,剩下的分给小英。小静分得的块数正好是小英的 一半,分给小英几块巧克力?分析:根据题意,我们知道小静分得的块数正好是小英的一半,也就是小英的一半和 小静一样多,小英的一半是 8 块巧克力,那么小英就有两个一半,即 8+8=16(块) 。 好玩的数学[ 例 4 ] 一根铁丝长 20 米,对折以后,再对折,这时每折长几米? 例分析:根据题意,把一根铁丝对折以后,也就是分成了两半,即把 20 分成 10 和 10。 这时绳长 10 米。再对折,即把 10 分成 5 和 5。这时绳长也就是 5 米。 [ 例 5 ] 一篮苹果,小明拿走一半后,妈妈和爸爸平均分剩下的一半,妈妈得了 3 个。 篮里原来有几个苹果?分析:根据题意,妈妈和爸爸平均分剩下的一半,说明妈妈和爸爸分的一样多,妈妈 得了 3 个,爸爸也就得 3 个,妈妈和爸爸一共 6 个。又因为小明拿走一半,妈妈和爸 爸拿走另一半,说明妈妈和爸爸拿走的与小明拿走的一样多。所以小明拿走的是 6 个 苹果,小明拿走的与妈妈和爸爸拿走的和起来就是篮里原来一共有的苹果,6+6=12 (个) ,篮里原来有 12 个苹果。趣味数学(2)简单年龄问题知识要点: 小朋友,你知道吗?今年你 6 岁,明年你几岁?妈妈今年 30 岁,比你大 24 岁, 明 年妈妈比你大几岁呢?这些年龄问题在解答时要记住:每过一年,每人年龄都要长大一岁. 今年妈妈比你大几岁,再过些年, 妈妈还是比你大几岁. 好玩的数学[ 例 1 ] 夏华今年 7 岁,他比爸爸小 28 岁,去年他比爸爸小多少岁?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知道今年夏华比爸爸小 28 岁.那么去年, 夏华与爸爸同时减去 一岁, 夏华仍然比爸爸小 28 岁. [ 例 2 ] 弟弟今年 4 岁,哥哥今年 12 岁,10 年后,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分析:根据题意,今年哥哥 12 岁, 弟弟 4 岁,那么我们知道哥哥比弟弟大 12-4=8(岁). 10 年后,哥哥的岁数是 12+10=22 岁. 10 年后,弟弟的岁数是 4+10=14 岁.因此 10 年后, 哥哥比弟弟大 22-14=8 岁. [ 例 3 ] 小青说: “3 年后,妈妈比我大 25 岁.”妈妈问: “5 年前,你比妈妈小多少岁?” 分析:由上题我们知道,哥哥比弟弟大 8 岁, 10 年后,哥哥还是比弟弟大 8 岁.由此我们 可以这样想:既然 3 年后,妈妈比我大 25 岁,那么, 5 年前, 妈妈仍然比我大 25 岁,也就是 我比妈妈小 25 岁. [ 例 4 ] 小林今年 6 岁, 小红今年 10 岁, 当小林的年龄和小红今年的年龄一样大时, 小 红几岁? 分析:我们知道,小林今年 6 岁, 要想使小林的年龄和小红今年的年龄一样大, 那么 小林就要再过 4 年才能和小红一样大. 小林过 4 年,小红也要过 4 年,即长大 4 岁, 那么 小红就是 10+4=14 岁. [ 例 5] 小芳今年 5 岁, 3 年后,小芳幼儿园的李老师比小芳大 20 岁,李老师今年多少岁? 分析:我们知道,3 年后,小芳幼儿园的李老师比小芳大 20 岁,那么 3 年前,小芳幼儿园 的李老师还是比小芳大 20 岁,又因为小芳今年 5 岁, 李老师今年就是 20+5=25 岁.趣味数学(3)一笔画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能把下面的图形一笔画出来吗? 好玩的数学如果用笔在纸上连续不断又不重复,一笔画成某种图形,这种图形就叫一笔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一笔画成呢?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笔画的规律。典型例题 例【1】 下面这些图形,哪个能一笔画?哪个不能一笔画?(1) (1) 分析 图(1) 一笔画出,可以从图中任意一点开始画该图,画到同一点结束。 经过尝试后,可以发现图(2)不能一笔画出。 图(3)不是连通的,显然也不能一笔画出。图(4)也可以一笔画出,且从任何 一点出发都可以。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几何图形中和一点相连通的线的条数不同。由一点 发出有偶数条线,那么这个点叫做偶点。相应的,由一点出发有奇数条数,则这个点 叫做奇点。 再看图(1)(4) 、 ,其中每一点都是偶点,都可以一笔画,且可以从任意一点画 起。而图(2)有 4 个奇点,2 个偶点,不能一笔画成。 这样我们发现,一个图形能否一笔画和这个图形奇点,偶点的个数有某种联系, 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再看一个例题。 (2) (3) (4)例【2】 下面各图能否一笔画成? 好玩的数学(1) (2) (3)分析 图(1)从任意一点出都可以一笔画成,因为它的每一个点都是与两条线 相连的偶点。 关于图(2) ,经过反复试验,也可找到画法:由 A D B C AC。图中 B、D 为偶点,A、C 为奇点,即图中有两个奇点,两个偶点。要想一笔画,需从奇点出发,回到奇点。 经过尝试,图(3)无法一笔画成,而图中有 4 个奇点,5 个偶点。 解 图(1)(2)可以一笔画。 、这样我们可以发现能否一笔画和奇点、偶点的数目有着紧密的关系。 如果图形只有偶点,可以以任意一点为起点,一笔画出。如果只有两个奇点,也 可以一笔画出,但必须从奇点出发,由另一点结束。 如果图形的奇点个数超过两个,则图形不能一笔画出。 例【3】 下面的图形,哪些能一笔画出?哪些不能一笔画出?分析 图(1)有两个奇点,两个偶点,可以一笔画,须由 A 开始或由 B 开始到 B 结束或到 A 结束。 图(2)有 10 个奇点,大于 2,不能一笔画成。 图(3)有 4 个奇点,1 个偶点,因此也不能一笔画成。 解 图(1)的画法见下图。 好玩的数学例【4】 下图中,图(1)至少要画几笔才能画成? A O B (1) ) C D分析 图(1)有 4 个奇点,所以不能一笔画出。如果把它分成几个部分,而每个部 分是一笔画图形,则我们就可以用最少的几笔画出这个图形。按照这样的要求,每个 部分最多含有两个奇点,可以采用再两个奇点之间增加一条或者去掉一条线的方法, 该奇点就变成偶点。经观察,图(1)可以切分成图(A)(B)两个图形。这两部分 、 都可以一笔画出,所以图(1)至少用两笔画出。 解 将图(1)分成图(A)(B) 、 ,则图(A)可由 A-B-O-D-A-C-D 一笔画成,图(B)由 B-C 一笔画成,所以图(1)至少要两笔画完。 A O B (1) ) C B (A) ) D A O C B (B) ) C D小结 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判别奇点、偶点的个数。 一、 二、 三、 只有偶点,可以一笔画,并且可以以任意一点作为起点。 只有两个奇点,可以一笔画,但必须以这两个奇点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 奇点超过两个,则不能一笔画。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路线问题,可以先转化为 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根据判定是否能一笔画的方法进行解答。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4)火柴棒问题之一小朋友,火柴棒是我们家家都有的生活用品,用火柴棒做游戏简便易学。 用火柴棒可以摆成下列数字和运算符号:1 5 92 6 03 74 8×+-=大家喜欢这样的游戏吗?在这一讲里,我们要用火柴棒去探索变化无穷的数字世 界,在有趣的游戏中,变得更聪明。典型例题 例 1 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的算式,但这个算式是不成立的。只要移动 1 根火柴 棒,算式就成立了。你会移动吗?分析 在这个算式中,左边的计算结果是 20,右边的结果多了 20,我们可以让 左边的两个加数的和减少 10,让减数增加 10,这样一共减少了 10,等式就相等了。 解法一 可以这样移动:解法二 也可以这样想:从左边拿出多的一个 10 放到右边:例 2 用 4 根火柴棒可以分别表示一些加减运算符号,然后把这 4 根火柴棒放到 数字 1 至 9 中间去,使最终的计算结果等于 100。 好玩的数学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想:用 4 根火柴棒可以组成 2 个“+”号、4 个“-”号, 或者 1 个“+”号、或者 1 个“+”和 2 个“-”号;再看结果 100,它可能是和或 者是差。经推理,只能用 4 个火柴棒组成 1 个“+”和 2 个“-”号,才能使结果等 于 100。 解例3 请在下面算式上再加上一根火柴棒,使它成立。分析 左边的结果是 90,右边是 96,相差 6,将 15 改为 16,结果就增加了 6, 正好相等。 解例 4 下面方格里的数字,都是用火柴棒组成的。请你移动其中的 1 根火柴, 使每一横行和竖行里的数字相加的和都相等。分析 3 个横行的数字和分别是 10,16,10,3 个竖行的数字和分别是 8,18, 10,相等的和上 10,那么肯定要将第 2 行的前两个数字进行调整。 、小结 用火柴棒拼成算式,要根据火柴棒组成的数的特点和算式的特 点来做。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给出的数的特点,从火柴棒排成的数字拿走或添上火柴 好玩的数学棒,变成另一个数,或改变一个运算符号,就可以使算式成立。趣味数学(5)火柴棒问题之二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用火柴棒来摆数学算式,从中也发现了很多规律和乐趣,这 讲我们又来学学用火柴棒来摆摆各种图形。如果拿掉或者移动火柴,就可以变成其他 图形,非常有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典型例题 例[1] 用 6 根火柴,照右图摆成 1 个三角形。 要把这个三角形变成六角形,只准移动 4 根火柴, 应该怎样移动?分析 下图中三角形的每条边上有两根火柴棒,要将三角形变成六边形, 每边上只能有 1 根火柴棒,所以应该这样移动: ② ③ ③ ① ④ ① ④ ② 例[2] 请你只移动 3 根火柴把 3 个三角形变成 5 个三角形。分析 3 个三角形用了 9 根火柴, 要变成 5 个三角形, 需要用到 15 根火柴, 这样少了 6 根火柴。因此,变成的三角形中一定要使 6 根火柴重复使用。 解 可以这样移动: ① ② ③ ② ① ③例[3] 用 24 根火柴棒能组成右边的图形。拿掉几根火柴棒可以变成新的图形。 好玩的数学(1)拿掉 8 根火柴,使它只留下 2 个正方形。1(2)拿掉 6 根火柴,使它只留下 3 个正方形。2例[4] 右图是由 4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现在要移动 3 根火柴,使它变成 3 个相等的正方形,应该怎样移动?分析 可以这样想:4 个小正方形一共有 12 根火柴棒组成,要使它变成 3 个相等的正方形,那么每个正方形就应该有 4 根火柴棒组成,并且没有重复。 解 见右图。小结从给出的火柴棒组成的图形中拿掉几根火柴,变成新的图形。如果图形变少了,我们可以直接拿掉多余的几根火柴;如果图形增加了,我们要 好玩的数学考虑让火柴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增加图形的个数。练习:1.有 3 个正方形都是由 8 根火柴组成。现在只有把这 3 个正方形的位置变化一下, 就可以多出 4 个小正方形。应该如何移动?2.用 9 根火柴,怎样摆放,才能摆出 6 个正方形来?3.下图是用 18 根火柴组成的 6 个相等的正方形,拿掉其中的 2 根火柴,使它留下 4 个同样的正方形。4.下图是由 15 根火柴组成的图形。请你移动 2 根火柴,使它变成 5 个同样的正方形。解答: 1.2。3.4。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6)拼拼摆摆知识要点:用火柴棒可以拼搭成各种有趣的图形,这些图形随着火柴棒的移动、增减, 会发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类游戏非常有趣、益智,你也来试试看。 [ 例 1 ] 搭一个三角形要用 3 根火柴,你能用 5 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吗? 分析:搭一个三角形要用 3 根火柴,那么搭两个三角形要用 6 根火柴,现在只有 5 根 火柴,少了一根,那么应把两个三角形搭在一起,如图:[ 例 2 ] 用 12 根火柴摆成一个田字形:(1) 拿去两根火柴棒,变成两个正方形; (2) 移动三根火柴棒,变成三个正方形。 分析: (1)原来 12 根火柴棒,拿走两根后剩 10 根火柴棒,不可能拼成大小相同 的两个正方形,只能是一大一小。只要保留外边的大正方形,拿去里面 2 根,使 里面四个正方形变成 1 个就可以了。如图:(2)移动三根火柴棒,那么总根数仍然是 12 根,12 根组成 3 个正方形,每个 正方形 4 根火柴棒,只移动 3 根,原来就有一根不变,把另 3 根和它组成正方形 即可。如图: 好玩的数学[ 例 3 ] 下图是用 8 根火柴棒摆成的一条鱼,请你移动 3 根火柴,使鱼头向右,应 该怎样移动?分析:要把鱼头朝右,需要把左边的“鱼头”拆掉,变成“鱼尾”。如果简单的去掉“鱼头” 的两根火柴,3 根火柴不够用,因此必须保持一根火柴不变,可这样移动:[ 例 4 ] 用火柴棒搭成小猪图,你能移动火柴棒使猪头、猪尾正好换一个方向吗?你 移动了几根火柴棒?分析:要把猪头朝右,需要把左边的“猪头”拆掉,变成“猪尾”。为了使火柴棒的根数 最少,可移动猪头下面的一根,变成猪尾。[ 例 5 ] 左边是用 6 根火柴排成的金字塔,右边是用 6 根火柴排成的倒立的金字塔, 能不能只移动 2 根火柴棍,就把左边的金字塔变成右边的倒立的金安塔?分析:我们发现第二排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第一排和第三排,要想只移动 2 根, 我们就把第一排两边的两根移到第三排去,如图: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7)算得快的奥妙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在计算中,我们既要做到正确合理,还要做到快速、巧 妙。这样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首先,我们来 学习加、减法中的一些简便运算的方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2) (3) ; 1302-(308-149) ; ()-256。可以这样想: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凑整” ,即将能通过加减运算后得到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先运用性质计算它们的结果。 (1) =+101 ==10101 好玩的数学(2) 1308-(308-149) =+149 ==1149 (3) (+825)-256 =()+(125+825) =
=4950拍脑袋提醒: 遇到这类题目,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能否通过拆数、先算某个部分等加减运算 方法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9+99+999+; (2)1-2+3-4+5-6+...-。可以这样想: (1) 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 9 的计算中, 常使用 “添 1 凑整法” 如将 999 看成 。 (1000 -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技巧。 9+99+999+ =(10-1)+(100-1)+(1000-1)+ (10000-1)+() =10+100++ ==111105 好玩的数学(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个算式的加号和减号是间隔出现。所以,我们可以 将除 1 以外的所有数,每两个数分为一组,而每组的结果都是 1。 1-2+3-4+5-6+......+93 =1+(3-2)+(5-4)+(7-6)+......+()+() =1+1×996 =997趣味数学(8)复杂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人的年龄,求 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要正确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白:两个不同年龄 的人,年龄之差始终不变。所以我们要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运用“和差” 、 “差倍”等知识来分析解答有关年龄方面的问题。典型例题 例[1] 爸爸、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 82 岁。5 年后爸爸比妈妈大 6 岁。今年爸爸、 妈妈两人各多少岁?分析 5 年后,爸爸比妈妈大 6 岁,即爸爸、妈妈的年龄差是 6 岁,它是 一个不变量。因此,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 6 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为“已 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 82 岁,他们的年龄差是 6 岁,求两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 题。 解 爸爸年龄: (82+6)÷2=44(岁) 妈妈年龄:44-6=38(岁) 答:爸爸的年龄是 44 岁,妈妈的年龄是 38 岁。 例[2] 小红今年 7 岁,妈妈今年 35 岁。小红几岁时,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 3 倍?分析无论小红多少岁时,妈妈的年龄都比小红大(35-7)岁。所以当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 3 倍时,也就是妈妈年龄比小红大(3-1)倍时,妈妈仍比小红 大(35-7)岁,这个差是不变的。由这个(35-7)岁的差和对应的这个(3-1)倍, 就可以算出小红的年龄,即差倍问题中的差÷(倍数-1)=较小数。 好玩的数学解 妈妈现在比小红大的岁数: 35-7=28(岁) 妈妈年龄是小红的 3 倍时,比小红大的倍数是: 3-1=2(倍) 妈妈年龄是小红的 3 倍时,小红的年龄是: 28÷2=14(岁) 答:小红 14 岁时,妈妈年龄正好是小红的 3 倍。例[3] 6 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5 倍。6 年后母子年龄和是 78 岁。问:母亲 今年多少岁?分析6 年后母子年龄和是 78 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是 78-6×2=66(岁) 。6 年前母子年龄和是 66-6×2=54(岁) 。又根据 6 年前母子年龄和与 母亲年龄是儿子的 5 倍,可以求出 6 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 解 母子今年年龄和:78-6×2=66(岁) 母子 6 年前年龄和:66-6×2=54(岁) 母亲 6 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 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 答:母亲今年是 51 岁。 例[4] 小强今年 13 岁,小军今年 9 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 40 岁时,两个各是多 少岁?分析 小强和小军的年龄差为 13-9=4(岁) ,这是一个不变量。当两人的 年龄和 40 岁里减去一个两人的年龄差(4 岁) ,这是一个不变量。当两人的年龄和是 40 岁时,小强比小军还是大 4 岁。 如果从两人的年龄和 40 岁里减去一个两人的年龄差(4 岁)可,得到的就是两个小军 的年龄,由此可求出小军的年龄。再由小军的年龄求出小强的年龄。 解法一 小强比小军大的年龄:13-9=4(岁) 当两人的年龄和是 40 岁时,小军年龄的 2 倍是: 40-4=36(岁) 当两人的年龄和是 40 岁时,小军的年龄是: 36÷2=18(岁) 小强的年龄是: 40-18=22(岁) 好玩的数学解法二 如果给两人的年龄和 40 岁再加上两人的年龄差 4 岁,将得到小强年龄 的 2 倍,由此可以求出小强的年龄以及小军的年龄。 小强和小军的年龄差:13-9=4(岁) 小强年龄的 2 倍:40+4=44(岁) 当两人的年龄是 40 岁时,小强的年龄:44÷2=22(岁) 当两人的年龄和是 40 岁时,小军的年龄:40-22=18(岁) 答:小强、小军的年龄分别是 22 岁、18 岁。例[5] 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正好是 100 岁。当甲像乙现在这样大时,乙的年龄正 好是甲年龄的一半。甲、乙两人今年各多少岁?分析 下图所示:由“乙的年龄正好是甲年龄的一半”可知:甲、乙两人的年龄如乙 甲 再结合“当甲像乙现在这样大时,乙的年龄正好是甲年龄的一半”可推出,甲的 年龄要和乙现在的年龄相等,甲要减少几岁,乙要增加相同的岁数,且这个年龄相当 于乙的 1 倍,这样甲、乙两人的年龄关系为: 1倍 乙 2倍 甲 1倍 100 岁 1倍从上图可以看出:现在乙的年龄如果有 2 份,甲的年龄就有这样的 3 份,甲、乙 两人的年龄共有 2+2+1=5(份) 份对应着两人的年龄和 100 岁。这样就很容易求 。5 出甲、乙两人各自的年龄。 解 甲、乙两人年龄的份数和是多少? 2+2+1=5(份) 每份是多少? 100÷5=20(岁) 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0×2=40(岁) 甲的年龄是多少岁? 20×(2+1)=60(岁) 综合算式是:100÷(2+2+1)×2=40(岁) 好玩的数学100÷(2+2+1)×(2+1)=60(岁) 答:甲今年 60 岁,乙今年 40 岁。小结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我们可以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再根据大小年龄之间的倍数关 系与年龄之和等条件解答这类应用题。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趣味数学(9)新定义运算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除了+、-、×、÷这些运算符号之外的其他运算符号吗? 在这一讲里,我们会一起来看看很多有趣的运算符号。 定义新运算是用某些特殊的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 运算。在定义新运算中的※,,△……与+、-、×、÷是有严格区别的。解答定 义新运算问题,必须先理解先定义的含义,遵循新定义的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一般的 +、-、×、÷运算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若 A*B 表示(A+3B)×(A+B) ,求 5*7 的值。 分析 A*B 是这样结果这样计算出来: 先计算 A+3B 的结果, 再计算 A+B 的结 果,最后两个结果求乘积。 解 由 A*B=(A+3B)×(A+B) 可知:5*7=(5+3×7)×(5+7) =(5+21)×12 =26×12 =312例【2】 定义新运算为 a△b=(a+1)÷b,求的值。6△(3△4) 分析 所求算式是两重运算,先计算括号,所得结果再计算。解 由 a△b=(a+1)÷b 得,3△4=(3+1)÷4=4÷4=1; 6△(3△4) =6△1 好玩的数学=(6+1)÷1 =7例【3】 对于数 a、b、c、d,规定,& a、b、c、d &=2ab-c+d,已知& 1、3、 5、x &=7,求 x 的值。 分析 解 根据新定义的算式,列出关于 x 的等式,解出 x 即可。 将 1、3、5、x 代入新定义的运算得:2×1×3-5+x=1+x,又根据已知&1、3、5、x &=7,故 1+x=7,x=6。 例【4】 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 “◎”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计算下式:[(7◎3)& 5]×[ 5◎(3 & 7)] 分析 新定义运算进行计算时如果遇到有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再计算 中括号里的。 解 [(7◎6)& 5]×[ 5◎(3 & 9)] =[ 6 & 5] ×[ 5◎9 ] =6×5 =30例【5】 如果 1※2=1+11 2※3=2+22+222 3※4=3+33+333+333+3333 计算: (3※2)×5。 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a※b 中的 b 表示加数的个数,每个加数数位上的数字都由 a 组成,都由一个数位,依次增加到 b 个数位。 解 (5※3)×5。 =(5+55+555)×5 =3075 好玩的数学小结 解决新定义运算问题,首先理解新定义符号的含义,严格按新的规则操作,在操作过 程中,不能按原来+、-、×、÷运算法则合并使用,但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义归纳出 相对应的运算规律,因此解决新定义问题的关键是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及适应能力。趣味数学(10)合理分组知识要点:小朋友们已学习了加、减运算。有些题目,已经列好算式,要求你把所给 的几个数合理分组,填入式子中,使等式成立。解这类题目,小朋友要仔细观察,找 出题中的规律,并能大胆进行尝试。 [ 例 1 ] 把 2、3、4、5 分别填入□中,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分析:根据 2+5=3+4,可以有以下几种填法: 2+5-3=4; 2+5-4=3; 3+4-5=2; 3+4-2=5; 5+2-3=4; 5+2-4=3; 4+3-5=2; 4+3-2=5.[ 例 2 ] 把 2、6、7、8、9 和 14 分别填入括号中,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使两个算式 都成立: ①( ②( )+ ( )-( )=( )=( ) ;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 2、6、7、8、9 和 14 这六个数可以分成下面两组:第一组:2、7、 9;第二组:6、8、14 .每一组中,最大的数等于其余两个数的和,因此, 根据加、减法之 间的关系,有以下 4 种填法: 好玩的数学⑴①( 2 )+ ( 7 )=( 9 ) ; ②(14 )-( 6 )=( 8 ). ⑵①( 7 )+ ( 2 )=( 9 ) ; ②(14 )-( 8 )=( 6 ). ⑶①( 6 )+ ( 8 )=(14 ) ; ②( 9 )-( 2 )=( 7 ). ⑷①( 8 )+ ( 6 )=(14 ) ; ②( 9 )-( 7 )=( 2 ) [ 例 3 ] 在 1、2、3、4、5 之间添上加号(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 ,使他们 的和等于 60。 分析:我们发现要想得到 60,这里最大的两个数是 4、5,合起来是 45,再添上 15 等 于 60,剩下 1、2、3 之间只有 12+3=15,因此答案是:12+3+45=60。 [ 例 4 ] 请你把下面钟面用两条直线分成三份,使每份数相加的和都相等:11 12 1 10 2 9 3 8 4 7 6 5分析:我们发现钟面上 1、2、3、4、5、6、7、8、9、10、11、12 排列有规律: 1+12=2+11=3+10=4+9=5+8=6+7。这 12 个数可以分成下面三组:第一组:1、2、11、12; 第二组:3、4、9、10 ;第三组:5、6、7、8 。11 12 1 10 2 9 3 8 4 7 6 5 好玩的数学[ 例 5 ] 把 0、1、2、3、7、8、9 分别填入□中,使算式成立: □+□=□□-□=□□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要想得到一个两位数,有可能是 12、13、17、18、19。0、1、 2、3、7、8、9 这 7 个数中,要想两数相加得 13、18、 不可能,那么只剩下 9+3=12, 19 8+9=17。如果 9+3=12,剩下 0、7、8 不可能组成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等于 12 的算 式。如果 8+9=17,剩下 0、2、3 刚好组成 20-3=17。因此:8+9=20-3=17。趣味数学(11)植树问题小军家住在 5 楼,每上 1 层楼梯要 1 分钟。他从 1 楼走到 5 楼要用几分钟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 5 分钟就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3 分钟,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一讲所要解决的问题――间隔、分段问题,具体来说包括有楼梯问 题、植树问题等等。 典型例题 例[1] 把 1 根木头锯断,要 2 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 4 段,要几分钟? 分析 这样想:把 1 根木头锯断,也就是锯 1 次要用 2 分钟。而把这根木 头锯成 4 段,需要锯几次?只要锯 3 次,也就是需要 3 个 2 分钟。 解 2×(4-1)=6(分) 答:锯成 4 段,需要 6 分钟。 例[2] 某人到一座高层楼的 8 楼去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他从 1 楼走到 4 楼用了 48 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 8 楼,还要多长时间?48 秒分析12可以先求出上 1 层楼梯要多少秒,从图中知道,48 秒上了 3 层楼梯,上 1 层楼梯 用的时间是 48÷(4-1)=16(秒) 。 再求出从 4 楼到 8 楼用的时间,从图中也可以知道,要上 4 层楼梯,也就是 4 个 16 秒。345678 好玩的数学解 48÷(4-1)=16(秒) 16×(8-4)=64(秒) 答:还要 64 秒。 例[3] 时钟 4 点钟敲 4 下,用 12 秒敲完。那么 6 电钟敲 6 下,几秒钟敲完? 12秒 12秒 分析 第1下 第2下 第3下 第4下 第5下 第6下时钟敲4下, 经过了3个时间间隔, 每个时间间隔是12÷ (4-1) =4 (秒) 。 解 12÷(4-1)=4(秒) 4×(6-1)=20(秒) 答:20秒敲完。 例[4] 同学们上体育课,有10个男生排成一排,相临两个男生相隔1米。 问这排男生排列的长度有多少米? 分析 10个男生排成一排, 有几个间隔?和前面一样, 应有9个间隔, 也就是9个1米。 解 1×(10-1)=9(米) 答:这排男生排列的长度排有9米。 例[5] 有一条路长100米。在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棵树。 100米 100米共栽多少棵树?1 0 分析 以10米为一段,100米可以分成10段。由于头尾都栽,所以栽的棵树比分 成的段数多1。 解 100÷10+1=11(棵) 答:共栽11棵树。 例[6] 一个圆形的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芍药花,每相临两 棵芍药花之间种两棵月季花。可以栽多少棵芍药花?多少棵月季花? 分析 1. 花坛的一周以 6 米为一段,可以分成 180÷6=30(段) 。由于是 圆形,首尾两棵重合,所以段数=棵树,也就是种 30 棵芍药花。 2.每两棵芍药花之间种两棵月季花,也就是每段里有 2 棵月季花,30 段就有 30 个两 棵。 好玩的数学解 芍药花的棵树:180÷6=30(棵) 月季花的棵树:2×30=60(棵) 答:可以栽 30 棵芍药花、60 棵月季花。小结 解上楼梯问题就是考虑有几个间隔(或几次) ,解植树问题就 是考虑有几段。 一、 锯木头的时间、排队伍的长度、时钟敲的时间等,实际上都是上楼梯问题, 就是台阶总数=每层楼梯的台阶数(所达到的层数-起点的层数) 。 二、 解植树问题就要弄清有几段。如:100 米的长度,每 10 米载一棵树,就分成 10 段。如果排成一排,栽的棵树=段数+1,即 100÷10+1=11(棵) 。如果围城 圆形,栽的棵树=段数,即 100÷10=10(棵) 。趣味数学(12)数图形晚饭过后,妈妈给小小出了一道“试眼力”的题目:数数窗户上一共有多少个正 方形。小小一看,立即回答: “窗户上一共有 6 个正方形。 ”妈妈笑了,爸爸在一旁也 笑了,小小给弄了个“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脑” 。小朋友,你知道小小的爸爸妈妈为什 么笑吗?小小数得难道不对吗?如果不对,那么窗户上究竟有几个正方形呢?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图形的问题。典型例题 例【1】 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ABCDE分析 我们把图中的线段 AB、BC、CD、DE 看作是基本线段,那么:由 1 条基 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B、BC、CD、DE 4 条; 由 2 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C、BD、CE 3 条; 由 3 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D、BE 2 条; 好玩的数学由 4 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E 1 条。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线段的两个端点出发去数: 以 A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AB、AC、AD、AE 4 条; 以 B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BD、BE 3 条; 以 C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CD、CE 2 条; 以 D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DE 1 条。 解 4+3+2+1=10(条) 所以图中有 10 条线段。例【2】 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D C B O A分析 我们把图中的 ∠AOB、 ∠ BOC、 ∠COD 看作基本角,那么: 由 1 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B、 ∠BOC、 ∠ COD 3 个; 由 2 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C、 ∠BOD 2 个; 由 3 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 AOD 1 个。 我们也可以从角的两条边出发来数: 以 OA 为一边的角有 ∠AOB、 ∠ AOC、 ∠AOD 3 个; 以 OB 为一边的角有 ∠BOC、 ∠BOD 2 个; 以 OC 为一边的角有 ∠ COD 1 个。 解 3+2+1=6(个) 所以图中有 6 个角。 例【3】 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好玩的数学ABCDE分析 我们把图中 △ABC、 △ACD、 △ ADE 看作基本三角形,那么: 由 1 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 △ABC、 △ ACD、 △ ADE; 由 2 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 △ ABD、 △ ACE; 由 3 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 △ ABE。 解 3+2+1=6(个) 所以图中有 6 个三角形。 例【4】 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A B分析 我们把最短的一条线段如 AB 看作基本线段,那么: 边长为 1 条基本线段的正方形有 9 个; 边长为 2 条基本线段的正方形有 4 个; 边长为 3 条基本线段的正方形有 1 个。 解 9+4+1=14(个) 所以图中有 14 个正方形。 例【5】 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好玩的数学A B D C A A D B1B2C B3 DC分析 我们可以将图形分成上面三个部分来数: 在图 1 中,一共有 5+4+3+2+1=15(个)三角形; 在图 2 中,一共有 5+4+3+2+1=15(个)三角形; 在图 3 中,一共有 5 个三角形。 解 15+15+5=35(个) 所以图中一共有 35 个三角形。(1) (2) (3)小结 要想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从基本图形入手: 弄清楚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 从各图形中所包含基本图形的个数多少出发,依次数出它们的个数,并求出 它们的和是多少。 有些图形被分成乐几个部分,可以先从各部分的基本图形出发,数出所含图 形的个数,再求各部分的总和。趣味数学(13)图形分与合把一个几何图形按照某种要求分成几何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反过来,按照 一定的要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在日常生活和 生产实际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图形分割或拼合的问题。当你感到分割或拼合图形有困 难时,请记住:最好的方法是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典型例题 例[1] 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 4 份,该怎样分呢? 分析 把一个图平均分,首先要考虑找到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另外,还要考虑把 图形分成形状, 大小相同的不规则图形, 而这些不规则的部分又要恰好能拼合为原图。 解 好玩的数学例[2] 如下图,把一块地分给 4 个小组种植,形状大小要相同(每一块有相同 的点数) ,怎么分?分析 图中共有 20 个点子,把它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 4 块时,每块应有 5 个点 子。每一竖行最多有 4 个点子,而最右端的 4 个点子又是呈正方形排列的,因此,可 以想到选择含有 4 个呈正方形点子,另加 1 个点子的图形作为单位进行分割。 解 好玩的数学例[3] 下面是一副拼板,用这副拼板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怎样拼?分析 这副拼板共有 25 个小正方形, 如果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那么这个大正方 形每边就有 5 个小正方形。根据图形的凹凸情况,可以考虑把①和③拼在一起;再根 据凹凸情况,依次拼上④、⑤、②。 解例[4]从上面 6 块图形中选用几块拼成下面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分别选用了哪几块 吗?请你用虚线表示出拼的方法,并标上所选图形的编号。分析在给出的 6 块图形中,先找到哪两块图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梯形,哪三块 好玩的数学可以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再结合要拼成图形的形状、大小来选 取小图形拼合。 解例[5] 你能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大小、形状都相等的 3 个、4 个、6 个、8 个、 9 个、12 个三角形吗?请用虚线将分法表示出来。分析 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它的 3 条边都相等,因此只要连接每边 中点都可以把它分割成若干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解 分法见下图(分法不唯一) 好玩的数学小结无论是图形的分割还是拼合, 都要结合所提供图形的特点来思考。 根据要求可以找出图形的对称点、对称轴等等,分割或拼合之后,检验整体与部分的 联系,看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进行图形分割和拼合过程中,要学会动手剪剪、拼 拼、画画、分分、动脑筋想想。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14)格点与面积在一张方格图中,每个方格都是一个小正方形,并且大小都相等,我们称为一个 面积单位。例如:右图中带阴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借助格点图,我们可以很快的比较或计算图形的面积大小。典型例题 例[1] 下图是用皮筋在钉板上分别围成的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A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C D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分析题中所给的几个图形都是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可以运用公式求得。而要运用公式,首先要结合点子图计算出有关的边长和高。 解 图(1)是正方形,边长是 2,它的面积是 2×2=4。 图(2)是长方形,长是 4,宽是 2,它的面积是 4×2=8。 图(3)是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的左边移动一个直角三角形到右边, 使得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所求的面积是 3×2=6。 图(4)是三角形,将三角形扩展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长方 形 AFBC 面积的一半,三角形 ACD 的面积是长方形 ACDE 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 ABD 的面积是 (3×2)÷2 =6÷2 =3 例[2] 求下图中各图的面积。 好玩的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分析 我们可以把一个不熟悉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由上图可以看出,图(1)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长方形,另一块是一个三角形。可 以利用例[1]所介绍的方法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或者将这个图形转化成一个大的 长方形,如图(2) 。所求的图形面积就等于大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法一 如图(1) ,左边长方形的面积是 4×3=12,右边三角形的面积是(4×3) ÷2=6,整个图形的面积是 12+6=18。 解法二 如图(2) ,大长方形的面积是(8+4)×3=36,所求图形的面积是:36 ÷2=18。例[3] 求下列左图的面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B ? ? ? ? ? ? A ? ? ? F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C 好玩的数学分析 和例[2]的思考方法一样,先要将所给图形切分成我们已经学会 计算面积的图形,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所给图形的面积。 解 将图形 ABCD 分成三角形 ABD 和三角形 BCD(上右图) ,又三角形 ABD 的 面积等于长方形 BDFE 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 ABD 的面积为(4×3)÷2=6,则 图形 ABCD 的面积为 6×2=12。例[4] 求下图中图形的面积。 ? ? ? ? ? ? ? B? ? ? D? C? E? ? A ? ? ? ? ? ? ? ? ? ? ?K ? H ? ? ? ? ? ? ? ?G ?F ? ? ? ? ? ? ?分析 看到这样不规则的图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将它分割成几个我 们学习过的基本图形。这样,上图可以分割成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可以别计算它们的面积。 解 图中三角形 ABK 的面积是(2×3)÷2=3,正方形 BCHK 的面积是 2×2=4,长 方形 DEFG 的面积是 4×1=4,则所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是 3+4+4=11。小结 在行间距都相等的格点图中,可以连结若干个小正方形面积单 位,利用这些面积单位可以计算出很多图形的面积。如果是一个规则图形,可以运用 公式直接计算面积。当所给图形是一个组合图形或不规则的图形时,需要开动脑筋, 将它分割成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在计算每一个部分面积时,要充分利用格点图的特 好玩的数学点,准确地找出所需数据。趣味数学(15)等量代换小朋友们一定都知道曹冲(曹操的儿子)称大象的故事吧。曹冲用一条船,让大 象先上船,看船被河水水面淹到什么位置,然后刻上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再把这条 船装上石块,当船被水面淹没到记号的位置时,就可以判断:船上的石块共有多重, 大象就有多重。 为什么大象的重量可以换成一船石块的重量呢?因为两次船下沉后被水面所淹没的 深度一样。只有当大象与一船石头一样重(重量相等)时,船才会被淹没得一样深。 “曹冲称象”不是瞎称的,而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两个完全相等 的量,可以互相代换。 解决数学题,经常会用到这种思考方法。典型例题 ◎+◎+□=25 ……(1) □=◎+◎+◎ ……(2) ◎=? □=? 分析 把两个算式编号为(1)式、 (2)式。把(1)式中的□用(2)式中的三 个◎代换,可得 ◎+◎+◎+◎+◎=25 也就是 ◎×5=25 解 ◎=25÷(2+3)=5 □=5+5+5=15 例[2] 根据下图,求最大的球的克数。48克 克例[1](1) )(2) )(3) )分析 先比较上图(1)中天平两端,容易看出:1 个小黑求的重量恰好等于砝码 的重量 48 克。由图(2)可知,3 =2 。这样可求出小白球的重量。算出小白 球的重量后,由图(3)又可以算出最大球的重量。 解 由于 =48 和 3 =2 ,可算出 =48×3÷2=32(克) 。 好玩的数学答:最大球的重量为:32×4=128(克) 例[3] 百货店运来 300 双球鞋,分别装在 2 个木箱、6 个纸箱里。如果 2 个纸箱 同 1 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想一想: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分析 根据“2 个纸箱同 1 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 ,把木箱换成纸箱,也就是 说,把 300 双球鞋全部用纸箱装,不用木箱装。根据已知条件,2 个木箱里的球鞋刚 好装满 4 个纸箱,再加上原来已装好的 6 个纸箱,一共是 10 个纸箱。这样,题目就 变为“把 300 双球鞋平均装在 10 个纸箱里,平均每个纸箱装多少双球鞋?”可以求 出每个纸箱装多少双鞋,也就能求出一个木箱能装多少双鞋。 解 300÷(2×2+6) =300÷10 =30(双) 30×2=60(双) 答:每个纸箱里装 30 双球鞋,每个木箱里装 60 双球鞋。例[4]如下图,淡黄色部分是正方形,求出最大的长方形的周长。5厘米ABEHCD7厘米FG分析 因为图的中间是正方形,正方形的 4 边相等,所以 DF=FE=BE=BD……(1) 长方形 ABCD 的周长为 7×2=14(厘米) ,长方形 EHGF 的周长为 5×2=10(厘米) , 又因为最大的长方形 AHGC 的周长等于: 好玩的数学AB+AC+CD+DF+FG+GH+EH+BE……(2) 根据(1)对(2)式进行等量代换,就得到所求最大长方形的周长正好等于长方 形 ABCD 的周长加上长方形 EHGF 的周长。 解 7×2+5×2=24(厘米) 答:图中最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24 厘米。例[5] 如果鱼尾重 4 千克,鱼头重量等于鱼尾加上鱼身一半的重量,而鱼身重 量等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问这条鱼有多少千克? 分析 依题意列出下列等式: 尾=4 ……(1) 头=尾+身÷2 ……(2) 身=头+尾 ……(3) 由于等式左右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果仍相等,所以把(2)式两边同乘以 2 得: 2 头=2 尾+身 ……(4) 把(3)式代入(4)式得: 2 头=2 尾+头+尾 头=3 尾=3×4=12(千克) 身=头+尾=12+4=16(千克) 、 全鱼=头+身+尾=12+16+4=32(千克) 答:这条鱼有 32 千克。 解小结在进行等量代换时,我们通常要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或图中的相等关系(天平平衡就是一种等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再 互相代换。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16)分类枚举小芳为了给灾区儿童捐款,把储蓄罐里的钱全拿了出来。她想数数有多少钱。小 朋友,你知道小芳是怎么数的吗?小芳是个聪明的孩子,她把钱按 1 分、2 分、5 分、 1 角、2 角、5 角、1 元等分类去数。所以很快就数好了。 小芳数钱,用的就是分类枚举的方法。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很多 问题的思考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本领吧!典型例题 例[1] 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分析 第 1 类: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特征将它分成 3 类: 有 6 个;第 2 类:有 6 个;第 3 类:有 3 个;解 6+6+3=15(个) 图中有 15 个三角形。 例[2] 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分析 根据正方形边长的大小,我们将它们分成 4 类。 好玩的数学第 1 类:由 1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 24 个; 第 2 类:由 4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 13 个; 第 3 类:由 9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 4 个; 第 4 类:由 16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 1 个。 解 24+13+4+1=42。 图中有 42 个正方形。 例[3] 在算盘上,用两粒珠子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哪几个数? 分析 根据两粒珠子的位置,我们可将它们分成 3 类: 第 1 类:两粒珠子都在上档,可以组成 505,550; 第 2 类:两粒珠子都在下档,可以组成 101,110,200; 第 3 类:一粒在上档,另一粒在下档,可以组成 510,501,150,105,600。 解 可以表示 101,105,110,150,200,501,505,510,550,600 共 10 个三 位数。 例[4] 用数字 7,8,9 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哪几个数? 分析 根据百位上数字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类: 第 1 类:百位上的数字为 7,有 789,798; 第 2 类:百位上的数字为 8,有 879,897; 第 3 类:百位上的数字为 9,有 978,987。 解 可以组成 789,798,879,897,978,987 共 6 个三位数。 例[5] 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之间的沪宁高速列车沿途要停靠常州、无锡、苏州三 站。问:铁路部门要为这趟车准备多少种车票? 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列车的往与反把它们分成两大类(注:为了方便,我们将 上述地点简称为宁、常、锡、苏、沪) : 在第一大类中,我们又可以根据乘客乘车时所在起点站的不同分成 4 类。 第 1 类:从宁出发:宁 常,宁 锡,宁 苏,宁 沪,4 种; 第 2 类:从常出发:常 锡,常 苏,常 沪,3 种; 第 3 类:从锡出发:锡 苏,锡 沪,2 种; 第 4 类:从苏出发:苏 沪,1 种。 我们同样可用刚才的方法将回来的车票分类,聪明的小朋友可能已经想到了,它 的种数与第一大类完全相同。 解 (4+3+2=1)×2=20(种) 铁路部门要准备 20 种车票。小结分类枚举的关键是正确分类,为此,必须注意两点: 好玩的数学一、 分类要全、枚举要清。分类不全,就会造成遗漏。如上面例 1 中,如果一不 小心,把第 3 类丢了,就会造成差错。当分类确定之后,要把每一类中每一个符 合条件的对象都列举出来。 二、 分类要清。因为如果分不清,使第 1 类中有第 2 类,第 2 类中有第 3 类,互 相包含,那么就会有重复。这样结果也就很难正确了。趣味数学(17)简单的倍数问题小朋友们,你见过关于倍数的问题吗?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倍数问题吗?倍数问 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或者几个数的和(差)及相互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其中一个数或者 几个数的问题。它包括求 1 倍数或几倍数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等。现在我们就 来学习这三类比较简单的倍数问题。 典型例题 一、 求 1 倍数或几倍数例【1】 果园有苹果树 1200 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 2 倍多 80 棵。梨树有多少 棵?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线段图:1200 棵 苹果树: 苹果树: ?棵 梨树: 梨树: 2倍 80 棵由“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 2 倍多 80 棵”可知:苹果树的棵数是 1 倍数(1200 棵) ,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 2 倍多 80 棵,先求出苹果树棵数的 2 倍(1200 棵×2= 2400 棵) ,再求比它多 80 棵的数。 解
=2400+80 =2480(棵) 答:梨树有 2480 棵。 例【2】 果园有梨树 2480 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 2 倍多 80 棵。苹果树有 多少棵?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线段图:?棵 棵 苹果树: 苹果树: 1倍 2480 棵 好玩的数学由“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 2 倍多 80 棵” 可知,苹果树的棵数是 1 倍数,梨树是 2480 棵,减去多的 80 棵,正好是苹果树棵数的 2 倍。求 1 倍数用除法,由此可以求出苹 果树的棵数。 解 (2480-80)÷2 =2400÷2 =1200(棵) 答:苹果树有 1200 棵。小结 解答求 1 倍数或几倍数的问题时,特别要注意分清是属于求几倍数的题, 还是求 1 倍数的题。求几倍多几或几倍少的量,都要先求出几倍数,然后再加或减, 即先乘再加或减。反之,已知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的量,而求 1 倍数,应先减或加, 求出几倍的对应量,再除以倍数。二、和倍问题例【3】 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文艺书共 2400 本,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4 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下面线段图:1倍 科技书本数: 科技书本数: ?本 文艺书本数: 文艺书本数: ?本从图中可以看出,把科技书的本数作为 1 倍数,文艺书的本数就是它的 4 倍,那 么 2400 本就相当于科技书本数的(1+4)倍,由此可以先求出科技书的本数,然后4倍共 2400 本 好玩的数学再求出文艺书的本数。 解 科技书的本数: 2400÷(1+4) =2400÷5 =480(本) 文艺书的本数: 480×4=1920(本) 或 =1920(本) 以上解答对不对呢?可以检验吗? 检验:=2400(本)……和 =4……倍数 答:科技书有 480 本,文艺书有 1920 本。例【4】 体育室有足球和篮球共 76 只,足球的只数比篮球的 3 倍还多 4 只,足 球和篮球各有多少只? 分析 把篮球的只数看作 1 份,那么足球的只数就相当于篮球的 3 份还多 4 只。 足球和篮球共 76 只,可以看作篮球的 4 份就是 76-4=72(只) ,这样篮球的只数是; (76-4)÷(3+1)=18(只) 足球的只数有两种方法求得: 一种方法是知道足球和篮球共 76 只,篮球 18 只。可求出足球的只数:76-18= 58(只) 另一种方法是知道足球的只数比篮球的 3 倍多 4 只,篮球 18 只,可求出足球的 只数:18×3+4=58(只)例【5】 两箱鸡蛋共重 72 千克,如果从第一箱取出 13 千克放入第二箱,那么第 二箱鸡蛋的重量是第一箱的 2 倍。原来第一箱和第二箱各有鸡蛋多少千克? 分析 不管是从第一箱取出鸡蛋放入第二箱,还是从第二箱取出鸡蛋放入第一箱,两箱鸡蛋的总重量为 72 千克,当从第一箱取出 13 千克放入第二箱后,第二箱鸡 蛋的重量是第一箱的 2 倍时,第一箱鸡蛋的重量是 72÷(2+1)=24 千克,原来第 一箱鸡蛋重量就是:72÷(2+1)+13=37(千克) 原来第二箱鸡蛋的重量就是:72-37=35(千克) 好玩的数学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 小结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 数各是多少。解答时,我们采用代换的思路, 倍数去代替几倍数, 数各是多少。解答时,我们采用代换的思路,用 1 倍数去代替几倍数,看和相当于 1 倍数的几倍,即除以几, 倍数,然后再求出几倍数。解题公式是: 倍数的几倍,即除以几,先求出 1 倍数,然后再求出几倍数。解题公式是: )=1 和÷(倍数+1)= 倍数 倍数+ )= 1 倍数×几倍=几倍数 或 和-1 倍数=几倍数 倍数×几倍= 倍数=趣味数学(18)填符号 组算式小朋友们,你听过“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故事吗?他写得一手好 字。有一次过年,一个人请祝枝山写了一张条幅: “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主 人一看: “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差一点气昏过去,大骂祝枝山是个“大混 蛋” 。祝枝山不慌不忙,笑嘻嘻地说: “你听我念: ‘今年正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 这是多么好的好彩。 ”主人一听,马上转怒为喜。 古人的断句,体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数学中的运算符号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典型例题例【1】 在下面 4 个 4 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 ) ,组 成 3 个不同的算式,使得数都是 2。 4 4 4 4 4 4 4 4 4 4 = 2 4 = 2 4 = 2分析 由题意,可以在 4 之间添加运算符号和括号,而题中没有一个运算 符号,而只能采用逐一试验的方法,找到正确答案。 解 如果在第 1 个 4 后面添+号,后 3 个 4 不能得到 2;如果第 1 个 4 后面是一号,4-2=2,很容易想到: (4+4)÷4=2。所以 4-(4+4)÷4=2。 如果第 1 个 4 后面是×号,4×4=16,由于 16÷8=2。容易想到:4×4÷(4+4) =2。 好玩的数学如果第 1 个 4 后面是÷号,4÷4=1,由于 1+1=2,容易得到:4÷4+4÷4=2。例【2】在批改作业时,张老师发现小明抄题时丢了括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给小明的算式添上括号: 4+28÷4-2×3-1=4分析根据题意,错误的算式是丢了括号。只能按先乘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因此括号添在乘除法的两侧是毫无意义的,所添的括号要能够改变运算 顺序。所以,括号应添在含有加减运算的两边。 解 从左往右看,在 4+28 两侧试添括号,计算得 32,再除以 4 得 8。小明的算式就变为 8-2×3-1=4。如果把括号加在 8-2 的两侧,计算结果大于 4,只能把 括号加在 3-1 的两侧。很容易得到:8-2×(3-1)=4。正确的算式应为: (4+28)÷4-2×(3-1)=4例【3】 在下面的数字之间添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 2 3 4 5 6 7 8 9 =6分析 由题意,有 8 个地方要添运算符号,用逐一试验的方法很难找到答 案。分析写成的结果,由于 60=2×30=3×20=4×15=5×12=6×10,因此可以把 算式中的数分成两个部分,使两个部分的乘积等于 60。在分的过程中,应先考虑较大 的数,再考虑较小的数。 解 把 7□8□9 分成一组,在它们之间添加号和减号,可得 7+8-9=6。剩下的1□2□3□4□5□6 为一组,添上运算符号,结果要得 10。再看较大的数 4□5□6,可得 4+ 5-6=3。于是得到 1+2×3+4+5-6=10。所以正确算式为(11+2×3+4×5-6) ×(7+8-9)=60。 想一想:如果把 6□7□8□9 分成一组呢? 好玩的数学例【4】 8 8 在下面算式适当的地方添上加号,使等式成立。 8 8 8 8 8 8 = 1000分析 在 8 个 8 之间的适当的地方添上加号,运算符号是确定的,关键要 选择添加号的位置。可以考虑在加数中凑出一个较接近 1000 的数是 888,再考虑余下 的 5 个 8 怎样安排就行了。 解 8 8 8 8 8 8+888=1000,余下的 5 个 8 可以拿出 2 个 8 组成88,得到 88+88+888=1000。 8 8 只要再相加就行了,答案是:8因为 1000-(88+888)=24,剩下的 8 +8+8+88+888=1000。例【5】 1 2 3在下面式子的适当地方添上+、-、×,使等式成立。 4 5 6 7 8=1分析这题等号左边的数字较多,而等号右边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 1。 2 3 4 5 6可以考虑在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 8 前面添 “一” 这时等 1 号, 7-8=1;再考虑式应为 1 等式应为 1 2 3 4 5 2 3 4 5 67=9;可考虑在 7 前面添+号, 3 4 5 6 56+7=9;用前面的方法,只要让 1 2=2, 考虑 1 2 34 5-6=2; 这时让 1 2 3 45=8 就行了, 考虑 1 2 3+5=8。则只需 1 2 解3 4=3 即可,1+2×3-4=3。1+2×3-4+5-6+7-8=1小结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添运算符号和括号,没有固定的法则。解决这类问题,一般的方法有试验法、凑整法、逆推法。 如果题中的数字较简单,可以采用试验的方法,找到答案,如例 1、例 2;如果题中 好玩的数学结果较大,可以把数字先分组,然后每组再试验,如例 3。 凑整法常用于题中数字较多、结果较复杂的时候。这时要先凑出一个与结果较接 近的数,然后再对算式中算式的数字做适当的安排,即增加或减少,使等式成立,如 例 4、例 5。趣味数学(19)单数和双数知识要点:1、3、5、7、9…叫做单数,2、4、6、8、10…叫做双数。一个 数 2 个、2 个地分,正好分完,这个数就是双数。2 个、2 个地分完之后,还多 1 个, 这个数就是单数。 单数与双数相加、减有如下特点: ⑴双数与双数相加、减,结果为双数; ⑵单数与单数相加、减,结果为双数; ⑶单数与双数相加、减,结果为单数。 [ 例 1] 前十个自然数:1、2、3、4、5、6、7、8、9、10 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分析:由题可知道 5 个单数 1+3+5+7+9 相加,等于单数;5 个双数 2+4+6+8+ 10 相加,等于双数。单数+双数=单数,所以前十个自然数的和是单数。 [ 例 2 ] 晚上小华在灯下写作业,突然停电。小华去拉了两下开关,这时爸爸回来后, 又到小华房间拉了三下开关。等来电后,小华房间的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 分析:我们画一个表来找规律。 原来灯 亮 拉1下 不亮 拉2下 亮 拉3下 不亮 拉4下 亮 好玩的数学从上看出:拉单数次,灯不亮。拉双数次,灯亮。所以一共拉了 2+3=5(下) , 灯不亮。 [ 例 3 ] 一只小青蛙在小河的两岸来回的游,从一岸游到另一岸叫游一次。请回答下 面问题: ⑴如果小青蛙在左岸,游若干次之后,又回到了左岸,那么这只小青蛙游的次数是单 数还是双数? ⑵如果小青蛙在右岸,来回共游 101 次,小青蛙最后到了左岸还是到了右岸?左岸右岸分析: ⑴如果小青蛙又回到了左岸, 那么这只小青蛙游的次数是双数。 因为游一个 “来 回”即游两次,是双数,游若干个“来回”就是若干个双数相加,所以游的次数是双 数。 ⑵来回共游 101 次,说明小青蛙游的次数是单数次,那么小青蛙就应由右岸到 了左岸。 [ 例 4 ] 9 个小朋友做运球游戏。第一个小朋友把球从操场东边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 友接着把球从西边运到东边,第三个小朋友又接着运下去……最后球在东边还是在西 边? 分析:由题可知道第一个小朋友的球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的球运到东边,这说明 单数次在西边,双数次在东边。那么 9 个小朋友是单数,所以最后球在西边。 [ 例 5 ] 3 张连着的单号电影票, 座位数目相加是 27, 3 张电影票的座位分别是几号? 这 好玩的数学分析:由题可知道 3 张连着的单号电影票,座位数目相加是 27,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 3 张相同的电影票, 那么 9+9+9=27。 又由于 3 张是连着的单号电影票, 因此 9-2=7, 9+2=11,这 3 张电影票的座位分别是 7 号、9 号、11 号。趣味数学(20)循环问题小朋友们,你留意过循环问题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 复出现的现象。如人的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都 是按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中,也常会碰到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在研究这些 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而更重 要的是看它的余数。如 1999 年元旦是星期五,2000 年元旦是星期几?因为 1999 年是 平年,有 365 天,365÷7=52……1,所以 2000 年的元旦是星期六。这就是根据 365 除以 7 所得的余数来判定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典型例题 例[1] 流水线上给小木球涂色的次序是:先 5 个红,再 4 个黄,再 3 个绿,再 2个黑,再 1 个白,然后又依次是 5 红,4 黄,3 绿,2 黑,1 白……像这样继续下去, 到第 2003 个小球该涂什么颜色?分析小木球涂色的次序是: 红,4 黄,3 绿,2 黑,1 白” “5 ,也就是每涂过“5红,4 黄,3 绿,2 黑,1 白”循环一次,给小木球涂色的周期是 5+4+3+2+1=15。所 以只要用 2003 除以 15,根据余数就可以判断球的颜色。 解 ……8这就是说,第 1999 个小木球出现在上面所列一个周期中的第 8 个,所以第 2003 个小球涂的是黄色。例[2]有一列数:7,0,2,5,3,7,0,2,5,3,…(1) 第 81 个数是多少? (2) 这 81 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好玩的数学分析 (1) 从排列可以看出这组数是按 7,0,2,5,3 依次重复排列的,那么 一个循环周期就有 5 个数。 (2) 之和是 7+0+2+5+3=17。 用每个循环各数之和可以循环次数再加上余 下的各数,即可得到答案。 解(1)81÷5=16……1 按照循环次序可知:第 81 个数为 7。 (2)17×16+7=279 所以这 81 个数相加的和为 279例[3]假设所有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图所示,55 应排在哪个字母下面?248 应排在哪个字母下面? A 1 5 9 . . . 分析 B 2 6 10 . . . C 3 7 11 . . . D 4 8 12 . . .从排列情况可知,这些自然数按从小到大 4 个数一个循环排列。要求这些数字排在哪个字母的下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除以 4 的余数来判断。 解 55÷4=13……3 所以 55 排在第 3 个字母 C 的下面。 248÷4=62 所以 248 排在第 4 个字母 D 的下面。例[4]如下图,8 个队员围成一圈做传球游戏,从 1 号开始,按照箭头方向向下一个人传球。在传球的同时按自然数数列报数。当报到 96 时,球在几号队员手上? 好玩的数学分析 解把 8 个队员看成一组,解法与例[3]相同。 96÷8=12所以报 96 时,球应在 8 号队员手上。例[5]2003 个学生按下列方法编号排成 5 列: 一 1 9 二 2 8 10 17 16 … … … 三 3 7 11 15 … … 四 4 6 12 14 … … … 13 五 5问:最后一位学生应站在第几列? 分析 观察这些学生排列的情况可以看出,除 1~5 外,从第 2 排起都是按 8 个数一个循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因此,除以 8 余数为 1、2、3、4、5、6、7、0 对应 的列数应分别为四、三、二、一、二、三、四、五。 解 (2003-5)÷8=249……6因此,第 2003 个学生站在第 3 列。小结解决循环问题时,应把注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数、图形或事物的变化是否重复出现并具有周期性。 好玩的数学二、 每几个数循环一次,周期长度是多少。 三、 每个循环节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 解答时要考虑把所得的余数同一个循环节内某种状态相对应。比如余数为 3,就 找循环节里面的第 3 个状态。趣味数学(21)考考眼力知识要点: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你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两个图 形的相同点吗?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吗?这就要考考你的眼力了。[ 例 1] 从下图右边的图形里各选出两个,把它们拼成左边的图形: 1 2 3 4 5分析:长方形是由 1 号和 5 号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是由 2 号和 4 号图形拼成的。 [ 例 2 ] 仔细观察,哪幅图是大长方形中缺少的那一块?123456分析:观察长方形中缺少的那一块,有上下并列的两条黑线条和左右并列的两条黑线 条,从中穿过。因而只有图 2 符合这个要求。 好玩的数学[ 例 3 ] 下面 5 个图形中,哪个与其他 4 个不同?分析:观察每个图形都是由两个图形组成的,并且每个图形是相同的,只是大小不同, 只有第四个图形是由两个不同图形组成的,所以第四个图形是与其他 4 个不同的。 [ 例 4 ] 下面这些图形,哪个能一笔画成?哪个不能一笔画成?分析:能够一笔画成的图形,首先必须要相连,结果不相连就一定不能一笔画成,第 一排第三个图形不相连,所以不能一笔画成。[ 例 5 ] 下面有 6 幅图,请小朋友很快找一找,哪两个图相同?b p q d(1) )b d q p(2) )b p d q(3) )p b q d(4) )b p q d(5) )q p b d(6) )分析:此题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先观察每图中第一个字母是否相同, (1)(2) 、 、 (3) 、 这几幅图是第一个字母是相同的; (5) 再观察这 4 幅图中第二个字母, (1) 只有 、 (3)(5)这几幅图是第二个字母是相同的;接着观察这 3 幅图中第三个字母,只有 、 好玩的数学(1)(5)这 2 幅图第三个字母是相同的;最后观察这 2 幅图中第四个字母也完全一 、 样,所以只有(1)(5)这 2 幅图是相同的。 、趣味数学(22)等差数列求和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讲过的内容吗――数中的规律。那么对于一列有规律的数 列我们怎么来求和呢?上一讲我们利用配对求和的方法能够很快解决一部分求和的 问题,但是,当算式再复杂点又该怎样来解决呢?我们这一讲来介绍一种更快捷简单 易懂的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等差数列,如:1+2+3+……+49+50;2+4+6+……+ 98+100。这两列数都有共同的规律:每一列数从第二项开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项 的差都相等(相等差又叫公差) 。像这样的数列我们将它称之为等差数列。 我们再来掌握两个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如果用字母 S 代表没一列数的和,字母 a 代表首项(即第 1 项) ,字母 b 代表末项,字母 n 代表项数(加数的个数) ,那么 S =(a+b)×n÷2。如果 n 不容易直接看出,那么可用公式来计算出来:n=(b-a) ÷d+1典型例题 例【1】 求 1+2+3+……+ 的和。 分析 首项 a=1,末项 b=1999,项数 n=1999。 解 S=(a+b)×n÷2 =(1+1999)×1999÷2 =÷2 = =1999000例【2】 求 111+112+113+……+288+289 的和。 分析 首项 a=111,末项 b=289,公差 d=1,项数 n=(289-111)÷1+1=178 +1=179。 好玩的数学解 S=(a+b)×n÷2 =(111+289)×179÷2 =400×179÷2 =200×179 =35800例【3】 求 2+4+6+……+196+198 的和。 分析 首项 a=2,末项 b=198,公差 d=2,项数 n=(198-2)÷2+1=98+1 =99。 解 S=(a+b)×n÷2 =(2+198)×99÷2 =200×99÷2 =100×99 =9900例【4】 求 297+294+291+……+9+6+3 的和。 分析 297+294+291+……+9+6+3=3+6+9+……+291+294+297,对 于重新排列的这列数,首项 a=3,末项 b=297,公差 d=3,项数 n=(297-3)÷3 +1=98+1=99。 解 S=(a+b)×n÷2 =(3+297)×99÷2 =300×99÷2 =150×99 =14850例【5】 求 -128-132-……-272-276 的和。 分析 -128-132-……-272-276=5000-(124+128+132 +……+272+276) ,对于 124+128+132+……+272+276,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求 和公式先计算出来,a=124,b=276,d=4,n=(276-124)÷4+1=38+1=39。 所以: 124+128+132+……+272+276 =(124+276)×39÷2 =400×39÷2 =200×39 =7800 好玩的数学小结对于简单的整数等差数列求和,要熟练掌握其求和公式和求项数的公式。区分 a,b,d 代表的数字分别是多少,有时要将数列顺序调换,才能 使得后项减去前项等差。趣味数学(23)数字谜知识要点:猜谜语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吧。数字谜通常是给出一个算术运算的式子,但 式子中都含有一些图形、数字、字母、符号等,用它们来表示特定的数字。要小朋友 们动脑筋,想办法,找到这些图形所表示的数。[ 例 1 ] 根据所给算式,请推算每个图形各代表哪一个数:5+ 14 7分析:根据加法之间的关系,先看个位,两数相加的和是 7,其中一个加数是 5,就可以推 算出另一个加数△代表的数是 2; 再看十位数,□+1=4, 可以推算出□代表的数是 3.这 个加法算式是:35+12=47.[ 例 2 ] 请你猜一猜,每个算式中的汉字各表示几?分析:根据加法之间的关系,先看个位,要想等于 6,可能有两种情况:3+3=6,8+8=16. 如果爱是 3,十位不可能得到 9.因此爱是 8. 这个加法算式是:88+8=96.爱 爱 爱 + 9 6 好玩的数学[ 例 3 ] 请你猜一猜,每个算式中的汉字各表示几?数学 + 学学 1 0 0分析:根据加法之间的关系,先看个位,要想等于 0,可能有两种情况:0+0=0,5+5=10. 如果“学”是 0,十位 0+( )=10 呢?我们发现不可能得到 10.那么如果“学”是 5,因为 有进位,所以十位 5+( )=9 就可以了,可以推算出 5+4=9,再加上进位正好是 10.因此 “学”是 5,“数”是 4. 这个加法算式是:45+55=100. [ 例 4 ] 根据所给算式,请推算每个图形各代表哪一个数:5-1 8分析:根据减法之间的关系,先看个位,两数相减等于 8, 可能有三种情况:9-1=8, 8-0=8,13-5=8。如果第一种情况☆=9,十位 5-9 不可能;如果第二种情况☆=8, 十位 5-8 也不可能;那么☆只能是 3,□=5,3-5 不够,向十位借 1,13-5=8。十 位 5 退 1 是 4,4-3=1。这个减法算式是:53-35=18。 [ 例 5] 请你猜一猜,每个算式中的汉字各表示几?数 0 - 2 学 5 学 + 好 1 7 6 好玩的数学分析: 先从加法算式想起, 个位上学+1=6,所以推算出 “学” 表示 5; 十位上, “好” 5+ =7,推算出“好”表示 2,再看减法算式,减数个位上的“学”表示 5,被减数的个 位是 0,不够减。也就是说这是一道退位减法题,这样,被减数的十位上只能是 8,8 退 1 是 7,7-2=5,推算出“数”表示 8。所以,数=8,学=5,好=2。趣味数学(24)趣味智力题之一知识要点:小朋友,这儿有一道题,你能回答出来吗?天平板上有 8 个同样重的乒乓 球,左边 4 个,右边 4 个。如果拿掉一个,板上还有几个乒乓球? 你一定认为有 7 个吧,其实呀,这类题目非常有趣,思考时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 际来思考,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落入“圈套” 。这道题应该这样想:当从板上拿掉一个球时,天平板就不平衡了。由于球是圆的, 当天平板不平衡时,他们会沿着平滑的板全部滚下来,这样板上一个球也没有了。[ 例 1 ] 小丽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 7 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 分析:粗心的同学一看题目就回答教室里有 7 名同学,这个答案是错的,原因是没有 好好审题, 题目指出 “小丽走进教室” 求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 应把小丽算上。 7+1=8, 现在教室里有 8 名同学。 [ 例 2 ] 桌上有 10 支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 2 支蜡烛,过了一会儿, 又有一支蜡烛被吹灭。把窗关起来,再没有蜡烛被吹灭,第二天早上还剩几支蜡烛?分析:由题目可知道桌子上点燃的 10 支蜡烛,共有 3 支蜡烛被吹灭,其余 7 支会一 直燃烧下去,直到燃尽为止。所以最后剩下的蜡烛就是被风吹灭的 3 支蜡烛。 好玩的数学[ 例 3 ] 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 5 分钟吃完;5 只猫同时吃 5 只同样大小的老鼠,要几 分钟吃完?分析:由题目可知道由于 5 只猫同时吃,而不是吃完一只再吃一只,那么它们所用的 时间就是吃一只老鼠的时间。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 5 分钟吃完,5 只猫同时吃 5 只 同样大小的老鼠,也是 5 分钟吃完。 [ 例 4 ] 小康用同样的钱,可以买 3 支铅笔和 2 本练习本,是铅笔贵还是练习本贵? 分析:假如 3 支铅笔=6 元,2 本练习本=6 元,可以看出:1 支铅笔 2 元,1 本练习本 3 元,说明练习本贵。同时说明用同样的钱,买的东西多就便宜,买的少就贵的道理。 [ 例 5] “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 3 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 方、智力拼图、洋娃娃。现在知道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 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小华 小明 小刚魔方 智力拼图 洋娃娃分析:由题目“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 ,可知道小明拿的是魔方, 剩下智力拼图和洋娃娃两种礼品,又因为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可知道小刚拿的是 洋娃娃,剩下智力拼图就是小华的了。小华 小明魔方 智力拼图 好玩的数学趣味数学(25)趣味智力题之二知识要点:小朋友,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讲清楚,说出来。 [ 例 1 ] 姐姐比妹妹多 6 本书, 于是姐姐给妹妹 6 本书, 这时姐姐和妹妹的书一样多, 对吗? 分析:粗心的同学一看题目就回答一样多了,这个答案是错的,原因是没有好好审题, 题目指出“姐姐比妹妹多 6 本书” ,姐姐拿出 6 本,这时姐姐和妹妹的书一样多;接 下来,再把这 6 本书给妹妹,这时妹妹就比姐姐多 6 本书了。所以姐姐和妹妹的书不 一样多。 [ 例 2 ] 甲工厂只有 5 个机器人,乙工厂与甲工厂的机器人相差 6 个。乙工厂与甲工 厂比较,哪个工厂的机器人多? 分析:由题目可知道乙工厂与甲工厂的机器人相差 6 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甲工厂 比乙工厂人多,另一种是乙工厂比甲工厂人多。因为甲工厂只有 5 个机器人,乙工厂 比甲工厂少 6 个,不可能,只能是乙工厂比甲工厂人多。因此乙工厂有 5+6=11 个机 器人。 [ 例 3 ] 一件衣服要钉 2 个扣子,现有 4 件衣服和 12 个扣子,把衣服都钉上扣子后, 还剩多少个扣子? 分析:想一想,把衣服都钉上扣子后,一共钉几个扣子。1 件衣服要钉 2 个扣子,4 件衣服就钉 2+2+2+2=8 个扣子,所以钉完后,还剩 12-8=4 个扣子。 [ 例 4 ] 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起照相。妈妈在爸爸的左边,我在妈妈的左边,弟 弟在爸爸的右边。请你说出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怎样的? 好玩的数学分析:首先妈妈在爸爸的左边,可排出:妈妈 爸爸;再根据我在妈妈的左边,又 可排出: 我 妈妈 爸爸; 最后再根据弟弟在爸爸的右边, 可排出: 我 妈妈 爸 爸 弟弟。所以,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我 、 妈妈 、 爸爸 、 弟弟。 [ 例 5] 一个布袋里装了一些玻璃球, 第一次拿一个、 第二次拿二个……这样每一次都 比前一次多拿一个,拿了 8 次以后,还剩下 2 个玻璃球,这个布袋里一共装了多少个 玻璃球? 分析:由题我们知道:第一次拿一个、第二次拿二个、第三次拿三个……第八次拿八 个,1+2+3+4+5+6+7+8=36,再加上剩下 2 个玻璃球,36+2=38 个玻璃球,这个布袋里 一共装了 38 个玻璃球。趣味数学(26)还原问题还原问题是指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的问 题。解答这一类的问题时,要根据题意,从所给的结果出发,抓住逆运算关系,由后 向前一步步逆推(倒推法、还原法) ,做相反的运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 得到解决。在解答还原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注意括号的正确使用。典型例题例【1】 三(1)班小图书箱第一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 2 天又借出 43 本, 还剩 32 本。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 经过两天借出图书,小图书最后还剩 32 本书。由此可以往前推 算:第 2 天没借出 43 本前(也就是第 1 天借出图书后) ,应有(32+43)本书,再根 据“第 1 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 ,可推算出这 75 本书也就是第 1 天借出后的另一半, 即相当于第 1 天借出的本数。这样,小图书箱原有的图书本数可求得。 解 第 1 天借书后还剩的本数:32+43=75(本) 原有图书的本数:75×2=150(本) 综合算式: (32+43)×2=150(本) 答:小图书箱原有图书 150 本。例【2】 某数加上 5,乘以 5,减去 5,除以 5,其结果等于 5。求这个数。 分析 从后往前推,原来是加法,推回去是减法;原来是减法,推回去 好玩的数学是加法;原来是乘法,推回去是除法;原来是除法,推回去是乘法。从最后一步推起, “除以 5,其结果等于 5”可以求出被除数:5×5=30;再看倒数第 2 步, “减去 5” 得 25,可以求出被减数:25+5=30;然后看倒数第 3 步, “乘以 5”得 30,可以求出 被乘数:30÷5=6;最后看第 1 步, “某数加上 5”得 6,某数为 6-5=1。 解 5×5=25 25+5=30 30÷5=6 6-5=1 答:所求的数为 1。例【3】 小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题,由于粗心,将个位上的 5 看作 9,把十位上 的 8 看作 3,结果所得的和是 123。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分析 要求正确的和,就要知道两个正确的加数。看错的加数是 39, 因此得到错误的和是 123。根据逆运算可得到一个没看错的加数是 123-89=84,题 中已知一个正确的加数是 85,所以正确的和是 85+84=169 把个位上的 5 看作 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 4,求正确的和应把 4 减去;把 视为上的 8 看作 3,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 50,求正确的和应把 50 加上去。这样, 正确的答案 123+50-4=169。 解一 123-39+85 =84+85 =169 解二 9-5=4 80-30=50 123+50-4=169 答:正确的答案是 169。例【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 12 吨。第二天售 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 12 吨,结果还剩下 19 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 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 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 吨。以下类推。 解 (19+12)×2=62(吨) 好玩的数学(62-12)×2=100(吨) 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 100 吨。小结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 一般根据加减法或乘除法的互逆 运算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顺序倒过来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 求得结果。趣味数学(27)盈亏问题“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每只小猴子分 6 个梨,就多出 12 个梨;每只小猴子分 7 个梨,就少 11 个梨。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 这道应用题是已知两种分配的方法,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不足,求参加分配的数 量及被分配的总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盈亏问题(有余时称盈,不足时称亏) 。 解盈亏问题,常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典型例题 例【1】 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每只小猴子分 6 个梨,就多出 12 个梨;每只小 猴子分 7 个梨,就少 11 个梨。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 分析 每只小猴子分 6 个梨则多 12 个梨;每只小猴子分 7 个梨就少 11 个梨,这说明小猴子的总只数为:12+11=23(只) ,也就是说:不足的个数+多余的 个数=小猴子的只数 解 小猴子的只数为:12+11=23(只) 梨子的个数为: 23×6+12=150(个)或:23×7-11=150(个) 答:有 23 只小猴子,150 个梨。 例【2】 丽丽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 3 个,多 16 个;如果每 人分 5 个,那么就差 4 个。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分析 先比较两种分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每人分 3 个, 16 个苹果。 余 每人分 5 个,还差 4 个苹果。这两次分苹果,每人相差的个数为:5-3=2(个) 。第 1 次余 16 个,第 2 次少 4 个,那么第 2 次与第 1 次总共相差苹果的个数为:4+16= 20(个) 。每人相差 2 个,结果总数就相差 20 个。 好玩的数学解 有小朋友的人数为: 20÷2=10(人) 有苹果的个数为: 3×10+16=46(个)或 5×10-4=46(个) 综合算式: (4+16)÷(5-3)=10(人) 3×10+16=46(个) 答:这个幼儿园有 10 位小朋友,苹果的总数是 46 个。 例【3】 北京东路小学学生乘汽车到中山陵去春游。如果没车坐 65 人,则有 15 人不能乘车。 如果每车多坐 5 人, 恰好多余了一辆车。 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分析 每车多坐 5 人,也就是每车坐 70 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也就是 还差一辆车的人,即 70 人。因此,问题转化为:如果每车坐 65 人,则有 15 人不能 乘车。如果每车坐 70 人,则还差 70 人。求有多少人和多少辆汽车。 解 (15+70)÷(70-65)=17(辆) 65×17+15=1120(人) 答:一共有 17 辆汽车,1120 位学生。 例【4】 小明的爷爷买回一筐梨,分给全家人。如果小明和小妹每人分 4 个梨, 其余每人分 2 个梨,还多出 4 个梨。如果小明 1 人分 6 个梨,其余每人分 4 个梨,又 差 12 个梨。小明家有多少人?这筐梨子有多少个? 分析 第一种分法是小明、小妹各 4 个梨,其余每人 2 个梨,多余 4 个 梨。假设小明、小妹也分 2 个梨,那么会多多少个梨呢?很容易想,多出:2×2+4 =8(各) 。第二种分法是小明一人得 6 个梨,其余每人 4 个梨,差 12 个梨。假设小 明也只分 4 个,那么就只差:12-2=10(个) 。 解 小明家的人数为:2×2+4+(12-2)=18(个) 18÷2=9(人) 梨子的个数为: 4×2+2×(9-2)+4=26(个) 或:6+4×(9-1)-12-26(个) 答:小明家有 9 个人,这筐梨有 26 个。 例【5】 同学们暑假前到图书馆借书,如果每人借 4 本,则最后少 2 本;如果 前 2 人每人先借 8 本,余下的人每人借 3 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书的总数是多少? 解 第二种借法中如果每人借 3 本,则余下: (8-3)×2=10(本) ; 好玩的数学两种借法每人相差:4-3=1(本) ; 两种借法相差本数:10+2=12(本) 借书的总人数:12÷1=12(人) ; 书的总数:4×12-2=46(本)小结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解答,我们不难看出:一般地,在盈 亏问题中: (盈数+亏数)÷两次差=参加分配的数趣味数学(28)算式迷宫小朋友们?你猜过算式迷吗?算式迷是由一些数字与算式构成的。日本人形象地 称之为“虫食算” ,即算式中一些数字被虫子咬去了。要想猜出算式迷,也得先分析 这些数字和算式构成的“谜面” ,再运用一些推理方法找到“谜底” 。典型例题 例【1】 将数字 0、1、3、4、5、6 填入下面的 只填入一个数字,并且所填的数字不能重复。 内,使等式成立,每个空格×分析 先看×==2 =÷2 ,乘积是个两位数,个位数是 2,所给的数字 0,1,3,4,6 中只有 3×4 的个位数是 2,前面几个 可以填出来,3×4=12,余下的 0,5,6 要组成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是 12 的除法算式,只能是 60÷5。 解3 ×4 = 12 = 6 0 ÷ 5例【2】 将数字 1~9 分别填在下面 9 个方格中,使算式成立。 好玩的数学+ ×= = =(1) (2) (3)分析 算式(1)(2)是加减算式。可填的数字较多。而算式(3)是乘法算 、 式,要考虑数字 1~9 中,哪两个数字的积等于另一个数字,所以先从乘法算式填起。 1. 乘法算式(3)中可以先填成 2×3=6,余下的数字再分别填入(1)(2) 、 中。 1+4=5,剩下的 7,8,9 不能组成(2)式。 1+7=8,剩下的 4,5,9 能组成 9-5=4,或 9-4=5。 1+8=9,剩下的 1,7,8 能组成 8-7=1,或 8-1=7。 2. 乘法算式(3)也可以填成 2×4=8,那么: 1+5=6,剩下的 3,7,9 不能组成(2)式。 1+6=7,剩下的 3,5,9 不能组成(2)式。 3+6=9,剩下的 1,5,7 不能组成(2)式。 所以,此题答案是:1 1 9 27 4 38 5(或 9 6 5=4 )4 2 8 25 7 39 1(或 8 6 1 =7 ) 好玩的数学例【3】 把数字 1~9 填在方格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分析 一位数组成除法算式商相等的情况:4÷2=6÷3,6÷2=9÷3,8÷2=4 ÷1,所以可先填写等式中的前 4 个数。如果先填 4÷2=6÷3,剩下的 1,5,7,8, 9 要组成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商是 23 即×2 =,所得的积的个位一定是个双数,只能填 8。试验可知:79×2=158。如果先填 8÷2 =4÷1,剩 下的 3,5,6,7,9 不能组成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商是 4 的除以算式,所以 等式中的前 4 个数不能填 8÷2=4÷1。我们可以填 4÷2=6÷3。 解4 ÷ 2 =6 ÷3 = 1 5(第一种情况)8÷ 7 9 4÷ 5 89 ÷ 3 =6 ÷2 = 1 7(第二种情况)例【4】 用数字 0~9 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 3 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充完整。4 + 2 8分析 观察算式,三位数加三位数,其和为四位数,所以和的首位数字为 1。因 为算式中 8 已出现,故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 9 或 7。 如果第 1 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 9,则和的百位数为 1 或 2,而这时 1,2 都已用过,所 以第 1 个加数的百位数不是 9。 如果第 1 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 7,则和的百位数字必须为 0,且十位必向百位进一, 此时 1,0,4,2,8 都已用过,还剩下 9,6,5,3,这里只有一个双数,如果放在第 2 个加数或者和的个位,那么和或者第 2 个加数的个位也必须是双数,这样显然不可 能,所以 6 只能放在十位上,这样和的十位就是 5,余下的分别填 9 和 3。 好玩的数学解7 6 4 + 2 8 4 1 0 5 3例【5】 在下面算式的 内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0 0 9 - 5 0 1 9 3分析 由于(12)-9=3,所以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为 2;再看十位,由于 9-(0) =9,所以减数的十位数字为 0;再看百位,由于 9-0=(9) ,所以差的百位数字为 9; 最后看千位,由于(7)-5-1=1,所以被减数的千位数字为 7。 解7 0 0 2 - 5 0 0 9 1 9 9 3小结在做算式迷这类题时,首先要观察题目中的算式,看看它含有哪几种运算,要填的数是几位数,要填的数字是否规定好了,还是可以任意填。 好玩的数学其次是要熟练运用加减之间、乘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进行推理。先确定能够确定的数 字,而且每一步要把确定的结果代入算式,以利于下面的推理。最后,所有的空格填 完之后要检验一下,看看答案是否正确。趣味数学(29)平均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杯子,里面的水有多有少。要 想使杯中的水一样多,就得把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一些到水少的杯子里。经过反复几 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移多补少”――也就是求 平均数的问题。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在一学期的 5 次数学测验中的得分分别是 95、87、92、100、96。求 小明平均每次数学测验的得分。 分析 求出 5 次测验的总分(,再除以测验的次数(5 次) ,就可以求出平 均每次的得分。 解 (95+87+92+100+96)÷5=94(分) 答:小明平均每次的得分是 94 分。 例[2] 甲地到乙地的全程是 60 千米。小红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 15 千 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 10 千米。求小红往返的平均速度。 分析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路程是两个全程(60×2) ,总时间 是去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的和。 解 60÷15=4(小时) 60÷10=6(小时) 60×2÷(4+6)=12(千米) 答:小红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12 千米。 好玩的数学例[3] 商店用 30 千克酥糖和 20 千克水果糖混合成什锦糖。每千克酥糖 8 元,每 千克水果糖 3 元。每千克什锦糖应卖多少元? 分析 用两种糖总价的和除以两种糖总千克数的和,就是什锦糖的售价。 解 (8×30+3×20)÷(30+20)=6(元) 答:每千克什锦糖应卖 6 元。 例[4] 小英 4 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 89 分,第 5 次测验得了 94 分。问她 5 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分析 先求出前 4 次语文测验的总分, 加上第 5 次的 94 分, 用这 5 次测验 的总分,除以测验的次数(5 次) ,就得到平均每次测验的成绩。 也可以这样求解:第 5 次 94 分比前 4 次的平均分 89 多 5 分,这 5 分平均加给每 次的 89 分(第 5 次也看作 89 分) ,就得到 5 次测验的平均成绩。 解法一 (89×4+94)÷5=90(分) 解法二 89+(94-89)÷5 =89+5÷5 =90(分) 答:5 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 90 分。 例[5] 有 5 个数的平均数是 20。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成 4,这时候 5 个数的平 均数是 18。求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分析 改动之前的总数和改动后的总数相差 20×5-18×5=10,说明这个 数比原来减少了 10,原来的数是 4+10=14。 解 20×5-18×5=10 4+10=14 答:改动的数原来是 14。 例[6] 有甲、乙、丙 3 个数,甲、乙的和是 90。甲、丙的和是 82,乙丙的和是 86。甲、乙、丙 3 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分析 由题目可以知道,90+82+86 是 2 个甲、2 个乙和 2 个丙的和,也 就是 2 个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的钱应该放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