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与应用教案啊,求教。

关于过零检测电路求教
我的图书馆
关于过零检测电路求教
关于过零检测电路求教&我做一个风机调速电路,使用附件所示的电路图,过零检测使用一个光耦,光耦初级直接接交流220V,输出接单片机IO口,我看到网上大多过零检测电路是对220V交流先进行桥式整流再到光耦,我想知道整流的作用,另外我的电路在调试的时候发现电机固定在一个档位时候,速度变化比较大,初步判断是过零点出错,但是又没法看到过零点波形,因为示波器接到ZERO点看波形的时候电机速度就正常了,但是去掉示波器探头又会异常,感觉ZERO点很容易被干扰,用手一碰,电机速度就变化了所以请教高手帮忙分析我的电路存在的问题,另外过零检测点放在两个排状滤波器L1和L2后边是否有影响?假如在光耦输出端加多一个NPN管,是否有必要?谢谢向左转|向右转gdxizhilang大侠,不好意思 追问有字数限制,有两条没讲完,补充在这里,非常感谢3、电机接在电感后边,目的是为了减少对电网的干扰,不知是否有作用4、光耦输出这里已经按您的建议增加了一个三极管,原来图中的R19电阻实际上是单片机内部的上拉电阻,过零检测处理这里使用的是沿触发方式,上升和下降沿各触发一次。分享到:提问者采纳您的这个方案,有些问题1、先说方案,大部分过零检测就像您说的用桥整流后的,这样一个周期会有两次过零,那么就会给可控硅两次触发脉冲,而您如果是用触发脉冲的话只能给一次,这样电机调速的稳定性就差了;如图:向左转|向右转2、您用示波器探头接触到光耦初级就会出现波动或好了的什么情况,就是您的电路造成的,实际上您用的L1、L2两个电感可能是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但是如果是这样,您的电路确又缺少X电容和Y电容,所以您应该加上X、Y电容给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形成完整的通路,否则如果有差模和共模信号的时候就出现您说的造成过零不稳定,从而调速有问题的情况发生;3、另外,您的电机接的位置有问题,应该接在L1之前,否则电机启动和不稳定肯定会对采集和后面电路造成影响;4、光耦,您的R19用100K?怎么可能让光耦饱和,建议1K,否则Zero的高低电平会让单片机检测有问题,当然您也可以再加一只三极管,也不知道您用的是电平触发还是沿触发,这种调速最好用沿触发。向左转|向右转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追问:首先万分感谢您这么用心的回答!1、我现在的处理方法如您右下图所示上升沿和下降沿各发一次触发信号给可控硅,应该也是发了两次信号吧?2、电路中L1是磁环电感(一个磁环上绕两组线),L2是排状滤波器,应该都属于共模吧,如果接Y电容的话,没有预留接地走线,我想知道这个Y电容会对过零检测有大的影响吗?并且我示波器是点在光耦输出端的时候,就是ZERO接单片机I/O口那里,会对电机速度有影响。向左转|向右转追答:不客气,1、您原来的解法如果是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触发当然是两次信号,您下面的图是桥式整流之后的就可以只用上升沿或只用下降沿就可以了;2、没有Y电容,共模电感也起作用,电机加在L1、L2之后按照安规是这样的,但是具体有多大作用这个就难说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电机和L1、L2的存在对您检测过零是有很大影响的,主要是相位的影响,加电容不是说就是Y电容,电容对过零的相位也是有影响的,只不过后边加电容可以补偿前边的相位偏移罢了,所以具体加多大电容就要试验了;3、您如果示波器测试点是在光耦次级,那么您最好在光耦输出端加几十-几百pF的电容试试,具体您可以试试多大合适,但不要超过1nF,否则会对沿有减缓作用,影响触发。追问:再次感谢
我想再问下,就是我改后的电路按您的意思是,电机接在电感后是符合安规要求的,但同时会对过零检测造成影响,我想知道:1、我现在在电感后加多了一个X2电容,是否可以消除影响?2、按现在这个电路做产品,会有问题吗?3、电机是否有必要一定放在电感前?或者把过零检测点移到电感前?刚接触电子这一行,问题比较多,还望多多指教,谢谢!追答:x2是不是能消除影响这要通过实验去试,因为感性负载在电路中造成多大影响这是不知道的,我想要加电容的话X2不会很小,几十nF到几uF,您都试试,耐压都不要低于250V,关键是光藕的初级相位的过零是依据电流的,电感的电压相位是超前电流的,您要靠电容来进行相位补偿。具体您要多试试。另外,光藕的初级电流不能太小,太小会使次级延时,因此您要把初级和次级的电阻都要减小。现在这个电路要做成产品还要做些改进。如可靠性稳定性,认证的话EMC等方面。过零检测点放在电感之前可能会有改善,但很多东西您要做实验去试,单凭理论是很难给出具体数值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您可以随时问,大家来探讨。
馆藏&12957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电路分析基础习题求指教,高手进。_百度知道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求指教,高手进。
求图示电路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用叠加定理求u)讲一下等效电阻怎么求,本人新手求带。
我有更好的答案
(150+10)支路电压为240V。40∥(150+10)支路的电压为,电路的总电阻为,因此10Ω电阻两端电压为:U1=1;ab=U1+U2=15+60=75(V)。2、3A电流源单独作用,300V电压源短路。此时解:求Uoc,即,可得到。因此:U'oc=U&#39:此时U&ab=-U&quot:使用叠加定理:1、300V电压源单独作用,3A电流源开路。电路的串并联结构为:150Ω电阻串联10Ω电阻,然后和40Ω电阻并联:R=40∥(150+10)+8=40(Ω);40=7.5(A),从ab端看进去。所以电源电流为,最后和8欧姆电阻串联,所以电路总电阻为:I=300&#47,则支路电流为:240/160=1.5(A)、电流源开路。求Req:将电压源短路.5×10=15(V),方向右正左负,因此:Uoc=U'oc+U&oc=75-45=30(V):R=150∥(40∥8+10)=15(Ω)、右端接a,因此:U&oc=U&ab=-45V。根据叠加定理,因此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3=15×3=45(V),方向为左正右负。而电流源左端接b;ba=-U3=-45(V).5=240(V)。8Ω电阻两端电压为:7.5×8=60(V),方向上正下负:U2=32×7:Req=150∥(10+40∥8)=150∥(50&#4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路分析基础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
中文名称 电路分析基础 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 通信技术 开课单位 电子系
总 学 时 64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是研究电学中各种电路模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理、定律,掌握各种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会应用各种方法进行电路的稳态和暂态分析,掌握基本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电路基础知识。
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各种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理、定律
能力、技能方面:
(1)、牢固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理、定律方法。
、牢固掌握应用各种电路方法进行电路的稳态和暂态分析。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教学要求: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电功率与能量,电路元件、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KCL、KVL)。
讲授内容:1.1电路和电路模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容元件;1.7电感元件;1.8 电压源和电流源;1.9 受控电源;1.10 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难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特性;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教学要求: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电阻的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讲授内容:2.1 引言;2.2 电路的等效变换;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4 电阻的Y型连接和△型连接的等效变换;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6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等效变换;2.7 输入电阻
重点、难点:电阻的串、并联、 Y—( 变换;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讲授内容:3.1 电路的图;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3.3 支路电流法;3.4 网孔电流法;3.5回路电流法;3.6 结点电压法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教学要求:叠加原理、替代定理、戴维宁与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讲授内容:4.1叠加定理;4.2 替代定理; 4.3戴维宁定理;4.4特勒根定理;4.5互异定理;4.6 对偶原理。
重点、难点:叠加定理、替代定理、互异定理和对偶原理的应用及证明。
第5 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教学要求: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讲授内容: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5.2 比例电路的分析;5.3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重点、难点: 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6 章 一阶电路
教学要求:电路的过渡过程:换路定则与初始值,三要素法、一阶电路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阶跃和冲激响应
讲授内容:6.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初始条件;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6.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6.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重点、难点:掌握一阶电路初始条件、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计算方法,掌握一阶电路全响应,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方法。
第7 章 二阶电路
教学要求:二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阶跃和冲激响应,掌握求解二阶电路的方法、步骤;了解二阶电路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电路的不同状态: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振荡与非振荡。
讲授内容:7.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7.3 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重点、难点: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第8 章 向量法
教学要求:正弦量的基本概念,周期性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讲授内容:8.1 复数;8.2 正弦量; 8.3 向量法的基础;8.4 电路定律的向量形式
重点、难点:周期性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教学要求:?阻抗和导纳;?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谐振电路
讲授内容:9.1 阻抗和导纳;9.2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9.3 电路的向量图;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9.5 复功率;9.6 最大功率传输;9.7 并联谐振电路;9.8 串联电路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电路分析求解_百度知道
电路分析求解
电路分析求解只做1-24要详细过程的哦么么哒。
我有更好的答案
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0bd162d9f2d3572cfce087ddd0c3b5://f给你个参考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分析与应用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