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金不公平最新评论要来了,这公平吗

退休延迟须在制度公平之后
&&&&来源:&&&&
原标题:退休延迟须在制度公平之后
在延迟退休政策推动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考虑为改革支付“对价”, 顺势降低养老负担,让劳动者在付出不增的同时,获得更丰厚的养老金回报,通过让利换取公众对延迟退休的支持。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预计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方案制定出来,明年在报经中央同意以后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预计在2017年正式推出,而方案公布距离实施还有较长过程,实施时间要在方案公布的5年以后。(相关报道见A3版)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2008年以来,随着人社部有关研究工作的展开,延迟退休概念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160多个国家的统计,50岁是全世界最早的退休年龄。据了解,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为65岁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0岁,女性为55-60岁。从实际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不断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确有逐步提高的内在需要。
然而,就算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反对者依然众多。有关延迟退休的上一轮讨论热潮,发生在2013年下半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当年9月,对2.5万余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人民网在当年年底做的调查也显示,有超九成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存在的巨大争议性,让人社部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将实施“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相关改革正式进入顶层设计。之后,人社部及相关研究机构,开始大力推进调研及政策制定工作。根据人社部释放的政策信号,此前舆论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方案很可能在“十二五”后期即2015年底出台,并在2020年左右正式实施。昨天,人社部部长的表态则说明,延迟退休的推进步伐比原计划慢了两年。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有关部门主动调降改革速度,这样的谨慎做法值得肯定。毕竟,延迟退休事关所有劳动者的福利,在社会达成共识之前,不宜仓促行事。
一些人为何对延迟退休持反对态度?其实对延迟退休的抵触情绪,非常容易理解。试想,劳动者辛苦劳作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熬得法定退休年龄,却被告知“幸福时光”的到来被延迟了,他们必须为了养老金而继续工作,此时人们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是很自然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现行养老体制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而延迟退休可能令不公平加剧,这就让人们将不满情绪自然地“延伸”至延迟退休政策。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付出高而回报低。现行的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其实质是企业职工自己为自己缴费养老。目前单位与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在工资总额中占比高达28%。然而,如此沉重的养老负担,换来的却是不足50%的较低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金不及工作时收入的一半。
延迟退休政策,是保障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实施这项政策,也可以更充分地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政策推动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考虑为改革支付“对价”, 顺势降低养老负担,让劳动者在付出不增的同时,获得更丰厚的养老金回报,通过让利换取公众对延迟退休的支持。这样才能让推动实施延迟退休的过程,同时成为建立更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而只有公平的制度,才能成为延迟退休政策逐步实施到位的保证。
(责编:袁勃、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延迟退休要坚持公平与正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基于今天的改革情势,延迟退休与打破双轨制不得不同时推行,而养老金并轨则应是延迟退休改革的基本条件。一者,从改革的基础上讲,打破双轨制意味着将所有单位都纳入现代社会的保险制度,或者说彻底改变了以单位为基准划分养老金的方式,让延迟退休改革的对象变成了一个相对“均质化”、相对统一的群体,改革要考虑的参数和变量都能够大幅简化;二者,也是更重要的,双轨制的打破为延迟退休的正义性提供了支点,避免了改革在操作过程中因既得利益掣肘、牵制而发生的变形。如果不先厘清这个问题,就等于改革在正义性上出现了暧昧,其能取得的共识和
原标题:延迟退休要坚持公平与正义
12月11日,关于“延迟退休”又有解释传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我国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以一年提高几个月的“迈小步”方式进行。对于双轨制的问题,胡晓义的回答是“将适时出台措施解决养老金双轨制”,但“并轨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对于延迟退休从哪个群体开始的问题,他回答“可能会考虑从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媒体的解读对象因此由之前盛传的“机关事业单位”,转向了“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有分析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意味着,所谓“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至少包含了重体力劳动者,而他们几乎是延迟退休政策讨论时反对声浪最高的群体、被预计利益受损最大的群体。媒体的解读或有断章取义之虞,但也展现了公众的改革焦虑。从延迟退休最初论证时开始,民众就普遍忧心,此项改革会产生保护既得利益者、剥夺弱势群体的效果,与改革设计的价值指向相反。原因就在于,这项改革是建立在双轨制造成的社会不公现象基础上的,无论设计者的初衷如何,客观上都是对后者的默认和遵从。基于今天的改革情势,延迟退休与打破双轨制不得不同时推行,而养老金并轨则应是延迟退休改革的基本条件。一者,从改革的基础上讲,打破双轨制意味着将所有单位都纳入现代社会的保险制度,或者说彻底改变了以单位为基准划分养老金的方式,让延迟退休改革的对象变成了一个相对“均质化”、相对统一的群体,改革要考虑的参数和变量都能够大幅简化;二者,也是更重要的,双轨制的打破为延迟退休的正义性提供了支点,避免了改革在操作过程中因既得利益掣肘、牵制而发生的变形。如果不先厘清这个问题,就等于改革在正义性上出现了暧昧,其能取得的共识和支持可想而知。从延迟退休的种种讨论中可看到,民众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自动站队,划分体制内、外的立场;改革的任何动向一出现,也会首先面对在二者之间维护谁、对谁有利的舆论炙烤。即使操作部门一再解释“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是作为社会总体政策来研究,并不是单对哪一个领域的就业群体来研究”,但其所面临的改革对象却是确定无疑的两个群体,恐怕并不能黏合成一个“社会总体”。双轨制改了多年,但“仍未有明确时间表”。这个逻辑上在先的改革不但没有先推行,现在看来,连跟上延迟退休的节奏都相当勉强。这其实也预示了延迟退休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推而论之,今天已经不是“只做,不争论”的改革初期,如果一项改革只论实用性、而不能在正义性和公平性上站得住脚,那么它能走出多远还真令人忧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延迟退休就要来了,80后90后赶快围过来看
来源:人民网
延迟退休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实施细节也越来越明晰。
7月13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将会拿出延迟退休方案,但还需要履行审批程序,然后适时向社会公布。这项政策有三方面原则:第一、小步慢走,逐步到位;第二、区分对待,分步实施;第三、事先预告,做好公示。
据记者了解,延迟退休方案已有雏形,今年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我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现在法定退休年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制定的,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去年60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占比超过16%。
据记者了解,未来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将按照人群进行划分,其中55岁退休的女干部、女白领有可能是第一批执行延迟退休的人群。
此前人社部专家介绍:&多年前全国妇联等部门,就女干部包括女知识分子比男同胞早退休5年,提出过建议,以往的政策实际上也明确了县处级是可以到60岁退休的。&
根据尹蔚民此次表示,第一,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比如五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第二,区别对待,分步实施。
也就是说,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延迟退休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
延退之所以成为政策选项,在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标准,是建国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也下降到了3:1。延迟退休被指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
其实,针对延迟退休,有部分地区已先行探索。
日,我国老龄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市在延迟退休方面率先试点,上海展开城镇企业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尝试。所谓&柔性&,即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就可最多延长五年退休,&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而就在7月6日,北京市政府网站也公布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市将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有专家明确表示,对于延迟退休的试点选择,试点的城市必须足够多,考虑到不同特性,比如有的城市出生率并不低,但同样老龄化,这些不同的城市都要探索,要总结经验,再推出更适合的政策。
也就是说,延迟退休也要地区有别,因地制宜。
责任编辑:杨彩霞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技术支持:
服务电话: 邮箱: 法律顾问:王德刚
Copyright & 2011 - 2021 www.0471fcw.com All Right Reserved.延迟退休 真要来了?
第07版:新闻深度
 社长:夏泽民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8 邮发代号 51-10
养老并轨已“靴子落地”
延迟退休 真要来了?
&&点题&&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争议声再起。在曾经的争议中,延迟退休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收支缺口、缓解劳动力不足、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灵丹妙药”,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一直持“先谈并轨、再谈延退”的观点。随着《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争议多时的延迟退休议题是否重新浮出水面?&&养老 3个缴费者供养1个领取者&&根据国务院14日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免缴费”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一些专家提出,先养老并轨、后延迟退休是适合的改革路径。&&就在养老并轨改革方案去年12月23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仅两天,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提出了一种延迟退休方案:从2018年起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最终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调整到65岁。&&根据一些专家的估算,养老并轨后,近四千万人未缴部分视同缴纳,单位今后还要负担工资20%,将是一个数万亿元的“缺空”,对已经紧绷的养老金总盘子带来巨大压力。&&而根据延迟退休改革方案设计参与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等专家表示,一方面老龄人口庞大,一方面年轻劳动力短缺,3个缴费者供养1个领取者,养老保险账户入不敷出。“财政部2014年一季度开始就承认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了6亿元缺口,意味着退休制度改革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杨燕绥表示。&&有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也有专家表示,延退仍需审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给延退创造了条件。但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的养老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且延迟退休需社会讨论,形成共识。&&延退 如何回应百姓的4大关切?&&1.群体化差异明显,利益如何协调?&&新华网发展论坛一项两万多人次参与的调查显示,如果2018年起实施延迟退休,超过92%的人反对。普通职工和重体力劳动者反对的主要理由是工作权力和获取利益小,“想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等,而一些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仍存在“特权阶层继续保有权力”质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赞成与反对延迟退休的声音兼有,就要求政策制定要考虑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根据社会不同行业设计弹性退休制度,解决好各群体间的政策公平。&&2.费率高年限长,个人和企业缴费是否应该下降?&&社会上有“月薪一万,养老金缴满30年,27年才能回本”的说法,引发养老金“交的比拿的多”等质疑。&&匡贤明表示,这一算法不对。经过精算,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约合11.6年。领到这个月数就不亏,超过就赚了,与27年相去甚远。但我国养老金单位缴费率偏高,政府财政支出偏低,对这一代人不公平,也对企业转型不力,缴纳税费应当降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3.年轻人工作难找,老年人还延退,会不会对就业形成“双向挤压”?&&目前,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700多万人,就业压力年年递增,再延迟退休,年轻人工作岂不是更难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延迟退休牵涉广泛,对年轻人就业有影响,但同时也减轻了年轻人供养退休人员的负担。世界范围内,英国、日本、瑞士等国的退休年龄都超过60岁,德国甚至达到67岁,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可供研究。&&4.从“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到养老不能全靠政府,是不是政府在甩包袱?&&有网友表示:“3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2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10年前说‘养老不能靠政府’;现在我们老了,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我们怎么办?”&&匡贤明等认为,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是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担的机制。但目前政策制度设计中将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养老金替代率设置过高,导致支付压力的产生,政府在支出结构上应作调整。&&心理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可一刀切&&“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国内技术型、管理型人员退而不休是常态,但他也指出,对很多体力劳动者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在岗却有些力不从心,政策不宜“一刀切”。&&在上海市一家建筑设计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吴纯行则主张“区别对待”。他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分析说,“我们一方面希望技术过硬或管理能力强的老职工多干几年,他们经验丰富,能大大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普通职工准时退休,甚至早退,以空出岗位培养新人。”&&谈起对延迟退休的看法,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兰州大学学生徐希表示很“矛盾”。“我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推迟退休年龄是必要的。”她说,“可我又担心延迟退休使原本就很大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记者调查了解到,一线工人和部分下岗后无固定职业者,对延迟退休政策多持反对意见。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工作的一线工人,到龄退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心理期待。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则不然,他们大多支持延迟退休。“领导和管理工作不像单纯体力劳动那样枯燥乏味,它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决策能力。五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对工作驾轻就熟,恰恰是干事创业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资源的浪费。”一位中央直属机关临近退休的中层干部说。&&社会上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态度多种多样。郑功成认为,这正说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延迟退休政策不能急于求成,要“小步渐进、兼顾特殊”地向前推进,要明确这一政策的中长期目标,采取分步渐进的方式加以实施,必须兼顾各个群体的不同利益。&&前景 广场舞没了 托管机构繁荣&&如果延迟退休真的来了,也许会出现如下的场景:困扰年轻人和居民们多年的广场舞消失了,曾经忙碌的花鸟鱼虫市场萧条了,遍布五大洲的“夕阳红”旅游团缩水了,因为大爷大妈跟年轻人一样在格子里忙工作了……&&但相关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因为爷爷奶奶要参与工作,接送照看宝宝将成为难题,托管机构将异常繁荣;除了托儿,由于无法享受上班族子女的照料,面向高龄群体的托老产业也将快速发展;养生节目可能更为抢手,为饱受职业病、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病困扰的中老年上班族提供养生规划、心理辅导、智力支持的产业更为发达;而保险业、医疗保健甚至处理劳动纠纷的律师行业都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推进 渐进式 小步徐趋 平稳过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自此走进公众视野,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表明了中央推进延迟退休的宏观部署。&&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一是要有一个预告期,提前若干年告知社会,而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稳过渡。四是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等等,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市在延迟退休方面率先试点:从日开始,上海展开城镇企业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尝试。所谓“柔性”,即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就可最多延长5年退休,“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试点的城市必须足够多,考虑到不同特性,比如有的城市出生率并不低,但同样老龄化,这些不同的城市都要探索,要总结经验,再推出更适合的政策。”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版稿件据新华社、央视等)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2008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2010 XIA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公退休不公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