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p2p资产证券化在做p2p可以吗

资产寒冬到来 部分P2P平台无标可投
2年前发布来源:作者:
资产寒冬来临,P2P平台收益率下降,投资人无标可投。
资产寒冬来临,作为投资者来说,最深刻的感觉不仅是产品收益率下降,更重要的是无标可投。早早点开平台网站,却发现等待投资者的是项目满额的尴尬。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北京地区老牌P2P网站上的项目最近经常出现满标、无标可投的状况。最新的借款项目还需要预约,另一家平台不仅是定期产品,就连活期理财产品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投标。北京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P2P人士直言,近段时间资产特别是优质资产严重缺乏,所以公司的CEO、COO都出去忙着找资产,特别是在年底无标可投、无优质项目可选很尴尬。  搜易贷COO蒋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确实存在,而且由来已久,只不过在这段时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其实资产项目并不缺,主要是缺少相对优质的资产,各家平台风控更加严格也更加谨慎。  金融工场董事长魏薇也表示,从行业整体概况看,“资产荒”的情况是从去年底便客观存在的。但反映到各家平台,具体表现不一。行业的资产荒大多受限于外部资产,既缺乏独立性,又缺乏连续性。而有利网CEO吴逸然认为,以前传统金融机构把大量资金配置在产能过剩行业,但现在产能过剩资产没有办法提供回报率,所以大家不敢再去配置。  有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参与P2P投资的人数是44.26万人,通过P2P借款的人数则仅为18.9万人,不足投资人数的1/2。其实并不是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旺盛、热情高涨,而是平台产品本身更新缓慢、借款金额有限,造成了借款人和投资人不匹配。  一位投资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也有一部分借款人不愿通过P2P借款,主要因为借款利息偏高难以承受,特别是各个地区资源匹配不平衡,北上广外的一些二三线城市就会出现利息过高的状况。  魏薇分析道,相对而言,部分中小平台的发展则明显受限于资产供给不足的现实。这也间接促使新型平台不断涌现的行业开始逐步转向关注传统金融尚未足够覆盖、存量巨大的个人消费类贷款领域。一方面,在相对非垄断、充分竞争条件下,平台在该领域获取资产的成本压力更小;另一方面,个人消费贷的小额分散也符合国家普惠金融、鼓励发展民间的大战略。  邦帮堂董事长寇权表示,优质资产是平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现阶段P2P行业的竞争焦点便是对优质资产的争夺,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风控把关能力将成为决定平台成败的关键因素。  “面对资产荒,其实更多考验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方面的底蕴。如果在金融行业有很广的布局和很深的积累,对产业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去,那么其实可以开发的业务还有很多。”魏薇认为。
推广达人 工资福利
签到任务Ⅰ
3.1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 元
撰写文章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推广亚财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评论还可以输入字
签到收益—做任务,得收益,共建共享
4月4日,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公告披露,已于近期正式启动战略投资者遴选...
4月4日,吉林省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办公室向辖区内各P2P网贷信机构...
亚洲财经互联网金融情报中心4.04亚财金融科技日报要闻一览--美团确认收购摩...
记者近日获悉,继年初传言“北京将出台商品住房销售公开摇号”政策之后,相...
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301调查”征税建议,中国商务部4月4日...
互金整治办发布《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治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29号文),...
日,这个日子将深深刻在中国金融史上。当天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骗车骗贷,已形成严密而血腥的产业链:中介负责寻找骗车的“枪手”,并包装资料,将车或者钱骗出。
酬金11.67元
什么值得买有资产就能做好e资产?
P2P网贷行业进入2018,这一年,行业又会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行业人士认为,优质资产将成为决定一个平台良性发展的决定因素。网贷行业发展到现阶段,优质资产一直是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当一个平台有了优质资产后,也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毋庸置疑,有了优质资产,肯定能做好e资产。
作为创业型的P2P网贷平台,e资产从16年成立初至今面临了一次转型,从众筹模式转做P2P网贷,e资产创始人一直坚持让互联网金融回归金融本质“信息中介”,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无条件的拥抱监管。这半年来,我们实现了众筹向P2P转型的重大举措,初步对接了银行存管,完善了自己的风控体系。就现状来分析,我们专注的是房产跟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基于交易链资金金融,为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但是对于平台来说,优质资产的获取依然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平台的安全跟风险控制,也是后期平台稳健运营的基础。但是优质资产从行业诞生就一直紧缺,所以行业内的竞争可想而知,对于小平台,厮以为,可以走差异化道路,在稳步中走资产创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P2P网贷行业将在垂直细分领域上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具体的项目产品也会朝着个性化与定制化靠拢。”故在众多的同行业产品中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这点对e资产乃至很多相似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资产质量如此重要,在监管跟政策压力下,要更加严格把控资产端的风控。积极的备案整改,合规是我们18年的首要任务,突破了这一关口,我们的P2P网贷之路又稳固了一些,面对17年很多的“跑路“平台,我们顶住了压力,我倒觉得对于e资产来说是个好的契机,也证明我们的初衷跟定位没有错,未来我们也会更加注重资金端的质量,严格把控好每个环节,给投资这创造一个安全,高效,高收益的可信赖的平台。
e资产自平台上线之初,就很重视资产端的质量,总经理袁明明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逐渐结束野蛮生长期,向合规、可持续化道路发展,未来行业市场是合规者的市场,合规、创新、发展才是平台唯一出路。我们要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审核工作,保证资产质量的严谨、优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银监会重拳治理:P2P类资产证券化业务遭封杀_第一财经
银监会重拳治理:P2P类资产证券化业务遭封杀
第一财经王莹 07:00
&一些私募备案登记的资产管理公司,买下信托、资管公司的基于房地产开发类贷款等大额抵押类贷款标的,随后利用债权转让、收益权转让的形式放在P2P平台上销售,遮掩的债权额度通常会达到几个亿。&点融网创始人、联合CEO郭宇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样的操作就是&类资产证券化业务&。
作为P2P行业的老人,郭宇航了解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仅如上述所说,在P2P这个&包罗万象&、容纳多种资产的平台上,还有平台拿着信托收益权作份额销售,将不同的债权打包再行拆分出手。这一做法在行业中并不少。&规模特别大的平台,不少是通过这种方式将规模做起来的。&郭宇航说。
就在8月24日下午,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其中在负面清单的&十三禁&中增加了一条,禁止网贷机构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P2P平台的上述擦边球业务就此将画上休止符。
其实,早在2016年上半年,针对上述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证监会就曾专门出台过相关规定,而此次《暂行办法》的下发也是联合四部委集体意见,体现的不仅是证监会或银监会一个层面的决策,类资产证券化债权转让模式被划入负面清单正是为了避免P2P沦为类资产证券化的通道和工具。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正规的资产证券化流程应该是,拥有众多零碎单笔债权资产的小贷公司资产转让给机构,进行整体认购,进而进行权益化安排,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将债权转让为收益权,然后在交易所挂牌,让适合的投资者购买。
而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则是打包一个完整的资产包,可是在资产包之内是一些期限不等、金额不等的资产,依照债权转让的模式,最终进行拆分,其中包含金额拆分、期限拆分。部分平台甚至宣称,这样的底层资产平衡分散,假设其中部分资产逾期,也肯定存在另一部分不逾期的资产。&这更多是为了撇清网贷机构操作持牌机构资产。&刘新宇说。
从《暂行办法》来看,此前有类似操作的平台与外部平台存在一定的合作,其中包含小贷公司、票据中介、银行、信托、基金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除合作外,市场上也存在大量的&二道手贩子&,例如,某个自然人利用渠道将银行不良资产购入,再行通过P2P平台进行转让,在这种模式下,P2P平台并没有同银行等机构发生直接的业务关系。
&这一类业务形式涉及了如消费信贷类、抵押类等多种资产类别。&融360创始人兼CEO叶大清表示,虽然部分资产包的底层资产也满足小额分散的条件,但假如采取打包形式的债权转让,转让过程中资金和资产的匹配难以核实、资产信息不透明风险难以把控,并且还涉及第三方增信的问题。另外,加上对单一借款人在网贷平台借款余额上限的规定影响,预计从事这几类资产运营的平台,可能都需要重新审视、整改其现有的运营模式。
24日,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暂行办法》中,之所以设计这项规定,是为了防止出现中介平台将多个债权打包,形成资金池,跨界混业经营等行为,从而造成的风险。
而禁止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旨在让P2P平台回归本源,去撮合、满足那些小额、分散的、实体经济层面的融资需求。避免投资者资金通过平台流向高风险领域,这并不符合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暂行办法》出台的目的是让网贷回归本源,是为了撮合实际的融资和投资需求,回归信息中介的本质。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领域才是网贷的定位所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类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避进一步巩固了平台作为&信息中介&的行业地位,其实是明确了网络借贷机构主要从事个体与个体之间融资活动的撮合的纯粹定位,被禁的这几类业务形式与&信息中介&以及&小额分散&的基本要求相悖。
可以发现,目前很多网贷平台大量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私募公募化操作,也有很多平台以此类业务为自身特色标榜,这一规定的出台,将对此类业务和平台产生重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关掉了市场中的模糊地带和打擦边球的情况。
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只能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撮合交易的信息中介服务,如果平台将出借人的债权打包,作为底层资产再发产品,那就是类资产证券化的行为,而这种操作方式相当于平台具备了交易所的职能。
永利宝CEO余刚表示,一方面,交易所模式涵盖面广,除了信贷资产外,还有信托资产、证券资产,容易形成混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即便只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对投资人和资产供应方有较高的门槛要求,这对新兴的网贷平台而言勉为其难。
但在刘新宇看来,债权转让模式并没有被完全&一刀切&,从《暂行办法》表述来看,更多注重&资产包&这一概念,但是单笔债权并不够成资产包,大额单标债权转让仍然有可操作的空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林洁琛
P2P监管办法中,在负面清单的“十三禁”中增加了一条,禁止网贷机构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P2P平台的擦边球业务就此将画上休止符。
还没有账号从资产来源看P2P平台发展前景
&&& 近日,P2P网贷的业内人士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共识: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越来越成为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行业内能够被人想到盈利较高的业务模式大都已经有了先行者,优质的资产早就被抢得差不多了,这也是新晋平台难以突出重围的一大原因。
  但是,明天永远都是新的,牛顿也不知道苹果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头上。因此,笔者在此仅通过现有的P2P资产来源盘点自认为较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模式,一家之言,希望能给各位业内人士及投资人带来一些思考,也期盼各位不吝赐教,留言探讨。
  一、“垃圾”债
  首先注明,此文中的“垃圾”一词并无贬义,只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形容那些没有达到银行要求的债务。
  银行对于贷款的严格限制是人尽皆知的,总有一些人和企业不能达到银行的贷款要求,亦或是银行过长的操作时间和繁复的审核流程满足不了其迫切的需求,这些人和企业于是成了P2P平台的“常客”。
  虽然,在P2P平台借款他们要付出更高的利息,但“食得咸鱼抵得渴”,为了满足贷款需求,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对于平台来说,只要认真审核、仔细把握,使收益覆盖风险,加上一定的包装,就能持续健康经营。
  不过,某些在银行贷不出款的企业或个人一定是有问题的,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其按时还款,因此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仔细权衡。
  目前做这类贷款的有人人贷、有利网、积木盒子、你我贷、红岭创投等等,这些平台的风险控制及资产来源相较而言都还比较让人放心,投资人也不必太过谨小慎微。
  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也是P2P网贷诞生的初衷和以后的方向——所谓普惠金融,就是要覆盖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能享受到银行服务的人群。当然,普惠金融更多地体现了P2P平台的公益性质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对象以农村人口及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主。
  二、供应链金融
  所谓供应链金融,就是用企业的应收账款做抵押产生的P2P产品。一般来说,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企业进行交易时,都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形式,而是先赊账,一段时间后(比如一年)再一次结清。
  这样一来,这些为龙头企业供货的中小企业手头就会有许多来自龙头企业的应收账款,但很多时候,中小企业的经营也需要钱,因此他们用这些应收账款的债权做抵押进行融资,就形成了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安全性强,对平台来说容易形成较为长期的合作,也就是说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资产,因此很受欢迎。
  另外,许多大企业自身也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亲自操刀办起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比如前段时间蒙牛牵手新沃金融、海尔推出海融易、梦洁家纺(002397,股吧)成立梦金所等等,都是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某业内专家对此表示:“这种大企业想做互联网金融没有任何困难,随便把上下游的应收账款拿出来做一做就很大了,而且信誉也靠得住。这些公司动辄上万名员工,再加上员工亲友,根本就不愁投资人”。
  不过,供应链金融业务也不是没有风险。“主要在于所选择核心企业行业的系统性和周期性。在遭遇系统性风险时,整个商业生态圈都将受到影响,相应的账款账期也会受到影响”。
  理财范CEO申磊表示,这就需要平台对宏观经济形势有清晰的把握,要在产业周期变化时及时调整策略,提前压缩信贷比例,需找有效的风险对冲行业企业来化解危机。“另外,在产品设计时,对于核心企业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要有准确的判断,要选择稳定的行业而不是简单地追逐热门行业。”
  “其次,是来源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中瑞财富CEO张巍薇表示。核心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是供应链金融中决定风险的特异型变量。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利益挂钩,边际信誉会提高到核心企业的同等水平。
  此时如果核心企业出现了道德性风险,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中的绝对地位和话语权损害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核心企业就会从控制风险的变量转化为加剧风险的致命因素。张魏薇表示,“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要点在于加强核心企业的风控。加强对于基础交易企业、担保核心企业,或者合作保理公司的审查,包括企业实力、合同真实性、道德风险等。”
  三、“制度性”资产
  所谓“制度性”资产,是笔者所在编辑部的说法,指那些由于经济制度、银行政策等不够完善而受到限制的资产。如现金赎楼业务和票据抵押业务都是由“制度性”资产衍生出来的。
  现金赎楼,笔者在之前分析链家理财业务模式时已经提过,现如今,房地产行业虽说已经没有前些年那么火爆,但房价也依然在不断上涨。对于有房一族来说,今天抵押房子永远比明天抵押要亏。
  同一个房子,五年前房价100万,你贷款7成的话,那就是贷出70万,今年房价涨到500万,你抵押能贷出7成,也就是350万。因此,很多人想要尽快将以前贷的70万还上,拿回将房子重新抵押,去获得350万的低息资金。因为周期较短,许多人能接受短期在P2P上以较高的利息贷款,来获得这70万。
  而对投资人来说,房子是不动产,不会跑掉。因此,现金赎楼标的时间短、利息高、安全性强,火爆程度自然不必多言。目前主营现金赎楼业务的有链家理财和地标金融等,其它许多平台也大都有这种标的。
  而票据抵押则更是踩了经济制度的“灰色地带”。广义上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发票、提单等,在此,笔者只讨论银行承兑票据,这也是P2P资产的主体。
  银行承兑票据一般是由企业出具、银行承诺支付的一种债权,一种赊账证明,有一定时限,但到期一定会兑现。这与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其实十分相似,只是将债权具化为一纸债书,且加上了银行的信用背书。
  只是,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并不鼓励票据贴现的相关行为,但当一些P2P平台经营票据抵押放款时,监管机构也没有进行打压和限制。在P2P上抵押的票据一般都是小额的,安全性也较高,不过收益相对较低。目前主营票据抵押业务的平台是金银猫,不过笔者认为,随着制度的完善,这类业务可能会慢慢消失。
  四、“场景性”资产
  “场景性”资产即基于各种消费场景产生的互联网金融资产。最好理解的就是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分期乐和趣分期等,在顾客消费时为其提供分期付款业务,与消费行为无缝衔接,成交率很高。
  这种从场景切入的方式其实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比如医院可以将昂贵的手术费用作为贷款产品,人们可以将手术费用进行分期;专注于母婴产品的电商可以在时机成熟时推出分期付款购买母婴产品的业务等等。顾客在为高费用而犹豫时,商家见机向其推荐贷款或分期付款产品,解决其燃眉之急,很容易被顾客接受。
  而且,与消费场景如此贴近,省去了再去银行贷款的各种手续和时间等成本,这也是从场景切入的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所在。而其竞争对手银行、宜信等线下布局广泛的机构若要切入消费领域,则必须广泛建立门店,或与各种商店建立合作。
  笔者认为,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很久之前就已经有过这种设想:以后人们出门都无需携带现金,所有的支付、消费行为,都将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
  五、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一词,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它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庞氏骗局简而言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通俗来说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场庞氏骗局,发生在21世纪初的美国,被称作“麦道夫骗局”,持续了20多年。伯纳德·麦道夫是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曾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多年来,他一直是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专家”之一。他以高额资金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不断注资,以新获得的收入偿付之前的投资利息,形成资金流。
  这个骗局维持多年,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他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才向两个儿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现在有许多P2P平台在玩的就是这一手,它们疯狂吸取资金,只要有新的投资进来覆盖旧的本金和利息,它们就能一直循环着经营下去;而且许多投资人其实心里都有数,知道平台在做什么,但他们受到高额利息的诱惑,只是在“赌”。因此笔者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玩法”。
  但是,这种现在看起来很美的风景,总有一天终将幻灭。现在监管要求P2P平台将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其自建资金池,制造庞氏骗局。只是,当平台资不抵债,溃散垮塌之时,又有谁能为投资人负责呢。
(责任编辑: 张洋)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所谓的电影P2P项目,其实是隐藏在资产证券化背后的“圈钱游戏”_网易财经
所谓的电影P2P项目,其实是隐藏在资产证券化背后的“圈钱游戏”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所谓的电影P2P项目,其实是隐藏在资产证券化背后的“圈钱游戏”)
“只要有稳定现金流,就可以。”这句来自华尔街的名言,成为当下项目融资的一个注脚。
观点一:目前已有数十个P2P平台正在开展影视类项目的P2P融资,他们大多是用一部或者多部电影的票房收益权为基础资产,以一种类似于的方式,向公众募集资金。观点二:很多所谓的&电影+P2P&并非真正的资产证券化,这些打着电影旗号的P2P项目,不少已沦为一种&游戏&,电影只是融资方募集资金的一个&广告&。观点三:以《叶问3》为代表的电影P2P项目极度混乱,风险集中体现在:资金是否流向了电影项目无人监管;借电影项目重复融资成为大概率事件;短债长投,期限错配,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崩盘。&只要有稳定现金流,就可以资产证券化。&这句来自华尔街的名言,成为当下电影项目P2P融资的一个注脚。在好莱坞也曾有这样的先例。1997年,Bear, Stearn &Inc 公司曾以未来10年电影作品的收入为基础资产发行了资产证券,1998年,新干线影院(New Line Cinema)也发型了3亿5000万美元的资产证券。在中国,电影资产证券化的时代尚未真正到来,这种金融操作的方式却被投机者给&玩坏&了。前不久的《叶问3》事件中,电影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十多家P2P平台,以这部电影为幌子,大量重复融资。这几乎颠覆了电影圈对于&筹集资金&这件事的想象。电影能否资产证券化?研究《叶问3》在各家P2P平台的融资结构,我们发现,此次《叶问3》基本上采取了一个类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影视投资公司为融资方,向小贷公司或者资产管理公司转让电影票房收益权,后者通过将电影包装成理财产品,在P2P平台吸引进大量的散户投资。目前在P2P上进行融资的电影项目,多是以单一一部电影的版权收益作为标的。但电影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资产价值往往难以评估。由于国内的电影收入主要依靠票房,而票房好坏通常难以预测。也有一部分P2P平台,采取了电影收益权打包的方式,比如宝驼贷上的影视投资计划,借款总金额为3000万元,打包的电影包括《大轰炸》、《叶问3》、《反贪风暴2》、《上海王》、《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枪过境》、《三千里》、《寻找心中的你》这8部影片。电影的票房收益并不确定,如何规避风险?一位负责影视宝的项目经理告诉娱乐资本论,除了融资平台本身有一套风控的流程之外,在尚没有完善的完片担保机制下,电影融资一般还是倾向于针对后期制作或者宣发。&电影是一个纯投资类的产品,它的赌性非常强。像地产或者矿产类项目,都是有明确的质押条件,也有一个退出机制,但电影没有,你赔了就是赔了。&一位电影行业投资人如此说道。事实上,当下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基础资产大多是一些基础设施,例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权,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收入,服装批发市场的租金等等。令娱乐资本论感到疑惑的是,电影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且收益极不稳定,对于资产证券化来说,是否是好的标的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赵龙凯说,&我认为,电影产品不是资产证券化的理想标的物。大多数金融合同必须要明确它的标的,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作为标的,它一定要很清楚,不能有人为的操纵,并且公开公正,才能好作为标的。&&电影风险非常高,如果以电影项目为标的的理财产品风险很低,则意味着背后担保方的风险相当高,如果担保方实力不够,则会出现违约风险。&在赵龙凯看来,相对而言,电影打包组合融资可能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但相比投资这样的标的,投资影视公司的股票可能更加合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正兵也认为,中国电影要实现资产证券化,可以从一些大的电影上市公司做起,因为这些公司具备一定时间跨度的电影发行记录,能够证明其发行的电影具有较好的收益水平。&比如华谊、光线还有中影,一年拍摄很多影视作品,拍摄的电影已经足够形成一个资产包,对于未来电影的收益率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只要有信用,接下来无非是使用什么杠杆来分解风险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电影资产证券化是可以做的。&周正兵说。&资产证券化是假,圈钱是真事实上,在当下的电影市场讨论资产证券化,意义并不大。娱乐资本论发现,目前所谓的&电影+P2P&并非真正的资产证券化,这些打着电影旗号的P2P项目,不少已沦为一种&圈钱游戏&,电影只是融资方募集资金的一个&广告&。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员也曾表示,&其实《叶问3》在我服务的一个平台上也有做过(融资),你可以理解为电影只是一个噱头,如果深挖的话,其实是不值得推敲的。&另外,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快鹿集团在十几家P2P平台,通过《叶问3》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这场电影P2P游戏,几乎演变成了一场金融诈骗。由于国内对于P2P的资金流向并无明确的监管,某个电影项目在P2P平台的融资也无需备案,这就导致利用某个项目重复融资成为可能。在这些金融公司的逻辑中,电影是否赚钱都不重要,关键是利用电影的号召力,在P2P平台上持续获得资金。娱乐资本论调查发现,不少P2P平台对于这样的现状并非不知情,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P2P平台竞争激烈,获客成本很大。借电影吸引眼球成了不少P2P平台获客手段,而这与需要融资的影视公司的想法一拍即合:影视公司圈钱,P2P平台揽客。&一部电影上映,自然会吸引投资者和大众的关注,于是影视公司就利用电影这个IP,把理财产品包装成电影投资项目来吸引平台流量,融资平台也就跟着走入了大众视野。电影P2P项目存在三重风险其实明眼人都能明白,一部好的电影不愁拿不到钱,通过电影公司、个人投资人、银行、电影基金等更加有保障的平台,早已能够满足融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在P2P平台上疯狂集资的电影项目究竟为了什么目的,我们不得而知。恰恰是因为电影是公众产品,并且每天都有详实的票房数据对外发布,一旦&票房黑幕&被揭穿之后,极易引发投资人挤兑,最终引发崩盘。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电影P2P可能存在以下三重风险:期限错配风险拆标这一现象在我国P2P网贷平台经常发生。据一位做影视P2P的项目经理介绍,常见的一般是金额错配,即把一个1000万的大标的分为多个期限相同的小标,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同时也是考虑到一些平台的实际融资能力。&假如说平台募集能力非常强的话,像支付宝、招财宝、娱乐宝这些都不担心,因为他基数非常大,随便投一点就可以了。但我们做影视这块还比较小众,一千万可能短时间内募集不到,那你只能拆,把金额拆到等分的。&还有一种是期限错配,就是将长期的融资项目拆成短期,以达到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比如把一年期的标的拆为4个3月期,滚动发行。娱乐资本论认为,由《叶问3》票房造假引发的金鹿财行遭挤兑事件,其中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期限错配。P2P平台内部人士也表示,&电影的制作先不说前期的策划,从实际制作到电影上映后真正获得票房收益,至少也是一年以上,也就是说借款周期应该也在一年以上。 而《叶问3》在P2P平台募集的电影项目,要么是三个月到期,要么是六个月或者九个月,说明这里肯定是有期限错配。&期限错配的问题在于,当第一批融资到期时,往往电影项目还未回款,通常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后面募集来的资金填补前面的&洞&,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然而后期募集的资金无法产生利息,将客观造成资金使用率降低,&洞&越来越大,直到最后钱募集不上,发生资金链断裂。期限错配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像这次金鹿财行遭挤兑的事件,就是由于流动性造成的产品到期后无法兑现。在期限错配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另外两个问题:资金池的存在,以及项目和资金的不匹配。业内人士表示,有些平台电影项目开发进度赶不上投资人的资金量,特别是年后的时候,投资需求爆增,资金增长比较多,而没有投资去向。这些多余的钱留在平台账户里,有些平台会拿去投。自融自担风险从已有报道中可知,《叶问3》的资金方来自至少18家P2P平台。娱乐资本论随机查询了几家做《叶问3》的融资平台,发现针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平台上的借款方都不一样。比如在小米贷和苏宁众筹上,借款方为合禾影视;而在东融在线上,借款方变成了大银幕发行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以资管券转让来借款的方式。&比如这个大银幕发行,他就是募集的发行阶段的钱,发行阶段就在大管家理财那里募了五千万,确实是有点过了。&在采访中,即使是P2P的业内人士对此也表示令人咋舌。此次借《叶问3》上线的各类P2P理财产品究竟募集了多少资金,已很难估算。电影本身是一个收入、成本和利润都不太透明的产业,有多个借款主体针对同一个项目来融资,究竟是因为电影制作和宣发阶段都需要用钱,还是以不同借款方的名义重募、超募?我们不得而知。无论借款方如何变换,涉及《叶问3》电影项目融资的担保方大都指向了一家担保公司:上海东虹桥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多数P2P平台的担保措施中都有写明《叶问3》项目由这家公司全额本息担保。P2P监管缺位风险《叶问3》事件中的各方关联一言以蔽之,就是快鹿集团用自己的影视公司,走自己的通道公司(资金管理公司),靠自己的担保公司,在多半是自家的P2P平台上融资,看起来是投向了自家的影视项目,而实际资金流向了哪儿,只有快鹿自己知道。这样一场自融自担的惊天骗局,若不是被曝光出来,众多投资人可能永远被蒙在鼓里。&其实有心人真要查他的话,都能查到。&P2P行业人士对娱乐资本论表示:&不过这一行业的信息披露得少,有些在平台上面发的标的太多,要么是打包,或者标题就是什么宝,而没有注明是具体哪个项目,一个个去找很麻烦。&该人士向娱乐资本论透露,电影融资项目的进度,按理说平台方都应该跟踪,资金是不是用在电影上,以及项目现在的进展状况等等。然而这些信息在多数P2P平台完成融资后,投资者无法从公布的信息中查询到。由于在信息披露程度和期限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同的 P2P 平台信息披露的程度大相径庭。一些平台能够做到将每笔借款进行公布,包括以前成交的项目和尚未成交的项目,内容涉及到借贷交易项目的投资金额、人数等信息。而还有一些不太规范的P2P平台,只显示正在融资中的电影项目,已完成的项目则无法查到详细信息。不透明的电影产业+缺少信息披露P2P平台,其信息公开状况确实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参与到电影的投融资中?娱乐资本论认为,很多投资人抱着&我不是最后一个接盘人&的侥幸心理,才会去参与。还有一些线下业务比较重的P2P平台,比如金鹿财行,投资者更多地是信任对接的理财师而非平台或者项目本身,所以即使再有风险的项目,也会有人投。由于行业监管不到位引发的电影+P2P的乱象,已经引发不少影视公司的反感。&我对第三方理财还有P2P是非常排斥的,排斥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制度,而是因为它的监管盲区,它没有严格化管理的能力。&一位电影行业高管如此表示。&
由《叶问3》牵扯出来的网贷融资问题,其实并不是P2P本身的问题,P2P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投资工具。&电影融资领域的泡沫,实际上就是政府管理上的缺位。&周正兵认为,要治理目前电影网贷融资的乱象,只能寄希望于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位。&这就是政府和资本运作者之间的博弈,管理不到位,自然就会有人趁虚而入。&&《叶问3》事件相当于电影金融创新中的一个杂音,给电影投融资市场带来了混乱。&周正兵说:&事件的相关负责人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是总体并不会改变电影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资产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