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务的作用需求大概有哪些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人力资源法务总监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这个行业还未饱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是个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法务总监需要具备哪些资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被浏览7分享邀请回答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写第一个回答大数据告诉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常年法律顾问
我的图书馆
大数据告诉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常年法律顾问
作者 | 蒋进、李若讷、杨楚& 转自&| 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前 言】走心的数据,就是将心打开,完全开放分享数据;不论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将走心的数据与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结合起来会是啥样子呢?我们一起充满着期待!&在这之前,还是要跟大家讲讲,什么是常年法律顾问服务?顾名思义,即指律师为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文件修订与审查等打包式的服务模式,一般按年计费,也有按小时或按件计费。&在走心的数据出来之前,我们也听到过很多企业有关常年法律顾问的故事。“我们的常年法律顾问好像没什么用”、“当我们需要法律顾问帮助的时候,总是不在线”、“我们的常年法律顾问好象不怎么专业,不懂企业”、“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请一个常年法律顾问”……这,就是一些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最常见的困惑。&同样,我们也听到过常年法律顾问对企业会有一些烦恼,例如“我的顾问单位总是希望我一天24小时只围着它转”、“我的顾问单位总希望我拿10个小时的钱干100个小时的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相互吐槽的情况呢?企业心中最理想的常年法律顾问究竟是什么样子?常年法律顾问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哪些改变?常年法律顾问业务是否正在走向洗牌?&二〇一六年,我们对珠海地区的1500家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并从中随机抽取434份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走心的数据,将揭开背后牛掰的洞察。【目录】一、哪些企业需要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二、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走向如何三、常年法律顾问哪方面价值最受关注四、常年法律顾问的当前服务满意度如何五、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服务需求是什么六、常年法律顾问的当前服务方式是什么七、常年法律顾问费用究竟该是多少八、企业与常年法律顾问一般合作多久九、企业一般如何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十、企业什么时候会换常年法律顾问结语【正文】一、哪些企业需要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图一 不同性质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情况)前述图表数据显示,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比率最高的是国营企业,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其内控要求高,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也是要求这么办的;其次是外资企业,虽然绝对数量与民营企业无法相比,但其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所占比率超过民营企业,其规范要求比较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更强;然而,近几年来,民营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相对数量也开始增加,规范治理稳步提升。(图二 不同规模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情况)(图三 不同营业额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情况)基于前述图表数据显示,人数规模越大、营业额越高的企业需要聘请法律顾问的比率越大;尤其是500人以上或年营业额1500万以上的企业需要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比率均超过75%。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必定会面临更多的法律需求而导致常年法律顾问成为“必需品”,且随着经营步入正轨稳步发展,企业也开始由倾重于开拓业务转向注重规范管理;其二是在这个互相选择的过程中,律师也会更加倾向于规模较大、营业额较高的企业成为自己的顾问单位,因为这样的单位相对来法律需求高,变量业务多。二、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走向如何我们不妨以珠海为例,全面了解下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市场,希望有助于大家参考。珠海一共有近12万家企业,按正常活跃企业的比例来计算,估计有4到5万家企业是属于经营活跃型的,而目前已经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企业不到2,000家,也就是说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企业不到5%。这里反映两个问题,其一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不聘请法律顾问,其二就是还有这么大的法律服务市场蛋糕该如何获取。(图四 未聘请法律顾问原因分析图)基于前述图表数据显示,参与调查中目前尚未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企业,有近58%认为需要聘请,而且这些企业没有聘请的最主要原因是经费有限;参与调查中仅有近19%的企业认为没有法律需求而不需要聘请。(图五 未聘请法律顾问的企业解决法律问题途径)基于前述图表数据显示,没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企业,当遇到个案法律问题时还是会有35%以上会聘请律师,寻求专业支持;当然排在第一位的选择还是首先依赖内部人员解决。综合前述分析,大多数企业皆有意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主要的障碍在于费用,而一旦遇到法律问题,还是会选择聘请律师。这里突出反映两个问题,其一即法律顾问的价值在哪里,只要能让企业认可到法律顾问的价值,他们还是会愿意买单的;其二是突出反映了原来的“问而顾,不问不顾”的传统法律顾问模式现在无法让大多数企业认可律师的真正价值。相信,以价值为中心的新型法律顾问服务模式正在摸索与兴起。三、常年法律顾问哪方面的价值最受关注(图六 聘请法律顾问最关注的因素)前述图表数据显示,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最关注的因素中,专业性所占比例超过90%。随着中国社会从小康走向富裕,法律服务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开始更倾向于“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做”,而不是仅仅“找熟人做”,原来仅仅依赖人情的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当然最好的选择是“专业+熟人”。这意味着,传统的包治百病的律师正在被法律服务市场淘汰出局,而专业精细化的律师正在获得法律服务市场认可与肯定,这势必更加有利于提升法律服务市场的品质。四、常年法律顾问的当前服务满意度如何(图七 企业对法律顾问最满意的方面)(图八 企业对法律顾问最不满意的方面)前述图表数据显示,目前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企业对其法律顾问的服务基本满意的占近52%,近29%为非常满意;这反映了现在的法律顾问主要还是以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为主,很少能够超出客户的心理预期。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的普遍评价是“及格分”。在最不满意调查中,吐槽最多的是及时性,高达47%;其次是实用性,占39%;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传统单兵作战的个体户服务模式无法及时并有效地给予客户反馈建议与意见。(图九 顾问律师对法律咨询的回应时间)(图十 顾问律师对法律文件的回应时间)前述图表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常年法律顾问对企业的法律咨询是三天之内,能够做到即时回复的只有20%;而法律文件情况更加严重,能够即时回复的只有不到10%,三天之内回复的比率高达45.49%。在这个年代,时间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最昂贵的,三天之内回复对于高速发展下的社会的人群已经不能适应了,更何况以商业运营为中心的企业。这也说明了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的“及时”,够有耐心了。同时,这也暴露出了传统单兵作战的个体户模式的弊端——单个的律师是很难兼顾到多个常年法律顾问单位的。(图十一 企业需要的法律顾问团队人数)前述图表数据显示,有近67%的企业认为常年法律顾问团队人数应为1-3人,仅有7%的企业可接受1个人的法律顾问。这再次说明了法律顾问服务团队化是法律市场需求必然趋势,一个人玩的律师越来越难适应法律服务市场需求。五、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服务需求是什么(图十二 顾问律师提供的服务及企业需求)前述图表数据显示,企业对法律顾问服务最基本的需求是法律咨询(占近90%)和法律文件(占近75%),且绝大多数的常年法律顾问提供的法律服务也仅仅是包括这两项,即能满足基本需求。除了前两项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企业开始注重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及法律资讯的更新掌握,在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常年法律顾问欠缺相关的服务。另外,值得重点提示的是,目前常年法律顾问深度挖掘顾问单位业务(例如非诉专项服务等)也是远远不够的。(图十三 企业的法律需求领域)前述图表数据显示,企业的法律需求以法律领域划分,前五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合同纠纷、劳动人事、债权债务、知识产权以及投资并购。企业以合同交易作为其主要经营活动,法律需求排在第一位,很正常;但值得关注的是,结合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发布的《广东省企业涉诉裁判大数据调查(年)》,当前企业转型、产能过剩、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等也导致合同争议中货款纠纷案件数量明显上升,且从趋势上看,这种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次,除了合同纠纷之外,用工管理成为企业主要的重点工作。结合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发布的《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大数据报告()》,随着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上的进一步规范,未签署劳动合同等明显违法类型的案件数量不断减少,但企业转型、产能过剩等企业经营的相关因素同样也在影响企业在用工裁员、减员等方面的劳动争议数量不断增长。六、常年法律顾问的当前服务方式是什么(图十四 法律顾问律师提供服务常用方式)前述图表数据显示,目前常年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邮件(占近68%)和电话(占近72%),这主要是基于便捷性的考虑。虽然如此,但会面这个模式,目前所占份量仍不少,即44%。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仅有近17%的法律顾问采取网络平台方式提供法律服务,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91%的企业都可以接受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文件在线生成和在线法律培训等。基于便利性和成本的考虑,未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法律服务的模式应该会持续增多。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仍有少部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希望常年法律顾问定期在企业坐班,频率以每周一次为佳。七、常年法律顾问费用究竟该是多少(图十五 常年法律顾问费基本情况)前述图表数据显示,目前常年法律顾问费用大部分集中在1万到5万这个区间,占60%;5万到10万的,占近14%。可见,打包式的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实际上是法律服务中性价比偏低的服务模式,很多律师愿意做企业常年法律顾问的主要原因在于希望未来能获得企业的变量业务,例如诉讼或非诉专项等性价比较高的业务。这种态势是不正常的,无法保障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的品质,必然导致这个服务生态向两个方向发生改变:要不提高常年法律顾问费,要不常年法律顾问服务标准化与效率化,降低服务成本。八、企业与常年法律顾问一般合作多久(图十六 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的期限)(图十七 企业近三年更换法律顾问的频率)(图十八 企业近三年更换法律顾问的原因)&前述图表数据显示,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时,约有49%的企业是一年一签法律顾问合同,其余近50%的企业则是一次性签署1-3年或3-5年甚至5年以上的长期法律顾问合同。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有近76%的企业在近三年内未更换过其法律顾问,可见,企业与法律顾问间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数据也提示了我们,企业与常年法律顾问合作在模式上可以探索将年限与费用相挂钩,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九、企业一般如何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图十九 企业获得律师信息的途径)前述图表数据显示,企业获得律师信息最常见的三种途径分别为朋友介绍(占近60%)、线下活动例如讲座(占近27%)以及线上链接例如网络搜索(占近18%);可见,法律服务行业跟其他行业都一样,决胜的关键还是在于“口碑”。(图二十 向企业推荐法律顾问的人及最终决定的人)前述图表数据显示,向企业推荐顾问律师的多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约48%)和总经理(约39%),不过最终做出决定的则基本上(约71%)都是企业的总经理。这样,律师就知道了,营销的重点对象是谁了。十、企业什么时候会换常年法律顾问(图二十一 企业促进法律服务的方式)前述图表数据显示,当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有更多的需求或要求时,高达62%的企业会选择直接向当前的法律顾问提出来,仅有近4%的企业会考虑直接更换当前的常年法律顾问。正如前述,企业心中一般都希望与法律顾问建立稳定安全的合作关系,不会轻易更换法律顾问,基本上只有在出现重大问题,例如这个律师在根本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时,才会考虑更换。同时,结合企业近三年更换常年法律顾问的原因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更关注的是专业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面的能力,也即只要这两方当常年法律顾问在这两方面出现问题时,企业才会更换法律顾问。【结语】企业对常年法律顾问的服务需求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基本面、核心面和加分面。基本面即指企业最基本的法律需求,也就是法律服务必须满足的基本需求,那就是专业性和及时性,若做不到这两个基本需求,企业是一定不会请你的。核心面即企业最核心的法律需求,那就是“解决”。同时,“解决”始终是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最具有吸引力层面,也是最痛点的需求。若你能做到,企业一定会请你。加分面即指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附加需求,法律服务若能满足此方面的需求更好,若不能,也不会有根本的影响,通常即为法律服务中附加值的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与常年法律顾问间还是能够保持相对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只有当常年法律顾问在基本面上出现严重问题时,或另一个律师在核心面上强烈地吸引着企业,企业才会更换常年法律顾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确保法律服务的基本面,同时具有符合企业对核心面的需求呢,即做到“专业、及时和解决”?这条路将会是:常年法律顾问将会走向集约化经营,即每个地区的企业逐渐集中到该地区的某几家律师事务所整体运营,而不再散于每个个体律师手上作坊式服务。公司首席法务官更多阅读......【按上方二维码,加入读者俱乐部】
馆藏&3128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法务职业在有力崛起:严资格、多能力、稳收入及综合优势
我的图书馆
法务职业在有力崛起:严资格、多能力、稳收入及综合优势
随着从事企业内部法务人数的增多,法务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法律职业。但你对这个正在兴起的职位了解吗?你知道一个优秀的法务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吗?你知道法务的薪酬大概是在什么水平吗?法务相比律师等职业,它的优势有哪些?一、重要证书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担任公证员和取得律师资格都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由司法部统一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其他法律职业对该证书没有硬性要求。此证书应该是法学专业最重要的证书了。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取得相应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根据适用范围分为A、B、C类)。以2016年司考为例,国家司法考试合格分数线:全国合格分数线为360分,全国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合格分数线为315分。证书分类如下Legal&English&Certificate(法律英语证书)简称LEC。LEC考试能够从科学的考核指标衡量法律从业人员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法律英语证书是从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专业英语水平的权威证明,通过考试并取得LEC证书也是赴美攻读法学专业及取得美国律师职业资格的可靠保证。虽然此证并非必备证书,但若法务人员接触的涉外业务比较多,有了这个证书会有一定加分,更有利于树立专业的形象。二、优质法务需具备的能力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是法务存在的根本原因。法务本质上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职业,与法学教授、仲裁员等截然不同。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多的是包含了法律因素在内的商业问题。例如,合同审核,不仅是从法律上提出修改意见,而且要从交易上提出有效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反应了法务的能力高低。在一个收购项目,如一名初级法务从未接触过类似操作,虽然收购中可以用到的法律知识,跟资深法务掌握得相差不远,但没接触过的初级法务是完全无法顺利完成项目的。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分,而不是掌握法律知识的区别。法律分析是解决问题的专业基础。法务毕竟是以法律专业为谋生手段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是赖于谋生的工具。法务的法律分析,同法学研究者的法律分析是不一样的。法务是对商业问题进行法律分析,要结合商业背景、商业目的等进行分析。如,一份商业地产租赁合同中,作为出租方,要考虑承租方的经营是否可持续,其业务是否能有足够的利润回报。不是出租方博爱,而是出租方要考虑其物业的收租和未来升值的价值。反应到租赁合同中,就会有出租方可对承租方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并设置相应条款,以便在承租方经营不善时,可追究其违约责任,甚至解除合同。这样的条款设计,就反映了法务分析的角度不同于法学研究者。法务处理的大多数法律事务,进行法律分析时,一般不会有很深奥的法律理论。基本上是对法条的理解,与官方本意一致即可。法务处理的法律问题,只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深入到法条背后的法律理论。如,在提供控股股东套用公司资金的后果如何的咨询时,会用法人人格否认法律制度来解释为什么股东的有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不适用了。企业涉及新行业、涉及新业务模式、重大疑难案件等情况下,需要法务进行专项法律研究。如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想通过多级分销机制来扩大线上平台流量,这可能涉及传销与直销的问题。这个领域,对于公司是新业务模式,对于现法务团队来说,之前没遇上该类问题。法务负责人便要求团队进行传销与直销所有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在进行法律研究时,只需要研究到足以解决商业问题的深度,不用像法学教授那样研究历史渊源、各种学说等。法务进行法律研究的方法,也是偏实务化的。如案例法,在其他案例中找到解决办法。循证法,向有关行政机构、主管机构确认。研讨会法,通过召开研讨会集中解决。外脑法,借助外部专家。法务所用到事实调查,适用的场合有:收购项目、员工违纪、应诉需要、谈判准备、危机应对、风险管控等。如收购项目中,必须对目标公司的治理、资产、负债、人员、业务、诉讼等等情况进行调查,不管是一手,还是二手的。在处理员工违法及违反公司规章时,要调查员工违纪的事实,要有书面的材料固定证据。事实调查方法有:访谈、问卷、现场、整理材料、外包等。一般都是综合运用,能查到证据和事实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企业法务展开事实调查,要在公司内先取得一定的授权和认可,方可较顺利进行。这一点,与律师法赋予律师的调查权,是差别很大的。在很多场合下,关于事实部分,法务经常外包给律师或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交流的技巧和效果,往往会大于法律知识和技能带来的效果。很多企业总法务已基本不处理任何法务业务了,用时最多的事便是与老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法务部全体人员进行沟通。很多律所主任或高级合伙人,也不具体承办案件,他们只负责谈案和分案,办案则交给团队。这便是有效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口头交流是比书面交流更重要的技能。如果不能在几分钟内说清楚某个商业问题背后的法律问题,那会被老板和上级认为不专业。这样是无法树立专业权威的。书面交流在大型企业、正式报告、文章、协议文件等中运用。书面功底可以弥补口头交流不足的缺陷。很多企业法务,说的功夫不错,但写起来就糟糕,暴露了其短板,给人一种夸夸奇谈的感觉。这便需要团队人员擅长书面表达的成员予以弥补。提供咨询其实是法务的日常主要工作。大多数咨询是上级、同事为确认某件法律规定,共同讨论某个法律项目中产生的。如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要对某个员工进行处理,基本上就会来问一下怎么做、强行处理的后果等等。法务,在回答这些咨询时,不是简单告知法律规定,而要先问一些背景问题。企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谁的意图,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很多咨询的回答,不是法律层面的,而是商业决策层面的。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特别是纯商业化的咨询,一定还要有一个立场问题。立场是由交易环境、交易目的来决定的。如某个房地产公司跟其他公司合作,一起去和政府拿地,那就要明白本公司老板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想主导,还是以其他公司为主,这在回答拿地相关法律问题时是有区别的。很多外部律师,往往上来就是一通法律分析,或者有的只说无关联的案例,这个是不够的。法务要注意区别于这种纯法律层面的法律咨询。另外,咨询时要有个主导观点,哪怕是说对于本事项,需要研究和循证一下,在某个时限内再给出一个正式意见。谈判对于每一家企业来说,都属于重要事务,也是发挥法务价值的重要一个体现,法务必须重视。在每一次收购、诉讼和解、劳资对抗、项目合作、重要合同签署的过程中,都会涉及谈判。谈判可分为交易式谈判和对抗性谈判两种。交易式的谈判就是大家商量如何把谈判事项完成,各自应当承担什么,应当享有什么,目标是一致的。典型的体现在股权收购、项目合作等法律事项上。对抗性谈判就是你有我无、你进我退的谈判,典型的体现在诉讼、争议解决、一次性买卖等事项上。很多企业法务对此没有基本的认识,认为谈判就是要把对方搞定,把对方当作假想的敌人,抱着这种态度去谈判,很多交易由于律师的介入而变得复杂起来。谈判的准备工作特别重要。在大型收购合同条款的谈判中,必须熟悉每一个条款的位置、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对抗性谈判中,谈判方案、谈判底线,事先都得设置好。谈判小组的分工,事先也可先排练一下。对于对手可能出的招,要有个预测。对于出现的企业争议,法务都应有能力深度参与。法务首先要熟悉诉讼或仲裁的程序和时限。流程、时限等程序法律规定,是法律实务人士以外的人最不了解,也最为依赖于法律人士的地方。法务对民商事涉及的任何事项的程序法方面问题的熟悉,对于提高专业性特别有帮助。这是很多法务和律师容易忽略的地方。诉讼或仲裁,是没有哪一方会百分之百的胜或败的,只有跟老板的预期和底线是否相符合,老板是否愿意接受或是否能承担的问题。因此,诉讼结果真正是什么样不一定重要,更重要的是诉讼结果是否跟老板预期一致。作为企业法务,在这方面,多沟通是非常有益处的。包括委托前、处理过程中以及结果出来后,都应该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另外,很多时候,诉讼或仲裁的结果,是法务决定不了的事。因此,必须把诉讼或仲裁的责任分担出去。比如说,内部法务可以在重要案件时,聘请行业内专家律师或有一定影响力和资源的律师。律师在处理案件时,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出具专家意见书。职业道德的遵守,其实是企业信任法务的基石,千万不可小觑。企业某种程度上,就是委托人。法务维护委托人的利益时,经常会出现法律与道德的两难选择问题。如某法务在审核合同时发现,该合同可能是某高管对外输送利益的途径,那么是否该向公司报告呢?法务要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待这种冲突?这些到最后,都有个选择的问题。以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来考虑解决方案,是企业愿意见到的。难点在于法务,作为一个分散在各企业的群体,并没有像律师那样有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一点有待于法务人自己的努力去推行。职业操守意识的传达,有利于企业甄别优秀的法务。法务有意识地宣传自身的职业操守、职业精神,有利于增强法务的吸引力。因为这减少了企业的挑选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当然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三、法务薪酬福利报告(数据来源:LCOUNCIL)总体来看,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法务人员中年薪不足10万的占21.80%,年薪在 10-25万的人群占45.86%,25-60万的法务人占21.05%,在60-100万的人群占 6.02%,100万以上的高薪法务人占4.89%。经过数据推演,企业法务人薪酬的中等分位水平约为17.0万,中等偏下分位约为10.6万,中等偏上分位约为30.6万。企业法务人员年薪分布以下将从资本性质、所属行业、是否设有独立法务部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规模大小)等非个人属性层面分析法务人才薪酬,帮助企业法务人找到个人价值定位。法务薪酬水平的行业地图【关键发现】?&消费品行业两极分化较为明显,10万以下的低收入群体与100万以上的高收入群体 的比例分别是40%和10%;制造行业也出现较为类似的情况;?&互联网企业法务人才年薪极少突破60万,年薪在25万以下的人员占77%,也是该 项统计的行业中高薪人员占比最少的行业,这与大众的一般观念可能有所不同;&?&金融行业中年薪25万以上人员占比37%,60万以上的占14.3%,相对有竞争力;&?&地产行业年薪10万以下人员占比为各行业最低,但25万以上及60万以上年薪人员 占比相比其它行业并没有优势。各行业高薪人员占比法务薪酬水平的资本差异【关键发现】?&欧美外资企业法务人才薪酬领先,年薪在25万以上的人才占比为55.3%,60万以 上的高薪人士占比最多,约36.2%;?&国有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法务人薪水相对较低,25万以下的人群占比分别是 83.2%、80.6%,60万以上高薪法务人才在这两类企业中并不多见;?&民营企业的薪酬水平仅次于欧美外资企业,年薪25万以上的人才占比为33.0%, 60万以上高薪人才占比与其他外资(日资为主)相近。各资本类型企业高薪人员占比不同资本企业员工年龄分布从不同资本企业的薪酬给付整体水平来看:?&欧美企业在各年龄段员工的薪酬给付水平上均有明显优势;?&港澳台资企业在40岁之前各年龄段的薪酬给付上处于市场低位水平,但40岁以上人 员薪酬给付仅次于欧美外资,比较有竞争力;?&国有企业在30岁以下员工的薪酬给付上处于市场中间水平,但在30岁之后的人员薪 酬给付上增幅度较低,对于40岁以上的资深法务人才的薪酬给付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其它外资企业的代表为日资企业,在30岁以下员工的薪酬给付上处于市场高位水平, 几乎和欧美企业持平,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与国企类似,随着员工工作经验的积累, 薪酬的提升并不明显,总体而言待遇低于欧美外资,与民营企业接近。从总体数据来看,对于企业法务这个专业要求较高的职业,不论在哪一资本性质的企业 工作,职业生涯刚起步时的薪酬水平均不高,且涨幅不大;但到了30岁以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企业给付的薪酬待遇也水涨船高,属于职场中的高收入人群。这一结论, 将在接下来对法务薪酬福利的纵向对比中得到证明。【关键发现】?&学历对企业法务年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生涯初期。?&学历对初始薪酬的影响随着资历的上升而减弱,但高学历仍对法务职业生涯的上限有 明显帮助。&?&海外教育背景更容易帮助企业法务获得高薪职位。?&企业法务是否同时承担着管理职能,对年薪影响较大。&?&律所的工作经验对高端企业法务人才的年薪影响较大。企业法务的管理角色对年薪影响较大工作角色对法务人薪酬有较大的影响。法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中,年薪达25万以上的人群 占63%,其中百万年薪以上的达8%,而非管理人员年薪水平在25万以上的仅占18%。 但由于企业对中高级法务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高,非管理角色的中高级及资深法务人员 的薪酬水平并不比同级别的法务管理人员低,非管理角色的法务中也有4%的人员年薪 在百万以上。总体来看,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年薪分布最集中的区间都是10-25万。企业法务人年薪分布 -区分工作角色律所的工作经验对高端企业法务人的年薪影响较大外部律所律师的薪酬一般高于企业法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律师转In-house之后,律所的 工作经验对薪酬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帮助法务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数据分析发现,在10-35万的薪酬区段,有律所工作经验的法务占比不高,但在35-80 万的薪酬区段,有律所工作经验的企业法务与无相关经验的比例约为8:2。这也意味着, 从律所跳入公司成为企业法务的人群,成长空间较为可观。另外,统计结果显示,由律所工作转做In-house的人群中,女性占到了68%;在年龄分 布上,以30-35岁的居多,约占47%;民营企业和欧美外资更偏爱有律所或公检法等政 法单位工作经验的法务从业人员,民营企业和欧美企业中这类人员占比分别为58%和 45%。律所转In-house人群特征-性别四、法务职业的优势跟其他法律职业比较,法务还是有它相对的优势:具体点说,就是相对专业、相对稳定、收入相对较好。“相对专业”是跟从事非法律岗位的人来说(法律出身的人转行的很多),“相对稳定”是相对于律师而言,“相对高收入”是相对于法院而言。人在职场,综合能力很重要。协调各种事务、与不同职业角色的人沟通,对于任何一种职业来说都十分重要。进入公司,尤其是进入一个经营规范的大公司,可以比较好的训练自己的职业能力。公司法务部门是承上启下,跟不同部门、内外部机构打交道的地方,这有助于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从大机构出来的人,言行举止、接人待物、写材料都会更加有“范儿”,其实那是机构的整个氛围熏陶出来的。团队制或者师徒制比较鲜明的地方,都难以培养出这种职业范儿,除非有一个特别好又特别愿意带人的师傅,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个东西说来虚,但其实挺重要。这一点是法务职业最大的可取之处,也最需详论。市场经济中,对多数法律人而言,恐怕专业能力才是最硬的饭碗。现在一流院校和海外名校归国的莘莘学子们最爱的无非是一流律所、大型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的法务,还有法院。大律所目前的专业细分非常严重,一旦进入某一个团队,很可能几年之内不分昼夜的帮助合伙人重复的做某一类业务,甚至某一类合同。北上广深法院的分工之细比律所有过之而无不及。专业分工理论上来说是好事,各有专长,充分为市场提供专业领域内更加精深的服务,但是对于新人而言,这种分工却有很大的弊害。法律专业能力,可按照横的纵的两个方向来做个虚拟拆分。横向看,不同专业领域的能力,比如普通民事领域、商事领域、公司合规内控、金融投资、行业领域,以及企业经营中常碰到的刑事问题,等等。这些看似宽泛的领域实际是法律人多少都要有所了解的。这些东西虽然课本上都学过,但是要在脑子里形成真正的概念,没有几年的切身实践绝不能做到。可是现在能提供这种环境的岗位并不多。小律所事情杂,什么都能接触到,但是去了之后,履历不好看,再想提高一个层次确实很难。但大律所分工很细,都是某一行业的细分领域。而且多数待遇相对较高的非诉所,新人工作压力大,很多工作都是按照既有的成熟模板套。看着高大上,实际上领域过于狭窄,未必有利于法律思维和职业能力的训养。司法机构的细分也是如此。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的法务,接触的面相对更宽一些。纵向看,可把法律工作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初级的辅助性工作,实质是在外围打杂;第二层,基础性法律事务,比如撰写简单合同、信函等法律文件;第三层,比较复杂的法律事务,起草或修改复杂合同、参与常规谈判、就比较专业的问题发表法律意见等;第四层,处理疑难法律事务,比如就某领域重大疑难法律问题出具意见或者就复杂法律事务提出解决方案。其实真正疑难的专业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多数人的多数工作都不需要为了这些问题而费心,也注定费不了那个心。大多数法律人的多数时间都忙于从第一到第三层次的事务。正常的法律训练也应当是从易而难。但实际上眼下大所的非诉事务,本质上都是复杂事务(简单事,干嘛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找律师审个合同),一个合同动辄五六十页,两三万字。新律师乍一看,觉得是个大山,心发颤,看上几个月,又觉得不过是个模板,复制粘贴抄抄改改而已。实际上,这些合同里的每个条款都是这个行业多年的积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其中的许多条款都可细说由来,很可能是多位资深律师或者法务字斟句酌的结果(当然,那也不一定就写得好)。那些看似废话的东西即便确实是废话,它会写上去,也多半有它的原因。直接接触所谓高端业务的新律师,缺憾就在于没有机会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东西。但是真正理解一个合同,一类业务,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些条款背后的一切。这种直接一步到位高大上的典型后果是,有些看似经验丰富的律师一旦碰到非常规的事务,就无所措其手足,有些在非诉领域工作数年的律师可能写不好一个简单的租赁合同、调解协议(如果不让他百度模板的话)。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最基础的训练。那些简单的租赁合同、买卖协议、施工合同、承揽合同、往来函件、合伙协议,等等,便是一个法律人训练法律思维、培养职业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各类基本法律法规最好的素材。换言之,这是法律人的马步,可是现在很多人马步没扎过,就去练少林龙爪手去了。专业化分工如此细致的今天,能提供综合性锻炼机会的法律职业不是很多了。市场化机构的法务是个不错的平台,公司多少会把新人当新人用,让新人逐步的干他能干的活,这个过程其实是公司在为法务的成长提供一个环境和平台。在同类事务数量足够多的时候,专门的人提供专门的服务效率自然更高。这为深耕某一领域的专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迫使所有法律人向专业化发展以便能为市场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服务。律所和司法机构内部专业分工的细化实际上是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律师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实际上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他们一入行就被带入一个很细的领域,但并没有太多机会了解这个行业。法务职业却是一个极好的切入某个专业领域的好机会。基于经验的自信,无他,无非就是见过,做过,知道什么地方会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没见过,没做过,只是看到合同里写过,这么积累的经验岂不是很虚无。合同本是行业运作和法律人与行业互动而不断积累的结果,但竟然要通过这个结果去了解事物本身。效果当然不如打入敌人内部的好。法务是法律人了解一个行业最好的切入点,靠度娘、教科书和随处可见的合同文本库都不行。这里也仅仅是相对而言。最自由的自然是成功的律师(定语不能少)。法务朝九晚五的日子,跟其他职业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相对于法官、检察官等职业,法务的市场转换空间更大一些。专业过硬的法务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可相对平稳的切换,不用过度束缚于某一个“单位”,这是市场经济之下很重要的一种自由。法务是法律职业中相对比较折中的一种职业选择,进可攻、退可守,有职业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职业转换自由度较高,同时也有相对较稳定的保障。如果能到比较好的行业或者比较好的公司从事法务工作,这些优势自然还会有更明显的体现。所以,对于法律人,法务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喜欢这种生活模式,或者处于职业初阶的人来说,也许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但是做法务并不容易,在市场化程度高、专业性强的行业做法务工作更不容易,做好本职工作还能获得别人实实在在的认可更是难上加难。
馆藏&3128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法务的工作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