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去比特币二手矿机交易网交易网进行交易吗?

比特币有多费电?每次交易可能超过你家一周用的电
盘贝中国致力于打造有关国际投资的金融类原创新闻。我们的网站已经上线,
上周,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突破了7000美元大关。在此大牛市下,投资者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加密货币潮流中取得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想办法继续对比特币进行挖矿。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比特币挖矿是建立在十分高昂的能源成本和对环境的消耗之上的。
那么,如此有利可图的比特币,到底消耗能源有多大呢?我们为你算了一笔账。
比特币价格 来自Coindesk
一个比特币=20桶石油
你觉得每年比特币挖矿所消耗的行业等于多少桶石油?
10桶?50桶?
根据oilprice.com的编辑James Stafford做出的数据,每年比特币挖矿行业消耗的能源超过24太瓦时之多,相当于13,239,916桶石油。
按照每10分钟就挖出12.5个比特币计算,也就是说,每个比特币被挖出来时(还没经过交易)就已经达到了20桶原油。
也就是说,全球比特币挖矿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总量,超过支持Visa信用卡网络所需要的能源总量40倍。
图片来自ICO Link
1次比特币交易=一个美国家庭一周用电
根据加密货币分析师Alex de Vries估算得到的一个指数,比特币交易每年消耗的能源超过24太瓦时,这相当于人口1.86亿的尼日利亚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
目前,每天约有30万笔比特币交易在发生。摊到每一次比特币交易上,每一次比特币交易就要消耗215千瓦时的能源。
普通美国人家庭的每个月用电量大概是901千瓦时,也就是说,每次比特币交易所消耗的能源足以让一个美国家庭舒舒服服的过上一周了。
换句话说,全球范围内的比特币交易可以支持226万美国家庭的日常用电。
这还是在假设所有比特币矿池都使用效率最高的挖矿硬件的前提下。
数据来自digiconomist.net
比特币消耗能源与其他家用电器相比
以太币网络=塞浦路斯全国一年用电量
以太币的情况也并没有多好。从年初时的10美元,到现在超过300美元的价格,让世界各地的业余采矿者也都投入了进来,用显卡来挖以太币。
根据Digiconomist网站的数据,一次以太币交易所消耗的能源达到了45千瓦时,主要来自以太币挖矿所产生消耗。
以此计算,整个以太网络所消耗的能源达到4.2太瓦时,比塞浦路斯全国能源消耗量还要多。
显然,以太币并不只是交易,你也可以写一个以太币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但那也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不过与比特币不同的是,以太币已经开始计划从当前的能源密集型挖掘算法Proof of Work,转向一个新的混合模型Proof of Stake。这样就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简单来说,根据新的协议,以太持有者只需要将他们的电脑保持连接,就可以进行挖矿了。
在这个计划正式启动之前,以太币对于电力的需求依然随着它的价格而水涨船高。每年,有1800万新以太被创造出来,只要价格还保持坚挺,全世界的矿工就会丝毫不懈怠的把它们全挖出来。
1个比特币=13,000kg二氧化碳排放
消耗大量能源所带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碳排放。
以位于中国内蒙古的比特大陆(Bitmain)矿池为例。比特大陆矿池所使用的矿机的电能主要来源是煤炭发电。每千瓦时煤炭发电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为0.6-1kg。要满足比特币挖矿的需求,这些矿机每小时消耗的电力可能达到40兆瓦。而这带来的结果是,每小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24-40吨。
如此换算下来,每挖出一个比特币,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吨。
比特大陆矿机 图片来自Finance Magnates
目前比特币网络每天进行的交易有30万次,也就是每小时12,500次交易。那么换句话说,仅仅比特大陆一个矿池,每次比特币交易就等于产生了2-3kg的二氧化碳。
一个普通的欧洲生产的车每行驶1公里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0.1181kg,那么也就是说,每当比特大陆挖矿1小时,就等于至少产生了一辆欧产车行驶203,000公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那些热量怎么办?
挖矿消耗大量的电能,而这些电能最终都转换成了热。
这意味着比特大陆的每台矿机每小时产生高达5000BTU的废热。这让每一台矿机都像一台便携电暖气一样,而在比特大陆的厂房内有多达3000台这样的矿机。比特大陆目前依赖蒸发冷却器对矿机进行降温。
冷却垫 图片来自digiconomist.net
可见,比特币挖矿需要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自然温度就成了关键。夏天,内蒙的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并且多数时候都可以达到36度之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冰岛成了比特币挖矿最有潜力的地方之一。
HIVE区块链科技公司就在冰岛,是最先允许客户参与加密货币挖矿的上市公司之一。HIVE利用了比特币最需要的元素之一:冰。由于冰岛的气候,这让HIVE得以省下了不少冷却矿机的费用。
去中心化,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
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创新的核心所在,但也有可能是比特币必然的妥协。目前来看,从某种程度上,区块链是一种低效率的设计。
De Vries曾经在接受Vice Motherboard的采访时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区块链在设计上是低效率的。因为我们在通过构建基于不信任的系统来试图创建信任。如果你只信任自己和某一套规则,那么你就必须自己来验证一些与这些规则相悖的情况。这是区块链节点的生命。”
区块链去中心化 图片来自indiabitcoin.com
为了实现去中心化,实现功能可靠的分散式支付系统,比特币给参与者带来了一些高昂的低效率成本,例如耗电量巨大,交易容量低等。
像Segwit2x这样的改进措施,有望可以将比特币的交易容量扩大至少两倍,同时减少网络拥塞。
但是由于比特币的交易效率比使用信用卡网络要低好几千倍,那么我们至少要能从中看到好几千倍的优势才好。
现在,在这个气候变化加剧,野火、飓风肆虐的时期,我们或许应该问问自己关于比特币对于环境影响的艰难问题,以及我们究竟想要用比特币来做些什么。或许我们该问一下自己:Is the juice is worth the squeeze?
盘贝中国致力于打造投资金融类原创新闻,任何单位及个人如需转载,须事先取得盘贝中国授权后方可使用和转载。任何未尽许可的转载我们将诉诸法律途径。具体转载事宜请直接联系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卢森堡大学:比特币匿名交易也能查到你是谁 - FreeBuf互联网安全新媒体平台 | 关注黑客与极客
卢森堡大学:比特币匿名交易也能查到你是谁
共226485人围观
,发现 16 个不明物体
“比特币交易是匿名的”——大部分人对比特币的印象是如此。不过最近卢森堡大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黑客如果想要获取你的IP地址和身份信息,即使你使用了Tor网络进行比特币匿名交易也难逃追踪。
这篇漏洞报告名为《》,其是由Alex Biryukov、Dmitry Khovratovich以及Ivan Pustogarov共同撰写的。
黑客如何获取你的IP地址
黑客只需要花费1500欧元(合约1870美元)的成本(譬如用来租赁一些肉鸡),就可以获得使用Tor网络进行匿名交易的用户身份。黑客会试图制造“畸形”消息,伪装成特定用户并通过比特币P2P网络进行发送。如果该消息是从某个Tor节点出口发出的话,由于来源的伪造,这种攻击是有可能成功的。这些错误消息会增加Tor网络对某个IP的错误计数,当错误消息足够多时,会导致该IP被Tor网络封禁24小时。
这样做的话,黑客就能够知晓所有的Tor服务器地址,与此同时目标用户也会被Tor服务器群封禁。最终该用户只能通过正常方式连接比特币服务器。因此当用户此时连接比特币服务器时,其IP地址就会暴露出来。
Tor网络无法根本“隐身”
在报告里作者明确地表示:用户使用Tor匿名网络可能会给黑客带来一点小麻烦,但却不能从根本保障自己的隐私。由此可以看出,比特币交易提供的网络匿名度并不高。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Tor网络仅有的节点稳定性和安全性太低,其中的大部分网络连接都可能被黑客所劫持。黑客只需监听两到三个节点口,就能以很高的概率链接到某个特定的客户端进行欺骗性交易。
[参考来源,译/FreeBuf小编dawner,转载请注明来自FreeBuf.COM]
He1en的爸爸
伦哥上次用tor买充气娃娃的事会不会败露了
必须您当前尚未登录。
必须(保密)
黎明已经过去,黑暗就在眼前!
关注我们 分享每日精选文章中国告别比特币交易所:全球最大市场的覆灭_网易财经
中国告别比特币交易所:全球最大市场的覆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告别比特币交易所:全球最大市场的覆灭)
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牢牢把控着世界的定价权: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场,掌控着世界八成以上的交易量。在最新的监管政策出来后,中国将告别在比特币世界中的这一特殊地位。
*本文作者刘鹏,来自腾讯财经棱镜,原文标题《中国告别比特币交易所:全球最大市场的覆灭》*
9月8日晚,供职于一家比特币交易所的黄博和他的同事一起,挤进北京五道口的桌游吧里,用一场“狼人杀”游戏来迎接周末的到来。
一则消息在他手机上弹出,“监管层酝酿关停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在内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再过几天,就是这家交易所成立4周年的日子。他们还准备了一场交易所行业自律座谈会,来迎接自己的生日。但目前看来,似乎一切都不需要了。
比特币,这一诞生于2009年、由33位字母和数字组成的虚拟货币,自进入中国后,在一片争议声中几经波折,价格最高突破超3万元/枚。
随着价格的飙升,大批玩家带着资金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牢牢把控着比特币世界的定价权: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场,并掌控着世界八成以上的交易量。
在最新的监管政策出来后,中国将告别在比特币世界中的这一特殊地位。
“之前知道要有监管措施,但没想到是直接关停。”一位交易所负责人惊讶地在电话中连连叹气。
这并不是比特币交易所遇到的第一次监管。2017年初,受外汇管制和类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央行在短时间内现场检查并约谈国内几家主要的交易所,要求 “不得违规从事融资融币等金融业务,不得参与洗钱活动”,并暂停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提币业务。
这一举措立刀见影,中国比特币的交易量大幅减少,主要交易平台的交易量甚至跌到不及高峰时期的1%。但暂停提币的监管要求,将大量买卖比特币需求赶至场外交易,畸形的供需状态,一度让场外市场的比特币价格,相较于交易所价格溢出超20%。一些嗅觉灵敏的大玩家盯上这一机会,连接需求方和出卖方,坐收不菲佣金。
对于场内的交易所监管,腾讯财经获悉,央行此前酝酿的措施包括,将这些交易所类比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并纳入到监管体系下,甚至还起草了一份管理办法文件。但最终监管层转变了这一思路,取消牌照化管理,并开始研究新的监管办法。
时隔半年之后,提币业务正常恢复,比特币价格继续狂飙突进,交易所一度欢欣鼓舞,认定监管政策将迎来明朗化。
两个月过后,交易所等来了可能是最差的结局:直接关停。
受此消息影响,比特币价格应声跳水,一度跌至20%。对于玩家们而言,他们有的恐慌抛售,有的则趁机抄底,还有的则默默提币至钱包存储,并打算转换至海外平台甚至场外市场,继续操作。
作为一种基于数学算法的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因其数量有限、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点在近几年迅速风靡全球,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但这些特征,也导致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即被用以各类灰色地带。而通过比特币来绕过央行外汇管制,将资本转移出境,亦是其主要用途之一。
一个极端案例是,在2015年股灾期间,通过高频交易获利20多亿元的贸易公司伊世顿,谋求通过比特币来转移巨量资金。
腾讯财经获悉,伊世顿彼时找到了比特币中国这一交易平台,但比特币中国相关人士告诉腾讯财经,伊世顿彼时没有通过相应的实名制验证,且交易数额巨大,这一行为引起平台的警觉,从而拒绝了伊世顿交易请求。
相对于比特币中国这样的场内交易市场,风险更大的,在比特币的场外市场。
比特币场外市场,类似于证券OTC柜台市场,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采取一对一协商式的交易方式。
与场内交易所相比,比特币场外交易,一般而言数量更大。一位接触场外交易多年的玩家介绍,“比如一次买卖就上千个比特币,按照现在的价格来算,这大概相当于人民币2000多万。”
此外,场外交易模式简单,一般是中间人拉来买卖双方,协商好数量和价格,以及中间人的佣金所得,交易就顺利完成了。
因此,这些特点决定了,比特币场外交易,更适合用以逃避外汇管制的资产转移。
从场外交易市场买入比特币——转移到国外交易平台——卖出比特币——提现至银行卡,通过这一路径,资金相较于交易场内交易所而言,可以毫无限制地跨境往来。
而最新的监管政策,或将把大量的买卖需求,赶至场外交易市场。
关停比特币交易所的消息一出,部分经历过比特币多次涨跌无度的玩家们,在劲爆的消息面前乖乖缴械,币价直线跳水20%。
“亏了一辆特斯拉。”一位玩家在朋友圈汇报自己的亏损额。在财富效应明显的币圈玩家里,将赚到或亏掉的钱,换算成心仪的实物并相互调侃,是一种流行的方式。
有人胆怯有人贪婪。在大跌的市场中,依旧有玩家奋起杀入,连续买入多枚比特币,并解释称“大跌之后的价格,比国外交易所的价格便宜多了,在场外倒一下手就可以赚到钱。”
作为世界虚拟货币鼻祖,比特币具备的全球流动性,为这些玩家们抄底带来了诸多底气。将比特币从交易所提取出来,在海外交易所进行交易,成为部分玩家当晚主要的操作手段。
针对这种需求,有人趁机打起广告,“交易平台关还是不关,都把币放在硬件钱包里,留着增值,投资数字资产要从国际角度来看,你要做的就是把币存进硬件钱包,不怕交易所关,不怕币价涨跌,啥都不怕。”
“别看现在国内在跌,但是国外市场还有那么大呢,绝对有实力把币价拉回来,所以建议不要买卖,赶快把币从交易所提取出来放到钱包存储,有需求可以到场外来交易。”另一位接上话茬,教导着玩家们。
“毕竟,比特币是世界的,有什么好担心的。”他说。
“比特币中国目前正常运营,没有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通知。”
“火币网运行正常,目前没有收到此消息。”
“OKCoin未接到通知,交易和提现功能一切正常。”
来自监管层的消息报道后,国内最大的三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均表示未收到任何通知。
交易所的客服人员,也在忙不迭地给每个慌张前来问询情况的客户解释情况,并劝导不要紧张,可以静待事情后续。
正在玩狼人杀的年轻人们,也接到了领导们打来的电话,安抚他们“要心无杂念”,“该干啥干啥”。
但不安的情绪依旧在蔓延。在正式文件下发之前,交易所需要想好对策,备好后路。
和玩家一样,转战海外也是交易所的主要应对方案。一位正欲发起成立交易所的投资人在晚间跟腾讯财经表示,其决定将交易所直接设立在日本,因为那里的法律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并对这一行业的创业公司“非常友好”。
而国内一家大型的比特币交易所,也表示如若国内被取消,将推动向海外业务的转型。
也有发现新“商机”者,在研究报道全文后表示,监管层要禁止的是虚拟货币与法币之间的交易所,因此说明“并不禁止虚拟货币和虚拟货币之间的交易所”。
他兴奋地表示,在法币交易被叫停之后,今后国内交易所的主流将是币币交易。
监管如此严厉之下,玩家寻找缝隙之欲仍未打消。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比特币国内平台关停 交易能否转战海外?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中国为什么要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_网易新闻
中国为什么要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为什么要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消息,据多家财经媒体报道,中国监管当局要求境内比特币交易所制定无风险清退方案,9月底前关停。目前,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中,“比特币中国”和“微比特”两家已经正式宣布将关闭交易平台。一路高歌猛进的比特币交易,在中国,终于被按下了暂停键。不过,冷静下来思考,从2010年4月公开交易,到近两年在中国投资圈兴起,监管部门为什么突然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按下暂停键,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这些新型金融概念呢?流行昨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指出比特币交易平台涉众人数扩大、投机氛围浓厚,是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与此同时,是比特币价格的高位下跌。据路透社的报道,自从“比特币中国”宣布本月底停止交易,比特币价格就大幅下跌了11.3%,至3426.92美元。这也是比特币连续7天下跌,成为其一年来持续最久的跌势。追根溯源,比特币是怎么流行起来的?这还得说回2008年金融危机。危机之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的货币政策,不断向市场投放大量的货币,以刺激经济发展。这导致美元大幅贬值,紧接着全球主要央行也大放水,货币贬值进一步加剧。人们开始对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和货币信用,产生了很深的质疑。这个时候,比特币的出场,就有点“自带光环了”。作为世界上第一款虚拟货币,比特币有几大特点:匿名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追溯、跨境流动等。此外,开发者声称它总量有限(2100万个)、产出趋缓。这些特点,无疑击中了那些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者的兴奋点。他们认为,虚拟货币既能弥补法定货币的天然缺陷,还能躲避监管,进行“地下”和跨境资金交易,必须大力推广。发展到这几年,其声势更是势如破竹。最高峰时,其价值相较于7年前,涨了500万倍,参与者从专业小众快速扩散到普通大众,国内甚至出现了“炒股炒房不如炒币”的论调。与此同时,一大批“虚拟货币”跟风轮涨。2017年以来,莱特币价格上涨476%,瑞波币价格上涨54倍,以太币价格上涨13倍。如此受追捧,名字里还带个“币”字,虚拟货币真能如那些自由主义者所愿,与法定货币并肩吗?本质抛开花哨的概念,我们可以对照法定货币的基本职能,去认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世界货币等。我们一条一条来看:首先,暴涨暴跌的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难以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最终只能沦为投机的工具。再从货币信用上看,像中国、美国这些主权国家发行货币,依赖的是国家信用和黄金储备等标准,而虚拟货币的“信用”基础是数学算法。这意味着什么?今天这个币的算法严密,那这个币的安全性可能就高一些,明天那个币的算法存在漏洞,或者被黑客攻破,就很有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资产受损。事实上,在币圈,比特币被盗是常事,因而其贮藏的功能也无法实现。此外,新算法层出不穷,新型虚拟货币也就层出不穷。那这些虚拟货币之间、虚拟货币和法定货币之间如何兑换?显然,目前还无好的解决办法。更严峻的问题在于,货币种类一多,交易成本就会上去。而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不可追溯性,又将增加货币政策的监测难度。这样一来,不受监管的虚拟货币,很容易变成跨境洗钱的工具。这样一种货币,又如何能称之为法定货币呢?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国央行就指明,比特币为“网络虚拟商品”,不是法定货币。近日,原中国央行副行长、现中国互金协会会长李东荣也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偿性、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能作为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并且,他说,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比特币及其平台被非法活动所利用。乱象既然不过是一个虚拟货币,为何央行又要如此重视、下狠手?原因很简单,比特币正日益成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潜藏社会风险。事实上,在充斥着各类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暗网”(Dark Web)世界,比特币正作为主要支付工具,大行其道。这些违法活动包括:走私、贩毒、军火、色情、暗杀等。典型案例如丝路网站(Silk Road),借道“暗网”,售卖毒品,完全依靠比特币进行交易。美国联邦调查局于2013年查禁了丝路网站,2014年再次查封其2.0版本,但类似网站仍层出不穷。在国内,公众投资者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违法犯罪和投机风险,更有交易平台带来的风险。近期,互联网金融协会就在风险提示中指出,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在中国,98%的比特币交易,是通过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的。但这些交易平台风险重重。一种情况是携款潜逃,例如2013年,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GBL,以遭黑客攻击为由突然跑路,用户损失2000多万元。还有一种情况是网络安全和风险防控不到位。2016年,香港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约7200万美元的比特币遭窃,最终的损失却要由用户平摊。此外,比特币交易平台兼具信息中介和交易中介职能,为炒买炒卖活动提供了信息和交易便利,也是造成比特币市场风险的重要原因。背离我们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货币,一种怎样的货币环境?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数字货币的讲话,值得思考。他说:“数字资产、区块链等技术会产生不容易预测到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规范。”可见,央行层面的研究,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但社会和公众却利用虚拟货币和区块链等,走向了融资和投机。比如,至今也没几个能说得清楚的区块链技术,在用作虚拟货币底层技术时,存在的问题就不少。首先是网络安全。岛叔的一位从事区块链研究的朋友曾经说,真正拥有比特币的人基本不在网上存储代币,而是将它们存在硬盘里。最先进的技术,却用最原始的方式储存,这事是不是有点讽刺?其次,比特币的代码是开源的,这也就意味着,技术人士可以修改代码,产生源源不断的虚拟货币,也就突破了比特币“总量有限”属性。这事儿的关键在哪儿呢?在于这些虚拟货币可以与法定货币兑换,例如比特币可以兑换成日元,日元可以与世界上几乎所有法定货币兑换。这种情况下,如果虚拟货币的数量任意增加,那么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就乱套了。此外,比特币还很容易滋生套利行为。比如,拿人民币换成比特币,到日本再拿比特币换成日元买房子,连中间汇兑都省去了。这不是给资本外逃提供了技术手段嘛。因此,9月4日,央行叫停代币交易平台的兑换功能,特别是与法定货币的兑换功能,是非常精确的打击手段。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强调,要脱虚向实,保护好实体经济。但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发展方向上,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都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而最近这一轮监管的组合拳,既是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是对金融风险早防范、早化解理念的贯彻。原标题:【解局】比特币,被“毙”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原标题:中国为什么要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最大比特币交易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