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特点与日本的不同之处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融360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贷款利率的高低决定将来还款需要的利息,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会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各地银行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整,但对于机构性的贷款公司不受约束,所以贷款时利率的高低是一定要重视的,不然很可能被卷入高利贷的苦恼。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攻略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记者:如何评价自去年6月以来的这次被市场誉为“利率市场化攻坚”的改革?改革推进一年来,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p style="......
记者:如何评价自去年6月以来的这次被市场誉为“利率市场化攻坚”的改革?改革推进一年来,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张礼卿:总体上看,这次改革是成功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必将对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产生推动作用。
  改革攻坚一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效,其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同时调低了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限,进而导致银行的利差有所收窄。这意味
着银行向社会让渡了部分利润,提升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其次,改革扩大了银行的存贷款定价权,使其有机会根据市场供求进行自主定价,有助于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运
行效率。这次改革中虽然允许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10%,但在实际执行中,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3.25%,而招行、民生等股份制银行则将一年
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上调至3.3%。这体现了不同类型银行根据自身特点所作出的自主定价取向。再次,由于允许上浮的幅度仅为10%,比较有限,因此,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没有
出现大波动,表明改革的稳健和渐进思路,也为今后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记者: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黄少安:我国利率市场化选择的是渐进式路径,这是十分重要的经验。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我国去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1倍
,这被业界视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突破。但其实它不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开始。在此以前,存款利率已经变相地发生利率市场化,例如,银行的理财产品本身实质上就是利率
市场化。2012年6月以来,中央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即使10%左右浮动,对储户和银行的收入影响也不会太大。有人可能认为这还不够。但是,我认为这是理
性的,可以避免银行系统和整个金融系统的剧烈波动,避免存款短时间内大量低效流动。当然,今后还将继续调整基准利率和扩大浮动幅度,不过还是要坚持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
。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深刻而广泛,必须稳步推进,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
  王元龙:我也很赞同改革的渐进原则。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作出
合理的时序选择和安排。此项改革应该分阶段和有计划地进行。
  从其它国家经验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拉美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浪潮,而利率市场化就是其中关键一环。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在宏观经济不稳定、国内通货
膨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并且均采用过激的快速方式在短时间内取消所有的利率管制。结果,市场化改革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带来了利率超高、债务危机
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动荡,政府不得不重新对利率进行管制。因此,研究借鉴世界上其它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独特之处在于结合国情具体分析,其中一点就是应坚持改革的稳步推进原则。
  记者:除了渐进和稳步推进原则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还有没有其它显著特点值得今后借鉴和继续坚持?
  黄少安: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是与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改革相配合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认识已经更加理性,转型和改革措施也更加到
位。中小银行比较充分地认识到了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自己业务、金融产品以及定价权的灵活性以及竞争压力的加大和成本的可能提高,比较普遍地主动调整业务、产品结构,创新
界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等,这些都将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生态。这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王元龙:我国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循序渐进地有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注意引导金融
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此外,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也要协调推进。未来,还应坚持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的重要原则。
  具体看,今后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环境,如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增加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要继
续创造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改革,可考虑逐渐降低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促使商业银行彻底改变高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这样,在渐进地实
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利率体系将是统一利率、有限浮动利率和自由浮动利率三个层次并存,不同金融工具适用不同层次的利率,最终存贷款利率将彻底放开,完全实现
利率市场化。当然,需再次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记者: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未来我国在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该从哪些方面继续深化和推进?
  黄少安:还得继续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的改革还远没有到位,从技术层面上,还要继续逐步调整基准利率和放宽幅度;从制度层面上,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
秩序;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要加大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的体制改革,因为现在国有控股银行的体制弊端仍然突出,从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反应也能看出来。
  张礼卿:展望未来,由于去年的改革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避免了市场波动,预计未来将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相比于存款利率上限,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
下调甚至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可能性很大。在银行利润严重依赖存贷业务的情况下,存款利率限制的进一步放松,有可能导致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进而加剧同业间的竞争。不过
,从目前看,这种冲击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大量存在的理财业务实际上已经使银行的资本成本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放松存款利率限制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不一定会
超过大量使用理财业务吸收资金的成本。
  当然,继续放松存款利率上浮限制,对银行的冲击肯定会扩大。相比之下,中小银行肯定会比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冲击和压力,因为为了吸收足够的存款,中小银行需要将存
款利率“上浮到顶”而大型银行却不一定需要这样做。考虑到中小银行承受的压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应该继续采取分步骤方式,渐进推行;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也应该加快调整
,通过特色定位来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有赖于几个重要条件。首先,通过深化包括市场准入改革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改革,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加强和完善
金融监管体系,以防止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间出现过度竞争和过度冒险。再次,商业银行应努力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定价能力,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更多内容请关注专业信贷服务平台——卡宝宝。
标签:利率市场化
利率浮动区间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锚”和“千年虫”
自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利率市场化目标以来,迄今已逾二十年;自2005年官方首次明确利率市场化的四个先后步骤以来,迄今已逾八年。而纵观利率市场化先行经济体们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历程,长则二......
自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利率市场化目标以来,迄今已逾二十年;自2005年官方首次明确利率市场化的四个先后步骤以来,迄今已逾八年。而纵观利率市场化先行经济体们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历程,长则二十年,短则八年。由是观之,我国历经二十年方才走到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理,足见各方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思与审慎。
然而,可能正是因为对利率市场化先行者所走过路的每一步的过度关注,反倒使人们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其作为"先行者"所必然具有的探路特征,由此导致我国亦步亦趋地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之后,仍然呈现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非标准化"风险。BAIDU_CLB_fillSlot("883340");
风险一:从运行逻辑上看,我国利率体系仍处于无"锚"的不稳定状态。
利率市场化,是让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在利率的确定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等于简单放开先前所有官方利率设定。从成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定价逻辑来看,短端货币市场利率需要依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标利率来推演,中长端(比如3-50年)则需要根据预期通胀率来确定。
所以,放眼全球,所有"已完成"(当然,几乎所有经济体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开始之初都没能这么做,这主要与"探路"性质有关)利率市场化的经济体,其货币当局几乎都有明确宣布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目标利率,比如美联储会宣布联邦基金隔夜利率的目标水平,欧央行会宣布欧元区的主导利率水平(7天回购的目标利率),英国、日本等其他很多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经济体的央行也都会公布隔夜目标利率水平。一旦该期限的市场利率水平显著偏离央行宣布的目标水平,央行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收放流动性,使得整个市场流动性状况不至于过紧或偏松,最终实现市场利率平稳。由于各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合格证券都首先是国债(其他证券是否属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合格证券,各国、或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存在不同标准,而其他证券的抵押率也比国债要低很多),因而,正是成熟央行这种对国债兜底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成就了所谓"国债是仅次于现金的流动性最高的资产"的金融市场铁律。
然而,这种铁律却在2013年下半年的中国金融市场被打破了。在CPI和GDP预期总体平稳的情况下,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日之内"朝三暮四"(市场顺口溜,即早上开盘4.3%,下午收盘4.4%),半年之内从3.45%(日)飙升到4.73%(日),收益率的升幅达到史无前例的37%。在流动性踩踏之下,机构出债无门,"国债是流动性最高的证券资产"顿成泡影,其他各品种债券收益率均由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没有止步迹象。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在日益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央行未能明确宣示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标利率,这一"利率锚"的缺失导致市场如"大船无锚,随风飘转,不知所终"。
为平补市场流动性,2013年公开市场开展了断断续续的逆回购,从其利率来看,第一季度7天和14天尚在3.35%和3.45%,但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仍然下行的背景下,在第三季度重启时却骤然大幅拉升105bp至4.40%(日)和4.50%(日);旋即,7天逆回购的利率在随后的两周里分别下调40bp(日)和10bp(日),至3.90%,14天逆回购的利率则在随后一周里下降40bp(日)至4.10%后持稳;然而,一个月之后,两个期限的逆回购利率再度同步上行,提高20bp后分别达到4.10%和4.30%。逆回购利率,在短短一个月内走出了"U"轨迹,市场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了。由于无法知道逆回购利率的上升何时是个终点,因而,到了2013年末,对于10年期国债的利率,有市场机构甚至给出将达到5.2%-5.7%的展望。
与之恰成对照的,日,央行创新SLF操作,明确隔夜、7天和14天的指导利率分别为5%、7%和8%,一旦触及便释放流动性。数据显示,虽然指导利率都大幅高于市场实际水平、且在过去也鲜被触及 ,但总算让市场知道了"利率锚"飘移终点可能在何处,受其影响,市场各品种利率旋即掉头向下、呈现出明显的弧顶特征。这清晰显示出"利率锚"对确保利率体系的稳定何其重要!
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标利率,是利率曲线短端的"利率锚",而预期通胀率,则是利率曲线的长端"利率锚"。
我们进行的大量经验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经济体,其最终都自觉不自觉地在"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的共同彼岸聚首了(尽管从法律层面上说,不同经济体其通胀目标对宏观当局的约束强度并不相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收敛,其本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内在要求,即长期限的基准利率只能依赖一个稳定的通胀预期,才能更容易为市场所确定。因此,需要宏观政策当局设定一个在中长期内"稳定而可信"的通胀水平。"稳定",要求设定的通胀不能"先射箭、后划圈",不能经常变化;"可信",要求易于被观察和监督,要求政策当局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目标的遵守,因此,行为的历史纪录是是否"可信"的最重要表征。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并对照上述原理,不难发现,长端"利率锚"在我国实际上也仍是空白。虽然自2005年我国宏观当局就开始给出年度CPI目标,但一直都没有一次性承诺一个中长期内的稳定目标;在2005年-2013年间,中国年度通胀目标在3.0%-4.8%之间来回波动,在有些年份直接就是上年射箭的"着靶处"即作为下年的靶心;不仅如此,最终实现的CPI水平与目标相比,差距甚大,即使放在2005年-2013年这长达八年时间段来观察,其波动区间在负0.7%-5.9%之间,也未显示出执行通胀目标制后实际利率通常所具有的"振幅小、中枢稳"的特征。
综上,成熟市场体系的市场利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稳定,与其成熟、稳定的"利率锚"机制紧密相连;而利率市场化"先行者"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利率大幅波动,其实并非不可克服的"青春期困扰",而很可能只是因为作为"探路者"他们未能在那时就意识到两大"利率锚"的重要性。反过来,我国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然"阅人无数",彼岸毕现,此时就大可不必一步一个脚印地重走"先行者们"的"长征路",而应尽早考虑两大"利率锚"机制的确立问题。否则,2013年下半年以来频繁的利率痉挛,就仍会在未来数年里持续困扰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
风险二:从实际操作看,存量贷款的重定价困境令商业银行面临巨大利率风险。
日,央行宣布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此之后,金融机构理论上已可根据信贷供需自主确定企业贷款利率水平。
然而,由于该通知在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0.7倍的同时,事实上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存款基准利率,且明确按该基准定价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在日进一步推出贷款基础利率(即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之后,央行也未就旧基准与新基准之间如何平稳过渡和衔接做出明确规定。而由此留下的法律规则空档,就使得商业银行存量中长期贷款的利率调整成为一个挑战,并因此而面临着巨大利率风险。因为按照商业银行过去流行的贷款合同中的重定价条款,对于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一般是央行按日历季调整,即若央行在本季度调整贷款基准利率,则存量贷款的利率从下一个季度开始相应调整;对于一年期以上的贷款,一般是按日历年调整,即若央行今年调整贷款基准利率,则存量贷款利率从下年1月1日开始相应调整。无论是何种调整,合同约定利率重定价的唯一触发条件都是"央行调整贷款基准利率"。而眼下的问题是,在贷款利率定价放开、并且推出LPR报价之后,过去的贷款基准利率已被边缘化,仅仅被作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而存在,其强烈的"保民生特征"决定了其未来必然是"易降难升,疏于调整",由此将使得中国商业银行19万亿元(相当于总贷款余额的25%)的存量中长期贷款面对负债成本的上升却因不满足触发条件而无法执行重定价。
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银行间市场3年期和5年期AA级(该评级的主体对于贷款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主体了)中票的收益率,已出现了2010年有中票二级市场收益率数据以来所罕见的反超3-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形;到2013年12月,其月均收益率已高出基准利率约11%。这意味着,如果把存量贷款看作标准债券并进行市值评估(MTM),除非这些存量贷款过去是在基准之上执行至少上浮11%,否则就是浮亏的;而如果以AA-的中票来看,则问题更为严重,需要过去存量贷款利率在基准之上至少上浮25%才不会浮亏。而目前面对这种利率风险,我国金融市场尚无法提供有效的对冲手段。
如果进一步放眼未来必将推出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举措,新旧基准如何衔接的问题就更加不容疏忽。
对于存款基准利率来说,其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中长期限的存量定期存款问题,更有大量以一年定存利率为基准的浮息债券的定价问题。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月,国内债券市场仍有1.9万亿元一年定存浮息债,占整个债券市场余额的6.51%,其中到期日最长的要到2039年1月。如果将来1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被边缘化,同时又未能明确新旧基准的迁移准则,这可能会成为困扰中国债券市场的"千年虫"问题。
BAIDU_CLB_fillSlot("883342");
以上内容是否解决您的问题?请点击反馈
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haozhenlin#rong360.com(请将#换成@)
业内人士表示,透支利率打折比较敏感,打多少?有什么条件?目前各家银行应该都在...
业内人士表示,透支利率打折比较敏感,打多少?有什么条件?目前各家银行应该都在观望,不过利率市场化肯定是未来的方向。...
什么叫“利率市场化”?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融360小编告诉你。...
什么叫“利率市场化”?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融360小编告诉你。...
央行降息,在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调到了1...
央行降息,在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调到了1.2倍,这一方面是央行为对抗全球通缩威胁采取的宽松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对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那么,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呢? 利...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自2013年7月以来,“利率市场化”这个名词在耳边传的越来...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自2013年7月以来,“利率市场化”这个名词在耳边传的越来越多,那么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含义到底是什么呢,要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怎样的环境?...
外资行中报披露接近尾声。中报显示,受2013年对兴业银行投资重新分类而带来会...
外资行中报披露接近尾声。中报显示,受2013年对兴业银行投资重新分类而带来会计利益,以及物业出售和物业重估所得收益减少的影响,恒生银行2014年上半年纯利减少54%,为84.68亿元。但主营中国区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信用卡行业多项变革。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央行放宽对银行业信用卡业务的管制,交由银行根据风险自行定价,针对不同风险...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问答
中国四大银行的活期与定期存款利率分别是多少?
中国4大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由中央银行统一规定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 0.72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个月 2.88
六个月 3.24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3.定活两便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二、协定存款 1.53
三、通知存款 .
中国有哪些银行的利率比较高一点,有人知道吗
存款利率是国家规定的。各家银行全部一样。存款利息当然是定期存期越长越高。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通胀形势严峻。正处于加息周期。存期长了半路里遇到加息,转存或不转存都有损失。转存前面一段利息损失;不转存后面的就无法获得加息利益。所以目前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存期短的合算。3月期的最好。
2017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我想看看中国的银行利率变化是什么样的,趋势都低是涨还是跌。
2017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种类项目,年利率%
一、短期贷款
六个月(含)4.35
六个月至一年(含)4.35
 二、中长期贷款
一至三年(含)4.75
三至五年(含)4.75
五年以上4.9
三、公积金贷款利率,年利率%
五年以下(含五年)2.75
五年以上3.25
银行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我国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银行贷款利率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实际合同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借人的借款合同的利率确定,当事人只能在中国银行规定的利率上下限的范围内进行协商。贷款利率高,则借款期限后借款方还款金额提高,反之,则降低。
今天老师问我问题,让我企业的角度谈谈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没有回答上来,谁能告诉我?
从你企业的角度谈谈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推动大中型优质客户服务模式转型。一是对于大型优质客户,要优先做好投行和负债业务营销。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放松和金融同业对优质客户价格营销力度的加强,大型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可能会不断向下突破,此类客户利差收入贡献将不断压缩。建议在保障适当的信贷规模配备基础上,对大型优质客户优先做好投行业务营销和推介,通过低成本融资模式满足客户需求,带动银行各项业务发展,逐步降低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对资产业务的依赖程度。做好大型优质客户的主动负债,通过利率适当上浮、提高理财收益率、创新账户功能等途径促进大型优质客户的负债业务健康发展。二是对于中型优质客户,要做好重点实体贷款项目营销和储备。
中国那么可以办理车贷的银行,那中国哪个银行车贷利率低呢。
哪个银行车贷利率低,各个银行的汽车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目前利率基本保持在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的水平上。以下是央行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大家还在搜&#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粉丝量:118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三章案例: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第三章案例: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65|
上传日期: 04:29:46|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60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三章案例: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9:30:00)?&&( 10:48:00)?&&( 9:29:00)?&&( 14:35:00)?&&( 16:40:00)?&&( 15:29: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方式及特点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方式及特点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利率市场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