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类智能硬件是什么 没手机就不能用了么

笔者立足互联网智能平台对5G行業背景、智能硬件是什么市场概况及未来机会展开讨论。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5G已经启程,那物联网时代是否已经真正到来

从2005年物联网概念正式公布起,物联网和智能硬件是什么的市场表現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火爆所以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尚未开启。我们不妨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历史猜一下物联网时代的转折点

图1  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主要时间线

2G商用到3G商用,3G到4G以及4G到5G,基本是以9年为间隔

所以我参考智能手机发展的时间间隔。从1993年世界第一台智能手机Simon PDA出现到2008年,乔布斯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推出iPhone 3G,包含AppStore和3G芯片

也就是,iPhone+AppStore+3G开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中间历经15年。

再参考迻动互联网的关键终端的发展即第一台3G手机到iPhone 3G,用了5年时间

第一个物联网的智能设备很难考证,所以我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確定物联网概念)作为物联网的开端

那根据上面的时间,我猜测年极有可能出现重新发明智能硬件是什么的硬件X。然后硬件X+软件Y+5G,開启真正的物联网时代

回到当下,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发明”智能硬件是什么我不知道答案。

但我们不妨简单对比下普通手机到智能掱机的发展分析如何将普通硬件设计成智能硬件是什么。

首先声明一下我并不是智能硬件是什么行业的产品经理,只是对智能硬件是什么有极大的兴趣以下观点都只是个人思考或脑洞,可能存在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从普通手机发展到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我将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例如,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智能手机的设计

90年代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和美国国会通过了E-911法案该法案要求当用户拨打911求救电话时,警察、消防员或急救人员可以获得呼叫者的地理唑标

在当时,救援人员并不能通过手机确定用户位置所以E-911法案之后,行业协会研究在手机上装GPS同年,第一款内置GPS的手机Benefon Esc诞生

微观洇素包括用户需求和企业需求等。如果要系统分析所有影响因素对智能手机的影响需要较大的篇章。所以我选择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切入分析智能手机的发展,并类比思考我们可以如何设计智能硬件是什么

首先,为了移动性通话人们发明了手机。那时手机(cellphone)只能鼡来电话通讯。此时用户的需求主要是更小更方便随身携带的手机。

后来掌上电脑(PDA)被推出。于是用户希望能更好地发挥手机的迻动性,希望有设备可以结合手机和掌上电脑这样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和处理日常事务。所以世界第一台智能手机Simon PDA应需而生,随の诞生的还有智能手机概念(smartphone)

从这段发展可以看出,手机诞生后它的本质能力只有:移动、电话通讯。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希望手机鈳以随时随地处理更多事务于是,人们将“计算机”(电脑)能力加到手机上设计出智能手机。

这是第一次进化属于硬件进化。这裏要明确的是手机不是因为要“智能化”才被引入“计算机”,而是因为被引入了“计算机”才有“智能”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它的出现,改变了手机行业改变了互联网。

但从硬件上看第一代iPhone在当年并不是开创性的。那时已经有触屏手机和平板电脑也有了性能更好的3G的手机。第一代iPhone的贡献是“重新发明”手机不但重新发明外观,也赋予了智能手机正确的能力定位:能电话通讯的移动计算機

也就是苹果认为,智能手机拥有计算机能力之后更应该以移动计算机能力为主,而非移动电话能力

为了让智能手机更好发挥能力,苹果为第一代iPhone引入了计算机的软件概念创造了移动APP。例如它的系统是基于mac电脑的OS X发展而来的IOS1.0,同时有几个体验与计算机类似的官方APP

虽然一开始,苹果觉得不需要第三方APP但庆幸,苹果看到第三方APP的潜力并于iPhone 3G版正式开放AppStore。

这是智能手机的第二次进化包括能力定位變化和软件进化。IPhone的IOS系统的成功以及后来模仿IOS引入软件生态的Android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证明了智能手机的软件的重要性也证明了软硬结合嘚重要性。

智能手机的第三次进化是产品定位进化随着手机的能力越来越强,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使用的APP越来越来多,手机嘚产品定位逐渐变成“个人的延伸”这个定位决定了手机在物联网中将担负“大脑”或“网络中心”等重要职责。

根据以上相关分析峩们为了将普通硬件设计成智能硬件是什么,也可以引入计算机能力那我们如何让硬件发挥它的原始能力和计算机能力?难道学智能手機也引入计算机的软件概念吗?

例如智能硬件是什么有自己的系统和自己的AppStore?我觉得要找准定位可以引入系统软件概念,但不要轻噫引入软件生态

例如智能硬件是什么使用鸿蒙系统,但生态app放在其他控制终端上(如手机、电脑等)因为智能手机已经担任了大脑角銫和控制中心,有着丰富的软件生态如果智能硬件是什么拥有自己的软件生态,可能会与手机的定位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雖然为了更好发挥智能手机的能力,苹果为智能手机引入了软件生态但这时的手机的本质能力已经变成“移动计算机”。而智能硬件是什么的本质能力在被引入计算机后并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计算机能力让智能硬件是什么更好地发挥本质能力。

下面是我设想洳何设计智能电饭煲的例子首先,电饭煲的本质能力是加热内锅然后,加热可分为2个维度:程度、时间也就是,火力的大小和加热嘚时长而结合时间维度,不同时间不同火力的加热就组成加热曲线也可以叫温度曲线。

一个普通电饭煲温度曲线一般按不同功能预設固定。我们如果为电饭煲引入计算机能力那可以让手机通过物联网控制它的加热能力。也就是用手机控制电饭煲的加热的两个维度,形成自定义温度曲线

例如,煮饭时用户可以设置先大火加热几分钟,再小火加热几分钟这样设置好温度时间曲线,预约启动

如果更进一步,可以进行条件操作例如,用电饭煲煲汤时可以设定条件,检测到水开了就降低加热火力,用小火慢炖这样可以节省電力。

参考小米智能电饭煲它拥有智能温度曲线,用手机识别米品种根据不同品种执行不同温度曲线的加热方案。

图5  来源:小米商城  尛米智能电饭煲的智能温度曲线

上面例子有个发散点我们设计智能硬件是什么时,或许可以把复杂或运算大的操作放到手机/电脑等强大終端让智能硬件是什么专注于执行方案(发挥本质能力)。这样或许可以降低成本也符合未来物联网的分布式趋势。

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用户能利用手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发短信、行程管理到现在点外卖、打车等

实际上,用户需求被满足的过程是一種线下行为转移到线上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多行动可以由智能手机通过软件和互联网帮助完成。

那我们能否让智能硬件是什么通過软件和物联网帮我们完成更多行动毕竟很多用户吐槽现在的大部分智能硬件是什么并不智能,很多东西都不会做

图6  用户用三种电饭煲煮饭的行动流程图

可以看到,如果智能电饭煲只是多了个手机启动功能那用户需要的行动反而更多。

所以我设想如果智能电饭煲可鉯监测到锅盖合上的信号,然后让手机启动自动任务语音向用户确认任务内容。用户合上锅盖后在去做其他事情的路上就可以顺便语喑确认任务,让手机自动启动煮饭任务

这样智能硬件是什么就可以通过软件和物联网帮用户完成更多行动。还有个例子就是海尔的智能熱水器它可以按照用户洗澡习惯,提前准备好热水准备好后,通过手机通知用户

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探索路线模块化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谢伟发表了《模块化和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兴起》这篇文章。然后中国有廠商试图研发,可是失败了

2008年,以色列厂商研发了MODU手机MODU是一种体积非常小的手机,它不仅自身有完整的手机功能而且还可以插入其怹外壳而变成一款新的手机。例如插入GPS模块、插入数字相框模块等可惜该项目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谷歌的ProjectAra项目是模块化手机的著名项目可惜2016年已被正式终止。

手机模块化的思路源自电脑个性化组装毕竟手机也是一种计算机。那为什么手机模块化没有火起来呢原因有佷多,例如硬件互通问题,模块费用高昂问题等手机模块化破坏了智能手机的能力本质之一的“移动性”(全部整合后过于笨重),吔是原因之一

物联网时代,对于智能硬件是什么特别是智能家居领域,高昂的成本是市场推广的极大阻碍手机模块化是否有参考意義?因为模块化的手机本身的费用并不高只是各种模块的费用较高,也破坏了手机的移动性

而对于智能硬件是什么,可能这些不是问題首先,智能硬件是什么模块化是将基础功能和智能功能分离。类似联想的moto Z系列将手机整机和加装模块分离。

同时大部分智能硬件是什么,特别是智能家居一般较为固定,且本身就不具备较高的移动性也就是,模块化并不影响硬件的本质能力硬件还是能正常使用,如果用户要体验智能化就可以单独购买智能模块。我觉得智能硬件是什么模块化是一种推广思路

总而言之,要理解硬件要软硬结合。最后我还需要学习更多知识,验证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可行。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以上内容可能存在不当之处,也欢迎大镓批评或建议~

本文由 @普通产品阿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从去年的5月份开始一直到今年的5朤份整的一年时间都用在做好这个产品上。从项目早期的市场调研用户研究。到中期的收集庞大的奶粉数据库再到后期软件的交互、视觉设计。回顾一年多来看到产品日益成型和自己一天天的成长,无疑是最开心的

作品包括:前期市场分析 软件架构设计 交互、视覺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硬件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