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检测高电平输入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区别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前六大手机芯片企……
2018年才刚过没多久,区块链概念股一片火热。沉寂已久的……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开发出核心电池技术,其研究机构三星先……
&&2018新能源与智能联网汽车创新发展论坛成……
近几年,对于买车客户的需求有关注的话,会发现客户越来……
演讲人:沈剑安时间: 10:00:00
演讲人:孙彬时间: 10:00:00
演讲人:郝晓贝时间: 10:00:00
预算:¥50000预算:¥50000
广东省北京市
51单片机的边沿触发及电平触发简介及测量
[导读]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有两种触发方式可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选择电平触发时,单片机在每个机器周期检查中断源口线,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请求标志,向CPU请求中断。
&本文引用地址:
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有两种触发方式可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选择电平触发时,单片机在每个机器周期检查中断源口线,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请求标志,向CPU请求中断。选择边沿触发方式时,单片机在上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中断源口线为高电平,下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标志,请求中断。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但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1)电平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不锁存中断请求信号。也就是说,单片机把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到的外部中断源口线的电平逻辑直接赋值到中断标志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对于请求信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当中断请求被阻塞而没有得到及时响应时,将被丢失。换句话说,要使电平触发的中断被CPU响应并执行,必须保证外部中断源口线的低电平维持到中断被执行为止。因此当CPU正在执行同级中断或更高级中断期间,产生的外部中断源(产生低电平)如果在该中断执行完毕之前撤销(变为高电平)了,那么将得不到响应,就如同没发生一样。同样,当CPU在执行不可被中断的指令(如RETI)时,产生的电平触发中断如果时间太短,也得不到执行。
2)边沿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锁存了中断请求。中断口线上一个从高到低的跳变将记录在标志寄存器中,直到CPU响应并转向该中断服务程序时,由硬件自动清除。因此当CPU正在执行同级中断(甚至是外部中断本身)或高级中断时,产生的外部中断(负跳变)同样将被记录在中断标志寄存器中。在该中断退出后,将被响应执行。如果你不希望这样,必须在中断退出之前,手工清除外部中断标志。
3)中断标志可以手工清除。一个中断如果在没有得到响应之前就已经被手工清除,则该中断将被CPU忽略。就如同没有发生一样。
4)选择电平触发还是边沿触发方式应从系统使用外部中断的目的上去考虑,而不是如许多资料上说的根据中断源信号的特性来取舍。比如,有的书上说(《Keil
C51使用技巧及实战》),就有类似的观点。
单片机系列属于,它是Intel公司继MCS48系列的成功设计之后,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由于MCS51系列具有很强的片内功能和指令系统,因而使单片机的应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个系列的产品也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二代的标准控制器。51系列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其中有2个是外部输入中断源
INT0和INT1。可由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的IT1(TCON.2)和IT0(TCON.1)分别控制外部输入中断1和中断0的中断触发方式。若为
0,则外部输入中断控制为电平触发方式;若为1,则控制为边沿触发方式。这里是下降沿触发中断。
1 问题的引出
几乎国内所有的单片机资料对单片机边沿触发中断的响应时刻方面的定义都是不明确的或者是错误的。例如文献[1]中关于边沿触发中断响应时刻的描述为&对于脉冲触发方式(即边沿触发方式)要检测两次电平,若前一次为高电平,后一次为低电平,则表示检测到了负跳变的有效中断请求信号&,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单片机外部输入的中断触发电平是TTL电平。对于TTL电平,TTL逻辑门输出高电平的允许范围为
2.4~5 V,其标称值为3.6 V;输出低电平的允许范围为0~0.7 V,其标称值为0.3 V[2],在0.7 V与2.4
V之间的是非高非低的中间电平。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单片机外部中断引脚INT0输入一路由+5 V下降到0 V的下降沿信号,单片机在某个时钟周期采样INT0引脚得到2.4
V的高电平;而在下一个时钟周期到来进行采样时,由于实际的外部输入中断触发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检测到的可能并非真正的低电平(小于0.7
V),而是处于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的某一中间电平,即0.7~2.4
V的某一电平。对于这种情况,单片机是否会依然置位中断触发标志从而引发中断呢?关于这一点,国内的绝大部分教材以及单片机生产商提供的器件资料都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情况确实会碰到。
以美国Analog公司生产的运算放大器芯片AD708为例,其转换速率(slew rate)为0.3
V/&s,在由AD708芯片组成的比较器电路中,其输出方波的下降沿由2.4 V下降到0.7 V,所需时间约为: (2.4 V-0.7
V)/0.3V&&s-1=4.67 &s。即需要约 4.67 &s的过渡时间,下降沿才真正地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在实际应用电路中,这个下降时间往往可达10
&s以上。对于精密的测量系统,这么长的不确定时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对单片机边沿中断触发时刻进行精确的测定。
FZ-MCU51单片机开发板集实验开发、编程、仿真和下载于一体,支持AT89S51、AT89S52、AT89S53的和STC系列单片机如STC89C53RC等全系列单片机的编程和实验,使用配套的仿真模......关键字: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的晶圆代工业务在苹果(Apple Inc.)接连选择台积电为其代工 A 系列处理器之后,就越来越被冷落。三星不愿就此服输,传出已加快 7 纳米制程技术的研发时程,希望能争取到 201......关键字:
随着2016年年报数据落定,三大运营商高管薪酬情况也浮出水面。......关键字:
老实说,我在 20 岁时可没打算这样。我编程就是为了挣钱。只要编程还能挣钱,我就愿意一直这样挣下去,差不多就是这样。......关键字:
我 要 评 论
热门关键词博主最新文章
博主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2被浏览40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1单片机外部中断详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51单片机外部中断详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1单片机的边沿触发及电平触发的区别
16:29:20来源: eefocus 关键字:&&&&
的及简介及测量
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有两种触发方式可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选择电平触发时,单片机在每个机器周期检查中断源口线,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请求标志,向CPU请求中断。选择边沿触发方式时,单片机在上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中断源口线为高电平,下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标志,请求中断。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但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1)电平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不锁存中断请求信号。也就是说,单片机把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到的外部中断源口线的电平逻辑直接赋值到中断标志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对于请求信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当中断请求被阻塞而没有得到及时响应时,将被丢失。换句话说,要使电平触发的中断被CPU响应并执行,必须保证外部中断源口线的低电平维持到中断被执行为止。因此当CPU正在执行同级中断或更高级中断期间,产生的外部中断源(产生低电平)如果在该中断执行完毕之前撤销(变为高电平)了,那么将得不到响应,就如同没发生一样。同样,当CPU在执行不可被中断的指令(如RETI)时,产生的电平触发中断如果时间太短,也得不到执行。
2)边沿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锁存了中断请求。中断口线上一个从高到低的跳变将记录在标志寄存器中,直到CPU响应并转向该中断服务程序时,由硬件自动清除。因此当CPU正在执行同级中断(甚至是外部中断本身)或高级中断时,产生的外部中断(负跳变)同样将被记录在中断标志寄存器中。在该中断退出后,将被响应执行。如果你不希望这样,必须在中断退出之前,手工清除外部中断标志。
3)中断标志可以手工清除。一个中断如果在没有得到响应之前就已经被手工清除,则该中断将被CPU忽略。就如同没有发生一样。
4)选择电平触发还是边沿触发方式应从系统使用外部中断的目的上去考虑,而不是如许多资料上说的根据中断源信号的特性来取舍。比如,有的书上说(《Keil&C51使用技巧及实战》),就有类似的观点。
MCS51&单片机系列属于8位单片机,它是Intel公司继MCS48系列的成功设计之后,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由于MCS51系列具有很强的片内功能和指令系统,因而使单片机的应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个系列的产品也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二代的标准控制器。51系列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其中有2个是外部输入中断源&INT0和INT1。可由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的IT1(TCON.2)和IT0(TCON.1)分别控制外部输入中断1和中断0的中断触发方式。若为&0,则外部输入中断控制为电平触发方式;若为1,则控制为边沿触发方式。这里是下降沿触发中断。&
1&&问题的引出
几乎国内所有的单片机资料对单片机边沿触发中断的响应时刻方面的定义都是不明确的或者是错误的。例如文献[1]中关于边沿触发中断响应时刻的描述为&对于脉冲触发方式(即边沿触发方式)要检测两次电平,若前一次为高电平,后一次为低电平,则表示检测到了负跳变的有效中断请求信号&,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单片机外部输入的中断触发电平是TTL电平。对于TTL电平,TTL逻辑门输出高电平的允许范围为
2.4~5&V,其标称值为3.6&V;输出低电平的允许范围为0~0.7&V,其标称值为0.3&V[2],在0.7&V与2.4&V之间的是非高非低的中间电平。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单片机外部中断引脚INT0输入一路由+5&V下降到0&V的下降沿信号,单片机在某个时钟周期采样INT0引脚得到2.4&V的高电平;而在下一个时钟周期到来进行采样时,由于实际的外部输入中断触发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检测到的可能并非真正的低电平(小于0.7&V),而是处于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的某一中间电平,即0.7~2.4&V的某一电平。对于这种情况,单片机是否会依然置位中断触发标志从而引发中断呢?关于这一点,国内的绝大部分教材以及单片机生产商提供的器件资料都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情况确实会碰到。
以美国Analog公司生产的运算放大器芯片AD708为例,其转换速率(slew&rate)为0.3&V/&s,在由AD708芯片组成的比较器电路中,其输出方波的下降沿由2.4&V下降到0.7&V,所需时间约为:&(2.4&V-0.7&V)/0.3V&&s-1=4.67&&s。即需要约&4.67&&s的过渡时间,下降沿才真正地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在实际应用电路中,这个下降时间往往可达10&&s以上。对于精密的测量系统,这么长的不确定时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对单片机边沿中断触发时刻进行精确的测定。
关键字:&&&&
编辑:什么鱼
引用地址: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注eeworld公众号快捷获取更多信息
关注eeworld服务号享受更多官方福利
相关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大学堂最新课程
汇总了TI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方案、优质音频解决方案、汽车娱乐系统和仪表盘参考设计相关的文档、视频等资源
热门资源推荐
频道白皮书
何立民专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串口电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