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小学英语晨诵无声有声小说全集mp3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上)
我的图书馆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上)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 &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上)作者|朱永新|童喜喜《教育*读写生活》2016第十期&&&&&&&&&一日之计在于晨。&&&&&&&&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应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应该让儿童亲近哪些词句?如何让儿童咀嚼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探索?&&&&&&&&在每一个清晨,我们每个人又如何开始新的一天?我们如何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何调适心情,愉悦地迎接挑战,将一切美好落实在生活里践行?&&&&&&&&这是新教育实验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欢迎订阅《教育*读写生活》——&&&&&&&&[一点通]&&&&&&&&一、新教育晨诵的发展历程&&&&&&&&2000年,新教育实验刚刚萌芽时,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就组织团队编写、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在湖塘桥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开始了新教育的晨诵实践。&&&&&&&&2002年,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成为第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我们正式推出“一条主线——诵读活动”,明确制定了新教育晨诵的实施内容与具体方案:从低年段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到中年段难度适宜的诗词,到高年段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的哲理文章。这种尊重诗歌学习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诵读原则,迄今为止仍在遵循着。随着新教育实验学校从1所到500多所、到1000多所,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踏实践行,我们不无惊喜地发现,“晨诵”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教育手段,却产生了超乎预期的效果。这种反差,也激励着我们继续深入地投入相关研究。&&&&&&&&2007年,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正式推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总结此前新教育晨诵经验,借鉴不同流派的晨诵技法,新教育晨诵开始以课程的形式在新教育学校广泛开展。&&&&&&&&但是,新教育实验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研究团队,以“为中国教育探路”为使命,以帮助人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所关注的教育领域非常宽广,从教师成长到课程研发,从艺术教育到生命教育等等,以每年深度切入一个主题的方式向前推进,同时对研究的品质自我要求甚高,并且作为民间公益机构还受到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等诸多制约,导致对许多践行已久的研究项目,没能及时进行相关的总结、梳理和提升。新教育晨诵项目也是如此。这些年来,一方面新教育晨诵在数千所学校中践行,成为见效最快、操作性最强的特色课程之一,可另一方面,自从十六年前推出的那两本《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研发相关读本,也几乎没有对晨诵理论进行新的全面阐释,对晨诵的操作进行持续的系统整理。诸多一线教师在开展新教育晨诵时,一直缺乏有效指导,存在着诸多不便。经过16年的酝酿,在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基础之上,我们于201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纲要,由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博士、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童喜喜作家联袂主编,由童喜喜担任总统筹反复打磨,两年中整体修订三十余次,局部调整百余次,研发出版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新教育晨诵》系统教材。欢迎订阅《教育*读写生活》——&二、新教育晨诵的必要性&“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开展新教育晨诵,当然是因为儿童需要诗歌。儿童的语言,最接近诗的语言。正如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经说过的那样:“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够说出富有韵律、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在儿童的眼里都是诗意盎然的。真正的诗歌,当然超越了一般的儿童语言。有人称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原因之一就是诗歌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好记好学,便于吟诵传唱。因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难度,远远低于发展音乐、绘画等其他技能的难度,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滋养,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大量的相关调查已经显示,丰富词汇量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原因,同样篇幅内,无论是简洁的童谣童诗、精美的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散文诗,以及一些中外经典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从表达的方式而言,它们都提供着极其丰富的词汇,除此之外还提供着极具个性的表达。学习诗歌自然也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儿童的“诗性”是生命灵性一种展现。诗歌王国中,不仅在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上,诗歌超过了其他文学体裁,同时,经典诗歌擅长用鲜活的意象、丰沛的情感,帮助读者超越生活,把读者带入感同身受的另一种境界。儿童在感悟中所朦胧思考到的哲理,将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清晰,将在行动中悄悄发挥作用。所以,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会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开展新教育晨诵,也是因为中国特别重视诗歌。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尽管这种高度凝练的诗化的表达,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无论如何,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不仅与书法、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互相促进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说学会了诗歌就掌握了中国文化,但诗歌中承载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一部丰富、凝练的中国文化史、中华文明史。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开展新教育晨诵的最重要原因,还因为我们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正生活在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越来越匆忙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奔走中,心灵越来越容易干涸。越来越强劲的网络洪流,又催生了碎片化的表述方式。人们对待外部事物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耐下心来。在经济连续发展数十年的当下,过分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造成的却是精神生活的空虚。在社会各界不断询问“你幸福吗”这一问题的背后,在提出中国梦这一理想的背后,都隐含着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对诗意的生活方式的追寻。诗歌的外在形式,在不经意间吻合了当下人们所需要的简短、紧凑。诗歌的本质内容,又能在最短时间里直击人心,产生巨大的能量。诗歌所提供新的角度,让人重新观照思考当下的物质生活,在重新诠释中,获得生活的价值,创造人生的意义。所以,生活在当下,我们需要用诗歌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上,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欢迎订阅《教育*读写生活》——三、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古今中外,诵读都已存在。新教育晨诵,是扎根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突破式创新的现代课程,是一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坚实理论基础、清晰知识框架的渗透式综合课程。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用仪式感促使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在理念和操作上,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蒙学、读经(经典诵读)运动、华德福的晨诵、一般诗歌教学等各类诵读活动,分别有着部分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但更有本质上的诸多不同。第一,和中国古代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重在行为习惯、核心素养的养成,适度提供适龄的相关知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古代蒙学教育所使用的读本,虽然也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更多是当时根据需求针对儿童临时写作,是当时的非经典。新教育晨诵则强调诵读内容的经典性,是从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依据新教育理念进行遴选。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儿童教育就是从读经开始的。其实,这恰恰是对古代蒙学本质上的误解。古代的儿童教育,更强调行为的养成。如朱熹就提出:“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悌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悌者。”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女儿经》,如明代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等是用四言、六言、杂言的形式讲做人的规范,《小儿语》的开篇就讲:“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当然,古代蒙学同时也注重知识的讲授。除了如《千字文》等书籍中,既讲述做人,也不乏知识的介绍,还有如南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等是用四言或者骈文的形式介绍关于天文、地理、山川、园圃、花草、鸟兽等百科知识。如《名物蒙求》讲天文:“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维霁斯虹,维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如元代王芮的《历代蒙求》、明代李延机的《五言鉴》等是用四言、五言的形式介绍关于历史的知识,《历代蒙求》讲秦朝:“秦都咸阳,始称皇帝。吞灭六国,猛若虎噬。焚书坑儒,变易周制。”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儿童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用韵语、歌诗和偶句针对儿童编写而成,读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但从某种意义上,有些书籍并不只是为儿童编写的读本。以《弟子规》为例,古诗词学家叶嘉莹的弟子黄晓丹博士的研究发现,《弟子规》的读者对象本就不是写给儿童,而是针对欠缺进一步接受教育机会的成年农民而写,希望他们学习后能够粗通法令、懂得规矩,因此全书中完全缺失关于儿童的成长部分。所以,新教育晨诵强调把最美的诗歌给最美的童年,把最合适的经典给最适龄的时光。在中国语言经历了古文到白话文的巨变后,我们对儿童的诵读内容强调阶梯式递进,从儿歌、童谣起步,逐渐过度到童诗、古诗词等其他经典。我们不是为当下儿童临时编写读本,而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选择,完成文化的选编,实现中外的互通,古今的传承。第二,和读经运动相比,新教育晨诵与其相同之处,是汲取了传统的读经运动中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与其不同的是,读经运动一味强调背诵,为未来做准备,新教育晨诵则特别重视所选诗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够理解和感知到的。读经运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主张从幼儿时期开始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主要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直到能够会背。主张读经运动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儿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强,越是年龄小越是容易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财贵语)。所以,当下的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关键是熟读记诵为未来做准备。我们则认为,尽管童年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期,晨诵那些美好的诗歌、经典的确也可以滋润孩子的一生,新教育晨诵也强调所读内容的经典性和熟读成诵的必要性,但是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大量的经典,等长大以后会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背诵如果欠缺了基本理解作为前提,就会成为死记硬背。即使今后在成长中逐渐理解,那也是把当下的认知进行100%的储蓄,为了将来的幸福牺牲了现在的幸福。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所选诗歌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关系,强调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够被儿童理解,指的是“储蓄”和“开支”的平衡。诗歌中20%到30%的内容不能被准确理解,只能被模糊感知,这是“储蓄”,是投资给未来。诗歌中70%到80%的内容能够在当下有所感悟,这是“开支”,这是让当下的生命被鼓舞,当下的心灵被滋养。新教育晨诵既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也不是为了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激发当下状态,调适当下心态,丰富当下的生命,以阅读养成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第三,与华德福的晨颂相比,新教育晨诵汲取了华德福晨颂的仪式感,让诗歌的精神力量通过仪式放大。两者明显的不同是,华德福学校里的晨颂基本上每天都是诵读相同的诗歌,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质,新教育晨诵则是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并且耗时更为节省,操作非常方便。在华德福学校,一般会用一首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每天通常采用同一首诗,即华德福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的《晨颂》:晨光乍泄鸟儿的歌声穿越长空萦绕回环万木的祝福自大地深处泉涌而出我们的心灵苏醒以感激之心融入世界的精神&&&&&&&&接着就是“晨圈”。老师与孩子们围成圆圈,手牵着手,配合歌曲及故事,以韵律运动的方式游戏。故事与歌曲依季节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主题。&&&&&&&&新教育的晨诵汲取了华德福晨诵的仪式感,以及通过音乐、活动等舒展身心的做法,但是与华德福固定的带有一定宗教性质的晨诵内容等不同,我们把晨诵作为一门以诗歌为主体的相对系统完整的课程,时间更为节省,操作也更加方便。新教育晨诵的仪式感,不仅通过相对固定的诵读时间来体现,更主要的是通过每一天都固定的“开启诗”、每个课程主题都相对固定的“主题音乐”来体现。既可以在教室里,放松心灵,舒展身体,进行几分钟的“素读”,也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甚至到相应的场合中,尽量还原现场,在相应情境下强化生命在场的美妙体验。&&&&&&&&第四,和一般的诗歌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和诗歌教学相同的是,所选择的诗歌内容都是符合儿童认知水准,吻合课程需求的,不同的是一般的诗歌教学强调知识的准确理解,晨诵则强调内容的浪漫感知,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工作,新教育晨诵则可以由所有学科老师主持。&&&&&&&&同样作为课程,语文学科的诗歌教学中选择的诗歌,是和新教育晨诵所选择诗歌最为接近的。但是,两者在读法上的不同,却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诗歌教学往往强调学生对诗歌知识与技能的精确掌握,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新教育晨诵则重在强调对诗歌的感受,以及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强调的是诵读者的精神状态。因此,新教育晨诵在强调浪漫感知的过程中,让读者享受诗歌而不是解剖诗歌,让读者的精神状态被诗歌调节,随着叩问而深入内心,不仅完成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积累,更在此过程中被诗歌潜移默化地濡染,润泽心灵,陶冶人格。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诗歌通常是教师解剖的对象,但一位教师在新教育晨诵中,则会因为和儿童共同晨诵一首儿歌,而感到轻松愉悦,甚至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光,心灵变得柔软温暖,在不知不觉中调整了工作的心态,生命的状态。&&&&&&&&另外,虽然新教育晨诵也经常是由语文老师操刀,但晨诵不仅仅涉及语文学科和语言学习,而且晨诵也绝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在许多学校,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等都参与到晨诵PPT的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各科老师都可以主持每天的晨诵课程。曾经有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新教育项目网络培训QQ群中听了好几次语文老师的晨诵经验分享,她也好奇地在数学课开始时进行晨诵,结果发现简单的晨诵之后,学生们精神振奋,学习劲头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未完待续)&&&&&&&&(文章转自新教育研究院《教育 读写生活》杂志。作者单位: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童喜喜,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新教育晨诵》畅销_网易新闻
《新教育晨诵》畅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新教育晨诵》畅销)
本报讯&(记者&吴重生 郑文)&“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师生,每天早晨都会用一首诗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可以说,新教育的教室里,每天都在开《中国诗词大会》。”2月10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第二季比赛已经结束,但他希望通过教育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作为新教育实验区,我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已有6个区100多所中小学全面推行“新教育晨诵”实践活动,成为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先行区。目前,全国加入“新教育晨诵”行列的学校已达3000多所。在每个黎明,我们应该让孩子吟诵什么?这是朱永新带领的新教育实验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个团队早在16年前便开始了晨诵实践,推出了《中华经典诵读本》《英文名篇诵读本》。直到最近,正式推出第一套完整体系的《新教育晨诵》读本。该读本从幼儿园至高中按照学期编写,每学期一册,共26册,每学期16周,每周选诗7首。目前首批推出幼儿园上册、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总计7册。这套书去年8月正式出版,在短短的一周内,首发已超过35万册。朱永新说,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孩子的“诗性”是生命灵性的一种表现。让孩子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会在孩子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鼓舞他们走好诗意的人生。“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朱永新介绍说,《新教育晨诵》强调扎根传统,立足中国,拥抱世界。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蒙学的优秀成果,以现代教育理念精心选编。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翻开《新教育晨诵》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首诗便是韦应物的《闲居寄诸弟》,这是该读本“二十四节气歌”系列中的开篇。“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我们以 中华四季诗韵 为主题,按照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完全采用古诗词为内容展开晨诵。”朱永新说。据了解,早在2012年,作为新教育实验学校之一的浙江萧山银河小学就已开发“以儿童课程为核心的小学入学第一周课程”,借助“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诗歌童谣、有趣的绘本故事以及经典动画影片,润泽他们的心灵。
(原标题:《新教育晨诵》畅销)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新教育晨诵
00:00/00:27
专辑里的节目
Ta的其他专辑
亲,达到预计更新集数后才能申请完结
完结后,专辑将不能增删声音哦;
完结后,如有听众投诉实际未完结,核实后将撤销完结并扣除主播等级值。
确定提交申请吗?
终于更新完成啦~ 很棒棒,给您32个赞!
扫一扫二维码
分享给朋友们听
专辑已完结,无法增删声音,
如需更改,需撤销完结状态
是否撤销完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教育晨诵三年级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