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 冻结资金 汇率资金如何汇回国内,你航是否有相关产品

港股洼地? 超万只私募提前布局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09:08来源: 和讯名家
摘要:私募对港股的热情,已经再也无法阻挡了!
今天恒生指数高开,收盘涨0.63%,国企指数涨0.62%。今年一季度港股走势亮眼,恒指年初以来涨幅10.66%,国企指数涨幅10.97%。南下资金汹涌,私募基金是其中重要生力军。
私募对港股的热情,已经再也无法阻挡了!
据基金君了解,不少私募嗅觉敏锐,早已提前布局港股。在协会备案的证券类私募产品中,有四成左右可以投港股,数量超过1万只!
一些私募早已做起了A+H的投资思路,两地选股票,更加从容,哪里好选哪里。有私募表示今年港股仓位虽没A股高,但贡献了近一半收益!
现在无论是、、、等百亿私募,还是一些中小型私募,遇到基金君就说,港股投资有多好,在港股实现价值投资的理念,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港股今年涨幅领先全球主要市场
来对比一下今年港股表现有多亮眼。
先看指数的涨跌幅。周二,恒生指数高开后于10天线附近争持,最终涨0.63%,报收24345.87点,国企指数涨0.62%,报收10425.89点。今年一季度港股表现靓丽,恒生指数年初以来涨幅10.66%,国企指数涨幅10.97%。
图1:港股今年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今年以来,港股通标的中表现比较亮眼的标的,沪市港股通包括:
图2:沪市港股通今年涨幅居前股票
深市港股通包括:
图3:深市港股通今年涨幅居前股票
南下资金汹涌沪市港股通资金超越沪股通
我们来看看南下资金到底汹涌到什么程度?
每日资金流向能最为直观地体现着南北资金动向。
先看沪港通,在今年以来的56个交易日中,南向的资金流动(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大于沪股通)达到41个交易日,北向流动却只有15个交易日。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通过港股通净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累计达到539.46亿元人民币,而通过沪股通流入A股的资金仅为127.71亿元人民币。
图4:沪股通和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对比
再看深港通,虽然自开通以来深股通一直都比深市港股通的流入资金更多,但今年以来港股通的资金流入明显加快。
Wind数据显示,深股通获得的南来资金累计达到477.62亿元人民币,通过深市流入港股通的资金达到260.3亿元人民币。然而,今年以来港股通有加速迹象,南下的资金达197.9亿元人民币,占开通以来深市港股通总资金量的76%。
图5:深股通和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对比
同时,沪港通的另外两个数据也反映情况。
成交量也反映出港股通现在欣欣向荣的状态。其实,2014年10月沪港通实施以来,一直是沪股通成交更为活跃。但2016年下半年以来,港股通的成交额开始频频超过沪股通。
2015年,沪股通总成交金额为1.47万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成交金额为6203.76亿元人民币;2016年,沪股通的总成交金额为7452.73亿元人民币,沪市港股通的总成交金额为7112.77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沪市港股通总成交金额达到2856.02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沪股通的2094.91亿元人民币。
图6:沪市港股通与沪股通成交金额对比
资金总量也出现了港股通走强的明显趋势。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3月28日,沪港通开通以来通过沪市港股通净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累计达到3711.52亿元人民币,通过沪股通净流入A股的资金为1453.81亿元人民币,前者为后者的2.55倍。
图7:港股通资金总量超越沪股通
超过1万只私募基金可以投港股 厉害了!
先跟基金君来宏观了解一下,现在私募投港股究竟有多火爆?
现在私募遇上基金君就聊港股,很多私募都跟基金君说,旗下产品能开港股通的都开了,能买为啥不买。
有些私募说,他们已经改变投资思路了,再也不局限于我大A股,而是A+H投资思路,两边看,哪边的标的既便宜又优质,就买哪边的。厉害了,Word私募哥。
据海峰科技尽调宝数据统计,目前在协会已备案的27952只证券类私募产品中,共有11198只私募产品可投资港股,占比40.06%,同比去年提高了近11%。其中,北京和聚投资、朱雀投资、富善投资、、重阳投资等百亿私募,都是港股投资的积极分子,旗下有多只产品可投港股。
这个1万多只是指在备案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里写港股、沪港通、深港通的。这么看来,目前,体量真心很庞大,万只私募基金都在涌入港股市场,难怪不火也很难。
此外,海峰科技尽调宝数据还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28日,发行投资港股的私募产品有1705只,较去年同期发行量增长近200%,同比增加528家私募管理人。
海峰科技尽调宝整理了部分私募基金可以投资港股的发行产品数量,比如、、、等都有超过40只产品可投港股,另外,、北京和聚投资、、、等也有超过20只产品可投港股。
图8:私募可投资港股超10只的机构
私募说:今年一半的收益来自港股开发港股产品线
基金君发现,国内私募基金对港股的热情不言而喻。据了解,目前热衷于投资港股的多是一些做基本面研究的私募投资人,有些私募表示港股市场更适合他们的风格、做价值投资,而且现在港股估值仍然较低,北水南下将是长期的过程。
&我们现在的产品基本上都开通了港股通,可以两地投,今年产品近10个点的收益,有一半来自港股的贡献。&北京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广东总经理表示,从去年初他们就积极布局港股,目前已经发行了3、4只港股产品,&我们接触港股十几年,研究周期比较长,但以产品的形式来投资是从去年开始的。&
北京某&公奔私&私募总经理也表示,&我们现在是A+H的投资思路,A股是一部分,港股也会看,把两地结合在一起,比如看好某个行业,会比较在A股有更好的标的还是在港股。&
北京和聚今年打算发力港股投资。相关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存续的产品很多都开通了港股通的渠道,可以投资港股。未来还要开发专门的港股产品。&目前存续的产品以A股为主,港股只是作为配置,但接下来发的产品线就是以港股为主。&
他还表示,北京和聚投资目前有专门的港股投资经理,研究港股9年多,且之前也有A股研究经验,具备跨市场的投研经验,目前驻扎在深圳,去香港也比较方便。同时,北京和聚投资的投研团队是共享的,目前投的公司大部分在内地,可共享研究经验、提供研究支持,长期看好港股投资机会。
抢到港股&头啖汤&后私募接下来怎么投?
既然港股是私募们的钟爱,那来看看私募是怎么选择港股投资标的?
北京某&公奔私&私募总经理就说,现在都是港股、A股哪边好选哪边的标的,从行业比较的角度来看,一是有没有,二是哪边的代表性更强。
他具体说,主要看好几方面:一是地产股,最优秀的地产开发商基本都是南派的公司,不少都在香港上市,比如碧桂园、恒大、融创、龙湖,可选标的范围比A股广,且估值要低很多;二是汽车行业,港股有吉利汽车、华晨中国、北京汽车等,估值较低;三是港股有大量的汽车经销商,A股几乎没有,是今年跑得比较好的行业;四是港股的TMT公司也值得关注;五是香港特有的博彩、腾讯等公司。
在他看来,&现在银行股、保险股价格相差不大,其他大量估值差距巨大,比A股便宜很多、同样公司在香港是5、6折都是我们布局的重点方向。还有,生物制药的公司比较独特值得需要关注,医药两边布置差不多,A股贵一点。但是,目前不会去看的是消费,香港表现比较充分,估值没有特别低估。另外香港能源方面的标的,我们会持续跟踪。&
这位私募还说,之前港股和A股配置的比例是4:6,但是现在港股涨得比较猛,短期会降低一些仓位。
瑞天投资总经理李鹏告诉基金君,投资港股主要基于价值投资的思路,如果是两边都有的标的,港股估值比A股便宜,会更愿意买港股。目前主要布局几个方面:一是港股有、A股没有的公司,能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估值比较低;二是持续成长性不错的行业、公司,比如食品、消费、医药等;三是A+H股中有中国经济增长代表性的公司,如果H股比A股折价很多,H股弹性会更大。
而百亿私募北京和聚投资说今年会发专门的产品线去布局港股,是基于对港股的长期看好。
北京和聚投资则表示,目前投资以中盘股为主,部分盘子太小的公司流动性较差;同时他们投的较大比例是主营业务在国内的公司,因为相对了解,且可以充分发挥投研的优势。&目前没有特别的行业板块倾向,主要是投市值中等,有成长空间、龙头的公司。&
总之,基金君是感受到南下资金的汹涌,私募对港股的爱溢于言表。
最后引用私募说的一段话来结尾。
广东某私募说:&目前无论私募还是公募都希望发一些港股产品,但现在所谓的&头啖汤&,我们是尝到了,但我们觉得港股行情远远没有结束,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因为资金南流趋势还是会持续。&
我们是好买财富旗下针对高净值投资者创设的微信服务平台
一秒快速查私募净值全产品线高端理财定制独家内参全面披露
立即绑定微信,更多VIP权益等着你!公众号:好买臻财VIP微信号:howbuyvip
预约投资顾问 400-700-9665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港股风云
恒指午盘跌近2% 港股的淘金时代来了?
  ===本文导读===  港股的淘金时代来了?
  港股为何如此落寞:H股是否正在被边缘化?   人民币贬值QDII基金受益港股面临重估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四大行业个股有望升值查看恒生指数行情  8月12日消息,今日港股恒生指数低开0.71%,早盘低位大幅震荡。 截止早盘,港股恒生指数跌1.750%,报点;国企指跌1.96%,报 11043.76点;红筹指数跌2.9%,报4352.72点。大市半日成交511.853亿港元。港股通半日净买入5.91亿。  中国海外发展跌6.54%,报23.6港元,半日成交5.024亿港元,领跌蓝筹股。香港交易所跌2.96%,腾讯控股跌3.76%,中国平安跌2.36%,建设银行跌 1.74%。  受大盘下跌影响,早盘航空股集体杀跌,东方航空H股一度跌逾10%,截止早盘跌5.86%。南方航空H股跌8.14%领跌航空股,中国国航跌5.39%,国泰航空跌0.11%。  ===全文阅读===  港股的淘金时代来了?  “美股跌,港股跌;A股跌,港股跌;欧股跌,港股跌;亚太跌,港股跌!”一位投资者2015年7月份在网上的吐槽,道尽投资港股的悲催。  6月下旬至7月上旬,A股因泡沫过大发生股灾,殃及估值不高的港股,恒生指数7月8日盘中一度低见22836点,让众多受低估值吸引而持有港股的投资者很受伤。  在港股此轮大跌前,其估值并不高,但为何也会跟随A股下跌呢?这主要是因为在A股暴跌期间,有大量股票跌停或停牌,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部分同时持有A股与港股的投资者为解燃眉之急,被迫不计成本地抛售港股,从而出现引发港股大跌的第一波推动力。随后,一些国际机构唱空中国,落井下石,又进一步加重了港股的压力。  不过,有迹象显示,港股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以港股通为例,自7月中以来,港股通连续,这已经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期间港股通连续净流出完全不同。  内地资金开始回流港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A股的流动性危机解除后,港股相对于A股的估值优势进一步凸显。以89只同时在内地和香港挂牌的A+H股为例,截至8月7日,仅有4家上家公司的A股股价略低于或等于H股股价,它们分别是万科、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海螺水泥,其余85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价都高于H股股价,其中,有41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价是H股股价的2倍以上。  “市场短期看是投票器,长期看是称重机。”如同大量的水货客来往于香港和内地,搬运奶粉等消费品一样,在资本市场,港股相对于A股的明显低估,同样会对价值投资者构成强大吸引力。  投资港股,既可以沪港通进行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申购(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等间接参与。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通过申购QDII基金等产品来参与是更加省心省力的方式。  目前,富国中国中小盘、汇添富香港优势、华安香港精选、南方香港优选等都是主要投资港股的基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在这些QDII基金中,富国中国中小盘、汇添富香港优势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相对较好,截至8月7日,已分别取得8.21%、4.56%的收益率。  除直接进入港股市场的的QDII基金外,利用沪港通渠道,同时投资A股和港股通的沪港深基金也值得考虑,它们分别是景顺长城沪港深、博时沪港深、富国沪港深等。  对于偏爱指数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则可选择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南方恒生ETF等,它们都是利用港股通来投资恒生指数,具有成本更低,且跟踪指数效率更高的优点。例如,恒生的年管理费率与年托管费率分别为0.5%、0.1%,与主动型基金年管理费率1.5%、年托管费率0.25%相比,要低1.15个百分点。  从估值角度观察,港股已进入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区间。不过,市场在短期仍存在干扰因素,主要是美国有可能在9月加息,从而影响新兴市场的股市表现。鉴于美国加息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被市场提前消化,因此,当这只靴子落地之时,即使构成负面冲击,恐怕难以持久,反而有可能成为一个较佳的中长线买入点。(来源:无界新闻)  港股为何如此“落寞”:H股市场是否正在被边缘化?  2014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新一轮牛市周期的开启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一系列革新给国内和香港两地股市均带来了深远影响。对港股而言,虽然4月初在国内市场高涨情绪的带动下也出现一波上涨,但毕竟仍与A股的表现相去甚远,而且也并没有出现如投资者所期待的在沪港通推动下实现对A股的追赶。不仅如此,在6月份以来A股大跌的波及下,H股同样大幅下挫,基本回吐了年初以来的所有收益。缺乏财富效应、与A股在市场表现和成交额上强烈反差、以及近期低迷的市场情绪,都使得“港股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的声音和讨论开始出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H股市场所展现的一系列特征入手,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和解答。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实际上也是在A股市场从市值规模、流动性和融资功能等各方面迅速崛起、以及未来国内资本账户加大开放步伐的背景下,香港市场将如何寻找自我定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同样结合港股的自身属性和未来两地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给出了我们的看法。  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从同一个起点上,H股大幅落后A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过去这一年中A、H股市场发生了什么。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逐渐触底回升,但在几乎同一个起跑线上,A股与H股市场自此之后的差距却越拉越大(图表1).2014年11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沪港通的正式启动(11月17日),二是中国央行正式开启降息的宽松周期(11月21日宣布非对称性降息)。在对政策放松和改革推进的积极预期下,A股市场开始大幅攀升,上证综指在过去12个月期间累积最高上涨幅度高达150%,更不用说表现更为强劲的创业板指数。  然而,相形之下,H股的表现却显得不温不火,一直没能如预期那样吸引更多国内资金通过沪港通南下进而实现对A股的追赶。虽然4月初前后,受证监会澄清国内公募基金投资沪港通不需要具备QDII资格的刺激下,H股市场出现了一波短暂但非常显著的上涨,同时也伴随着国内资金的大举流入(图表2)。但自此以后,H股市场便开始一蹶不振,不仅再也没能超越前期的高点,反而在进入6月份A股大跌的拖累下大幅下挫,基本回吐了年初以来的所有涨幅,也极大的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具体来看,H股市场在过去一年期间呈现出以下一些典型特征:  后绝对表现上大幅落后A股。2014年7月以来,H股(MSCI中国指数)累积最高上涨38%,但6月份的回调基本上抹去了所有涨幅。而同期上证综指最高上涨超过150%,即使在近期的下跌之后,累计收益仍高达83%(图表1);  风格表现上,“中小盘股票”暴涨暴跌“。在4月初大涨期间,港股中小盘股票(恒生综指中盘和小盘指数)的涨幅显著高于大盘股(图表3),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内对”港A股“和小盘股热情的推动。但随后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回调幅度也同样明显,回吐了与大盘股之间的全部超额收益,呈现出典型的”暴涨暴跌态势;  市场活跃度虽有提升,但于远低于A股。不仅在市场表现上,H股的活跃度也远低于A股。举例而言,相比A股市场动辄1~2万亿人民币的日成交额,H股在4月初高峰时的日成交额也仅刚接近3,000亿港币(图表4)。同样的,相比交投活跃、散户占主导的A股,港股在换手率上与A股市场也存在巨大差距(图表5);  缺乏明显的财富效应;跟跌不跟涨,对投资者情绪伤害较大。即使A股从6月以来出现了大幅的调整,其累积涨幅依然非常可观。然而,反观H股市场却基本已经回吐了所有涨幅,缺乏明显的财富效应。其跟跌不跟涨的走势(从图表6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A股上涨时,两地市场的相关性相对较低;而A股下跌时,相关性则显著升高)、以及前期恐慌阶段由于没有涨跌停板导致的急跌对投资者情绪和信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市场最低迷的时期6月底7月初,港股通出现了启动以来少见的大幅净卖出现象(图表2);  四月初的上涨更多是由国内资金和热情推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港股通国内资金大幅流入,高峰时仅港股通成交就占到整体香港市场成交额~10%(图表7);  但同期海外资金并没有出现相匹配的大规模入(图表8);2))香港中资股(MSCI中国指数)表现明显好于本地股(MSCI香港指数,图表9),而中资股的中小盘又明显好于大盘(特别是所谓的“港A股”,图表3);3)在H股市场大幅上涨时,A/H两地上市公司的溢价水平显著缩窄,特别是其中的小市值公司(图表10);  正是由于这一波上涨行情中国内投资者的参与度更高、或者说并没有在基本面角度得到作为H股市场上绝对主体的海外投资者的认同,因此在随后的下跌过程中,A股去杠杆引发的流动性紧张导致国内投资者被迫减仓H股补充流动性,但却没有海外投资者“接盘”,进而放大了H股与A股的共振、甚至使得其跌幅更深;  海外投资者仍然持相对悲观和怀疑的态度。对于中国市场特别是A股这一波明显脱离基本面情形的大幅上涨,海外投资者仍然持有相对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当前仍然偏弱的基本面(7月份弱于预期)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而直接的表现就是近期持续的出(图表8).  原因何在?――本质上是市场制度和投资者结构的差异;而而A股强势加剧了反差  本质上是两地在市场制度、投资者结构和流动性上的差异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H股与A股市场在指数表现和成交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非什么新的现,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其本质上反映了两地在市场制度、投资者结构和流动性上的差异,这同时也是投资者所普遍熟知的导致同一家公司在两地市场的价格和走势会迥然不同的原因(即AH价差,图表10)。虽然开放程度在近期已有很大提升,但说到底,A股仍然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资本市场。散户占主体决定了从市场表现上看,换手率高、波动率大、投机性强(高杠杆)、且很多时候与基本面脱离程度较大。  而港股市场则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根据港交所的最新统计,以成交额来衡量,海外和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60%(图表9),与A股截然相反。因此更多呈现出价值型投资理念、重视基本面、换手率低,同时制度更为灵活和市场化,多空双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工具来表达观点。我们在图表15中详细对比了两地市场的主要差异。  此外,从估值的角度看,目前香港中资股(MSCI中国)的估值相比标普500指数折让大幅折让43%,处于历史低点,而较亚太地区其他市场也折让24%(图表12~13)。但这更可能是因为在港股市场上占主体的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市场整体看法较为悲观反馈到H股市场上所致,而与香港市场自身的地位并无明显关联。  A股的强势进一步加剧了反差;但H股与自身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除了上述在制度、市场结构、以及流动性等方面存在的本质上的差异外,前期牛市行情中A股在市场表现和成交金额上的迅速崛起等于进一步放大和加剧了与H股市场的反差。  但实际上,如果单纯从H股自身的情况来看,其实并没有出现与其历史情况明显不同的情形。  以成交额举例而言,这也是经常被投资者用来与A股作对比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此轮A股市场上涨过程中成交额的迅速放大拉开了与H股的差距,但是相比自身历史中枢水平来看,即使在近期市场回调之后,港股整体的成交额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萎缩,仍然处于其中枢水平附近(图表8).  具体来看,港股市场年初至今的日均年化换手率为108%,日均交易额1227亿港币。这些变量在过去三年、五年、十年的均值分别是77%、80%和92%;750亿、718亿和657亿。对比之下,年初至今港股的表现依然属于正常的范围。不仅如此,从横向跨市场比较来看,相比同样以海外和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如欧洲和德国等),港股的成交额和换手率也并不逊色,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图表14).  H股市场是否正在被边缘化?  何谓边缘化?――B股的前车之鉴:成交萎缩,失去融资功能  一般意义上讲,所谓边缘化通常是指一个市场缺乏清晰定位、融资功能丧失、交易也明显萎缩、进而失去正常的价格发现功能等。B股即是一个被边缘化市场的典型案例。  B股市场成立于1992年,其初衷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以支持的快速发展。因此最初仅面向海外投资者开放,直到2001年2月证监会才开始允许境内个人投资者参与B股市场。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过渡安排,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提速,B股的定位也日显尴尬,再加上融资功能缺失和成交萎缩等问题的困扰,B股市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困境。具体来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被边缘化的过渡性安排。B股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项过渡性安排,其在制度设计上的内在缺陷、以及围绕未来发展方向、道路和方式上的政策不确定性长期以来阻碍了B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为了降低风险,几乎所有B股公司在首发时均采用私募发行方式,即只面向有限的特资者进行发售,这使得B股市场的投资者基础过于狭窄;  与此同时,随着海外融资渠道的拓宽、特别是1997年以后香港市场H股和红筹股的兴起,B股筹集外资的定位也日趋尴尬、显得可有可无。不仅如此,2002年中国推出QFII制度允许海外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也进一步加剧了B股市场的边缘化;  融资能力缺失。融资能力的缺失是阻碍B股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障碍。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前往香港和美国等境外市场上市,以便能更广阔也更便利地募集到海外资金,B股市场的IPO活动从1998年开始大幅下降,并于2000年后基本销声匿迹(图表16)。与此同时,和配售等再融资活动也少得可怜,B股市场成立以来仅有12起(图表17)。对于大股东而言,由于融资能力缺失,B股上市公司已成为价值不大的空壳,而相比A/B和B/H两地上市公司而言,这种困境对纯B股公司来说更为显著;  对相对A股的折价率高。受到政策不确定性、融资能力缺失和市场定位模糊的拖累,B股市场一直以来颇受国内和全球投资者冷遇,从市场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同一公司B股股价相比对应A股价格往往有较大幅度的折让。从历史数据来看,2002年以来A股相对于B股的市值加权溢价率高达82%(图表18);  成交清淡,流动性不足。A股与B股间的失衡也可以从流动性和换手率的巨大差异中看出。我们在图表17中对比了86支A/B同时上市股票的换手率情况。结果显示,大约有66%的A股在过去三个月日均换手率是其对应B股股票的1~4倍(图表19).  关有关H股市场――你所要知道的一些基本特征  由于近期H股在整体表现和成交额上均被A股大幅超越,市场上有关H股市场是否正在被边缘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在上述对B股边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H股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特征。  全球第六大交易所。截至6月底,香港市场是全球第六大交易所,排在美国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中国上海和深圳、以及日本东京交易所之后,市值规模3.76万亿美元,目前共有1793家上市公司。无论从市值还是从上市公司数来看,港交所与深圳交易所规模都基本相当(图表20);  流动性在成熟市场中并不逊色。虽然无法与体量上远远高出的美国市场以及散户化的A股市场对比,但在同样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其他成熟资本市场中,香港市场无论从成交额还是从换手率的角度来看都并不逊色,与泛欧交易所(Euronext)基本类似(图表20);  融资功能发达,全球排名第二。虽然在市值和成交金额上并不抢眼,但香港市场的融资功能非常发达。根据港交所的统计,香港市场在年的IPO募集资金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从这个角度来看,港股仍然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如此,香港市场的股权再融资活动也非常活跃(图表21~图表22).  中资股占据半壁江山。香港市场的上市主体可以分为中资股(具有中资背景或者主要业务和营收均来自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以及香港本地和外资股,而中资股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狭义定义的H股、红筹股和中资民营股,我们在图表23中详细梳理对比了这几类公司的异同;  整体来看,中资股无论从上市公司数(51%,图表24)还是市值规模上(53%,图表25)都占据了香港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大盘蓝筹股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一大批国企在香港上市,中资股的平均市值要明显高于本地股,这从红筹和H股相比公司数占比更高的市值占比中即可看出。  大小盘公司差异显著。香港市场上大小盘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市值公司众多,但市值规模很小(图表26);2))大市值公司以金融、能源和电信等传统板块为主;小市值公司则集中在消费、科技和医疗保健板块(图表27);3))流动性方面,大市值公司流动性更为充裕,小市值公司成交清淡,日均成交额显著偏低;但从活跃度来看,小盘股的换手率远远高于大盘股,也呈现出与A股类似的散户主导的交易特性(图表28).  由于在市场制度、投资者结构和流动性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映射到市场风格上,我们注意到相对于A股,H股存在以下五点不同:  1)重大盘、轻小盘重大盘、轻小盘。A股市场上小盘股的表现要明显好于H股市场小盘股,且H股小盘相对大盘往往存在一定的估值折价(图表29~图表30);此外,这一点从A/H两地同时上市公司小市值股票往往更高的溢价水平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图表10);  2)重长期、轻短期。H股的换手率远低于A股,反映了机构和海外投资者相对更为长期和价值的投资理念,长期持股而并非频繁交易(图表5);  3)重价值、轻成长。H股市场的价值股明显跑赢成长股,这与A股更多青睐成长股的风格也有明显区别(图表31);  4)重分红、轻增长。高股息率的股票在H股往往更多收到投资的喜爱,其表现也往往好于A股高分红股票(图表32);  5)重实质、轻概念。重实质、轻概念。一些主题概念投资机会如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互联网+等在A股往往会受到更高的关注、并在股价变现上得到印证;而在更注实质效果和基本面影响的H股市场,反应则相对平淡的多。  那么,H股市场是否正在被边缘化呢?  简单而言,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作为体量(上市公司数及市值规模)与深圳交易所相当、流动性与泛欧交易所(Euronext)类似、IPO融资规模全球排名第二的交易所,港股市场在过去一年间A股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确实显得有些落寞,但是被边缘化还远远谈不上。  首先,从市场结构来看,港股市场上超过50%均是中资公司、其中包括一大批蓝筹国企股和行业龙头公司,全球所有上市的中资公司中超过20%均在香港市场,这也决定了港股市场的地位难以被轻而易举的替代;  其次,从融资功能的角度,基于我们之前对B股市场的案例分析,一个被边缘化市场的典型特征是融资功能的丧失。但恰恰相反的是,香港市场的融资功能非常发达,过去两年间全球排名第二,而且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有大批优质中资公司赴香港上市;  再次,从从A股市场可能带来的挑战看,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即使实现法律上的全面开放之后,在政策环境、市场制度、公司治理、投资风格等多方面对海外投资者而言也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期。因此,在A股走向开放和成熟市场的过程中,港股作为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窗口和桥头堡地位依然确立,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最后,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蓬勃发展的国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确实在逐渐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上市中资公司打算退市后重新选择回归A股市场(例如前期的中概股公司私有化潮)。诚然,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持续甚至强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未来更多中国企业有望扩展海外业务的大背景下,同时在成熟金融市场上市将为中资公司“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而港股市场无论从地理位Z、文化环境、还是市场构成上都是中资企业的首选。  因此我们认为,A股的崛起和开放并不一定要以港股被边缘化为代价。港股在市场制度、投资者结构和流动性等方面与A股存在的本质上差异决定了港股市场对海外和机构投资和来说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  长期来看,即使在未来某一个时点,A股市场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开放,比如在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制度上与港股更为接近,香港市场更有可能是与上海和深圳成为中国并列互补的三大交易所而存在,即“一体化”而非被“边缘化”。  A股进一步开放背景下,H股的长期定位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从更长远视角来看,目前投资者所关心的港股是否会被边缘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在A股市场从市值规模、流动性和融资功能等各方面迅速崛起、以及未来国内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香港市场将如何寻找自我定位的问题。  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如果A股市场实现了更大和更广程度上的开放,比如在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制度上与H股更为接近(A股市场上海外投资者比例的提升、或者更多国内投资者参与香港市场),则更有可能的情形是香港成为和上海、深圳一样的全国性的资本市场而存在,如同纳斯达克与纽约交所的关系,即三地市场更加“一体化”而非“边缘化”。  A股开放将从投资者结构和投资风格上与与H股进一步趋同  相比实体经济层面的对外开放程度,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远远落后。横向比较成熟市场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市场,A股市场的海外投资者的参与度最低。以持股市值占比来衡量,上海交易所海外投资者占比仅为1.4%,而英国市场外国投资者占比超过50%,美国市场这一比例为16%,并且相比亚洲地区日本的32%,台湾的25%,韩国的16%,甚至是印度的17%也有很大差距(图表34)。而若以交易量来衡量,A股市场上国内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超过80%,海外投资者交易占比仅1%,这在其他市场中也比较少见(图表35)。这样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明显不相匹配。  展望未来,随着内地市场逐渐实现资本流入与流出双向开放,将助于明显改善当前A股市场散户主导的投资者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换手率、投机性、和不太重视基本面的投资风格,这也是A股迈向更加成熟资本市场的必要过程。  以韩国和台湾的历史经验为例,在实现对外开放之前,二者同样也都是以散户为主导,同样具有高换手率等类似的问题,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加入体系后,外资流入增加,投资者结构更为均衡、投资风格也趋于稳健。具体来看,韩国是在1992年先按照20%的比例权重首次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1996年上调至50%,1998年全比例加入。台湾是在1996年先按照50%的比例加入,1999年MSCI宣布分阶段调升台湾比例,直到2005年调升至100%。目前这两个市场分别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的15.9%和12.1%。加入MSCI指数体系前后外资流向、投资者结构、交易行为、换手率、与全球市场的相关性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  外资流入明显增加:台湾和韩国都是在90年代初开始实施QFII制度,但当时外资并没有立刻涌入,而是在其全额加入MSCI指数体系之后,外资流入才明显增加。  1998年,韩国的海外资金净流入大幅增加,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入了韩国股市和债市。  台湾2005年的外资流入是2000年的三倍,流入股市和债市的比例从60%提升至80%(图表36~图表37).  投资者结构更加均衡:韩国1998年海外投资者持股占比为10%,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快速提升,于2005年达到阶段性的高点23%,目前占比约15%。交易量占比也是趋势性提升,目前占比达到30%。台湾市场海外投资者持股和交易占比在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8年5%左右提升至目前的25%左右(图表35).  投资风格趋于稳健:从换手率指标看,在两个市场对外开放初期,国内个人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换手率差异巨大。随着海外投资者的影响力增加,市场整体的投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国内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趋势性下降,海外投资者换手率一直以来都较为稳定,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图表38~图表39).  H股“不是被”边缘化“、与而是与A”股“一体化”;“异地折价”将逐步消失随着A股的不断崛起和进一步开放,H股与A股市场在投资者结构和投资风格上或进一步趋同,但这将是一个缓慢而动态平衡的过程:1)一方面,A股随着机构和海外投资者比例的提升有望迎来更多海外资金流入、降低换手率、形成更加稳健的投资风格;2))而另一方面,H股也可能随着国内投资者和中资背景资金的增多出现换手率和流动性提升、以及中小盘股票估值中枢上移的情形。  考虑到投资风格仍将主要取决于市场结构、以及参与者主体的构成,我们判断,未来在H股整体上与A股逐渐“一体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同一市场内部不同属性公司(如市值大小、成长/价值等)分化,而跨市场之间同一属性公司趋同的情形,进而形成新的估值中枢。  举例而言,A股的大盘蓝筹股随着长期和价值型投资者的增加,可能将逐步向低换手率、低估值H股大盘股靠拢,参与主体也将以机构和海外投资者居多。而H股的中小盘股票随着国内投资者增多和资金的南下,有望出现类似与A股中小市值公司成交更为活跃、估值提升的情形,其参与主体或将更多趋向于散户化。  实际上,成熟市场上也存在类似的不同属性公司分化、进而形成不同的估值中枢的情形。  以美国为例,过去6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的估值始终稳定在15~20倍左右的中枢附近,而相比之下,纳斯达克和罗素2000(小盘股)的估值水平则明显存在一定的溢价(图表33).  往前看,随着中国资金的出海、以及港股市场上中资背景资金的增多,将有助于港股市场上由于海外投资者占主体导致的“异地折价”的消失,从而促使香港中资股的重估。  未来一体化的A股与港股整体将呈现“大国市场”所对应的合理估值水平。  人民币贬值QDII基金受益港股面临重估   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单日最大降幅,这对、股票市场、贸易等都产生了影响,而一直受累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QDII基金也迎来了“翻身”机会。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外资银行及QDII基金经理了解到,QDII是否将受益于汇兑比率,但人民币债券仓位是否变动还有待观察。  QDII产品吸引力增加  汇率中间价大幅波动之下,QDII产品引发了投资者关注。上海一位QDII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QDII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贬值会带来一定的汇兑收益。“如果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1.86%,那么投资港股和美股的QDII基金,以人民币计价的单位净值可以立即多赚1.86%或少亏1.86%。”   基金经理认为,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充足,则QDII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加,或出现净申购的情况。“现在是美元加速升值期,QDII产品中美元资产占比高的更安全。”海富通相关人士建议。  除了QDII之外,亦有投资者考虑人民币走弱是否为增持人民币债券提供机会。对此渣打银行方面回应称,国际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观察人民币汇率对政策变动做出如何反应,然后再考虑是否调整人民币债券的仓位。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方面,花旗集团中国研究部主管沈明高分析,央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新一步改革,这一制度转变意味着人民“有控制的贬值”的开始。  在他看来,经济增速放慢以及人民银行降息和美联储加息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资本外流。  港股面临价值重估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将产生何种影响也备受关注。综合市场分析,人民币贬值对港股市场、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则较为正面,对A股走势则可能形成拖累。  上海一大型基金公司QDII基金经理认为,短期来看,由于港股为港元标价,因此存在价值重估。  渣打银行则对此分析,一次性贬值1.86%,对市场直接利好可能有限,然而从政策信号的角度来说,因其显示政策制定者保增长的意愿,离岸的港股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  针对外汇市场变动,QDII基金经理也在策略上有所调整。海富通大中华基金基金经理杨铭对记者表示,在操作上,将规避那些人民币贬值对其预期有不利影响的行业,比如航空业。航空公司因购买飞机而有着大量美元负债,人民币贬值将令其产生汇兑损失,尽管不一定最终损害航空公司的基本面,但对于投资者信心有打压,目前选择降低配置。  表示,人民币贬值将降低出口压力,利于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另外,为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央行或在外汇市场买入人民币,长期来看,有利于实体经济复苏。(来源:证券时报)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 四大行业个股有望升值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出境换汇可“货”比三国  目前赴美旅游的花费明显上升,如果用信用卡刷了美元一定要及时还上  昨日的朋友圈中,接连霸占着刷屏头条的股市终于被挤下来了,抢了头条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单日最大降幅”。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也意味着去美国留学、旅游、购物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了。  行情人民币兑美元贬1.86%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跌1136个基点,贬值1.86%,创汇改以来单日最大降幅。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6.336,相对中间价贬值1.7%。  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下跌,原因在于央行更改了报价规则。央行昨日发布声明,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自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在更改规则前,第二天敲定中间价时不用参考前一天的情况,如今则更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情况。  影响一美元账单变贵了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或许是个好事,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就不那么令人高兴了。  “我一直拖着没有去换汇,没想到今天就跌了,太让人意外了。”家住渝北区的陈欣然原定于下周赴美国旅游,“我准备换500美元现金的,之前的价格我看了下,基本上在6.22左右,这样算下来500美元就需要3110元人民币。没想到昨天人民币一下子就跌了,换500美元大概需要3161元,多了50元。”  同样心痛的还有上个月底刚从美国旅游归国的钱女士,她手中仍有美元信用卡账单没还清,她的美元账单一共有3268美金,按购物时的汇率计算需还款20330.23元人民币,但按昨日的价格计算,则需要20706元了,白白多出了400多元。  影响二美代商家也心塞  在淘宝上,美代(从美国代购)商家比较受欢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让美代们有点“心塞”。  在淘宝做代购的“小迪殿堂”介绍说,人民币昨天的贬值,将她打了个措手不及,“周三正好去购物,我卖的一款散粉在美国的含税价格是65.25美元,前几天我给出的代购价格是454元人民币,但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至少要462.5元人民币才行,这么一来,我就亏了8块。”  对策一换汇要“货”比三国  实际上,目前汇率的变动对于单纯的出境游影响并不算太大,因为人民币兑美元虽然在贬值,但是对其他货币则不一定贬值。例如,日元昨日对人民币还在贬值,100日元对人民币昨日贬值了109个基点。  此外,欧元、英镑等货币虽然昨日对人民币升值,但幅度很小。目前,去欧洲和美国购买奢侈品是不少中国游客的目标。以奢侈品牌LV为例,一款带肩带的speedy25手提袋,在美国的售价是1370美金,以昨日的汇率计算,为8662.78人民币;在法国售价的是98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则是6847.35元,价格差距十分明显。所以,市民当下出境游时,一定要“货比三国”。  对策二可投资美元资产  有一定资产基础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美元资产作为投资对象。早在半个月前,诺亚财富中西区域CEO栗亮就对记者表示,今年除人民币外所有货币兑美元都是贬值,人民币存在贬值的风险。因此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选择美元类资产作为投资对象。  股市影响&  人民币贬值  四大行业个股有望升值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跌,股市相关板块对此反应强烈。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股市机会在哪里?为此,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券商人士。  航空股金融股重挫  华龙证券牛阳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降低提升了航空股的外债负担,令航空板块股受到夹击。昨日,、南方航空分别重挫7%以上,中国国航、春秋航空也有5%以上的跌幅。香港股市航空股更惨,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H股分别大跌18.06%、16.39%、12.81%。  此外,人民币贬值,将导致本币资产估值下降,金融、地产等相关板块或难以维持较高的估值,因此,昨日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类股票的平均跌幅仅次于航空股。  四大板块有望受益  人民币贬值会对部分板块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业内人士认为,纺织、钢铁、航运、化工等四大板块有望受益。  申万宏源李喻表示,人民币贬值,将提升纺织服装等出口导向企业的业绩。昨日,纺织服装板块中的美邦服饰、罗莱家纺、鲁泰A等个股均封死涨停,七匹狼、希努尔、探路者的涨幅也在4%以上。  人民币贬值对机械、家电等行业的出口也有间接促进作用,这些行业的产量如果上升,有望带动国内钢材市场好转。因此,昨日钢铁股普遍走高,本钢板材、八一钢铁大涨逾9%。  此外,人民币贬值也将给航运业和一些出口型化工企业带来业绩提升机会,国风塑业、巨化股份等个股昨日也分别上涨逾9%。(来源: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DF101)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航空港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