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的稻虾养殖基地地怎么交企业所得税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 潜江走出小龙虾生态养殖标准化之路
潜江“虾稻共作”示范基地
  荆楚网消息(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胡定平)一道“潜江油焖小龙虾”,风靡武汉餐桌的一记“重磅”,大有“红”遍全国之势。需求增长之猛让小龙虾身价倍增。作为“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美誉的湖北省潜江市,不断探索小龙虾生态养殖新模式,实现“虾稻共作”,走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小龙虾绿色生态养殖标准化之路。
  4月的潜江乡村,广袤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农民在忙碌着春耕春种。4月26日,在关庙办事处的一片水田边,熊建良看着流向稻田里的涓涓清水,脸上满是憧憬。去年底,在北京做餐饮生意、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他来到潜江,投资100多万元流转500亩水田养殖小龙虾,短短4个月,寻找基地、流转土地、修整田块、铺设电网……一切准备就绪,“来这里养龙虾特有信心。”
  熊建良所说的“信心”来自于“虾稻共作”。近几年来,潜江市相继制订了《稻田养虾技术操作规程》、《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2013年5月《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由中国渔业协会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和实施。
  “‘虾稻共作’让我们企业找到了方向。”曾经为虾源一度一筹莫展的湖北虾乡食品公司总经理刘军今年干劲十足,这几天他四处忙碌,联系合适的虾苗。“再过段时间,就要投虾苗了。”去年, 刘军牵头成立了千特水稻种植合作社,网罗2000多名社员,全部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种养,基地面积达到1.5万多亩,不仅解决了企业“收虾难”,还带动农民养虾亩平收入达5000多元。
  “全程注重质量安全。”潜江市市长黄剑雄告诉记者,潜江市2009年起就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去年还在全市23个乡镇办(场)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划拨专项经费,安排专人监管,对“虾稻共作”重点监控,确保全程标准化生产,今年市委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的监管制度。2013年4月,“潜江龙虾”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均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
  严格的标准化带来的是品质的大幅提升。潜江华山、莱克公司出口的小龙虾系列产品,在欧美多次“苛刻”的检测中,无一例超标,潜江小龙虾市场美誉度不断提高,俏销国内外市场。
  不仅是小龙虾,“共作”的稻米身价也随之倍涨。去年,潜江“虾乡稻”以绿色生态,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口味清香等优点,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在湖北省农业部门组织的水稻品质检测中,“虾乡稻”各项指标列全省第一名。2013年底,该大米又顺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湖北特色农业品牌。尽管价格虽然比普通大米高很多,但仍然十分抢手,远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去年全市小龙虾稻田养殖面积23万亩,龙虾产量3.2万吨,优质稻米13.8万吨,产值13.5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2.4%,亩平效益5400元,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今年面积有望达到25万亩。”黄剑雄说。
(作者:&&编辑:王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导读:虾稻共作养殖模式调查研究,一、模式起源,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对该养殖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小龙虾养殖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主要以稻虾连作模式为主,江苏以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模式,三、虾稻共养模式优点,3、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六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调查研究
一、模式起源
2001年,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即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每亩田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研究,针对只能收获一季虾,并且养虾和种稻时间冲突,到了插秧季节小龙虾生长规格不达标等问题,对该养殖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
所谓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将稻沟由原来的1m宽、0.8m深小沟,改挖成4m宽、1.5m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
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每亩田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还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保证了成虾的质量和规格。
二、地域政策优势
小龙虾养殖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北、江苏、安徽为主。湖北主要以稻虾连作模式为主,江苏以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模式。
三、虾稻共养模式优点
1、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2、使用的是无公害农药,使用次数比常规稻田要少,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3、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但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通过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83%的水稻产量远比同等面积水稻增产许多。
4、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
四、经济效益
以今年潜江市虾稻共养收益为例:平均一亩田地产200多斤小龙虾,按规格不同,虾贩出价15—30多元/斤,每亩田地小龙虾收益能够达到元/亩;每亩田能够平均产稻1200斤,每斤售价1.9元/斤,每亩田水稻产值能达到2280元/亩。一年每亩田稻虾总产值能够达到元/亩。
五、产业发展升级
1、小龙虾产业前景很好,目前产业正逐步走向正轨,繁育中心是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最根本的一种措施,好的种苗能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湖北省曾提出要花3个6000万打造小龙虾完整产业链,特别提出要用一个6000万元建两个繁育基地。可借鉴鄂州市经验,建设规模化的小龙虾种苗基地。
六、养殖技术要点
1. 克氏原螯虾双季共生模式
(1)双季共生模式之一
每年4月份至5月初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每亩放养35kg左右幼虾,每公斤130尾左右。7月底8月初达到40g左右商品虾,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可达150kg。然后每亩再放养20kg左右优质留种亲虾,雌雄性比3:1,让其自行繁殖与孵化。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也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如此往复循环。
(2)双季共生模式之二
每年7—8月份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将克氏原螯虾亲虾按雌雄性比3:1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或者9月份克氏原螯虾抱卵虾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孵化。一般每亩放养克氏原螯虾抱卵虾15kg。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也可达150kg。如此往复循环。
2. 克氏原螯虾单季共生模式
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1200元。
1、稻田的条件与准备。稻田的面积宜大,一般几十亩至上百亩。田埂较高,能关住40-60cm的水深。田埂内沿四周开挖宽1.0—1.5m,深0.8m的沟,面积较大的田,中间还要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沟宽0.5—1.0m,深0.5m。其它准备与前述的稻田养虾相同。
2、克氏原螫虾的放养。中稻和克氏原螯虾的连作,在克氏原螯虾的放养上有三种模式。
(1)放种虾模式。每年的7—9月份,在中稻收割之前1—2个月,往稻田的水沟中投放经挑选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投放量每亩40g左右的亲虾15-20kg,雌雄比例3:1。亲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亲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稻田的排水、晒田、割谷照常进行。中稻收割后随即灌水,施放腐熟的有机草粪肥,培肥水质。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2)投放抱卵虾模式。每年的8—10月份当中稻收割前后,往稻田中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每亩12—15kg。抱卵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人工饲料,但要投施一些牛粪、猪粪、鸡粪等腐熟的农家肥,培肥水质。抱卵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及猪、牛粪。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3)投放幼虾模式。每年的9月份当中稻收割后,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
干深20cm左右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往稻田中投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投施量在250—300kg,均匀地投撤在稻田中,没于水下,培肥水质。往稻田中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2—3万尾/亩,在天然饵料生物不丰富时,可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糜、动物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
上述三种模式整个秋冬季,注重投肥、投草,培肥水质。一般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草粪肥。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可不投饲料,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可适当投喂鱼糜、螺蚌肉等人工饲料,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当水温低于15℃,可不投喂。冬季克氏原螯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月份水温回升后从洞穴出来。此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螯虾生长。并加强投草、投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约50—100kg;每半个月投一次发酵的猪牛粪,约50-100kg。有条件的每日还可适当投喂人工饲料,以加快螯虾的生长。可用的饲料有鲤鱼的人工配合饲料,饼粕、谷粉,碎的螺、蚌及动物屠宰场酌下脚料等,投喂量以稻田存虾重量蚓2%加减,傍晚投喂。人工饲料、饼粕、谷粉等在养殖前期每亩投量在500g左右,养殖中后期每亩可投g;螺蚌肉可适当多投。3月底用地笼开始捕虾,捕大留小,一直到6月初中稻田整田前,将田中的克氏原螫虾全部捕起。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注意施肥、用药和灌水。
一、稻田工程建造
稻田工程建造包括田埂加固、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环沟、田间沟、遮阴棚等。环沟指沿田埂四周开挖虾沟,宽1.0—1.5m,深0.8m。田间沟指在面积较大的稻田中间开挖的十字沟。其沟宽0.5—1.0m,深0.5m。
二、幼虾放养
幼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施足基肥。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央视首次直播潜江“虾稻共作”春耕生产(组图)_网易新闻
央视首次直播潜江“虾稻共作”春耕生产(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央视首次直播潜江“虾稻共作”春耕生产(组图))
直播现场现场通过手机观看直播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李理)正值虾苗投放的关键时节,虾农们常日在虾田里忙碌着。4月23日清早,天未大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组走进潜江市熊口镇瞄场村,对潜江市“虾稻共作”养殖基地的春耕生产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
  “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不仅面积很大,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帮助了很多老百姓脱贫致富。此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能够达到完全不采用农药化肥的程度,这可以让我们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非常值得很多地方去借鉴和学习。”中央电视台湖北记者站记者佘利霞说。
  据悉,潜江小龙虾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从业人数达6万人以上,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央视财经频道的高度关注。4月22日上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组的记者来到潜江市潜网电商公司,详细了解公司小龙虾网上销售情况。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推出系列报道“来自一线的报告——春耕直播”,首次对潜江市虾稻共作养殖基地的春耕生产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
本文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稻虾兼作养殖技术_百度知道
稻虾兼作养殖技术
稻虾兼作养殖技术
我有更好的答案
  稻虾兼作养殖技术:  一、稻田环境条件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  1、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 m,沟深1m-1.5m。稻田面积达到10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埂宽5-6m,顶部宽2m-3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  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田螺(投8-10个/㎡),河蚌(放3-4个/㎡)等。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投放管理  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初次养殖的8月底至9月,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已养的稻田每亩投放5-10kg。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亲虾应从养殖场或天然水域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色泽好的小龙虾,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亲虾按雌、雄性比2-3:1投放。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  投放幼虾模式有两种,一是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虾苗,每亩投放规格为2-3cm的虾苗1.5万尾左右。二是在4-5月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虾,每亩投放规格为3-4cm的幼虾1万尾左右。  五、饲养管理  1、投饲  8月底投放的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1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水草用量为150kg/亩。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调整。  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水草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可用的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2、施肥  亲虾或虾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农家肥(猪、牛、鸡粪)100-200kg/亩。追施腐熟农家肥用量为50kg/亩-100kg/亩。在稻田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可全程使用酵素菌虾蟹专用肥。施用前,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每次3kg/亩,每月施用3次,保持水质透明度35厘米。  六、巡查与调控水深  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  七、水稻栽培  1、水稻品种选择  养虾稻田一般只种一季中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  2、稻田整地  稻田整理时,田间如存有大量小龙虾,为保证小龙虾不受影响,建议采用稻田免耕抛秧技术和围埂方法。  3、施肥  施足底肥,每亩施用生物有机肥4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  4、秧苗移植  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无论是采用抛秧法还是常规栽秧,都要充分发挥宽行稀植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以30cm×15cm为宜,以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5、水位控制  稻田水位控制基本原则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虾沟为保障,确保不伤虾。3月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逐渐提高至50-60cm;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控制在30cm左右;越冬期间适当提高水位进行保温,控制在40-50cm。  6、科学晒田  晒田总体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即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导致环沟小龙虾密度因长时间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八、收获上市  1、成虾捕捞  (1)捕捞时间。第一季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中下旬结束。第二季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2)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g/尾以上。  (3)捕捞方法。虾稻共作模式中,成虾捕捞时间至为关键,为延长小龙虾生长时间,提高小龙虾规格,提升小龙虾产品质量,一般要求小龙虾达到最佳规格后开始起捕。  采用网目2.5-3.0cm的大网口地笼进行捕捞。开始捕捞时,不需排水,直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之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再集中于虾沟中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在收虾笼时,应将捕获到的小龙虾进行挑选,将达到商品的小龙虾挑出,将幼虾马上放入稻田,并勿使幼虾挤压,避免弄伤虾体。  九、幼虾补放  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亩补放3-4cm幼虾尾。幼虾从周边虾稻连作稻田或湖泊、沟渠中采集。挑选好的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5kg,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h(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十、亲虾留存  由于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还存在着买苗难、运输成活率低等问题,为满足稻田养虾的虾种需求,我们建议:在8-9月份成虾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应捕小留大,目的是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的亲虾。要求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20kg。
采纳率:8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江虾稻连作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