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乙酯红外光谱官能团对照表分析第一个肩峰是什么官能团


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解析


? 可靠谱图的获得 ? 制样技术 ? 分析未知物的红外光谱图,必须强调样品的纯 度 ? 尽可能的纯化样品,前期工作较为烦琐但为后 期谱图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 不同的制样方法涉及聚集态结构,红外光谱图略 有差别,查阅标准谱图时需要考虑。 ? 借助辅助分析手段

? 结合其他分析仪器的测试数据

红外光谱谱带的三个重要特征


? 谱带的位置 谱带的位置是指示特定基团存在最有用的特征,由于若干 不同的基团可能在相同的频率区出现,判断时要特别慎重。 ? 形状 谱带的形状也能得到基团的有关信息,这些对于鉴定特殊 基团的存在很有用。 如:酰胺基团的(C=O)和烯类的(C=C)的伸缩振动均在 1650cm-1附近产生吸收,但酰胺基团的羰基大都形成氢键, 其谱带较宽,很容易与烯类的谱带区别。 OH与NH的区别在于OH是宽的大包,而NH则是中强尖峰。 ? 相对强度 在分子中极性较强的基团产生强的吸收带。如羰基和醚键 的谱带就很强。

? 结构判断中的否定法


如果已知某波数范围的谱带对某个基团是特征 的,在谱图中的这个波数区域如果没有谱带存在 时,就可以判断某些基团在分子中不存在。

对于否定法应用的特征基团频率


分析红外谱图中最强的吸收带-较大程度的反映了化合物的结构特

征,确定化合物中主要官能团,然后再分析其它较特征的谱带。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把肯定法和否定法,以及直接法联合使 用,以便正确快速的作出判断。


注意: 从一个谱带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必须从几个波数区域谱带的组合来判断某
? ? ? ? 了解样品的来源、背景 图谱解析“三先三后”原则 先观察特征区,推测化合物可能的官能团,判断化合物类型。 再查看指纹区,反映整个分子结构的特点 ? 在考虑最强谱带时,也不能放弃弱的谱带,有时弱的谱带 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天然橡胶的特征吸收就在830 cm- 1 ? 注意相关峰,在特征区找到一个谱带的归属,还应在指纹 区找到旁证,如此才能最后确定官能团的归属。 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对谱带引起的位移 对归属不明确或有疑问的谱带的指认 由指纹区的吸收峰与已知的化合物的谱图或标准谱图对比,可 以判断未知物与已知物结构是否相同。 注意运用其它分析的结果。
? 分析谱图的难点是指定特征峰的归属。当一个化 合物中含有数个官能团而他们的吸收峰出现的范 围重叠时,指认其归属需要依靠若干辅助手段: – 同位素取代法 – 溶剂移动法 – 形成复合物 – 化学方法 – 模型化合物对比法
? 采用结构大同小异的化合物对比某些区内的吸收峰 ,可以确定官能团特征峰的位置。 ? 例:生物碱的环内双键的推定 ? 样品在双键和芳环骨架区有三个峰:1618、1610、 1576cm-1

为了正确的解析谱图,要注意以下各点: ? 注意了解红外光谱的特征 ? 了解制样方法 ? 排除“假谱带” ? 常见的有:水的吸收,在3400、1640和 650cm-1;CO2的吸收,在2350和667cm-1; ? 还有处理样品时重结晶的溶剂、合成产品中未 反应完的反应物或副产物等,都可能引起干扰。 ? 注意识别倍频和合频
? cm-1,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N、 C或S等原子。 ? cm-1为叁键和累积双键区, 主要包括碳碳 、 碳氮等叁键的伸缩振动,以及-C=C=C、-C=C=O等 累积双键的不对称性伸缩振动。 ? cm-1为双键伸缩振动区;该区域主要包括 三种伸缩振动: C=O伸缩振动出现在cm-1 ,是红外光 谱中特征的且往往是最强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断酮 类、醛类、酸类、酯类以及酸酐等有机化合物。酸酐 的羰基吸收带由于振动耦合而呈现双峰。
? 1500cm-1 ~ 900cm-1区域是C-O、C-N、C-F、 C-P、C-S、 P-O、Si-O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 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 900 ~ 650 cm-1区域的某些吸收峰可用来确认 双键化合物的顺反构型; 利用以上区域中苯环的C-H面外变形振动吸 收峰和 cm-1区域苯的倍频或组合频 吸收峰,可以共同配合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

红外光谱区域可能出现的振动类型及对应的基团

烷烃(各类甲基和亚甲基)


? 饱和碳氢化合物的特征峰: – cm-1, 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峰 – cm-1 碳氢键的弯曲振动峰 – cm-1碳-碳骨架的振动峰 – 750~720cm-1碳-碳骨架的振动峰

碳~氢振动类型(饱和型)


? ? ? ? ? ? Ⅰ区用于确定C-H是否为饱和烃,吸收谱带低于3000cm-1 ,则为饱和烃类。需要确定甲基和亚甲基的存在。 有1450cm-1、1375cm-1吸收带表示C-CH3的存在。1465cm-1 则表示-CH2-的存在,但强电负性原子使吸收峰位移发生 变化。 cm-1吸收带表示C-CH3的存在,利用吸收峰形 位 置判断烷烃的分叉情况,可以确定C-CH3的种类。 若只有CH2振动谱带而无C-CH3谱带则应考虑环状化合物存 在的可能。 若CH2和CH3谱带都在,又无双键和三键,则可认为是饱和 脂肪化合物,725cm-1的峰表示碳链的个数大于4。 连在有孤对电子对原子上的甲基,对称伸缩振动在低波 数区,而对称弯曲振动峰波数升高。

823 ?=CH 三取代烯烃,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仅有一个吸收谱带

0

炔烃和三键连双键化合物

0

3-甲基1,2-丙二烯


? 苯及其衍生物的特征吸收
– 苯环的碳氢伸缩和弯曲振动 ? cm-1,碳氢伸缩振动 ? cm-1面外振动的倍频 ? cm-1 面内弯曲振动 ? 900~665cm-1面外弯曲振动

由于存在硝基与苯环的强烈共轭现象,面外弯曲振动吸收 谱带位移改变较大,不适合做定位峰使用

碳-氢振动类型(不饱和型)


? 若C-H伸缩振动吸收带高于3000cm-1可能有不饱和键, 需进一步看1650cm-1~1610cm-1 判断是否有双键存在 。 1600cm-1、1500cm-1的中强谱带通常表示芳环的存在, 芳环上有极性取代基时,芳环骨架振动变为强谱带。

1660cm-1 ~1610cm-1表示双键的存在,无此谱带时双键 仍可能存在。


3250cm-1的中强谱带和2210cm-1的弱谱带,以及另一个 中强谱带出现在2115cm-1时,表示有三键存在,无此谱 带时三键仍可能存在。如确定了化合物是不饱和的, 可以在909 cm-1 ~650cm-1处找到取代基的位置。

醇、酚、糖和苷 ? 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


– cm-1的羟基伸缩振动 – cm-1的C-OH伸缩振动和羟基的弯曲振动

? 醇与酚类的区别 ? 羟基与其他基团的区别

0


? 分子中含有羟基较多,特征峰为O-H的伸缩振 动和碳氧键的伸缩振动;
? 羟基的伸缩振动: 3800~3200cm-1,由许多小肩峰组 成的强宽峰; ? 碳氧的伸缩振动:1200~1300cm-1范围内,最强峰, 是判断糖类最有价值的信息之一。 ? 糖环的骨架振动,在930~900cm-1和785~755cm-1区 内。

? 因只有羟基、碳氢和碳氧碳键,整个光谱的吸收 峰较少,并因氢键形成,大多数峰宽且钝。

羟基OH振动谱带与结构类型

可采用羟基乙酰化观测酯基峰的位置来区别。 羟基在3300cm-1 ~2500cm-1区出现较宽的吸收,在 1700cm-1强峰,在1300~2500cm-1有C-O吸收,在920cm-1 有羟基面外振动,则为羧酸羟基。

胺 铵盐化合物 ? 胺类化合物的特征

? 亚胺类化合物的特征

? 脂肪胺: 除上述NH伸缩振动外,另有烷烃特征吸收峰; cm-1是NH 的面内弯曲振动, cm-1为 C-N的伸缩振动,900cm-1 ~800cm-1 面内摇摆振动宽峰; ? 芳香胺:除胺类化合物特征吸收,还有苯环的特征, N-H 伸缩振动波数比较高些,C-N的伸缩振动特征峰与胺类型有 关,芳香伯胺在1650~1590cm-1为NH2的面内弯曲, 910 ~650cm-1为NH的面外弯曲振动,与苯环的取代基定位峰 区间900~660cm-1重叠。

0


胺类成盐,NH峰发生变化,铵盐离子明显在 cm-1间出现中等强度吸收峰,铵盐的类 型不同位置有所不同。
? 伯胺盐: N-H伸缩振动cm-1间强宽吸收,2000cm1附近的谱带为最显著; cm-1和 cm-1附 近有有强NH3+弯曲振动谱带。 ? 仲胺盐: N-H伸缩振动cm-1有强宽吸收,并有多 重谱带延伸到2273cm-1附近;cm-1有强吸收,并 在812~800cm-1有NH2+弯曲振动谱带。 ? 叔胺盐: N-H伸缩振动在cm-1, ? 季胺盐:没有N-H伸缩振动

氨基和羟基吸收峰的区分


? VOH峰波数比VNH 峰稍高 缔合羟基峰移往低波数,易与N-H峰重叠,峰形 变宽,而氨基峰较尖。

? 可利用胺的碱性,将其形成盐


成盐后,游离氨基峰消失,在低波数 cm-1区出现各种强度的VNH3+ 特征峰 ,并在cm-1有一中等强度以下的“胺 盐”峰 。

0

醚,环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 醚的吸收与C-O-C结构的伸缩振动有关,有较强 的吸收谱带,也包含与分子内其他振动的偶合 ,是醚的红外光谱的唯一特征。
? 脂肪醚:特征吸收在cm-1区域, C-O-C的 不对称伸缩振动。 ? 环醚:因环的大小而异, C-O-C的伸缩振动逐渐移向 低波数区。 ? 芳香醚: =C-O-C的伸缩振动cm-1, =CO-C的伸缩振动cm-1。 ? 乙烯基醚:=C-O-C的两个吸收峰出现在1200cm-1和 1050cm-1附近,C=C的伸缩振动谱带出现在 cm-1区域,比烯烃双键谱带具有更高的强 度。
? 环氧环(三元环醚)的伸缩振动和环“呼吸”; VasC-O 在1250cm-1附近;环骨架振动在950~810cm-1, 860~750cm-1区域;推测有无三元环醚此二峰为主要依据。 ? 环氧环C-H伸缩振动在cm-1之间。 ? 缩酮(醛)和半缩酮(醛) VasC-O在cm-1,其与醚类的区分,固相以出峰的数目 为依据。 ? 过氧化物;

? 由于C-O键存在于酯、醇、酸、缩醛和缩酮等化 合物中,单靠其难以判断,只有在观察不到有羰 基和羟基吸收谱带,才可以判断是否有醚的吸收 带。 ? 醚类、缩醛与缩酮的区分:固相光谱中以出现峰 的多少为依据。缩酮类在cm-1区出现 二个以上宽而强吸收峰。 ? 要确定该区域的吸收峰来自C-O-C键,可采用氘 代法 和形成复合物法进行确认。


? 过氧化合物中-O-O-是对称的,在红外光谱上为 弱吸收,其特征峰较难确定。
? 脂肪族:890~771cm-1有一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对 未知结构判断实用价值有限。 ? 芳香族:1000cm-1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峰; ? 脂肪-芳香过氧化物: 在870cm-11000cm-1附近分别 出现吸收峰。

物理状态; 相邻取代基的电性效应的影响; 二个振动频率的偶合; 氢键(分子间和分子内的); 环的张力;


? 羰基的伸缩振动峰:出现对称和不对称振动吸收峰,开 链的酸酐在1850~1800cm-1和1799~1740cm-1两处,而有 张力的环状酸酐在1870~1820cm-1和1810~1750cm-1,与 结构有关; ? 碳氧键的伸缩振动峰:为宽而强的吸收峰,开链酸酐在 1175~1050cm-1处,环状酸酐在1310~1200cm-1附近, 950~900cm-1中强峰,可能是与羰基相连的碳氧吸收。 – 脂肪酸酐:羰基出现在1820及1760cm-1且强度相等,CO键 在cm-1,950cm-1是酸酐的中强吸收,无苯环 的特征。

– 芳香酸酐:羰基出现在1770及1730cm-1且强度相差较大 ,强C-O键在1250cm-1,1150cm-1是醚键的中强吸收,酸酐


的另一特征在910cm-1,还要有苯环的特征。

0

醛基的特征谱带: 羰基伸缩振动和碳-氢伸缩振动;

直链脂肪醛易以多聚体存在,cm-1和 cm-1有宽而强的醚键振动吸收峰。

0

0


? 酮类的羰基特征吸收峰是唯一的特征,

收带在1350cm-1 ~1150cm-1;也为较强峰,是确定酮类 的另一重要依据. – 若在cm-1有第一强吸收,在1325~ 1215cm-1有中强吸收,有CH3、CH2吸收,则为饱和脂 肪酮。 – 羰基峰处于cm-1区,同时在cm1有尖锐的碳碳双键吸收峰,为α,β-不饱和烯酮。 –

羧酸及羧酸盐的特征吸收


? 羧酸的特征吸收: – 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带出现在1690cm-1~1710cm-1, – 酸的羟基的伸缩特征吸收带3000~2500cm-1 有一系列明 显的小峰, – 羧基的C-O伸缩和羟基面内弯曲振动,1440~1395cm-1 ,1320~1220cm-1为羟基变形振动,930 cm-1为羟基面 外弯曲振动,1300cm-1 ~1200cm-1为羟基与碳氧的偶合 强吸收。 ? 脂肪酸:羰基吸收在1700cm-1 ~1725cm–1,有饱和碳氢振动 的特征吸收。 ? 芳香酸:羰基吸收在1680cm-1 ~1700cm–1,有不饱和碳氢振 动的特征吸收。
? 酯类的特征峰是羰基和碳氧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 羰基吸收带在1690cm-1~1740cm-1,是全谱中的最强峰, – 酯类的碳氧键特征吸收带在1300cm-1 ~1000cm-1有一系列明 显的强吸收带,具有强特征性。 – 羰基的倍频峰在3450cm-1,较常见; ? 脂肪酸酯: ~660cm-1有苯环取代 强峰。
? 酰胺的特征吸收主要出现N-H伸缩振动,羰基伸缩 振动及N-H面内弯曲振动。
? N-H伸缩振动吸收峰大于3000cm-1,峰形、位置与结构和 物态有关;

? 酰胺Ⅴ为伯仲酰胺在700~650cm-1有酰胺NH的面外弯曲 振动。

0

氨基酸和铵盐的特征吸收谱带


? 氨基酸结构有内盐、羧基游离氨基成盐酸 性盐和羧基成盐氨基游离碱式盐三种存在 形式 ? 氨基正离子的伸缩振动 ? 氨基正离子的弯曲振动 ? 羰基的伸缩振动 ? C-N键的伸缩振动

0


–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cm-1和cm-1 的强吸收是C-NO2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 –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不对称伸缩振动位于1550~ 1510cm-1,对称振动位于1365~1335cm-1,在850cm-1或 750cm-1附近出现碳氮的伸缩和弯曲振动吸收; – 硝酸酯:不对称伸缩振动位于1550~1510cm-1,对称振

有机硫化物的特征吸收谱带


? 砜和亚砜的特征谱带 ? S=O的伸缩振动 ? 巯基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 S-H的伸缩振动 ? 磺酸酯/盐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 硫酸酯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 含硫羰基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 C=S的伸缩振动

0

4-25 无机离子的特征吸收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2)分析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 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cm-1)。

3.炔烃:伸缩振动(cm-1)

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

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常用此频区的吸收判别异构体。

5.醇和酚: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

O-H 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cm-1,为尖锐的吸收峰,

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cm-1,为宽的吸收峰;

6. 醚特征吸收:cm-1 的伸缩振动

脂肪醚:cm-1 一个强的吸收峰

芳香醚:两个C-O伸缩振动吸收:cm-1(为Ar-O伸缩)cm-1(为R-O伸缩)

脂肪酮:1715cm-1,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如果羰基与烯键或芳环共轭会使吸收频率降低

8.羧酸:羧酸二聚体:cm-1 宽,强的O-H伸缩吸收

9.酯:饱和脂肪族酯(除甲酸酯外)的C=O 吸收谱带:cm-1区域

N-H变形振动相当于CH2的剪式振动方式,其吸收带在:cm-1,面外弯曲振动在900~650cm-1.

11.腈:腈类的光谱特征:三键伸缩振动区域,有弱到中等的吸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外光谱官能团对照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