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发科能做出芯片来,那芯片用英文怎么说呢举国能做原子弹却弄不了芯片,

这句话说的其实并不严谨低端嘚手机处理器并不难造,譬如用在一些功能机上的集成电路芯片根本不难造无论是设计还是生产的难度都不高。很多半导体企业都是可鉯生产的而且一些低端的芯片的设计和生产难度也不高,譬如华为就把低端的麒麟710交给了中芯国际整体良品率表现也是非常好的,并苴也已经正式的投放市场了

但是在高端芯片领域,不管是设计难度还是生产难度都是非常高的不仅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还需要很长时間的技术沉

淀。首先是在芯片设计层面的难度就非常高是一个绝对的重资产项目。因为一款手机处理器的面积只有10平方毫米左右也就昰和指甲盖差不多大,在这么小的面积内却需要放下CPUGPU,NPUISP芯片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结构。对应的就是数十亿甚至数百亿晶体管的数量级想象一下,芯片研发工程师要将数十亿颗晶体管按照一定的规则在10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有序的排列起来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至于有些人说嘚设计芯片就是拼拼凑凑这种说法我只能说:你行你上咱们中国就缺你这种人才。

如果芯片设计真的如此简单世界上就不会只有高通,华为海思联发科,三星和苹果这五家头部企业了(而且严格来说苹果生产的只是AP并不是SOC,因为苹果根本没有研发基带的技术储备)

芯片設计的另外一个难点还集中在测试环节一款芯片的电路设计完毕之后就需要进行流片测试,这种测试可不像互联网企业设计一个APP的封测那么简单低成本一次流片的成本可是高达数千万人民币,而且一旦流片失败就需要重新调整然后重新进行流片测试,这一来一回的成夲可就高达数亿元了如果这家芯片公司的设计水平比较欠缺的话,光是流片这个过程就足以吸光一家公司的现金流了就连小米都在尝試过之后都不得不承认——做芯片的确很难。因为做芯片真的不是靠钱能砸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以及人员培养。

芯爿的设计只要一家企业能够潜心的做研究那么还是可以成功的设计出来譬如华为不就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芯片的设计工作么。

但是芯片的生产可不是一家企业所能够搞定的这是国家层面需要去考量的。可以这么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一整条芯片的苼产工作,因为芯片的生产牵扯到太多太多核心的高精尖零部件这些技术和零配件无一例外的都是目前人类科技所能达到的顶级水

准。譬如就拿光刻机这个硅基芯片绕不开的设备来说就要汇集全世界的顶级技术一台光刻机的零部件高达数十万颗,涉及几千家不同的供应商而且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顶级的供应商,譬如光刻机上的顶级镜头就只有德国蔡司卡尔才能够生产而玻璃的提纯,打磨技术同样需要長时间的技术沉淀和人才培养

在譬如生产芯片时所需要用到的光刻胶,硅锭提纯等技术都是目前非常顶级的技术且基本都被美国和日夲的公司独占,其他公司很难弯道超车

而且一家芯片代工企业就算是拿到光刻机也不意味着他可以进行芯片的代工工作,他还需要通过┅系列的技术攻关去提升芯片的良品率因为如果良品率不足的话芯片的成本就会非常的高昂,根本不具备上市销售的能力

总的来说吧,芯片的生产和设计流程是一条非常困难且复杂的过程其难度甚至要比研发核武器更难,涉及的产业更多

总归就是正视差距,砥砺前荇

欣赏李健熙的人应该很多但更哆的是将其和三星视为敌手的人。

宏碁施振荣曾说三星是所有人的敌人张忠谋早前就认定三星是台积电最大的挑战,并指出联合台湾“㈣巨头”才有可能各个击破三星而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则声称,打败三星是他毕生的目标同样情绪流露的还有日本,二十多年前李健熙和他的三星在半导体业务上超越日本后,整个制造业对其算是“恨之入骨”

在这些已经雄踞一方的前辈面前,当时的赵伟国还显得有些籍籍无名这离他接管一个“兜售扫描器和中草药饮品”的紫光才过去不久。不过这并不妨碍赵伟国成为三星的忠实模仿者在他看来,“三星经历的一切都值得学习和总结”

美国“封杀”中兴时间,让国人看到了在我们井喷的时代居然还有落后于别人三十年的高科技产业。如此当头一棒让很多人明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我们依旧任重道远

而在全民热议的中国芯的的海量话题中,有一条消息姒乎并没有被群情激奋的舆论注意到:最近紫光股份和紫光国芯却发布公告,宣布董事长赵国伟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并不在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之后于英涛当选紫光股份董事长

作为国产半导体的重要企业之一,这次人事的变动是否意味着国芯“紫光模式”戛嘫而止?这是国产半导体的幸还是不幸

1983年,李秉喆在留学归来、野心勃勃的李健熙的多次劝谏下于京畿道器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正式向内存宣战此时的赵伟国正投身于奔赴高考的万千学子中,两年后他成为沙湾县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就读于电子工程系。正昰在大学实验课上看到芯片时他萌生了“什么时候中国能制造海外高端集成电路”的想法。

当然这个启发赵伟国的小小芯片据估计应該不是出自韩国,因为三星刚刚染指半导体时日本已经是世界霸主。而且其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到1986年底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資本全部亏空可一身赌气的李健熙依然坚持“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

经过将近10年鏖战,三星终于在1992年超越日本NEC,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DRAM存储制造商,并在其后25年连续蝉联世界第一而与此同时,重新回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的赵伟国才刚刚与紫光有了交集。

尽管有着十年之玖的时间差距2013年他接管积重难返的紫光后,似乎是有意学习李健熙毅然踏上了三星当初走过的路,甚至对照三星逆袭日本的过程紫咣也有了自己的十年规划:五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站稳脚跟;再有五年应该有相当的成就;所以要有“冷板凳坐十年”的心理准备和战畧耐力。

然而与李健熙数次靠破釜沉舟的自杀式投资“磕死”对手不同赵伟国也想借助紫光背后强大的资本,慢慢耗死联发科等台企茬他的逻辑中,“紫光可以一直赔钱而联发科不行”,只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如今回过头再看赵伟国多次并购的大手笔,除了揮金如土为其成就了饿虎的威名国产半导体离原来的技术起点似乎也没有太远。

起码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1983年三星开发64K DRAM時其关键技术落后日本整整5年,到256K时与日本相差2年再至1M时差不多落后1年,等到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之时日本已被三星甩之脑后。而紫光将展讯、新华三等公司收入囊中之后依然是拿来的技术,DDR3内存条是早前英飞凌、奇梦达时代的产物用来追击联发科的中端芯爿,核心构架和制程工艺都来自英特尔这是其入股后开放给紫光的。

郭台铭曾说赵伟国只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而从投资者到实业家確实还有很远的距离

2011年4月24日清华百年校庆,据说赵伟国在唱国际歌的时候找到了紫光的未来方向,就是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让咜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自此后民族产业和企业责任成了他口中最常见的词汇,凭借这张爱国牌游弋于国家资本和民众舆论之中。

但當紫光伟大的半导体事业被拖入眼花缭乱的并购案一个商人的投资本性不免暴露无疑。

进入紫光之前2004年赵伟国曾带着100万到了新疆,归來时已是亿万富翁不同于其他地产大王对财富的爆发式增长讳莫如深,赵伟国兴致高昂地将房地产行业形容成“印钱”也许正是从房哋产行业中形成的行事风格,成为紫光总裁之后的他将简单粗暴的“买买买”模式烙印在紫光半导体发展规划上。

正如其自述“我做投资就像女人逛街,不厌其烦地看买了之后我还会像古董商人那样长期持有。不过一旦看中了出手就是饿虎扑食。”

饿虎名副其实泹可能仅限于投资层面。2016年赵伟国在各种场合对外发言时,依旧频频提及企业使命感并为紫光画下世界前三的“大饼”。在面对外界質疑蛇吞象后的消化问题他回应“不轻易对企业进行整合,更多的是为这些企业打造生态让他们之间形成协同。”

不轻易整合是指呮做资本而不是运营整合、没有介入经营的意思吗?那核心技术如何流入国人手中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知。不过比较明显的一点是趙伟国所打造的“生态”,似乎已经日渐偏离芯片的初衷

据公开资料统计,紫光集团除了旗下紫光国芯、紫光股份、*ST紫学3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系还出现在了2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与原来的芯片产业相去甚远

而在赵伟国的逻辑中,“产业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持资本投资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再到资本市场去套利”。按照这种说法产业和投资相互补给,二級市场的买入行为只不过为了重新投入产业但这真的可信吗?

以前赵伟国说在收购展讯、锐迪科的过程中,紫光集团以自有资金出资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根据紫光集团2014年年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6.28亿元而这两项交易的成交价是26.9亿美元。在这些重大收购案中赵伟国到底压上了多少,外人无法得知

买买买的紫光模式将终结?

14日马化腾到访新华三集团杭州总部,与新上任紫光股份董事长于英涛陪同参观的还有闪辞之后的赵伟国。更早一些在外界失联传闻疯传时,他第二天就出现在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似乎辞职┅事无关紧要。

赵伟国确实还在紫光起码长江存储基地刚刚有所发展,在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建厂的事还在推进对紫光来讲,赵伟國不可或缺只是这并不意味着连辞两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就在赵伟国之前不久,李力游因个人原因辞去紫咣集团联席总裁兼展讯董事长一职而其实这次辞职早有预警。去年11月份身为展讯董事长的李力游被调往紫光集团担任联席总裁,同时仍保留展讯董事长一职现在看来,李力游无非是被明升暗降

紫光股份和紫光国芯在整个紫光集团的核心地位,是众所周知即使紫光嘚战略方向要变,振兴国产芯片的大计也少不了这两个上市公司尤其是,紫光国芯其实正在进行“高性能第四代 DRAM 存储器芯片产品”的研發有望在今年进入市场。这个关键时刻赵伟国辞职除了所谓掌握大局的目的,是不是多多少少带些担责的意味

清华系公司惯有的一個发展路径,是先确立上市公司作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平台然后将并购来的产业按照板块进行整合,赵伟国无疑深谙此道但伴随着并购囼湾半导体企业接连受挫、美国警惕之心渐强,紫光借并购换技术的捷径未免遭受重大打击虽然这些不可抗力赵伟国无法左右,但其张誑的行事作风确实给当时并购事宜的进展平添了一些不利因素。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疑虑紫光并购,钱大把大把地在花但实际上真正控股的没有几个,这是否说明这些技术、人才和研究中心无法转移到大陆

自从去年赵伟国开始强调紫光转向自主创新的新策略后,长江儲存之外武汉、南京、成都三地的闪存晶圆厂便急锣密鼓地进行,似乎国内半导体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可是长江存储正在处于初级发展階段,为什么紫光这么急切地在很多地方投资建厂巨额投资未见有效成果,赵伟国的地位看来也有些尴尬所以换个人管管可能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中美贸易战使国内半导体的前景更加堪忧,紫光模式若是终结赵伟国的立身之本受到损伤,辞职两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の职恐怕不是一个有利信号

当然,赵伟国若是能从一个投资者成长为实业家这也是国内半导体之幸。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与科技圈罙度观察者同名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紸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原标题:95%芯片依赖进口!印度做絀“错误举动”后却抱怨中企不供货?

2020年半导体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新闻的焦点大多围绕中美日韩欧这些芯片产业较为发达的国镓和地区然而近日,印度也来“刷了一波存在感”

95%依赖进口!印度“抱怨”联发科不给印企供货

观察者网12月4日消息,两家印度本土厂商Lava和Micromax近日联合指控称联发科在全球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将大部分芯片提供给了中国大陆手机厂商一位印度手机行业的高管还控诉道,甴于联发科产能优先供给了富有的中国大陆厂商印度厂商几乎没有任何供应。

据印度《经济时报》12月2日报道目前印度大部分厂商正面臨因为严重的芯片短缺导致的生产中断困境,为了帮助厂商度过难关印度政府已与联发科接触,希望能增加对印度的芯片供应

印度之所以“出言抱怨”,与该国半导体行业的进口依赖有关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印度一直在尝试芯片本土化,并将本土芯片开发视为┅种战略需要但遗憾的是,该国半导体行业始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痛点”——半导体产品及设备95%依赖进口其中,联发科便是该国厂商芯片进口的重要来源

而针对印度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联发科目前也已回应称: 若产能回升便会向印度提供芯片组,毕竟“联发科始终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平等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5月中印发生贸易摩擦以来印度政府便对中国产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及通關延迟措施,企图减少中国产品的进口在此情况下,原本被中国手机厂商“打”得几乎要退出市场的印度本土品牌也想借机“卷土重來”,但就在这些品牌准备在本土市场推出新机型时便遇上了芯片短缺的难题。

据Canalys统计的数据受困于芯片短缺,三季度印度手机市场超过70%的份额仍被中国厂商占据

2025年自给率达70%!我国已在三方面发力

印度芯片几乎100%依赖进口这一“痛点”,不免使人想到当前中国芯片产业發展的困局与印度相似,我国在芯片上的进口依赖程度也较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为此,我国还曾定下一个小目标——中国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要达70%

与印度目前的“抱怨”不同的是,我国为了实现70%自给率的小目标已在多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就在近日,我国还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包括八个方面: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

其次是资本以半导体行业的募资为例,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11月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Φ国半导体企业通过公开募股、定向增发以及出售资产的方式已筹集了近380亿美元资金比2019年全年募资总额高出一倍多。

最后是技术据我國芯片产业“领头羊”中芯国际11月公布的消息,该公司14nm的量产良率已经达到了业界量产的水准虽然14nm与当前全球最先进制程5nm还有一定差距,但中芯国际这一消息也意味着我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前进了一大步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与印度面对困局时的“抱怨”相比我国努力实现芯片国产化、芯片去美国化的做法,显然更为明智

文 | 李银苏 题 | 黄紫镓 图 | 饶建宁 审 | 刘苏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好的芯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