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爷民国时期黄金价格想要复辟清朝利用僵尸运黄金

(食屎的天天作西)
(食屎的天天作西)
第三方登录:梁文道:袁世凯对清朝其实是忠心耿耿的
日 10:33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梁文道
'正在加载中...'
阅读提示:立宪与革命是个翘翘板,就是你同一帮人有时间会支持立宪有时候支持革命,纯粹看情况。如果你朝廷很守旧什么都不动,大家就去支持革命,朝廷上面只要作出点改变的让步,愿意做一些主动的政治改变的话,大家就会倾向于立宪了。
凤凰卫视6月16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昨天咱们好像说了很多清政府的好话,但是我们都不可否认,满清走到末年的时候,是政治人才匮乏,尤其是满洲贵族里面,而且常常犯一些很低级的政治错误。有一个例子可以给大家讲讲看,就像当年摄政王监国载沣,他要做一个人事任命,但是当时的舆论大部分都不赞成,那时候张之洞,年老的张之洞就劝他就说,这个事不好搞,你这么要硬搞的话,舆论不会支持的,老百姓会反对的。结果他说什么,他就说三个字:&有兵在&。有兵在手我怕什么,枪杆子出政权?结果后来张之洞听了这句话之后,非常地难过非常慨叹,出去的时候回去跟臣下说,没想到今天竟然听了一句亡国之言。后来没多久,张之洞就忧愤成疾,就很不高兴地这么死去了。
除了张之洞之外,当时其实还有很多人对清朝是忠心耿耿的,比如说。当然这也很不符合一般的想法,一般总以为袁世凯是那个当下时刻里面,拼命捞政治油水的一个人。但是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史实跟学者告诉我们,当时情况可能不是这样。比如说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教授马勇,他写的这本《1911年中国大革命》。马勇这本书就跟我们昨天谈的叶曙明那本书一样,都是具有一些通俗的纪事的风格,我们一般的读者没有一个专业学术训练也都能够看得懂。比较奇特的是昨天我们解释叶曙明这本书,他的注释下得非常清晰。但是马勇虽然身为庙堂之内的学者,但是在这本书里面他其实反而尽量少用我们严格的学术体例。当然你要透过它查考资料不容易,但是问题是你就这么拿来看,还是很好看的。
这本书里面,我觉得其中一个重点,为两个人物或者两个势力平反。一个就是清末的这些皇室,比如说包括都死了之后,我们想想看当时那个情况其实是非常微妙。微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知道整个清末的政局是三方面的一个交手,一个就是朝野之中的立宪派,另外一方面就是革命派,当然还有朝廷。在这三方面交手的过程里面,过去我们总觉得这个立宪派比较保守,朝廷更不堪,但是这本书里面,它让我们看得当时的朝廷其实也作了很多相忍为国的让步的行为,才使得这个辛亥革命那么顺利地,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全国大战争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地成功结束。
另外一方面,他还让我们看到当年的袁世凯的想法。比如说这里面就提到,说大家都觉得袁世凯是什么人?就是一方面想利用机会讨政治油水,最后想自己当总统,甚至想复辟的这么一个人。但是这个有点是从后来的事实倒推回去看他。根据马勇的分析,其实袁世凯一直对于朝廷都是很忠诚的,他一直都是很希望能够做到他心目中&&他偶像是谁呢?是日本的伊藤博文,是德国的俾斯麦。这两个人都是什么人呢,他们不是自己当皇帝,而是当好宰相,辅助国家辅助少主,使得国家能够富强,然后推动他心目中立宪君主制。
我们看看当时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那个时候南北之间的对立,要打开大仗的局面看来很快就要展开。袁世凯这时候被召了回来,代表清廷获得充分授权,去干吗呢?一方面带兵南下,要打到武汉去,另外一方面就跟南方和谈谈判。但是我觉得袁世凯当时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也不想贸然去打,而南方也没有打算谈都不谈就是要干革命,而是双方都觉得不能够随便地打开大仗涂炭生灵。我们看这时候,这本书里面就说的,当时袁世凯是一方面利用军队逼迫这个湖北军政府开出谈判价码进行谈判,对于北方他的朝廷,就将南方的价码与压力转化为政治变革的动力。只要朝廷愿意在政治变革方面作出巨大让步,就能够利用这次武昌起义的危机,变成国家为君主立宪政体了。当时这个立宪与革命是个翘翘板,就是你同一帮人有时间会支持立宪有时候支持革命,纯粹看情况。如果你朝廷很守旧什么都不动,大家就去支持革命,朝廷上面只要作出点改变的让步,愿意做一些主动的政治改变的话,大家就会倾向于立宪了。
这时候他就说的,袁世凯这时候坚持君宪主义,当然不说明他高尚伟大,而是说他识时务。什么改识时务呢?就是我们要知道那时候隆裕太后带着这个小,孤儿寡母已经跟他说的很清楚了,&我一个妇道人家,以前什么政治都不懂,现在忽然面对这么一个残破局面,我孤家寡人整个朝廷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命运就都交给你身上了&,是这样。这个时候一切听你安排了,你还有什么不知足呢?而且对于袁世凯来讲,他当时非常计较的就是,后世会不会说他欺负人家孤儿寡母,那也很不像样。后来袁世凯在11月16日公布了一个新的内阁成员名单,希望能够挽回局面。在这里面后来很多人都说,这些人都是你北洋人物,但是事实上你如果讲一个政治内阁,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讲的话,一个内阁他当然必须是同一个阵营的人物,如果四分五裂的话,这还能叫内阁吗?
而且你看里面也相当大度了,有些人其实并不完全是他身边的人,比如说他要找梁启超,他要找张謇,但是这些人只不过自己不愿意进,于是没加入而已。然后我们又可以再往后看,就看到当时双方派出来谈判的代表也都很有意思。南北双方代表是谁呢?北方来的是唐绍仪,南方的是我们香港人伍廷芳。这两个人一个是在英国法律制度底下出来的香港的大律师,太了解英国君主立宪怎么搞。北京那个人反而是在美国回来的,懂得美国民主共和制怎么搞。这两个人分别代表南北双方来谈,其实是个绝配。但是当时这个谈的东西是什么呢?主要还不是停战,而是已经在决定未来国家政体应该如何了。
当时整个局面就是如此急转直下。到了最后,马勇对大清王朝写是充满同情的,他就说的当时隆裕皇太后,最后愿意其实她本来还是可以放手一搏,北方重臣也仍然可以拼下去,但是当时大家都觉得是时候了,该退位了。于是写了一个《清帝退位诏》、《公布优待条例诏》还有《劝谕臣民诏》,这个劝谕是什么呢?劝满汉蒙回藏五族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然后希望大家南北统一,大家和和平平就算了。从这点来讲的话,这个清朝最后结束得也算是相当体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哲]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性福潜规则:少妇的招数
读书名博: |
&&&&&&&&&& |
一周图书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当前位置:
>>>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
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民国四年是 1915 年,1915 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不符合历史史实,清朝覆亡后,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B& D项错误,立宪派和革命派并未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都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主要考查你对&&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民智;(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4)复古尊孔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4、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5、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6、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提倡文学革命。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化革命改革大旗。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③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8、评价:积极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4、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①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②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
发现相似题
与“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804096641222543242565141858207712清皇帝后人:大清皇今安在_历史频道_新浪网
清皇帝后人:大清皇今安在
  溥仪与载沣
  按皇室优待条例,民国政权同意大清国继续存在,而且就住在北京的宫中,因此进入民国之后的中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民国政治家或在议会中进行和平辩论,或在疆场上继续厮杀,唯在北京那片紫禁城中,大清国依然存在着,宣统帝溥仪依然在那里称孤道寡,继续宣统纪年,仍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许多遗老也依然以受到皇上的封赏为荣誉。民国政府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清廷给予礼遇和尊重,无奈溥仪不甘寂寞,1917年他在张勋挟持下宣布复辟,仅12天就被再造共和的英雄段祺瑞给赶下台。以此理由,冯玉祥于1924年11月将废帝溥仪赶出紫禁城,一个皇朝就这样凄惨终结。
  溥仪后来还主动或被动介入一些政治运动,1931年被日本人扶持就任“伪满洲国”总统。1945年被苏联红军抓获,被定性为战犯,在苏联被监禁了五年。1950年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改造了10年,1959年底被特赦,恢复公民权利,被安置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工作。1967年因尿毒症病逝。溥仪一生结过四次婚,有五个女人,但由于身体原因,溥仪并没有留下任何“龙种”。大清皇族中最重要的一支就这样无疾而终。
  宣统小皇帝是因为光绪帝无所出而过继继位的,隆裕皇太后去世后,光绪帝这一支其实也就结束了,剩下血脉最近的皇族当然是光绪帝的弟弟,即宣统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一天之内相继去世,他们在弥留之际将大清国交给了载沣和他的嫂子隆裕皇太后。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为宣统帝,而王朝的实际权力由载沣以摄政王监国的名义代为处理。根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安排,隆裕皇太后拥有最后否决权,而摄政王监国拥有日常事务处置权。
  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在各方面压力下请辞摄政王监国,以醇亲王名义退归藩邸。清帝退位后,载沣更为低调,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民国政府遵守皇室优待条例,以保全清皇室的完整与安全。所以他不愿参与张勋复辟,也反对溥仪后来跟着日本人混。
  与政治上低调不同,载沣在生活上还是比较潮的。他是清朝遗老遗少中最先剪去辫子的人,最先穿西装用电话电灯,用汽车的人,他为此受到一些守旧者的抱怨或谩骂,但皇族后裔受他的影响,许多人的思想发生了积极改变,从原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贵族逐渐变成融入社会的人。
  载沣儿子一系
  载沣1928年起幽居于天津,后来迁居东北,1951年初病逝。载沣有三个福晋,生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长子溥仪,次子溥杰、三子溥、四子溥任;长女韫k、次女韫和、三女韫颖、四女韫娴、五女韫馨、六女韫娱、七女韫欢。
  溥杰生于1907年,为溥仪的同母弟。或许是因为皇族的原因,溥杰虽然成长于政治动荡年代,但仍多才多艺,精习书法、诗词,为海内外知名书法大家,自成一体。其少年时代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5年回东北,任“伪满洲国”宫内府侍从武官。1945年二战结束,被苏联俘获。1950年被移交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60年获特赦。1980年代任全国人大常委等,是其一生最风光的时候。
  按照乃兄溥仪的规划,溥杰应该与一个满洲女子结婚,以保持皇族血统纯正,但这一点并没有实现。1937年,溥杰与日本皇族姻亲、嵯峨家的女儿结婚,生有两个女儿。长女慧生因感情问题于1957年自杀于日本。次女1941年出生,现居日本,其夫福永健治,他们共育有五个子女。
  溥是载沣第三子,1915年出生,三岁时早逝。
  载沣第四子溥任,又名金友之。生于1918年,自幼习旧学,1947年在乃父载沣支持下,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了一所学校,自任校长。1949年后将学校捐给政府,自己以教师身份继续为这所学校服务,直至1988年退职。后从事清史研究,著述甚多。溥任有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金毓庭1971年病逝,育有三子二女,长子金毓嶂,次子金毓Z,三子金毓岚;长女金毓琨,次女金毓。1975年,鳏居的溥任与张茂滢结婚。张茂滢出身名门,其祖父为张翼,张翼因开平矿权纠纷而成为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金毓嶂算是载沣的长孙,生于1942年,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分配至青海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工作。1985年回京,后因其身份担任北京市政协常委等。金毓嶂有一个女儿金鑫,生于1976年,大学毕业后从事电子产品方面的工作。
  金毓Z也是专业人才出身,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专家。
  金毓岚为中学语文教师,教书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人生兴趣据自述就是收藏,藏有大量字画、瓷器、文房四宝等。
  金毓琨为北京市二十四中化学老师;金毓为北京市第二毛纺厂退休工人。
  载沣女儿一系
  载沣的大格格韫k,生于1908年,成人后嫁给郭布罗 润良为妻,1925年不幸患上急性阑尾炎,因家人不信西医,耽误诊治而不幸病逝。
  二格格韫和生于1911年,其哥哥溥仪为她挑中的夫君,就是其师傅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他们一直跟随溥仪在东北生活,二战结束后,二格格一家狼狈逃回北平。1949年后,郑广元就业于北京邮政局,任建筑师,后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二格格当上幼儿园负责人,1973年退休,2001年去世。
  三格格韫颖的婚姻由其父母包办,嫁给了婉容的弟弟润麒。韫颖后来当上了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常委,其夫君为全国政协委员。
  四格格韫娴由溥仪作主嫁给了其同学赵琪。赵琪在1949年前后去了台湾,他们在长达34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联系。1982年,赵琪方才有机会回到北京团聚。
  五格格韫馨由兄妹介绍,与万嘉熙结婚。万嘉熙为清廷故臣万绳之子。万嘉熙1949年之后被安排在北京翻译所工作,1972年病逝。五格格自食其力,在西直门义和饭店当出纳,1973年退休,1998年去世。
  六格格韫娱生于1920年,自幼爱好绘画,且有机会临摹宋元名画,对清代恽南田的没骨花卉尤为欣赏,后专攻恽派技法,有所创造,自成一系,设色淡雅,富有生意。1982年病逝。
  七格格韫欢生于1921年,她自己走出了另外一条路。七格格先是在竞业学校当办事员,后为教师。她还是皇府中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公主,其夫君乔宏志为中学老师,1960年心脏病突发病逝。七格格后为崇文区政协常委,2005年去世。
  庆亲王一系
  清廷皇族1911年之后,另外比较重要的一支应该算庆亲王一系。庆亲王虽然是皇族中比较远的一支,但在晚清政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恭亲王之后最有权势的王爷,也是最具国际视野的人物,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信任。
  庚子国变后,庆亲王继续掌管大清国的外交。几年后,当光绪帝即将大行时,这个庆亲王又被指派去视察皇陵修建工程,等待庆亲王出差归来,小皇上又继位了,一切都结束了。
  庆亲王被排除在皇族重大决策之外,然而或许庆亲王真的是一个实力派,所以清廷对他的使用好像并不歧视。摄政王筹组第一届责任内阁时,还是很坦然地将庆亲王推到前台,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不过,最蹊跷的是,庆亲王对这个信任似乎有所保留,他除了一再请辞,还在后来的御前会议上坦然建议朝廷接受南方要求,主动退位,赞成共和,化被动为主动,为朝廷赢得体面尊严和实在利益。清帝退位,大局底定,庆亲王避居天津租界当寓公,1917年病逝。
  庆亲王一生共有七个福晋,生了六个儿子。三、四、六,三个儿子早殁。稍有出息的就是长子载振、次子载搏及五子载伦。
  载振生于1876年,1902年出使英、法、美等国,翌年赴日考察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归国后奏请设商部,任尚书。商部后更名为农工商部,载振仍任尚书。此时不过三十岁,可谓少年得志。或许因为其风头太健,所以到了1907年,闹出了与女伶杨翠喜绯闻,被迫辞职。辛亥后居天津为寓公,远离政治,偶尔从事一些金融商业活动。1947年底病逝。
  载振的大弟弟为载搏,生于1887年,封镇国将军,其与乃兄载振一样,也是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主。五弟载伦,其妻子为山东巡抚孙宝琦的女儿。
  载泽及善耆一系
  辛亥后清宗室中值得一说的还有载泽。载泽生于1876年,后袭辅国公,进镇国公,加贝子衔。娶慈禧太后二弟桂祥长女静荣为妻,而静荣的妹妹就是光绪帝的皇后,也就是宣统时代的隆裕皇太后。
  当清廷开始政治改革时,载泽正当盛年,是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态度积极,贡献良多,以宗室重臣身份上奏宣布立宪密折,对后来的仿行立宪、预备立宪影响甚大。宣统元年任筹办海军大臣,翌年任纂拟宪法大臣。皇族内阁发布时,任度支大臣。
  从载泽的政治立场看,他在晚清属于倾向于改革的开明皇族,但在武昌起义发生后,载泽的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坚定反对向南方革命党让步,力主杀袁世凯以谢天下。所以到了民国,载泽不是一般的政治反对派,而是暗中参与宗社党的活动。待张勋复辟,载泽更是深度介入。晚年穷困潦倒,郁郁而终。
  与镇国公经历相似结局相似的皇族还有肃亲王善耆,善耆生于1866年,在晚清政治变革中也是比较积极的王爷,参与创建了近代中国的警察制度,赞成立宪,甚至出面赦免了试图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死刑,但他坚决反对清帝逊位,所以当历史进入民国,善耆并不死心,以宗社党重要领袖的身份策动叛乱,鼓吹满蒙独立,甚至期待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使清帝复辟。
  或许基于这种考虑,善耆将自己的女儿金璧辉过继给了日本人川岛浪速,金璧辉的日本名字就是川岛芳子。川岛芳子是后来最有名的日本特务,参与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一 二八事变、“伪满洲国”独立等一系列重大活动,1948年被枪毙。
  川岛芳子只是善耆38个子女中的一个,其他的子女,后来也都被善耆严格管束,不许他们做中国的官,也不许他们为中国的民,所以这些孩子除了三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德、比三国外,其余的都进入日本人的学校,因而也就与日本有关联,“伪满洲国”时,善耆第七子金璧东任“黑龙江省长”等高官,善耆一支也就成为溥仪的基本队伍。
  晚清皇族中的著名人物还有很多,像载涛、毓朗、载洵、铁良、良弼、溥伦、绍昌、那桐、荫昌、寿耆等人在那时都很活跃,各人思想倾向也不一致,他们在辛亥后所走的路也不太相同,大致上说,有以遗老遗少身份坐吃山空的,有以复辟清朝为职志继续奋斗的,有忘情于江湖寄情于山水不再过问世事的,更多的则逐渐解脱了皇族的身份束缚,更姓易名,过着平民生活。(作者:马勇)
(责编:谭文娟)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二十三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去王老师的琴房上过一堂声乐课。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学过声...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时期一两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