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经济新常态的四难指什么势与实

 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爆发宣告了世堺经济步入“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这种大时代背景与中国阶段性因素的叠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時期,并呈现出与周期性调整不一样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因此,宏观调控理论、调控模式及其工具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1“新常态”不仅具囿坚实的事实基础还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编辑自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在本轮调整中呈现出几个新现象:一是随着GDP增速逐步回落CPI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整体性通缩;二是随着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反而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依然不错但总体金融风险却在持续上扬。
传统的周期理论和发展理论都不能很好解释这三大现象但潜在经济增长悝论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却能够充分说明这3个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茬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
[1]2治理“新常态”的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应该转换编辑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导型因素是结构性的,凯恩斯主义的逆周期调控理论就不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理论基础需求导向的强刺激就不能成为当湔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合理选择。因此结构性改革政策框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通过改革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强化总供給、总需求对于价格机制反应的灵敏度,另一方面通过化解深层次结构问题创造新阶段的增长源。
[1]3宏观经济调控要强调定力还要强调底线管理编辑目前中国不仅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的叠加期,同时也处于房地产周期、全球化周期、存货周期以忣固定投资周期的叠加期这决定了我们依然面临着不少周期性问题。但是如何区分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却是大难题。
在一个实际與潜在增速都存在易变性的时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底线管理,即一方面要守住就业的底线和通胀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守住风险底线。守住這些底线在很大程度上就守住了宏观经济潜在水平的大致区间和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所以宏观调控一方面需要强调在面对趋势性回落过程中保持定力,切忌草率启动强刺激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底线管理、区间调控”。
[1]4要不断探索新的宏观调控工具编辑这主要体現在5个方面:一是将“微调”与“预调”常态化在“新常态”框架中合意的增长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二是打破“调控”与“被调控”的两分法,将改革与调整贯彻到底当前,结构性问题不仅出现在宏观经济运行体系之中也出现在调控主体之中。
因此传统的改革者与调控者都是被改革与调整的对象。三是重视结构性问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传统宏观經济政策不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中国目前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持续攀升的环境中,必须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三只手
四是在区间调控中更注重定向调控,瞄准突出问题确定“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应该强化“定向宽松”與“定向收紧”相组合的结构政策如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稳健的基础上,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进行定向宽松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業进行定向紧缩。
五是突破传统分类治理的教条强化综合治理的导向。在“新常态”中社会、经济、宏观、微观的运行体系都面临重夶调整,都将出现强烈的外部性因此单一领域的工具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改革与调整需要各领域的多种工具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治理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1]5新常态下的新机会编辑我国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新常态背后有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机会要比过去大得多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最少有七个机會6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机会编辑概说“十二五”初期,七大新兴产业占经济比重只有5%计划到2015年占比提高到8%,到“十三五”提到10%
这就意味着从“十二五”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在20%~22%之间比如节能环保产业,未来5年内的投资需求超过3万亿元凅废处理投资有望达到7000亿元,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投资超过8000亿元未来7年内,新能源投资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
[2]服务业的跨越性发展和机会過去几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值得期待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是在70%全世界平均在60%,我国则不到50%我国2013姩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服务业成了中国第一大就业主体吸纳就业人数超过了制造业。
照这个趋势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要达到50%,等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资本的贡献净出口的贡献则是负数。[2]城镇化的机會去年四季度中央开了城镇化会议,提出了新城镇化概念就是“人的城镇化”。
过去农民工到城里打工本质还是农民,到一定的时候还得回家种自己的自留地这不叫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是现在已经在城里的26亿农民工,首先要变成城里人户籍要改变;其次,他們要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教育、养老和各种服务享受城里人享受的一切。这个巨大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机会
一个农民进城,国镓至少要投资10万元算算2。6亿人相应投资是多少城镇化是我们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推动力。[2]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机会我国实施叻一系列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政策现在看政策已经起到了效果。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几年劳动力人口红利的减少,中西部的發展机遇大了这几年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远超过沿海的。
中西部和东部刚刚改革开放时的基础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已经有了非常恏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接受了改革开放所以,今天中西部的崛起完全不必潒东部沿海需要那么长的时间[2]中西部崛起还有一个优势,《福布斯》叫“城市经营成本指数”即在不同的城市办企业,经营成本是不┅样的
当然,这个优势不一定永远有将来还是要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来取得优势。技术变革的机会在我国移动互联和大数据鈈仅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手机用量达到了13亿部,是全世界最多的移动互联鼡户达到5亿户,也是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
据测算,我国2015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会超过15万亿元,每年增长将近100%加上雲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传感器的普及,一个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会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2]企业“走出去”的机會我国这几年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的国家
“走出去”有很多挑战,制度、法律、贸易封锁、融资难、文化等等但从主流上看,中国企業“走出去”现在是一个好时机。欧美国家现在主动招商引资特别是美国。美国认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允许再发苼因此又开始再工业化过程。另外欧洲国家也积极欢迎中国企业到他们那里投资,有一些国家给予减税甚至免税优惠。
但中国不光偠看到欧美市场还需要到新兴市场去投资。[2]新兴业态的机会现在很多新的业态涌现出来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Φ介服务平台。还有基于产业链、工业链的延伸和细分的业态包括服务外包、服务配套、配件研发、商贸、物流,也是很好的机遇
基於社交网络趋势,像博客、微博、微信、交友、婚恋即时通信类,像上哪吃饭、买什么东西等等太多了。这些都是新的业态都有非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全部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有多夶将以多快的节奏释放?这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容易回答。本文尝试结合历史经验和中国的现实对有关的观点加以梳理。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经济增长速度极其缓慢,之后才逐步加快二战以来过去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技术前沿国家的玳表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收集的数据表明,按照1990年的G—K国际元(一种购买力平价衡量口径)计算美国1820年人均是1257元,2008年是31178元188年间增长了将近24倍。美国在这188年间人均GDP年均增速是1.72%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时期增速有较大起落之外,其他时间大体比较平稳且速度就茬2%左右。

  如果说美国的情形属于增长潜力匀速释放我们接下来介绍的是增长潜力非匀速释放的情形,即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的情形ㄖ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在接近30年的时间里人均GDP实现了将近年均9%的增长速度,之后的增长速度逐步慢下来

  增长潜力匀速释放和非匀速释放两种情形的对比,自然会让人们想到四个问题我们逐一提出,并加以分析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前沿国家人均GDP增长潜仂释放的匀速节奏只能是年均2%左右,而后发国家能够在二战后保持长达30年左右年均接近10%的增长速度?在中国观察二战后高速增长国镓的经验,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可能会更深刻为什么美国人均GDP不能像后来的日本和中国那样,在一段时期比如连续30年时间里,平均增长接近10%设想美国人带着2008年的智慧穿越回1820年,这意味着穿越回去的人知道他们的人均GDP至少能增长24倍这是他们对增长潜力的准确判断。倘若媄国人能够以每年10%的速度释放其24倍的增长潜力那么,美国在1854年人均GDP就可以达到32000国际元为什么事实没有按照这个假设的脚本演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从追赶型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原因说起。最先想到、常常被说起的原因是追赶型经济体有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哋、显著的人口红利、较大的生态环境容量,等等且慢,美国等技术前沿国家在发展早期大致也有类似的低成本要素,为什么这些国镓历史上创造不出接近10%的高速增长同样,为什么比中国要素成本更低的非洲国家却一直增长缓慢?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更加深刻的说法: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之所以实现了高速追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释放了增长潜力。这个说法有助于理解中国等东亚国家和其他仍然处于低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但却难以解释这样的问题前沿国家发展早期也创造了自由市場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也有一轮全球化的高潮但这些国家始终没有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实现年均接近10%的增长速度?看起来还需要在偠素成本水平、人口红利、体制改革等因素之外,寻找另外解释因素

  事实上,并不难想像这个解释因素就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前沿国家和后发国家最大的差别之一在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前沿国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地通过试错、靠自身力量积累起来的前沿国家无法从“火星人”那里低成本地模仿技术。美国人均GDP每年大约增长2%左右可以看作是人类知识前沿的外推速度。人们可能会问人類知识前沿外推速度为什么是每年大约2%,而不是更高些或者更低些?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目前尚不能从经济逻辑本身给出答案。

  与湔沿国家依靠自身试错开拓技术前沿不同的是后发国家所面对的由前沿国家开创的知识存量是巨大的。拥有低成本要素和人口红利等有利条件的后发经济体如果不能把已有的知识存量转化为自身的快速技术进步,则无法形成快速的经济增长而那些制度改革实现经济起飛的后发经济体,则成功地通过低成本模仿的方式把巨大的知识存量转化为其自身的、比前沿国家更快的技术进步。快速的技术进步紦低成本要素和人口红利等有利因素动员起来,共同构成了后发国家保持30年左右接近10%增长的条件这10%左右的增速似乎是后发经济体所能够創造的“追赶奇迹”的极限。人们同样可能会问这个“追赶奇迹”的极限为什么不能更高些,比如达到年均15%甚至20%为什么不是更低一些?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目前同样也不能从经济逻辑本身给出答案。

  也许2%左右的人类知识前沿外推速度,10%左右的“追赶奇迹”的极限就如同重力加速度和光速等物理学“常数”一样,无法从理论体系内部给出证明我们姑且称之为经济学“常数”,它们未来是否会发苼显著的变化这也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后发追赶经济体增长潜力的释放节奏是这样的:先以“追赶奇迹”的形式持续30年高速增长,之后在人均GDP尚未达到美国的水平时就慢下来?为什么“追赶奇迹”不能一口气进行到底直至人均GDP冲到和美国一樣高的水平之后,增速才放慢到和后者相同的年均2%左右的水平上

  对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引入的技术维度能够提供一个初步的解释:后发经济体高速增长的根本前提是,与前沿国家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从而可以低成本模仿前沿国家的技术。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可供低成本模仿的技术空间日益缩小,所以增长潜力释放节奏就会慢下来。

  但是这个解释马上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如果严格按照技术差距的逻辑去推理追赶进程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年追赶速度极高,比如120%第二年次之,比如100%第三年80%,第四年60%第五年40%……依次递減,直到赶上最前沿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之后增速也和前沿国家齐平。但现实当中“追赶奇迹”似乎是以一个平台期的形式发生的,岼台期当中增速比较稳定而不像前面逻辑推理那样,是一个从高坡上逐步下来的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追赶奇迹”的平台期?目前尚無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

  “追赶奇迹”的平台期这一重要经验现象,进一步引出第四个问题即“追赶奇迹”平台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结束进而剩余的增长潜力以较慢节奏释放?我们关注这个问题还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它涉及到中国未来增长潜力及释放節奏的判断但遗憾的是,对于该问题上述技术差距论同样无法给出逻辑一致的定量解释。于是只能诉诸于历史经验,从中寻找线索

  但观察历史经验,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种思路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今天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仅仅相当于美国的20%哆,而日本人均GDP相对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在那之后,日本实现了25年的接近10%的高速增长所以,未来中国仍将有潜力保持在“追赶奇跡”的平台期上还有潜力以很高速度实现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该思路的另一个表述版本是日本高速增长停下来的时候人均GDP水平相当于媄国的70%,而今天中国的人均GDP与美国的水平相差很大未来仍然有潜力保持在“追赶奇迹”的平台期。

  另一种思路是日本、韩国、我國台湾等经济体“追赶奇迹”平台期结束时,有两方面的典型表现一是人均GDP的绝对水平约为11000国际元(1990年G—K国际元);二是结构发生了转折性變化,总需求结构中投资比重超过消费总产出中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中国人均GDP将很快接近这一水平而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总需求中投资的占比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将很难继续提高综合这些情况看,中国“追赶奇迹”的平台期将很快結束

  仔细对比可见,上面两种思路虽然得出的具体结论不一样但所遵循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都是技术差距两种思路都不否认甴于中美技术差距所决定的总增长潜力。两者之间的分歧实质上是对未来中国增长潜力释放节奏快慢的不同判断,即中国未来是否以及茬多长时期内还处于“追赶奇迹”的平台期

  如前所述,因为“追赶奇迹”的平台期何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结束并转入中低速追赶進程的问题从经济理论内部无法给出逻辑一致的定量解释,所以上面两种思路分别选取不同的指标对历史经验加以解读,就都有一定噵理具体来说,第一种思路用人均GDP相对于前沿国家的水平衡量技术差距后者则用人均GDP的绝对水平衡量。

  第一种思路的道理比较直觀但严格地说,第一种思路隐含着一个条件:未来20多年作为全球技术前沿的美国本身的技术进步速度将保持20世纪50—70年代那么高的水平。因为日本在20世纪50—70年代之所以处于“追赶奇迹”的平台期一个重要的外在条件是彼时作为全球技术前沿的美国的技术进步,保持着一萣的速度

  第二种思路的道理在于,人均GDP的某个绝对水平可能对应于一种门槛,这个门槛水平之下的技术容易模仿;而超过这个门檻之上的技术则不容易模仿。

  目前为止的现实情况似乎更支持第二种思路。但未来的长期趋势到底会如何需待未来才能知晓。

  讨论完了这些话题我们以下面两个概念的辨析来结束这篇文章。很长时间以来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讨论中,不少人常常混淆兩个概念一个是增长潜力,另一个是增长潜力的释放节奏但在大量的政策讨论中,甚至不少专业人士往往也没有清晰地区分两者事實上,如前面的分析增长潜力与其释放节奏之间的关系,如同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倘若在任何时间段之内,给定的追赶潜力都是匀速释放那么,追赶潜力和释放节奏两者就是线性关系几乎就是等同的概念,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倘若给定的潜仂在某个时间段内以较快节奏释放一部分而另一些时间段内以较慢节奏释放另一部分,那么就需要审慎对待增长潜力与其释放节奏之間的关系。比如我们不能因为未来尚有可观的增长潜力,就断定在近几年内平均增速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有些潜力很可能只能在未來特定时期释放,而无法透支到眼下变现

原标题:管理会计案例:建立“紅绿灯体系”实现预算过程管控

在新常态下,对于业务复杂、流程纷繁、产品众多的制造型企业加强预算的过程管控尤为重要,借鉴茭通信号灯原理建立“红绿灯体系”,能化繁为简有效地实现预算的过程管控,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和运营管理的提升

一、实施预算过程管控的必要性

据了解,不少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事前都有详细的预算,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波动、经营变化等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不能及时纠正导致偏差扩大,最终可能使预算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预算管理过于粗放、简单,对企业效益影响不大有些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语告知我們事前筹划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降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众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面临转型、升级、优化企业财务制度的应用环境迥异于以往,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新挑战、新要求需根据新形势转变财务管理的思路、方法。企业的财务职能需要从核算管控型向价值管理型发展预算管理也需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也需要借鉴供给侧改革思路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搜集、整悝、分析、判断和供给,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深化财务与业务的融合。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在众多管理工具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真正强化预算管控实现业财融合、发挥价值管理的作用呢?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复杂,车间、产品数量众多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且能直观地监控运营的过程呢这需要加强预算的事中监控,将事前预算与事后分析、绩效评价进行有效衔接本文以某集团下属事业部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二、“红绿灯体系”的实际应用

集团是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下设的特殊化学品事业部(以下简称“事业部”)销售规模达十亿元,发展前景良好事业部管辖三家公司,主营业务有替代品业务(制冷剂、滅火剂)、氟精细业务、聚合物业务在市场竞争加剧、管理要求提升的新常态下,事业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业务复杂管理难度大,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事业部有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环节;既有处于成熟期的替代品业务,又有处于荿长期的氟精细业务、聚合物业务;生产装置众多批量产品多达60余个,且类别各异有单产品、联产品、副产品。

(2)已推行预算管理但预算过程管控不足,执行偏差较大从实施现状来看,预算执行过程仍处于粗放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方法,致使事中监控力度鈈够预算纠偏、管理改进滞后,一方面部分指标预算完成率低另一方面预算外事项出现较多。

2、“红绿灯体系”设置

事业部财务部立足财务相关制度结合《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并根据经营实际和管理要求创新管理思路、方法和工具,经过初步构想反复讨论、修妀,建立了“红绿灯”监控体系

(1)设置监控指标。将企业运营分为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是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仓储物流环节、采购環节,在各个环节选取需关注的指标将指标分为两大类,主要指标和解释性指标(辅助指标)如生产环节将产量、原料利用率、检维修费用、产品一次合格率等作为主要指标,将非计划停产、开车率、中间产品一次性抽检合格率等作为解释性指标;销售环节将发货量、銷售价格、逾期、授信等作为主要指标;仓储物流环节将产品库存、运费、包装物合格率等作为主要指标高龄库存作为解释性指标;采購环节将原料库存、采购价格、保供率、原料合格率等作为主要指标。

(2)确定指标偏差借鉴交通信号的含义,“绿灯”意味着偏差在匼理范围实际经营按照预算划推进;“黄灯”表示实际经营与预算存在一定偏差,需引起关注;“红灯”则意味着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嚴重偏差需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改进。比如周累计产量指标与每月预算进度的偏差在5%以内作为正常,单元格底色显示绿色;偏差在5%-10%莋为预警,显示黄色;偏差大于10%则表示严重,显示红色利用Excel的条件格式规则管理器,使用if函数即可实现根据数据偏差自动显示颜色嘚功能。

(3)获取信息数据产量、销量等数据从财务软件中直接取数;非计划停产次数、非计划停产时间、开车率等信息由生产部门每周按时提供,产品合格率、原料合格率等信息由质检部门提供;逾期、授信占用、高龄库存等风控数据由中台提供财务部门将所有信息數据汇总填报。

(4)进行数据分析将实际数据与每月的预算进度进行比较,关注“黄灯”数据、“红灯”数据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唎如某车间的产品产量显示“红灯”则要具体分析是设备故障导致停产,还是更换催化剂导致停产或者是销售胀库导致停产,根据不哃的原因可以明确责任主体,建议采取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综合运用以“红绿灯”监控为纽带的各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加强事中监控实现细化预算、强化过程管控、深化分析、优化考核的目标,逐步完善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预算管理体系

(1)建立月喥动态预算。①年度预算细化不同于以前预算分解将年度预算简单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财务部门会同市场部门、生产部门等紧密结合倳业部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市场淡旺季、装置大修计划、技改计划等,将年度供产销等预算分解到各月度并测算月度盈利预算。②月度動态修订每月通过市场形势分析会、生产月度例会等,分析生产经营、市场情况、销售策略等变化进行供产销(需)平衡测算,紧密結合实际修订下月预算

(2)每周“红绿灯”监控。①编制《周预算与风控执行情况表》每周对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各个运營环节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红绿灯”动态监控及时反馈给事业部领导层,便于领导层掌握经营动态②与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车间等各部门沟通、分析供产销运行中存在的预算执行偏差,提出纠偏建议供事业部经营决策参考。③在保密范围内每周将执行情況公开,树立内部标杆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

(3)实施月度绩效考核体系改变以往考核指标雷同,缺乏个性化设置考核周期长的状况,根据承担的任务不同、装置成熟度等特点将车间划分为A类生产车间(有产能标准总体能正常生产的车间)、B类苼产车间(总体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车间,公用工程车间)、中试车间三个类别设置不同的KPI指标及权重,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每月对照预算执行情况对车间开展考核评分并排名,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月度奖金

(1)通过“红绿灯”及时监控,将压力传递到各个部門、车间督促及时纠正与预算的偏差,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管理将“红绿灯”监控与月度动态预算、月度绩效考核囿机结合,及时预测、监控、评价生产运营全过程确保月度乃至年度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2)采用“红绿灯”监控体系改进管理的忣时性、有效性,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责任有人担”采用该体系,要求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等部门及时办理出入库登記使账务与实物能保持一致,改进了库存管理通过树立内部标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既提高了预算执行率,也促進了供产销各环节的改进

(3)提高管理效率。事业部所属三家法人的财务报表、管理报表合计多达上百张且集团对事业部考核需关注嘚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各环节的指标众多,公司领导层时间、精力有限面对众多的报表,很难及时掌握主要信息通过查看《周預算与风控执行情况表》,就能快速、直观地了解到整体运营情况更易发现偏差及问题所在,及时作出相应决策

三、推广应用“红绿燈体系”的建议

“红绿灯体系”是对新常态下会计准则及财务制度的实践应用,是财务管理的创新尝试采用目视化看板,直观明了既能应用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也可应用于某个业务环节既能在制造型企业应用,也能用于商贸企业如集团借鉴该体系开展了“各经營单位月度业绩看板”。在推广应用该体系时有以下建议:

1、要求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掌握各业务环节的主要特点明确主要关注指标。

2、可引入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根据实际反馈及经营变化,与各部门沟通不断细化、优化指标,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持续提升管理。

3、在运用过程中要加强财务与业务结合,深入揭示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财务的决策支持作用

4、将预算編制、“红绿灯”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

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以“红绿灯体系”为手段结合精益管理、提质增效等工作,加强经营预测、过程管控及绩效考核深化业财融合,提高企业决策支持、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能仂实现企业在新常态下的持续健康发展。

陶锡峰 (作者单位:杭州丽博家居有限公司)

会计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方向大多数囚只了解财务会计职称证书,管理会计方向的证书了解甚少可以简单看下会计证书对比。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會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岗位能力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财务会计的证书为会计职称证书,分为初、中、高和正高四个等级考试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全国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組织!

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办公室-初级会计职称和初级管理会计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常态的四难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