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是m2接口固态硬盘怎么装接口

下载客户端X
& SAS接口固态硬盘
SAS接口固态硬盘报价
已选条件:
三星英睿达影驰东芝闪迪浦科特科赋PNY台电瑞势七彩虹金泰克朗科佰维金士顿建兴太阳花海盗船士必得Intel铭瑄艾比格特威刚联想创久耕升饥饿鲨金速创见威士奇惠普宇瞻海康威视忆捷爱国者西部数据盔甲
存储容量:
240GB-256GB
接口类型:
闪存架构:
TLC三层单元
SLC单层单元
参考价:¥1.58万
参考价:¥5500
参考价:¥1999
参考价:¥1950
参考价:¥3599
参考价:¥999
参考价:¥1250
还有14款SAS接口固态硬盘&&
装机硬件相关子类
硬件外设相关子类
扩展配件相关子类
相关类别:
热门类别:&>&&>&正文
带你认识SSD的SATA、mSATA 、PCIe和M.2四种主流接口
08:18:02 来源:金士顿科技 作者:未知 编辑:听风飞舞 浏览:loading
  犹记得当年Windows 7系统体验指数中,那5.9分磁盘分数,在其余四项的7.9分面前,似乎已经告诉我们机械硬盘注定被时代淘汰。势如破竹的SSD固态硬盘,彻底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SSD数倍于HDD机械硬盘的传输性能,让普通用户和发烧玩家的体验均成倍提升。如今,经历多年来的发展,以金士顿和HyperX为代表的SSD品牌,已完全主导硬盘存储市场。
  在这场存储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使用环境、更好的体验,SSD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革新,像主流的SSD就有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和mSATA接口等。这四种常见的接口有什么不同?又适合什么样平台使用呢?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讲解。
SATA3.0接口代表产品:金士顿UV400系列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3.0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及32Gbps带宽有一定的差距,但普通2.5英寸SSD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应用需求,500MB/s左右的读写速度也够用。而对于100MB/s左右读写速度HDD机械硬盘上,6Gbps带宽还远远谈不上瓶颈,只能埋怨HDD硬盘发展太慢,存储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虽然SATA 3.0接口规格已经推出有一段时间,但“廉颇岁老,尚善饭否”。大多数用户对SSD性能的要求谈不上极端苛刻,而且还要考虑选购时的性价比因素,因此SATA 3.0接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大众的选择。说起SATA SSD,就不得不提电商销售名列前茅的金士顿UV400系列。UV400系列其采用Marvell 四通道主控芯片,搭配高品质的闪存颗粒,读写速度最高可达550、500MB/s,接近于SATA3.0接口的传输瓶颈,为用户带来极速的读写体验。且金士顿UV400走亲民的价格路线,无论你是初装机还是升级,金士顿UV400 SSD绝对是一款性价比最出色的产品。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山口山之怒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容量不是越大越好,老司机告诉你选择固态硬盘的注意事项说到SSD固态硬盘,如果是DIY发烧友就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固态硬盘在问世之初就以绝对的速度优势在性能上碾压了传统的机械硬盘。尤其是SSD固态硬盘动辄400-500MB的连续读写速度更是远远地甩开了传统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因为采用了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省却了机械硬盘中大量的机械结构,比如磁头、马达等,所以其读写性能大幅提升。近几年,随着SSD固态硬盘的价格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和DIY台式机配备了SSD。但同样是SSD,性能也有高低之分,而且SSD之间的这种性能差异往往比机械硬盘更大。如何选择SSD还真有很多讲究,小雷(微信ID:leitech)今天就来给各位机友分享下选购SSD时有哪些雷区。同级别中容量并非越大越好许多比较土豪的机友在选择SSD时都会偏爱大容量的,这个原则没什么问题,毕竟大容量用的舒心,但处于同一容量级别的某些SSD并非容量越大越好。举个例子:不少机友在选择500GB这一级别的SSD时都看到了480GB 500GB和512GB三种不同的容量,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很多机友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512GB的,觉得购买大容量肯定不会吃亏。其实,512GB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闪存是有读写寿命的,SSD在长时间使用后,数据有可能会出错,为了保证数据安全,许多厂商在制造SSD时都会留有一定的空白冗余空间,以便在SSD局部出错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读写。机友们看到的那些容量为500GB或者480GB的SSD就分别12GB和32GB的空白冗余空间,这些冗余的空间虽然平时无法使用,但在关键时刻就能挽救数据。所以冗余越大,SSD容错能力就越强,数据安全性也就越高。同样是闪存,寿命和速度区别却很大闪存芯片是SSD的存储介质,也是SSD高速读写的保障,上文已经提到闪存是有使用寿命的,速度也是有差别的。不同的闪存类型寿命和速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市面上主流的闪存分为SLC、MLC和TLC三种:通过上面的表格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性能和使用寿命最好的是SLC闪存,但由于其成本高昂,目前在民用级SSD中已基本绝迹,只有少数企业级SSD在使用。而MLC闪存在各方面都比较均衡,成本适中,寿命也不错,读写速度不比SLC慢多少,目前各大品牌的旗舰SSD大多采用MLC闪存。而TLC则因为其成本低廉在入门级SSD中被广泛采用。但其性能较差,寿命也非常有限。小雷推荐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MLC闪存的SSD。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相当于SSD的大脑,大脑运转的越快,SSD的性能自然越好。决定主控芯片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参考频率、通道数量以及核心数量和架构等。一般比较高端的SSD主控芯片有三星的MGX和马威尔的88SS9189。以马威尔的88SS9189为例,其采用双核架构,运行频率为400MHz,拥有8条闪存通道,非压缩算法。而比较低端的JMicron&JMF667H主控则采用了单核ARM9架构,频率为246MHz,闪存通道数量也仅仅为4个。小雷(微信ID:leitech)推荐尽量选择高端的主控芯片。接口和类型说到硬盘的接口,大家首先想到的是SATA接口,它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但是对于SSD而言,SATA接口并非最理想的选择,因为SATA接口本身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其最大600MB/S的传输速度远远不能发挥出SSD的全部性能。目前,比SATA更快的接口有PCI-E接口和M.2接口。这两种接口都走的是PCI-E总线。现在最快的PCI-E3,0X4接口最大理论速度可达3.2GB/S,这样的速度整整是SATA接口的五倍有多。目前顶级的PCI-E接口SSD有Intel出品的750系列和三星的960Pro系列,两者都代表了如今民用级SSD的最高水准。读取速度都超过2GB/S写入速度也超过1.5GB/S。但相应的,售价也十分感人。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M.2接口,因为事实上M.2接口被分为两种,分别是Socket2和Socket3。两者分别对应的物理接口形态为B Key和M Key。部分M.2 SSD采用的是Socket2 B Key接口,走的仍然是传统的SATA总线,因此这类M.2接口的SSD其读写速度和普通SATA接口的SSD没有任何区别,最高仍为600MB/S。而真正走PCI-E总线的是全速的Socket3 M Key接口。这类SSD可以达到全速3.2GB/S。传输协议主流机械硬盘和SATA固态硬盘采用的是AHCI传输协议,这种传输协议与SATA接口配合完全够用,毕竟SATA接口速度本来就有限。但随着PCI-E接口的SSD问世,AHCI传输协议就成为了瓶颈,它严重限制了SSD的4K读写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NVMe协议问世了,它专门针对全新的PCI-E固态硬盘而开发。相比传统的AHCI协议,NVMe协议的延迟大幅降低了50%。同时NVMe协议支持更大的数据吞吐量,吞吐速度也远超AHCI协议。这两个优势使得采用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拥有更快的4K数据读写性能。于此同时,NVMe协议的SSD功耗也更低。以上的这些都是在选购SSD时比较容易踩到的雷区。通常来说,厂商只会宣传他们的SSD速度快,容量大。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关键参数,要么含糊其辞,要么选择性忽略,很容易踩雷,就连各位老司机也难免会有翻车的时候。所以各位在选择固态硬盘时一定要注意上文小雷(微信ID:leitech)提到的几个关键参数。本文图片来自:正版图库64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8雷科技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从来只有新人笑?为什么用PCI-E的SSD更快
来源:作者:花椒责编:花椒
传统SSD(固态硬盘)与HDD(机械硬盘)一样使用SATA接口,但这几年随着SSD生产工艺以及用户对读写速度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中高端SSD开始选择PCI-E接口来进行SSD与主板的对接。那么PCI-E的优点在哪里呢?或者说PCI-E与SATA接口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分别从SATA和PCI-E两方面进行探讨。SATA方面SATA(Serial 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在2000年11月由“Serial ATA Working Group”团体所制定,目前SATA接口已经完全取代旧式PATA(Parallel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盘。在数据传输上这一方面,SATA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捷,并支持热插拔,使电脑运作时可以插上或拔除硬件。另一方面,SATA总线使用了嵌入式时钟频率信号,具备了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目前SATA接口共有SATAe、SATA1.0、SATA2.0、SATA3.0这三个版本,其中SATAe根据官方的解释是属于SATA3.2标准的一部分,是将PCI-E与SATA信号综合在一个接口内的规范,属于特殊类型的SATA接口。故而本文不将其纳入传统SATA接口中进行讨论。上表为三种主流规范的带宽与传输速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在HDD时代这种条件是能够满足硬件需要的。然而市场主流SSD传输速度能达到500MB/s,其中读取速度达到400-600MB每秒,写入速度达到200MB每秒,SATA接口已经难以满足速率更高的SSD。PCI-E方面PCI-E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原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简称PCI-E)”。这个新标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从传输效率上来讲,板载的PCI-E比SATA更适合于CPU、内存数据进行通讯与传递。PCI-E接口的SSD通过PCI总线直接进行存储器访问,而非只是将闪存或DRAM内存封装成SCSI连接的硬盘驱动器。所以从I/O延迟角度上讲,这是本质上的改变,直接使SSD的随机读写性能得到量级的提升。总结基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在逐渐向PCI-Express插槽的固态硬盘发展是在追求速度时厂商不得不进行的改变,PCI-E进行数据传输毕竟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期待更多更优秀的PCI-E SSD出现,也期待下一代SATA能够在速率上进行提升,毕竟不是每个PC用户的电脑上都有若干空闲的PCI-E接口。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sata固态硬盘哪些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