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到浦发银行支行群里支行怎么走

哈尔滨医科大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哈尔滨医科大学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哈尔滨医科大学(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中方牵头院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是1949年4月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建哈尔滨医科大学。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校园总面积164.1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57.8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8586万元;下设5所直属附属医院,校本部普通高等教育设17个专业;有在编教职工8855人,在校学生21022人,其中,研究生5370人,普通本科生11367人(校本部7592人、大庆校区3775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办学历史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溯源
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26年9月,博士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27年,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3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分校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创建。
1932年2月,学校更名为江西雩都红军军医学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随中央军委到达陕北。
1940年9月,1940年,学校迁至延安后得到迅速发展,经毛泽东同志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日,根据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挺进东北。
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市),合并了东北军医大学(前身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
194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合并东北大学医学院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部分。
1947年10月,组建以内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
1948年3月,组建哈尔滨以五官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合并组建
194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一、二分校合并,
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学校归卫生部领导。
1956年6月,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
1955年7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并入哈尔滨医学院,哈尔滨医学院系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1958年4月,卫生部将哈尔滨医学院移交黑龙江省领导。11月,学校恢复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名。
1962年,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系重新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
1978年4月,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划归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博士学位点医学院校。
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但保留了鸡西医专的建制。
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省政府“211工程” “九五”期间建设项目检查验收,“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得到批准,二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撤销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实质性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3年,学校通过教育部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评估,并获得优异成绩。
2004年,学校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建立。接收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组建附属第四医院并挂牌成立;学校接收哈尔滨铁路肿瘤医院并入附属第三医院。
2005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优秀成绩。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第一批项目试点高校,承担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入选“”项目高校名单,学校入选。
2014年,学校作为牵头方成立中俄医科大学联盟。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建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办学条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下设5所直属附属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口腔医学院、眼科医学院、护理学院、麻醉学系、重症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病理学系、体育学部、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庆校区等附属单位等校部院系,开设17个本科专业。
组织机构 类别名称校部院系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小学---附属医院资料来源:普通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专业名称学制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5+2”本硕,与临床医学院连续培养)7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与临床医学院连续培养)5+3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硕士儿科学,与临床医学院连续培养)5+3临床医学5临床医学(俄语班)5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5生物信息学5生物医学工程4---麻醉学5医学影像学5儿科学5口腔学医院口腔医学5药学院临床药学5药学4护理学院护理学4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4市场营销4公共卫生学院公共事业管理4预防医学5卫生监督5资料来源:
备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专业信息以学校招生网站信息为准。
哈尔滨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88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委员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2人。有博士生导师215人,硕士生导师1205人。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于波
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焦晓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连新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孙殿军、赵世光、张凤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连新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潘振伟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李秋洁
国家教学名师:李璞、姜洪池、吴坤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金连弘、周晋、倪江、谷鸿喜、王滨有、李文志、樊立华
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带头人获批时间药理学教学团队2008医学遗传学教学团队
傅松滨2009外科学教学团队姜洪池2010社会医学教学团队吴群红2010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黑龙江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黑龙江省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虚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2门,国家视频公开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第二类特色专业)、预防医学(第一类特色专业)、麻醉学(第一类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第一类特色专业)、药学(第一类特色专业)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临床医学专业
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基地、药学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黑龙江省级重点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
黑龙江省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麻醉学
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精品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药理学社会医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医患沟通学与危机共舞--卫生应急管理方略心理健康管理脾功能与脾脏外科相关进展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神经病学
医学遗传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医学微生物学
危重病医学
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眼科学基础化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区护理学生理学医学影像学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免疫学护理人际沟通医学心理学内科护理学资料来源: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获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全国医学院校国家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名称获奖类别时间临床医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七年制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应用模拟教学系统培养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以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为参照的试点性认证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其中黑龙江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理学、遗传学、法医学、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药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群)序号学科(群)名称类型学科带头人1
国家级重点学科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
外科学(普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资料来源:
省级重点学科(群)类别学科(群)名称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
心血管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
黑龙江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黑龙江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
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同、、、、、、、等10余个国家的百余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2个。
2016年,学校与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达成联合培养中医药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与联合成立生物医学中心和结核病研究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术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黑龙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黑龙江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计委俄语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等设在校内。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寒地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眼科新型医疗设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人体自身免疫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脾外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机理与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实体肿瘤双微体基因组与遗传资源教育部创新团队、医学遗传学创新团队
黑龙江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黑龙江省分子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与协作)、黑龙江省分子影像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病原学(BSL-3)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肝脾外科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移植免疫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与内源性物质代谢实验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成果
2011年-2015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87项,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6项。
2016年,学校获各类科研课题千余项,总资助经费2.22亿元。科研立项总数、资助经费总额再次位居省内高校前列。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
2011年-2015年,学校共发表论文15494篇,其中,SCI收录5334篇。编写出版著作492部。获得专利授权292项,发明专利授权104件,有效专利拥有264件,软件及著作权10件。
2016年,学校共发表论文2520篇,其中SCI论文1038篇,国家级学术刊物论文1269篇,撰写科技论著35部。
2011年-2015年,学校获得各种奖励65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
2016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奖励89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学校获国家奖项项目名称获奖者获奖类别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姜洪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李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功能分子成像肿瘤诊疗关键技术及应用申宝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张亭栋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杨宝峰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傅松滨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术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57.8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385454册;有纸质期刊1425种,电子期刊数据库33个。图书馆馆藏资源以生物医学文献为主体,辅之以人文社会科学书刊和各类语言工具书。馆内俄文医学书刊收藏较为丰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馆藏文献较为齐全。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图书馆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主办《》、《》、《》、《》等6种专业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
尔滨医科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学报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第四版)。该刊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数据库、、、、(7个分册)等收录。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原刊名为《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年经中华医学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被北大2014版核心期刊,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获得2000年获黑龙江优秀科技期刊奖。
《国际遗传学杂志》
《》1978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是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为()。
《国际免疫学杂志》
《》1978年创刊,原名《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主办,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哈尔滨医科大学文化传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标识
校标的设计以哈尔滨医科大学英文起始字母为基本构成元素,标志的样式庄重、典雅,象征学校的悠久历史以及严谨作风。悠久的年代、古朴的学校字体与现代的设计形式有机的构成,象征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与民族特色的结合。整个标志既现代又不失庄重,力求通过标志的造型传达学校的时代特征与精神。   标志的圆形构成象征:团结的精神、求实的作风。象征医学的符号表述了学校的学科特征,其中“剑”的两翼抽象的变化成“翅膀”与“打开的书”则象征学校对医学教育、对学子寄予的美好愿望。穿越的斜线象征学校在医学研究、学校发展等方面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向前的精神。   标志的色彩以蓝色、绿色构成,蓝色代表医学研究的严谨性、绿色则象征生命的健康、活力与希望,二者的融合则代表学校科学研究、临床治疗、教育教学的相互关系。
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文化
木直中绳,博学载医
释义:“木直中绳”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材;意寓学生经培养后成材。
“博学载医”含义为渊博的知识,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
《托起人类健康的太阳》
饱经风雨、历经沧桑,
传医授道、奋斗自强,  春光无限、桃李芬芳。  医大精神代代传扬,  医大精神代代传扬。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大爱无疆。  木直中绳,博学载医,播种理想,  播种理想收获希望,收货希望。  扬起生命科学的风帆,  载满真理与圣洁远航,  同舟共济,再创辉煌,  托起人类健康的太阳,  托起人类健康的太阳,太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领导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副书记、校长、曹德品、、、党委副书记、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领导
历任校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校长(建国后)韩靖(1949年)
李鄂(1949年)
季钟朴(1951年)
季钟朴(1951年)
黄耕夫(1958年)
李亭植(1955)
周 旋(1972年)张一民(1967年)王禹明(1974年)周 旋(1972年)刘守忠(1981年王禹明(1974年)程锡绎(1985年)李亚非(1978年)李士杰(1997年)刘守忠(1981年)金连弘(2000年)于维汉(1983年)姜洪池(2001年)隋永起(1984年)田文媛(2010年金 铮(1989年)王永清(2016年)金连弘(1997年)---杨宝峰(2001年)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知名校友
姓名备注黑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哈医大生理学教研室生殖内分泌研究室主任。哈医大生理学教研室生殖内分泌研究室主任。中华麻醉学会委员、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医学教育麻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原美国Wisconsin医学院客座教授,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医学遗传学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中国著名地方病学家。中国著名基础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日本国际胸心外科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 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议委员。中国著名肝脾外科专家,北美外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药理学家,2004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克山病学家。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香园网站创始人。高孝湛
香港中华书局原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原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学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高空生理专业创始人之一。资料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黑龙江日报[引用日期]
.大庆网[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红十字会[引用日期]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检验医学教育网 [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中国医学教育信息网[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东北网[引用日期]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黑龙江教育厅[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引用日期]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展计划处[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东北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国际遗传学杂志》[引用日期]
.《国际免疫学杂志》[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引用日期]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简介_考研_中公教育网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简介
18:16:20 |
  2018中西医考研交流群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简介&,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即黑龙江省肿瘤医院,日建院,1978年3月定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我校1987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学制五年,现在年招收学生100人,由我院承担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了学院各个专业。
  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6个省卫生厅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9个教研室,23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2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教师187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49人,讲师34人,助教3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60.96%;教师中有博士导师16人,硕士导师87人;博士学位教师38人,硕士学位教师10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00%。
  医院引进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治疗设备,供教学、医疗和科研使用。如PET-CT、小动物光学成像系统、16排CT诊断机、螺旋式CT、核磁共振、全数字平板乳腺机、数字胃肠诊断系统、计算机摄像系统(CR)、高 档彩色超声诊断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全数字可变角度双探头ECT系统、全数字化电子直线加速器、亚氦刀等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
  学院共培养博士研究生57人,毕业25人;硕士研究生402人,毕业301人;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838人,毕业388人。
  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倡导教学改革、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教学工作高质量的运行。
  (一)健全教学管理机构
  1995年前实行&院系合一&的教学管理体制,1995年将医学三系改制为第三临床医学院,即形成&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形成医院院长兼任临床医学院院长,统管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对院长负责的管理机制。
  学院设立教务科和学生科,负责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同时由学生党总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高质量的运行1、实行学院、教研室、教学主任三级负责制,上课提醒制,以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学院还于每周五下午进行《管理知识讲座》,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2、制定教师试讲制度,严格审查教师上课资格。经常进行教学法活动,严抓教学质量。配备强有力的教师阵容,安排资 深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提高课堂授课的质量。
  3、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并实行学生网上评课制度,以深化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评价和决策。
  4、严把命题和评卷关,执行教考分离制度,并规范题型,提出命题及评卷要求。
  深化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两年时间学习理科基础课和基础医学课,再用两年时间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最后一年时间用于毕业实习。
  2、课间实习阶段,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课间实习比例达40%以上;学生可以随时使用教研室的教学片;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共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欢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科室实习;组织大学生义工,随宁养院老师慰问和诊治晚期癌症患者,这些措施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及时将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
  3、严抓毕业实习,培养自学、分析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毕业实习实施&临床教学目标管理方案&,为学生印发了《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手册》,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实施目标化管理;采用&指导教师责任制&,一对一的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追踪病历,来检验自己的诊断结论是否正确;坚持每日早晨由科室主任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集体阅片,对于有争议的病例进行讨论和鉴别诊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严密性,还锻炼了表达能力;认真组织出科考试(包括笔试、实际操作和阅片三项),及时反馈学生实习效果。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影像阅片比赛、病例书写大赛等学习竞赛,营造浓厚、活跃的学习和思考氛围;邀请老专家做科研讲座,引导学生树立科研理念、激发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组织同学参加学院的学术交流和学校的杏林博士论 坛,体会老专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拓展学术视野,了解前沿知识。
  5、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立了2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为学生搭建研究性学习和进行科研能力训练的平台,确定了5个研究方向和14个研究课题。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科技学术月活动,近三年我院学生在校虚拟课题大赛和科技论文大赛中多次获奖。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教育科研活动1999年7月在我校召开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暨教材主编会议,我院的王瑞芝等8位老师被确定为医学影像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主编或编委。今年,王瑞芝教授主编的《放射治疗技术》一书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
  学院重视教育科研,积极立题,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院的教育科研项目有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院级教学成果奖。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1、运用综合影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医学影像教研室在近20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即综合影像教学方法,将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比较讲授,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诊断疾病的能力,并指导学生通过病理和临床知识来推断、联想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重视教学法研究,改革&教&与&学&的关系。 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发、指导和促进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展&病例讨论式&、&影像表现讨论式&、&PBL&、&教学&科研一体化&等教学方法,重视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给有想法和特长的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大力推广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以多种方式推广多媒体教学,例如聘请专家做讲座、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培训、开展多媒体教学竞赛、观摩优秀多媒体教学,并用专项资金购进多媒体教学课件128部。现在我院90%以上的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徐海涛老师还获得校多媒体讲课大赛三等奖,我院教师开发的&人体三维断面解剖学多媒体CAI系统&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国家教育部CAI教学制作鼓励奖。 根据&互补、外延、重构&的原则,建设网络教学,配合学校建立了临床病例库和临床图库,并在电子阅览室安装了多种学习软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外延。
  4、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我院鼓励教师实施双语教学,请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老师为教师讲解用英语备课、书写教案和讲课的要求;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外语脱产培训,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英语水平;加大学生医学英语的教学力度,聘请临床经验丰富,而且英语水平高的教师任课,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四)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建设精品课程
  我院以专业建设为基础,进行优质课程建设,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体系。贯彻实施了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评估方案和加强课程建设的文件,积极推进我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学院现有校级精品课程一门,即放射治疗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一)提供多种再学习的渠道,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选派业务强、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等医学院校学习。近年来,共选派60余人次出国学习,220余人次在国内知名高校或医学院进修学习。 2、邀请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共主办、承办国际、海峡两岸及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13次。 3、每周四下午组织《医疗新技术讲座》,使教师了解其他学科的最 新技术。 4、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5、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和考核制度,坚持在教学、科研以及医疗实践中的培养与提高。做好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坚持在学科建设中加强人才培养,并以人才培养来促进学科建设。
  (二)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职业道德教育
  以党员为中心,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引导教师树立&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思想,并将教师的奉献精神、科学作风、团结合作意识等作为考核内容记录在教师教学考核档案中,每年还评选出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党风廉正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三)引进人才,优化教师结构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增强我院教师的整体实力。近五年我院共培养和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提高了我院教师的学历结构,增加了科研后劲。
  (四)建立奖励处罚制度
  为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院制定了先进教研室奖、优秀教学工作者奖、优秀教案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等十余项奖励,近五年用于教学奖励的金额达100万元。与此同时还制定了教学处罚条例,来保证教学质量。
  (五)支持教师从事科研活动
  制定教育科研激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项目的资金支持、资助教师设立科研项目、为教师购买文献、报销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的费用、制定了《科研管理有关规定》,设立了&院、所科研启动基金&,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科研启动工作,并大幅度增加了奖金额度,最 高奖励达50万元,用此来提高科研实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十五&以来,学院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他们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深,业务水平高,其中一部分人是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如腹部肿瘤外科专家赵家宏教授、董新舒教授,头颈外科专家贾深汕教授、放疗科专家王瑞芝教授等。
  增加教学投入,不断完善教学条件
  针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特点,1995年学院自筹资金5万元建立了人体三维断面标本室,面向学生开放,并将实物标本的照片装订成册制成配套教具。&人体三维断面标本系列配套教具的研制与应用&课题,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投资160万元改善教学环境,包括改建教学楼和A座学生公寓楼,及学生的体育活动设施。 2004年投资200万元改建占地3.65万平方米的主要供教学使用的南部院区,包括教学区、住宿区、服务区、娱乐区和办公区。拥有大、小多媒体教室共六间;设有拥有32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住宿区有2人间、4人间、6人间等三种标准化学生寝室,每层楼都配有24小时供水的开水房,并实施全公寓化管理;公寓楼内有琴房、健身房和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
  学院现有的9个教研室均配有示教室,保证了学生的临床示教。 今年,为完善教学环境我院投资9000万元收购了原职业建筑学院作为新教学区和办公区。改建后学院将建设4个可容纳210人的阶梯教室,3个可容纳60人的教室和1个拥有1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设有1个60平方米的技能实验室。 投资3.9亿元建设使用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影像中心大楼和外科大楼,其内设有含电脑和投影仪的示教室,用来优化教学和医疗环境。
  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能力培养
  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共举办了十期大学生业余党校,每期40学时,培训大学生千余人,并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开展诚信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在本学期助学贷款的利率偿还过程中我院学生无一人拖欠;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矛盾,减轻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名人专访、义诊等等,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组织大学生义工活动,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届学生毕业了,下届学生接过来,每月甚至每周都到宁养院做义工,为晚期贫困癌症患者服务,从未间断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了高尚的医德,还使学生提早将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此外,学校和学院还特别关心特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每年春节都慰问不回家的特困学生。为百余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而且提供了磨练意志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同学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在大手牵小手&助学1+1&主题实践活动中,特困大学生向乡村贫困小学生讲述了自己克服重重困难,成长为大学生的坎坷经历,引导小学生树立家贫志不贫的思想。同时,特困同学还用本学期勤工俭学赚来的钱一次性捐助一名小学生一学期学费三百圆整,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对他们的培养。
  学院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着营造良好的人文和艺术环境;利于学生全面的认知自己和陶冶情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原则。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参加、自己受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购置设备、提供场所,为学生搭建锻炼综合能力的平台,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新颖、别致、高雅、健康。 此外我们还通过办学生工作简报(58期),及时报道学生活动的情况,起到了连锁性的教育效果。 我们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就业时由于在校培养了古筝特长,在应聘的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被大连友谊医院录用;一名学生由于在校实习期间获得了&三维立体投照&的专利,被昆明军区总医院录用;还有一名影像专业学生,由于计算机特长突出,几家大医院争相录用,最后被一所省直单位&&三级甲等医院接收&&。 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0.4%,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各个省市的大中型医院,有的学生已经成为所在医院的骨干力量。经过反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医学影像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独立从事临床工作。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简介&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中公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相关推荐: 
  精华推荐:
(责任编辑:赵白雪)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本文相关热点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浦发银行如何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