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独立独立面临哪些发展问题

新加坡模式对杭州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模式对杭州发展的启示
[阅读:&次]
日期:&&来源:
提 要:20世纪后期,新加坡的迅速崛起受到全球瞩目,我国领导人曾多次提出要学习新加坡。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对杭州有着深刻的启示。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派出精英团队前往学习取经,希望从新加坡获取有益的经验。为进一步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结合杭州实际,对两地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综合新加坡发展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新加坡模式、加快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杭州& 新加坡 &发展模式 &比较研究
作者斯国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分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邮政编码& 311200)。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总人口3/4的岛国。它以其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整洁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的样板和追求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各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对新加坡经验的重视不是其它国家所能及的。我国领导层从邓小平开始,就一直对新加坡经验高度重视。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学习新加坡经济发展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此后,其他领导人如江泽民、朱基、曾庆红、温家宝等,都在不同场合有过不同表达。我国领导层不仅希望学新加坡的具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新加坡的改革进取精神。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建国不到半个世纪的小国,新加坡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大转型。这里的经验自然值得人们学习。
一& 新加坡模式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不多,其现代史可以追溯至1819年。当年,英国人把新加坡建成港口,成为英国统治下的一个重要,负责印度支那以及东南亚之间的贸易。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加坡曾被占领,战后又重新为英国所统治。1963年,新加坡加入。由于社会矛盾激化,马来西亚最后将新加坡逐出联邦,新加坡不得已于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在面临失业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压力下,新加坡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其增长率每年保持在9%以上。到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成为全球最富国家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闻名世界。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1966~1973年)。这个阶段,新加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改善基础设施,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鼓励创业,提供金融服务,促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发展制造业、电子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工业化步伐。这一阶段,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二阶段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1985年)。这个阶段,新加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大力引进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值、高度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方向转化。以电子行业为先导,继续发展制造业,以石油提炼、电子电器、船舶修造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初具规模,跻身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阶段为发展服务业阶段(1986~1997年)。这个阶段,新加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正式确定将服务业和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大力发展高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新加坡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航运中心、炼油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中心。
第四阶段为转型阶段(1998年至今)。这个阶段,新加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服务业、信息产业为发展重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制定实施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战略规划,全力推进经济重组。
(二)新加坡发展模式的特点
经过短短4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和谐繁荣,这一切都与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采用的经济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其发展模式的特点,与其突出优势和成功原因是相联系的。
1.崇尚“精英治国”,使新加坡拥有了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
新加坡自创立以来,一直崇尚“精英治国”。这里说的“精英”,主要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政府奖学金得主。“精英”们海外学成后,必须在政府工作5年,保证公务员队伍有一定的人才比例。此外,新加坡还建立了一套严格而又公平公正的人才遴选机制,吸引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了培养和聚集人才,新加坡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新加坡年度教育拨款占政府预算的21%以上(l997~2003年)。按照目前消费价格水平计算,每培养一名“精英”海外博士毕业,政府支付的费用高达近100万新加坡元。同时,新加坡还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调查结果显示,1991~2000年,外来移民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1%,其中智力型和技能型移民的贡献占37%,他们的人数仅占外来务工人员的1/4,但贡献却是非智力移民的10倍。以研发领域为例,2002年,新加坡全国共有两万名研发人员,外来人才高达78%。吸引外来人才为我所用,是新加坡短期内从贫穷跨越到发达行列的成功经验。
2.突出“经济强国”,使新加坡迈向了世界富民强国的行列
新加坡无论是刚独立时,还是已发达时,都始终紧抓经济建设不放。刚独立时,新加坡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产业基础,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面对此情况,新加坡政府从经济建设入手,大力发展产业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富国投资,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以炼油业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并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炼油化工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加坡制造业第一支柱产业。随后,新加坡又适时提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微电子和生物制药技术,为新加坡增加了两大支柱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的附加值,明显高于其他制造业,人均年产值高达91万新加坡元,是其他制造业平均值的6.5倍。为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加坡有选择地培育和发展产业群链,尤其是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新加坡差不多每10年就有一次经济转型。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的经济密集型产业、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一直到21世纪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加坡不断地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使新加坡始终处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WW3.坚持“政策惠国”,使新加坡始终保持了创新发展的活力
新加坡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城市国家,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快速发展,这其中与新加坡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为了扶持经济发展,新加坡适时、大胆地出台各种政策,使政策保持极大的优惠性和稳定性。一是优惠性。比如对企业税收,新加坡采取低税制,只征收所得税一个税种,税率为20%。为鼓励企业研发,还实行了研发费用双重扣除,以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对于经营先导型产业的技术企业,免税期可长达10年。为鼓励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设在新加坡,政府对公司总部的税收只有0%~15%。这一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入驻新加坡。自1998年美国Caltex Petroleum总部从达拉斯迁到新加坡,接受新加坡政府第一个总部奖后,短短3年时间,就有3600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在新加坡落户,其中有220家得到了新加坡的补贴。在新加坡,除了对烟、酒和汽车等课以重税之外,其余的进口商品全部免税,不加限制。二是稳定性。政策一旦制定,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因政府的更替或人为的因素而改变。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有极强的刚性,一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在规划调整上,也严格遵循概念规划每1 0年修订一次、控制性详规每5年修订一次的原则,期间绝对不允许随意调整。稳定而有效的政策,确保了新加坡经济的创新活力。
WW4.强化“诚信立国”,使新加坡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诚信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自独立以来,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打造诚信国家。其主要措施是从廉洁和法治入手,提升社会公信力和政府权威性。一是强化了廉洁。新加坡的廉洁世界闻名,长期保持着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而且是全球清廉指数排名第3位的国家。它的廉洁既得益于其严厉的贪污法令、严峻的刑法制度、不畏强权的司法机构和透明的政府行政措施,也得益于从社会公众到政府的自觉和自律。这种自觉和自律是培育诚信的土壤。二是强化了法治。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化的国家,立法周密,执法严格,公平公正。新加坡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有500余项,大到政府行政、经济管理、公民权利,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等,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了一张较为严密的“法网”。新加坡人的知法、守法、懂法,是靠严格的执法体系来保障的,所以新加坡有“罚款城市”之称,比如对于乱扔垃圾者采取高额罚款,使其不敢再犯。部长醉酒驾车,与公众一样处理。交通警察局长违规停车遭扣分罚款、美国游客遭鞭刑等,也正是在这种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新加坡人养成了极强的规则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尊重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5.注重“保障安国”,使新加坡建立了和睦和谐的稳定社会
新加坡不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但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新加坡的社会和谐稳定,种族之间和睦相处,每位公民充满爱心,百姓安居乐业,这与新加坡的社会保障有关。新加坡的社会保障采用中央公积金的办法来实施。中央公积金的普及和完善,不仅是国家资本积累的来源,也为每个勤奋工作的人提供了某种安全感。新加坡主张“居者有其屋”,采用“政府组屋”的办法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新加坡的“政府组屋”计划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施,历时40多年,目前已建成100万套,遍布城市中心和各个新镇。“政府组屋”质量上乘,交通便利,价格便宜,大部分新加坡家庭买得起。一般家庭6年收入,就有能力购买政府组屋。目前,约有90%的新加坡公民家庭住在政府组屋或政府廉租房里。新加坡还主张“公交优先保畅通”来解决交通难问题。在新加坡这个方圆不到40公里的地方,居然有95万辆汽车在城市里跑,但交通还是非常高效、顺畅、便捷。其主要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加坡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居民乘车十分便捷,步行距离不超过500米,等车时间不超过5分钟。同时,私家车购买受到严格控制,这也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杭州与新加坡发展情况的相互比较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140公里处,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有两条长堤与马来西亚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和民丹岛都有轮渡联系。全国由新加坡岛、裕廊岛、圣淘沙、圣约翰岛和龟屿等60多个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杭州与新加坡相比,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性。其基本情况比较如下。
(一)土地面积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总土地面积约为715.8平方公里。杭州8个城区面积为3068平方公里,约为新加坡的4倍。杭州与新加坡都与海洋相连,围垦造田是其新增土地的一大来源。比如萧山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围垦造田50多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之为“人类造地史上的一大奇迹!”在围垦的土地上,萧山建立起了5个镇街、9个国营农场,2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开发区。现如今,杭州的围垦资源已十分有限,继续大量围垦已不太现实,但新加坡不同,新加坡围垦还有广阔的前景。据预测,由于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陆域,新加坡将在2030年之际增添额外50平方公里的土地。
(二)人口组成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人口组成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6000多人。目前拥有常住人口531万,其中328万属于新加坡公民,53万属于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有约150万人。杭州总人口为880万,其中户籍人口700万,外来常住人口180万,总人口比新加坡多了300多万。
(三)城市交通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相当发达,全岛已经构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城市交通主要以地铁和巴士为主线,以轻轨和的士为辅助。目前,杭州城市交通仍以公交和的士为主,地铁1号线建成运营,地铁2号线还在建设之中。杭州虽已步入“地铁时代”,但地铁要真正走进人们生活仍尚需时日。新加坡为了保护环境,解决道路拥堵问题,除发展公共交通外,还严格控制私人购车。目前,新加坡拥有私家车超过50万辆。杭州目前拥有私家车已突破100万辆,是新加坡的一倍,而且增量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如果不加控制,相信不久将来,私家轿车的拥有量还将继续创新高,这将给杭州城市道路的交通带来新的压力。
(四)港口发展
新加坡与杭州都属港口城市。新加坡拥有8个机场,其中2个国际民航机场,6个军用机场。杭州拥有2个机场,其中一个国际民航机场。新加坡地处国际海运洲际航线上,是世界上最繁忙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新加坡港共有25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各主要港口,约有80个国家与地区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出该港。港口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可以修理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油轮。港口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在这一点上,杭州只能望洋兴叹。因为钱塘江无法建造深水码头,只能供小吨位货船停靠,因此,杭州要想步入国际性海港行列,难度比较大。
表1& 杭州与新加坡发展情况比较
(五)人均GDP
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奋斗,实现了小国变强、穷国变富的梦想,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12年,新加坡实现GDP 2700亿美元,是杭州的一倍多。杭州实现GDP为7803.98亿元,按照现价折算,约为1236.3亿美元(参见表1)。新加坡的人均GDP为50323美元,位列发达国家和地区前10位。杭州人均GDP为14097美元,只有新加坡的三分之一不到,但如果作为一个地区排列,杭州可以排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第49位。
(六)服务业发展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名,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城市化程度相当高,服务业在新加坡经济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整个经济比重的73.2%。杭州的服务业占比只有50.2%,与新加坡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新加坡服务业的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其中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龙头行业。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行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七)工业经济
新加坡工业相当发达,虽然占比没有杭州高,但也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1961年10月,新加坡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裕廊工业区的面积约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8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6%左右,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该工业区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一般制造业、物流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新加坡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迄今为止,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以及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
(八)现代农业
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含量高,虽然在整个经济中占比很小,几乎不到0.1%,但特色产业发展明显。这跟杭州的情况差不多。杭州的农业占比也在逐年减少,目前只有3.3%。但是,近年来杭州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占整个杭州农业的69.4%。新加坡农业也一样,主要以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著名的新加坡农业园区位于林厝港,拥有可耕地面积2000多公顷,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兰花、热带观赏鱼批发养殖、鸡蛋奶牛生产、蔬菜种植等。新加坡现有130家沿海和陆地渔场,专门饲养蚤目鱼、金目鲈、石斑鱼等鱼类,供应本地消费市场。新加坡农粮局也定下自供量目标,希望不久的将来,本地蛋类能占总市场需求的30%、鱼类为15%,蔬菜为10%。
三& 杭州与新加坡发展的异同和差距分析
比较杭州与新加坡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和差距之所在。它们的不同之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点:一是行政管理上的区别。新加坡是一个国家。国家的优势在于要做什么,自己可以做主,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完全由自己说了算。这是它相当便利的一面。而杭州作为一个城市,它要接受国家和上级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它的自主权是有限的。二是区位优势上的不同。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南口,世界海运必经之地,这对它发展海运、金融、贸易非常有利。杭州虽地处长三角南极,但这种世界性的特大区位优势基本不具备。当然,新加坡地土幅员狭窄,有些资源还不如杭州富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就目前来说,杭州的发展还有机动余地,除了8大城区,还有5县市13000多平方公里的纵深,为今后产业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
杭州与新加坡的相似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也集中反映了杭州与新加坡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
(一)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及面临的转型考验
无论杭州还是新加坡,在起步阶段,都是有赖于工业经济的领跑示范,有赖于工业经济的做大做强。尽管新加坡的工业只占其经济总量的26.8%,但是在其初始发展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仍然功不可没。杭州更不用说。杭州靠工业起家,靠工业走上强市富民之路。然而,就目前来说,杭州与新加坡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考验。资源紧缺、要素制约、产业竞争,成为经济转型的拦路虎,而要克服这些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近这些年,杭州与新加坡都在积极探索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之路。尽管杭州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上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新加坡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新加坡经济转型显然技高一筹。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向高走。以服务业、信息产业为发展重心,加速经济高科技化,产业向高端发展。二是向外移。加速向区外、海外投资,转移低端产业。这很值得杭州学习。
(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的加快推进
新加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城市化的推进,使新加坡的服务业高度发展,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达到73.2%,农业几乎为零。以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等为龙头行业的服务业,使新加坡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在这一点上,杭州望其项背而不如。但是,杭州在发展三产服务业上一直在倡导和努力。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化带动战略”,希望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来促进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杭州的三产服务业正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比重递增。2012年,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0.2%。这样的成绩的取得,对杭州来说已属不易,但与新加坡相比,显然还需要加油。客观地说,通过持久的努力,杭州的城市化水平将在若干年之后,会有一个跨越性的发展,但要赶上新加坡则难度很大。
(三)政府主动调控和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引导
新加坡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市场结构残缺、市场主体发育不全、生产要素流动性弱、经济发展滞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国家的职能转变,将政府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形成灵活又有弹性的经济发展机制。一方面政府积极参与和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密切合作,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企业则与政府协调一致,密切结合,积极参与市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杭州一直致力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环境优化,使杭州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评价。但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新加坡相比较而言,杭州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和深度都还是不够的,政府服务经济的方式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四)注视招商引资和开放经济的集聚发展
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新加坡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外资落户,吸引富国投资。为了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即出口工业化战略,新加坡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在政府的引导下实行全方位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放宽外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出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杭州在招商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上,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比如“三减两免”吸引外资项目,“出口退税”促进外贸发展,“下指标定任务”要求各平台、各区县开展招商引资等。尽管政策优惠的力度不如新加坡,但取得的工作实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杭州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杭州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杭州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16.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12.62亿美元。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510项,合同利用外资82.6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9.61亿美元。杭州市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8个,总投资105.6亿美元,占新批外商项目总投资的78.7%。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至2012年末,共有97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152个项目。
四& 新加坡模式对杭州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加坡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由弱变强、由穷变富的蜕变,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因为它们赢在“诚信”,强在“经济”,益在“政策”,贵在“精英”,根在“和谐”。新加坡经验给了杭州许多深刻的启示。
& &(一)要强化危机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新加坡是在危机中被迫独立的,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危机意识和革新意识,也正是这种举国上下高度一致的忧患意识,为这个岛国带来了勃勃生机,创造了多项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土狭小,就通过人工填海来扩土增地;没有淡水资源,就发展海水淡化、中水处理等,来缓解水源短缺问题。新加坡的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新精神,很值得我们杭州学习。目前,杭州发展也遇到一些挑战,比如经济发展如何继续保持强大的持续力,社会管理如何有效化解突出问题,城市发展如何提升发展水平和品位,民主政治建设如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等,都是急需探索、亟待解决的问题。杭州应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敢碰、敢闯、敢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化危为机,推动杭州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强化本土发展和全球视野拓展
新加坡十分重视本国发展。每一项政策和决策的出台,都是首先考虑本土发展的需要。但是,新加坡又没有完全拘泥于本地本土的发展,他们敢于站在全球视野看问题,善于把本地区的优势、特点与国际发展大势结合起来,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全世界。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很值得杭州学习。特别是杭州本地发展遇到瓶颈、要素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进一步拓宽视野,跳出杭州看杭州,用大视野、大眼光看问题,用大思路、大手笔谋发展,用世界先进经验引领本地经济的转型发展,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形成自主品牌,增强本地产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观念,积极借助外力发展,把“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开放与合作。
(三)要强化廉洁高效与政府职能转变
新加坡政府的执行力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政府职能清晰,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很清楚,同时政府又很廉洁,因而社会公信度很高。杭州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学习新加坡经验,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摒弃大包大揽的做法,在法律的框架和范围内,逐步把原应属于社会职能范围的领域“归还”社会。可借鉴新加坡实行政府服务外包的形式,把非核心的政府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实现对政府服务的有效补充,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目的。要进一步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要以“政务环境优化年”活动为契机,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发展氛围。努力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环境,打造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四)要强化社会管理与基层组织自治
新加坡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十分注重社会管理,将社会管理精细化、民主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政府行政部门、社区管理机构、基层自治组织及社会团体之间职责分明,社区自治组织在政府指导下自主活动。对比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我们杭州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借鉴与启发,在社会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在基层自治模式建设上,要进一步明晰社区功能定位,广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的作用,逐步建立起自发性、自愿性、自主性社区义工队伍。要加强社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建议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制度规范等层面,激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建设,尤其是与群众利益、民生服务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 &(五)要强化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机制
新加坡经济为什么始终保持活力,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强调创新和人才的引进培养。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继续加强创新密集产业领域的研发,使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新加坡着力吸引国际顶尖人才,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影响。为此,建议杭州要进一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意识,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潜力和活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营造好人才成长环境,把杭州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大都市,以吸引来自国内甚至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在杭州市范围内推广继续教育和培训,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有机会提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建国不到半个世纪的小国,新加坡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大转型。其成功经验不仅受到中国方面的重视,世界上其它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对新加坡经验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李光耀与“新加坡模式”》,《商业周刊》2011年第11期。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加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4月16日发布的数据,2012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新加坡位列第10名,前面分别有卢森堡、卡塔尔、挪威、瑞士、中国澳门、澳大利亚、阿联酋、丹麦、瑞典和加拿大。
六大优势产业是指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等;五大特色产业是指水果、干果、蚕桑、药材、蜂业等。
、:《新加坡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分析》,《。
王t:《何谓新加坡模式》,《》2011年5月21日。
高志罡、朱奚红:《新加坡模式移植中的文化准备》,《群众》1996年第5期。
汪勇芬:《职业教育机构的新加坡模式》,《》2013年4月5日。
李若谷:《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高军波:《香港与新加坡及相关区域经济整合研究》,《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童一峰等:《狮城取经择善而行》,培训班总结汇编,2012年8月。
&&作者:&&编辑:吴爽
&&发表评论&&&&&&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
 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
 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
&&&&&图片资讯
&&&&&热点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什么时候独立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