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测定的多西他赛有关物质测定一样吗

当前位置:
&关于物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关系
关于物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关系
作者 songmj0524
我是做合成的,合成出来的物质做了紫外和荧光测试,
做出来的紫外光谱的吸收峰在250,310,450n,都有吸收峰,250nm为最大吸收,
做出来的荧光光谱的激发在510nm,发射在590nm。
& && &审稿意见回来说,这两个是矛盾的,但是我做了很多次,换了几台仪器,都是这样的,让做分析的学生和老师做,也是同样的结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也没找到相关信息,那位高人帮忙指点一下啊?
附:物质的紫外吸收一定要和荧光的激发波长相一致吗?
紫外光谱是分子中某些价电子吸收了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由低能级跃近到高能级而产生的一种光谱,也称之为电子光谱.目前使用的紫外光谱仪波长范围是200~800nm.其基本原理是用不同波长的近紫外光(200~400nm)依次照一定浓度的被测样品溶液时,就会发现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如果以波长λ为横坐标(单位nm),吸收度(absorbance)A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到紫外光谱(ultra violet spectra,简称UV).
在辐射能激发出的荧光辐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放出较长波长的光,放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如果把荧光的能量--波长关系图作出来,那么这个关系图就是荧光光谱。荧光光谱当然要靠光谱检测才能获得。
  荧光光谱。高强度激光能够使吸收物种中相当数量的分子提升到激发量子态。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光谱的灵敏度。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光谱适用于超低浓度样品的检测,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调染料激光器对荧光素钠的单脉冲检测限已达到10-10摩尔/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荧光光谱有很多,如原子光谱1905年,Wood首先报道了用含有NaCl的火焰来激发盛有钠蒸气的玻璃管,并得到了D线的荧光,被Wood称为共振荧光。在Mitchell及 Zemansky和Pringsheim的著作里讨论了某些挥发性元素的原子荧光。火焰中的原子荧光则是Nichols和Howes于1923年最先报道的,他们在Bunsen焰中做了Ca、Sr、Ba、Li及Na的原子荧光测定。从1956年开始,Alkenmade利用原子荧光量子效率和原子荧光辐射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用于测量不同火焰中钠D双线共阵荧光量子效率的装置,预言原子荧光可用于化学分析。 1964年,美国的Winefordner和Vickers提出并论证了原子荧光火焰光谱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同年,Winefordner等首次成功地用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了Zn、Cd、Hg。有色散原子荧光仪和无色散原子荧光仪的商品化,极大地推动了原子荧光分析的应用和发展,使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_ladeng at
紫外光谱是分子中某些价电子吸收了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由低能级跃近到高能级而产生的一种光谱,也称之为电子光谱.目前使用的紫外光谱仪波长范围是200~800nm.其基本原理是用不同波长的近紫外光(200~400nm)依次照一定浓 ... 这不是我要的答案!!
激发与吸收相差这么大不好解释,
如果你用450nm激发会如何?
你为什么不用450做激发呢,510激发可产生590的荧光,250、310、450是不是都可产生590的·荧光呢,你固定590的荧光,在220~580范围内扫一下激发谱,看峰的位置是否与紫外吸收谱一致。呢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songyuze0319 at
你为什么不用450做激发呢,510激发可产生590的荧光,250、310、450是不是都可产生590的·荧光呢,你固定590的荧光,在220~580范围内扫一下激发谱,看峰的位置是否与紫外吸收谱一致。呢 这几个吸收我都用过激发,但是扫出来的发射再去扫激发,就不是450nm了,然后再扫发射,来来回回扫几次就是510nm和590nm了,这时候就不再变化,稳定了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songyuze0319 at
你为什么不用450做激发呢,510激发可产生590的荧光,250、310、450是不是都可产生590的·荧光呢,你固定590的荧光,在220~580范围内扫一下激发谱,看峰的位置是否与紫外吸收谱一致。呢 这几个吸收我都用过激发,但是扫出来的发射再去扫激发,就不是450nm了,然后再扫发射,来来回回扫几次就是510nm和590nm了,这时候就不再变化,稳定了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紫外吸收光谱和激发光谱有何异同点 荧光分析中激发波长对荧光物质的测定是否有影响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能级的角度来看.通常分子处于基态,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基态的分子被激发到激发态.而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会回到基态,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光子(如果多重度不变,仍是单重态到单重态跃迁,那么就是荧光;多重度改变,从激发单重态系间窜越到三重态,那么再回到基态的发光称为磷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所是物质吸收紫外-可见波段的电磁辐射后,各个波长上物质对此波段的光的吸收强弱的关系.  激发光谱是监测物质被激发后发射的某一个波长下的荧光,扫描各个激发波长对这个固定荧光波长的贡献.  一般而言,激发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状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物质的三重态量子产率比较高,那么它被激发后系间窜越的几率很大,荧光激发谱的形状会受到影响,导致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形状不完全一致.  荧光分析中,一般会选择紫外-可见吸收峰较强的波长作为激发波长来检测荧光光谱.根据Kasha规则,凝聚相中,所以荧光均由S1态向S0态跃迁而产生,因而激发波长对荧光光谱的测定影响并不是很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白酒单体物质紫外荧光光谱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第二章_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二章_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物质测定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