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有钱比广州有钱吗?

选择在杭州定居和在广州定居各有什么优劣势? - 知乎18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分享邀请回答105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厦门房价完爆杭州秒杀广州 看完这份报告你就震惊了
浏览数(0) 收藏
  XMHOUSE(文/沈理文 王培)在中国的房产江湖,厦门楼市,进可摄政天下,退可统帅后宫。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对外有澎湃的人口与资金吸附力;对内库存健康,供不应求。那么,厦门与杭州、广州过招情况如何,请看以下数据――
  据今年2月公布的《2016年均价万元以上20城市房价累计涨幅榜》,厦门住宅的成交均价为2.54万元/平,广州为1.99万元/平,杭州为1.84万元/平,厦门与北京、上海、深圳一同跻身全国房价“四贵”行列,购房者惊呼“北上厦不相信眼泪”!厦门的房价为何能完爆杭州秒杀广州?厦门房价“凌波微步”的内力又源自哪里?
  厦门VS杭州:颠倒的7折
  2010年,厦门房价大概是杭州的6.5折( 11406元/OVS 17473元/O);而今,杭州房价差不多是厦门的7折(18400元/OVS 25400元/O)。2015年以来杭州开盘的楼盘,莫说涨价,跌幅20%的比比皆是!先来个猛料,以下是XMHOUSE记者收到的来自杭州《透明楼市》的部分杭州房价轨迹图。
  那么,作为全球富豪最密集的十大城市之一,杭州房价为什么会被厦门反超?
  1、开发模式不同
  两座城市,两种语境。检索杭州地产关键词,浮上脑海的是:工艺、情怀、文化、精装修等等。与厦门相比,杭州楼市是一座过于精细的城市,缓慢的开发节奏、习惯囤地,倚重个盘销售利润率。相比之下,厦门要迅速的多,当那些顶豪还在文火慢炖,纠结细节之时,厦门的开发商已经把房子卖掉了。
  谈及杭州楼市,根本绕不开文化与情怀。这样的文化基因,同样流淌在杭州的房地产地图上,流淌在各个楼盘和社区里。一言蔽之,在开发商的江湖梦里,杭州更务虚,厦门更务实。杭州协安房产营销总监胡军辉告诉记者,“这样的开发模式,很容易在 ‘短平快’的潮流中逐渐掉队――杭州房企以高负债、开发周期慢,还有高价拿地闻名,当限购、限贷、限价等一系列政策的叠加,让杭州自2011年开始迅速沦为政策的重灾区。杭州楼市埋下的潘多拉开始被打开了,而这段时期,也是杭州被厦门反超的一个风水岭。可以说,在房价上,杭州开启了一段始乱终弃的早恋,然后到现在一直在疗伤。”
  2、库存量天差地别
  2016年,厦门与杭州土地供应量依旧悬殊。厦门岛内依然零供应,即使是整个厦门,2016年供地58宗,宅地可建面积为200万平方米,而杭州的数据则是128宗共506.3万方,厦门是杭州的一半都不到。杭州16万套天量库存压顶下,又被套上了多年限购的“镣铐”,而且土地的供应量还在源源不断地入市。值得注意的是占据了杭州楼市相当购买力的温州“炒房团”变成了“弃房团”,你让杭州楼市消化系统如何能够保持胃口?
  “对很多开发商而言,手上的货还很多,互相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有机会还是要去库存,没有一定的底气,不敢轻易涨价。”杭州透明售房研究院院长方张接认为,“杭州不存在深圳、上海、厦门等城市出现的供不应求情况,而且在市场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可售房源区域分布、产品类型上的结构性矛盾也较为明显。虽然杭州楼市目前趋势向好,但是整体上来看依然是买方市场。”
  厦门VS广州:厦门好一招“吸星大法”!
  天量库存成为制约杭州房价跳舞的“镣铐”,那么与厦门相比,广州的库存如何?
  2015年广州一手住宅成交1089.83万平方米,新增住宅1038.25万平方米,成交均价15154.36元/平米,供销比0.95;2015年厦门一手住宅厦门市住宅供应面积336.79万平米,成交面积353.74万平米,供销比为0.95,一手住宅成交均价20480元/平米。从这组数据可见,广州和厦门供需比相同,供略小于求。截止到日,广州的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935.62万平米,整体去化周期约9个月。而截止到2016年1月,厦门的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319.1万平米,整体去化周期约11个月。从这组数据可见,广州和厦门的商品住宅可售库存的去化周期不相伯仲。
  从供求的表面数据似乎无法解释厦门房价为何会大步伐赶超广州,而某位购房者的一句戏言:“厦门的房价上涨跟厦门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却让笔者脑洞大开!厦门房价超过广州是在2014年,当时厦门松绑限购,房价完成了从1.58万元/平-1.97万元/平的第一次飞跃。2015年厦门新房成交均价保持在2万元/平。到了2015年的第四季度,厦门购房落户政策收紧,大量在厦工作的异地购房者涌入,厦门新房成交价完成了从2万元/平―2.3万元/平的第二次飞跃。从这两次房价飞跃来看,第一次与限购放开有关,第二次与落户政策闸口关闭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限购是与厦门医社保有关,之前的限购实际上限制的也是异地购房者。
  这充分说明了“异地资金”在厦门楼市中所蕴藏的巨大购买力!这里的“异地资金”不仅包括看好厦门自然环境的异地购房者、看好厦门楼市发展异地投资者,主要还包括在厦门工作、生活,来自其他城市的购房者,他们大多数来自二、三、四线城市!
  与厦门日益增强的城市吸附力相比,广州的人口吸纳能力正在减弱,广州人口流入有个非常明显的界限,即广州举办亚运会的2010年。在亚运之前,年广州人口导入数据非常迅速,年均增长5.3%,位列10大都市区第三位,这段时间房价也迅速上涨;2010年以后,广州的人口向周边的佛山、惠州等城市扩散。而且对比深圳对高新技术人才、金融人才等的强大吸引力,广州这几年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减弱。
  厦门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教育、工作方面在福建省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范围都具有极强的人口吸附力,厦门犹如一个“罩子”,打出一招“吸星大法”!这些“领先因素”才是真正撬动房价的杠杆,加速了其他城市资金流入厦门的房地产市场。与三明、福州、龙岩这些城市的房屋是以居住属性为主,由于外地资金的涌入,势必会引起“竞争”抬高了房价,金融杠杆也越高,那么使得厦门房屋的投资属性就会强。
  2015年厦门的二手房成交量首次反超一手房,这说明了厦门楼市的一、二手房正在经历大洗牌,也就是在这一个过程中,外地资金源源不断地汇聚过来,形成了完整的厦门房价食物链,因此,呈现出我们看到的一、二手房同步成交火爆、二手房坐地起价、一手房价格跳涨的现象!
  换言之,厦门房地产这个大池子藏着太多的资金,而且“为有源头活水来”,库存合理,需求健康,不论是本地购买力沉淀,还是厦漳泉投资客涌进来,汇聚起来就是海啸。(注:本文部分资料及观点由《透明楼市》杂志提供)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请输入您的用户名
6-20个字符,不能为汉字(区分大小写)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已有房网论坛账号,请点此
厦门房价完爆杭州秒杀广州 看完这份报告你就震惊了
我对文中这段内容有疑问:
您已获得XMHOUSE通行证账号,请修改账号信息:
用户昵称:
用户昵称:
昵称已被占用,换一个
设置密码:
建议设置常用密码
请选择举报类型:
人身攻击我
抄袭我的内容
泄露我的隐私& 杭州上位,广州出局?一线城市之争,你看好谁?杭州上位,广州出局?一线城市之争,你看好谁?广州生活君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江湖上的传言从“广州跌出一线城市”直接变成了“北上深杭”,广州连名字都没有了。这让在珠江新城奔走的白领和在创意园加班的程序员,一下子显得很尴尬。毕竟他们才是为广州GDP付出汗水的中坚力量,从高跟鞋下磨出茧的脚和松弛脸上不断扩大的黑眼圈就能看出来。那么跌了很多年却依然稳居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有了阿里帝国不断迅速上位的杭州,究竟谁才更有底气坐上一线城市的宝座呢?我将从“政治、经济、房价、收入、人口流动”这5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至于为什么从这5个方面分析,嗯,你不需要知道。Round 1:政治一个城市是否重要,政治地位高不高,其实从伟大祖国的宠爱程度上就可以略窥一二。不过我们的思想觉悟还没达到北京“的哥”的水平,自然是不敢妄言的,就让广州和杭州自己用事实说话吧。我是充满活力的杭州~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我是低调的广州,广东省的省会。其他什么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这些头衔不提也罢。我还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Emmmmm,其实我是***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等等,不过这些都是头衔而已,也不用太care。我还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可有历史文化底蕴了!从秦朝开始,我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不过我还是喜欢大家叫我吃货。我的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很便利,还有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我从3世纪30年代就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是中国第一大港,明清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嗯,所以我很喜欢海鲜。在政治地位这一环节,杭州怎么怼都感觉很吃力,毕竟全球2000多年历史且长期是中心的,只有广州敢和罗马齐名。即使杭州是古都,在广州这个2000多岁的大哥面前,还是显得嫩了点。所以Round 1:广州胜!Round 2:经济随手搭的滴滴司机,也能在吐槽完早茶越来越贵以后,随意和你聊起GDP,分分钟有赶超北京的哥的趋势。既然大家都懂GDP,那我们就直接来看看杭州和广州近五年的GDP吧:▲ 数据来源于杭州、广州统计局很明显,不管杭州怎么成长,往广州旁边一站,还是有最萌身高差的。当然GDP才不是衡量经济状况的唯一指标呢,现在谷歌、Facebook、阿里、腾讯、百度的强大告诉我们:一个厉害的互联网企业原来是可以那么厉害的。尤其是阿里巴巴,人家马爸爸有钱以后跳舞拍戏哪一样落下了,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毕竟有钱以后就能实现了呀。而且杭州的崛起和阿里巴巴的强大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所以为了吸引大公司入驻并鼓励创业,各个城市都出台了许多不说人话的优惠政策。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城市到底值不值得投资,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发布了全国首个《2017金融科技中心指数》:这项指标是根据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乃至高收入行业,比如金融业、IT业的就业机会等等来评定的,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完美。从图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广州被杭州压在了下面。(怎么有种奇怪的画面感…)不知道杭州这个熊孩子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厉害了,它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几乎是广州的两倍!阿里巴巴、农夫山泉、苏泊尔、天堂伞业等等,随便一个都能轻松碾压窝在珠江新城某个小房间里还自称在广州CBD有企业的老板。广州表示不想说话,并向你丢出了在珠江新城的宝洁、南方电网、花旗银行这些世界500强。不过这样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杭州的民营资本力量大,而广州虽然起步早而且经济底子厚,但还是以国企、外资为主。如果只看信息技术产业,这几年杭州已经甩了广州不止一条街那么远了:▲制图:格隆汇这场战争太过胶着,实在是胜负难分。所以Round 2:平局!Round 3:房价广州的房价在一线城市来说,可以算是良心价了,10年间房价才涨了118%,不像隔壁老深暴涨了600%!怕大家看房价会伤心,我们还是先看看房租吧:2016年一线城市平均房租画面中那个不走寻常路、不扎堆不抱团的,就是我们大广州了。总感觉广州在各大城市中永远显得不太合群,却说不上他到底是一股清流还是泥石流。至于杭州,2010年它的房价曾得过全国冠军!经过G20峰会的洗礼后,房价也一举跃居全国第四!不过我查了查2017年的最新走势,广州抱着天河这块大腿,房价还是比杭州略高一点。另外房价的涨幅也很重要,广州的118%和深圳的600%一对比,就让我们广州劳动人民有点尴尬。但即使是增速缓慢,广州的涨幅在年轻的杭州面前,也还是能吹一下水的。所以Round 3:广州胜!至于为什么房价高的赢,因为这是有购买力的年轻人用脚投票的结果,房价高说明就算背井离乡、挤破脑袋,人们也要去那个城市安家立业。Round 4:收入嗯,这又是一个扎心的考核标准:平均工资。很多人一定会哭着喊说又拖后腿了,不过你们都比我好,我几乎都把人家后腿砍下来了。在这一轮比拼中,杭州紧紧跟着深圳,但后面却不再是广州,而是被宁波乱入。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可怕的消息,心里承受能力弱的请绕道:广州的平均工资已经沦落到全国第6了,而你依然在拖后腿。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现在我的心有点痛,所以直接单方面宣布:Round 4:杭州胜!Round 5:人口流动一个城市好不好,看看有多少人愿意来这里追梦就知道了。先给你们看一个很梦幻的图:这是2016年人口流动量前20的城市,在春运期间的迁徙路径,每一道光线都是一个人回家的路,这其中有你吗?春运作为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之一,每一年都是轰轰烈烈的,热闹又惨烈。每次春运,你都会无比怀念地铁上那些拨开你的老人、腋下湿湿的男子、用下垂肚子顶着你的阿姨……毕竟他们,和春运期间在你身边24小时4D循环播放的各种灾难大片一比,还是很温柔的。不过虽然杭州的人口流动量不如广州大,但人才流入率却甩了广州N+1条街啊:▲来源猎聘毕竟杭州少了十三行、国际玩具城等这种超大型的接地气批发商城,也没有小北那群粤语说得比母语还溜的黑人,吸引的自然是和**有着同样梦想的高质量人才。不过基层群众和高层领导,其实也很难说清楚谁比谁更重要。所以Round 5:平局!其实比较这两个城市,并不是我找喷或者找打,现在的键盘侠真的太厉害了,路见不平一段freestyle就能把我diss哭。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就要哔哔心系祖国。广州和杭州的博弈,其实更多的是传统商业和互联网商业之间的较量,是声名远扬的前辈和朝气蓬勃的新星之间的较量。新旧之间,很难说得清楚谁更胜一筹,可能旧的已经过时、可能新的不够稳重。希望他们能心心相印、百年好合……噢不,是彼此交融、相互促进、越来越好。▲ 上图杭州,下图广州- 今日话题 -杭州&广州你更看好哪座城市?看完记得点赞~1 个赞 =生活妹涨3毛钱工资哟精彩内容推荐1. 再见,金瀛酒楼!45w+大学城人的共同记忆!2.国家刚刚公布!广东这7个市县入围文明城市!快来支持你的家乡!3. 34年老店停业,10后长大还能吃到老字号吗?来源:网络,广州生活君原创。商务合作:shenghuojun521(微信)法律顾问: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汪旭东律师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iphone8终于来了!新功能让买i7的人瞬间崩溃...你肾还好吗?<span class="num" data-v-668b【外卖有好料】天黑请闭眼!狼人请开始表演......<span class="num" data-v-668b嫁给“老实人”的她们都后悔了,嫁给男神的她却收获了最忠诚的老婆奴<span class="num" data-v-668b【办公室惨案】点评内容小编吐槽奇葩上司,快看,秒删<span class="num" data-v-668b【脑洞研究所】外卖汤水总是洒?我们研发了一套高端科技装备······<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纯粹的概念游戏
虎嗅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id:yuangg173),原标题《》作者:元淦恭。全代会邮票日前发行,在体现过去五年成就的小型张上,除了北京之外,选取了上海、深圳、杭州这三个元素。就邮票本身就事论事地说,要反映“砥砺奋进的五年”,杭州当然比广州更有资格和上海深圳比肩。过去五年,上海启动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深圳是最高领导人首次离京视察之地,杭州举办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聚集全球主要领导人的G20。而广州在过去五年,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和G20在同等量级上比较的大事盛事。当然,在邮票背后,人们热议的话题还是,是不是杭州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一线城市”?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问题并非讨论杭州和广州这两个城市在同一层面上的比较,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是对“一线城市”的理解不同罢了。大家通常说“北上广深”是四大一线城市,但是从来没有人给过“一线城市”准确定义。什么样的城市算“一线城市”,什么样的城市不算“一线城市”?为什么一线城市是四个,天津的GDP总量和广州、深圳差不多,过去苏州的GDP一度也和深圳很接近,为什么过去没人说京沪穗深苏,现在没人说京沪穗深津?概而言之,对于区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标准,大体上有三个流派:第一是“规模派”,第二是“质量派”,第三是“房价派”。“规模派”的核心指标很多,最重要的,一是GDP总量,二是城区人口。当然有些“规模派”还会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存贷款余额、乃至航空铁路吞吐量等等,总而言之,“规模派”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城市的规模大小,反映了这个城市到底是“几线城市”。第二是“质量派”,“质量派”和“规模派”针锋相对。“质量派”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是“一线城市”,就是别的省份哪怕是二线城市的居民,也愿意“背井离乡”涌入的城市。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最大限度地吸引中高端的外地人涌入呢?那一定是赚钱机会多、高收入工作机会多的城市。进一步说,就是老板多、上市公司多、金领岗位多的城市。所以“质量派”看的指标,可能重点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乃至是高收入行业(在过去五年尤其是金融、IT)就业机会的数量。“房价派”当然更简单,逻辑是“一线城市”这个提法,官方也只有在房价统计时用。所以当然房价高就是“一线”,房价低就是“二线”。更进一步地,“房价派”认为,一个城市的房价就是一个城市的估值,本身就是本地和外地居民“用脚投票”的结果,房价综合性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质量。现在,几乎没有人去讨论京沪深三个城市是不是“一线城市”,广州站在“老一线城市”的位置上守擂,杭州站在“准一线城市”的位置上攻擂。但在笔者看来,广州和杭州的所谓“一线城市”之争,纯属“张飞打岳飞”。“质量派”公认京沪深的“一线城市”地位,但是对广州的地位是存疑的。那我们首先要看,上海和深圳到底比广州强在哪里?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一看政策,二看企业,看企业的时候我们再分别看国资、外资、民资。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这是全国性的资源配置场所,广州没有。上海是直辖市,深圳是第一个经济特区,上海和深圳的政策优势,广州没有。相较上海,广州有一些“老本”,它起跑比较早。在半封闭时代,“广交会”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半个窗口,广东又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省份,大多数外资最早进中国内地,把总部放在广州而不是上海。另一方面,相较于深圳,它是华南地区固有的政治经济交通文教中心,比如南方电网、南方航空乃至于文教医疗、机场铁路系统等等,都远强于深圳。总的来看,广州是大国企、大外资、散民资。广州国企规模比较大,外企至今仍然比较多,但相对而言除房地产外缺少深圳、杭州那样的大型民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广州和上海是比较相似的,广州的本质是阉割了上海金融中心功能,且政策优势远逊于上海的一个“低配版上海”。深圳和上海广州完全不同,深圳的央国企资源也不少,整体上并不弱于广州,但这主要源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央政府对深圳的政策,除了给钱,更重要的当然是给了深圳于广州不可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因为深圳被香港和广州夹在中间,深圳从来不是外资的桥头堡,外资在深圳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雇佣的并非香港、广州、上海这种外企总部所雇佣的中高端人士。所以深圳的中高端产业就业人口绝大多数都在中资企业(尤其是华为等中资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所以深圳是大民资、小外资的结构。在这个视角上,再来看杭州,它定位就非常清楚,杭州是一个没有交易所的“华东深圳”。大国资也好,大外资也好,全部在上海扎堆了。杭州的外资和国资,和上海广州绝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杭州经济的活力,上海和广州也很难望其项背。杭州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几乎是广州的两倍。在上海、深圳、香港和纽约四个主要的中国企业上市地中,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的海康威视(其实这家企业还是家国企)是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企业。深交所现在市值最大的企业都是一家杭州公司,就算这个现象是偶然,也足以说明杭州经济的实力。广州和杭州,历来就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具体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时空环境,广州的基础条件要比杭州好得多。广州本来就有“广交会”的基础,又得开放风气之先,早在八十年代就“计划单列”。二杭州在华东地区并不起眼,只是作为上海的附庸存在。直至1990年,杭州城区人口还不到100万,甚至于在1993年国务院取消各省会计划单列设置副省级省会城市之时,杭州和济南是仅有的两个从非“计划单列市”升格为副省级省会的。换句话说,当时武汉、成都、西安和东三省省会都已经“计划单列”,杭州还没“计划单列”。在当时,杭州不过是和济南一个档次的城市罢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北京上海,那时候“到广东去”这个口号的响亮程度,不是现在任何向北上深进军的号召可比的。时光回拨二十年,广州是香港的内地镜像,又是上海的华南翻版。内陆省份学习广府话蔚然成风,从传媒到文娱,广州都是中国内地的绝对中心,李海鹰、杨钰莹,那时候出国语流行歌,都是广州出品的最好卖,那是广州的黄金时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广州在中国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其实一直处在一个缓慢下降的通道里。大量中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崛起,广州的明星企业逐渐被深圳甩开;长三角全面开放启动,许多原来布局在广州的外企纷纷迁到上海;资本市场的逐渐兴起,商业中心地位光环被金融中心逐渐夺走;至于过去在广州出唱片、出报纸的人,也因为种种原因渐次选择北上。广州曾经辉煌的高点,本来就是时势造就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必然弱化广州的既有地位,这本来就无可厚非。反观杭州,比起上海、广州和深圳,除了艳冠天下的西湖,几乎一无所有。不是直辖市,没有多少央企。不是经济特区,没有什么政策。不是区域中心,华东地区的所有网络都是围绕上海,而不是围绕杭州的。杭州有什么?杭州的身后,是全中国最富有商业头脑的浙江人。当今中国,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浙商”天下第一商帮的地位。相较于国资和外资林立环伺的上海,杭州无疑是一个更适合浙商开展本地创业的地方。周围的大金主太多,新创的企业就难免遇到人才的瓶颈,反而是没什么大央企伟大外企的地方,大家一起创业的气氛更好。马云从未回避过,阿里巴巴最初创业时都是一帮没有光鲜学历也没法跳槽到大外企的人。如今,在阿里的杭州总部,有许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和上海人,这就是杭州或者深圳与广州最大的不同。我们可能看到相当的北京籍和上海籍居民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杭州或深圳,就像他们选择香港或硅谷一样,但很少听说他们去广州。反观广东,广东并无统一的“粤商”概念。潮汕商人、广府商人、客家商人,对于他们而言,投资兴业有很多选择。早年去香港的自不必说,即在广东省内,深圳对潮汕和客家商人创业而言的环境,也明显优于广州。在大国企和大外企的蓊郁大树下,广州民企相对颓唐,早已是公认的问题,华南民间资本和商业力量向深圳的集聚,真可谓是顺理成章。这就是广州和杭州的根本区别。作为上海的模仿者,广州无法超越上海,甚至根本不可能拥有华南金融和民资第一城的地位;然而作为上海和广州的差异化竞争者,在杭州的浙商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开辟出道路,给出了不同于“上海模式”的全新选择。“房价派”的问题,今天按下不表。我们回归到“规模派”和“质量派”这个原点,就能理解广州和杭州之争的实质。一个人如果认为广州是“一线城市”,他选取的那些规模指标,对杭州而言可能是永远无法企及的。能够在人口、GDP总量、客货吞吐量这些指标上挑战广州的,不会是杭州,可能是武汉、重庆或成都。然而一个人如果认为杭州是“一线城市”,他选取的那些质量指标,对广州而言也是永远不可能企及的。抛开别的宏大叙事不论,广州是个极其市井的城市,这个城市可以给许多人平等的参与机会,给许多个体户必要的空间(这也是前文所述的“散民资”的体现),给很多收入不太高的白领远高于京沪深的生活质量。单城市可能有些杂乱,可能有些“Low”,但它就像“淘宝”,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包容,服务你最微观最个性化的需要。杭州则不然,其自古就是个士大夫经营起来的城市,拥有远远超过广州的逼格。杭州的城市Slogen叫“品质生活之城”,“理想生活上天猫”与之异曲同工。杭州比广州富有秩序,也比广州更适合做大生意,所以杭州有比广州多得多的大型民营企业和大老板,也有比广州更多的金领工作机会,更像“天猫”。“天猫”和“淘宝”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天猫”是一线电商网站,“淘宝”就沦为“二线”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之大,容得下杭州和广州都是“一线城市”,就像阿里巴巴之大,容得下天猫和淘宝一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8947.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有钱人在哪个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