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手机上的小usbaux接口转usb成多个大usb接口

这种手机插口的小风扇能改成电脑usb插口吗【技术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12,429贴子:
这种手机插口的小风扇能改成电脑收藏
这种手机插口的小风扇能改成电脑usb插口吗
能很简单 丨害 丨怕 丨________  / /省流量版
一个手机的这种母头,一电脑接口的公头...成功
万能的淘宝搜micro USB 转usb
可以,马云家找转接口吧
你需要热熔胶
我记得这玩意儿买一个也不贵吧
两块钱的事情何必亲自动手?
额,电脑是12v的,niqued
噪声太大了吧?这种风扇光是刷子部分就有很大摩擦了!
那个...这么改usb的话不会打到机箱吗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楼主楼主,快来数一数,我一共回复了你62个字,信不信?
这还不容易?
我是直接拆开把线拔出来,然后把数据线剪开接起来
趁他不注意
哈哈粗制滥造
两元店再去买的好吧
登录百度帐号没有更多推荐了,
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内容:
将手机micro-USB口转换为USB Type-C连接器的低成本方案(非标准,需要定制线缆)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主题:1、在现有手机的条件下,micro USB2.0口转换为USB 2.0 type C连接器的低成本方案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1、在现有手机的条件下,micro USB2.0口转换为USB 2.0 type C连接器的低成本方案
“尽管USB 3.0在PC市场上发展的风生水起,但是由于USB 3.0对手机4G LTE的EMI和RFI干扰,
导致市场上除了三星手机具有USB 3.0接口外,其他厂商都因为无法解决USB 3.0对手机RF的EMI和RFI干扰而对之束之高阁。”
2、诺基亚平板电脑N1(intel平台+安卓系统)首次采用type c接口的数据线,就是usb2.0规格的。
micro usb2.0(下)与usb2.0 type c(上)接口,对比照片。
“实际使用时大家会发现,Type-C尺寸要偏大一些。Type-C接口尺寸为8.3×2.5毫米,
小于当前标准型USB接口,但大于Android手机/平板采用的尺寸6.85×1.8毫米micro-USB接口。”
4、不论micro还是type c接口,如果跑在usb3.0/usb3.1标准规格上,对比usb2.0规格,那usb数据线就太粗/太硬了。
手头如果同时有micro usb2.0数据线和micro usb3.0数据线的话,可以对比下粗细/硬度。
移动硬盘上用的micro usb3.0数据线,太粗/太硬,使用/携带都不如micro usb2.0数据线方便。
5、手机/平板领域,如果采用type c usb2.0规格,那解决方案简单很多/成本也会低很多。
至少在2015年,采用usb3.1规格,没多大用处。因为:
a、手机、平板对usb的速度要求低
b、usb2.0充电规格,基本也能满足手机、平板的需求。
6、2015年,平板/手机等,全部/部分会采用usb2.0 type c接口,
多了一个USB线缆正反插的销售卖点!!哈哈
而笔记本/主板领域,慢慢会过渡到usb3.1 type c接口。
本帖最后由 ygqiang 于
07:46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2935&&回帖:46 &&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1、鈺創領先推出USB PD 2.0控制IC-EJ898,USB PD乃從電壓、電流到傳輸溝通方式,提供功率傳送之新規格進化,從USB PD 1.0提供Type-A、Type-B之功率傳輸演進至PD 2.0可提供USB Type-C連接器之需求。EJ898其最高傳輸電力可高達100瓦,即透過20伏電壓提供5安培電流,進行供電端 (Provider) 與受電端 (Consumer) 之間雙向導電之電源供應,並滿足電源傳輸之高度彈性,優化電源管理機制,適用於USB 3.1、USB 3.0、USB 2.0介面及其它USB規格,可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系統產品之具備充電功能。鈺創公司推出全系列之USB PD 1.0至USB PD 2.0多項產品以滿足系統客戶之多樣化更新。
2、針對USB Type-C Switch解決方案,鈺創推出多款IC產品,今(2014)年十月份已發表之USB Type-C訊號轉換IC解決方案-EJ179S產品,今日更推出USB Type-C訊號轉換整合邏輯控制之EJ179V產品,可支援各種新型USB Type-C連接器正反兩面插拔、支援外部電源開關的控制信號、整合多功能邏輯控制、更可降低元件數量及縮小系統電路板以符合Type-C 之8.4mm x 2.6mm小尺寸之連接器規範;為滿足手機及平板等行動裝置之電力供應需求,EJ179V可以在5伏電壓上提供電流至3安培,即15瓦之傳輸電力,並且各裝置可共用插頭,將大幅提高消費者之使用便利性,避免資源重覆浪費。
3、為滿足部份客戶在系統產品使用空間不足或要減少主機板正反兩面焊接,鈺創科技領先全球推出第一顆IC,其中集成USB Type-C Switch 加上 PD 2.0多功能之新產品:EJ988,可支援USB Type-C連接器之正反兩面插拔、可進行20伏、5安培電力輸送,最高傳輸電力可高達100瓦;提供每秒至10 Giga-Bits之超高速傳輸頻寬;縮小元件體積,可節省主機板面積。EJ988可被廣泛使用在輕薄短小之行動、穿戴電子系統中。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鈺創科技率先推出三顆IC產品
EJ898 ( USB PD 2.0)、
EJ179V ( USB Type-C Switch加整合控制功能)、
全球第一顆IC已集成Type – C Switch 加 PD2.0多功能:EJ988
钰创在在USB-PD控制IC市场布局领先国内同业,已打进冠捷及OEM厂供应链 本帖最后由 ygqiang 于
00:27 编辑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9、“目前,USB-IF特别希望在移动设备中普及USB Type-C接口。
采用Type-C型USB 2.0数据接口意味着不再需要手机或电脑具备单独的USB 3.1驱动程序,
但用户仍然会受益于这款两端都可以插入的USB接口,
因为多数的设备代工厂出于节约成本或物理空间的考虑,会尽可能避免生产需要单独驱动程序的芯片”
泡网分: 31.88
帖子: 12463
注册: 2008年01月
ygqiang 发表于
这个应该是usb接口历史遗留问题。mini/micro/type c一直是这种设计。我感觉没啥。
而且usb设备端是公头,也是周围带一圈保护的。你这两楼的回复你自已看得懂,别人不知所言啊。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啊色丁 发表于
1、不牢靠和虚焊问题在任何结构上都可能有,便宜货太害人。
2、我说的太厚是因为母头做在线端,看下苹果的是公头在线端,苹果的就薄很多,结构是一样的。这个应该是usb接口历史遗留问题。mini/micro/type c一直是这种设计。我感觉没啥。
而且usb设备端是公头,也是周围带一圈保护的。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啊色丁 发表于
1、不牢靠和虚焊问题在任何结构上都可能有,便宜货太害人。
2、我说的太厚是因为母头做在线端,看下苹果的是公头在线端,苹果的就薄很多,结构是一样的。不牢靠和虚焊问题,后来的移动硬盘,都修正了。加固了板子上micro usb3.0接口设计。
泡网分: 31.88
帖子: 12463
注册: 2008年01月
ygqiang 发表于
原来移动硬盘刚刚开始推广micro usb2.0接口,很多人遇到过不牢靠/虚焊断裂问题。
现在的type c usb2.0,接口变厚一些,是好事情。1、不牢靠和虚焊问题在任何结构上都可能有,便宜货太害人。
2、我说的太厚是因为母头做在线端,看下苹果的是公头在线端,苹果的就薄很多,结构是一样的。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啊色丁 发表于
苹果从30针减到了8pin双面。
type c从5针一下加到了24 针。而且母头做在线端,这又额外加大了厚度。真不知是哪个猪设计的。原来移动硬盘刚刚开始推广micro usb2.0接口,很多人遇到过不牢靠/虚焊断裂问题。
现在的type c usb2.0,接口变厚一些,是好事情。
泡网分: 14.902
帖子: 8779
注册: 2008年11月
ygqiang 发表于
USB Type-C新接口本质上基于USB 3.1、USB 2.0标准规范,官方称“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增强可用性,并为未来USB版本的性能增强铺好路”。新的 USB Type-C 接口尺寸为 8.3×2.5 毫米,小于当前 PC 的 USB 接口,
但大于许多手机采用的尺寸 6.85×1.8 毫米的 micro-USB B-type 接口
TypeC设备端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的几率远大于microb,通过换线不能解决。这是显而易见的。
泡网分: 31.88
帖子: 12463
注册: 2008年01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因为苹果这么做了!
告诉你苹果的lightning接口就是USB2.0的,从针脚数量来看从来就没考虑过什么3.0
就是因为苹果知道手机上是不需要3.0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手机接口上给3.0留什么余地。
反倒是PC和安猪厂商,制定出了一个什么type c就得到宝贝一样迫不及待地用在本来就不适合的3.0上。结果还不是只能用一个5芯的线接一个24针的插头,垃圾一样的标准。
你所谓的预言就是放P一样,任何厂商都不可能跑在苹果前面,这是常识。苹果从30针减到了8pin双面。
type c从5针一下加到了24 针。而且母头做在线端,这又额外加大了厚度。真不知是哪个猪设计的。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nazgu1 发表于
当初的miniusb有很多缺点,但是microusb有必要着急换么USB Type-C新接口本质上基于USB 3.1、USB 2.0标准规范,官方称“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增强可用性,并为未来USB版本的性能增强铺好路”。
其接口、数据线的主要性质有:
- 全新设计,满足未来产品设计需求。
- 新的更小尺寸,大致相当于现有的USB 2.0 Micro-B。
- 可用性增强,不需要再担心插入方向,也就是说正插、反插都可以。
- 支持更弹性的充电。
- 接口设计可弹性适应未来的USB总线性能。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USB接口标准规范已经发展了很多代,目前最常见的当然还是USB 2.0,正在全面普及的是USB 3.0,
还有已经搞定但尚未有产品的USB 3.1(带宽翻番至10Gbps),
不过标准再多,每一代都可以分为Type-A、Type-B两种类型,并各自衍生出了Mini、Micro两种微型版本。
标准的Type-A是应用最广泛的,Micro-B则是智能手机和平板机目前的标配。
本帖最后由 ygqiang 于
11:17 编辑
泡网分: 14.049
帖子: 3223
注册: 2008年08月
当初的miniusb有很多缺点,但是microusb有必要着急换么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新的 USB Type-C 接口尺寸为 8.3×2.5 毫米,小于当前 PC 的 USB 接口,
但大于许多手机采用的尺寸 6.85×1.8 毫米的 micro-USB B-type 接口。
由于不兼容现有的任何类型,官方会额外设计转接设备,以兼容现有设备。”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USB 3.0 Promoter Group 主席 Brad Saunders 在采访时表示:
“虽然 USB 技术在设备连接和设备充电中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仍然认识到我们需要开发一个新的接头来满足不断发展的设计趋势,比如设备尺寸和可用性的进步。新的 Type-C 接头将迎合市场的需求并为未来的 USB 版本奠定一个基础。”
本帖最后由 ygqiang 于
11:08 编辑
泡网分: 14.902
帖子: 8779
注册: 2008年11月
手机用typec 纯粹是厂商为了提高用户换季速度的阴招,普通用户还跟着吆喝说与被卖了还数钱。要是lz是厂商,当我没说。
导致市场上除了三星手机具有USB 3.0接口外,其他厂商都因为无法解决USB 3.0对手机RF的EMI和RFI干扰而对之束之高阁。呵呵,Nexus笑而不语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顶下。。。。。。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笔记本是笔记本,手机是手机,在两种不同的设备上做一个相同的接口就是脑残了。只有微软之类的二流公司和诺基亚这样的三流公司想的出来。
微软试图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之间搞统一界面,结果还不是做出来个垃圾,想不透这点的微软注定是二流公司。而苹果平板是平板的系统,手机是手机的系统,两方都好。
看看苹果为什么没有在iphone上做thunderbolt?而是专门为iphone做了个lightning?道理是一样的,国内的山寨厂都知道抄苹果,诺基亚偏偏却想着把电脑上的庞大接口搬到手机平板上,果然是三流公司。
泡网分: 8.255
主题: 1080
帖子: 7292
注册: 2012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type c usb3.1规格& &各种应用前景。哈哈
移动硬盘/u盘& &笔记本/供电、转换dp/hdmi/等等
USB Type-C未来在笔记本上的应用模式
笔记本是笔记本,手机是手机,在两种不同的设备上做一个相同的接口就是脑残了。只有微软之类的二流公司和诺基亚这样的三流公司想的出来。
微软试图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之间搞统一界面,结果还不是做出来个垃圾,想不透这点的微软注定是二流公司。而苹果平板是平板的系统,手机是手机的系统,两方都好。
看看苹果为什么没有在iphone上做thunderbolt?而是专门为iphone做了个lightning?道理是一样的,国内的山寨厂都知道抄苹果,诺基亚偏偏却想着把电脑上的庞大接口搬到手机平板上,果然是三流公司。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你不是说太粗了吗?事实也是啊,为了所谓的通用性,把本来只需要5针(算上翻转也就10针)的手机做了一个24针的接口,不是傻的么?哈哈& &没法子。
intel+win系统& & 兼容性/性能/通用性& &都要兼顾到。
对于手机/平板,只能忍了。
泡网分: 10.554
帖子: 9001
注册: 2012年02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你不是说太粗了吗?事实也是啊,为了所谓的通用性,把本来只需要5针(算上翻转也就10针)的手机做了一个24针的接口,不是傻的么?...颤抖哥又在黑阿婆啦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type C是个通用接口,所以受限制很多很多的啦type c未来在笔记本上的应用模式
泡网分: 8.255
主题: 1080
帖子: 7292
注册: 2012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type c哪里瘦限制了?啥意思你不是说太粗了吗?事实也是啊,为了所谓的通用性,把本来只需要5针(算上翻转也就10针)的手机做了一个24针的接口,不是傻的么?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因为苹果这么做了!
告诉你苹果的lightning接口就是USB2.0的,从针脚数量来看从来就没考虑过什么3.0
就是因为苹果知道手机上是不需要3.0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手机接口上给3.0留什么余地。
反倒是PC和安猪厂商,制定出了一个什么type c就得到宝贝一样迫不及待地用在本来就不适合的3.0上。结果还不是只能用一个5芯的线接一个24针的插头,垃圾一样的标准。
你所谓的预言就是放P一样,任何厂商都不可能跑在苹果前面,这是常识。type c usb3.1规格& &各种应用前景。哈哈
移动硬盘/u盘& &笔记本/供电、转换dp/hdmi/等等
USB Type-C未来在笔记本上的应用模式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type C是个通用接口,所以受限制很多很多的啦type c哪里瘦限制了?啥意思
泡网分: 23.522
帖子: 9918
注册: 2008年06月
ygqiang 发表于
7、Type C的接头,2.0的线。最近1-2年,手机/平板领域,估计大多都采用这种规格。
以后是否会过渡到usb3.1 Type C规格,难说。。。。
毕竟手机/平板,对比移动硬盘/u盘、笔记本、台式机(主板),对大批量数据读写的需求低很多。但有比没有好不是么?
泡网分: 8.255
主题: 1080
帖子: 7292
注册: 2012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7、Type C的接头,2.0的线。最近1-2年,手机/平板领域,估计大多都采用这种规格。
以后是否会过渡到usb3.1 Type C规格,难说。。。。
毕竟手机/平板,对比移动硬盘/u盘、笔记本、台式机(主板),对大批量数据读写的需求低很多。type C是个通用接口,所以受限制很多很多的啦
本帖最后由 马克布克 于
08:08 编辑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马克布克 发表于
因为苹果这么做了!
告诉你苹果的lightning接口就是USB2.0的,从针脚数量来看从来就没考虑过什么3.0所以说:手机/平板领域,考虑到线粗细/硬度、使用/携带便携性、数据读写量低,
usb2.0规格应该一直是主流。只不过接口形状一直在进化。
泡网分: 8.255
主题: 1080
帖子: 7292
注册: 2012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what??只有NOKIA在做。
还都有谁?开始做啥了?因为苹果这么做了!
告诉你苹果的lightning接口就是USB2.0的,从针脚数量来看从来就没考虑过什么3.0
就是因为苹果知道手机上是不需要3.0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手机接口上给3.0留什么余地。
反倒是PC和安猪厂商,制定出了一个什么type c就得到宝贝一样迫不及待地用在本来就不适合的3.0上。结果还不是只能用一个5芯的线接一个24针的插头,垃圾一样的标准。
你所谓的预言就是放P一样,任何厂商都不可能跑在苹果前面,这是常识。 本帖最后由 马克布克 于
08:01 编辑
&版权所有:&&&&手把手教你亲自制作USB手机充电器
时间: 9:23:45来源:作者:lff(0)
有时候手机电板只有一块,并且充电器也坏了可怎么办呢?有些手机充电需要关机才行,如果我想边接电话边充电有怎么好的方法没有呢?今天小编就手把手教你亲自制作USB手机充电器。一、准备材料1.USB延长线,一端为USB插头,另一端为USB插座,价格为4元左右。2.与手机搭配的旅行充电器一个,因为大部手机的充电插孔与所配套的旅行充电器的插头都是对应的,因此最好使用原配的旅行充电器。3.二极管一只,选用IN4007或同系列的都可以,它的作用是降压。由于大多数手机都是使用3.6V的电池,一般这种电池要求充电电压上限在4.5V左右,如果直接用5V电压进行充电的话,很可能会损坏手机电池,一般的手机原配充电器常用4.3V对手机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要用USB接口给手机充电,必须串联一个二极管进行降压。二、制作过程&&&&制作原理图1.先将USB延长线的插头端剪去,再用小刀将USB延长线剪切端的外皮划开,整理出其中的四根引线,然后将USB插头插入PC的USB插槽,用万用表测量,看哪两根线之间有5V电压。如果四根线是黑、白、黄、红的话,一般情况黑色的引线就是电源负极,红色的引线为电源正极,这样就能找到USB的电源输出线。找到两根电源输出线以后,将其余引线剪断不用。&&&&2.将手机的原配充电器的充电插头剪下,在剪切时一般会发现有两根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确定出它们与接口引脚的连通关系。3.然后将带USB插头的延长线与手机充电插头的两根线对应进行连接。在连接过程中要注意:先要在USB延长线的5V电压线上串联一个二极管,因为一个IN4007二极管会产生0.7V的电压降,5V电源经过降压后大约为4.3V(注意,二极管的两极不要搞错,判断方法如下图所示)。&连接好后对连接的部位做一些美化处理,USB延长线的外皮直径较大,完全可以将二极管及连接焊点包裹起来,再用透明胶布包裹几圈就OK了。&&&&这样一个USB充电器就做出来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可以先连接在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上,用万用表电压挡检测电压极性和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在确定一切无误后,就可以用笔记本电脑对手机进行充电了。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整个制作过程已基本完成了,不过看到剩下的带USB插座的延长线及手机充电器主体,是不是感觉有点可惜了?当然我们不会让它白白浪费掉,我们可以把充电器的5V输出线和接地线与带USB插座的USB延长线对应连接起来。这样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把刚才制作的USB充电器的USB插头和这个USB插座连接起来使用,就能利用原手机充电器为手机充电了。&&&&&&&&小编提醒:上面制作的USB充电器,它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不能随手机充电状态进行调节,这样对手机锂电池的使用寿命有一些不利,所以这种USB充电器只能作为应急使用,平常在家时最好还是用原来的充电器给手机充电。<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USB 3.0接口转接头,将主板的扩展接口充分利用起来
USB 3.0接口转接头,将主板的扩展接口充分利用起来
16:20&&|&&作者:
&&|&&关键字:,,,,
Sharkoon推出了一个转接头,可以将主板上的USB 3.0扩展接口变为普通的USB 3.0接口,不再让主板的USB 3.0接口闲置。
  现在有不少机箱都已经开始提供前置接口的支持,不过当中有部分是利用是延长线将主板的后置USB 3.0接口转接到机箱前面板,而不是从板载的扩展接口进行扩展。为此,Sharkoon推出了一个转接头,可以将主板上的USB 3.0扩展接口变为普通的USB 3.0接口,不再让主板的USB 3.0接口闲置。
  这个转接器非常小巧,用户只需将其插在主板的插针式USB 3.0扩展接口上即可扩展出两个标准的USB 3.0接。因此即使玩家使用的机箱配置只是USB 3.0接口延长线,亦可以使用板载的USB 3.0扩展接口。
联力UC-01转接头
ORICO TFU3转接头
  目前Sharkoon的USB 3.0转接头以及在欧洲上市,售价为5.99欧元,折合约人民币50元。另外,有需要的用户亦可以考虑联力的UC-01转接头或者是ORICO的TFU3转接头,它们的售价分别为人民币79元和48元,虽然造型不同但功能上是一致的。
本文读者还喜欢
已有1次举报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爱玩,爱吃,爱电脑,爱DIY,爱妹子,爱喵星人,自此一家绝无小号~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哪台手机玩吃鸡手游够煞食?
酷冷至尊天猫店开张~
2000元价位手机该如何选?
1000元买哪部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usb网线转换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