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标准的制定中国企业标准制定话语权大吗?

中国将如何角逐5G标准?【华为ascend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6,027贴子:
中国将如何角逐5G标准?收藏
在今年6月结束的ITU-R WP5D第22次会议上,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了5G的名称、愿景和时间表等关键内容。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  这次会议规划,国际电联将征集候选技术,在2019年进行技术评估,继而选择关键技术,最后制定标准。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告诉记者,全球制定5G技术方案工程巨大,“时间表已经制定,2018年上半年局势明朗,有望成为国际标准的方案,将在此后继续完善提高”。  与美国欧洲一样,中国也是竞逐国际5G标准的一支劲旅。华为、中国移动、中兴等中国公司在国际5G 标准制定组织日益活跃,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赵厚麟认为,中国会成为5G标准的一个重要主导者。  掌握5G标准主导权对中国有两大意义。其一,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目标中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其二,信息技术是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将对制造业升级产生重大影响。  预计5G将在2020年正式商用,未来将成为连接所有行业和生态圈的底层基础设施。  多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且需要全球互联互通,只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标准,才有强壮的产业化基础,中国企业希望和国际公司一起,制定一个全球通用的5G标准,这与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中国政府及全球电信巨头的目标诉求一致。  8月1日,赵厚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范围的电信技术不可能抛弃现有的基础设施而白手起家,取而代之,新的5G需要与3G/4G兼容演进,加上市场其他因素,因此,5G也不太可能用一个技术一统天下,而极有可能继续容纳两三个不同技术体系,由市场决定今后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亦明确强调,政府应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烟雨江南释返璞 仙音若绪尽归贞﹏﹏﹏﹏﹏﹏﹏﹏✍
苏宁易购手机,正品行货,超低价格,稀缺爆款现货抢,买好机上苏宁网上商城!苏宁易购大牌手机,正品保障,支持货到付款,7天24小时1对1贴心服务!
  标准角逐十年得失  从2G到5G,中国从完全没有发言权到在国际通信标准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反映了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都伴随着重大争议。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GSM通信标准为主宰的2G时代,中国在技术上几无积累,只有少数科研机构进行零星的跟踪、研究和模仿。  一位当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电联标准化活动的电信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中国代表在国际电信联盟的各技术会议上参与不多,学习大于参与。  那时,手机在中国普及率极低,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前景也不明确,但中国人口庞大,市场广阔,在移动通信市场爆发之前,是否参与制定国际通信标准将对市场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997年,国际电信联盟向各国发出了3G技术标准的征集函。中国政府有意竞逐。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提交标准方案的重任交给了提出TD-SCDMA技术的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后来的大唐电信。2000年5月的ITU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  从零开始做移动通信标准,成本高难度大,中国并无把握,因此是否提出独立标准争议巨大。但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近日对记者总结说,TD-SCDMA在当时成为国际标准,时机十分合适,一是中国市场规模已呈爆发前兆,“大”中国的优势,是成功的基础;二是凡事总有开头,如果不在3G标准这个当口起步,就得在未来的4G、5G起步,但起步越晚越被动。  1995年中国手机用户数仅占世界手机用户总数的约4%,到2000年已近12%,2015年5月,我国移动用户数12.93亿,约占全球手机用户的20%。  由于通信产业链的特性,早期的TD-SCDMA产业链孱弱,从终端、系统、芯片,到仪表、测试,整个产业链只有中国厂商与少数韩国企业(当时韩国企业也处于产业起步的阶段)参与,用户从终端到网络体验都不如意。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通过TD-SCDMA的产业化,建立起了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移动通信TDD技术产业链,由于没有国际巨头参与,中国市场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促进、提升了本土企业的产业化能力。在逐步成熟的产业链支撑下,中国市场爆发了巨大潜能——到2014年中,TD-SCDMA网络用户达2.5亿,约占中国3G用户的二分之一,超额完成了在中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2007年,中国冲击4G标准。中国移动联合几家国际运营商,将大唐移动等国内厂商提出的TDD演进方案,融合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国际标准,形成TD-LTE标准。  此时,中国移动在艰难中启动和发展的TD-SCDMA网,为其牵头提交TD-LTE进入4G国际标准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对于TD-SCDMA,TD-LTE有三大特点:1.同时得到了国内外主流厂商和海外运营商的支持,产业链更强壮,国际市场空间更广阔;2.技术性能很有竞争力,总体与FDDLTE相当,且性能提升潜力更大;3.与其他国际第四代移动技术标准基本实现了同步发展。  TD-LTE产业链也有很大进步。杨骅对记者分析说,“TD-SCMA时代,我们到处游说国际设备厂商参与到产业链中来而得不到支持;但TD-LTE时代,由于看到TD-SCDMA的成功,以爱立信、高通为代表的所有FDD技术厂商都积极投入TD-LTE的产品研发,与FDD-LTE几乎同步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制定了相应的市场推进策略,谁都怕失去进入TDD市场的机会。”  TDIA(TD产业联盟)截至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TD-LTE分布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63家商用网络,基站数占据了全球4G基站总数的一半,承载了33.76%的4G用户,拥有1000多款终端的支持。  从3G时代的TD-SCDMA开始,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部分是中国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用于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商用探索,其中一部分技术专利也被纳入到TD-LTE之中。时至今日,整个TD已形成从国家、运营商到设备商的整体产业链。  中国移动运营了TD-SCDMA和TD-LTE两代技术标准。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总结说,国际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参与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创新的专利化、专利的标准化、标准的产业化、产业的国际化。  她认为,TD-SCDMA完成了专利和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突破;TD-LTE在标准的专利化和产业化方面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及部分产业的国际化;5G标准需要在国际化上走得更远,只有这样,才能让标准竞逐的价值最大化。✎﹏₯㎕﹏﹏﹏﹏笔墨难表贞心事 仙音一缕写江湖﹏﹏﹏﹏﹏﹏﹏﹏✍
  5G产业链挑战  多元融合环境之下的5G产业整合问题,是标准制定之外的另一焦点。  在过去十年间,华为、中国移动和中兴等中国公司连续加入ITU、3GPP、IEEE、IETF、ETSI、OMA、TMF和FSAN等多个国际标准组织,并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  中国移动的一位国际标准制定专家告诉记者,话语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公司向这些国际组织提交的文稿数量、中国人在这些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的数量、在这些组织中基础专利的保有量。  华为向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4年9月底,华为累计向3GPP提交15360篇LTE/EPC提案,占全球总数的25%,位居全球第一。  较大的话语权保证了中国企业在5G标准制定中的地位。但5G技术面临着与此前数代国际标准不同的产业环境——全球市场在融合,通信行业和其他行业,尤其工业制造业也在融合,其后续的产业化程度将直接受制于通信行业和其他行业对这两大融合趋势的理解和顺应程度。  赵厚麟告诉记者,国际电信联盟以推动一个单一的5G标准为目标,但市场发展既快又大,5G标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标准,背后还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博弈。“最后如果无法达成共识,也有可能形成多个标准。”  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大的难题是,无论多个标准还是一个标准,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话语权。  在一个内部会议上,有与会领导问杨骅,为什么中国的通信标准实现国际突破了,但芯片进口量依然这么大,都超过石油了?  解决高端芯片自主研发的产业现状,是5G时代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瓶颈。杨骅向记者表示,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对高精尖技术创新积累还不深厚,更多精力放在规模化生产的产品技术开发上,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核心技术的积累不足,关键器件的研发尚有差距,仍未掌握产业的主导权。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4年,中国用在进口芯片上的外汇就超过了2100亿美元,成为单一产品进口最大的用汇领域,甚至超过了整个石油进口所使用的外汇。  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国家希望通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努力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到2025年,这一比例要达到70%。  但实现这一目标何其之难。中国每年生产全球77%的手机,自主芯片却不到3%。而5G最大的应用特点就是对机器通信场景的支撑,这对芯片有更高的要求。此外,未来的终端需求是多样化、多材料、多种传感模式的,5G标准将引领产业需求,第一步解决的是产业链的搭建问题,下一步要精耕细作产业链。  黄宇红认为,政府和行业还需营造产业氛围,在国际上引导统一的频谱划分,降低企业自身的研发成本;对核心元器件、通信芯片等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亦刻不容缓。  黄宇红说,5G的发展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国家战略高度,可以用“5G+”这个概念来表达5G将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长远发展的一个核心基础使能。✎﹏₯㎕﹏﹏﹏﹏千世仙缘醉九音 梦影飞花忆贞经﹏﹏﹏﹏﹏﹏﹏﹏✍
  标准创新体系应平台化运作  2014财年,华为和中兴分别在研发投入上高达400亿元和90亿元,占比达14.2%和1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显示,国家希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2025年达到1.68%。  华为轮值主席胡厚昆告诉记者,华为全球17万多名员工中有将近一半是研发人员,从创立之初,华为就把至少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2014年报数据显示,华为年营收、利润已经追平全球电信业巨头爱立信。  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年5月在《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一文中强调,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但问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如果无法深度融合,将不能有效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5G技术标准亟须其他行业的深度参与和协同。  从今年开始,胡厚昆开始在多个场合呼吁:加速5G发展,需要建立正式的跨行业沟通平台,加强跨行业的对话和理解,对5G未来需求、应用场景和技术标准进行讨论。  胡厚昆认为,通信行业内部围绕5G的技术创新进展很快,但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之间的合作,情况并不乐观。胡厚称,虽然通信行业在5G发展中会与其他行业沟通,了解需求,但这种沟通并不活跃;而其他行业对5G技术发展现状并不了解,甚至对5G在自己领域的应用前景缺乏兴趣。  事实上,国际通信巨头爱立信三年前就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爱立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和汽车、矿山、城市管理部门等垂直行业联合创新研发的机制。与此相伴,爱立信从组织架构到研发市场战略都在发生巨变。  中国公司也开始重视。胡厚昆呼吁,通信行业传统的“烟囱式”创新模式已无法顺应物联网潮流,适应5G平台式的技术发展要求,加大与垂直行业的合作力度,通过跨行业联合创新,让5G关键技术和标准充分反映各行业的需求。  黄宇红告诉记者,5G创新体系需要围绕三个方面重构:其一,从单一领域的创新变为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其二,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其三,创新模式由单一的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但一位长期参与ITU标准制定会议的中国电信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尽管ITU内部也在探讨如何吸引更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参与到5G标准的制定中来,但响应的公司还是太少。  原因有二:一是垂直行业尚未意识到5G协同研发对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二是每个行业的语言不通,沟通方式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顺畅的平台或渠道来促成深度合作。  上述行业人士向记者打比方:“好比一个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和不懂中文的美国人需要坐在一起研究一个深奥的科学课题。”  今年初,中国移动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目的就是要在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之外,搭建一个多方都能理解和互通的平台。  现实挑战是,国际通信标准制定的游戏规则依然以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大型通信设备公司来推动,新兴行业公司犹如散兵游勇,但没有强大的财力、技术实力以及参与标准制定的决心,就很难将声音反馈到主流渠道中。✎﹏₯㎕﹏﹏﹏﹏过水关 谁敢闯望经验 心悲凉千古恨 帖子长眼一闭 被追上这贴吧的无常注定不水的人一生殇﹏﹏﹏﹏﹏﹏﹏﹏✍
近年来,电信业竞争格局的稳定,一直有一种声音,希望通过某种力量改变这个行业的格局,比如重组、比如民营资本进入。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效果甚微。我相信改变电信业格局只有一种最根本的力量,那就是技术进步,技术是变革的力量,是源动力,任何想保持稳定,不进行变革的想法都会变得非常不现实。而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获得的改变,事实上对格局影响很小。  仅从移动通信来看这几十年的发展,当移动通信在传统电信业中出现时,它本身就带着一股强大的变革的躁动,在移动通信广泛部署的十年中,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也都随之发生结构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谁及时地抓住了移动通信这个机会,谁就在整个格局中取得更多胜算;谁在面对新技术时判断失误,迟疑和保守,谁就可能失去发展机会。技术发展,必然伴随着政府牌照、企业收购并购与老大的突然衰落和小兄弟的突然爆发。  全世界电信格局的大改变,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技术变革下,导致了管制的变革和格局的改变。一次是3G到来的前后,时间大约是2005年前后。这种变革最深刻的内驱力一个是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一个是从语音时代向数据过渡中产生的技术、市场、业务、管制的变化。  今天,通信技术最大的革命,是从固网向移动的改变,从语音向数据的转变,从窄带向宽带的变化,这几个变化过程中,都在酝酿着结构之变。至于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政府管制手段,进行的人力干预能不能带来长期稳定的变革呢,事实上是很难。美国FCC通过政府之手,拆分了AT&T,市场的结果,AT&T又是通过收购等重回了主导运营商的地位,而希望数个运营商进行竞争,显然不符合电信业的经济规律。中国把移动业务从中国电信母体中分出去,显然是希望培育起一个有一定竞争力的运营商,和中国电信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事实是,在政府不给中国电信发放移动牌照的几年中,中国移动迅速发展成另一个运营商帝国,它成为了一个昔日的中国电信。  而近年来,所谓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事实不过是通过政府之手,希望对格局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因为在技术上无革命力量,像虚拟运营商只能惨淡经营,较整个格局,不过是一点小小的浪花。  电信业下一次的发生在什么时候?我相信未来的几年,这个行业一定是稳定大于变革,下一次真正革命性的变革将会发生在2020年之后,年整个世界电信业格局一定会发生剧烈的变革。所以电信运营商都会面临大的冲击。  第一代移动通信出现很快形成市场冲击,影响了整个电信业的格局。1G向2G和3G发展,我们逐渐从一个语音的时代,走向数据的时代,对于格局影响也是深远的。但是2G、3G、4G虽然在技术上有不断的改变,但是它根本的改变是没有的,要做的是一件事,把网络速度提升的越来越快。这个意义上,技术缺乏革命的力量,市场的管制的变革力量当然是不足。  和3G、4G不同,5G会带来革命性变化,4G速度快了,不是革命,5G速度更快了,就是革命了?相信会有很多人对于5G会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这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5G。  如果要从技术细节描述出什么是5G,我们可能需要等到2020年,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吵架之后,5G的国际标准才能通过,这是最后对于5G最细节与科学的描述。不过现在看各国关于5G的白皮书,运营商和行业内对5G的讨论与研究,我认为5G轮廓已经基本可以看清,方向已经明确,标准不过是实现这个大方向的注解而已。  什么是5G?我总结5G为4句话: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万物互联。  高速度。是在4G的基础上,上网的速度可以提升100倍,达到每秒20Gbps。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真是需要这么快的速度吗?这样快的速度有用吗?当然用今天的业务要求看5G,这种速度,真是有一点浪费,我们确实不需要这样的速度。但是,我们还记得我们从每秒56Kbps的拨号向ADSL过渡时,我们会觉得我们需要10M甚至更高的带宽吗?那时我们认为,这么快的速度不是很必要。事实证明,不但是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业务永远是发展的,只要速度到了,就会有随之配合的业务出现,我们永远不要觉得速度是不必要的。  而且速度的提高,其实不仅是用户感受,速度变得更快,从技术和产业领域更是非常有价值,这样的高的速度,意味了一方面频谱利用率大大提升,以前20M的频谱现在可能利用大大提升,传输能力更强。同时速度做到20Gbps,这意味了,我们技术可以把一些以前认为不可能有商用价值的频谱利用起来,用作移动通信,它的价值如同把塔克拉玛干的地也开发出来盖房子一样。将一些不可能商的资源,变成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有线的资源是无限的,无线的资源是有限的。就是说的频谱资源不足。其实不是频谱资源不足,频谱是大量的,只是我们人类可以商用的资源太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商用的资源在2GHz以下,更高频段的频谱很难使用。但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是把这些资源一点点利用起来。3G才开始发展时,曾经有南邮的教授基于落后的理论,认为3G发展不起来,因为频谱太差。事实上今天4G使用的频谱已经到了3.5GHz,5G一定会把更多的频谱资源利用起来,这意味了人类对于移动通信资源开发能力大大提升。  有必要的一提的,速度的提升,一定会伴随了流量费的急剧下降。有一天,我们1G流量1毛钱,甚至1分钱也不是不可能。  低时延。这也许是普通用户很少关心的一个角度。对于用户的命令,基站用最高的速度反应。今天一个用户手机联上网,略等可能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大家都接受这种感受,几毫秒、几十毫秒可能并不重要。5G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时延做到尽可能小,基站用最快的速度处理用户的命令,最及时地做出反应。这个问题在用电脑上网时,用户根本不关注,等个几秒不算什么,用手机上网,用户也没有太当回事,就是打电话,总要有接通的过程,等待是通信一个正常的行为习惯。但是,对于5G以后智能服务,要求就完全不同。用它来支持导航,一个路口,反应慢了,用户可能就过了路口,掉头,需要很长时间了。尤其是智能交通体系,所有的车都通过中央控制中心进行管理。一秒钟的时延可以会导致一连串的车相撞。因此,低时延是5G必须解决的问题。  低功耗。今年我们大量的智能穿戴产品,基本的思路是通过一个手机相连,再由手机和基站进行通信,把数据发到网上。这些产品基本不可能和基站相联。因为今天的基站解决的主要是语音通信,即使是数据也是把速度做得越来越快,功耗高是自然。但是未来的可穿戴产品是不可能有大电池,在供电技术没有根本突破的情况下,这些产品要与基站通信,需要建立起新的通道,这些通道不提供高速度,但是可以在低速率的情况下,提供低功耗的数据通信。这就可以让很多数据量要求不高,但是对功耗要求很高的产品提供服务。  万物互联。以语音为核心的时代,移动通信支持的链接数是非常有限的,现在中国基站不过支持了12亿左右个终端,也就是每个人有一个或是两个终端,5G时代,每个人有可能拥有5个甚至10个终端,每个基站链进去的设备会增加5倍甚至10倍。大量的可穿戴产品会接入网络中。这意味了未来的设备认证、管理、计费、都会发生巨大变化。5G时代,上网的概念会彻底被忘记,联网才是常态,而大量的可穿戴产品,永远会联上网络中,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数据。成为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5G将会极大地影响产业和用户体验,在全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与变化。  5G对于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影响无疑是会深远的,我相信5G也是智能互联网真正爆发的开始。  电信业会因为5G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是巨变。一直到今天,电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都是较为单一,传统的语音时代,电信业务网络和业务是统一的,业务和网络被整合在一起,到了3G时代,流量导致了网络和业务的分离,电信运营商一直担心的是自己变成管道,这十几年,电信商一直在挣扎,想摆脱管道的地位。经过这些年的挣扎,全世界运营商努力结果证明了一件事,运营商基本上是做不好业务,除了语音之外,目前为止,电信运营商没有一件业务是取得了较大成功。  5G时代,电信网络会形成三层,传输层、管理层、业务层。在最早的电信体系中,这三层是融合在一起。一通电话就包括传输、管理和业务,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到了3G时代,传输层和业务层开始分离,电信运营商主要提供流量,成为管道,而业务虽然电信运营商也做过较大的尝试,但是绝大部分不够成功,业务还是大量互联网公司在参与。到了5G时代,除了传输的管道层和业务层,管理层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而整合体系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在传统的电信中,管理的无非是用户,或是某个终端,基本就是鉴权、计费。5G不仅是用户的管理、终端的管理,同一用户会使用大量的终端,对于不同的终端会采用不同的计费模式,管理会变得复杂,计费也会更加复杂。而管理层和计费层的能力又是和业务层紧密相联。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是还以传输为核心,或是在传输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来影响业务层,形成和业务层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电信运营商的分化。守住传输,竞争能力较弱,除了做到传输,在管理层上找到自己位置和突破。  我相信,未来的5年,电信行业会较为稳定,但是2020年之后,随着5G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快慢不同,选择方向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会在发展中获得大机会,有的会面临了衰落。而每一次这种变化,那些曾经较弱,但是富有开创精神的企业,会在变化中爆发与突破。而曾经强大的企业也可能逐渐衰落。  5G同样会促进互联网企业格局变化。传统的互联网是以信息传输为核心,自由、开放、共享,而5G之后,我们一定要从互联网时代过渡到智能互联网时代,方便、高效、安全、管理才是它的核心。而最有发展的业务,不再是仅仅免费,也不是简单的✎﹏₯㎕﹏﹏﹏﹏烟雨江南释返璞 仙音若绪尽归贞﹏﹏﹏﹏﹏﹏﹏﹏✍
人多的优势又一次体现。中国不需要争取,只要中国有5g技术。所谓标准跪着求都要把你的技术并进去。不然,你们搞你们的标准,我中国就用自己的技术,再在非洲用一用自己技术。
太长不看✎﹏₯㎕﹏﹏﹏﹏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小楼寂寞心与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517通信狂欢节,数码通信,好礼不停!买阿里宝卡送天猫精灵,更有全年底价百兆宽带!517通信狂欢节,智能你的生活.
✎﹏₯㎕﹏﹏﹏﹏幽冥路 忘川河 奈何桥前叹奈何 看落花飞散水月旁 人世几多沧桑 只身徘徊 迷途上 回头望清欢共 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 掠眼繁华谁懂 若今昔一别 一别永年 苍山负雪 浮生尽歇人生一场虚空大梦 韶华白首 不过转瞬
登录百度帐号全球首个5G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5G话语权大幅提升
上月,3GPP国际标准组织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5G国际标准全会上正式宣布,面向非独立组网的第一版5G新空口(NR)国际标准按计划完成。这意味着,对于5G网络,全球业界有了第一个正式的相关标准,为大规模试验和商业部署奠定了基础。
首个5G NR国际标准的面世,意味着全球5G产业正式鸣枪起跑,也标志着5G独立组网标准和产业化进程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5G商用正式进入倒计时。
根据3GPP的规划,5G标准分为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这次发布的是5G NSA标准,NSA没有独立信令面,仍需要依托4G基站和4G核心网来工作,它是SA独立组网的过渡方案。真正的SA独立组网的5G NR标准要等到2018年6月才会完成。届时标准可能会有些微调,但不影响在这之前厂商的产品设计方向,因为核心标准已经确立,以后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正式版5G标准将覆盖广泛的频段,从600和700MHz频段到50GHz频段的毫米波部分。在国内,工信部近日也宣布了MHz频段内5G使用规范,也涵盖在此标准范围内。随着第一版5G NSA标准的完成,2018年运营商将在多个主要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并为即将到来的5G商用做准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与以往通信标准的制定不同,这次5G标准的制定中国企业具备了不小的发言权。华为、中兴和中国运营商对5G标准的发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特别是中国移动,作为唯一报告人和协议主编,领导完成了5G空口场景和需求研究项目,输出5G空口技术纲领性文件,后续所有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均以此文件为准绳,这是一大历史性跨越。
综观整个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史,从1G、2G时代的跟随,到3G时代的参与与饱受争议,到4G时代的追赶与平起平坐,再到5G时代的标准主导制定,充分说明中国的通信技术实力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众所周知,全球通信技术标准一直以来都由国外巨头垄断,此次中国移动、中兴、华为主导5G标准无线空口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中国在国际通信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的重要标志。
在5G NSA标准发布之后,接下来就得看运营商和硬件厂商如何把5G网络从理论变为现实了。2017年年内,三大运营商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苏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展开了5G试点工作。可以预见,2018年将是运营商大规模的试点工作的蓬发阶段。编者认为,试点除了端到端验证5G关键技术、网络性能和商用组网能力外,还将依托5G网络超高带宽、超大连接、超低时延的特性,在AR和VR的新体验、触觉互联网、车联网、无人机实时视频回传与控制等垂直应用方面进行研究与试验。
记者了解到,中国电信计划年开展5G实验室和外场测试,2019年开展试商用部署,2020年前后实现规模商用;中国联通将会在2018年进行5G试商用试验,2019年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中国移动将在2017年5G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在2018年选择更多城市参与试点,并计划在2018年首个国际5G版本公布后,适时展开5G网络的部署,并力争2020年商用5G网络。
在编者看来,5G NSA标准选择在2017年的尾声发布,不仅是一个进程的完美终止,更是另一个进程美好的开端!由于独立网络5G SA标准才是业界公认的5G目标方案,能实现所有5G的新特征并发挥5G全部的能力,但这并不影响5G商用的进程。反之,5G NSA标准的发布是5G SA标准确立过程中的关键性的过渡。NSA的过渡标准已经来了,SA独立网标准自然不会远了!
智能手机微变革时代 打造单一爆款越来越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制定企业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