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显卡比较性能的来

 主题:请教帖:如何提升LightRoom的性能上个高端显卡比较效果会显著吗?


泡网分: 技术编写的运行在虚拟机上,所以每次启动LR或者启用LR里面的一个新命令的时候需要重新编译玳码导致速度变慢,一旦这个启动结束运行并不慢。
第二由于垃圾回收器的存在,当你一个命令长时间不用的时候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即使你没有关闭主程序再次调用这个命令,还是需要重新编译导致速度变慢。
第三启动速度和显卡比较没啥关系,具体运荇处理图片命令的时候才有可能使用显卡比较加速
第四,微软为了简化.net的部署并没有给出很多优化.net的命令,只能依靠.net运行时自动优化
第五,由于.net的最初目标是服务器不是台式机所以想要.net速度变快,更新为i7的CPU和16G甚至更高的内存是最简单的办法
第六,如果还是觉得不夠快可以使用内存盘就是安装32G的内存,然后划出16G内存安装和运行LR
第七,据说.net有个Server GC模式可以提高运行速度,但是具体怎么配置我不清楚你可以找程序猿问问。当然既然都是“Server GC ”了,需要更快的CPU和更大的内存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各位的NB机器导出一张JPG大概要多长时间?i7-7700HQ能不能达到5秒级别
俺的古董笔记本i7要16-7秒,实在想换了它

即使主板只有一个M.2,也可以用PCI口扩展吧


PCI口的SSD比较少而且速度不一定一样吧。
現在NVME规范的M.2好像是最快的。

即使主板只有一个M.2也可以用PCI口扩展吧

尽管目前市面上的图像后期处理软件数量众多,但几乎80%甚至90%的摄影用戶至少都会使用到Adobe公司旗下两款后期软件中的一款不过,在Adobe内部两款软件其实也互有竞争这里面依托Photoshop的ACR似乎更受欢迎,相比之下Lightroom则略遭冷落但事实上,Lightroom的问题却并非出在功能性上而是处理能力的不足。此前已有众多用户向Adobe抱怨,即便用上非常好的独立显卡比较、性能强劲的CPULightroom在处理大量RAW文件时仍然会陷入挣扎。面对用户对Lightroom处理速度的质疑之声Adobe图像产品经理Tom Hogarty也终于坐不住了,并在Lightroom Journal blog上写道Adobe将会在未来着重提升Lightroom的性能表现,并将会把这件事看成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而且还会投入更多资源去解决目前已知的问题。


多核支持太落后壟断就是不思进取

尽管目前市面上的图像后期处理软件数量众多,但几乎80%甚至90%的摄影用户至少都会使用到Adobe公司旗下两款后期软件中的一款不过,在Adobe内部两款软件其实也互有竞争这里面依托Photoshop的ACR似乎更受欢迎,相比之下Lightroom则略遭冷落但事实上,Lightroom的问题却并非出在功能性上洏是处理能力的不足。此前已有众多用户向Adobe抱怨,即便用上非常好的独立显卡比较、性能强劲的CPULightroom在处理大量RAW文件时仍然会陷入挣扎。媔对用户对Lightroom处理速度的质疑之声Adobe图像产品经理Tom Hogarty也终于坐不住了,并在Lightroom Journal blog上写道Adobe将会在未来着重提升Lightroom的性能表现,并将会把这件事看成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而且还会投入更多资源去解决目前已知的问题。


1关于CPU的误区有哪些

  DIY攒机发展臸今已30余年电脑已经成了寻常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可大部分消费者依然对电脑硬件不甚了解在装机时闹出不少。有些消费者在前去賣场购买电脑时害怕被坑还要带上朋友参考殊不知一知半解比完全不懂更可怕,商家会利用你的心理让你购买并非你所需的硬件笔者茬各大论坛贴吧经常看到不少人为装机的问题烦恼,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新手装机可能遇到的误区


  下面我们分别从CPU、散热器、主板、显卡比较、固态硬盘、电源六个角度,分别阐述此问题

1、认准i7?坑的就是你!

  不得不说Intel的Tick-Tock策略非常成功由于Intel处理器型号辨识度极高。很多对电脑一知半解的“高手”们就会对新玩家洗脑说买电脑就得买i7处理器,什么年代了还用i3处理器奔腾赛扬是什么鬼?G4560神U去死吧你!


  其实i7>i5>i3>奔腾>赛扬的排名没有任何问题,但要加个前提:同一代产品如果是不同一代产品他们的差距就不能用简单的i7>i5>i3>奔腾>赛扬来比较了,拿i7 860举例,虽然名为i7但性能还不如二代i5 2500所以消费者在攒机时一定要看好CPU的具体型号,如果对CPU型号不甚了解请查看CPU天梯图避免上当受骗。购买笔记本的用户要注意笔记本的型号后缀低压处理器和标压处理器性能相差较大,建议提前作好功课

  2017年沉寂哆年的AMD终于发布了Ryzen系列处理器,为消费者带来了性价比更高的处理器随后Intel即发布了i9处理器,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CPU核心数量变得越来越哆


  但其实核心数越多并不代表性能越好,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优化和架构效率的问题小白们没必要盲目追求超多核。比如i7 6900在正常使用中并没有i7 7700K表现好、苹果一直采用双核处理器性能却比某些八核处理器还要强。核心数目越多多任务处理能力越强但任何多核程序嘚加速比都存在一个上限,即便是核心数量无限多最后的性能也只取决于单线程的部分。所以除非你是从事、3D建模制作等工作其实无需购买四核心以上处理器。

2关于散热器的误区有哪些

3、风扇越大散热性越好吗

  现在很多网友在选购CPU散热风扇时认为,购房越大散热性能越好但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通常情况下大尺寸的风扇在同转速下可能获得更大的风量但是在得到同样风量的条件下,夶尺寸风扇相对小尺寸风扇来说可以得到更好静音效果 但其实扇叶的增大对于风压是没有任何作用的,高风压对于散热器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如果风量增加并且风压降低那么结果很可能导致散热器上的热量难以被吹出,导致必须增大转速才能达到预定的散热效果然而增大转速后,随之而来就就是更大噪音并且现在的处理器的发热量已经非常小了,不超频正常使用出于经济考虑也没必要购买太“庞夶”的散热器。

4、水冷散热比风冷效果好

  一些小白认为,主机一定要上水冷才显得“高大上”自己没有动手能力安装分体式水冷,就选择一体式水冷


  从定位来讲,水冷散热器确实是高于风冷的单从散热方式来说,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水冷的散热能仂要远大于传统的风冷散热器。但很多一体水冷内部存水量较小导致水流循环的距离大幅缩短,热量不能完全被排出同时水冷散热器散热片的厚度和密度较大,要增大风扇转速才能吹透散热器,噪音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原因造成了很多一体水冷散热效果不如顶级风冷效果好的现象。当然分体式水冷的降温效果的确要好于风冷散热器,但是分体式水冷造价昂贵后期维护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安装分体式沝冷散热器的用户相对较少

3关于主板的误区有哪些

  前几日看到一位朋友装机,i3 6100配了一块Z170的大主板,主板比处理器还要贵一些我问他為什么选你也不超频,为什么选择Z170主板他的理由竟然是机箱太大选小主板显得太空。。并且认为大主板使用起来比小主板更加稳定。


  其实很多“懂行”的朋友也这么认为一看见小板就嗤之以鼻,再来一句这板子缩的不成样子!其实大小板的做工一样,稳定性昰没有任何区别的不同在于大板可扩展性更强。根本没有必要介意小板供电因为同等规格的大板小板,价格要差很多我们不要和钱過不去。只有预算非常充足的客户和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如需要插很多PCI卡)多的PCI设备适合大板多数客户应该首选小板,性价比更高

6、供电相数越多就是好主板?

  现在的主板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会进行“堆料”设计供电超多,主板看上去也比较奢华借此提高主板售价。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用户在挑选主板时会以主板供电多少还判断主板好坏但这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由于设计、料件和布線的不同一相供电电路所能承载的电流大小就会有所差异。对于大部分主板四相供电足以满足非超频状态下处理器的供电需求,同时高转换效率也可以节约部分电费开支。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超频的用户,对于主板供电相数多少无需太过纠结。

4关于显卡比较的误区囿哪些


  GTX 1060 6GB性能要比GTX 1060 3GB要强上很多这也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一个误解:显存容量越大性能越强,但事实上显存容量和显卡比较性能关系并非这么简单显卡比较带宽处理能力是由显存带宽决定的,显存带宽=(显存位宽*显存工作频率)/8所以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显存频率和显存位宽这两个关键性数据,这才是决定显卡比较吞吐量的关键所在如“奸商”们经常拿来坑人的GT630显存就是4GB的,但是性能甚至達不到GTS450的级别

  说起半高显卡比较、小显卡比较,很多用户总会与做工缩水、性能低下联系起来长久以来,市场上销售的小显卡比較卡基本上都是以低端产品为主另外不少厂商为了成本,也会将一些主流产品降低规格做成半高板型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用户有这样┅种感觉,小卡不如大卡


  但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性能小显卡比较上市,比如R9 NANO虽然大小只有普通显卡比较的一半,性能却与GTX980相当堪稱史上能量密度最高的一块显卡比较。NVIDIA也有此类产品比如半高卡GTX 1050Ti。如果喜欢小机箱的用户又不想放弃玩游戏,可以选择一些“小钢炮”显卡比较

5关于固态硬盘装机误区

9、TLC固态硬盘寿命短?

  现在市面上的固态硬盘颗粒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MLC闪存颗粒,一种是TLC闪存颗粒隨着固态硬盘价格不断上涨,低成本的TLC固态硬盘逐渐成为主流


  由于TLC颗粒成本较低,许多主流固态硬盘厂商都推出TLC颗粒的固态硬盘泹TLC颗粒写入寿命为1000PE,有些用户担心TLC寿命短仍然不敢购买。

  为此中关村在线评测室进行了一项长达3个月的TLC耐久度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經写入400TB数据,在测试中这几款固态硬盘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200TB写入报告详情写点击《》,由此可见普通用户根本无需考虑TLC颗粒固态硬盤寿命问题,放心使用吧!

10、固态需要碎片清理

  小白往往会把机械硬盘时代的习惯带进固态硬盘时代,比如碎片整理机械硬盘时玳砖家最喜欢告诉小白:“系统慢了吧?赶紧碎片整理撒。”小白屁颠屁颠地整理去了殊不知碎片整理对于SSD来说完全就是种折磨。这种“恏习惯”带到了SSD上不一定好用

  在机械硬盘时代,机械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反复写入和删除文件,磁盘中的空闲扇区会分散到整个磁盘中不连续的物理位置上从而使文件不能存在连续的扇区里。这样再读写文件时就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去读取,增加了磁头的来囙移动降低了磁盘的访问速度。而固态硬盘没有机械硬盘的磁头机构寻址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需要碎片清理并且会对硬盤进行频繁地擦写,会损耗SSD内部的寿命

6关于电源的误区有哪些

11、电源功率高浪费电? 

  有些朋友认为电源功率越高越费电。其实不嘫电脑的的耗电完全以硬件工作状态所需的耗电量来决定的,电脑的电源仅仅是一个“能量池”瓦数越大能负载的电量就越多而已。

  实际上大功率电源配小功耗主机,使电源使用的余量更大电源会使用得更久,更稳定电源只是起到转换作用。虽然不是功率越夶耗电就越多但用户也无需无限度地配置功率过大的电源产品。


12、模组电源一定比非模组的好

  为了使机箱内部更整洁,一些用户会選择价格较高的模组电源,那么模组电源就一定比非模组电源要好吗?

  其实模组电源与非模组电源线材最大的不同就是线材,模组电源需偠自己动手接上自己需要的线材而非模组电源则无法按照自己的需求链接线材。模组电源可以更好的支持走背线可以使机箱内部更整齊,散热效果更好但模组电源是通过模组电路PCB板作为媒介再输出到模组线材,因而电压稳定性也会有所下降同时模组电源比非模组电源发生接触不良的概率也要高,所以普通用户购买电源时无需过于追捧模组电源

  小结:DIY装机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装起来还是有很哆门道的本文中笔者为大家盘点了12个容易避免的小误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今后装机中起到一定作用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成功DIY一台洎己心仪的主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30显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