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陬市镇 商铺 陬市镇和热市镇 谁的经济更强一些?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湖南省桃源县陬市镇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吗
浏览次数:0
购置房屋要根据城市、地段来决定是否升值的,但是即便地段不理想、在小城镇,最起码也是保值的。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肯定有,只是空间大小,升值快慢不同
自己住可以,如果投资升值的空间比较小。巍峨二二二人
有,不过升值的空间比较小
自己住可以,如果投资升值的空间比较小。
下载房天下APP
提问获取更多回答
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有点升级空间的
物价是上涨的,并且房子是属于私人财产,肯定是升值的,只是有升值的快慢和时间和长短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下载房天下APP
提问获取更多回答
ask:2,asku:1,askr:351,askz:26,askd:72,RedisW:0askR:37,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38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桃源县陬市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会员类型:
主营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营业额:资料待更新
注册资金:待更新
员工人数:未填
法人代表:
注册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兴盛街
单位注册时间:1999年3月
桃源县陬市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兴盛街,交通方便,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指导,社会各界共同监督,本乡镇财务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公开,如欲了解详情,请和我们联系,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桃源县陬市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已开通微博。新闻媒体采访请事先与上级宣传单位联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我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民为主,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振兴市场。
该商铺未发布任何商品信息,以下是系统为您随机推荐的商品信息!
联系人:负责人
网址:http://6245905.m.1024sj.com/
邮编:415700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兴盛街陬市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陬市镇位于桃源县城东北20公里,东临武陵区河伏镇、鼎城区,境内有湖南四大河流(湘资沅澧)之一沅水流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
陬市历史沿革
陬市镇有近500年的文明史,明嘉靖年间初步形成集市。清朝时代,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一邑巨镇”,称“陬溪市”。“陬”即“角落”之意,“溪”指今五桂村至观音桥进入沅水的一条溪流,因陬市镇建于此(以观音桥为中心),所以取名为陬溪市。陬市在历史上是桃源县的第一大商业重镇。清末,因沅水陬市地段有三洲分流(洋洲、芦池洲、李家洲),面宽流缓,四川、贵州和湘西木商竹帮来到陬溪,把持沅水一带码头经营竹木运销业务,使陬溪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有市民数千户。民国时期,镇区街道沿沅水呈带状发展,分成上、下两段(街);后陬溪之名渐演变为陬市,曾有“小南京”的美誉。1943年冬(民国32年),陬市镇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居民逃避他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竹木运销业空前兴旺,镇区迅速恢复。解放后,1952年建成解放街,从此集市贸易十分兴旺。在陬市经营的竹木商48家,登记注册的工商户3000多户。1956年全镇社会销售总额1.2亿元,随着常德至桃源、常德至慈利公路陬市交汇,陬市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镇区迅速沿公路线扩展。70年代,一批县属和常德市属工业企业相继在陬市兴建,使陬市桥港以东迅速成为工业区。8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公路运输优势,提供多种方便条件发展传统工商业。全镇13个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万人,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亿,财政收入2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6元,是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常德市的卫星镇。
近年来,陬市镇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据本镇资源特点,以建立特色基地为依托,以点带面,拉动全镇的农业经济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一是发挥粮食和棉花生产区的优势,将品种更新换代,建立了优质晚稻核心生产基地,鼓励推广发展优质高产稻,种植优质早稻2.5万多亩,优质中晚稻4.2万多亩,二是放手发展畜牧业,以三尖禽业为依托,培植扩大养殖基地规模。三尖禽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现有固定资产200万元,有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孵化机10台,可孵化种鸡300万羽,下设种鸡场两个,占地30余亩,商品鸡饲养分场一个占地60余亩,可饲养商品鸡50万羽,该公司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定期进行信息、技术、防治等培训,帮助群众发展养鸡。至目前,养鸡大户已发展到13个村,3000余户,养鸡年产值可突破30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和扩大特色示范基地范围。其中以竹林、鸬鹚洲、新堤等村为中心的蔬菜基地面积达12000亩;以竹林、李家岗、郊区为辐射的苗木基地面积已达4000亩;以茶安、新堤、竹林为中心的优质棉基地面积已达6000亩;以东林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基地正在形成。
陬市经济发展
陬市镇工业门类齐全,有化工、食品、纺织、建材、造船、高新技术、印刷、饲料等38个行业,工业产品580多种,民营企业75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分别是湘鲁万福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桃源县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市林宏锅炉有限公司、桃源县磊鑫科技有限公司、桃源县昌盛钢球厂、常德市科辉墙材有限责任公司、桃源县裕东纺织有限公司、桃源县已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市劲邦塑钢型材有限公司、桃源县大华机械厂、桃源县佳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常摩磨擦材料有限公司、桃源县德威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牛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全镇现共有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100多户,从业人员12000余人。全年产值近3亿元。湘鲁万福现在是万福生科上市公司。
陬市交通运输
陬市交通、通讯、能源、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省道S306、S226,新建的石陬公路从东西、东北、南北贯穿全镇,常张高速公路在陬市镇高湾建有大的互通。陬市镇现有路113.4公里,总道路面积761200平方米,其中镇区街道13.4公里,面积147200平方米,城区普通沥青路面1.6公里,面积7350平方米。砼路面11.8公里,面积139850平方米。乡村白色路面72公里,面积34900平方米。沥青和砼路面28公里,面积265000平方米。城镇道路总体是棋盘放射型,已建成道路16条,其中42---56米路面主干道4条,28---34米次干道2条,12---18米支干道10条。沅水城区段可停泊5000吨船舶,日吞吐量为1500吨,现有固定电话用户12000户,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实现宽带上网,全镇现已有10000多互联网用户。陬市有线电视台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0000多户,全镇31个村已有20个村开通有线电视,陬市镇自来水厂始建于1981年,供水管道85公里,覆盖镇区范围及11个村的自来水供应;日供水量15000多吨。 11万伏国家中型变电站314、318供电专线4条。
陬市科教文卫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7所,是常德市名优学校,坐落在陬市城区,师资力量雄厚,每年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6000多人;(陬市医院),床位110张,共有医护人员200多人,其中有技术职称的100多人,高中级医务人员50多人,且医疗设施齐全。获省爱婴医院、县百姓放心医院称号。市场及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全镇共有大型综合市场4座,分别是兴盛街商贸市场、陬市大市场、陬市农贸市场和上街粮油市场,很好的规范了城区的经营秩序。陬市镇停车场,能停上百辆长途客车。
坐落在陬市镇酒铺村的烈士墓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扫墓者络绎不绝。境内有六个村为原革命先驱活动基地,是党的最早革命活动地之一。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桃源县陬市镇总体规划.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桃源县陬市镇总体规划.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桃源县陬市镇总体规划
基础资料汇编
一、概况与历史
桃源县域位于湘西北的沅江中下游,四邻与沅陵、张家界、安化、石门、临澧、慈利、常德等县、市相接,是武陵雪峰两大山脉的交汇处。陬市镇位于桃源县城东北20公里,东临武陵区河伏镇、鼎城区,境内有湖南大河流之一沅水流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57434人,其中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
陬市镇有近500年的文明史,明嘉靖年间初步形成集市。清朝时代,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一邑巨镇”,称“陬溪市”。“陬”即“角落”之意,“溪”指今五桂村至观音桥进入沅水的一条溪流,因陬市镇建于此(以观音桥为中心),所以取名为陬溪市。陬市在历史上是桃源县的第一大商业重镇。清末,因沅水陬市地段有三洲分流(洋洲、芦池洲、李家洲),面宽流缓,四川、贵州和湘西木商竹帮来到陬溪,把持沅水一带码头经营竹木运销业务,使陬溪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有市民数千户。民国时期,镇区街道沿沅水呈带状发展,分成上、下两段(街);后陬溪之名渐演变为陬市,曾有“小南京”的美誉。1943年冬(民国32年),陬市镇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居民逃避他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竹木运销业空前兴旺,镇区迅速恢复。解放后,1952年建成解放街,从此集市贸易十分兴旺。在陬市经营的竹木商48家,登记注册的工商户3000多户。1956年全镇社会销售总额1.2亿元,随着常德至桃源、常德至慈利公路陬市交汇,陬市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镇区迅速沿公路线扩展。70年代,一批县属和常德市属工业企业相继在陬市兴建,使陬市桥港以东迅速成为工业区。8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公路运输优势,提供多种方便条件发展传统工商业。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房屋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街道总长7641米。全镇共辖6个居委会,14个村,户籍总人口 57434人,其中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0.57亿元,工业产值10.67亿元,农业总产值7.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7万元,人均纯收入4094元。是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常德市的卫星镇。
近年来,陬市镇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据本镇资源特点,以建立特色基地为依托,以点带面,拉动全镇的农业经济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一是发挥粮食和棉花生产区的优势,将品种更新换代,建立了优质晚稻核心生产基地,鼓励推广发展优质高产稻,种植优质早稻2.5万多亩,优质中晚稻4.2万多亩,二是放手发展畜牧业,以三江禽业为依托,培植扩大养殖基地规模。三江禽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现有固定资产200万元,有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孵化机10台,可孵化种鸡300万羽,下设种鸡场两个,占地30余亩,商品鸡饲养分场一个占地60余亩,可饲养商品鸡50万羽,该公司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定期进行信息、技术、防治等培训,帮助群众发展养鸡。至目前,养鸡大户已发展到13个村,3000余户,养鸡年产值可突破30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和扩大特色示范基地范围。其中以鸬鹚洲新村、新茶庵村等村为中心的蔬菜基地面积达12000亩;以鸬鹚洲新村、团结路村为辐射的苗木基地面积已达4000亩;以新茶庵村、鸬鹚洲新村为中心的优质棉基地面积已达6000亩;以观音桥村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基地正在形成。
3、行政区划及概况
共辖1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具体如下表:
表1 陬市镇社区及行政村概况
调 整 前 基 本 情 况 调 整 后 基 本 情 况
村名 面积(平方公里) 户数 人口(人) 村名 面积(平方公里) 户数 人口(人)
崇庆村 2.45 247 855 小马山村 6.03 673 2311
五桂村 3.58 426 1456
高湾村 5.97 465 1460 高湾村 7.43 649 2108
高家岗村 1.46 184 648
东林村 1.76 629 1787 观音桥村 4.05
朱家岗村 2.29 542 1694
指防村 2.65 347 1262 长乐村 5.35 785 2800
长乐村 2.7 438 1538
畬田村 6.17 476 1716 畬田村 13.38 955 3347
塞水村 7.21 479 1631
长岭岗村 6.25 509 1788 神仙桥村 13.46 884 3136
神仙桥村 7.21 375 1348
黄溪港村 6.63 370 1148 青龙村 16.47
冯坪村 4.92 284 993
六田村 4.92 469 1490
土地坡村 2.33 255 799 福德山村 9.15 918 3066
黄花桥村 2.98 358 12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热市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北部,毗邻慈利县、石门县,全镇现有人口31000人, 共有耕地面积38000亩,柑橘面积近20000亩,年产水稻23000吨,柑橘年产逾30000吨,年出栏生猪45000头,是桃源县的农业生产大镇。省道S316线、常张高速纵贯全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现有年产8.8万吨水泥生产线四条,另在建有中材牛力500万吨水泥生产线,拥有以上规模的企业5家,2007年度完成产值5.2亿元,国地两税1200万元,是桃源县工业重镇,县“一园三区”工业发展布局的热市工业小区位即于此。
热市镇概况
桃源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64千米。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3.14万人(2005年?)。常住人口26041人(六普数据)。现辖2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常(德)永(顺)公路经此。热水坑温泉(圣水泉),明崇祯进士阙士琦《汤家记》谓此地温泉,若“裸而入,才如釜上气蒸湿人面,顷刻炮灼不可留手”。湖南省和常德市的地震台建于云盘山麓。棠梨岗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墓,墓碑书有“率棠棣,保棠岗,有我无敌;洒热血、卫热水,虽死犹生”之句。
热市镇沿革
1949年为明月乡属地,1952年建热水坑乡,1958年建热市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127.5平方千米,人口3.1万,乡政府驻热水坑,辖汤口、凤鸣、粟家坪、彰善、九龙岗、龙家咀、荣禄、大田、胜丰、云泉、温泉、永丰、金凤、桃子、马家堰、象牙、明月、太平寺、夏家育、明星、菖蒲、山河、华林岗、平桥、松树、会同、得五岗、老棚、桃垭29个行政村。
2010年辖热水坑、棠梨岗2个居委会,汤口、凤鸣、粟坪、彰善、九龙、龙家嘴、荣禄、大田、胜丰、云泉、温泉、永丰、金凤、桃子、马家堰、象牙、明月、太坪寺、夏家育、星德山、菖蒲、山河、华林、平桥、松树、会同、得五岗、老棚、桃垭29个行政村。
热市镇简介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启动“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旅游兴镇、三产活镇”的四镇战略,稳步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谐化的发展进程
热市镇交通便利
南邻桃花源机场50公里,北距张家界荷花机场104公里,东距石门火车站35公里,常张高速公路、省道S306线贯穿全境,构织了形同蛛网的交通网络,常张高速在距热市镇500米设有互通口。
镇内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省道S306线和常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16.5公里。常张高速公路与该镇设有互通。北上27公里到慈利火车站,110公里到张家界风景区,南下43公里到陬市沅水码头,东去35公里到石门火车站,镇内29个村,村村通公路,特别是今年,全镇各村把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掀起了养路、修路高潮,目前,已有10个村正式启动了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明月村在明月水泥厂、油脂厂的帮扶下,提前实现了组户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镇已开通3000门程控,移动、联通各建有两个无线塔,村民大多数安有电话、配备有手机,并有明月,菖蒲等11个村开通了远程教育互联网。
热市镇资源经济
热市温泉有泉眼五口,水温常年保持在47摄氏度左右,出水量为每秒0.5立方米,小时流量1800立方米,此温泉属偏硅酸重钙型,泉水质地优良,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经国家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局鉴定,此温泉含有溴、碘、镭等多种元素,符合国家(GB8537-87)天然矿泉水饮用标准。该泉宜于人体沐浴。
热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具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峰海拔843.5米,其自身地质构造属赤壁丹霞地貌,色若渥丹,灿若明霞,其四周属卡斯特地貌,色如白银,状如竹节,山峦之间,峡谷幽深、古木参天。人文景观以道教文化为主,距今已有638年之久的古建筑群星子宫耸立在奇形怪状的石上之巅,整个建筑纯石材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雄伟,石刻精湛,塑工精美。星德山共有自然景点72处。是登山健身、访古探幽、朝道问经的绝佳去处。
热市镇物产资源丰富。全镇有丰富的石灰石、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尤以石灰石的储藏量最大。主产稻谷、柑桔、油菜、花生、油茶、茶叶,盛产杜仲、黄柏、厚朴、枝子等药材,次为松、杉、竹、油桐。养殖业发展主要有猪、牛、羊、鸡等,水产有鲜鱼。镇有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田3.2万亩,旱地0.9万亩,近年来,镇先后成立了各优水果营销协会、各优柑桔协会、猪鬃协会、刷业协会,在协会龙头的带动下,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3000亩苗木繁育,5000亩水稻制种、30000亩优质水果、10000亩优质水稻四大农业产业基地。工业基础基本奠定。积极推行项目兴工,建成了以会同猪鬃、明月油脂、热市建材为主的三大工业园,目前,全镇有两个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1个年加工8万吨的油脂厂,80家个体猪鬃厂,12家碎石场,1家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矿粉厂,引进了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年产百万吨的牛力水泥厂。由于工业带动、产业启动,我镇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0元。今年,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明月、菖蒲两村率先被列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热市镇行政辖区
热市镇于1995年由原热市、菖蒲两乡合并而成。全镇辖29个村,1个茶场,热水坑、棠梨岗2个居委会,301个村民小组,共8155户,31343人。汤口、凤鸣、粟坪、彰善、九龙、龙家嘴、荣禄、大田、胜丰、云泉、温泉、永丰、金凤、桃子、马家堰、象牙、明月、太坪寺、夏家育、星德山、菖蒲、山河、华林、平桥、松树、会同、得五岗、老棚、桃垭29个村委会。该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该镇明月村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该村的“明月照山河”的经验在全国推广。镇内有两大旅游景区,即星德山旅游风景区和热市温泉旅游度假村。
清明节前夕,菖蒲中学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同学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棠梨岗烈士公墓。在烈士墓前,团员们献上了花圈并庄严地宣誓,表达了对烈士们深深的追思和崇高的敬意。活动结束后,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市镇社会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为构建和谐热市营造良好氛围。1、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培育了一支勤政务实的队伍。强化了科技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帮带本领。2、加强了基础建设,实行教育优先,加大教育投入,改造学校危房,极力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2006提全镇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40人次;加大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全镇累计投资30万元,投工20000多个,移动土石30000方,完成了水利冬修规划,消灭了部分干旱死角;城镇建设。合理规划,实现“三化”,2004年筹资对热市墟场1280米主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加强整治,规范秩序,理顺关系,规范执法,提质扩容,增强城镇载体功能。3、落实计育国策。突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阵地建设,坚持打假治水,控制违法生育,搞好优质服务,坚持“村为主”,层层落实责任,全面达到县里下达的各项指标,努力实现晋类争位。4、强化综治政法工作,围绕保稳、保安、争先的工作目标,抓好“一中心五网络”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惩治各种刑事、经济犯罪,铲除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彻底根治邪教和地下六合彩,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执法,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桃源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源县经济开发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