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创业可以问的问题的问题

创新创业债问答
创新创业债问答
  1,问:创新创业债的出台背景?  答: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推进金融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18号)等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债券品种,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种子期、初创企业投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等,对交易所债券市场探索服务双创企业、切实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   2,问:创新创业债享受什么样的审核政策?  答:在现行公司债券规则框架下,发行主体为所有公司制法人,双创公司亦可通过发行普通公司债进行融资。但通过设立双创公司债这一创新品种,建立双创债专项审核、绿色通道等配套机制,可以提高双创债上市预审核或挂牌转让条件确认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大市场宣示效应,吸引优质双创债发行人。下一步,证券交易所还可以通过对双创债进行统一标识,待形成一定规模后单独进行统计分析及违约率核算,适时与证券指数编制机构合作发布双创公司债券指数,实现市场分层。
  3,问:如何使投资者享受到创新创业公司发展红利,从而降低创新创业公司融资成本?  答:《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允许私募发行的双创债附可转换成股份的条款,通过设置转股条款,一方面使投资者在债券固定收益的基础上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溢价;另一方面为发行人提供股债夹层的融资工具,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欧美成熟市场私募可转债十分活跃,以美国为例,截至2011年底市场的存量已达2400亿美元,其中80%是通过144A规则发行。在实践中,因业绩、估值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与投资机构达成“明股实债”的投资协议。通过私募可转债这一交易所挂牌的标准化债券产品,可有效满足创业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投融资需求,支持创业企业融资。  4,问:证券公司承销创新创业债享受什么样的激励政策?  答:针对双创债发行规模较小,证券公司动力不足的问题,《指导意见》规定,证券业协会应建立双创债专项信息统计和评估机制,将双创债承销情况纳入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体系和履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证券经营机构开展双创债中介服务的工作成效进行考评。证券公司双创债的承销情况,作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社会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  5,问:如何对接地方政府对创新发展战略的金融财税扶持政策?  答:目前各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管委会相应出台了如贷款补贴、担保补贴等金融扶持政策。《指导意见》要求证监局加强政策对接和引导。推动双创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贴息、投资补助、担保补贴等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强双创债活力,增强投资者吸引力。引导政府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投资双创债。  6,问:创新创业债性质及发行标准?  答:双创债属于公司债券的一个子类别,主要目的是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供给,整合各方优势,有效对接和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支持政策,营造优化创新创业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环境。双创债发行遵循《证券法》《公司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对现行发行标准作任何改变或降低,但在信息披露上做特定要求,双创债发行人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创新创业特征作专项披露。  (供稿单位: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8月27-28日,由创业邦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在杭州洲际酒店隆重举行,130个炫商业、酷模式、潮产品项目从3225个报名团队中脱颖而出上台展示,与500位顶级投资大咖、1万名现场观众进行创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本届峰会共分8大专场+2大论坛,将有8个项目晋级28日下午的终极对决环节,争夺DEMO GOD荣誉称号。创业邦孵化服务BangCamp 的学员也将集体亮相Bang Camp专场,迎来自己的毕业典礼。在27日上午的开幕式中,在《我们都上过DEMO》的对话环节中,薄荷网创始人兼CEO马海华、Blued CEO耿乐分享了精彩观点,回顾了他们当初在创新中国DEMOCHINA的参赛经历,还给在做其他创业者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马海华认为大部分的创业者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钱。那么这个难处怎么跨越呢?马海华建议创业者珍惜每一个在创业过程当中,或者生活当中遇见的人,真诚的对待别人,他们也会真诚的对待你。早期创业者特别需要别人认识你,像创业邦这样的舞台,其实第一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你的产品和项目。第二,也是给自己一个提升自信的机会。耿乐认为创业即修行,所有的苦都是为了未来的成功。一句话给了他很多年的鼓励:今晚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早晨可能很美好。所以他一直在想,我不能在今天明天死掉,一定要走到后天。一路走过来,内心的抗压能力,团队的抗压能力会越来越好。以下是对话实录:李劳(创业邦总编辑):今天的主题是DEMOCHINA创新中国,今天和明天会有130支创业队伍来分享他们的精彩项目。我们今天邀请到的两位,就是在过去几年里面参加过我们DEMOCHINA活动,同时在今天创业过程当中又取得了非常不错进展的两个团队的领导人。薄荷网和Blued这两个项目如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展,甚至已经到了B轮、C轮阶段,估值已非常高了。回想当年创新中国的时候,两位创始人有没有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耿乐:我是2013年参加创业邦创新大赛,当时做了一个DEMO分享,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融完天使轮,当时我就特别羡慕带着红领带的,我当时是黄领带的,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带上红色的,今天算是有了一点点进步。马海华:我叫马海华,我是薄荷创始人,薄荷是一家做减肥健身的APP和食品公司。我们是2008年参加了DEMOCHINA,那个时候在台上参加比赛,被投资人批的体无完肤,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笑)。回想这几年,不管你在创业过程当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都能够去认识很多有趣的人,这一点特点重要。2008年我在上海参加DEMO比赛,认识了几个伙伴,有现在做喜马拉雅的,有做触宝的王佳梁。所以我觉得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这个过程吧。李劳:两位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今天大叔级的创业者,也相对成熟了。两位在创业过程当中,感觉在DEMOCHINA活动当中,得到了那些切实的帮助呢?这个问题也是替今天参加活动的创业者来问的,因为大家的公司要发展,就要整合社会资源。DEMOCHINA是服务于创业者的一个非常大型的活动,怎么样利用好这场活动,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两位从自己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能否分享一些经验给大家?马海华:早期创业者特别需要别人认识你,像创业邦这样的舞台,其实第一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你的产品和项目。第二,也是给自己一个提升自信的机会。因为当你站在这里让投资者看你的产品,会带给你更多的思考。今天还有很多分会场点评的投资人嘉宾,如果你把名片给他,他们虽然不一定会认真的看,但起码他们会了解你的产品。李劳:概括起来就是充分利用会场中每个环节。耿乐:参加这种比赛,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足你,一定有一大半人对你都特别不满意,觉得你到处是毛病。我喜欢一句话: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你想要讨好的程度成反比。参加比赛过程最重要,不管你是不是获得了全场一致的认可,也许只有一两个人看好你,也许只有你看好自己,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李劳:刚刚讲到创业大赛的帮助,在这几年发展中,你们觉得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真正的是非常艰难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中,各自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逾越了这个槛?耿乐:其实所有的团队或者创业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创业之前更多是从报道和书刊上了解他们的苦,只有你经历了之后,才发现这些苦都要自己承受。比如管理、融资、现金流、等等。当特别难的时候,我就一直鼓励自己,我说创业即修行,我现在就是修行当中的一个人,所有的苦都是为了未来的成功。马云一句话给了我很多年的鼓励:今晚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早晨可能很美好。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不能在今天明天死掉,一定要走到后天。走过来,内心的抗压能力,团队的抗压能力会越来越好。我最迷茫的时候,突然发现除了超越你的竞争对手之外,还有很多要超越的节点,比如之前在市场上打仗,当你把竞争对手干掉之后,成为这个行业翘楚的时候,还会对未来迷茫。所以战胜自己是最难跨越的槛吧。马海华:我自己的体会是,大部分的创业者跟我一样,我什么都有了,就是没钱,所以最大难题经常出现在没钱上,下个月发不出工资怎么办。怎么跨越呢?珍惜偶然的机会,珍惜每一个你在创业过程当中,或者生活当中遇见的人,真诚的对待别人,他们也会真诚的对待你。李劳:今天我们看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创业支持力度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前所未有之大,更多政策是由政府主导,从他们的角度来想。借这个机会,有很多媒体可以把信息传播出去,在场很多政府人员,我们可以从创业者的角度来提一些,看看我们真的需要哪些帮助。耿乐:我们这个产品是小众人群的,具有争议性的APP,政府支持非常重要。好在2012年底的时候李克强总理接见过我,这也是我们产品和服务很好的背书。互联网+在我们身上有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一直觉得,跟政府打交道是需要智慧的。跟媒体打交道需要韧性,关键看你怎么交朋友,跟他们有更多的互动。当时为了上创业邦几分钟的DEMO,我使出了全身解数。所以媒体对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于投资人也是一样,市场中有很多的产品,有时候他们可能关注不到更多的细分市场,所以媒体可以帮助我们让更多人看到。李劳:今天我们的分享到此告一段落了,请大家继续关注DEMOCHINA。
24小时报不停
抖音回应博物馆H5被微信封杀:正与微信官方积极沟通
币安何一回应"赵长鹏没有朋友":有朋友,非越多越好
王帅回应淘宝上线短视频App:没想过要对标谁,提供更多选择
百度宣布陆奇留任副董事长,王海峰晋升高级副总裁
蚂蚁金服开放消费信贷业务:花呗将与金融机构合作
顺丰11名员工出售用户信息获刑:一条低至2元
传阿里短视频App下月初上线,竖版对标抖音
阿里百亿建乌兰察布大数据平台,承载30台服务器
三星新广告再怼苹果:暗讽手机“性能限制”和iPhoneX 刘海屏
梁建章再创立共享育儿平台,称要提升人口出生率
比尔·盖茨:特朗普分不清HIV与HPV
库克称回购千亿美元股票可提振经济,经济学家称其理由“荒唐”
腾讯地图携手故宫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用新方法连接新公众
首次大规模应用VR,贝壳找房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看房体验
剑桥分析在美国提交直接破产申请
美媒:大量加密货币ICO属欺诈 受害者已知损失近3亿美元
女子称打滴滴快车遭司机尾随 已前往派出所报案
多次在深圳违规投放共享车辆,滴滴被列入诚信记录
PayPal宣布22亿美元现金收购欧洲支付服务iZettle
阿里小米智能音箱出货量杀入全球前五,阿里排在苹果前面
外媒:宝马高层承认在逾万辆柴油车上安装非法软件
工信部:拟撤销319款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优惠
李彦宏等上百位企业家挺柳传志:称联想是民族产业的一面旗帜
在校生实习时意外身亡,格力电器被法院判赔33万余元
外媒:丰田将通过广汽进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
儿童内容开发平台企鹅童话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
加推获1.68亿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和IDG资本领投
世鳌国际与拉勾网、悟空租车等达成战略合作,已服务9000家企业
贾跃亭力挺柳传志 称无底线竞争在中国大行其道
WhatsApp创始人将离开FB:走前获4.58亿美元股票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创新创业环境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pdf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创新创业环境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6No.2
JOURNALOFHUAIBE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创新创业环境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鼓励大众创新创业 为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应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使创业者走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创业之路
关键词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创新创业环境 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669.2   
702-0009-03
经过不断深化改革 我国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
因此 必须正确面对这些问题 找到解决的方式
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根据清华大学启迪创
新研究院出版的 2015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
二 解决问题措施
价研究报告 2015年是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
一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元年 创新创业主体多元化 双创模式不断创新
但本年度评价中排名前 100的城市区域差异特征
首先 从基础教育抓起 从小培养学生企业家
明显 东部地区排名领先 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城
意识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如美国 从中学开
市表现总体良好 区域总体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表现
始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关于理财投资 市场营销等
一般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整体
学科知识 在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系统的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摘 要】李克强总理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鼓励提倡创新创业。在政府、社会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
  【摘 要】李克强总理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鼓励提倡创新创业。在政府、社会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存在师资、平台的严重缺乏;其次,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关注及参与较少,未能形成社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第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对创新创业关注及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中国论文网 /8/view-7428721.htm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意识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便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国务院也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1],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向高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岗位,可以很好的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给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2]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很早便开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高校也着力加强了大学生创业的培养及鼓励支持。取得显著成绩也存在诸多问题。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当前,在各高校中,虽然都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在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大部分高校目前都还是延续传统的知识文化传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从1999年教育部提出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后,部分高校克服困难,拿出部分资金与国家及地方政府一道,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创新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各高校也在多看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的体系,但各高校不完全统一,差异大,如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归口教学部门管理、部分高校归口科研部门管理、另外还有一部则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师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都是由学校的其它专业教师兼任,都是学校各专业教师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的同时兼顾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3]。各高校普遍缺乏一支专职的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在创业方面,由于国家和政府在近年在大力鼓励提倡,加之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更新快,经济和社会形势变化快,使各高校都没有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但课时极少,所占人才培养计划如九牛一毛。同时也没有专职教师,也是学校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兼职教学,或者由学校有关单位聘请的企业人员来讲授。这使得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成良好的体系和传承,不能长期积累良好的经验,进而不能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质量。   除了以上所述创新创业师资不足外,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实践平台、创新工程中心、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严重缺乏。使得在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平台。例如理工科的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便难以开展创新实践工作,良好的创新思路便难以实现,更不可能得到优秀的成果[4]。而没有这些优秀的成果为支撑,该项工作就更难以开展。没有这些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受到严重阻碍。另外,大多数都缺乏创业孵化平台或者基地,学生实践创造的一些优秀成果不能进行孵化,不能在一定的平台的引导下与社会接轨,缺乏后续动力,不能成功转化,进行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2 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过少   在现在的高校体系中,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的奖助学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如众所周知的著名教育慈善家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为帮助一些贫困的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各高校、各类社会团体及个人也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设立了各类奖助体系。某某企业奖学金、某某个人奖学金在各高校运行良好,如常见的廖凯原奖学金、光华奖学金、方正奖学金、季羡林奖学金、Panasonic育英基金、宝钢奖学金、钟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奖学金等各类个人及企业奖学金,对帮助一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受助的学生在其毕业后也加入的接续后续学生的行列。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在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中,社会力量的参与远不如以上两个方面。1999年教育部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而大力倡导学生生创业则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还没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远远不足,进而使得高校园创新创业工作推进难度增加。没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便有如空中楼阁。学生的创新创业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没有社会机构的指导、没有社会力量进行融资等。就会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在理念上、着力点上、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上等各个方面难以与社会全面接轨。学生难以获得比较契合实际的优秀的创新创业点,创新创业也缺乏后劲,成果没有一定社会资金的支持也难以进行成果的放大和转化等。   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托来开展。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在一定的目标下进行,朝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在现有的基础上迎难而上,突破现有困境。使创新创业成果能与社会需要接轨,能吸纳社会资金,可以放大转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   3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在当下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的情况下,各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逐渐增强。但与李客强总理提出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还相差甚远。学生思想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习惯被动式的接受,习惯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缺乏一种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对于创新创业,一部分学生积极响应参与,一大部分学生则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予以正视,更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激情,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创新创业放到一个其应该有的地位和高度,一些学校和地方政府也没有对这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一些二三流的高校,地方和学校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创新创业整体情况欠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未能被正确引导和激发[5]。进而影响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如各高校每年都会有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供学生申报,政府及学校也都提供资金支持。但在很多的数万人的高校里申报的人却很少,有的一年不足100项,创业项目更是无人问津。本是一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综合能力有良好的锻炼作用的工程却闹得“门前冷落鞍马稀”[3]。
  另外,部分地区由于学校和政府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良好的创业引导及创业支持。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而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湖北某高校,学生在获得大学生创新实践立项后,政府不能提供资金支持,而学校由于地方财政及学校内部的财务制度限制,学生必须要在获得相应创新成果后才能报账。使得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由学生或者指导老师来垫付相关费用,而于学生而言,本身没有经济收入,这便让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为减退,很多的创新项目立项后也没有能有序开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也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也就难以在该块取得优秀的成果。   4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的一切机构、政策、平台等各个方面的的总和,是一个宽泛和包容的概念。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包括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咨询服务、常设学管理部门、学校的创新实验平台、创业园、政府出台的相应的创业税收政策、地方政府为鼓励创新创业而出台贷款及经费支持政策等。涉及面广而杂,各环节环环相扣,都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支持体系,但仍旧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要。各学生创业享受政策受地域限制、学校限制,各地各高校政策不统一。而学生创业则必须结合其籍贯及当地实际情况。又如一些学生在其学业没修满期间就开始创新创业工作,需要暂时或者需要几年时间来完成相关工作,不能正常学习毕业,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地方及高校等都没有相应政策来灵活处理对待,都没有政策支持。便也不能让其如愿开展创新创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相关支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进一步统一化。   总之,经过数年的努力和积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格局也发生显著变化,信息技术逐渐占主导地位,“互联网+”成为成为当下主体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都必须要以这些改变为依据来开展。而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依然面临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从学生、学校、政府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努力来突破当下的困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加规范化、普遍化。让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更高、成果更丰富、效益更明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   [2]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4-175.   [3]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166.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4.   [5]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15.   [责任编辑:杨玉洁]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创新创业一些提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