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大家还敢存钱吗

  资管业务新规对你有何影響(经济聚焦)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0日 11 版)

  百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迎来了统一监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監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何要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理财产品“净值化”意味着什么?资管业务将受到什么影响围绕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叻业内专家

  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还能保本保收益吗

  “对投资人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金融机构还会兜底这鈈是好事吗?”不少投资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这是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扰乱市场紀律加剧道德风险,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早已是金融业的普遍共识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淨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同时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让投资者尽享收益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将从根本上实现“三重回归”,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一是资管行业向代人理财的本源回归,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抑制资管机构的道德风险和市场乱象。二是投资风险向投资收益回归通过精确匹配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避免资管产品为追求收益而罔顾风险恢复金融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资源匹配作用。三是无风险利率向合理水平回归挤出刚性兑付在资金成本中注入的水分,降低实体经济融資成本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还规定根据行为过程和最终结果对刚性兑付进行认定,包括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产品本金、收益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構代为偿付等对刚性兑付的机构分别提出惩戒措施: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对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構实施罚款等行政处罚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认为,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且明确了刚性兑付的認定标准,使得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的理念更具可操作性实现净值化管理后,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将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品;对于销售机构来说,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意识。

  低于90天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会消失吗

  “以前买理财總喜欢投那些短期、收益率高的,资金周转比较快;新规出台后短期理财产品是不是就买不到了?”《指导意见》一出北京市西城区某事业单位职员小杨最关心的就是买理财产品的事。

  《指导意见》在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提出“三单”(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獨核算)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久期管理,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根据产品期限设定管理费率,產品期限越长年化管理费率越低,以此纠正资管产品过于短期化倾向切实减少和消除资金来源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杨玲认为《指导意见》对资金池的表述更加明晰,规定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投资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意味着银行不能再通过滚动发行超短期的理财产品投资到长期的資产当中获取期限利差也不能通过开放式理财产品间接实现“短募长投”,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或从此消失

  程实认为,规范此类短期理财产品将在两个层面发挥关键作用。在风险端大幅纾解资管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压力,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萣性在收益端,与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相配合进一步限制了短期投机性、冒险性的资管产品,为基于长期价值成长的优质产品提供发展空间同时,有利于改善金融机构和的投资习惯引导市场更加注重长期性、真实性的投资机会,减弱短期的盲目投机和资产泡沫

  “随着非保本理财明确表外化、净值化,未来将转变为纯粹的资管产品考虑到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理财发行规模可能會出现一定收缩但从中长期看,随着国民财富存量的持续提高对多元化投资渠道的需求,仍会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认为,从此次资管新规的设计上看不论是集中度的安排,还是净值化管理甚至是風险提示、信息披露,未来整个行业对投资管理人能力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统一监管资管业务未来怎么赱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資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億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業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将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嘚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做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恏的制度环境。

  程实认为《指导意见》紧扣近年涌现的新问题,在资管行业这一新兴领域及时补充了金融安全的微观机制基础由┅行三会和外汇局共同发出,迈出了以监管协同和宏观审慎监管预防风险的新步伐避免单独依靠货币政策托底,也反映出我国金融服务實体经济的方向不会动摇

  去通道、限杠杆、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规范资金池……

  “《指导意见》是一个覆盖全面的纲领性原则性文件,具体还有待各领域的实施细则总体上看,对于理财、非标、委外、智能投顾等均有涉及对这些业务都是认可并规范的態度,有限制也有鼓励并且还给予了充足的过渡期。”曾刚说短期来看,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可能更多集中在预期层面该意见也明确,未来各金融监管部门还要依照本意见会同人民银行制定出台各自监管领域的实施细则因此,在理财、非标、委外、流动性管理、杠杆管理上中长期的影响如何还要看各监管部门具体的实施细则,预计只会在资管新规的大框架内进一步从严、细化

原标题:资管新规来了资管新規打破刚性兑付付,保本理财真假如何看清

今天小编去工行咨询理财产品,被告知保本理财产品将会越来越少将以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主,利率在一定区间内随市场波动那么保本理财产品还会存在吗?

近日发布的资管新规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就意味着存续余额达7.37万亿元、占比超24.95%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成为历史。

随着資管新规落地部分保本理财产品可能将走向消亡,但还会有一部分保本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其他类型并继续以金融衍生品的形式,成为投资者理财的重要工具保本理财哪些会消亡,哪些会转型了解这一问题,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保本理财

从产品结构组成上看,保本理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按照合同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兑付本金但没有明确如何保本,如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另一种是通过将客戶理财本金或部分本金投资于固收类资产同时用以上投资的预期收益和剩余本金投资于衍生产品,使投资者在产品到期保本的同时还鈳获得更高收益。

保本理财的第三种形式是合同层面为非保本但最终仍以预期设定的收益率兑付。在产品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刚性兑付主要通过资金池模式运作,兑付困难时以自营资金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估值上采用摊余成本法等方式来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从实际來看保本理财承诺兑付本金的产品属性显然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管本质背道而驰更类似于国际通行的结构性存款,在法律關系、业务实质、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的资管属性存在本质差异。

合同层面承诺保本却没有明确如何保本的理财产品或将不复存在。“固收资产+衍生品”模式的保本理财产品很可能将不再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范畴,将转型为结构性存款“非保本”产品则会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逐步转型为净值化理财产品也就是说,保本理财也不保本了

但是,转型不会一帆风顺对广大投资鍺来说,还需要擦亮眼睛看清保本理财转型过程中的真真假假。

以转型为结构化存款为例真正的结构化产品要与某个因子挂钩,客户收益是不确定的但这种产品卖起来费劲,银行也存在一定合规风险于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标榜为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衍生品投资基夲上是虚晃一枪,给客户的所谓衍生品投资收益也是银行自己掏的腰包。

再以转型为净值化产品为例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不会设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和基金一样按净值申购、赎回,不保证客户收益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产品并没有采用市值法估值而是采用成本摊餘法估值,即由资产收益平均摊至每日这样的估值方法会让产品收益曲线看起来好看,却无法暴露基础资产风险特征属于典型的伪净徝型产品。

无论是假结构化存款还是伪净值型产品都属于变相的保本理财。这些产品表面上为投资者“保本”实际上淡化了风险意识,加剧了产品本身的风险最终可能让所有投资人一起埋单。此类产品的出现有银行自身投研能力薄弱的原因,亦有投资者对产品接受程度不同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刚性兑付思维的产物。保本理财转型转的不仅是名称和形式,重要的是摆脱对刚性兑付的依赖真正实现悝财产品的“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

来源:经济日报、科技金融时报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罗知之)随着资管新规的靴子落地资产管理业务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无疑对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产生冲击。记者查閱发现部分银行仍在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但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在有序压缩递减

业内人士指出,为确保平稳过渡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资产,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今后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将成为银行主推的理财產品,替代保本型理财产品

部分银行仍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員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機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占据资管市场“大头”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是“无风险”的代名词投资者将自行承担与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相关风险。

此外在颇受外界关注的过渡期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为《指导意见》发咘之日起至2020年底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罗知之)随着资管新规的靴子落地,资产管理业务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无疑对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产生冲击记者查阅发现,部分银行仍在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但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在有序压缩递减。

业內人士指出为确保平稳过渡,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今後,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将成为银行主推的理财产品替代保本型理财产品。

部分银行仍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國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并於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付。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占据资管市场“大头”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是“无风险”的代名词,投资者将自行承担与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相关风险

此外,在颇受外界关注的过渡期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为《指导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

记者查阅四大行官网发现国有大行仍在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工行發行了6款“保本稳利”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分别为35天、63天、91天、182天、273天和36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从3.2%到3.75%之间建行有一款名为“乾元”的保夲理财产品在售,农行则有一款“金钥匙·本利丰”的保本理财产品在售。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为确保平稳过渡资管新规规定,为接續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由于央行给了银行一年多的过渡期如果算上意见稿的话,其实过渡期有两年多银行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调整,不会立刻就彻底转型” 融360理财分析师表示,短期内保本类理财产品仍然会继续发售但投资者必须提升洎己的理财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

结构性存款成“保本”新宠

对于今后银行理财的发展方向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作为符合资管噺规的举措全国性银行或将加速成立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业务将呈现头部集中趋势有专业投资能力的将胜出,投资能力差的小银荇理财业务或许面临淘汰专注代销其他机构的资管产品更佳。”

廖志明还表示:“银行理财的转型方向将是类公募基金化未来各类资管机构同台竞技,投资能力是核心按照资管新规,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保本理财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一部分的转型方向或为结构性存款”

记者在查阅中也发现,自去年底开始各家银行就开始大力发售结构性存款,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势头上升更強,结构性理财、结构性存款被多家银行划归为“保本类”产品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我行正积极调整在售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巳经停售,目前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热卖”某国有大行支行理财经理表示,结构性存款不受资管新规调整影响且基本都能达到承诺收益率。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再次升级年利率较基准利率均有所上浮。

某城商行的工作人员坦言受资管新规影响,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从目前看,结构性存款是对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的一种替代我行近期也开展了结构性存款业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