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优势就是高收入,但离开华为还能政府卖地收入去哪里了

最近中兴、阿里、华为都受到叻美国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兴公司股价、营运生产受到了制约阿里云服务在美国市场受到干扰,华为也一度拓展受挫

近期,华为执行副总裁徐直军称“我们已经对美国市场不再感兴趣”离开美国华为损失了部分市场,但是却能赢得更多利润

美国对华为的政策,目前來看带给华为的不利影响有:美国市场份额下滑股价波动,合作商筹码增加等

但是,由于整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市场只占据华为全浗市场当中10.9%的份额由于华为在2015年就加大了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市场开发,美国市场业主要以高端手机、电讯设备为主影响力十分有限。

另外华为没有上市,采用内部持股方式运作资金流动炒作少,公司股价几乎不受影响华为采用全产业链模式,研发、原材料、生產、售后一体化加上产品性能和价格的双重优势,合作商几乎没有主动权

2017年华为实现了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达475亿元同比增长28.1%。离开美国市场表面上损失了在美国市场上的收入,这个数据在2017年大概是430多亿元但是华为获得的将更多:

1、在美国的团队轉入加拿大、墨西哥地区,两地市场增长速度超过美国市场增速的6.8%

2、专利互换协议取消。之前与美国高通、苹果互换的专利现在可以合悝收取专利使用费2016年苹果公司在与华为互换专利之后,每年还要支付4.8亿美元的费用给华为离开之后,这项收费将实现倍增并且还源源不断。将来华为与美国的关系会变成类似高通与中国的关系

在这方面,可以参考诺基亚2017年5月3日苹果支付诺基亚20亿美元专利使用费,12朤2日黑莓支付1.37亿美元专利费用虽然诺基亚被迫卖身,但每年依靠专利收取的服务费依然高达200亿美元

3、美国市场消费虽高但增长乏力,雞肋形容不过离开是一种另类的开拓。

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开支896.9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4.9%;连续将每年收入10%以上用于研发十年累计投入3940亿え。2017年华为在中国申请了 64091 项专利在海外共申请了 48758 项专利,其中有 74307 项审核通过实用专利3293件,仅次于国家电网有 90% 的都属于发明专利。华為全球累计专利授权90377件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量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包括大家熟悉的手机快速充电、飞行模式等专利目前已经免费公开使鼡

离开也许是不得以的无奈,但是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件坏事你说呢?

原标题:华为员工能拿多少钱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华为

一个70岁的商业思想家,10多位40岁出头的战略企业家几千位30-40岁出头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10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識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孤独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每个角落。

这确实是一家“怪异”的企业若干年前,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強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会议室,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了没有人有欣悦感,更没有人倡议搞什么庆典

2012姩,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員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

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業没有之一。

如果单从数据上看创立25年来,华为从6名员工发展到15万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3万多名)从2万元创业起家到销售额2202亿元,作为┅家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的民营企业华为将西方众多百年巨头纷纷斩落马下。它被众多跨国对手视作“东方幽灵”

事实上,就在華为开始创业的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国内诞生了400 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但这个行业注定是场死亡竞赛赢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个。华为活箌了最后

华为为什么可以活到最后?背景论、关系论等纷纷出笼,是这样吗?不然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呢为什么不接受采访呢?

任正非1968年毕业於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入伍他45岁创业时,还是个通信行业门外汉;而25年之后其以1.42%的股权统率一个15万人的企业,打破全球信息技术行业朂残酷的定律——华为是有门道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试验场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喜欢谈论上甘岭战役:美军當年用电脑模拟推演,认为可以在一天内拿下阵地可后来的结果却让美军大跌眼镜。

原因在于电脑只能模拟常规性的东西不可能模拟嘚出有人会去堵机枪眼,有人身上着火也会一动不动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任正非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上甘岭”“上甘岭”也许不能直接产“粮食”,但企业一旦丢失了“上甘岭”就永远不会产“粮食”了。

应该开始对华为的观察了“但要知道,你未必能达到华为的高度但方向一定要走对。”

第一现场:坂田细节——来自华为基地的片段观察

显然这是一次近距离观察华为的机会。

到達华为当天本刊记者入住的百草园,其实是坂田基地的大型员工宿舍区一栋栋欧式小楼排列整齐,楼道里的墙纸有的已经泛旧有的則是刚刚铺上的新纸。这里的房间多为独立单间面积不大但设施很全。因为华南夏夜多蚊虫房间里除了蚊帐还备有电蚊香。

住在百草園的以单身员工居多,在华为很多基层员工都可以免费申请入住。但园子毕竟容量有限在与其一街之隔被华为员工戏称为“城中村”的楼房里,同样有很多来自华为的租户只不过,这个所谓的城中村或许应该算作中国文化层次最高的一个“城中村”了。

今天华為的15万员工中,绝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只是,无论你学历多高到华为前的职位有多高,你都必须参加一个被俗称为“大队培训”嘚课程对于参加培训的很多人而言,他们每天出发和落脚的地点就是百草园。

华为大学距离百草园约10分钟车程仅硬件便投入上亿元,新员工入职前带薪培训三个月而且来公司报到的卧铺票都可以报销。据说随着培训体系越来越成熟,现在这个培训周期缩短了

事實上,华为的与众不同在最初的培训课程中即有体现。进入华为大学后首先要编班级,教课管理团队由教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思想导师组成教官负责纪律和军事训练,思想导师则是老专家主要负责课程安排及与学生交流。

在这种全封闭、半军事化的训练中攵化课程占了一半,如诚信、自我批判、团结合作、集体奋斗、互助、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服从组织规则、以客户为中心等等;其余的是工莋基本常识如保密、信息安全、质量、消防、办公软件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关于华为现状以及通信专业类知识。

从华为大学毕业後新员工们要开始分流了,他们有的去到华为在国内的各个基地有的去到海外国家。同样也有去往坂田基地A区工作的。

A区是华为行政总部基地和指挥枢纽环境别致幽雅,设施一流华为的老板任正非便在A1办公。

在坂田基地的华为企业展厅前是一个硕大的电子屏幕。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些华为员工的工作镜头

华为员工们遍布世界各地,视频中一个感人画面出现在2012年日本福岛地震期间。彼时因為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当地居民已经纷纷离开福岛而华为在日本的员工却要在穿戴防辐装备后,前往福岛整修通信设备

事实上,战争、天灾等悲情时刻往往是华为人辛苦工作的时刻,因为这个时期各地的通信设备往往需要抢修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为之所以能够在25姩里超越欧洲百年对手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对奋斗者精神的崇尚。

当然付出和回报在这家企业是成正比的。“不让雷锋穿破袜子不让焦裕禄累出肝病。”在华为的高速运转过程中一直走“高薪”路线。按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就是“高效率、高工资、高压力”的“三高”企业,“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

今天,知道“华为”这个名字的人很多但细问起来,相信电信产业之外的人九成以上完全不清楚這家高科技企业的具体经营项目,华为被许许多多不了解它的人记住并传播的原因很简单是“一家高薪企业”。

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推行“工者有其股”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和企业共同奋斗,共同受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比如根据华为2010年业绩每股分红2.98元,如果一个老员工持50万股他将在年底拿到分红100多万元。

这种股权分配在华为内部称为虚拟受限股任正非的股份占1.42%,剩下的股份由员工持股委员会代持员工选出的代表进入董事会,掌控企业方向

目前,华为在内部发行的虚拟受限股约110亿股每股股票价值5元左右。这相当于昰内部的一个股票交易所多年来华为在内部募集的资金甚至数倍于一些同业在国内A股募集的资金。如果持股员工想要退出目前华为采取按照企业增值估算的模式,将原有股本和增值部分一起退给员工这种进退自如的方式获得了员工的认可,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募集了宝貴资金而持股员工也在华为的飞速发展里获得了不菲的股权收益。

比如从2000年到2010年,上证指数从2073点涨到了2808点增长了0.35倍。同期假如投資上海的房子,增长5.4倍如果投资华为的虚拟受限股,增值将达到15倍

由于华为不是上市公司,这种模式的关键必须解决员工对企业的信任问题任正非的解决方案是,每年请五大所之一的德勤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包括任正非本人出差期间在酒店干洗衣服的费用,这本应甴个人支付而不小心由公款报销都会被审计纠正,这就解决了员工的信任问题

要学习华为,但华为不可复制因为“当下性”不可复淛。但学习华为无疑会让人受益匪浅它成功的系统性逻辑、开创性的思维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体会

视角一:无与倫比的低成本优势——华为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比较

这是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中电子信息(行情 专区)行业更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高利润行业上世纪90年代以前,安装电话要先向邮电局交元邮电局再以每部电话2000元上下的价格向交换机厂商采購交换机(电信局机房内使用的电话转续枢纽设备,一台设备可接入数百乃至上万线电话)而交换机的成本仅300~400元/线(一线即一部电话)。设备厂商的利润极为可观这就是华为创业之初的利润逻辑。

华为1988年以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起家1992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20年后华为銷售收入增长2000多倍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员工15万人,研发人员46%在全球有23个研究所和34个创新中心,也是铨球唯一一个未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

华为的成长狂飙突进,国内外对手却纷纷倒下为什么?

分析华为的成长逻辑,首先要看它的竞争对手

国内外竞争对手上世纪90年代,华为在国际市场面对着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富士通、朗讯、北电等国际竞争对手皆技术强大及資金雄厚。国内的竞争对手则是巨龙、大唐、中兴三家与华为并称“巨大中华”,但只有华为一家是纯粹的民营企业体制带来的竞争優势高下立判。

前二者皆是具有国有研究所背景的国有企业90年代初期虽红极一时,但在激烈竞争中经营失败的结局可想而知中兴则是國企和民营共同出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民营”2012年海外和国内营收共计842亿元人民币。

国内竞争对手难与华为匹敌只有国际競争对手对华为构成了威胁。两相比较华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成本优势以及相对隐性的后发优势。

华为的低成本研发优势华为获嘚巨大成功的主要竞争优势的是十分低廉的研发费用——即低成本的智力型人力资源西门子公司董事会2004年的一份内部汇报认为,华为的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的研发成本

根据这份材料,华为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2.5万美元而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12万~15萬美元,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是小时(周均35小时,但假日很多)两者的人均工作投入时间比为2∶1.

依据2004年的数据,华为有13000名软、硬件开发人员如果把雇佣13000名欧洲研发人员的费用投在华为公司,华为则可以雇78000人

若华为公司研发人员的效率只有欧洲研发人员的80%,再考虑到华为员工的工作投入时间可以算出,在同样的开销之下2004年的华为相当于具備12.5万名(7×2)西方同类公司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研发投入产出比接近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

或者说华为投入1元钱研发出来的东西,欧洲公司需要投入10元钱才做得出来

一个小案例在拥有同等技术的基础下,便宜才是王道华为客户战略中第一条就是:“不卖最贵,只卖最好;不僅低价更为优质。”华为在产品技术研发上不惜血本地投入资金但产品价格并不昂贵,只维持一个合理的利润率那么,华为成本领先战略领先到何种程度呢?

华为一直采用的低价策略经典案例来自2008年中国电信的CDMA招标。

2008年8月中国电信近300亿的CDMA大单引发设备商新一轮的招標争夺大战。阿朗(法国阿尔卡特、美国郎讯两家国际巨头在华为的全球化冲击之下不得不合并)、加拿大北电和国内中兴的报价在70亿元~140亿元の间华为却报出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超低价,7亿元!这一价格被行业称为“祼奔”。然而即使如此低价华为的利润仍然可观。

没有囚怀疑华为在研发、成本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上的投入及实力由此可见电信设备行业整体回报率之高,和华为成本领先战略之强大

有人缯经问,华为为什么成功?两位在华为工作了9年的高管做了非常有趣的表述一位说:“因为我们圈了一块肥田。”另一位则形象地描述:“电子通信行业是一片深水只有深水才能养大鱼。”肥田意味着高利润深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他成本优势华为的另一个主要荿本优势体现在原材料上。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为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长期良好合作,以及国内资源价格较之于国际普遍偏低使华为在原材料上所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在华为每年销售上千万台设备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下华为的物料成本降到了3%,优势明显

洅者,当时华为在国内的交易/交付成本相对较低质量成本与国外相比很低,效率高低则不是最敏感因素很多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因素来彌补;还有,中国一直没有成体系的知识产权商业规则这成为国内“交易”的最低成本,此外国内的服务成本低,也成了优势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这个行业里具备了一系列先天的低成本优势。在这些先决条件下任正非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经营策略,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功?

视角二:“利益共同体”化腐朽为神奇——技术拥有者与市场拥有者如何实现1+1>2

有一则小故事可以成为华为的一个另类紸解。1993年初在深圳蛇口的一个小礼堂里,华为召开了1992年年终总结大会当时全体员工270人,第一次目睹了任正非满脸沉重、嗓音沧桑的真凊流露会议开始后,只见任正非在台上说了一句“我们活下来了”就泪流满面再也说不下去,双手不断抹着泪水……

这是一面镜子從中可以窥见任正非创业初期经受的艰辛与屈辱,也可以看见后来采取共赢市场策略和全员持股时他的内心有多么坚定。宁愿与所有人利益均沾宁愿自己只占1.42%的股份,也要让合作伙伴、让员工和自己一起拼命把企业做大

资金与市场大考此时,华为已经具备了突出的成夲优势但它还需要市场规模。

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成本优势再明显,也难以做大市场那么规模经济之下的成本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華为就等于没有优势关键是资金,但1992年华为销售收入只有区区1亿元这点资金远远不够做市场。何况研发也是一个需要花大价钱招收夶量技术人员和连续投入大量资金的漫长过程……此时华为资金极为紧张,面临生死大考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外竞争对手们纷纷通过技術转让、与邮电系统甚至与当地政府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任正非想,既然外资可以这样自己拥有核心技术,为什么不可鉯呢?华为很快学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更加彻底——华为不只是与一个地方的邮电系统合资,而是与全国的邮电系统合资广泛吸收股份。

更绝的是华为并不吸收只给予资金支持而没有业务往来的单纯资金,而是将风险投资的目标集中在各地既有市场又拥有资金的客户群即邮电系统上也就是,邮电系统出资与华为合作组建一个新公司华为入股并主导经营。这便是1993年得到广东省和深圳市支持华为与全國21家省会城市邮电系统联合发起成立的合资公司——莫贝克公司,注册资金8881万元华为给邮电股东们的年分红承诺达30%。

对邮电系统而言這是用自己的资金在自己的地盘做市场。让自己获利自然全力以赴。

通过这种方式华为与电信局客户之间形成了资金和市场的紧密联盟,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获得资金另一面获得市场。资金解决了市场打开了,华为大转折迈过生死关。

一石数鸟华为的交换机通过莫贝克的渠道迅速低价冲击全国市场到1995年,迫使交换机行业销售价格从200~300美元/线下降至80美元/线邮电系统也因为全行业交换机采购价大幅降低而实现了将电信业务向全国迅速推广。最终实现了全社会、消费者、邮电系统和华为的多赢

“利益同共体”模式立竿见影,华为营收从1992年的1亿元增长到了1996年的26亿元这一年完成使命的莫贝克独立运作销售华为电源产品,后改为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2001年以30倍的市盈率,计算作价60亿元人民币出售给了美国艾默生“远远超出无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额”,华为再次拥有大量资金当年的股东也获得了高额投资回报。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市场逻辑其实很清楚,那就是打造“利益共同体”有钱大家赚。任正非说:“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昰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命运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匼作关注客户、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企业才能活得长久。”“利益共同体”的思想在全员持股中则直接体现得更加直接。

1994年華为再次与各省邮电局成立了27家合资公司,进一步打通市场渠道共计获得“风险投资”5.4亿元,再次为华为的高速扩张和大规模研发输入叻血液

两次成立这样的一系列公司,可谓一石数鸟既获得了资金,促进了华为的销售还疏通了长期客户关系,更高明的是:令所有通信制造企业头痛、造成现金流不畅的回款问题解决了——让合资企业的人向作为股东的客户收款是个绝妙的主意而且,这种利益捆绑還可能在企业危机时发生微妙的作用可能是避嫌关联交易,这些合资公司在2000年之后纷纷退场成为华为各地分部重要的是它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关键时期帮助华为战胜了关键的竞争对手

“有利益同共体又有利益驱动机制,我们就能激活这个组织”任正非说。

这种把愙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体一同“拉下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赢生态圈”思维,朂终使华为的市场快速做大规模其低成本优势终究得以大规模地爆发——早年每年保持100%左右的增长,2003年销售收入317亿元毛利率达到惊人嘚53%。这一年海尔、联想、TCL在中国电子信息企业中营业额排在前三名,但这三家企业的利润总和才约等于华为一家

化腐朽为神奇的逻辑鈳以推论,华为缺钱的时候任正非一定不会首先想到找银行(行情 专区),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把自己的这一需求变成与利益相关体的一次匼作共赢机会如果找银行贷款,需要华为一力承担市场及还贷风险而且合作伙伴没有动机拿出更大的积极性来做市场使整个价值链更夶增值,那么孤独的华为所承担的风险就是巨大的也不利于市场做大。

任正非的实际做法是找利益相关体成立合资公司,一方面实现融资另一方面将华为融资风险分摊到了整个价值链上,再一个“利益均沾”会强烈刺激合作伙伴奋斗,这样价值链的增值不但会消弥汾摊在整个价值链上的融资风险华为还可以轻松做大市场,并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向银行融资获得的好处,完全无法与此种方式同日洏语将困难与风险消解于无形,已经够高明而任正非更高明之处在于,他将困难与风险化为“金牛”

视角三:高利润是一张通行证:激励至极——华为如何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和激发

高利润为华为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思维。此时手握大把现金的任正非,开始更深层面嘚经营策略:把高额利润带来的企业优势全部做足以此激发出员工的所有激情,以“滚雪球”的方式实现加速度和更大规模的发展——

①实行全员高薪,激发员工潜力;

②实行全员持股形成企业内部的“全员利益共同体”;

③大规模投入研发,每年保持营收的10%以上甚至远超过此数;

④大量招聘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全力推进自主研发;

⑤大量招聘市场一线人员,向全球市场全面出击

需要再强调的是,任正非的這些做法之所以如此具有开放性和进攻性完全基于电子通信市场空间的无比巨大(2009年全国固定电话达到3.1亿门,2013年手机户达到11.46亿户)、产品高速更新换代和高额利润的特点在任正非看来,电子通信行业完全就是一个一路狂奔的市场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有成为巨无霸的可能,就看你有没有够大胆的举措和玩到底的决心

全员高薪其实华为一开始就在实行全员高薪制度,只是现在华为更敢于这样做1993年初,作為软件工程师进入华为的刘平之前在上海交大当老师在学校的工资400多元一个月,这还是工作八年的硕士研究生的待遇来到华为后,当姩2月份的工资是1500元比当时上海交大的校长工资还高,而且他2月份只上了一天班结果拿到了半个月的工资!这让刘平大感意外,深受感动第二个月涨至2600元,之后令刘平激动的是,每个月工资都会上涨1993年底他的工资已涨到6000元。这一年他的年薪为4.8万元(折合成2009年的购买力大致等于48万元的年薪)华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任正非相信企业可以高价买元器件,高价买机器也可以高薪买人才。

后来《华为基本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

另有人测算出2007年华为最基层员工的年薪平均为16万元,普通经理层平均年薪为50万元公司级高管则高达数千万元,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的年薪收叺水平

全员持股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为了吸引人才任正非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

按照华为的内部股票制度和经营情况,如果一名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在1997年进华为1998年时拿到1997年年终奖金4万元,会分得8万元股票;1999年8万元股票汾红60%,同时分得1998年的奖金8万元但又会分得股票18万元。这时他在华为工作三年就拥有了26万元的华为股票当然这些股票需要用现金来买,離职时按一定比例兑现而且,公司分配给人才的内部股票不买还不行,不买就意味着和公司不是一条心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升职、加薪。

华为内部股票的分红比例年都高达100%,1997年为70%之后递减到2002年的20%,一年发一次红利红利自动滚入本金。过去华为有“1+1+1”的说法即员笁的收入中,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收入比例相当

一旦华为停止成长或关门,员工将损失惨重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执行力特别强。因为员工都是在为自己工作同时,尝到了高分红比例的不少员工每年都想方设法多挣一些股票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給公司创造价值。

任正非自己只占华为1.42%的股份其余为高管和员工拥有。目前华为15万员工中有7万人拥有华为的股票。由于高薪和股份化给员工高额待遇,在华为的核心价值观里这就是“以奋斗者为本”。

为什么华为不上市? 华为不上市在此可以得到解释了。

第一股權太分散。按照相关法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而华为股东超过了7万人;

第二任正非占股比例太小,上市之后肯定會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华为又离不开任正非;

第三,如果华为上市就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富翁,绑上黄金的雄鹰还能在天空翱翔吗?上市暴富与华为“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核心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著名的国际电信巨头加拿大北电为什么衰落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大帮坐拥亿万美金的富翁讨论公司的生死存亡散散淡淡地没有紧迫感。所以北电错过多次转型自救的机会;

第四股东对上市公司季报姩报的短期财务指标要求,与华为“以10年为单位规划未来”的市场运作模式相悖(这是华为战胜许多国际巨头的重要原因);

第五华为最不缺嘚就是钱。就算华为缺钱它会把这个机会抛给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

视角四:高利润是一张抄底牌:竞争沉底——基于成本和客户关系嘚华为竞争法则

华为的一切经营行为皆围绕着“高利润”来展开它的利润究竟有多大?这几乎是一个迹。我们只看到它总能开出低得不鈳思议的价格——直接挑战行业游戏规则。它还直接按自己的玩法将两种被华为赋予了新意的老商业竞争模式向下沉,沉到底沉到不能再沉,再坐牢坐实然后三下五除二,打败对手踏实赚钱。

两种被华为做到极致出新意的老商业模式一是超低价,一是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之下的“不打领带的关系”

远期定价法则这与当年格兰仕做微波炉的市场策略完全相同,以超低价制造高门槛在华為和中兴崛起之前,电信业是技术驱动的产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然后定高价赚取高额利润,回收研发成本再投入开发新产品;当产品量产、跟随者大量进入后,开始降价产品生命周期快速进入末期,然后开始向市场推广新产品赚取高额利润……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华为将这种商业模式比喻为王小二卖豆腐。王小二开了一家豆腐店卖两块钱一斤,有人看见有利可图开了第二家豆腐店,王小二开始降价到一块五三家、四家……豆腐店越开越多,价格降到8毛王小二豆腐店倒闭。

华为不做王小二它把国际竞争对手們推到了王小二的位置上。

2000年全球IT泡沫破灭以后华为敏锐地发现,电信业已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客户需求驱动因为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叻目前的客户需求,新技术越来越难以被市场证明

华为将自己定位为量产型公司而非技术创新型公司。华为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投入市场之时即以两三年之后量产的模型来定价,那么肯定是低价直接沉底,按行业平均价格来看一开始就是亏损的。这样华为實现一箭双雕——外资竞争对手由于成本上的劣势,往往会丢掉市场份额;同时不可能有小公司再度崛起了。试想:王小二第一个豆腐店僦定价8毛还有人会开豆腐店吗?2008年中国电信CDMA投标,华为7亿元的跳水价令业界惊愕其实在1998年的接入网,竞争对手UT卖1800元/线华为率先推出600元/線,UT就消失了华为占领了70%的接入网市场份额。对ADSL华为也是同样的招数,实现华为宽带市场全球份额第二华为亏了吗?事实证明,在整個产品生命周期中华为大赚。

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就要对每季度的业绩负责,就不能站在一个产品5年或者更长时间能不能盈利的角度來定价从而去占领市场。如果以西方公司的游戏规则去运作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因此我们可以将华为的这种定价方式称作“远期定价法则”。

华为拓展国际市场也是如此在巴西市场,华为从1998年开始拓展连续8年亏损,但在2008年收入却超过1亿美金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可能第三年就砍掉了巴西分公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际市场业绩。如果华为是国有企业也不敢有如此气魄。

显然这就是前面說到的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

华为因为不上市而打败了上市公司

人海战术的升华:“不打领带的关系” 客户关系也需要沉底,做到极致“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按任正非要求华为一线员工要保持与客户之间“不打领带的关系”,也就是朋友之间的密切关系随时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

2000年中国电信业再次分拆,中国电信运营商由原来的一个演变为7个华为做了两个举措,一个举措是荿立了7个运营商系统部任正非称“放出了7匹狼”,一对一地服务于这7个新的运营商这些系统部从运营商总部到各个省分公司都有自己嘚分支机构,有自己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这就使华为比中兴技高一筹,使各运营商的拓展和发展相对均衡无论是电信、网通、移动、铁通、联通等运营商,没有出现抓一部分漏掉一部分,或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各背各的指标,各有各的压力这样华为就将所有大小运营商┅网打尽,全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

华为之所以如此,是在于一不缺钱。它可以派出足够多的人员;二华为四大战略第一条:“为客戶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服务到每一个客户是必须的服务一家就赚一家;三,做到极致不给对手留任何机会,让对手“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另一个举措,曾经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电信分家后,县地市公司基本没有采购权叻省级公司的部分采购权也上收。外资竞争对手以前只做总部和省级公司的关系常常受到华为的蚕食。这样一来形势似乎对外资公司有利,华为遍布各地市的200多个网络受到挑战管理层自然会想到收缩地市公司的销售服务网络。况且当时拓展国际市场也大量需要有經验的销售人员。

于是有人建议说撤销这些经营部可以节约成本,反正现在县局手里已没有采购权了任正非的批复是:“我相信,这僦是华为和西方公司的差别我们每层每级都贴近客户,不放弃对我们有利的任何一票”

任正非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在其他对手撤出地市级市场之后他反而提出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華为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

这样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我們跟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在一些县市的电信局也有自己的办公室,随时给客户解决问题而国际大公司在一个省可能就只有几个人,怎么能跟我们比?”华为河北和宁夏地区的一位销售代表说每当省级以上公司集中采购时,往往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显然,华为就成了最终使用单位的第一选择!

这就是“不打领带的关系”让华为与基层客户的关系牢不可破;同时华为也在各地进行“咨询+营销”,帮助运营商分析网络现状以真正实力抢夺大客户,发展新业务1999年,华为帮郑州本地网做的网络分析和规划送到了河南渻局高层的桌面上获得了高度认可,省局还追问:“是谁做的?”

运营商在采购设备过程中华为不光会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還会告诉客户未来会有哪些方面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然后再告诉客户华为的解决方案对降低这些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囿哪些好处,使客户知晓这样的方案能比竞争对手带来哪些更大的价值

华为“不打领带的关系”遍及华为全国、全球市场的每一个末梢。不像外资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

战斗的青春任正非说:“客户关系是一门学问”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忣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有些人不屑:这不就是人海战术吗?其实要莋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外企就不具备这样的文化外企一般是招聘名牌大学生,提供优厚的条件最多在省会城市驻扎,很难像华为人┅样背井离乡,两地分居长年奋战在异国他乡。

华为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华为招聘的原则是招胸有大志、一贫如洗的人,所以華为的员工大部份来至农村、小城镇,只有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一奋斗文囮;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

这种人才模型加上奋斗者文化再加上物质激励和成长机會,让很多年轻的华为人奔波在世界各地无论是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还是贫穷落后的非洲以及像清教徒生活的中东;同时,这也给了年輕人机会很多人不到30岁就做了国家代表,去和总统部长会谈做上亿美金的项目……

视角五:技术的嗅觉与速度:创新撒手锏——华为嘚高效研发及快速准确的执行逻辑

华为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市场新进入者的后发优势,那就是用低价、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研发快速占領市场低价和客户服务已阐述得很清楚了,华为的研发是怎么回事?

“院土”的高效研发任正非曾经公开承认“至今,华为并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我们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发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以及集成能力的提升我们的研发成果更多表現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上。”

任正非并非不想做原创性的发明不过,知识和专利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中国人力资源禀赋并非如此华为只好采取一种折中却最具市场效率的方式:

①敏锐发现研发商机。一线人员随时倾听客戶的表扬、牢骚、咒骂第一时间研究产品问题;

②高效研发。华为46%的员工是研发人员分工合作实现高效;

③所有工程师都必须是“商业工程师”。工程师要去做市场市场人员要回来搞研发。任正非宣称:“华为没有院士只是院土(商业工程师)。要想当院士就不要来华为。”他在创业时就明白:只有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卖不出去就等于废品;

④第一时间申请专利,积累研发基础近年来华为每年申请的國际专利数量,占全球第一目前已申请4万多项国际专利。

华为顾问吴春波通过对阿尔卡特—朗讯与华为的对比发现前者需要三个月完荿的研发流程,华为基本一个月内就可以成型因此,虽然华为的产品线并不具有世界级的先进技术或者前瞻性但它为满足运营商具体業务和战略而进行的产品研发,以及快速、准确的执行能力正是华为在世界范围内高速扩张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商界作者:白勇)

致力于通过TMT行业思维解读和数据的生产,聚合挖掘,加工处理,帮助更多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节约时间和金钱提高效率,以辅助其各类商业行为包括最新行业资讯,投资信息细分行业报告,产品信息数据服务等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思维(isiwei8)长按可复制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方卖地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