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k3导航安装图解索尼托导航开不了机

苹果 索尼 三星 美图 朵唯神舟汽车用手机桌面支架车载导航夹子座
苹果 索尼 三星 美图 朵唯神舟汽车用手机桌面支架车载导航夹子座
kinple/金果力
伸缩折叠支架2717
和苹果 索尼 三星 美图 朵唯神舟汽车用手机桌面支架车载导航夹子座相关的文章  作者:odins 时间: 14:22:17  日本技术类似于烹饪而非科技  日本强在材料和工艺,但他这个类似于烹饪而非科技。  材料和工艺是遍历各种条件做试验,得到结果。  得到结果后也是不知其所以然。  太关注细节,就关注不了大局。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日本是零件做的好,但是系统是不行的。  日本的长处就是改进已有产品,把日本无限拔高,有必要吗?  日本强在细节不在大局,改进已有产品很强,零部件做的好。  如果这个国家还强在系统,系统产品也做的好。那确实和上帝没什么区别了。英国法国俄罗斯都不要吃饭了。何止这样,我想美国也比不了。  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美、德、英、法等国家进口技术总额是对其技术出口总额的近10倍。就是目前除了对英国保持技术顺差之外,对其他发达国家均处于技术逆差的态势。  日本的技术贸易到2003年才转为顺差,但是保持不了2年,之后又是逆差  TG被西方限制技术转移,技术贸易壁垒那是高入云天!
  日本家电巨头品牌纷纷退市 三洋索爱将不复存在-搜狐财经  http://business.sohu.com/0861911.shtml  日系手机全面溃败中国-搜狐IT  http://it.sohu.com/s2006/rixishouji/  东芝、日立濒临中国退市,外资二三线彩电集体遭遇生存_段志敏odzm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dxb2.html
  日本家电企业集体沉沦   11:38:46  近日,上市年报数据显示,日本家电企业纷纷陷入巨额亏损。预计2011年全年,索尼、夏普、松下将分别亏损10到30亿美元。其中,松下和夏普公司预计将分别创下本公司历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而索尼主打的电视产品则是连续8年出现亏损。日本家电产业为何遭遇集体沉沦的厄运,他们又能否绝处逢生呢?  日企经营受挫受企业内外双重因素影响。 从内因上看,首先是技术创新不足。过去,日企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导致日本家电企业在技术上过于保守,未能及时推出引领行业潮流的产品,在电视、手机等主要产品的技术创新方面明显落后于韩国和美国企业。一个典型情况恐怕就是日本手机,产品设计保守,缺乏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前几年几乎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其次,经营战略左右摇摆。日资企业的心理很复杂,一方面考虑日元升值消费电子领域利润微薄,所以时刻准备着退出;另一方面,由于不甘韩国、美国企业在此领域异军突起,仍继续保留部分生产及销售渠道,并进行技术储备。然而没有清晰的战略,企业就转型不彻底,想要获利更是很难。  从外部原因上看,首先是受自然灾害影响。特大地震致使日本经济整体低迷,宏观经济低迷导致家电业发展缺乏动力;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家电企业在国内及国外代工厂的部分生产中断,增加了企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成本,挤压了企业的部分业绩。  其次是日元升值,2011财年日元汇率持续走高,作为出口大国,强劲的汇率严重制约了日系家电产品的出口,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第三,市场疲软。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国际市场。2011财年日本国内经济低迷,同时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日本家电出口急剧下降。日本企业过分依赖欧美市场,很多经营机制以及高级管理层的观念都是建立在上世纪80、90年代,无论从产品设计规划、媒体投放以及人员安排来说,都偏重欧美市场。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均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第四,电视机、液晶面板等市场普遍不景气。电视曾经是家电的核心产品之一,但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其地位迅速下落。现在市场普及率非常高,增长乏力。而这些产品是日本家电企业的主打产品。夏普公司彩电业务有三分之二依赖海外市场,其液晶电视和液晶面板的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60%左右。目前,液晶电视及面板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滑,使公司遭受巨额亏损。  第五,国外同行的竞争使日本家电业的优势锐减。一方面在海外市场,随着韩国、中国的家电企业崛起,在优质低价的攻势下,日本家电企业的优势日益减少,吸引力逐步减弱,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另一方面苹果、谷歌等美系企业借助互联网优势打入世界家电市场,而日本家电企业却未能跟上网络发展的潮流。  面对不利局面,日企采取了相关措施以应对。开始关注高精尖技术、高利润、高附加值制造产业的发展,向服务产业转型。相关企业从传统低端组装制造业中脱身,减少对传统液晶电视的投资。日立宣布停止日本各个工厂的电视机制造业务,将所有电视机的生产业务外包出去。松下希望转型成为太阳能面板及车载电池等环保创新型产品的领先厂商。索尼去年制定了针对气候变化、资源循环、化学物质管理、生物多样性4个领域的“环境零负荷”计划。但由于竞争形势今非昔比,苹果、三星国际竞争对手已经开始领跑,短时期内,日企难以迅速扭转不利局面,未来能否东山再起还有待观察。
  @启明扬天
18:46:04  笑死人,日本淘汰下来的液晶电视生产线多少中企抢着买,人家还不肯卖,少YY,多撸撸,睡吧  -----------------------------  麻烦从井里出来吧
  日本除了AV全军覆没,哈哈  
  索尼再度瘦身 交易量过低致伦敦摘牌退市|索尼|个人电脑_凤凰财经  http://finance.ifeng.com/a/35324_0.shtml  日 11:42
  索尼32年PC之路走到尽头 从未被视为核心业务  日09:40  [导读]这是索尼电脑业务的第二次败退,80年代末,索尼曾退出电脑市场,1996年又回归。  2013年,全球PC市场出现一成的史上最大跌幅。电脑厂商人人恐慌,将“逃离PC”视为第一要务。最终,索尼成为首家抛弃电脑业务的主流厂商,索尼这一大品牌的举动,也将对这一行业产生震动。  对于索尼这家日本老牌电子厂商而言,个人电脑,也继半导体收音机(索尼发家之作)、随身听之后,成为又一个被时代科技进步所淘汰的产品。索尼社长平井一夫表示,未来将会聚焦智能手机和平板的研发制造。  索尼Vaio品牌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无法和联想、惠普、戴尔等厂商同日而语,并未进入全球一线阵营中,但是其精美的工业设计,成为PC市场的一大亮点。索尼电脑,堪称x86阵营中的“苹果电脑”。  近日披露的旧闻显示,乔布斯当年十分欣赏索尼电脑的设计水平,希望打破MAC操作系统“不外传”的做法,让索尼电脑搭载MAC操作系统,但是索尼并未同意。  在全球电脑市场,索尼虽然并未成为主导型厂商,但是索尼也对PC耕耘良久。三十多年的历史中,也夹杂着索尼对PC业务的举棋不定。  腾讯科技在索尼官方网站的历史网页中看到,1970年代,PC市场开始发轫,索尼内部人士发现了PC的潜力,不过,当时索尼的管理层认为,索尼的焦点,应该放在“面向普通大众提供音频视频设备”上,电脑的研发,遭到了压制。  1976年,Yet-Iwama担任索尼总裁,他认为,如果索尼不进入电脑市场,将无法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存活,于是索尼的电脑业务开始起步。  1982年,索尼推出了该公司历史上第一款8位计算机,SMC-70,可以处理当时流行的BASIC语言,支持3.5英寸的软驱。  索尼的官方记录显示,索尼的PC,一直被纳入到公司音视频产品的总体战略中,更加突出音视频功能,存储,光盘读取等技术。  不过,到1980年代末期,由于市场表现不佳,索尼最终退出了电脑市场。  到1996年,索尼二度进入电脑市场,启用了今天家喻户晓的Vaio品牌,Vaio的全称,其实也反映着索尼业务特色,即“视频音频整合业务”(Video-Audio-Integrated-Operation)。  2008年,Vaio品牌年满十岁,索尼对品牌定义进行了修改,改成“视频音频智能管理者(Visual-Audio-Intelligent-Organizer)”。  Vaio品牌,被使用在索尼的笔记本、台式机、甚至媒体中心电脑等产品上。  音视频功能,同样成为Vaio品牌的特色。比如在高端的VaioAR产品线中,索尼在行业内第一家使用了蓝光光盘刻录机,支持HDMI高清视频输出,配置了的高分辨率屏幕。  不过,索尼集团业务广泛,从音乐、电影、电视机、游戏机、数码相机无所不包,甚至还有大量的金融业务。在索尼的业务线中,电脑并未占据核心位置。索尼也并未投入大量资源,以求在全球PC市场获得更高的市占率。  在全球PC市场,索尼的市场份额仅仅在1%左右,全球排名在第十名左右。  在PC市场的大衰退之下,电脑大厂纷纷考虑“逃离”PC。戴尔退市,专攻企业市场,联想集团较早在智能手机、平板领域发力,并计划收购IBM的低端服务器业务,此外,中国台湾的华硕、宏基,也开始进入手机和平板市场。  在索尼所重视的家庭娱乐消费环境中,笨重不便携的笔记本和台式机逐渐遭到大众的冷落,轻便小巧的平板和智能手机,占据了更多的用户眼球和时间,尤其取代电视机,成为最重要的音乐、电影、电视剧的欣赏设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上从未将PC视为核心业务的索尼,成为第一家抛弃PC的大型消费电子厂商,虽有些令人震惊,但也在情理之中。
  NEC笔记本电脑退市  宁波市场已无踪影 售后服务仍将继续  07年04月10日 14:22  中国宁波网讯 自去年年底NEC笔记本电脑陷入质量危机后,最近又传出其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记者昨天走访市场发现,NEC笔记本电脑目前在宁波数码市场上确实已经没有销售。而作为原NEC笔记本电脑中国惟一总代理“北京恒昌电子”的宁波分公司工作人员昨天向记者表示,NEC笔记本电脑事实上已于日前全线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只是NEC尚未发布正式消息而已。  昨天下午,记者先后走访了天一数码、颐高数码、亚细亚数码港以及赛博等数码卖场,发现上述市场内均无NEC笔记本电脑出售。记者注意到,在各卖场的笔记本电脑的专柜前,NEC的品牌标志还占据了很大一片空间,但没有机子出售。据记者了解,自从NEC笔记本电脑传出“抗静电能力不足”后,就算降价处理的库存货,消费者也不敢买。  据水木华力的工作人员介绍,自NEC笔记本电脑陷入质量危机以后,卖场就不再销售NEC笔记本电脑了。北京恒昌电子宁波分公司工作人员姜广告诉记者,目前全宁波、乃至全国的电脑市场上都买不到NEC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但其售后服务仍将继续。  曾连续12年在日本市场销量第一、全球占有率第七的NEC笔记本电脑的确取得过骄人的业绩。至于其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的原因,业内人士称,这还与其定位高端,性价比不高有关,其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一直水土不服。(记者吴成达)
  夏普NEC接连退市 日企发展现危机  日11:37 和讯网  和讯网消息 据日本媒体报道,28日,日本IT、半导体和通信电子巨头NEC公司宣布,为削减经费,将从日本大阪、名古屋、札幌和福冈四家证券交易所退市。预计NEC此举将每年省下约200万日元。同时,NEC仍将维持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而就在此前一天的27日,夏普公司也向日本国内的札幌、名古屋和福冈三家证交所提交退市申请。夏普同时宣布,已就征集提前退休者和削减工资奖金与工会达成了协议。夏普此前已公布了削减人工费的措施,其中包括征集约2000名提前退休者,管理层和普通职员奖金减半,并下调工资。  夏普公布的新一轮大型重组方案,到2014年3月底,计划全球裁员近1.1万人,占员工总数约20%。此外,夏普还将今年10月至明年9月的职员奖金减半,并降低工资,在2012财年节省约500亿日元人力成本。  这一切都是在中日两国间围绕钓鱼岛问题的紧张局势仍旧持续时发生的。  随着钓鱼岛事件的升级,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日益强烈。日企在华发展都遭受了巨大挫折。众多在华日企都开始开始减少产出,甚至关停工厂,包括佳能、松下等。  特别突出的还有在华日本汽车企业。到目前为止,日本在华车企已减产1.4万辆汽车。据报道,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决定在华减产。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已经通知供应商,将在十月“完全停止”在中国的生产。虽然之后丰田中国表示,丰田将停止向中国市场出口所有产自日本本土的车辆的消息不属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华减产已经确凿无疑。  而大多数日企相关人士都希望能够积极融入中国,他们面对中国高涨的反日情绪及抵制日货之举感到失望,担心此前的努力都将化作泡影。
  @hitlerno1
11:17  @午夜浮尸
14:49:32  夏普液晶70寸的还是不错,国内的屏幕差距还很大,路还很长。  -----------------------------  真心佩服你,别人干了SB的事情,都悄悄的不说,你这倒好,就差点自己扛着旗满大街的张扬自己是
SB 了。。  夏普的技术核心,只有等离子屏,还TM好意思出来说夏普的70寸液晶,也不TM看看别人的70寸液晶什么样。。。。  哎。。。。文科生吧。。。  -----------------------------  @zhangzhanggame
18:32:52  夏普没做过等离子,主打液晶的,等离子主要松下做,做死了  -----------------------------  有点常识吧。。。夏普出名因为什么。。。。
  东芝烘干洗衣机自燃  近期,东芝宣布召回58.3万台洗衣机,对被召回的产品进行无偿检修,召回的洗衣机是2005年7月至2011年11月生产的30种机型。东芝称,之所以召回是因为这些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多次发生自燃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东芝此次召回产品只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不涉及中国大陆市场。有媒体称,东芝此次召回产品生产日期跨度较长,存在质量隐患的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均有销售。  对此,东芝发表声明称,此次召回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是带烘干的波轮洗衣机,不是带烘干的滚筒型洗衣机)从未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过销售,发生问题的全自动洗干一体机使用电压为100伏/110伏,不可以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  口碑家电网记者查询发现,2008年至今,东芝笔记本电脑、彩电、洗衣机等产品至少3次因存在质量缺陷而被召回,并且每次召回均不包括中国市场。  比如,2010年,因存在起火隐患,东芝要召回4.1万台SatelliteT系列笔记本电脑。东芝称,召回原因是电源适配器的直流输入接线可能存在故障,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过热的情况。  据了解,当时召回的SatelliteT系列笔记本电脑在中国亦有销售,但东芝中国公关部人士表示,由于国内没有收到相关笔记本因为发热造成财产损失报告,因此并不会在国内召回这批相同型号笔记本产品。  国内家电召回政策滞后  对于东芝召回屡次不含中国市场,有观点认为中国家电召回制度的不完善,给了企业可乘之机。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消费者对召回非常“敏感”,一些企业很怕召回会影响产品整体形象。同时我国没有严格的召回制度,企业逃避召回责任的行为也不会被追究。  “过去没有正式的家电召回制度,具体条例法规要求不到位,确实给了企业一些灰色的、边缘的机会”,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副会长郭赤兵对记者说。  事实上,建立家用电器产品的召回制度的呼声早就喊了多年。2010年7月,《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就已经开始征求意见,4年过去了,正式规定始终未出台。  为何召回制度迟迟未出台?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检验部部长鲁建国曾表示,目前家电召回条例实施在技术上还存在难点,主要是对于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召回等,还需要一系列相关数据的支撑。  此外,在家电召回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召回信息难以送达、召回渠道有待畅通等问题。鲁建国说,其实企业最了解自己的产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召回。  不过,郭赤兵对口碑家电网记者说,即将在今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新《消法》中已经明确了经营者对于缺陷产品所负有的召回义务,有关部门还透露,今年家用电器召回制度可能会落地。  东芝家电或退出中国  “据我所知,东芝洗衣机在大陆的主流渠道基本都没有卖,整个北京或者其他区域都很少看到”,某本土洗衣机品牌北京分公司经理对记者说,“印象中,至少在三年前,东芝洗衣机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它基本是退出了中国大陆”。  随后,口碑家电网记者登录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天猫电器城等主流网上渠道,都没有发现东芝洗衣机在售。记者走访了北京苏宁、国美、大中等实体店,也没见到东芝洗衣机产品在售。  有卖场负责人对记者称,店里早在2010年就不卖东芝洗衣机了,东芝冰箱、东芝电视也随之撤离卖场,现在全北京只有一两个卖场还有东芝产品,但库存很小。  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对记者说,目前东芝对家电产业的心态是维持、淡出,所以质量问题频发,或者召回等售后服务不好,是自然的结果。“东芝正在转型,从它全球市场的布局看,有明显的要退出家电市场的迹象,有钱赚的产品就做一做,不赚钱就砍掉,”梁振鹏说,“所以它的产品出问题,售后服务不好,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口碑家电网记者得到的一份中怡康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东芝洗衣机在中国大陆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仅为0.08%,排名第40;东芝冰箱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仅为0.14%,排名27位;东芝彩电的零售市场份额仅为0.72%,排名第15。  据了解,2013年年底,东芝关闭了其在中国唯一的彩电制造工厂——大连工厂。据了解,面向中国市场的电视机生产,东芝其实早就交由TCL代工。  面对“退出中国质疑”,东芝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家电业务仍然是东芝中国的重要业务,东芝家电从未说过退出中国大陆。  
  东芝即将退市?    编者按:过去十年间,恒生、方正、索尼VAIO、NEC、康柏、ThinkPad等一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个人电脑品牌都消失了,下一个消失的会是谁?  华尔街日报日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因受会计违规问题影响,日本东芝公司很可能将其以往的营业利润至少下调1000亿日元(约合8.1亿美元)。  今年2月,日本金融监管机构警告东芝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问题,随后东芝指定独立调查小组对财务问题进行调查。5月上旬,东芝公司表示因受项目成本尤其是电力系统业务方面的会计操作不当影响,可能需要将财年的利润下调548亿日元(约4.4亿美元),同时还宣布取消2014财年的盈利预期发布。  此次涉事部门为半导体和个人电脑部门,东芝半导体目前为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唯一一家日本公司。而与半导体业务相比,东芝个人电脑业务近些年的发展则更为艰难。  此次会计违规问题,会否再给东芝个人电脑业务一记重拳,令东芝电脑成为下一个消失的电脑品牌呢?  去年9月,东芝集团曾针对个人电脑部门裁员900人,甚至还退出了全球部分地区的个人电脑市场,虽然退出的名单中并不包括中国,但东芝电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要回答东芝电脑会不会消失,得先知道近年来东芝个人电脑没落的原因。  首先,中国本土电脑品牌的崛起。东芝自1972年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4年在中国已拥有87家企业、3.5万名员工。东芝在中国的家电及数码产品等市场曾一度居于领先地位,其中,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占有率曾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国的联想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厂商。来自一份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关注榜中,联想凭借25.3%占据头名,而东芝仅占1.9%排在末端。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个人电脑行业业绩下滑更加速了东芝电脑的没落。最近出炉的一份报告再次证实了这种判断,根据Gartner 研究机构跟踪了今年第二季度的个人电脑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该数值下跌了 9.5%,仅售出了 6840 万台。同时来自 IDC 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数值中扣除平板电脑的出货量,那么与去年同期相比个人电脑出货量下跌幅度将达到 11.8%,实际销售量仅为 6610 万台。  随着移动设备逐渐占据主流,个人电脑出货量将会持续下降,人们以后的计算机设备中恐怕个人电脑会被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所取代,比如谷歌就已经在搜索引擎的结果中优先显示移动设备网页了。要知道,谷歌的做法是基于人们使用设备的行为。  放眼当今与计算机、互联网关系密切的行业,如传媒、科技、消费等都在将重心移至移动设备,个人电脑消费的行情会越发疲软,直至到一个低点之后趋于稳定,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电脑厂商不断被淘汰。  第三,东芝电脑从曾经中国市场中的龙头到此时的微不足道,与日本家电、数码品牌整体的衰落不无关系。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对大公财经表示,当前日本家电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松下、东芝先后缩减了中国的生产线规模;在欧美市场,它们的发展同样不容乐观,一些日本家电企业也在不断削减北美和欧洲的家电业务。东芝电脑作为其中的一个分子,很难逃脱整体发展的态势。
  索尼退出PC业务 警告全年亏损   22:00  北京时间2月6日晚间消息,为挽回不断下降的趋势,索尼公司于当地时间2月6日公布了其主要的公司重组措施,其中包括出售PC业务,拆分旗下TV设备部门,但索尼同时也警告,因重组规模较大,公司预计今年会出现亏损。  据了解,作为日本IT业巨头,索尼证实将旗下PC部门出售给日本投资基金公司JIP(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虽然未披露该出售协议的具体条款,但索尼称将在新组合中拥有5%的股权。  同时,索尼还补充道,将在今年7月拆分公司的旗舰业务——电视机制造业务。索尼的TV业务在过去10年中亏损了多达75亿美元。  据悉,在发布公司季度营收报告时,索尼宣布了以上消息。报告显示,索尼在截至去年12月的9个月中,公司净利润达111.7亿日元(约合1.103亿美元),远远高于之前路透社预计的1100亿日元的亏损。  索尼称,公司将在其TV、PC、市场营销以及其他部门裁员5000人,这将在2015年至2016年的财年中,为公司的固定成本一年省下1000亿日元。  但同时,重组工作将使公司财务亮起红灯。截至目前,索尼预计这一财年将产生1100亿的净亏损。而此前的预计则为300亿日元的利润。
  作者:ui6688 时间: 14:44:03  我说一下吧,我是电视机生产厂退下来的管理人员,其实全世界电视机大多数产自我国,中国电视机生产技术没有任何问题,不论是国产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里面都是四大件,屏、电源板、主板、外壳。合资的所谓外国品牌大多也是由中国工人和生产线生产的,大多配件也产自国内,只是大部分液晶屏由外国企业把持,比如LG、齐美等,京东方是国内最大屏的生产企业,自己也生产电视机。电源板和主板大多由深圳企业生产,质量没有任何问题,现在要挑选的应该是屏,IPS硬屏不闪屏为最好的,软屏也有3D不闪屏,另外就是背光问题,LCD背光为灯管背光,LED为发光二极管背光相对省电,侧光背光现在是最省电的,我最近买了一台国产大企业42寸IPS硬屏3D网络电视机才3200元,功耗才70瓦,效果真是好。挑选彩电不要比是那个国家出的,日韩电器类商品已经没有优势了,韩国和日本一些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商品配件大多都是采购国内,我国电器企业屏一类的配件大多也是国际采购,所以,品质都差不多,只是外形和品牌有所不同,内部都基本一样,中国品牌相对便宜,维修也方便(实话实说,现在的电视机也不坏的,都是超大集成电路,电视机里面基本找不到分立件的电容电阻类的元器件),屏在三年内不坏,就是好电视,挑选电视机在选大企业生产的,大企业,大品牌屏是集中采购的,一般都是良屏,三年内坏了也有他们负责,结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宗家用电器最好采购国产大企业品牌,省钱、质量过关、售后也放心。
  2014年科技圈十大杯具帝:索尼笔记本退出中国市场  1996年9月索尼(SONY)公司在美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VAIO家用笔记本电脑。这款笔记本电脑一经上市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几乎就在这款 产品热卖的同时,VAIO品牌诞生。这款产品的上市在当时引发了一场个人电脑革命,影音娱乐和商务办公需求的合二为一的概念成为了未来十几年笔记本发展的 主旋律。十几年间,VAIO品牌响彻全球,知名产品更是不计其数。  然而在发展后期的几年里,索尼VAIO系列笔记本的品牌由最初的高端的产品形象逐渐被市场同化,而最终成为全线铺开的产品,低端新品甚至一度在市场中降至3000元以下。似乎正是由于品牌形象下滑,产品差异性减弱导致了索尼笔记本在市场中逐渐走向边缘化。  日,索尼宣布剥离VAIO笔记本业务,转由JIP公司接管。索尼将不再策划设计和研发电脑产品。索尼VAIO笔记本,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曾经高端笔记本的代名词,就此陨落。  如今在手机行业,巨头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产厂商的集体爆发让这片阵地分外热闹。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一些没有占据主要市场的国际品牌开始一蹶不振。索尼、HTC就是这类典型的代表。  由于智能手机业务遭到苹果以及中国竞争对手的蚕食,索尼第二财季亏损是上年同期的7倍。索尼公布的第二财季显示,其手机业务净亏损扩大到1360亿日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Xperia手机业务部门资产遭到缩减,手机业务更是在今年两次下调了手机销售的预期。  为了重振索尼的手机业务,10月31日索尼表示将大幅缩减中国业务,未来将不再开发和出售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虽然没有完全“撤出中国市场”,但是如今的索尼手机在国内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是不争的事实,未来生存想必也会非常困难。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A(Strategy Analytics)6日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3.5%,被小米(15.4%)的超越。而另一家调研公司的 数据似乎也说明了问题,三星电子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在不断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分别为19%、14.3%、13.3%。倘若按照这样的趋 势发展下去,在未来的中国手机市场,三星维持两位数的占比恐怕会非常困难。
  日本索尼公司业绩不佳,正在讨论大幅缩小在中国的智能手机业务,直至最终完全退出中国市场。日本共同社1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索尼认为,中国本土厂商日益崛起,索尼今后即便大幅增加投资,也难以提升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西班牙卡纳利斯咨询公司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37%智能手机的发货目的地是中国,而在中国销量最佳的10个智能手机品牌中,索尼“榜上无名”。索尼正在考虑未来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增强在日本和美国的智能手机业务;重新评估其对欧洲市场的战略,因为索尼智能手机目前在欧洲销量极低。索尼17日宣布今年停止发放年底红利,这是该公司自1958年来首次取消年底红利。
  如火如荼
  有个日本老教授说过一句话,日本是匠人之国。如果说中国是低级山寨,日本就是高级山寨,现在大部分新东西都是在欧美研制出来,日本付专利费买来后,再改良这些东西。日本这些巨头企业还有一个跟腾讯很像的地方,有的日本小公司出了新技术,这些企业马上就会成立一个关于这个新技术的部门,然后靠资金和规模压垮这些小公司。日本现在的境地很尴尬,科技产业链最上游是美国,想要挑战它27年前广场协议,2年前丰田事件就是榜样。后面又有中国韩国企业这些追兵。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日本的产品又太贵,很多消费者宁愿选质量差一点的中韩产品,反正过几年就换了。
  支持  干死三星
  日本最大运营商引华为D1阻止苹果蚕食日本市场.(转载)_台湾_天涯论坛    
  @LM901
20:30:38  有个日本老教授说过一句话,日本是匠人之国。如果说中国是低级山寨,日本就是高级山寨,现在大部分新东西都是在欧美研制出来,日本付专利费买来后,再改良这些东西。日本这些巨头企业还有一个跟腾讯很像的地方,有的日本小公司出了新技术,这些企业马上就会成立一个关于这个新技术的部门,然后靠资金和规模压垮这些小公司。日本现在的境地很尴尬,科技产业链最上游是美国,想要挑战它27年前广场协议,2年前丰田事件就是......  -----------------------------  看来阁下提供的大量数据和论证过程,觉得现在可以从容优雅地推出唯一结论了:  “东海大王八国 真乃傻逼也!”  证明完毕!  散会!
  日本网友评论:  ★ 中国制造商进入日本市场,真是难能可贵啊!  ★ 这种事情不用带有什么民族啊政治的色彩吧,这是市场自己的选择,日本市场选择华为说明华为有它的优势,对日本市场而言也有其有利的地方……  ★ 华为前几个月就在美国的很多报纸上报道的很厉害了,可见最近确实是飞速发展的啊,日本的索爱什么的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已经没有多少了吧,中国高端市场是苹果,低端市场是国产机,中间还有没死绝的诺基亚……  ★ 为什么一定要引进韩国和中国的东西呢?难道这个是世界上能够对抗苹果的东西除了在这两个国家就找不到了吗?  ★ 为什么苹果能够有这么大的能量呢?日本是不是应该从中学习一些东西呢?丰田好像也不行了,当年日本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都不在了吗?我们现在还有佳能、尼康,那再过一段时间呢?日本人要努力了!  ★ 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华为的关键词,内容要比以前多得多了啊!  ★
华为确实很便宜,但是便宜的未必就能够受欢迎啊。不过中国几百年来还没有发生过能把工业品出口到日本的事情,华为在中国肯定要当英雄了吧。  ★ 中国人都在抵制日货呢,你们还在这引进中国产品,真是不知所谓啊!  ★ 开机时间只要五秒,是不是中国人又在吹牛了啊?日本人不爱吹牛的,和中国人打交道多了,也学会中国人的做事特点了吧,吹牛!  ★ 如果中国政府收购了华为,那华为是会变强还是会变弱呢?华为在中国做到这样,不容易啊!  ★ 说实话,我觉得中国人不是愚蠢的,他们不比日本人差,只是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包括政治制度什么的束缚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将来中国人都觉悟了的话,他们真的会成为日本最大的威胁!  ★ 真的开机时间只有五秒钟吗?如果确实那么便宜又好用的话,我还是买来试一试的……  ★ 日本恐怕不会像中国那样掀起抵制中国货的浪潮吧?话说昨天丹羽好可怜啊,被拦下来的那一刻真是什么尊严都没有啊……
  科技资讯网:受华为联想冲击 苹果三星一季度市场份额缩水~~~~~_台湾_天涯论坛  
   23:17:12 发表  日本家电企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与时俱进,固守他们过去几十年一直引以为傲的成功模式。日本家电一直以高质量,多功能,高人一着的技术巅峰状态为傲,但这也造成了高成本,价格居高不下,以前美国市场的松下dvd播放机,带硬盘,可录可播,但是卖人民币,同期中国的产品才500,只是少了点录的功能而已。就在08年,夏普LCD-19A35这样的19寸液晶电视还卖3500多,可以批发两个冠捷32寸l32bn83,就效果来看,普通用户认为冠捷好些,又大又清楚,实际是夏普的屏好些,颜色稍微好些,但是这一点点好处根本不值得用户付出如此高的代价。再就是夏普,把自己的液晶电视搞的高度复杂化了,板子五金件一大堆,高成本,拆卸安装费时费力,国产的效果不差,简洁高效。松下也是,飞利浦生开发出tda8361场效应管电视芯片时,松下的双极晶体管芯片an5095,虽然松下的方案图像质量好些,但是飞利浦技术先进些,成本低些,广大电视厂家当然更愿意用飞利浦的。现在的家电制造业,已经平民化了,不再高高在上!
  索尼总裁:索尼电视成了富士康电视 - 行业风云 - 中金在线  http://news.cnfol.com/,5,00.shtml
  索尼电视业务中的一大半已委托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公司生产,所谓的“日本索尼出品”的名头已经变成“中国台湾富士康出品”的实际。而且,平井一夫也不得不承认,“今后在成本的削减上可能挤出来的余地已经不是很大”。
  三洋:日本经典品牌正式消亡   10:14:11  三洋(SANYO),这家曾令三星、海尔等争相效仿的家电巨头,将在3月31日带着那些传奇故事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三洋电机将其在日本国内最后的子公司——三洋鸟取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三洋TS)的所有股份转让给JIA,一家由投资基金公司以运营管理基金为目的的专用公司,这个结局已经越来越近。  3月31日转让将正式生效,4月三洋电机所有职员将转往松下。为做好售后服务,三洋电机的法人地位依然存在,但日本三洋事实上已彻底消失。  三洋的创始人井植岁男,年仅14岁时就随同其姐夫——松下幸之助参与见证了松下电器的创立与发展,43岁时,井植岁男从松下辞职创业,三洋电机在日本大阪正式成立。“三洋”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暗含着井植岁男要将产品销往世界的雄心。  从自行车用照明灯开始,三洋依次进军收音机、洗衣机、电视机等领域,独创的喷流式洗衣机更是让三洋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到了1960年代,三洋已确立其家电巨头的业内地位。鼎盛时的三洋年销售额超过2万亿日元(约合1038亿元人民币),股价远超松下、东芝等竞争对手,员工数一度超过10万人。  井植家族始终牢牢把握着对企业的控制权,这令三洋充斥着旧式日企的气息与缺点:公私不分、效率低下。家族与管理层之间常常陷入争执,甚至到了忽视企业利益的程度。对内管理僵硬老化的三洋,对外界的变化也后知后觉,曾任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社长的井植敏就曾说过:“我们疏于了解对手。”  井植敏也曾试图反击,但三洋的重建之路却屡屡受挫。  在公开层面,三洋“打破”了一些长达半个世纪的家族经营机制。记者出身的野中知世于2005年4月接替井植敏,就任三洋电机董事长兼CEO时,就一度引发外界的高度瞩目。然而就任后三洋的经营管理愈发混乱,与投资者长期的对立也令她不堪重负,2007年3月,野中知世离开三洋。  三洋的业务重建也令人忧虑。代工曾为三洋带去巨额利润,也使三洋最终走向消亡。  自1990年代开始,由于具备了日本电器企业的明显优势——精细的生产质量控制、完备的零配件供应等,三洋开始为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为三洋在短期内创造了巨额利润,与同时期其他日系家电企业的苦苦挣扎相比尤为抢眼。靠代工就能赚取利润,这使三洋没有动力进行创新、业务转型也迟迟难以实施。  在彩电业务上,三洋侧重于彩电机芯的生产,这一点区别于索尼、三星、松下等日韩企业以整机生产为主的模式,最终,三洋的客户成了三洋最重要的竞争者。三星内部一位高层就曾尖锐指出,以前是三星为三洋的电视机制造代工,现在三洋连为三星液晶电视代工的资格都没有了。  其它业务同样如此。2002年时三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OEM,产量最高占据了全球30%,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池OEM厂商之一,三洋OEM的产品还包括充电器、CPU上的风扇、闪存、模拟半导体芯片等。三洋坚持以代工制造为核心业务一直坚持到2005年。但是,当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代工产能往往首当其冲出现过剩现象,这是三洋最大的隐患。  2004年三洋电机的子公司新潟三洋电子的半导体工厂在地震中受灾,由于未加入保险,造成约500亿日元(约合25.9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由此背负了巨额债务。三洋曾将危机归咎于这场天灾,但其无法回避在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失误。  2005年11月,三洋宣布将逐步从综合家电制造商转型为以充电池、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能源业务,以及手机等移动通信业务为主的科技企业,大幅缩小白色家电业务。  问题接踵而至:三洋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手机业务因缺乏创新,市场份额不断被索尼、松下、三星等品牌蚕食。2006年12月,由于电池质量问题,三洋宣布召回130万块手机电池。2007年3月,联想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联合宣布,将主动召回20万块三洋生产的笔记本电脑锂电池。  此后三洋旗下业务一个个被分拆。2007年5月,通用电气获得三洋电机信贷公司的全部股份;2008年1月,京瓷收购三洋手机部门……  最终,三洋还是回到了松下的怀抱。2008年11月,松下宣布收购三洋电机,到2010年8月,松下通过股票公开买卖,获得三洋电机80.77%的股份,之后决定将三洋完全子公司化,日,拥有57年上市历史的三洋电机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但对松下而言,三洋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电池业务,而三洋的家电事业与松下产品形成了竞争。松下以整理重复业务为由,将三洋原有的家电业务逐个出售,三洋的招牌业务——洗衣机与冰箱的核心技术被松下完全转让给海尔。  海尔自2002年开始与三洋开展合作,并成立了合资公司,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当时说:“海尔一直在学习三洋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  2011年12月,三洋电机大阪总部的“SANYO”标识被撤下,“Panasonic”取而代之,家电制品也都同样被换上了松下的标志。日,三洋最后的产品氢电池“爱乐普”改用松下品牌,至此三洋所有产品在日本彻底停售。  如今的三洋在日本仅剩空壳,剩下的一点海外子公司能做的也只是管理资产和等待松下的“宣判”。结局无外乎三种:业务并入松下、直接停产,或者分拆出售。  唯一的好消息似乎只剩下松下决定保留的几项技术,包括电饭煲、能将米做成面包的烤箱、空气清新技术和供超市使用的大型冰箱等。但那个曾经在市场上风行60多年,深刻影响了海尔、三星等电器巨头的“SANYO”,再也无法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
  松下家电退市成风-空调退市  http://www.pjtime.com/38677_6.shtml
  日立公司将从纽交所退市_世界频道_财新网  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html  日 10:32 来源于 财新网   连续退出多家交易所,日本电子制造业低迷受国际投资者关注  【财新网】(特派纽约记者 赵何娟)日本第二大制造企业日立公司于3月30日宣布,将于4月中旬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日立同时还宣布,将同时从福冈、札幌两家证券交易所退市,只保留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家交易所上市。  对于退市理由,日立称是为了削减经营成本,且美国存托凭证交易低迷。3月27日,日立已宣布,计划在2015年之前,实现成本削减5%。还计划海外采购比例从现在每年10%提升到50%以上,并缩减一些生产线进行外包生产。  今年初,日立财报预计2011财年第三季度营利将大降33%,该公司还将在在今年9月之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电视机产品。  日本电子制造业考验或许才刚开始。在此之前,日立旗下的日本最大微芯片制造商尔必达(Elpida  Memory)在政府救市无果之下宣布破产,并于3月28日在东京交易所退市。
  索尼或将大幅缩小在中国智能手机业务--日本频道--人民网  http://japan.people.com.cn/n//c73.html  索尼手机不敌中国厂商拟“撤退”-国际频道-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c_.htm  日本索尼公司业绩不佳,正在讨论大幅缩小在中国的智能手机业务,直至最终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日本共同社1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索尼认为,中国本土厂商日益崛起,索尼今后即便大幅增加投资,也难以提升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西班牙卡纳利斯咨询公司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37%智能手机的发货目的地是中国,而在中国销量最佳的10个智能手机品牌中,索尼“榜上无名”。索尼正在考虑未来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增强在日本和美国的智能手机业务;重新评估其对欧洲市场的战略,因为索尼智能手机目前在欧洲销量极低。  索尼17日宣布今年停止发放年底红利,这是该公司自1958年来首次取消年底红利。
  “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个人电脑行业业绩下滑更加速了东芝电脑的没落。最近出炉的一份报告再次证实了这种判断,根据Gartner 研究机构跟踪了今年第二季度的个人电脑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该数值下跌了 9.5%,仅售出了 6840 万台。同时来自 IDC 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数值中扣除平板电脑的出货量,那么与去年同期相比个人电脑出货量下跌幅度将达到 11.8%,实际销售量仅为 6610 万台。”  上面的数据有错,看下面这段资料就明白了  2013年目标:预计电视与电脑销售共超1000万台  无论液晶电视还是电脑领域,中国都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为进一步加强东芝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东芝借助在IT和数字技术领域的革新,为中国市场持续开发并推出满足市场细分需求的战略性产品,同时通过整合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集中的广告投放,以及扩大在整个中国的销售网络等举措,目标是实现2013年销售液晶电视和电脑共超过1000万台的目标。
  [亚太]日立年亏7800亿日元 将进行万人人员调整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shtml
  手机显示屏业务萎缩 夏普或面临2.8亿美元亏损_科技_环球网  http://tech.huanqiu.com/news/1793.html   11:43:00新浪科技   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夏普公司今年4月至6月季度可能出现营业亏损。 今年5月,智能手机显示屏业务的业绩萎缩曾迫使其向银行求助。《日经产业新闻》称,夏普有可能发布约350亿日元(约合2.82亿美元)的季度营业亏损,去年同期实现营业利润46亿日元。该公司当季营收有可能下滑3.2%,至6000亿日元。夏普高管并未立刻对此置评。
  亏损,不代表人家质量不好。
  松下大量抛售丰田股票以减少负债-汽车频道-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auto//c_.htm  日 08:31:05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松下公司在2013财年出售了持有的900万股丰田汽车股票中的约67%,即600万股。资产计入约26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松下此举旨在减少有息负债等,继上一期再次大量抛售股票。日前,松下向关东财务局提交的有价证券报告书透露了这一消息。  松下为强化战略性的车载产品领域,与丰田合作开展综合汽车与家电服务的开发等。宣传负责人解释称:“与丰田强化合作的方针不会改变”。  松下的总资产从约878亿日元降至666亿日元,减少了2成以上。
  松下索尼夏普卖资产求生 市值合计仅240亿美元-搜狐IT  http://it.sohu.com/9954181.shtml  日06:00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12月10日消息,松下是Viera品牌电视制造商,它正陷入困境中。松下拥有1000万多万米的办公楼、厂房、员工宿舍、体育设施。不过,这家蹒跚的电子巨头却在寻找买家,欲出售一些资产,从而降低固定成本,改进现金流。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松下尤其面临来自韩国企业的竞争,如三星。  日本其它一些电视制造商,如索尼和夏普,也在寻求出售办公楼和业务,这些资产可以获得30亿美元收入。  松下CFO Hideaki Kawa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明年3月底前,松下计划通过向其它企业出售资产和股票融资13.4亿美元。Hideaki Kawai称:“在日本和海外,我们有许多土地和大楼。”他是在大阪接受采访时谈及上述计划的。Hideaki Kawai拒绝透露哪些资产会出售,只是说大多位于日本。Hideaki Kawai还说松下可以通过抛售自己持有的其它企业的股票,获得大约四分之一的资金。在日本,交叉持股相当普遍。  Kawai说,通过此举筹措资金,可以让松下在截止明年3月底的业务年里,自由现金流达2000亿日元(24.3亿美元),还可以让松下削减债务,维持关键的研发支出。  Kawai称,如果现金流降到2000亿日元之下,从4月开始的一年里就会出售更多资产。松下总裁津贺一宏(Kazuhiro Tsuga)曾承诺说,会关闭或者出售运营利润率不到5%的业务。这些出售最快会从4月开始。  松下固定资产达210亿美元,比苹果多30%以上,是公司市值约两倍。松下成立于100多年前,目前它的交易价只有帐面价值的一半,帐面价值还包括了无形资产,如专利。索尼的交易价只有帐面价值的39%,夏普只有30%。  曾经,固定资产(大楼、土地和机械)是家电创新的代名词,不久前,三家企业的固定资产总计还有420亿美元,但现在三家企业的市值才240亿美元。  现金流才是王道  三家企业的信贷评级已经遭下调,要从资本市场融资更难了,这使得出售资产更紧迫。  惠誉分析师阿尔文?利姆(Alvin Lim)认为:“从它们的信用评级考虑,出售资产是好事,因为对三家企业来说,可以降低固定成本,减少资本支出需求。最终,这会改进运营利润率,更重要的是改进现金流状况。“  上个月,惠誉将松下的评用评级降为BB,索尼为BB-,这是第一次有主要评级机构将两家企业中的任何一个降为垃圾级。夏普评级为B-。  标准普尔分析师小林治(Osamu Kobayashi)则说:“我们将松下评为投资级,它应该有不同的融资选择。出售资产,同时又不额外借贷,这是一个选择。”  韩国竞争对手面临本币疲软问题,不过日本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家电设备生产只有不到50亿美元,10年前为190亿美元。9月的输出9.8亿美元,只有去年水平的一半。  阿尔文?利姆称:“看起来与韩国制造商的差距扩大了,要想重返第一位非常困难。”  三种办法  三家企业都已经拿出业务重组计划:松下围绕电池、汽车组件、家用电器着手,索尼在智能手机、游戏、相机着眼,夏普专注于显示屏,它与台湾鸿海、美国高通结盟。  索尼可能也会和松下一样,为了获得更多现金而走上“资产出售”路线,它可能会出售37层高的纽约总部,这幢大楼被纽约人称为“齐本德尔”(人名,18 世纪英国家具设计家),因为它让人想起了英国家具。媒体报道说,出售可以获得10亿美元。  索尼还可能会出售电池业务,该业务为平板、PC、手机生产锂电池。索尼已经与投资银行接触,以出售该业务,业务有2700名员工,在日本有3座工厂,还有两座海外组装厂。索尼对业务固定资产估值为6.36亿美元。  日本产经新闻曾报道说,潜在的买家包括中国比亚迪、鸿海。  夏普已经将几乎所有资产抵押,获得日本银行46亿美元的救援贷款,所以可以打包大出售的资产不多了。因此,它分部分出售。高通同意买下夏普5%的股份,成为夏普最大的股东。鸿海年初同意投资夏普,但随后夏普股价大跌,双方出现分歧,鸿海依然有兴趣投资。  惠誉分析师阿尔文?利姆(Alvin Lim)说:“通过缩减运营度得到可以得到的一切度过财务危机,这对它们的存亡而言是关键一步。”
  索尼金融业利润已超实业   http://money.163.com/11/IRR0F4B00253B0H.html   21:50:00  利润主要来自金融部门这个现象,与其说是Sony金融的成功,不如说是Sony最近几乎全产业的衰落和败局。Sony已经从一个国际化的巨无霸公司,慢慢蜕变为以日本为基地的区域性公司。
  索尼最新财务报告:http://www.sony.net/SonyInfo/IR/financial/fr/14q1_sony.pdf  索尼,作为上个世纪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像Walkman,数码相机,最有美感的PC等种种足以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的伟大企业,在最近的5年中快速的陨落,我见证了这一切。  陨落的不仅是Sony,原来如日中天的像奥林巴斯,夏普,松下电器这样的企业,现在也是老弱病残,大有被秋风扫落叶的味道。  Sony作为我最喜欢的企业之一,沦落至此,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想从公司和国家这两个层面上说说我的思考:  从公司上讲:  首先,日本电子企业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上世纪和美国在半导体产业战略上对赌的失败:  日本选择了模拟,而美国选择了数字。  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大家都面临这一个问题:  那就是信号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信号可以直接以模拟的形式用运算放大器(OPAMP)进行加减乘除,积分,微分的运算和处理,也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器(DAC)转换成数字来进行运算。  这时候晶体管无论是集成度还是性能和现在是不可与之相比的,现在主流的CMOS还只是分支,三极管(BJT)才是主流的工艺。  所以数字电路在单个晶体管的价格上几乎和模拟一样,但是性能却大大不如模拟。  日本当时半导体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越发明集成电路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人赌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会不断的按照摩尔定律进行下去,这样数字电路的性能会不断提高,这时候数字电路高集成度,无噪声,低功耗的特点将完全击败先天存在噪声,功耗缺陷的模拟电路。  而日本人认为器件性能很难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下去,模拟电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等产业做大到让人无法放弃的时候,数字电路将会是配角。  但是日本人赌输了,美国的Intel和IBM这两家公司,还就是硬生生的把摩尔定律延续了下去,这时候数字电路的优势已经碾压了模拟电路。  这种对赌就很像等离子电视和LCD的选择,选择等离子的长虹败得一塌糊涂,选择LCD的三星已经是世界老大。  战略一旦错误,挽回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Sony的伟大产品都是模拟方面的产品,比如说耳机,微单,HiFi。  其次,产业上日本人精于精工,也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创新,而美国人是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是颠覆式的创新。  日本在世界上最有名,做的最好的产业我认为是:材料和图像传感器(Imaging Sensor,自己所在的行业,对日本佩服的五体投地)  材料产业的强大依靠的并不是理论创新或者设计手段的先进,靠的是无数次精准无误的实验找出最优解。  拿炼钢而言,日本的特种钢材是是世界上最出名的。  而炼钢,也有相图啊什么的理论,但是究竟如何配比元素,加什么,加多少,怎么加,靠的是无数次和炒菜一样的实验而最终找到最佳答案,至于为什么,谁都不知道,反正就是这样最好。  而日本的公司就是有这样的毅力和韧性,做了上万次实验,最优解还就是找到了。不仅在钢材,在成膜,半导体材料的各种领域中,日本做的几乎都是最优秀的。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蓝光LED,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宽禁带的材料,所以还是实验。。。  图像传感器也是这样的行业,性能极大的取决于Pixel的掺杂浓度和传输门(Transfer Gate)的制造工艺,这个没有任何设计工具或者是精确的理论推倒,几乎全是靠一次一次的实验,而这个成本,几乎是以千万美金数量级来计算的。  日本人再次发挥了会做实验的种族天赋。。。所以现在很大一部分手机,工业高端摄像头都来自Sony。  对了,罗胖子不是还和日本富士通做Imaging Sensor的CTO为了锤子手机吃饭了吗(这算是吐槽吗?)。。。  如图:  这还只是2011年的,之后的3年,Sony的比重快速提升,如果我没有记错,已经占据了30%-40%。这还只是2011年的,之后的3年,Sony的比重快速提升,如果我没有记错,已经占据了30%-40%。  做的好的都是日本企业。。。这个还是要服的。。。  但是美国人就比较懒散,哪有这种心情做一万次实验,做不出来,我创造一个别的嘛!  But,All major inventions are motivated by laziness.  于是美国人发明了手机,通用路由器,互联网这种颠覆世界的东西。  所以这样的产业基因就决定了日本的电子企业在一个有规矩的世界里可以成为优等生,但是绝不是创造一个产业的传奇。所以日本产业每当技术发生革命的时候,日子都不好过,上次是集成电路的数字和模拟,这10年是互联网产业的走与不走。  最后,企业的管理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想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丰田的JIT管理,JIT管理其实是一体化的管理,也就是说整个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找到最有效率的模式,但是代价就是缺乏创新的基因。因为创新其实就是破坏,他需要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有剩余空间就意味着这不是当下的最优解,这两者永远是相悖的。  而在日本企业这样的空间显得过于狭小。  日本的公司文化业也是上下级非常等级森严,工作中你不可以与上司开玩笑,上司存在的意义就是命令,员工存在的意义就是服从。  要交朋友?走,下班居酒屋喝一杯!  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在日本,跳槽时甚至是要降薪的,因为人们认为人应该一辈子忠于一个企业,你跳槽的原因是在上一家企业做的不好。  所以这样的管理文化,也就决定了日本企业很难是产业革命的领导者,他只能是优等生。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颠覆的时代,日本公司的脚步都显得有些沉重。
  作者:你们都是俺的马甲 时间: 09:41:20  作者:zhengguangquan 回复日期: 09:36:24    松下的彩电 我家用了17年 到现在一次没有修理过!  ====================  有本事现在再买个松下或SONY的试试,看看能不能用上3年不坏!  话说,以前的国产自行车也可一用上20年的。不过,都是市场化之前的事了,以前的人傻啊,不知道偷工减料!
  当年我爸买回一台25寸直角东芝,一万多!再早是14寸nec彩电,那时要先找黄牛买指标。
  日本对中国出现巨额的贸易逆差,6000亿,可喜可贺!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看看下个10年,国产车能否彻底打败日系车。
  尽管在日本市面上仍以日本厂商的品牌为主,但产品本身基本都已在海外生产。在1991年的日本电视机市场上近8成是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但到了2012年,在市场规模640万台的平板电视机市场上,进口产品已占到620万台。
  智能手机进口的剧增也构成了较大影响。根据日本信息通信网络产业协会(CIAJ)的统计,在智能手机尚未全面普及的2008年,手机的贸易逆差约2000亿日元,到2012年扩大到将近1.2万亿日元。2013年截止到9月份已经超过了1万亿日元。索尼2013年3月从日本国内撤出智能手机生产,加上日本第一大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引进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等因素,预计逆差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日本企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零部件和器件”月的贸易顺差为2.21万亿日元,同比减少了5%。日本六大厂商7-9月接到的订单按季度统计创下历史新高,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增产部分大都依赖于在海外生产,弥补不了家电产品等出口减少的部分。  国内生产减少还对日本国内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电机电器整机厂商在日本国内的员工数量(包括临时工)截止到2010年度为29.8万人,比1995年度减少了30%。而同一时期汽车厂商只减少了10%,两者形成明显反差。  尽管整机厂商不断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但由于韩国企业的崛起等,仍有不少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经营收支亏损明显。今后如何发挥出精细化技术等优势,在可穿戴终端等新型业务的产品和零件领域站稳脚跟将成为日本各企业的课题。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日本电子产业首次陷入贸易逆差,老牌彩电告别中国(转载)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作者:七色魔法石 时间: 14:51:50  @华人李晴
04:14:21  日本车质量真的好吗?我不知道因为没开过,但是我知道日本电器的质量实际上并不怎么样。  -----------------------------  作为汽车修理厂的员工告诉你一句,我们厂的自用车从来不买日本车,日本车相对节油但是不经撞呀,生命比节油重要呀
  日本以前的优势产业,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游戏机,随身听,电视机之类的现在几乎全部被智能手机一样东西就搞定了,而日本智能手机又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日本注定要杯具了。
  日本贸易收支连续15个月出现逆差,刷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连续14个月的贸易逆差(1979年7月至1980年8月间)纪录。据日本财务省21日公布的9月份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贸易收支逆差为9321亿日元。9月份进口额为6.904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6.5%,出口额为5.9721万亿日元、同比增11.5%。  借助于日元走低效应,汽车等出口额增加,却远不及弥补进口增加所带来的贸易逆差。尤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6200亿日元,连续19个月呈现贸易逆差。
  日本2011年度贸易逆差逾4万亿日元 创历史新高(转载)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日本2012年贸易逆差782亿创纪录,12月份对华出口下降15.8%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hahyf196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日元升值超过40%,而主要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等本国货币却出现30%的贬值,这让日本消费电子在全球市场的成本完全处于劣势中,索尼、松下等为了保证利润则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韩国的三星、LG,甚至是后起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
  楼主:hahyf1963 时间: 22:15:11  即便日本消费电子巨头为了降低成本采取轻资产战略,将更多生产外包给中国台湾与中国内地的制造企业,出售多家海外工厂,同时依靠日本政府提供的节能返点等拉动内需的政策的刺激,在2009年后短暂实现了扭亏。然而,索尼、松下和夏普这三家消费电子巨头对于传统业务的坚守,以及几次关键的战略决策失误,加上日本政府拉动内需政策取消后的负面效应,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日本地震,泰国洪水等,让日元已经停止升值的情况下,2011财年三家消费电子巨头都再次出现巨亏,总亏损规模超过2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时的亏损。  不过,金融危机中曾出现亏损的日立、东芝则基本扭亏,因为其业务主体早已转为电力、核电等新业务,而只有索尼、夏普和松下依然是以消费电子业务为主。对于连续亏损8年的电视业务索尼一直希望通过自救来走出泥潭,但是至今依然没有达到止亏的目的,而2011财年出现的102亿美元的亏损是上一任松下管理层为当初投资等离子面板的决策失误付出的代价,2012财年新的巨亏则是松下在金融危机中并购三洋电机的决策付出的代价。松下并购三洋这一曾经被看做成功案例的事件,如今随着太阳能电池行业的整体崩溃,以及电工汽车行业遇到的瓶颈导致汽车电池市场远没有达到预期,松下转型新能源的战略决策遇到了大挑战。  对于完全依靠液晶面板和电视业务的夏普来说,本来其投资液晶面板看似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其在10代线的投资如今却成为大的失误,当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为全球消费电子最快的增长引擎的情况,三家日本巨头坚守的电视业务已经成为边缘化的产业,其围绕着电视业务的布局则让其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  当苹果、三星依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夺取全球消费电子绝大多数利润的情况下,只有索尼在新一轮转型后决定转为智能手机为业务核心,而松下、夏普的智能手机业务则基本上被边缘化,连续亏损让其无法在这些领域研发投入资金来扭转不断下滑的市场表现。  传统的日本雇佣制度和高龄高管的决策缓慢,加上对海外生产和生产外包的低成本运作的迟疑,都导致了日本电子企业的沉没,从目前来看在数码影像、游戏等领域依然拥有优势,并重塑手机业务的索尼最可能走出危机,但是夏普、松下一旦无法扭转局面很可能在新一轮淘汰战中出局。
  手机照样不景气 松下将在欧洲二次退市_松下液晶电视_液晶电视新闻-中关村在线  http://tv.zol.com.cn/330/3303209.html
  JVC退出中国市场有其必然     --访中山市山水迷你音响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张亚峰先生  目前有关JVC的AV产品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事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及媒介的关注,大家又对JVC为何会关闭上海及武汉工厂,甚至要远走马莱西亚纷纷猜疑。我们不可否认,JVC的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造型上都能排进一流产品,然而中国似乎成了他的伤心地,从2001年左右退出中国的普通电视市场,到2007年年初关闭上海等工作,JVC似乎离中国市场越走越远。从一个一流的品牌到一个即将没落,JVC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好的产品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操盘者,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哀其不幸时,似乎更加怒其不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以失败告终呢?为此本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市山水迷你音响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张亚峰先生。曾经操盘过格兰仕空调的整合传播,对终端销量提升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系统见解的张亚峰部长对JVC的AV产品退出中国的事情特别热心。对于同台竞技的对手JVC目前面临的退市的窘迫局势,他在对其惋惜的同时,也做出了JVC退出中国市场有其必然的论断。  ABI:最近纷纷有传闻JVC的AV产品即将要退出中国市场,你认为其实在中国市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的他会真的退出吗?  张亚峰:JVC要退出中国市场,这是国内几家重量级媒体的通报声中已经得到证实的事情(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网、搜狐网等纷纷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而且JVC也没有出面否认,应该是会退出的。  就迷你音响而言,在此之前,松下、索尼、三洋等迷你音响也都逐渐退出了中国的迷你音响市场,已有前车,JVC的操作手法类同,因此我个人认为,今天JVC迷你音响的退出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ABI:在你看来,如果不幸言中,他败走麦城的原因有哪些?  张亚峰:幸福的家庭总是相识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多方面看,我个人分析,JVC的不幸其实有其内外因。  KA系统的持续座大,JVC没能够合理的消化来自连锁卖场的种种压力和费用而导致的亏损,这是外因,说实话,家电企业共同在承受,并在短期内将继续承受下去的。另外产品上碟机市场的急剧委琐及迷你音响市场的方兴未艾,也使得主要精力放在AV产品上的JVC陷入了产品的园囿。内因有三方面,一是JVC对中国迷你音响的增长速度过分乐观而产生了资源透支;二是对自身的产品和定位不够清晰灵活,就迷你音响而言,按其定位应属于外资品牌,其产品本身质量及外观均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一流的,但其在一级市场中主要定位在中档,没有利润机型,而在二三级市场又拿不出一款可以开拓市场的机器,这就造成了其产品定位的尴尬,而碟机,由于其产品价格定位偏高,在一、二级市场碟机已饱和的情况下又无法向三、四级市场拓展,造成其产品的目前同样出现尴尬局面;三是由于JVC在中国市场多年投入并无多少建树,而使得三方股东各怀心思,大有临走捞一笔的趋势。  ABI:你对JVC的产品有什么看法?有传闻说,近期JVC的AV产品有可能抛货,你认为有可能吗?  张亚峰:说实话,JVC本身的产品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从06年下半年开始,JVC已经陆续出现了抛货的现象,为了产生销售其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当时已经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现在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不计成本的销售已经从原来的北上广深蔓延到了现在的全国区域。基于此表现,我个人预测,JVC近期可能还会出现价格持续下调,继续抛货,以期以销量的增长来回笼资金。
  日15:08  日本先锋裁员1万退出电视市场 分析称情理之中-搜狐新闻  http://news.sohu.com/2229694.shtml  裁员1万先锋将退出平板市场   主要应对公司日益加剧的亏损 业内称其退出在情理之中 不会影响其他产品在华销售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张瑞杰实习生黎史翔) 日本先锋昨日表示,将退出电视机市场,以减少公司日益加剧的亏损。  据国外媒体今晨报道,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先锋公司的家用电子产品业务持续低迷,整体销售出现严重下滑。  报道称,除电视机外,汽车导航系统等车载产品的销售也不理想。2008财年,先锋预计将出现1300亿日元亏损。  据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 的统计,月,先锋占据了全球等离子电视机市场5.9%的份额,远低于松下37.2%的份额,以及三星电子22.8%和LG电子15.5%的份额。  该报道称,先锋退出平板电视市场早有预兆,因为去年3月,先锋已经宣布将停止上游核心部件——等离子面板的生产。  为集中人力、物力于车用电子设备这一主体业务,先锋公司将退出平板电视业务,并终止自主开发。  伴随这项调整,到2010年3月为止,先锋将裁减6000名正式员工,同时减少4000名非正式员工。  业内反应  先锋退出在“情理之中”  今天上午,国美、苏宁等电器北京销售商表示,先锋在中国内地、香港地区投资成立了14家公司,包括销售、研发、生产等领域。  先锋在中国所销售的产品包括家用影音产品、车用影音产品、车载导航产品及商用影视系统等。  中国是先锋近年非常重视的市场,据媒体报道称,先锋在等离子电视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品牌,其产品定位非常高端,售价也极其昂贵,所以在中国市场一直打不开销路。  而且,先锋在等离子电视领域过于注重技术研发,而不太重视终端销售渠道的建设,先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点一直比较少,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目前先锋退出等离子电视市场是在情理之中。  最新追访  不会影响产品在华销售  今天上午,先锋电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本部的裁员主要不在中国,而是针对海外。而对于将退出家电市场的传言,该负责人则不愿意多谈。  国美电器北京地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先锋在中国区的主要精力放在家用音响、汽车音响等产品上,不太重视等离子电视在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中的销售,  “就算该公司退出平板电视领域,也不会对中国消费者产生太大影响。” 文/实习生黎史翔
   17:00:00  日本先锋宣布与苏宁合作造平板电视 由第三方代工  12月3日消息,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先锋(Pioneer)公司今日宣布,将与苏宁电器公司进行平板电视方面的合作。  外电:先锋电视苏宁造  报道称,苏宁电器将在中国扩大先锋的家用音响产品销路,先锋则允许苏宁电器开发的平板电视在中国以先锋品牌销售。  报道指出,先锋公司计划利用苏宁电器的网络到2012年度实现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约合7.8亿元人民币)的目标。先锋虽已经宣布退出电视事业,但依然可向苏宁电器提供技术。  据悉,苏宁电器在国内主要城市拥有约900家店铺,08年销售额为1020亿元。今年8月苏宁电器还收购了日本家电连锁企业Laox部分股份。  苏宁电器:双方共同寻找代工厂  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副总裁王哲向腾讯科技透露,苏宁电器和日本先锋公司的确达成了相关的合作,但即将登陆苏宁的“先锋”电视并非“苏宁制造”,而是苏宁先锋双方共同寻找第三方电视制造商代工,“苏宁没有工厂,也不会自己去制造电视”。  王哲表示,苏宁和先锋的合作,更类似于苏宁作为先锋电视的全国总代模式,在与先锋的合作中,先锋负责提供电视技术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支持,而苏宁将作为先锋电视独家销售商,负责先锋电视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据悉,与先锋电视的合作并非苏宁电器首次尝试“独销”模式,就在这个十一黄金周前夕,日立彩电与苏宁签署独销合作协议,日立陆续撤出其他零售渠道,只在苏宁电器全国的门店销售,后期日立将会把将所有终端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工作委托给苏宁,撤销终端促销人员的编制。彼时日立的解释是此举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求日立对渠道模式进行调整,压缩网络以达到降低营销成本的要求。  专家:危机下家电品牌“去制造化”  家电产业问题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独销”模式在家电零售业态中已不算陌生,但近期“独销”模式纷纷出台,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一些弱势品牌纷纷寻求“独销”以压缩成本,甚至有些品牌已将制造业务外包给国内或者中国台湾的相关企业。  罗清启指出,随着家电零售连锁渠道日趋壮大和成熟,零售商对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了解,对产品也越来越有发言权了,“此时‘独销’更类似于零售商和供应商一种更紧密的合作方式,零售商可以控制供应链,但一般不会亲自去执行制造”。  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伊莱克斯、日立等在华发展不顺的“大牌”加入独销阵营外,预计将有更多品牌选择这一模式,同时这些品牌将会选取“类惠而浦”模式委托国内企业代工。
  索尼,佳能,尼康单反原来都成垃圾了,快点把这些垃圾让我来处理吧,
  山东人民发来贺电
    日本先锋公司的失误 - 杜海清 - 价值中国网  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icle//47469.html
  松下电视全面退出中国生产   中国经营网
  【中国经营网注】日前,日本家电巨头松下电器发布公告称,于1月底关闭一家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这意味着在剧烈的彩电市场竞争冲击下,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同时,在竞争高度白热化的中国家电市场上,不只是松下,近年来包括夏普、东芝、三洋、三菱重工等日资企业,均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据新京报的报道,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这意味着在激烈的彩电市场竞争冲击下,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  35年前,受邓小平邀请,松下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企业。此后,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子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上风生水起。但最近几年,随着中、韩家电的崛起,松下大有江河日下之势。  松下失败了吗?对此,业内有观点认为,松下等日企在激烈竞争下陷入低谷,不得不退出。专家则认为,选择逐渐退出利润微薄的B2C(企业对客户)业务,强势培植B2B(企业对企业)产业,这是东芝、日立、索尼共同的选择。  松下在华“辉煌不再”  近日,松下中国正式宣布,已于2015年1月底终结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这个公司于1995年成立,其从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至今已有19年之久。关闭它,意味着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  2013年,松下关闭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此前2009年和2013年,松下先后两次转让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  松下表示,工厂关闭后,中国市场将以“委托生产”的形式继续销售松下电视。但业内认为,核心生产线的逐渐退出表明,松下对其彩电业务甚至整个家电板块都在失去信心。  松下进入中国,缘起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次会谈。1978年,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资料显示,10月28日这天,邓小平一行冒着细雨乘车来到松下的大阪茨木电视机厂。在与松下会谈时,邓小平说:“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  那次会谈后,1979年6月松下幸之助访华。其间,松下与中国政府签订《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1987年,松下与北京市和电子部等下属的4家企业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是当时投资(248亿日元)规模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  松下之后,东芝、日立、索尼等一批日本电子企业巨头登陆中国,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如日中天。  “无心恋战”家电业务  有业内资深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松下的彩电销量已可以忽略不计,冰箱销量50-60万套,空调销量100万套左右,洗衣机的市场表现最好,销量大概200多万台,市占率7%左右。“松下在家电业务上,已经无心恋战”。目前松下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0亿元人民币(1兆日元),占松下全球收入的13%。  从备受国民追捧的外资洋牌,沦落到可“忽略不计”的尴尬局面,原因也很复杂。  奥维云网总裁文建平说,当年在家电转型升级中,日本企业集体迷失方向。比如在2004年前后,松下东芝索尼都选择做等离子电视,但等离子产业链的封闭导致其更新速度慢,最终败给了韩国、中国台湾主导的LED电视。  松下方面称,在超薄型电视竞争愈发激烈的过程中,本公司做出了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随着中、韩家电企业的崛起,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利润也愈加稀薄,日本企业选择把科技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交给别人,把研发和品牌留在自己手中,也是对的。  近年来,松下的彩电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财年,松下电视已连亏六年。两年,松下的总净亏损额超过150亿美元。
  松下自从在华开展手机业务以来,第一场雪出现在2001年8月。由于松下部分手机中将台湾显示为“ROC(中华民国的英文缩写)”,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核心国际利益构成重大冲突,并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松下手机被责令全面停止销售,并需召回已经售出的200多万台手机。   在当时的国内市场,200万台手机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松下移动通信公司的常务理事森冈文六回顾当时的情景时说:“那时,松下在中国的手机业务顿时失去了生机”业界分析更是认为松下在最不能犯错误的地方犯了致命的而且低级的错误。
  松下关闭山东工厂 在华电视业务转为代工生产 - 人民网天津视窗  http://www.022net.com//932.html  关于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的通知  Panasonic株式会社于日终止由本公司、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及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公司出资设立的超薄型电视机生产企业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以下称为“PAVCSH”)的生产事业,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  本公司通过PAVCSH制造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液晶电视机至今,但在超薄型电视机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过程中,本公司作出了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并与中方合资伙伴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PAVCSH的事业终结和企业清算达成了合意。  本公司于1995年设立PAVCSH,于翌年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此后,在中国境内生产电视机长达19年,现由于PAVCSH的解散,终结了中国境内的电视机自行生产业务。今后,将开展委托生产等业务,继续销售松下电器品牌的超薄型电视机。  本公司力图在中国这一今后亦可预见其高速成长的消费市场中,增强超薄型电视机事业整体的收益能力,同时谋求在该市场中提高影响力从而扩大销售。  此外,关于部分业务用显示器制品将移交至本公司集团企业之一的三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进行生产,销售以及针对客户的维修等售后服务仍会一如既往继续开展。  
  @启明扬天
18:46:04  笑死人,日本淘汰下来的液晶电视生产线多少中企抢着买,人家还不肯卖,少YY,多撸撸,睡吧  -----------------------------  杂种废话真多,说说你自家电器牌子吧。光嘴皮子支持你日本爹算什么?
  奥维云网黑电事业部总经理董敏表示,2014年东芝电视全球销售大约720万台,夏普有800万左右,松下850万台,索尼有1200万台,随着这些日企品牌的市场逐渐萎缩,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电子巨头日立集团预期2009财年净亏损将达23.2亿美元,已是连续四年亏损。
   07:15:27  日本白电创十年最大跌幅 多款产品退市在即—万维家电网  http://icebox.ea3w.com/147/1476522.html
  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日本保持住自己的优势的本来就很难,过度发达的房地产进一步挤压了产业空间。  最近日本产业有见底的迹象。  中国的产业面临的困境和日本90差不多,同样是产业转移和过度发达的房地产。不知道我们的产业升级能走到什么程度!
  都别吹兔子了,13亿人就一个华为有点技术,其他都是组装车间,太寒碜了,不忍卒睹。
  山寨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能力  这里以日本为例          
        
  @小白哈维 14楼
15:04  @我来教你回帖 2楼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真是太快了。我脑子里面还认为sony是名牌,很贵买不起。  结果最近我去国美买电视,sony价格竟然比国产的还便宜,这尼玛,一下子都反应不过来啊。  后来转了一圈,最奇怪的是国美、苏宁里面最便宜的两个牌子电视机牌子竟然是日本的先锋、三洋,当然国产的也有一个牌子和他们差不多价格,那就是清华同方。  这尼玛,世道变换太快了  这尼玛,一下子都反应不过来。  这尼玛,世道变......  --------------------------……  -----------------------------  再坚持个三年同志们,到时候希望民企去收购一批对自己有用的企业或者研发基地  
  @专销酱油 21楼
15:30  我的感觉是5年没见过索尼,它似乎已经退出了江湖......  -----------------------------  再坚持个三年让他们倒闭吧,让民企或者国企去收购,感觉收购研发基地或者技术类的部门比较好,垃圾的扶持不起来的就算了,中国一定要抓住三五年的时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战争越来越向我们走近了!大家努力吧,团结起来让我们见证国家的伟大复兴  
  @小白哈维 30楼
16:10  @mlilu 30楼   感觉松下索尼是让三星乐金干掉的,,有同感的没  -----------------------------  主要是中国电器企业的挤压,现在世界第一大电器企业是海尔。。。中国产品抢夺了日本电器过去风靡全球,赖以生存的中低端市场,而苹果又挤压了日本的高端市场。所以现在日本电器是上下挤压,走投无路了。  顺便说一下,下一个倒下的将会是三星,因为三星现在面临同样的问题。高端被苹果挤压,中低端被中国电器企业挤压,而三星的技术优势还不如日本企业呢  -----------------------------  是这个理!中国企业质量品质上来了,爱国途实惠的国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所以国企们加油!  
  @小白哈维 30楼
16:10  @mlilu 30楼   感觉松下索尼是让三星乐金干掉的,,有同感的没  -----------------------------  主要是中国电器企业的挤压,现在世界第一大电器企业是海尔。。。中国产品抢夺了日本电器过去风靡全球,赖以生存的中低端市场,而苹果又挤压了日本的高端市场。所以现在日本电器是上下挤压,走投无路了。  顺便说一下,下一个倒下的将会是三星,因为三星现在面临同样的问题。高端被苹果挤压,中低端被中国电器企业挤压,而三星的技术优势还不如日本企业呢  -----------------------------  是这个理!中国企业质量品质上来了,爱国途实惠的国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所以国企们加油!我现在买电器总是先会问国企里面哪个牌子好点质量价格什么的,确实可以的我就会先考虑国产的!中国人就得支持中国的良心企业品质好的企业!  
  29万的日本车从侧面撞上4万的中国奇瑞qq!   奇瑞qq基本没事,日本车车头报废!那可是汽车最防撞的部位啊!    再对比被侧面撞击的日本车!  在长春紫荆花饭店门口发生的车祸,被一汽大众宝来侧面撞击后的日本车!  
  @?°?????“???′ 30?¥?
16:10  ????@mlilu 30?¥?   ???????觉???????′¢?°???ˉè????‰????1?é?‘?12??‰???????????‰??????????2?  ????-----------------------------  ???????è|???ˉ??-????”μ??¨???????????¤????????°??¨??–?????????¤§?”μ??¨????????ˉ?μ·?°”????????-????o§?“???¢?¤o?o??—¥????”μ??¨è?????é£?é???…¨??????èμ–??¥?”??-??????-?????ˉ?????o???è?è?1????????¤????o??—¥??????é????ˉ?????o???‰??¥??°??¨?—¥????”μ??¨??ˉ????????¤??????èμ°????—?è·ˉ?o???  ????é?o???èˉ′???????????????a?????????°??????ˉ??‰???????????o??‰?????°??¨é?¢??′?????·???é—?é¢???é????ˉè¢?è?1?????¤????????-?????ˉè¢???-????”μ??¨????????¤??????è???‰??????????ˉ??????è??????|??—¥??????????‘¢  -----------------------------  ??ˉè????a????????-?????????è′¨é???“?è′¨?????¥?o??????±???é??????????????ooè????ˉ????¤§?¤???°???????‰??¥?????????????21?????‘??°??¨?1°?”μ??¨????ˉ?…????é—???????é??é?¢?“a??a?‰??-??¥???1è′¨é????·??????1???????????????ˉ??¥?????‘?°±????…?è?è?‘????o§????????-????oo?°±??—?”ˉ?????-??????è‰ˉ??????????“?è′¨?¥?????????????  
  希望汽车行业再过个十年也能像电器行业一般!国货加油  
  三菱新车会轮胎脱落被日本全面停止发售  在社会责任与公司利益的一场较量中,三菱汽车公司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为世人所不齿,到如今几乎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经营正处于破产的边缘。由此,三菱——这个曾经打造过无数个辉煌神话的日本汽车品牌,也因蒙上了欺骗世人的阴影而一蹶不振,几近凋零。  近半年多以来的遭遇于三菱汽车公司而言,犹如一部噩梦连连的电视剧,而整个故事的开头却不得不追溯到2002年的两起事故。  日,日本横滨市。主妇冈本紫穗带着她的两个孩子行走在某条道路边。对他们而言,这一天似乎应该和平日一样平淡无奇。然而一辆重型卡车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当这辆卡车隆隆地向他们驶近时,意外突然发生了。正在行驶中的卡车的左前轮突然脱落,重达140公斤左右的轮胎带着强大的惯性飞速向母子三人撞了过去。三人躲闪不及,最终造成29岁的母亲当场死亡、两个孩子受伤的严重交通事故。  好端端的轮胎怎么会突然从车轴上脱落呢?针对这起听起来有些蹊跷的交通事故,日本国内媒体纷纷这样质问。经调查,这辆重型卡车是由三菱汽车工业公司下属的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生产的。事发当时,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仍是从属于三菱汽车工业公司的卡车部门,于2003年才从公司分离出来,成立为单独的分公司。  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三菱汽车公司立即对此展开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  事故后的第4天,也就是2002年的1月14日,原三菱汽车的常务董事花轮亮男等人对国土交通省解释道:此事故系“维护不良及卡车超载”所致。国土交通省授意三菱汽车公司对汽车实行召回。  为了避免汽车召回,当时的副社长宇佐美在公司卡车部门的建议下,组织召开内部会议,商讨对策。经过四轮会议的协商,他们决定把以前轮壳磨耗量为0.5微米的更换标准提高到0.8微米,以降低零部件的更换率,回避汽车召回。据透露,如果按以前的标准来更换的话,估计更换率会达到约40%。  有报道称,在提交报告之前,宇佐美向部下指示:回避汽车召回,向国土交通省做虚假说明。最终三菱汽车在向国土交通省的报告中谎称:“只要换上磨耗量为0.8微米以上的轮壳,就能够确保此类事故不再发生。”发表评论  这一事件终于暂时得以风平浪静。然而事隔不久,另一起交通事故又再次将三菱汽车推到媒体和公众的面前。  日,日本山口县。一辆行驶在山阳车道的重型卡车因传动轴突然脱落而失去控制,瞬时猛烈地撞在了山阳车道收费处的建筑物上,造成39岁的鹿儿岛卡车司机死亡。很不幸的是,人们发现这辆肇事卡车又是三菱汽车的产品,而三菱汽车对此的解释依然是:“维护不良”、“不具有多发性”。  两起交通事故的原因听起来都让人觉得很稀奇。难道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通过调查其背景后发现,同一款车在过去已发生过多起类似事故。联想到2000年三菱汽车公司曾隐瞒帕杰罗的质量问题,人们心里难免疑窦顿生。于是,敏感的媒体开始活跃起来,将三菱汽车再次推到公众面前。人们也始终关注着对该事故调查的各种进展。  事后,神奈川和山口两地的警方曾到三菱汽车公司搜查,但未发现任何线索。而三菱汽车发生火灾抑或是因离合器等质量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仍频频见诸于报端,媒体和舆论对三菱汽车的猜疑越来越凝重,论调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尖锐。  事隔一年多以后,今年3月,三菱汽车公司终于不得不向国土交通省提交了汽车召回报告。在该报告中,三菱汽车推翻了当初的解释,表示“设计也有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并承认连结车轴与车轮的轮壳强度不足是造成多起事故的原因。此消息一经传出,令整个舆论界为之哗然。
  @健康电影 39楼
16:34  抵制日货还要继续努力,毕竟亏损还没有破产,等到他们都破产了,导致大规模失业并引发社会动荡,那时我兔再来秋后算账!  -----------------------------再坚持个三年估计就成了,到时候去收购一下,政治方面也要小心他们铤而走险!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能小瞧日本这个国家还有舆论战什么组团购马桶抢购什么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亚k3导航 的文章

 

随机推荐